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莲[1](2021)在《角色游戏中熟手型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明珠[2](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满目苍凉,而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应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保证乡村教育的顺利推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那么乡村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然角色是什么,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角色偏差,教师角色又该如何丰富与更新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师角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上建构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在此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法,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助的形式对教师实然的角色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是围绕教师的应然角色这五个维度,结合理论建构中的具体的角色内容编制问卷,并且设置了性别、教龄、学历、执教年级等四个人口学统计变量,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群体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乡村教师、低学历以及低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教师角色存在较多偏差。基于调查及综合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以期帮助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师的角色水平。第一,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要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最后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第二,从外部支持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首先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其次要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再次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最后要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投入。
徐浙[3](2021)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 ——以江西省R县为例》文中指出农村小学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性是指农村小学新教师在与任教学校互动中,为在教学上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提高新教师教学适应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研究将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分为:价值观念、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压力、人际交往、教学效能感等六个方面。本研究旨在调查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现状,通过分析农村小学新教师在教师生涯初期阶段教学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提升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的改善对策。本文使用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问卷调查法中,笔者设计了《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调查问卷》,选取江西省R县8所农村小学新教师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在访谈调查法中,笔者对5名小学新教师(分别任职于村小和中心小学)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存在以下群体差异:第一,师范教育专业新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第二,任教学科与所学学科一致新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不一致新教师;第三,任教科目数量少新教师教学适应性更好;第四,任教高年级新教师教学适应性更好;第五,教龄越大新教师教学适应性越好。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农村小学新教师角色转换不适;第二,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第三,农村小学新教师组织和管理课堂能力不足;第四,农村小学新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第五,农村小学新教师工作压力大;第六,农村小学新教师与家长存在有效沟通障碍。本研究针对上述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现状及问题,从农村学校、农村小学新教师个人、县教育局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农村学校方面,农村学校应完善新教师导师一对一帮扶制度、给予新教师一定的工作量、改进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给予新教师更多帮助;第二,在农村小学新教师个人方面,农村小学新教师应提高个人教学技能、提高角色转变能力、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第三,县教育局方面,县教育局应为农村新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福利、改变培训内容,给予新教师多种培训。
杨柳[4](2020)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以湘西民族地区为例》文中指出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主体。对乡村教师角色生活进行关注,并努力调适其角色冲突是促进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有力推手。在精准扶贫政策大背景之下,关注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角色冲突情况有着民族性与乡土性的典型意义。本研究基于角色理论,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进行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独立样本K-S检验方法、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量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量表》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并通过访谈获取了相应补充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存在角色期望、角色负荷、角色扮演、角色转换等四种类型的角色冲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总体较弱,其中,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负荷冲突受到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学历、教龄影响较大。相对来说,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转换冲突较为明显。在民族地区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中,乡村学校、教师个体、乡村环境因素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影响显着,教师个体因素对其角色冲突影响最为明显。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表现为乡村教师角色素养欠缺、校园融入不足、群落支持贫乏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应该从赢得多方协调下的主体关系优化、建设共同治理下的角色参与机制、增强技能精进下的角色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
