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

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

一、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兰晓婷[1](2021)在《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精度,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范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体外研究方法:以3种不同牙列缺损的上颌牙科树脂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Shape D810模型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15个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技术、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以及传统印模技术分别复制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组。将以上STL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 2014),采用虚拟的三维坐标测量仪(Coordinated measuring machine,CMM)进行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种植体间线性间距的测量,计算各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种植体间距的平均线性偏差值((?)R)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参考模型1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089±0.049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726±0.032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262±0.044mm。1.2参考模型2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40±0.050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7±0.013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0.348±0.015mm。1.3参考模型3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6±0.014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24±0.009mm;(3)石膏模型(TM3)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317±0.028mm。结论:在本研究的体外实验中,与传统开窗夹板硅橡胶印模技术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获得的模型种植体间的线性偏差值更小。然而受体外研究条件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尚不能下结论。2.临床实验方法:将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上颌多颗牙缺失的5例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中2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3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7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9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采用谢菲尔德实验进行被动就位应力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性。结果:2.1缺牙数在5单位以内的3例病例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种植上部结构均能完全就位,冠与基台、基台与种植体边缘密合无间隙,邻面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均满意。2.2缺牙数大于5单位的2例病例在3D打印树脂模型上试戴支架时,因为支架与多能基台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边缘间隙,最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结论:受临床病例缺乏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仍需要后续研究。第二部分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目的:尽管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但由于无牙颌全牙弓缺乏解剖学标志,且需要扫描的范围大,关于无牙颌全牙弓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是否为临床接受还未能确定。这项系统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无牙颌全牙弓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材料和方法:以英文检索词“(fully edentulous OR completely edentulous)AND(digit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intra oral scanning)AND(conven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tradi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AND(accuracy outcome 3D-deviation OR inter-implant linear distances)”为主题词或任意字段在电子文献检索平台即Pub 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文献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进行电子搜索,纳入的文献主要评估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比较,其次是精度的评估方法、口内扫描仪的类型以及种植体的角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结果:在搜索到的280篇文章中,有11篇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0篇文章为体外研究,1篇临床研究。对10篇无牙颌全牙弓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显示出很高的异质性价值,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大小。根据10篇无牙颌印模的体外研究,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的精度偏差平均值为-6.86μm(95%的置信区间:-49.99,36.27),数字化印模名义上的偏差较小(P=0.76)。由于方法学上的异质性,1项临床研究没有包括在定量分析中。结论:基于体外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种植印模相比,数字化种植印模的精度更高。然而本研究仅对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数字化印模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精度,建议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

曹志龙,李潇[2](2021)在《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设计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作为口腔修复领域的重点与难点,牙列缺失后的重建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全口义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种植修复因其舒适、美观和极佳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青睐。固定修复体与种植体刚性连接并完全由其支持,患者无需取下,固位和稳定性能最好,咀嚼效能接近天然牙列。特别是即刻负载模式的推广,许多患者在种植术后短期内就能获得一副功能良好的固定修复体,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然而,由于修复体跨度长,种植体数目多,力学结构复杂,加之不同患者的解剖情况各异,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设计也最为考究。选择种植修复方案时,种植体数目、分布形式、负载模式,以及上部结构的设计等都与最终修复效果息息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十余年来,种植修复的方案设计和理念有了很大改变。本文就固定种植修复不同设计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临床医师在修复无牙颌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潘文辉[3](2019)在《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的应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种植固定义齿在修复效果上具有传统活动义齿无法比拟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患者的修复,尤其对无牙颌患者的种植设计方案,国内外学者各有见地。对于上颌无牙颌患者而言,由于解剖条件的限制,当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无法进行常规种植设计时,All-on-Four技术成为可选择的种植修复方法,但此技术咬合力恢复有限,且存在较大悬臂,对于颌弓较大的年轻患者而言,容易引起悬臂折断。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学者提出翼上颌种植(TPP)技术,它和穿颧种植技术几乎是同期出现,但是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近来,有很多学者尝试将TPP技术与All-on-Four技术联合使用,但长期效果未得到确认。目前关于翼上颌种植技术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够充分,且TPP技术敏感性较高,需要在理论上形成更好的规律性总结,例如种植体植入角度、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力学分析等。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种植体及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变化研究方法在无牙颌的上颌骨内,自右向左设计1-6号共6颗种植体,固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改变种植体的数目和倾斜植体植入角度,分别建立六组模型。以300N静态力垂直加载于双侧后牙的功能尖上,应用Abaqus6.13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Mises应力,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保持中间四颗种植体植入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颗翼上颌种植体,2、3、4、5号植体的应力明显减少,对称分布均匀。但在保持种植体数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远中植体的植入角度,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大小分别改变了3.25%、5.08%,种植体及骨组织表面的最大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上颌种植设计能够更好的分散并将牙合力传导,使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分布更加合理,是一种上颌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合理有效的方法。

