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电站电表数据的PLC采集(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明,张江帆[1](2021)在《江西石虎塘航电枢纽集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虎塘航电枢纽采用全计算机监控方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电厂级主控制层和现地控制层,采用100Mbps以太网通信,使得该航电枢纽实现了机旁无人值班、中控室少人值守。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航电枢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
张慧琳[2](2020)在《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平班水电站采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常见于中低水头的水电站。水轮机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结构磨损,水文情况变化等各样原因导致机组协联关系与出厂时协联关系不匹配,机组运行振动明显,效率降低是普遍的问题。在协联关系优化中如何获得真机的能量指标与调速器数学模型,如何测取准确的计算参数以达成协联关系优化的试验要求受到行业内设计方、制造方,使用方的普遍关注。鉴于此,本文针对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的现场试验提出了一套与平班水电站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试验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广西平班水电站地质水文,装机容量及电站机组运行现状,再对其采用的PCC调速器系统结构、硬件配置,PID控制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的试验要需求确定了平班水电站1-3#机组的水头H、有功功率P、指数流量Q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基于数字协联装置及其插值的基本原理确定了优化试验的数值计算方法,依据试验结果优化了PCC调速器的程序逻辑。在现场试验中,获取了机组准确的数学模型,为接下来的协联试验打下科学的试验基础。采用相对效率试验法解决未知参数的问题,使用指数试验法和固定导叶工况法进行协联工况点调节,得到符合电站机组实际工况的协联关系,并通过试验中的数据记录总结出机组最佳运行效率区间,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案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张雨童[3](2020)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工业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电力行业正处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崛起等对传统的能源供应造成冲击。本翻译实践原文本为从国外相关能源网站收集到的英文文献,译文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中出版。译者在英译汉过程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对电力期刊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实践项目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译前准备描述,包括分析平行文本和原文本的特征,从而确定翻译中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原文本的过程和翻译后的校对工作;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句法以及标题和小标题三方面对翻译中的重难点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如增词法、转化法、省译法等,以期译文忠实、通顺。最后在结论部分,主要对翻译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了解了电力领域前沿科技,并且掌握了电力期刊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提高了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译者希望该实践报告能为翻译此类文本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周志高[4](2020)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多维度信息安全防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电力系统是敌对组织网络攻击的高价值目标。在大国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以电力工业控制系统为目标的网络攻击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家对抗的重要博弈工具。为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十六字方针为核心,构筑了基于边界安全的纵深安全防护体系,在过去的实践中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电力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安全。但近年来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表明网络安全领域并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安全。计量自动化系统属于电力监控系统,涉及用电领域,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是高价值攻击目标。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横向上分布于安全Ⅰ、Ⅱ、Ⅲ区,纵向上与外界交互频繁(低压、配变、厂站),遭网络攻击风险高。此外,南方电网公司加速转型综合能源服务,衍生出了多表合一和费控功能等新兴业务形态,可能带来新的安全威胁。本文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架构从边界接入、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了计量自动化主站多维度信息安全防护风险,经分析发现在计量终端上因多表合一的接入存在数据不安全的风险、营销系统的内部业务操作上存在合法人员费控指令误操作造成停电的风险、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存在缺乏整合,难以形成对系统安全态势全局性认识的问题,并针对不同风险结合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别提出采用基于AES-128对称加密算法的软件加密方式实现水表数据加密、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增设费控指令合规性校验的环节,设计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态势评估的防护措施。