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辛壮[1](2020)在《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退役士官是重要的社会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自共产党建国以来,对于服役满一定年限或者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军队退役士官实行指令性的安置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安排其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退役士官安置和管理模式。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士官队伍的编制和员额从约80万人进一步扩大到90多万人,且在部队长期服役的士官比例明显增大,且成为了我军军事技术人才“五支队伍”和“四个方面人才”之一,其退役后需要政府安排工作安置人员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稳步发展、政府部门和其它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用人管理制度由统筹计划式逐渐向市场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士官退役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改革却步伐缓慢,安置工作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以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人员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对2016年至2018年武警某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的安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法律效力不高、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渠道窄与岗位需求多的矛盾日益突出、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退役士官的个人素质与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相关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士官退役安置的政府安排工作方式缺乏正式的法律保障、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强制性与用人的自主性不相适应、军地双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缺乏协同共管的有效机制,放弃政府安排工作的配套保障措施缺乏等。本文提出完善退役士官的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对策:政府要强化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保障,提高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大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后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军队要加强与地方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培养;退役士官本人要提高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苏彩云[2](2016)在《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军转干部是我们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对军转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既是国家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军转干部人才资源、提高其从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高等学校与地方培训机构相比较而言,具有雄厚的师资、齐全的设备和独特的视角,将高校作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来参与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既可以全面提高军转干部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使军转培训的效果得到保证。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高校社会责任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2007年至2015年参加徐州市军转干部专业教育培训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有:合理确定参训学员与部署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内容与课程;构建培训体系与严格管理;建立考核制度与注重培训成效。其教育培训的特点有:工作流程公开透明;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培训纪律严肃认真。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已经取得的成效有:提升军转干部综合素质;拓展高校服务社会途径;提升政府安置工作效果和提高用人单位人才质量。然而探索发现,徐州市军转培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校地沟通不够畅通;培训方式简单粗放;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措施比较薄弱。本论文针对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现存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江苏师范大学承担的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给出如下对策和建议:更新教育培训理念;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完善优化管理机制;强化培训条件保障。目前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止文中归纳出的几个,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准确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一步地深入挖掘和探究,从而为军转干部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郇小杰[3](2015)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官转业安置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直以来,军转安置工作始终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由政府对符合转业条件的军队干部统一安排到地方工作。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随之出台,该办法在原有的安置方式基础上,拓展了转业安置方式,提出自主择业。从该办法的颁布至今已历十余年,军转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仍然滞后于社会转型期对军转安置工作的要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军官退役安置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当前运行状态,并以宿迁为例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通过对计划分配、自主择业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首要的问题是思路要改变,要从传统的就业安置思维向待遇安置思维转变,要在社会转型期这个大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未来的改革方向,同时要通过法治的道路来规范军转安置工作的开展。当然,回到最紧迫的问题上来,探讨如何让计划分配更科学、更合理显然比探讨如何降低计划分配的占比、甚至取消计划分配更有现实意义,尽管后者是更为根本的解决途径。之所以有如此之言,只是为阐述这样一个情况:本文在探讨创新举措和改革方向时,既关注了现实的需要,又注重了长远的考虑。需要提及的是,希望本文提出的关于降低自主择业门槛的对策建议能够于事有益。
