一、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干预中的回归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1](2020)在《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张掖市甘州区2007-2017年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尿碘检测结果及碘盐和水碘监测数据,确定甘州区8-10岁儿童缺碘程度及分布状况,识别甘州区是否外环境水碘缺乏。探讨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评价近十年来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消除儿童碘缺乏病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07-2017年期间在张掖市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的碘缺乏病监测资料为基础,以其中登记的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采集儿童姓名、年龄、性别、甲状腺肿的患病情况、尿碘水平以及居民的碘盐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甘州区居民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以及儿童尿碘等指标。结果:(1)2007-2017年共检测食盐3263份,其中碘盐3238份,合格碘盐共3169份,碘盐覆盖率99.23%,碘盐合格率97.87%,合格碘盐食用率97.12%。2007-2017年的碘盐覆盖率均达到了95%以上,碘盐合格率除2016年为92.26%之外,其余年份均高于95%,合格碘盐食用率除了2016年和2017年之外,其余年份均高于95%。(2)2007-2017年共检查1294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人数20人,甲肿率为1.55%,007年-2017年间,2008、2009、2011、2015和2016年的甲肿率≥2%,其余年份均<2%。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可以得出2020-2025年的甲肿率分别为1.31%,1.49%,3.92%,1.74%,1.00%,2.94%。(3)共检测8-10岁儿童尿样1678份,尿碘均数为237.73μg/L,中位数227.86μg/L,最小值0,最大值963.42μg/L。性别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男生231.47μg/L,女生222.81μg/L,男女间尿碘中位数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8岁组247.7μg/L,9岁组230.21μg/L,10岁组215.53μg/L,各个年龄区组的尿碘分布出现统计学差异。受检的学生中,占总人数10.61%的检测对象尿碘水平小于100μg/L,可认为碘缺乏;491名学生尿碘值处于100-200μg/L之间,属于适宜水平,占总人数的29.26%;592名学生尿碘值处于200-300μg/L之间,属于超适宜水平,占比为总体的35.28%;417名学生尿碘值大于300μg/L,占比为24.85%,为碘过量。(4)监测的11年间,碘缺乏的受检对象中,2007年所占比例16.3%最高,2009年比例0.78%最低;碘适宜的受检对象中,2010年学生比例最高55.67%,2008年比例最低16.16%;碘超适宜的受检对象中,2013年学生所占比例55.83%最高,2008年比例24.24%最低;碘过量受检对象中,2008年比例最高58.59%,2010年比例最低1.03%。(5)水碘监测结果显示,除了平山湖乡的4个点水碘含量大于10.0μg/L之外,其余乡镇17个乡镇和城区的水碘值均低于10μg/L。结论:(1)甘州区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历年均大于90%,食盐加碘措施成效明显。甘州区实行的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有效。(2)甘州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较低,明显低于碘缺乏病消除标准(5%),处于消除碘缺乏病状态。(3)近年来甘州区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全省儿童平均尿碘水平,达到了儿童碘缺乏病消除的标准。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儿童碘缺乏的情况。(4)值得重视的是,甘州区半数以上的儿童碘营养处于超适宜和碘过量水平,应进一步调研,找出原因加以应对,防制碘过量补充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5)水碘监测结果显示甘州区外环境缺碘。
孔静霞[2](2020)在《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健康行为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伴随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肥胖”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20亿超重肥胖人口。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亦发生同步变革,超重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超重肥胖的持续存在大大增加了慢性疾病的罹患风险,严重影响人群的生命质量,甚至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确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与此同时,因肥胖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肥胖,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肥胖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减少膳食能量的摄入和加强身体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是控制体重的基本切入点。工作场所,由于其独特的人群聚集性及物理环境和组织特点,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理想且重要的体重干预场所,并已经在干预设计、干预手段、评价指标等领域积累了多项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我国虽然已认识到工作场所开展超重肥胖干预的重要性,但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干预手段、评价指标及操作指南,也无法从现有文献总结干预有效性的充分证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参考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生活方式干预的策略,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研制一个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肥胖的健康行为干预项目,并且获得项目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充分证据,为我国今后开展工作场所体重干预项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在两个干预组工作场所各组织2个焦点组分别用于了解员工对超重肥胖相关疾病、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因素等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初步干预方案的反馈。焦点组转录文本导入NVivo12.0定性分析软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进行编码、归纳和总结,形成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干预方案。定量研究:招募并选取4家员工人数为50-150人,50%以上员工以坐位办公为主的工作场所,按规模大小和企业性质(国企和民企)配对后,1:1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验证干预项目效果。评价指标分为三级:一级指标为体质指数、肥胖类型(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和肥胖相关慢性病风险指标(血压、血糖和血脂),数据通过现场测量和体检报告获取;二级指标为肥胖相关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和身体活动行为;三级指标为肥胖相关生活质量。研究过程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性研究方法,在每家干预组工作场所成立员工建议委员会共同参与设计和执行干预内容。数据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统计方法首先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评价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组内变化;针对连续变量,进一步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评价个体水平的干预效果,最后以线性混合模型控制工作场所差异评价群体水平的干预效果;针对分类变量,以控制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评价个体水平各指标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的优势比,进一步以Logistic混合模型控制工作场所差异评价群体水平各指标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的优势比。