从多个维度降低了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完善了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实现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郑晓明[5](2019)在《机械弹性储能机组集成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传统能源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发展受到限制,新能源技术在时代要求和政策支持下,迅猛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储能技术随之逐步发展更新,先进储能技术已成为调峰调频、构建智能电网以及保障间歇式新能源入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四大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同的运用场景对储能装置需求不同,需要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机械弹性储能是一种新型物理储能技术,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从储能材料选型及力学性能实验、储能箱机械装配结构优化设计及物性关系特性、串联联动式储能箱组安装调试技术、储能优化控制技术、发电自适应调速及并网控制技术、动作逻辑保护及监测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集成相关技术成果成功研制了 10 kW机械弹性储能实验性样机。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新型复合储能材料和储能箱组机械结构,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建立了储能箱组物性关系数学模型。首先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片为储能元件材料,并通过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其次设计了储能元件模块化封装结构,储能箱推拉式装配方式,并基于储能箱模块化-推拉式机械装配技术,设计了新型串联联动式储能箱组,分析了其运行动作过程,并建立了其物性关系模型,通过该模型阐述了新型储能箱组运行功率和储能容量自由配置的理论方法。最后基于理论研究成果,成果研制了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串联联动式机械弹性储能箱组样机,测试了其串联联动运行性能,效果良好。(2)针对储能过程中机械弹性储能箱组参数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带参数辨识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反推SVM-DTC控制方法。储能过程中永磁同步电机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连续变化,情况复杂,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跟踪其变化且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响应快,能快速跟踪储能箱组反转矩,结合反推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使其有较好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首先采用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储能箱组转矩和转动惯量,实时更新控制对象参数,结合辨识结果设计了转角,转速,转矩和磁链反推控制器并最终得到定子电压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分量,同时设计转矩和转动惯量误差自适应控制器消除辨识误差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应用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产生频率恒定的开关信号,控制逆变器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输出转矩能够快速跟踪储能箱组反转矩,且能够有效抑制储能箱组转动惯量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电机转速转矩脉动较小,机组储能过程平稳。(3)针对发电过程中机械弹性储能机组运行特性和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调速及并网控制方法。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发电过程由联动式储能箱组驱动机组发电侧永磁同步发电机完成,储能箱组由大型平面涡簧封装单元集成,运行时受到诸多因素干扰,特性复杂,需要一种强鲁棒性控制算法。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参数自适应调速控制算法运用于机械弹性储能机组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控制中,该方法通过构造特殊的Lyapunov函数,在永磁同步发电机矢量控制模型上设计了转矩转动惯量自适应控制律。同时为了改善机组并网性能,设计了机组并网反推控制算法,为实现储能机组最大出力,可设定并网无功功率为零,从而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控制,能有效减小机侧变流器容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适用于机械弹性发电过程,能有效提升机组性能,机组发电并网过程能够平稳高效运行。(4)根据机械弹性储能机组运行动作方式及功能和保护需求,设计开发完成了机组逻辑保护与监测控制系统。基于PLC软硬件装置,设计开发了包括机组部件使能逻辑保护、机组运行动作逻辑保护、机组运行状态显示保护在内的逻辑保护程序,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保证了机组能够按照设计方案步骤依次动作运行,能有效提高机组的安全性能。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了机组监测控制系统,该监控系统包括主界面、硬件配置、监控数据显示、储能波形图、发电波形图、电表波形图5个分界面。机组通信配置、储能参数设置及指令下达、储能数据实时监控及波形显示、发电参数设置及指令下达、发电数据实时监控及波形显示等,均通过可以该监控系统进行。逻辑保护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了机械弹性储能机组上层控制系统,是整个机组的控制中枢。(5)集成以上研究成果,研制了 10kW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实验性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按照转速指定和功率指定两种运行方式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先进性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机组效率,并结合机械弹性储能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该储能技术的适用场合。