周树楷[5](2019)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受到了动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与以往不同的责任指向和角色意识。因此,在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教师角色受到了挑战,这需要我们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教师角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学或大学的教师角色研究,对小学英语教师角色的相关研究仍比较欠缺。本论文旨在明确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所处职业的位置及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独立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做,也无法对自身角色做出有效的转变;但也有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到技术本身却忽略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如果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冲突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那么将会影响了教育质量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本研究以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互动论为理论依据,进行定性研究,搜集关于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角色的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分别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实际扮演的课堂角色是怎样的?(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期望是怎样的?(3)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课堂角色的认知是怎样的?本研究以潍坊市某乡镇小学的五六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从2017年9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为期一年。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厘清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了新的认识,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找到兴趣和自信,使他们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取得进步。经过数据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最经常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组织者、日常学习监控者、课堂活动指导者、教学活动参与者这些角色,其次是课程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再次是课堂气氛营造者、自主学习者、知识体系建构者,扮演频次最低的是教学活动主导者、学习效果评估者。(2)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期望小学英语教师能够扮演多层面的角色,发挥多个角色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群适时调整角色扮演,最大程度的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3)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和已经尝试新媒体教学,效果可观,教师体验到了先进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和进步,认识到在信息化环境下角色转变的必要性。本论文中进一步提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和实施途径,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观念,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虽然本论文探究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变的必然性和有效途径,但是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如研究时间短,研究样本比较单一且数量少,研究中的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需要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刘洋[6](2019)在《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对创客教师的需求越发紧迫。为解决创客教师数量上的缺口问题,各省、市教育部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鼓励中小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兼任创客教师。但是由于各学科教师自身所承担角色的多样性,新角色的加入势必将导致部分教师出现角色转换的问题。中小学教师从学科教师向创客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不仅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创客教育的实施效果,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促进中小学创客教师能顺利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本研究以教师角色转换后的角色认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几方面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103名中小学创客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部分学校创客教师角色转换情况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我国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处于转换的初级阶段,仍存在较多角色问题,如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协调、创新精神与角色认同有待提高、角色认识片面且角色冲突明显、角色惰性表现突出且角色体验不佳。针对以上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教师角色转换的系列策略。第一,按需设置创客教育培训课程,优化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包括合理设计创客教育课程培训,内化创客教育知识,结合教育培训,增强创客教育能力。第二,明晰创客教育理念内涵,培养创客教师专业精神,包括辨析新旧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角色认同,转变创客教师教育理念,多途径发展教师创新精神。第三,健全中小学创客教师管理体制,厘正创客教师角色认同,包括增设中小学创客教师专岗,规范教师角色转换目标,建立创客教师角色评价标准,明确角色转换方向。第四,关注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内部体验,厘清角色转换关系,包括及时调整转换心态,优化创客教师角色体验,正确处理角色关系,避免角色冲突。第五,构建协同开放的创客教育生态背景,积极推广创客文化,包括搭建区域创客教育合作关系网,开放教师角色转换的环境,加强创客文化推广,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角色期望。第六,营造适切性的学校创客教育环境,克服教师角色转换惰性,通过提供必备的物资以及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任元兴[7](2019)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以G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第八条中指出: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此,教师实现自身课堂角色的转变是基础外语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G市某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及课堂角色转换现状进行调查、观察和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教师角色固化、角色单一化、教师课堂角色与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不完全匹配等问题,表现在:英语教师课堂角色大多以知识的讲授者和课堂的组织者为主;英语教师不能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地转换课堂角色;英语教师缺乏对课堂角色的设计和课堂角色转换意识等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发现,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和扮演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帮助英语教师实现课堂角色的有效转换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落实“全人教育”理念的要求和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形态。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中的问题原因,并就英语教师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有效转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角色,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培养质量。