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以社会认知理论和定性研究结果为基础,参考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生活方式干预的策略,主要从个人层面(设立目标、提高饮食运动技能、自我监测)、环境层面(工作场所活动)和组织层面(人与环境的互动)三方面着手综合设计具体的干预措施。通过提升个人健康意识、提高饮食和身体活动技能、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创造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机会和营造积极的组织文化和群体规范等多层面干预手段的实施,达到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体重增加、提高生命质量的干预目的。研究结果定性研究结果:第一次焦点组共形成632个编码,其中对超重肥胖的看法(包括弊端、优点和中立)编码55个,健康行为的认知(包括饮食和运动)编码260个,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单位举措)编码317个。第二次焦点组共形成115个编码,其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包括微信公众号、海报、食物模型、健康讲座等)编码79个,初步干预方案的反馈(包括运动、健康讲座、饮食活动和环境改变)编码36个。通过分析编码结果,总结干预组工作场所员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对于超重肥胖及超重肥胖对生活、工作和健康的影响认知较为粗浅;(2)对超重肥胖相关生活方式缺乏充分的科学认知,且存在认知误区;(3)缺乏团队和监督、家人的干扰以及食堂和单位小卖部提供的食品不够健康、健康食品价格过高等是工作场所个人健康饮食的主要困难;(4)缺少时间、缺乏团队、场地不够、器材太少等是工作场所进行身体活动存在的主要困难。基于焦点组资料的编码结果,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个体水平的生活方式干预,形成了以个人层面、环境层面和组织层面为主线的干预方案。定量研究结果:1.体重及相关慢性疾病风险指标:干预组的体质指数(P=0.01)、臀围(P=0.03)、腰围身高比(P=0.01)、舒张压(P=0.02)和空腹血糖(P<0.01)五项指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收入、婚姻状况和基线数据后,干预组的总胆固醇(P=0.047)和低密度脂蛋白(P<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线性混合模型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场所差异,干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下降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饮食行为:干预组的月快餐次数较基线增加(P<0.01),其余饮食行为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收入、婚姻状况和基线数后,干预组的月水果摄入次(P=0.01)、日水果摄入量(P=0.01)、月蔬菜摄入次(P=0.04)、日蔬菜摄入量(P<0.01)和日蔬果摄入总量(P<0.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线性混合模型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场所差异,干预组的月甜饮料摄入次数(-1.81,95%CI:-0.52,-3.11,P<0.01)、月蔬菜摄入次数(5.66,95%CI:1.59,9.74,P<0.01)、日蔬菜摄入量(0.53,95%CI:0.24,0.82,P<0.01)、月水果摄入次数(3.68,95%CI:1.25,6.12,P<0.01),日水果摄入量(0.26,95%CI:0.44,0.92,P<0.01)和日蔬菜水果摄入总量(0.79,95%CI:0.43,1.16,P<0.01)的变化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和基线数据后,干预组的日均水果达标比例是对照组的2.10倍(OR=2.10,95%CI:1.0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进一步以Logistic混合模型控制工作场所差异、人口学变量和基线数据,干预组的日均水果达标比例是对照组的2.71倍(OR=2.71,95%CI:1.0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身体活动行为:干预组的终末经常运动至流汗程度人数比例较基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他身体活动指标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收入、婚姻状况和基线数后,干预组的日均计步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以线性混合模型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场所差异,干预组的日均计步数变化仍高于对照组863.19(95%CI:161.42,1564.97,P=0.02);两组的Godin指数和周有效步行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和基线数据后,干预组的高运动自我效能比例是对照组的1.91倍(OR=1.91,95%CI:1.05,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进一步以Logistic混合模型控制工作场所差异、人口学变量和基线数据,干预组的高运动自我效能比例是对照组的1.91倍(OR=1.91,95%CI:1.0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肥胖相关生命质量:对照组的肥胖与减肥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较基线下降(P=0.03);体重相关症状调查(症状数量)评分(P<0.01)和体重相关症状调查(症状严重程度)评分(P=0.03)均较基线上升。干预组的上述问卷评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收入、婚姻状况和基线数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线性混合模型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场所差异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干预改善了工作场所员工的饮食行为。蔬菜水果的摄入次数和摄入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提高,水果摄入量达标的比例较对照组显着上升,甜饮料的摄入次数较对照组显着下降。但在油炸食品、甜食的摄入次数和摄入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2.干预改善了工作场所员工的身体活动行为。日均计步数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高运动自我效能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显着增加。但Godin指数、周有效步行天数、经常运动至流汗程度和日均看电视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数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3.干预组的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较基线显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是科学有效的,干预改善了工作场所员工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和身体活动行为,干预组的体质指数和腰围身高比等体重指标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显着的体重下降及肥胖相关生命质量的提高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