张倩[4](2019)在《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病例分析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倾斜与轴向植入种植体在上颌骨中重度吸收无牙领病例中的应用,并评价该义齿修复技术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8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因上颌全牙列缺失需要进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5例,其中上颌““ALL-ON-4””共2例、ALL-ON-6轴向植入种植体病例共3例。根据术前口腔专科检查及CBCT影像学检查,制定个性化种植修复方案。术中选择轴向或倾斜植入4-6颗Nobel Active系列种植体,3-7个月后行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切削纯钛支架结合聚合瓷修复体或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体的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永久修复。术后半年至2年,随访了解义齿修复治疗效果。结果:①5人行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共26枚种植体,无种植体折断或植入失败。(2)临床随访2年显示倾斜角度植入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小于2mm,轴向植入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同样小于2mm,两者临床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效果临床评价均为成功。当悬臂梁长度控制在6-14mm时,临床初期观察未发生机械及生物并发症。③ 临时修复体4副,未出现临时义齿折断等并发症。永久修复体5副(其中CAD/CAM切削纯钛支架结合聚合瓷4副,烤瓷熔附金属冠桥1副),术后无修复体脱落、折断或失败。结论:①对于颌位关系正常,美观及咀嚼功能要求较高的上颌牙槽骨中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ALL-ON-4”和轴向植入6颗种植体的种植修复方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② 在上颌牙列缺失的种植固定修复中,牙槽骨后部倾斜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和义齿悬臂梁长度的控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③CAD/CAM切削纯钛支架结合聚合瓷修复体或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体的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初期临床效果良好,发生机械与生物并发症风险低。

刘磊[5](2016)在《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设计制造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牙科种植体美观舒适、稳定可靠,其咀嚼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牙列缺失修复方式,因而广泛应用于牙齿修复领域,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目前市场上只提供了有限型号的牙科种植体,但不同患者口腔状况存在差异,现有的牙科种植体并不能达到针对性的匹配效果,其骨结合率与寿命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迫切需要对个性化牙科种植体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个性化牙科种植体形貌复杂且材料特殊,而且随着其精度与性能要求的提高,传统机床已难以加工此类产品。本文依据不同个体口腔参数设计个性化牙科种植体,通过快速成型与机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并对牙科种植体的性能展开深入研究。全文内容如下:(1)针对不同的受体与不同窝形的特点,进行参数化个性化牙科种植体设计。通过CT扫描,得到患者的牙根的原始数据,重建缺牙区牙槽骨形态,与个性化牙科种植体数据库进行匹配,初步确定直径、长度、牙形、螺纹等参数,使用SOLIDWORKS建立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三维模型;(2)对已建立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建立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模型进行静力学与疲劳分析,根据模拟分析出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所设计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同时为后续加工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3)进行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加工制造。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模型,采用快速成型技术与机加工技术结合的混合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制造,即运用德国SLM 3D打印机和瑞士WILLEMIN 408MT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得到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实物;(4)进行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样品实验。根据国际行业标准对已加工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进行精度检测与机械性能的试验,并进行了骨结合实验。通过精度检测证明了此加工工艺的优势;通过机械性能试验,得出在咀嚼运动受力时个性化牙科种植体能满足自身强度,保证产品的可靠性;通过骨结合实验,证明了在相同周期的治疗时间内,骨结合率明显优于市面上其他产品。