任彦媛[8](2019)在《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文中指出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积极老龄化政策,我国也提出“老有所为”作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当人进入老年阶段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适应老年社会生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作为“老有所为”的一种方式是解决社会不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老年大学学员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建议。本研究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老龄化理论、活动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结合已有研究中自我导向学习、社会适应的问卷和诺尔斯提出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六个步骤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最终确定自我导向学习可以分解为自导学习态度、自导学习过程、自导学习策略、自导学习评价四个维度,社会适应可以分解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变革适应四个维度。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通过调查老年大学学员,从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女性自导学习总体高于男性自导学习;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年龄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年龄为60-69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高;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差;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社会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老年人社会适应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老年人社会适应最差;老年人社会适应部分维度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三,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年人自导学习策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最后,本研究将以上三部分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做比较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讨论,提出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刘云[9](2018)在《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一般是指入职年限不超过3年的高中政治课教师,他们在这个阶段正是学习将教师角色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时期,是由学生向新手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他们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角色转换优化策略,从而为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角色转换提供参考。首先,从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自身、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阐明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以此说明促进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之必要。其次,基于角色理论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结合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拟定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角色认知情况、角色学习情况和角色扮演情况四个调查目标,选取重庆市及周边部分省市的200位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作为样本来展开调查,通过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最后,从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其角色转换的优化策略,以期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自身觉悟和学校入职培训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王秀秀[10](2018)在《初中校本教研中教师合作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课程变革背景下,教师合作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备受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成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大陆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合作已经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师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在合作中的角色如何?教师与他人建立起怎样的关系?教师在合作中遵守怎样的制度和习俗?这些合作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的个案研究方法,从角色、关系、规则和结果四个维度出发对教师的校本教研合作问题进行审视。研究者在上海市HS中学开展了2个学期的实地调查,主要采用访谈、观察、文本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研期间,研究者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校本教研活动中去,观察和记录教师在活动中的合作表现,收集了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记录等方面的文本资料,并对学校中不同职位、不同学科、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田野体验和感受,最终形成论文。研究首先从角色的维度来考察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合作问题。研究发现:首先,校本教研合作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教学实践者”、“研究者”、“合作者”等多重而复杂的角色。在他们眼中,“合作”具有普遍性,具备积极态度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合作对象。其次,不同角色的教师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分工,通常依据外在需求选择合作人员,在合作中“学与做”的分离。再次,教师在不同的合作情境中实现角色转换。同一教研组中教师的角色相对粘着,不同课题组中教师的角色依据任务灵活转换,具体的跨学科项目中教师角色转换过程可能经历冲突爆发期、发展改进期、高原维持期等多个阶段。从关系的维度对教师校本教研合作问题进行考察发现:校内教师的合作关系受到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制约,学校整体合作氛围呈现出和谐融洽,教师期待单纯的人际关系。校本教研合作中,教师的合作关系“亲疏有别”,也重视合作中的“重要他人”。由于外在的评价制度、时间等客观性因素的影响,教师合作面临着低效的困境。在权力关系中,校长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实现对教师的领导,专家与教师建立起因人而异的关系,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发挥着权威式榜样。情感关系中,维持互动的“面子”问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相关,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的质量;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教师合作中要正确处理信任危机。规则维度下的教师校本教研合作主要从显性制度和隐性习俗两方面展开。首先,显性制度对教师的校本教研合作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制度为教师合作提供各种资源,“逼出”教师合作行为;另一方面,制度规约力度并不大,合作研究是“良心活”,价值和意义的推动力更强。其次,教师的价值取向、态度以及学校的仪式或周期性活动等隐性习俗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校本教研合作活动。从结果来看,教师的校本教研合作一方面带来了教师个体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共享、课堂教学模式、对待教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等教学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以“英语教研组”为例的教师群体通过基于不同角色的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遵循共享的规则实现了教师的共同发展。在校本教研合作中,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表现也不同。新任教师在摸索借鉴中挣扎成长;青年教师中,一部分教师具备鉴别反思能力不断成长,一部分教师放松自我;中年教师中个别成长为榜样示范性领导教师,一部分教师保守隐退。校本教研合作活动中,应该用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的视角来看待教师合作,建立起以教师角色作为教师合作的前提、教师关系作为教师合作的基础、制度与习俗作为教师合作的保障以及教学变化作为教师合作重要动力的四要素联动系统,并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自主与规范的关系。在具体措施上,要把握教师角色的动态性,帮助教师在多种角色的张力中实现合作;注重校本教研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与推广,促进教师建立开放性、灵活性的合作关系;发挥虚拟的网络学习社群、非正式微型社群的作用,追求教师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建设教师合作文化,保持合作活动的持续推进。