陈健[3](2019)在《智慧元素的力量:碘缺乏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关于碘缺乏病对人身体以及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研究分析较多,但是关于碘缺乏对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探讨碘缺乏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全文通过对碘元素与健康关系的论述,依靠大量文献检索分析的论证,认为碘缺乏会影响到个体的年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年限,间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脱贫奔小康的今天,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范飞能,叶建杰,陈喆,祝梦雨,刘云[4](2019)在《浙江省慈溪市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慈溪市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慈溪市5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抽取1所中心小学,对4 ~ 6年级共1 505名学生开展为期5个月的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防治态度改变情况。结果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防治态度答题正确率分别从干预前的60.29%(9 032/14 980)、60.83%(4 556/7 490)提高到干预后的84.64%(12 653/14 950)、83.05%(6 208/7 4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 221.33、915.01,P均< 0.01)。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慈溪市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刘红艳[5](2017)在《健康人力资本视角下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演进的推动力量。在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各种方案中,对学生的健康投资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从投资对象来看,越早开展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越高;从投资内容来看,对学生的健康投资既有助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也有助于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当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并探索了很多可推广的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投资方案,然而,对于危害甚广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则很少,而且绝大多数已有研究将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案聚焦在心理疗法上。但是,心理疗法类的干预在地方教育系统内并不容易推广。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随机干预实验法评估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为制定提升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健康投资政策提供依据。在人力资本积累的实证研究中,存在大量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可以有效克服心理疗法在地.方教育系统推广的障碍。这些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的实施不需要耗费稀缺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达成地方教育部门的教育目标。然而,已有的文献往往只关注了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业成就的影响,几乎没有研究进一步分析干预在改善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业成就后,间接地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本文主要回答以下问题:首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焦虑发病率有多高?其次,学生心理焦虑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第三,健康卫生服务干预能否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第四,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众多健康卫生服务干预中,哪一类项目最具有成本-效益,是政府对学生进行健康投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佳选择?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一方面本文对发展经济学和卫生经济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本文整合了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八个随机干预实验数据。每个实验都是完整独立的随机干预实验,干预独立于潜在结果变量,即可以有效克服影响评估中的内生性问题。整合后的样本包含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江苏和上海的53个县区578所学校的17756名中小学生。利用整合后的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心理焦虑的现状,为政策干预的实施提供着力点。研究结果表明,8%的样本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焦虑问题,从各细分心理焦虑维度来看,56%的样本学生表现出至少一种类型的心理焦虑症状。一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县区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更高。女生、寄宿生、父亲不在家的学生和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是更加脆弱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非寄宿生、父亲在家的学生和学业表现较好的学生。利用实验经济学中的随机干预实验方法可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的优势,在了解心理焦虑现状后,本文重点评估了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表明,健康卫生服务干预中的提供免费眼镜和提供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心理焦虑,而提供健康信息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效果并不显着。在分析提供免费眼镜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机制时,可发现,尽管两种干预都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但它们并不是通过改善学生学业成就,降低学习压力而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的。对于提供免费眼镜,其缓解学生总的心理焦虑水平是通过降低学生身体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实现的;对于提供营养物质,其缓解学生总的心理焦虑水平是通过降低学生身体焦虑和冲动倾向实现的。在评估了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影响效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健康卫生服务干预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为制定提升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健康投资政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健康卫生服务干预中,提供营养物质最具有成本-效益,提供免费眼镜次之,而提供健康信息则不具备成本-效益。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在提升人力资本的过程中,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当前亟待解决并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逐步探索将健康卫生服务干预中的眼镜项目和营养项目纳入到提升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日程中,尤其是具备较高成本-效益的营养项目。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研究思路方面,本文融合多学科,提出解决学生心理焦虑的新思路,传统地,心理问题由心理方法解决,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关注学生心理焦虑的经济学意义,并结合卫生经济学分析健康卫生服务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使用了实验经济学中的随机干预实验方法更准确地评估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的影响效果,随机干预实验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每年都有数篇随机干预实验研究实例的论文发表于经济学顶级期刊,然而国内鲜有研究采用此方法。在随机干预实验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判断各干预方案的投资价值。研究数据方面,本文使用了全国性大样本一手调查数据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中的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国内外几乎没有比这更新更全面的数据。