李沁雪[6](2019)在《数据驱动的信息物理系统攻击策略及状态估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s)相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然而,为了提供更加智能的管理和服务,CPSs日趋开放;此外,CPSs采用和融合了来自各个子系统和多个供应商的异构组件,这些系统特性均为CPSs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作为控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CPSs的状态估计环节一直是网络入侵者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为了正确、全面评估系统的脆弱性以及研究抗攻击状态估计策略,防御方需要对攻击者的攻击能力和行为进行研究。然而,针对状态估计的CPSs信息安全问题研究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对攻击者的攻击能力认识不足,低估攻击者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能力,高估攻击的构建对系统配置信息的依赖程度;第二,抗攻击/弹性状态估计器过度依赖精确的系统模型,而精确的系统模型构建实非易事;第三,研究抗攻击的状态估计策略时,时常忽略量测噪声对该抗攻击或弹性状态估计策略的影响。针对以上工作的不足,本文主要从针对状态估计的网络攻击策略和抗攻击/弹性状态估计策略两个方面开展CPSs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正确评估CPSs的脆弱性,针对状态估计环节,研究了数据驱动的错数据注入攻击策略。假设攻击者无法获取系统配置信息,仅可通过截获通信网络中传输的含噪测量数据,并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构建两种错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e Injection Attacks,FDIAs):考虑攻击者的攻击成本,本文将第一种低成本的随机FDIAs构建问题转化为关键矩阵的零空间搜寻问题,并引入收缩算子,构建低成本、攻击效果最大化的隐身FDIAs;考虑到系统的部分节点受防御方重点保护,本文将第二种稀疏FDIAs构建问题转化为基追踪和回归选择问题,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来进行求解。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两种数据驱动的FDIAs均可成功通过基于残差的坏数据检测器的检测并恶化状态估计效果。2.针对CPSs的状态估计环节,重点研究了数据驱动的目标攻击问题。不同于以往对具体攻击类型的策略研究,本文侧重于研究攻击目标的优选问题。将提出的基于因果分析的目标攻击与具体的攻击类型相结合,可提高攻击的精确打击能力。首先,攻击者通过数据预处理来降低因果分析的计算负担。其次,采用因果分析和3个基于转移熵的全新指标来评估测量数据(或数据集)的影响力(重要性)。再次,从理论上证明了节点攻击相对数据攻击在电力CPSs中所具有的优势。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节点目标攻击比数据目标攻击和随机攻击(随机选择攻击的目标)更具破坏性。3.从防御者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重构的弹性状态估计策略。一方面,弹性状态估计器的设计十分依赖精确的系统模型;另一方面,导致状态估计效果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测量数据受到攻击者的操控。因此,本文未将研究重点放在估计器本身的设计,而是针对攻击检测后的不完整测量数据,研究残余测量数据的数据重构问题。首先,采用观测性分析方法评估攻击程度、确定数据重构的触发时机。其次,采用基于K-SVD的字典学习来形成测量数据的超完备字典。再次,本文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采样矩阵来改善数据重构的效果。最后,电力CPSs的仿真实验表明:在五种常用的恢复算法下推荐的方法很好地完成了残余测量数据的重构;将推荐的数据重构方法与传统的状态估计器相结合,无需设计复杂的抗攻击状态估计器,可提高该状态估计策略应对恶意攻击的弹性。4.从防御者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分离的弹性状态估计策略。针对本文构建的两种FDIAs,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解决网络攻击下的状态估计恶化问题。首先,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和错注入数据之间的数据特性差异,采用低秩特性追踪和矩阵分解的思想对不同特性数据进行有效分离;一方面,以净化测量数据的方式来提高状态估计策略的自恢复能力,即弹性状态估计策略;另一方面,分离出的攻击数据反映出该攻击的强度和分布,同时完成了攻击检测和识别。其次,本文考虑了量测噪声的影响,研究了含噪测量数据在FDIAs下的测量数据的恢复问题。再次,为了改善所提方法的实时性,对这种离线低秩矩阵近似法进行了改进。最后,电力CPSs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数据驱动FDIAs虽可隐身于基于残差的检测器,但其对测量数据的负面影响可被本文提出的数据恢复算法基本消除。显然,这种基于数据分离的弹性状态估计策略同样提高了状态估计策略对抗恶意网络攻击的弹性。
张克宇[7](2019)在《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是减轻环境负担、节约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小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九江地区非统调小水电较为分散,据统计达289座,总装机容量为563.679MW,长期以来,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非统调电厂设备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每年均发生因电网调度无法监控非统调电厂运行状况导致的线路跳闸和电器烧毁事件,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接入电网调度系统的需求,考虑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光纤组网、载波组网、GPRS无线组网等几种组网方式的优劣,最终确定GPRS无线组网的方式,根据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GPRS公网的非统调电厂专用网络,实现了厂站端与主站端的实时通信,并对九江地区远程监控系统的主站和RTU进行设计和设备选型,实现电网调度对非统调电厂的远程在线监测,解决了以往非统调电源运行数据缺失问题,加强了全口径发电数据采集与统计工作,全面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电网企业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为提升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林庆洋[8](2018)在《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市高层建筑日渐增多。