魏欢庆[4](2014)在《宿迁:军转干部成为“香饽饽”》文中提出宿迁市近年来不断发挥新兴城市的吸引力,转变观念,把积分选岗和优先选才有机结合,将军转干部作为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力求"人尽其才、人岗相适",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引智助力。曾经,一提起安置军转干部,很多单位都直摇头,认为是"包袱";现在,每年军转安置工作开始前,军转办都会收到多份"要人"申请,军转干部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这是江苏省宿迁市近几年军转工作的最大变化。"军转干部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宿迁市人社局始终秉承这一理念,转变观念,创新工作,
苏军转[5](2014)在《江苏:“阳光安置”的独特魅力》文中认为江苏,我国东部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片交织着自然风情和现代繁荣的土地上,创新的热潮生生不息。在年复一年繁重的军转安置任务面前,"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阳光安置"模式为转业到江苏的军转干部支起了政策的天平。今年3月,44名师职转业干部参加江苏省省直机关和南京市联动的"量化考核、积分选岗",整个选岗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大家都顺利选到了岗位。这样的安置办法,让他们手里握有"选择权",可以凭自己的实绩去赢得未来,对此,部队组织、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三方都感到满意。
胡琳[6](2013)在《“宿迁品牌”的背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宿迁作为西楚文化的发源地,对品牌文化内涵的理解尤为深刻。这一点在军转安置工作方面也不例外。军转安置工作作为评选"双拥模范城"的重要条件,历来被宿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作为衡量和考核一个班子、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宿迁立足一个"早"字,不等不靠,超前准备,军转安置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
周杰[7](2011)在《宿迁市泗洪地税系统绩效管理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绩效管理已发展成为西方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当前,征管改革的需要、薪酬制度的改革和征管要求的提高,地税系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中表现出一些问题比较明显,促使现代管理理念远远高于绩效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地税管理工作的现实。因此,必须对现行地税人员继续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新的、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地税部门个人绩效考评体系。本论文立足于作者从事的地税系统绩效考核工作实践,笔者利用在宿迁市泗洪地方税务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在长期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收集翔实、客观的研究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努力使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有计划地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加以研究,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绩效考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改善现状的建议。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国内对于地税部门个人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还不多,现拟在借鉴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从地税部门个人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入手,结合泗洪地税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本论文重点探讨当前地税部门个人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强化征收管理,提高征收效率、发挥激励作用、提高组织绩效,力求对税务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征收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提升组织形象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刊编辑部,侯卫忠,李根萍,马剑,侯磊[8](2008)在《华东大地春潮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京军区驻地五省一市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门户,与朝鲜半岛、日本和台湾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曾经走出了许多支战功卓着、具有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的部队。与"南京军区"这个称谓联系在一起的,是许多响亮的名字: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和福州军区。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保家卫国的和平时期,军区部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鼓浪屿好八连"和"战斗英雄——黄仲虎"、"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好干部——范匡夫"等就是突出的代表。华东大地,河流纵横,山川秀美,美丽富饶,境内有巍巍五百里井冈山,奇伟险峻的黄山,清峻秀丽的庐山,驻地很多省市地处经济发展的前沿。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官兵洒汗水、献青春,既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驻地经济发展、治安稳定、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与第二故乡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同时,驻地良好的拥军传统和创业环境,也成为广大转业干部人生第二次奋斗的首选之地。据统计,自2004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军区驻地五省一市妥善接收安置了全军共7万余名转业干部。"做贴心人,送及时雨,解挠头事。"多年来,军区各级领导和部队组织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热心为转业干部提供周到的服务,积极协调地方千方百计把转业干部安排好、使用好,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魏善华,廖有军[9](2004)在《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文中研究指明
二、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武警某部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现状 |
2.1 士官退役安置的概况 |
2.1.1 士官的定义及退役 |