葛永梅[6](2017)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20052015年开展的碘缺乏病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动态地评价兵团碘盐普及情况、兵团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碘缺乏病在兵团各师防治效果的差异,为优化防治策略、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依据兵团碘缺乏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项目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2个抽样单位,2005、2011、2014年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PPS)法随机抽取30个抽样单位,进行810岁儿童尿碘、甲状腺和其家中食用盐碘含量的检测,并进行孕妇(2011、2014、2015年)尿碘的检查。根据《全国碘盐检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收集兵团20072015年的碘盐检测数据。碘盐普及情况和兵团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优劣排序用TOPSIS法,防治效果的优劣分档用关联度分档法。结果:(1)20072015年连续9年共监测盐样37397份,其中检出合格碘盐36189份,不合格碘盐648份,非碘盐560份,居民总体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8.50%、98.14%和96.77%,符合国家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9次监测碘盐覆盖率都保持在95%以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73,P<0.001);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都保持在90%以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8.261,P<0.001;χ2=609.705,P<0.001)。20072012年碘盐中位数稳定在30.0032.60mg/kg,20132015年碘盐中位数明显降低,稳定在28.05-28.34mg/kg,9次碘盐中位数监测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005,P<0.001)。连续9年都有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检出,不合格碘盐中以低浓度碘盐为主。(2)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比较,2015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2%)低于2011年(3.44%),两年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9,P<0.001);2015年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17.88μg/L)低于2011年(235.32μg/L),两年的尿碘中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P<0.001),儿童尿碘频数分中>300μg/L的比例2015年(26.53%)低于2011年(31.77%),<100μg/L和<50μg/L的比例2015年(12.23%、3.10%)均高于2011年(8.12%、1.47%),两年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8,P=0.14);2015年孕妇尿碘中位数(157.50μg/L)低于2011年(183.01μg/L),两年的尿碘中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01),孕妇尿碘频数分布中>500μg/L的比例2015年(1.13%)低于2011年(2.08%),<150μg/L的比例2015年(47.33%)高于2011年(37.50%),两年的孕妇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01)。(3)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从优至劣年份依次为:2015、2014、2011、2005年,可见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着。2005年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第九师、七师、十师、六师、八师、五师、四师、二师、三师、一师、十一师、第十四师、十三师;2011年各师防治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第八师、十三师、三师、二师、四师、六师、一师、七师、九师、十师、十二师、五师;2014年各师防治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第八师、二师、六师、十二师、十师、九师、五师、一师、十三师、七师、十四师、四师、三师;2015年各师防治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第八师、六师、五师、一师、十师、九师、七师、二师、三师、四师、十三师、十二师、十四师。四次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第八师,第六师次之,第一师、五师、九师、十师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第二师、十二师、十三师的防治效果不稳定,第三师、四师、七师防治效果较差,第十四师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1)兵团居民户食用碘盐合格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居民总体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在省级水平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碘盐覆盖率≥95%,合格碘食用率≥90%),说明兵团全民食用碘盐的措施得到持续巩固。(2)食盐加碘量调整后,兵团目前的碘盐含量标准基本满足普通人群碘营养水平,但是孕妇总体处于适宜标准下限,且碘缺乏个体所占比例较大,食盐碘含量标准不宜再下调。(3)TOPSIS法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着,但是各师防治效果优劣不一,提示兵团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存在地区差异,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治效果,采取适当的不同的防治对策,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补碘的原则。
龚芳敏[7](2016)在《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居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观测指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居民的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作为本国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医药卫生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的健康行为对自身的健康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医疗防治对人类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的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媒介使用是影响健康行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特别是对民族地区居民这样一个特殊人群来说,其背后隐藏的影响机制究竟如何,显然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健康行为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各学科理论资源对健康行为研究的借鉴和指导,竭力构建各种健康行为理论假设模型。但在理论使用上比较单一,对相应理论指导下的健康行为研究的检讨和反思不够,对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考虑得不充分,不注重同样关注健康行为的其他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同时,对各种理论整合的尝试上做得很不够,导致了健康信息传播、媒介使用与个体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很多问题在理论的视域中被遮蔽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讨论。而且,国内以往的健康行为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明显不足:用于分析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大多是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多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大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路径分析方法。但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只能处理显在变量,不能处理潜在变量,尤其不能揭示各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了解媒介究竟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的。就此而言,对健康行为研究的方法论变革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收集的304份有效问卷和40名当地居民定性访谈材料为分析样本。