由于消防设备的稳定性在不同使用环境下难以得到保障,容易存在自然老化、使用性老化和耗用性老化等各类问题,而传统的消防设备巡检与维保手段无法完整及时地监测到这些隐患,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消防水泵系统的可靠巡检问题,本文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变频器相结合的控制技术,研究了针对消防相关设施和系统的定期故障巡查以及维修保养技术,研发了一套包括软件、硬件及其联合工作机制的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远程监控,消防操作人员可以对消防现场进行远程实时的监控,掌握消防设备各项运行参数。二是自动巡检,消防操作人员可以设置相关自动巡检参数,从而系统进行自动巡检,改善楼宇消防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完成对本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的前提下,结合设计原则,设计了本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架构,以及软件架构,并对本系统的巡检主控制器与巡检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软硬件平台的设计打下了基础;针对本系统硬件功能需求,设计了完整的控制系统原理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变频器相结合的控制技术,设计了巡检控制模块、管网检测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从而实现了系统硬件平台的建设。针对本系统软件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部分的具体功能需求,设计了PLC控制程序、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界面,以及业务数据库;从而实现了系统软件平台的建设。根据相关实验标准对系统进行了运行调试,其中包括对巡检控制面板的功能调试与远程监控端人机交互界面的调试,并与消防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通过对系统的调试表明,本系统实现了对消防巡检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显示、存储、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该系统实现了对多台消防水泵的远程、实时、准确地监控,为消防工作人员掌握消防现场运行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李越,李佶,蔡群,于尚北,朱磊[9](2017)在《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作者在数字化调速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介绍了数字化调速器的需求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数字化调速器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对当今智能电网环境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水电厂的系统集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李越,李佶,蔡群,于尚北,朱磊[10](2017)在《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结合作者在数字化调速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介绍了数字化调速器的需求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数字化调速器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对当今智能电网环境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水电厂的系统集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二、水电站电表数据的PLC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电站电表数据的PLC采集(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石虎塘航电枢纽集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 |
1.电厂级主控制层 |
2.现地控制单元层 |
三、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 |
1.数据采集和处理 |
2.电气设备控制操作 |
3.运行监视与事故处理 |
4.系统自诊断 |
5.通信与远动 |
四、结语 |
(2)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工程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的特点及协联特性 |
1.2.2 PCC调速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PCC的双调型调速器 |
2.1 双调型调速器调速系统结构 |
2.2 PCC的硬件配置 |
2.2.1 PCC主机简介 |
2.2.2 测频模块 |
2.2.3 双机冗余配置 |
2.3 软件结构 |
2.4 双调型调速器的控制算法 |
2.4.1 位置型数字PID控制算法 |
2.4.2 增量式数字PID算法 |
2.4.3 增量式数字PID算的优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协联优化试验的参数测定 |
3.1 水轮机现场试验标准依据 |
3.2 协联关系 |
3.3 协联测试参数 |
3.3.1 流量的测量 |
3.3.2 工作水头测取 |
3.3.3 功率的测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数学协联模型 |
4.1 协联装置的发展历程 |
4.1.1 纯机械协联装置 |
4.1.2 机械电气协联装置 |
4.1.3 模拟协联装置 |
4.1.4 数字协联装置 |
4.2 数字协联的基本原理 |
4.2.1 一次插值模型 |
4.2.2 二次插值模型 |
4.3 PCC调速器程序优化 |
4.4 机组调节系统数学建模现场试验 |
4.4.1 水轮机调速器测试系统信号通道率定 |
4.4.2 调速器测频回路校验 |
4.4.3 永态转差系数B_p校核试验 |
4.4.4 调节器PID参数值校验(静态) |
4.4.5 导叶开启动作特性 |
4.4.6 接力器静态时间常数T_Y测定 |
4.4.7 人工频率死区检查校验(动态) |
4.4.8 水轮机水流时间常数T_W辨识(动态) |
4.4.9 甩负荷试验 |
4.4.10 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参数整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协联关系优化的现场试验 |