2.1.2 士官退役安置的基本方式 |
2.1.3 我国士官退役安置的发展历史 |
2.2 现行的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相关政策 |
2.2.1 中央和国家关于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规定 |
2.2.2 各地方政府关于士官退役安置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政策 |
2.3 武警某部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效果调查 |
2.3.1 政府安置的岗位企业居多 |
2.3.2 安置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
2.3.3 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补偿标准低 |
2.3.4 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比例逐年减少 |
第3章 士官退役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存在的问题 |
3.1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法律效力不足 |
3.1.1 保障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修订滞后 |
3.1.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稳定性差 |
3.1.3 退役士官安置的争议纠纷解决缺少法律保障 |
3.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渠道窄与岗位需求多的矛盾日益突出 |
3.2.1 各地方政府承担士官退役政府安排工作安置任务差异大 |
3.2.2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性质比例差异大 |
3.2.3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数量比例异较大 |
3.3 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退役士官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
3.3.1 政府提供的安置岗位与军队的职业锻炼不匹配 |
3.3.2 政府提供的部分安置岗位待遇过低 |
3.3.3 部分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士官的素质能力在地方未得到有效发挥 |
第4章 士官退役选择政府安排工作安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士官退役安置的政府安排工作方式缺乏正式的法律保障 |
4.1.1 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方式的法律规范过于分散 |
4.1.2 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的相关法规条款表述过于宽泛 |
4.1.3 士官退役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政策的适用面较窄 |
4.2 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强制性与用人的自主性不相适应 |
4.2.1 政府安排工作的安置责任分担不合理 |
4.2.2 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力降低 |
4.2.3 士官退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过度依赖 |
4.3 军地双方对于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缺乏有效的协同共管机制 |
4.3.1 军队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要求不适应 |
4.3.2 退役待安置期间的短期就业培训难以保证退役后的任职需要 |
4.3.3 缺乏对安置效果实施有效的监督 |
第5章 进一步完善士官退役安置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措施 |
5.1 政府要强化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法律保障 |
5.1.1 加快推进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法律的立法进程 |
5.1.2 拓展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适用面 |
5.1.3 提升保障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操作性 |
5.2 提高退役士官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服务质量 |
5.2.1 搞好士官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政策的宣传引导 |
5.2.2 指导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正确选择工作岗位 |
5.3 加大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
5.3.1 对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退役士官实行自主择业扶持 |
5.3.2 提高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经济补偿 |
5.3.3 开展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官实际的就业培训 |
5.4 军队要加强与地方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培养 |
5.4.1 军队要拓宽现役士官的培养渠道 |
5.4.2 加强适应地方就业能力需求的培养 |
5.4.3 军队要做好退役士官安置的政策的辅导和讲解 |
5.5 退役士官本人要提高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
5.5.1 做好自身长期发展规划 |
5.5.2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需要军转干部 |
1.1.2 军转安置需要教育培训 |
1.1.3 保障培训效果需要高校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已有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设计 |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退役军人 |
2.1.2 军队转业干部 |
2.1.3 教育培训 |
2.1.4 高校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3 高校社会责任理论 |
2.2.4 人本主义理论 |
3 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1 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
3.1.1 国外成功经验提供了经验 |
3.1.2 国内成功先例开辟了道路 |
3.1.3 高校教育优势提供了保障 |
3.1.4 国家大力支持提供了条件 |
3.2 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
3.2.1 弥补军培中心的局限条件 |
3.2.2 满足军转干部的培训需求 |
3.2.3 塑造军转干部的文化特质 |
4 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
4.1 徐州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
4.1.1 计划安置分配 |
4.1.2 教育培训程序 |
4.1.3 主要特点 |
4.2 徐州市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
4.2.1 提升军转干部综合素质 |
4.2.2 拓展高校服务社会途径 |
4.2.3 提升政府安置工作效果 |
4.2.4 提高用人单位人才质量 |
4.3 徐州市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
4.3.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
4.3.2 校地沟通不够畅通 |
4.3.3 培训方式简单粗放 |