从计划行为理论、知信行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行为理论中提取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因子,构建了民族地区居民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在研究中,采用了高级统计学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并用定性深度访谈的分析资料作为定量研究结果的补充对之进行了印证。研究发现最终的结果是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影响的总效应是0.5412,处于大效果范围之内,说明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中发现,影响路径有两种:一是直接影响;另外一种是通过行为态度、自我效能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而媒介使用通过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的这条路径,则因为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影响不显着而中断,深度访谈结果解释和印证了上述结论。由此可见,媒介使用对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促进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为了更充分发挥媒介效果,民族地区健康传播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1、打破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精准传播体系;根据民族地区居民的差异和需求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分层传播,针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干预;2、需要从单一媒介传播转向多元化、多渠道传播转变,实现健康传播的多媒介组合:3、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媒介素养;4、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的知识内化;5、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居民行为态度的转变。
张宇[8](2014)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为了确定现行的食用盐碘的浓度以及补碘措施是否适宜,对新疆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个地区的8-10岁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三类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这两个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差异,为政府和卫生以及盐业等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补碘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别在两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学校的8~10岁学龄儿童,采用B超法检查每个儿童的甲状腺容积,同时采集每个儿童的尿样及所在家庭的食用盐样,测算儿童所在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测定食盐中碘含量,采用国标GB/T13025.7-1999方法进行检测;在学校附近的街道(居委会),分别采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的检测。对这三类重点人群的相应的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尿碘以及甲状腺肿大率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两地区学龄儿童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儿童盐碘和尿碘水平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乌鲁木齐市的儿童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高于克拉玛依(t=2.63,P=0.01),盐碘水平低于克拉玛依市(t=9.31,P<0.001),儿童尿碘水平高于克拉玛依(Z=3.81,P<0.001)。(2)分析两地区学龄儿童分别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尿碘水平,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析两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孕妇的尿碘水平在两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P=0.26),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在两地区间有统计学意义(Z=4.41,P<0.001),乌鲁木齐市高于克拉玛依市。(4)乌鲁木齐的甲状腺肿大率为1.2%,克拉玛依为0。(5)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的水碘平均值分别是2.54μg/L和1.62μg/L。结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相应的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和尿碘三个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提示两地区现行的加碘盐浓度和补碘措施是适合重点人群的,但学龄儿童在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和尿碘三个指标均存在差异,哺乳期妇女的尿碘水平也存在差异,说明有必要继续保持对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动态持续性监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马晓玲[9](2014)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新疆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评价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为今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抽取30个团场学校8~10岁学生1200名检测盐碘、甲状腺肿大情况;抽取360名学生进行尿碘检测;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600名五年级学生和150名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调查。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兵团实际情况进行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碘盐、甲肿率、尿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水平,评价防治措施效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兵团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的使用率均大于95%,符合国家层面消除碘缺乏病标准。2005年、2011年相比仅碘盐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两次调查盐碘含量均值分别为31.2±7.6mg/kg、30.91±7.0mg/kg,碘盐覆盖率为98.6%、97.5%,碘盐合格率为98.0%、98.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6%、96.1%,非碘盐率为1.4%、2.5%。(2)碘盐干预防治后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因碘盐浓度和儿童尿碘水平的变化出现反复。2011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3.4%,较2005年(6.1%)下降了2.7个百分点(χ2=9.49,P=0.002),并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甲状腺肿大率≦5%)。(3)2011年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5.3(161.5,328.9)μg/L,其中尿碘﹤50μg/L的样本数占1.5%,各年龄组的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与2005年结果〔176.1μg/L(109.5,252.1)〕相比有明显提高(Z=-7.7P﹤0.001),北疆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南疆地区儿童,但均处于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200~299μg/L水平。(4)同年调查干预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2005年:39.7%提高至82.9%(χ2=721.7,P﹤0.001);2011年:84.4%提高至94.6%(χ2=102.4,P﹤0.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也有所提高〔2005年:74.7%增加至78.8%(χ2=2.25,P﹦0.13);2011年:84.5%增加至94.0%(χ2=22.0,P﹤0.001)〕。结论:通过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着。兵团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的使用率均保持较高水平,甲状腺肿大率有明显下降,尿碘中位数有明显提高,各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要求,通过对重点人群施行健康教育干预,碘缺乏病认识得到明显转变,碘营养处于较适宜水平,但兵团局部师团碘缺乏病仍有流行。