5.1 试验原理 |
5.2 求取最优协联关系 |
5.3 协联试验的技术方案 |
5.3.1 试验设备 |
5.3.2 试验水头选取 |
5.3.3 机组运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5.3.4 试验方法 |
5.4 协联关系分析 |
5.4.1 水轮机协联优化试验数据综合分析 |
5.4.2 试验结果评价 |
5.5 振动分析 |
5.5.1 机组摆度分析 |
5.5.2 机组水平振动分析 |
5.5.3 机组垂直振动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 |
6.2 现状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Chapter2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s |
2.1.1 Lexical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
2.1.2 Syntactic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
2.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
2.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
2.3.1 Faithfulness |
2.3.2 Readability |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Pre-translation |
3.2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into Chinese |
3.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and Common Words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
4.1.2 Translation of Common Words |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4.2.1 Division and Synthesization |
4.2.2 Addition and Omission |
4.2.3 Conversion |
4.2.4 Domestication |
4.3 Translation of Titles and Subtitles |
4.3.1 Conciseness |
4.3.2 Accuracy |
Chapter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4)计量自动化系统多维度信息安全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计量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现状 |
1.2.2 国内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安全防护现状 |
1.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与风险分析 |
2.1 引言 |
2.2 计量自动化系统物理架构 |
2.3 计量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架构 |
2.3.1 边界安全防护 |
2.3.2 网络安全防护 |
2.3.3 主机系统安全防护 |
2.3.4 应用安全防护 |
2.3.5 终端安全防护 |
2.4 计量自动化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
2.4.1 基于多表合一的终端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
2.4.2 基于费控功能的业务操作安全风险分析 |
2.4.3 基于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表合一系统中数字远传水表的加密通信 |
3.1 引言 |
3.2 多表合一发展现状 |
3.2.1 多表合一应用现状 |
3.2.2 多表合一的网络安全防护现状 |
3.3 电子远传加密水表通信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居民用电程费控合规性校验方案设计 |
4.1 引言 |
4.2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智能费控 |
4.3 远程费控功能安全现状分析 |
4.4 远程费控操作合规性校验方案设计 |
4.5 远程费控操作合规性校验实例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安全态势评估研究 |
5.1 引言 |
5.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
5.3 灰色系统理论 |
5.4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设计 |
5.4.1 数据采集 |
5.4.2 态势指标选取 |
5.4.3 态势权重确定 |
5.4.4 基于灰色评价的态势评估模型 |
5.5 实例计算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工程项目实践) |
(5)机械弹性储能机组集成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物理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
1.2.1 飞轮储能 |
1.2.2 抽水蓄能 |
1.2.3 压缩空气储能 |
1.3 机械弹性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机械弹性储能技术概述 |
1.3.2 机械弹性储能涡簧材料和储能箱结构研究现状 |
1.3.3 机械弹性储能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4 机械弹性储能与其它物理储能技术的对比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机械弹性储能箱组结构优化设计及物性关系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机械弹性储能箱组关键技术概述 |
2.3 机械弹性储能涡簧材料选型及力学性能实验 |
2.3.1 涡簧材料选型 |
2.3.2 涡簧片力学性能实验 |
2.4 机械弹性储能箱组结构优化及物性关系建模 |
2.4.1 储能箱组机械装配结构优化设计 |
2.4.2 储能箱组运行特性分析 |
2.4.3 储能箱组物性关系建模 |
2.5 机械弹性储能箱组安装调试技术 |
2.5.1 涡簧标准化模块封装技术 |
2.5.2 涡簧模块推拉式装配技术 |
2.5.3 串联联动储能箱组安装调试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储能过程反推SVM-DTC控制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储能过程的控制问题 |
3.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3.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3.3.2 旋转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3.3.3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3.4 储能过程PMSM反推SVM-DTC控制 |