张曙光,曹庆堂[6](2016)在《口腔悬臂梁种植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文中提出目前口腔种植技术已日臻成熟,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一些被经验主义所否定的种植修复方案在大量的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得到肯定,这其中包括悬臂梁种植,最新的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情况及条件下,悬臂梁种植修复可作为临床修复中的一种,悬臂梁种植已被认可,本文将对悬臂梁种植的影响因素进行概括。

敖利君[7](2012)在《比较all on 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all on4技术与传统的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两种修复方式加载应力时,观察种植体上部修复支架、剩余牙槽骨以及种植体本身三个方面的应力变化,进行模型的对比分析。方法:选一下颌骨完整、身体健康的无牙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经过CT扫描,将数据导成DICOM格式后,输入ansys分析软件,再加入种植体、基台及上部修复支架共同建立两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通过加载方式为200N垂直于后牙各合面的面加载和100N方向与咬合面垂直的游离端悬臂远中加载,使模型的各组分产生应力变化,读取catia生成的调色板上的应力数值,进行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1、种植体上部修复支架: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在合面200N垂直加载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2.8MPa、4.2MPa,all on4支架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小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all on4支架产生的应力均值高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且整个支架应力分布广泛、均匀;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在游离端100N垂直加载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1.1MPa、10.4MPa,all on4支架产生的最大应力值略高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并且all on4在其它支架部位亦产生了11.1MPa的应力集中。2、剩余牙槽嵴: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在合面200N垂直加载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3MPa、3.5MPa,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的剩余牙槽骨产生的最大应力值略同,且整个下颌骨应力分布广泛、均匀;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在游离端100N垂直加载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6.5MPa、4.0MPa, all on4模型产生的最大应力值高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3、种植体本身:all on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在合面200N垂直加载作用下,6枚种植体基台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2.5MPa、12.0MPa、11.6MPa、14.1MPa、17.5MPa、16.2MPa,all on4模型产生的最大应力值略小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all on4模型产生的应力均值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略同;在游离端100N垂直加载情况下,6枚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4.4MPa、4.3MPa、1.2MPa、0.4MPa、5.8MPa、2.6MPa,all on4模型产生的最大应力值明显高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并且all on4模型的应力均值高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模型。结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all-on-4固定修复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的应力分布在两种加载方式下,通过对种植体上部修复支架、剩余牙槽嵴以及种植体本身三个方面的应力对比观察未见明显的应力集中,应力值都是在颌骨的正常承受范围之内,all on4固定修复可获得较理想的应力分布效果,远期效果可以保证。