二、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1.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
2.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面临新挑战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1.教育信息化 |
2.角色 |
3.教师角色 |
(三)理论基础 |
1.角色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四)研究现状 |
1.文献趋势分析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亟待转换 |
1.教育信息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2.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应然角色 |
1.知识的引导者 |
2.教学活动的协作者 |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
4.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5.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 |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1.调查目的 |
2.问卷编制 |
3.信度分析 |
4.效度分析 |
5.正式发放问卷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总体情况 |
2.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分类剖析 |
3.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人口特征变量差异分析 |
4.不同教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教师角色总体上存在的问题 |
1.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
2.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
3.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 |
4.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 |
(二)不同类别教师对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
1.乡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2.低学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3.短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三)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原因分析 |
1.教师自身对教育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 |
2.学校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条件支持不够 |
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对策与建议 |
(一)乡村教师增强自身的角色修养 |
1.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 |
2.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 |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
(二)学校助力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
1.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 |
2.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
3.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
(三)社会帮扶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
1.社会提高教师职业的认可度 |
2.政府优化乡村学校资源配置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与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访谈实录 |
致谢 |
(3)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 ——以江西省R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新教师职业适应性研究 |
2.关于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 |
3.国内关于农村教师的研究 |
4.已有研究述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新教师 |
2.新教师教学适应性 |
(五)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任务 |
二、研究思路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调查法 |
三、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
(一)价值观念 |
1.角色转换 |
2.思想价值观念 |
(二)教师专业知识 |
(三)教学能力 |
1.教学基本技能 |
2.课堂管理 |
3.教学设计 |
4.教学评价 |
(四)教学压力 |
(五)人际交往 |
(六)教学效能感 |
四、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不同性别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毕业院校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三)不同教师类型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四)任教学科与所学学科一致性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五)不同学历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六)不同教龄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七)不同任教年级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八)任教科目数量不同在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中的差异分析 |
五、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群体差异分析 |
(一)师范教育专业新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非师范专业新教师 |
(二)任教学科与所学学科一致新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不一致新教师 |
(三)任教科目数量少新教师教学适应性更好 |
(四)任教高年级新教师教学适应性更好 |
(五)教龄越大新教师教学适应性越好 |
六、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
(一)农村小学新教师角色转换不适 |
(二)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
(三)农村小学新教师组织和管理课堂能力不足 |
(四)农村小学新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
(五)农村小学新教师工作压力大 |
(六)农村小学新教师与家长存在有效沟通障碍 |
七、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
(一)农村学校方面 |
1.完善农村新教师导师一对一帮扶制度 |
2.给予新教师适当的工作量 |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
4.给予新教师更多帮助 |
(二)农村小学教师个人方面 |
1.农村小学新教师应提高个人教学技能 |
2.提高角色转变能力 |
3.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
(三)县教育局方面 |
1.为农村新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 |
2.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福利 |
3.改变培训内容,给予新教师多种培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及内容 |
致谢 |
(4)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以湘西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问题背景 |
1.1.2. 研究对象与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
1.3.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方法 |
1.5.1. 问卷调查法 |
1.5.2. 访谈法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6.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 |
1.6.2. 角色冲突 |
2. 研究设计 |
2.1. 模型建构 |
2.2. 研究假设 |
2.3. 调查设计 |
2.3.1. 问卷设计 |
2.3.2. 访谈设计 |
2.4. 问卷预测 |
2.4.1. 预测问卷信度检验 |
2.4.2. 预测问卷效度检验 |
2.5. 数据采集 |
2.6. 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 |
2.6.1. 信度检验 |
2.6.2. 效度检验 |
3.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分析 |
3.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基本情况分析 |
3.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现状分析 |