3.4.1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基本原理 |
3.4.2 反推算法原理及设计步骤 |
3.4.3 储能过程反推SVM-DTC算法设计 |
3.5 控制算法实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发电过程自适应调速及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发电过程的控制问题 |
4.3 发电过程强鲁棒控制 |
4.3.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 |
4.3.2 发电过程PMSG自适应调速控制算法设计 |
4.3.3 并网控制算法设计 |
4.4 控制算法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逻辑保护与监控系统设计 |
5.1 引言 |
5.2 逻辑保护和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原则 |
5.2.1 逻辑保护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原则 |
5.2.2 监测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原则 |
5.3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逻辑保护系统设计 |
5.3.1 部件使能逻辑保护 |
5.3.2 运行动作逻辑保护 |
5.3.3 运行状态显示保护 |
5.4 机械弹性储能机组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
5.4.1 监控系统控制面版 |
5.4.2 监控系统运行程序 |
5.4.3 监控系统故障保护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10kW机械弹性储能实验性样机技术集成与实验研究 |
6.1 引言 |
6.2 10kW机械弹性储能实验性样机技术集成 |
6.2.1 实验性样机总体技术方案 |
6.2.2 实验性样机储能箱组参数计算 |
6.2.3 实验性样机机械传动及电气控制装置配套设计 |
6.3 10kW机械弹性储能实验性样机运行实验及结果分析 |
6.3.1 实验性样机转速恒定运行实验 |
6.3.2 实验性样机功率恒定运行实验 |
6.3.3 实验性样机运行时间和效率分析 |
6.4 机械弹性储能实验性样机应用于岸桥节能降耗的可行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数据驱动的信息物理系统攻击策略及状态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表 |
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 |
1.1.2 信息物理系统的脆弱性 |
1.1.3 信息物理系统信息安全事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针对状态估计的网络攻击策略 |
1.2.2 抗攻击/弹性状态估计策略 |
1.2.3 智能数据分析 |
1.2.4 现有工作存在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面向状态估计的错数据注入攻击 |
2.1 引言 |
2.2 预备知识 |
2.2.1 系统观测模型 |
2.2.2 状态估计和坏数据检测 |
2.2.3 隐身攻击基本模型 |
2.3 基本的数据驱动错数据注入攻击 |
2.4 优化的数据驱动错数据注入攻击 |
2.4.1 随机低成本数据驱动攻击 |
2.4.2 稀疏的目标数据驱动攻击 |
2.5 仿真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面向状态估计的目标攻击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 |
3.3 信息物理系统的风险传播方式 |
3.4 基于因果分析的最优目标攻击 |
3.4.1 基于转移熵的因果分析 |
3.4.2 基于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
3.4.3 节点攻击 |
3.4.4 最优节点攻击的实现 |
3.5 仿真实验 |
3.5.1 最优攻击目标的选择 |
3.5.2 两种攻击模式下的状态估计 |
3.5.3 较大规模电力系统的仿真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重构的弹性状态估计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预备知识 |
4.2.1 高斯马尔科夫随机场 |
4.2.2 隐身的欺骗攻击 |
4.3 总体状态估计策略 |
4.4 攻击检测与识别 |
4.5 观测性分析 |
4.6 测量数据重构 |
4.6.1 超完备字典的设计 |
4.6.2 测量矩阵的设计和数据恢复策略 |
4.7 状态估计策略流程 |
4.8 仿真实验 |
4.8.1 高相干字典的仿真实验分析 |
4.8.2 低相干字典的仿真实验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据分离的弹性状态估计策略研究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2.1 基本数据分离问题 |
5.2.2 核范数最小化 |
5.2.3 低秩矩阵分解 |
5.3 总体状态估计策略 |
5.4 离线测量数据恢复及攻击检测 |
5.5 在线测量数据恢复 |
5.6 仿真实验 |
5.6.1 RLCDDA下的数据恢复仿真实验 |
5.6.2 STDDA下的数据恢复仿真实验 |
5.6.3 噪声对攻击下数据恢复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 |
(7)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非统调电厂 |
1.2.1 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实现目标 |
第2章 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和整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需求分析 |
2.2.1 适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展的需要 |
2.2.2 满足电网公司对非统调电厂的调控需要 |
2.3 方案整体设计 |
2.3.1 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终端情况 |
2.3.2 方案设计 |
2.3.2.1 光纤组网方案 |
2.3.2.2 载波组网方案 |
2.3.2.3 GPRS无线组网方案 |
2.3.3 组网方式确定 |
2.4 非统调电厂现场设备情况 |
2.5 无线GPRS通讯方案 |
2.6 GPRS无线公网通信的综合防护 |
2.6.1 终端身份认证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RTU的设计与实现 |
3.1 常用规约简介 |
3.1.1 应答式规约 |
3.1.2 循环式规约 |
3.2 规约选择 |
3.2.1 101规约说明 |
3.3 FTU方案设计 |
3.3.1 FTU功能设计 |
3.3.2 FTU设计要求 |