马丽[8](2011)在《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其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丰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修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1、病例选择2003年9月至2010年5月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17例牙列缺失患者,其中16例为单颌牙列缺失,1例为全口牙列缺失,上颌3例,下颌15例。其中,牙列缺失伴颌骨缺损3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牙周炎患者10例,经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进展后行种植手术,非牙周炎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种植手术禁忌症。2、种植体植入Ⅰ期手术及Ⅱ期手术采用常规牙种植手术操作方法,根据患者情况,于患者单颌植入2-4枚种植体,共计植入47枚种植体(Steri-Oss2枚,ITI 8枚,REPLACE 7枚,OSSTEM 9枚,BLB 21枚),其中上颌8枚,下颌39枚。2—6个月后,根据种植体暴露情况,埋置式种植体系统进行Ⅱ期手术,非埋置式种植体无需进行Ⅱ期手术。3、修复完成按常规方法制作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或磁性附着体支持固位的颌骨赝复体。4、追踪复查种植手术后进行10-90个月的临床追踪。复查项目:口腔内一般临床检查、牙周健康指标检查及X线片检查(包括数字曲面断层及平行投照根尖片)。具体检查项目见附表,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结果:1、由2-4枚种植体支持的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美观效果、舒适度等方面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用于下颌牙槽骨重度吸收牙列缺失患者,临床效果较常规全口义齿显着提高,应用于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亦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2、经过种植手术后进行10-90个月的临床追踪,用于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47枚种植体,存留率达到97.87%,其中用于上颌的8枚种植体存留率为87.5%,用于下颌的39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失败脱落的1枚种植体位于上颌;3、复查结果显示:在10-90个月的临床追踪期内,患者口内存留的46枚种植体:①口腔内临床检查:种植体松动(一),叩诊(一);②探诊深度平均为2-3 mm;③X线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良好、稳定,均未见明显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④4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龈缘菌斑附着,牙龈轻度红肿,牙周探诊深度增加,BOP(+);4、在种植手术后10-90个月的临床追踪期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再行种植手术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使用效果肯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影响;5、与原有传统全口义齿相比较,在固位、咀嚼功能、美观等方面,患者对磁性附着体支持的全颌覆盖义齿满意度明显增加;6、追踪期内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如下:①1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1枚种植体在完成骨结合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松动脱落;处理:经补种1枚种植体后,重新制作完成上颌2枚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共同支持的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②1例患者出现下颌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正中折断。处理:重新制作义齿,并采用金属网加强措施;③因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较差,4枚种植体出现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处理:种植体周围局部冲洗上药后炎症消退,嘱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④Ⅱ期手术后3枚种植体发生愈合基台螺丝折断;⑤1例患者因下颌牙槽嵴重度萎缩,缺乏附着龈,导致义齿修复后不适。结论:1、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固位力强、稳定性好、咀嚼功能、美观效果恢复好、患者感觉舒适,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用于下颌牙槽骨重度吸收牙列缺失患者,临床效果较常规全口义齿显着提高,应用于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亦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2、为提高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成功率,尤其是用于上颌时,要注意:①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及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上、下颌骨解剖条件、骨的质量、角化龈的质量、对颌牙情况、是否存在上颌前牙区松软牙槽嵴、是否患有牙周炎及治疗情况、患者医从性等因素;②义齿要注意控制应力分布,适当采取减小咬合力的措施,必要时增加种植体数目,适当扩大义齿基托面积,分散应力,使咬合力尽量沿种植体长轴分布,控制非轴向力;3、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再行种植手术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使用效果肯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影响。

张士剑,赵宝红[9](2010)在《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有限元法是一种重要的力学研究工具,与实验应力分析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广泛应用在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本文对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游素兰,黄远亮,孙旻,徐伟[10](2009)在《下颌4枚与6枚种植体全口固定义齿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4枚和6枚种植体支持下颌固定全口义齿的骨及种植体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建立4枚种植体6mm悬臂和6枚种植体6mm悬臂的2组下颌种植支持式固定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悬臂末端垂直加载100N,应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2组设计的种植体,测定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结果:2组设计的骨应力都集中在离受载区最近的2枚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区。6个种植体组骨应力较小,种植体应力集中在末端和中间种植体的颈部,修复支架应力集中在与远中末端种植体相连接处。2组的种植体应力和种植上部结构应力相近。结论:末端种植体骨应力集中,易发生松动失败;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易发生植入体与基桩连接失败。2组设计都符合生物力学分布原理。但4种植体设计骨应力较高,适用于前牙区骨质量较好的病例。