郭锋[10](2013)在《食盐加碘后苏州市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2000年全国开始实行GB5461-2000食用盐碘含量标准,生产企业下调至35±15mg/kg加工水平,本次调查旨在分析苏州市区在2000年全民食盐加碘后,通过在2005~2012年间对8~10周岁学龄期儿童开展的碘营养状况调查,以测定儿童尿碘以及其对应的盐碘含量,评估当时食盐中碘含量对碘缺乏病防治的实际作用,比较食用不同浓度碘盐的儿童碘营养状况,预测盐碘含量调整后可能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与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5~2012年间苏州市开展的四次省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调查数据,调查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抽样采用PPS(按人口容量概率比例抽样法)抽样,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个学校随机抽取8~10岁学生50名,共计1347名学生接受尿碘、盐碘检查。1.对1347例学生家的盐碘及相对应的学生尿碘进行了相关分析。2.对1347份盐样进行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析,对对应的尿样进行尿碘中位数统计分析。3.在监测获得的数据中,按照25士5mg/kg和40士10mg/kg两种碘浓度的食盐,对检测对象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结果:1.经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161,n=1347,r是正数表示正相关。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P<0.001,盐碘与尿碘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0.161,r2=0.026,回归系数b=2.328,经方差分析F=35.997,P=0.000,说明回归系数有非常显着性,回归方程有效。回归方程为:=180.294+2.328x。2.在8~10岁学龄儿童中,2005年调查的143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92.27ug/L,2007年调查的144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67.04ug/L,2009年调查的460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52.75g/L,2012年调查的600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21.31ug/L;2005年143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31.99mg/kg,2007年144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32.26mg/kg,2009年460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29.28mg/kg,2012年600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27.40mg/kg,均值随着国家食盐加碘浓度的调整而变化,近年来稳定在30mg/kg左右。3.经过比较,25士5mg/kg组和40士10mg/kg组两组尿碘中位数均>100ug/L,25士5mg/kg组(A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7.67ug/L,n=585;40士10mg/kg组(B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9.9ug/L,n=674。A组和B组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80,P=0.009)。结论:1.盐碘与尿碘的正相关有显着意义,且盐碘与尿碘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存在。2.苏州市在2000年全民食盐加碘后人群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在盐碘均数稳定在30mg/kg时,学龄组儿童尿碘中位数始终稳定地保持在WHO/UNICEF/ICCIDD推荐的100~300ug/L的水平,建议保持运行监测-反馈-调整的碘缺乏病防治机制,补充完善碘缺乏病防治指标体系,增加特需人群碘营养监测。3.比较食用不同浓度碘含量的食盐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后得出,食用25士5mg/kg组碘盐的儿童的尿碘水平在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基础上,尿碘中位数下移,相比食用更高碘浓度食盐的组尿碘中位数有显着性差异,且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HO等国际组织建议的最适宜范围,新颁布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GB26878-2011中,食盐中碘含量进一步下调至20~30mg/kg相较2000年颁布的老的GB5461-2000标准更符合科学补碘,防止造成碘过量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干预中的回归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干预中的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碘的概述 |
1.1.1 碘的生理功能 |
1.1.2 碘缺乏 |
1.1.3 碘过量 |
1.1.4 碘的参考摄入量 |
1.2 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 |
1.2.1 碘缺乏病全球流行情况 |
1.2.2 碘缺乏病我国流行情况 |
1.2.3 碘缺乏病甘肃流行情况 |
1.2.4 甘州区特点 |
1.2.5 甘州区碘缺乏病历史防治情况 |
1.3 中国碘缺乏病监测的最新进展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4.1 目的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对象与抽样方法 |
2.1.1 碘盐监测 |
2.1.2 儿童病情监测 |
2.1.3 水碘监测 |
2.2 测定方法 |
2.3 评价标准 |
2.4 统计指标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碘盐监测 |
3.2 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测 |
3.2.1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3.3 甲状腺肿大率预测 |
3.4 8-10岁儿童尿碘 |
3.4.1 年龄分布 |
3.4.2 性别分布 |
3.4.3 不同年份监测人数 |
3.4.4 尿碘水平及其构成 |
3.5 水碘调查 |
第四章 讨论 |
4.1 碘盐监测 |
4.2 甘州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4.3 尿碘监测 |
4.4 水碘监测 |
第五章 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策略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理论依据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图 |
1.7 质量控制 |
第2章 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干预项目的发展 |
2.1 研究方法和对象 |
2.2 资料收集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第3章 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干预项目的验证 |
3.1 研究方法和对象 |
3.2 干预措施 |
3.3 测量工具 |
3.4 现场调查 |
3.5 数据统计和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设计和方法学 |
4.2 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
4.3 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
4.4 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4.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工作场所超重肥胖干预的行为理论和效果评价指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智慧元素的力量:碘缺乏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碘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