3.3.3 FTU设备设计方案 |
3.3.4 FTU设备实施 |
3.4 无线GPRS功能的通讯协议转换装置要求 |
3.4.1 支持各种标准或非标准的通讯规约 |
3.4.2 支持向双中心后台系统发送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站的设计与实现 |
4.1 典型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 |
4.1.1 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 |
4.1.2 信息传输子系统 |
4.1.3 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 |
4.1.4 人机联系子系统 |
4.2 非统调电厂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
4.2.1 主站功能设计 |
4.3 信息交互功能 |
4.3.1 无线通信方式 |
4.4 主站系统设计基本功能指标 |
4.4.1 系统软硬件配置 |
4.5 系统应用 |
4.5.1 系统应用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架构设计 |
2.1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功能分析 |
2.2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系统结构 |
2.2.1 总体架构 |
2.2.2 硬件架构设计 |
2.2.3 软件架构设计 |
2.3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控制方案 |
2.3.1 巡检系统主控制器的选择 |
2.3.2 巡检控制方式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硬件结构 |
3.2 主控制器与变频器 |
3.2.1 主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及选型 |
3.2.2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及选型 |
3.3 巡检控制模块设计 |
3.3.1 巡检功能设计 |
3.3.2 PLC与变频器的通信设计 |
3.4 管网检测模块设计 |
3.5 人机交互模块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总体功能设计 |
4.2 PLC控制程序设计 |
4.2.1 PLC控制程序功能分析 |
4.2.2 PLC输入输出设计 |
4.2.3 PLC控制程序结构设计 |
4.2.4 PLC控制程序的实现 |
4.3 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3.1 需求分析 |
4.3.2 远程监控软件功能设计 |
4.3.3 系统安全评估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需求分析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调试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巡检控制面板调试 |
5.3 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界面调试 |
5.3.1 系统主界面 |
5.3.2 管网设备信息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调速器系统数字化需求分析 |
(1)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
(2) 通信网络取代繁杂的控制电缆 |
(3) 提升测量精度 |
(4)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5) 数字信号可以用光纤传输, 从根本上解决抗干扰问题 |
2 数字化调速器的实现阶段 |
3 数字化调速器的通信技术路线 |
4 应用实例 |
5 投运的中水科技调速器基本介绍 |
5.1 电气原理 |
5.2 机械原理 |
5.3 DVG2000调速器与一般调速器机械液压部分技术比较 (表1) |
6 保留硬接线分析 |
6.1 是否保留硬接线的原则 |
6.2 需要保留的硬接线 |
(1) 机组转速 |
1) 未见满足IEC 61850规约的机组转速变送器 |
2) 满足安全运行需要 |
3) 满足网络中断时手动运行要求 |
(2) 导叶位移 |
1) 未见满足IEC 61850规约的导叶位移变送器 |
2) 满足安全运行需要 |
3) 满足网络中断时手动运行要求 |
(3) 机组出口断路器位置 |
(4) 紧急停机 |
6.3 保留的硬接线 |
7 结语 |
(10)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调速器系统数字化需求分析 |
2 数字化调速器的实现阶段 |
3 数字化调速器的通信技术路线 |
4 应用实例 |
5 投运的中水科技调速器基本介绍 |
5.1 电气原理 |
5.2 机械原理 |
5.3 DVG2000调速器与一般调速器机械液压部分技术比较 (表1) |
6 保留硬接线分析 |
6.1 是否保留硬接线的原则 |
6.2 需要保留的硬接线 |
6.3 保留的硬接线 |
7 结语 |
四、水电站电表数据的PLC采集(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石虎塘航电枢纽集控技术研究[J]. 朱文明,张江帆.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1(08)
- [2]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D]. 张慧琳. 广西大学, 2020(02)
- [3]《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D]. 张雨童. 河北大学, 2020(08)
- [4]计量自动化系统多维度信息安全防护研究[D]. 周志高.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机械弹性储能机组集成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D]. 郑晓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6]数据驱动的信息物理系统攻击策略及状态估计研究[D]. 李沁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九江地区非统调电厂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D]. 张克宇.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2)
- [8]消防水泵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庆洋. 重庆大学, 2018(04)
- [9]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J]. 李越,李佶,蔡群,于尚北,朱磊.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7(07)
- [10]数字化调速器在巴拿马BONYIC电站的应用[A]. 李越,李佶,蔡群,于尚北,朱磊. 水电站机电技术(2017年第7期 第40卷 总第199期), 2017(总第1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