4.3.4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4.3.5 保障措施比较薄弱 |
5 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改进的策略 |
5.1 更新教育培训理念 |
5.1.1 认识培训的重要性 |
5.1.2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
5.1.3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
5.2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
5.2.1 优化沟通协调机制 |
5.2.2 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
5.2.3 建立合作办公机制 |
5.3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
5.3.1 了解军转干部培训需求 |
5.3.2 精选军转干部培训内容 |
5.3.3 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 |
5.4 完善优化管理机制 |
5.4.1 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
5.4.2 严格军转干部培训管理 |
5.4.3 提高高校管理服务水平 |
5.5 强化培训条件保障 |
5.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5.2 建立系统规章制度 |
5.5.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变革的内在需求 |
(二)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相关研究 |
(三)总结与归纳 |
四、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二)概念界定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新中国以来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简要沿革 |
一、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
二、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遭到破坏 |
三、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概述 |
四、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取得的成就 |
(一)军转安置工作在制度设计上取得突破 |
(二)军转安置工作在认识上不断深化 |
第三章 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探索 |
一、宿迁市概况 |
(一)宿迁市情概况 |
(二)军转干部分布情况 |
(三)宿迁军转安置历史进程 |
二、计划经济时代宿迁军转安置的成效与不足 |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效 |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不足 |
三、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探索 |
四、当前宿迁军转安置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
(一)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越来越难 |
(二)自主择业模式困难重重 |
(三)安置方式与时代要求存在差别 |
五、宿迁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计划分配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自主择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 |
一、国外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分析 |
(一)美国的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 |
(二)俄罗斯的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 |
二、国外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
三、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
(一)改革原则 |
(二)改革方向 |
第五章 社会转型期完善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健全依法安置制度 |
二、成立军转安置专门机构 |
三、完善职业培训制度 |
四、降低自主择业门槛 |
五、改革退役金领取制度 |
六、走军官职业化道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宿迁市军转安置工作调查问卷 |
致谢 |
(5)江苏:“阳光安置”的独特魅力(论文提纲范文)
“江苏模式”的由来 |
“阳光操作”带来“蝴蝶效应” |
“阳光安置”一路升级 |
(6)“宿迁品牌”的背后(论文提纲范文)
“三个坚持”成就“宿迁品牌” |
“四个一批”实现“人岗相适” |
(7)宿迁市泗洪地税系统绩效管理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2 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绩效 |
2.1.2 绩效管理 |
2.2 绩效管理特点 |
2.3 绩效管理的方法 |
2.4 实施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
2.4.1 价值导向原则 |
2.4.2 及时反馈原则 |
2.4.3 目标细化原则 |
3 宿迁市泗洪地税机构概况及绩效考核现状 |
3.1 宿迁地税及泗洪地税系统概况 |
3.1.1 宿迁地税系统机构设置图 |
3.1.2 泗洪地税系统的机构设置 |
3.1.3 泗洪地税系统的工作职能 |
3.1.4 泗洪地税系统人员概况 |
3.2 宿迁市泗洪地税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
3.2.1 泗洪地税绩效管理结构及导致的结果 |
3.2.2 泗洪地税绩效管理考核职责 |
3.3 泗洪地税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泗洪地税绩效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
4 基层地税系统绩效管理改革对策 |
4.1 学习国外绩效管理理论和借鉴其经验 |
4.2 地税系统队伍建设“2+1”模式的理论 |
4.3 切实建立规范健全的岗责体系 |
4.4 制定量化细化的考评指标体系 |
4.5 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 |
4.6 加强基层税务系统团队建设 |
4.7 健全绩效考核各项配套措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军队士官退役安置中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部为例[D]. 辛壮. 暨南大学, 2020(07)
- [2]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D]. 苏彩云.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3]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D]. 郇小杰. 苏州大学, 2015(02)
- [4]宿迁:军转干部成为“香饽饽”[J]. 魏欢庆. 中国人才, 2014(20)
- [5]江苏:“阳光安置”的独特魅力[J]. 苏军转. 中国人才, 2014(10)
- [6]“宿迁品牌”的背后[J]. 胡琳. 中国人才, 2013(22)
- [7]宿迁市泗洪地税系统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 周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3)
- [8]华东大地春潮涌[J]. 本刊编辑部,侯卫忠,李根萍,马剑,侯磊. 中国人才, 2008(24)
- [9]积分选岗 公开安置——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军转安置新途径[J]. 魏善华,廖有军. 中国人才,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