2. 相关文献检索以及建模论证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研究结论以及相关建议 |
(5)健康人力资本视角下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特色和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生心理焦虑与人力资本积累 |
2.1.1 学生心理焦虑的界定 |
2.1.2 学生心理焦虑的广泛性 |
2.1.3 学生心理焦虑对健康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
2.1.4 学生心理焦虑对其他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
2.2 心理疗法类干预方案及其推广可行性 |
2.2.1 心理疗法类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 |
2.2.2 心理疗法类干预推广的可行性 |
2.3 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的其他潜在方案 |
2.3.1 提高学校质量的干预 |
2.3.2 经济干预 |
2.3.3 健康卫生服务干预 |
2.4 开展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4.1 开展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的必要性 |
2.4.2 开展健康卫生服务干预的可行性 |
2.5 成本-效益核算说明 |
2.5.1 成本-效益表示方法 |
2.5.2 成本的核算说明 |
2.5.3 影响效果的核算说明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人力资本理论 |
3.1.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
3.1.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3.1.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
3.2 健康理论 |
3.2.1 健康生产函数 |
3.2.2 健康卫生服务需求理论 |
3.2.3 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
3.3 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 |
3.3.1 影响评估研究 |
3.3.2 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 |
3.3.3 随机干预实验方法 第4章 研究设计、样本描述与实证分析方法 |
4.1 实验项目概况及实验数据的整合 |
4.1.1 八个随机干预实验项目的概况 |
4.1.2 八个随机干预实验数据的整合 |
4.2 八个随机干预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
4.2.1 样本选择 |
4.2.2 基线调查 |
4.2.3 干预方案 |
4.2.4 评估调查 |
4.3 样本分布及样本特征 |
4.3.1 样本分布 |
4.3.2 样本学生特征 |
4.3.3 样本学生特征的平衡性检测 |
4.4 主要测量变量解释 |
4.4.1 心理焦虑水平的测量 |
4.4.2 数学成绩的测量 |
4.5 实证分析方法 第5章 学生心理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 |
5.1 中小学生心理焦虑现状 |
5.1.1 中小学生心理焦虑整体现状 |
5.1.2 中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地区差异 |
5.1.3 学生学业表现与心理焦虑的关系 |
5.1.4 学生个人特征与心理焦虑的关系 |
5.1.5 父母是否在家与学生心理焦虑的关系 |
5.2 中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 |
5.2.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讨论 |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健康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6.1 健康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分析 |
6.1.1 计量模型设定 |
6.1.2 模型估计结果及讨论 |
6.2 健康干预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
6.2.1 计量模型设定 |
6.2.2 模型估计结果及讨论 |
6.3 健康干预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的作用机制分析 |
6.3.1 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
6.3.2 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健康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
7.1 健康干预的成本与效益统计 |
7.1.1 眼镜干预的成本与效益统计 |
7.1.2 营养干预的成本与效益统计 |
7.1.3 信息干预的成本与效益统计 |
7.2 健康干预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 |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结论启示 |
8.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
附表1: 整合八个试验数据所使用的Stata变量手册 |
附表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
附表3: 53个县(区)名称及其对应开展的试验 |
附表4: 试验1的调研问卷 |
附表5: 试验2的调研问卷 |
附表6: 试验3的调研问卷 |
附表7: 试验4的调研问卷 |
附表8: 试验5的调研问卷 |
附表9: 试验6的调研问卷 |
附表10: 试验7的调研问卷 |
附表11: 试验8的调研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碘盐监测 |
2.1 监测范围和内容 |
2.2 抽样方法 |
2.3 碘盐测定方法 |
2.4 碘盐判定标准 |
2.5 碘盐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
3. 机体碘营养、碘缺乏病病情监测 |
3.1 调查对象 |
3.2 抽样方法 |
3.3 机体碘营养评价指标 |
3.4 尿碘测定方法 |
3.5 尿碘的判定标准 |
3.6 碘缺乏病病情的评价指标 |
3.7 甲状腺容积测定、计算方法 |
3.8 甲状腺肿大的判定标准 |
4. 碘缺乏病消除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6.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兵团碘盐检测结果 |
1.1 碘盐合格情况 |
1.2 加碘盐碘含量变化情况 |
1.3 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的分布 |
2. 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兵团儿童和孕妇碘营养状况分析 |
2.1 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兵团 8~10 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分析 |
2.2 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兵团 8~10 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
2.3 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兵团孕妇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
3. TOPSIS法综合评价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1 TOPSIS法综合评价 2005~2015 年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2 TOPSIS法综合评价2005年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3 TOPSIS法综合评价2011年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4 TOPSIS法综合评价2014年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5 TOPSIS法综合评价2015年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
3.6 兵团各师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四次综合评价结果比较 |
讨论 |
1. 兵团加碘盐普及情况 |
2. 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兵团儿童和孕妇碘营养状况 |
3. TOPSIS法综合评价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当前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迫切需要关注 |
1.1.2 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价值 |
1.4.2 实践意义 |
1.5 方法和对象 |
1.5.1 总体研究方法 |
1.5.2 具体研究方法 |
1.5.3 数据分析方法 |