二、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
    前言
    一、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体外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二、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临床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前言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前言
    一、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病例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体会
    二、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二上前牙外伤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病例三前磨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数字化技术在即刻种植及牙龈塑形中的应用体会
    三、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可摘局部义齿咬合抬高病例
        病例五可摘局部义齿选择性压力印模病例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会
参考文献
综述 口内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设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方案设计
    1.1 种植体数目
    1.2 种植体分布
    1.3 特殊种植体的应用
2. 修复方案设计
    2.1 负载模式
    2.2 修复体结构
    2.3 修复体材料的选择
3. 固定种植修复的局限性
4. 小结

(3)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的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有限元在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病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讨论
    2.1 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2.2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方案的选择
    2.3 倾斜植入种植体角度
    2.4 悬臂梁长度的控制
    2.5 倾斜与轴向植入种植体存留率
    2.6 上部修复体的选择
    2.7 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并发症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设计制造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牙科种植体的设计与制造现状
        1.2.2 牙科种植体的结构研究现状
        1.2.3 牙科种植体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概述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1.3.3 课题研究的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性
第二章 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设计
    2.1 引言
    2.2 原始数据获取与处理
    2.3 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参数数据库
    2.4 设计模型
        2.4.1 CT扫描数据库的参数选择
        2.4.2 设计的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个性化牙科种植体模型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ANSYS WORK BENCH简介
    3.3 模型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3.3.1 建立牙冠与含种植体的颌骨模型
        3.3.2 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步骤
        3.3.3 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
    3.4 模型的疲劳有限元分析
        3.4.1 材料和方法
        3.4.2 材料生物力学参数
        3.4.3 接触方式的设定
        3.4.4 单元的划分和载荷的设定
        3.4.5 模拟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加工制造
    4.1 引言
    4.2 快速成型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型
        4.2.1 快速成型加工工艺
        4.2.2 快速成型加工模型
    4.3 机加工工艺及其模型
        4.3.1 机加工加工工艺
        4.3.2 机加工加工模型
    4.4 混合加工工艺及其模型
        4.4.1 混合加工加工工艺
        4.4.2 混合加工加工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性能研究实验
    5.1 引言
    5.2 几何尺寸检测
        5.2.1 精度检测的相关规定
        5.2.2 外观检测
        5.2.3 粗糙度检测
        5.2.4 精度检测
    5.3 机械性能检测
        5.3.1 机械性能检测的相关规定
        5.3.2 压缩静力实验
        5.3.3 疲劳实验
        5.3.4 有限元的对比
    5.4 骨结合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口腔悬臂梁种植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悬臂梁长度对种植体周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2 悬臂梁受力角度对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3 悬臂梁种植在无牙颌中的应用
4 数字医学对口腔悬臂梁种植的影响
5 展望

(7)比较all on 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生种植牙的研究
2 种植体外部形态与颌骨质量
    2.1 种植体的长度与直径
    2.2 螺纹形态
    2.3 颌骨质量
3 上部结构修复
    3.1 牙尖斜度
    3.2 角度基台
    3.3 单个牙缺失修复
    3.4 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
    3.5 种植全口义齿
        3.5.1 固定义齿
        3.5.2 覆盖义齿

(10)下颌4枚与6枚种植体全口固定义齿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试验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D]. 兰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设计的研究进展[J]. 曹志龙,李潇.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01)
  • [3]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的应力分析[D]. 潘文辉.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7)
  • [4]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病例分析报告[D]. 张倩. 浙江大学, 2019(03)
  • [5]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的设计制造及性能研究[D]. 刘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
  • [6]口腔悬臂梁种植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J]. 张曙光,曹庆堂.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1)
  • [7]比较all on 4与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敖利君.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8]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丽. 山东大学, 2011(04)
  • [9]有限元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进展[J]. 张士剑,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11)
  • [10]下颌4枚与6枚种植体全口固定义齿的有限元分析[J]. 游素兰,黄远亮,孙旻,徐伟. 上海口腔医学, 2009(06)

标签:;  ;  ;  

全颌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