3.2.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角色负荷冲突 |
3.2.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角色期待冲突 |
3.2.3.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角色扮演冲突 |
3.2.4.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冲突 |
3.3.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作用强度与机制 |
3.3.1. 各因素对各类型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作用强度与机制 |
3.3.2. 各因素对乡村教师角色冲突总体的作用强度与机制 |
3.4.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分析 |
3.4.1. 多元化角色期望与扮演导致角色冲突 |
3.4.2. 矛盾化的工作场域行为导致角色冲突 |
3.4.3. 地域间的环境转化适应导致角色冲突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1.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呈现为多种类型 |
4.1.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整体水平较低 |
4.1.3. 各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影响显着 |
4.2. 研究讨论 |
4.2.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讨论 |
4.2.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现存问题讨论 |
4.3. 研究不足 |
4.4. 研究展望 |
5. 对策与建议 |
5.1. 赢得多方协调下的主体关系优化 |
5.2. 建设共同治理下的角色参与机制 |
5.3. 增强技能精进下的角色能力提升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5)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 |
0.3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教育信息化的界定 |
1.1.1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
1.1.2 教育信息化现存问题 |
1.2 国内外有关教师角色的研究 |
1.2.1 国外教师角色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教师角色研究综述 |
1.3 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角色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2.1 建构主义 |
2.2 人本主义 |
2.3 多元智能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法 |
3.3.2 访谈法 |
3.3.3 观察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教师访谈 |
3.4.2 教师课堂观察 |
3.4.3 学生调查问卷 |
3.4.4 教师调查问卷 |
3.5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1 访谈结果分析 |
4.2 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
4.3 问卷结果分析 |
4.3.1 学生问卷分析 |
4.3.2 教师问卷分析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5.1 研究发现 |
5.2 教学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4 研究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 |
附录4 课堂展示活动观评记录表 |
附录5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6 授课教案 |
附录7 教学评价 |
(6)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教师角色 |
(二)创客教师 |
(三)教师角色转换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研究现状评析 |
五、理论基础 |
(一)角色理论 |
(二)建构主义教师观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分析 |
一、中小学创客教师的角色定位 |
(一)中小学创客教师是创客教育的引导者和操作者 |
(二)中小学创客教师是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
(三)中小学创客教师是创客教育中的学习者和合作者 |
(四)中小学创客教师是创客空间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
二、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 |
(一)角色转换的冲突阶段 |
(二)角色转换的整合阶段 |
(三)角色转换的流畅阶段 |
三、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因素 |
(一)环境支持是教师角色转换的有力依托 |
(二)角色知识与专业精神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在条件 |
(三)专业能力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外部体现 |
第二章 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二、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角色知识的掌握情况 |
(三)专业能力的具备情况 |
(四)专业精神的呈现情况 |
(五)环境支持的需求情况 |
三、调查结论 |
第三章 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协调 |
(二)创新精神与角色认同有待提高 |
(三)角色认识片面且角色冲突明显 |
(四)角色惰性表现突出且角色体验不佳 |
二、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知识与能力的取向有失偏颇 |
(二)创客教育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博弈 |
(三)教师对新角色内涵把握不清 |
(四)受空间环境限制且社会期望不高 |
(五)时间条件与新角色的成长要求相悖 |
第四章 促进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 |
一、明晰创客教育理念内涵,培养创客教师专业精神 |
(一)辨析新旧教育理念异同,提高教师角色认同 |
(二)克服思维定势,多途径发展教师创新精神 |
二、完善创客教师管理制度,厘正创客教师角色认识 |
(一)增设创客教师专岗,规范教师角色转换目标 |
(二)建立创客教师角色评价标准,明确教师角色转换方向 |
三、关注创客教师角色内部体验,厘清角色转换关系 |
(一)及时调整转换心态,优化创客教师角色体验 |
(二)正确处理角色关系,避免角色冲突 |
(三)注重创客教育教学反思,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
四、构建协同开放的创客教育生态,积极打造创客文化品牌 |
(一)搭建区域创客教育合作关系,创造开放的角色转换环境 |
(二)加强创客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角色期望 |
五、营造适切性创客教育环境,克服教师角色转换惰性 |
(一)提供必要的空间物质支持,为教师角色转换创造条件 |
(二)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创客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
六、按需设置创客教育培训课程,优化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 |
(一)合理设计课程培训,优化创客教育知识结构 |
(二)突出培训的实践指导功能,增强创客教育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以G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问题导向的实证调查 |
1.1.2 课程标准关于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要求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角色 |
1.2.2 教师的课堂角色 |
1.2.3 角色转换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总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目的 |
3.4 研究意义 |
3.5 研究方法 |
3.6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 教师视角的研究统计与分析 |
4.1.1 基于教师问卷与访谈的统计与分析 |
4.1.2 基于教师课堂观察量表的统计与分析 |
4.1.3 基于课堂录像的统计与分析 |
4.1.4 基于教学设计的统计与分析 |
4.2 学生视角的研究统计与分析 |
4.2.1 基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4.2.2 基于学生课堂量表的统计与分析 |
4.2.3 教师课堂角色类型与学生课堂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4.2.4 基于学生访谈的统计与分析 |
4.3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二) 国家对老龄化事业的重视 |
(三) 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倡导 |
(四) 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 |
(五) 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
一、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 国内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老年人学习状况的相关研究 |