1.5.4 研究对象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1.7 论文的结构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健康传播的缘起和基本内涵 |
2.2 健康信息接触 |
2.3 健康与健康行为 |
2.4 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
2.5 健康传播的媒介与类型 |
2.6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
2.6.1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 |
2.6.2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
2.7 健康传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说 |
3.1 论依据 |
3.1.1 知信行理论 |
3.1.2 社会认知理论 |
3.1.3 计划行为理论 |
3.1.4 知信行、社会认知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整合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设计与执行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 |
4.2 维度的选择 |
4.3 条目和题目的设计 |
4.3.1 个人基本信息 |
4.3.2 媒介使用情况 |
4.3.3 自我效能的测量 |
4.3.4 健康知识的测量 |
4.3.5 健康行为的测量 |
4.3.6 行为态度的测量 |
4.4 内容效度评价 |
4.5 第一次预调查结果 |
4.6 问卷条目分析 |
4.7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4.7.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4.7.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4.8 抽样方法 |
4.9 抽样实施 |
4.10 资料整理与数据录入阶段 |
4.11 深度访谈资料收集 |
5 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 |
5.1 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
5.1.1 人口统计学变量 |
5.1.2 自我效能 |
5.1.3 健康知识 |
5.1.4 行为态度 |
5.1.5 健康行为 |
5.2 媒介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媒介使用现状 |
5.2.2 健康信息来源 |
5.2.3 媒介信任度 |
5.2.4 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程度 |
5.2.5 媒介使用主动性 |
5.2.6 健康信息内容 |
5.2.7 健康信息来源与人口学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
5.2.8 媒介使用主动性与人口学特征分析 |
5.3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3.1 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5.3.2 媒介使用状况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
5.3.3 健康知识、行为态度、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
5.3.4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
5.4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5.4.1 采用结构方程的理由 |
5.4.2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5.5 定性访谈研究结果对模型的补充 |
5.5.1 媒介使用能直接影响健康行为 |
5.5.2 媒介使用能通过自我效能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
5.5.3 媒介使用能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1.1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特点 |
6.1.2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 |
6.1.3 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 |
6.2 研究不足 |
附录1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访谈名录(40份)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抽样方法 |
2.2 样品采集 |
2.3 研究指标和检测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评价重点人群碘营养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1.1. 调查对象 |
1.2. 样本量 |
2. 抽样方法 |
2.1. 人口比例概率抽样(PPS)法 |
2.2. 问卷调查 |
2.3. 调查地点 |
3. 调查内容 |
3.1. 防治措施 |
3.2. 机体碘营养 |
3.3. IDD 病情 |
3.4. 健康教育 |
4. 调查方法 |
4.1. 碘盐 |
4.2. 甲状腺 |
4.3. 尿碘 |
4.4. 问卷调查 |
5. 数据处理分析 |
6. 质量控制 |
7. 技术路线 |
8. 相关变量定义 |
结果 |
1. 居民户盐碘检测结果 |
1.1. 2005 年兵团居民盐碘监测基线调查结果 |
1.2. 2011 年兵团居民盐碘监测效果评价结果 |
1.3. 2005 年、2011 年兵团居民盐碘监测结果比较 |
2. 儿童甲状腺检测结果 |
2.1. 2005 年兵团 8~10 岁儿童甲状腺检测基线调查结果 |
2.2. 2011 年兵团 8~10 岁儿童甲状腺检测效果评价结果 |
2.3. 2005 年、2011 年兵团 8~10 岁儿童甲状腺检测结果比较 |
3. 儿童尿碘检测结果 |
3.1. 2005 年兵团 8~10 岁儿童尿碘检测基线调查结果 |
3.2. 2011 年兵团 8~10 岁儿童尿碘检测效果评价结果 |
3.3. 2005 年、2011 年兵团 8~10 岁儿童尿碘检测结果比较 |
4. 健康教育效果调查 |
4.1. 五年级学生 IDD 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
4.2. 家庭主妇 IDD 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食盐加碘后苏州市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盐碘与尿碘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苏州市抽样地区 8~10 周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不同浓度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的评价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碘缺乏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2.我国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策略后人群碘营养状况 |
3.过量补碘的危害 |
4.针对补碘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附录 |
致谢 |
四、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干预中的回归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D]. 李琼. 兰州大学, 2020(01)
- [2]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健康行为干预研究[D]. 孔静霞. 浙江大学, 2020(01)
- [3]智慧元素的力量:碘缺乏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J]. 陈健. 人人健康, 2019(08)
- [4]浙江省慈溪市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范飞能,叶建杰,陈喆,祝梦雨,刘云.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01)
- [5]健康人力资本视角下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D]. 刘红艳.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D]. 葛永梅.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7]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D]. 龚芳敏. 武汉大学, 2016(01)
- [8]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D]. 张宇.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D]. 马晓玲.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食盐加碘后苏州市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D]. 郭锋. 苏州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