(一) 老年人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 |
(二) 老年人学习需求和价值的研究 |
(三) 老年人学习障碍的研究 |
(四) 老年人学习内容的研究 |
(五) 促进老年人学习的策略研究 |
(六) 老年人网络学习的研究 |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内容的研究 |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 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对策研究 |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相关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简要述评 |
第二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 老年人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 |
(三) 老年人社会适应 |
二、理论基础 |
(一) 老年人生理特征 |
(二) 老年人心理特征 |
(三) 积极老龄化理论 |
(四) 老年学理论 |
第三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问题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方法 |
(一) 问卷法 |
(二) 访谈法 |
四、研究信度与效度 |
(一) 研究信度分析 |
(二) 研究效度分析 |
第四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
(一) 性别分布 |
(二) 年龄分布 |
(三) 受教育程度分布 |
(四) 身体状况分布 |
(五) 心理状况分布 |
二、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总体状况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差异性 |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的差异性 |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总体的差异性 |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 |
(二) 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的差异性 |
(三) 老年人角色转换适应的差异性 |
(四) 老年人生活自理适应的差异性 |
(五) 老年人社会变革适应的差异性 |
(六) 老年人社会适应总体的差异性 |
(七) 老年人社会适应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人际关系适应的预测作用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角色转换适应的预测作用 |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生活自理适应的预测作用 |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变革适应的预测作用 |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总体的预测作用 |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路径分析 |
五、研究假设论证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
二、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 |
(一) 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 |
(二) 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 |
(三) 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
(四) 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
三、研究反思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不足 |
(三)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9)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研究述评 |
(三)概念界定 |
1.新教师 |
2.中学政治课教师 |
3.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创新点 |
一、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
(一)对教师个人的重要性 |
1.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和职业可持续发展 |
2.关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范和健康 |
(二)对学校的重要性 |
1.关系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
2.关系学校内部关系的和谐 |
(三)对学生的重要性 |
1.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2.影响学生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3.影响师生关系融洽 |
二、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 |
(一)目标设置 |
1.调查内容 |
2.样本范畴 |
(二)理论依据 |
1.角色理论 |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三)调查结果 |
1.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
2.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对角色的认知情况 |
3.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对角色的学习情况 |
4.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对角色的扮演情况 |
三、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 |
(一)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问题的表现 |
1.教师对角色的领悟不足,角色扮演效果欠佳 |
2.学校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收效甚微 |
3.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够客观 |
(二)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教师角色准备不充分,角色观念没有真正形成 |
2.学校的入职培训和“老带新”制度效果不佳 |
3.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过高,人文关怀不足 |
四、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的优化策略 |
(一)教师:夯实基础,提高角色素养 |
1.丰富自身知识,提高教学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
2.合理定位,调整期望,形成角色观念 |
3.协调多重角色矛盾,应对角色冲突 |
(二)学校:保证教师入职教育的有效性 |
1.实行切实有效的入职培训和“老带新”制度 |
2.高校师范教育增加职前教育课程,加强教学实践锻炼 |
(三)社会:给予教师更多关怀和包容 |
1.客观公正认识和对待高中政治课教师职业 |
2.加强对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的人文关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后记 |
(10)初中校本教研中教师合作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兴趣 |
(二)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的初步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教师合作”的相关研究 |
(一)境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二、“校本教研”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合作”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四、文献小结 |
五、关键概念界定 |
(一)合作 |
(二)教师合作 |
(三)校本教研 |
第二章 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及其框架 |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社会互动理论 |
(二)社会互依理论 |
(三)实践共同体理论 |
二、本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
(一)不同理论基础中的“合作” |
(二)解释教师合作的框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一)质性研究方法 |
(二)案例研究策略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资料收集 |
(三)资料分析 |
四、研究的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可靠性 |
(二)研究伦理 |
第四章 校本教研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
一、合作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认知 |
(一)合作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多重与复杂 |
(二)教师心目中的角色分布 |
二、基于不同角色的任务分工 |
(一)基于外在需求的人员选择 |
(二)基于任务分解的分工 |
(三)合作中“学与做的分离” |
三、不同合作情境内的教师角色转换 |
(一)同一教研组:角色的相对粘着 |
(二)不同课题组:角色的灵活转换 |
(三)跨学科项目:合作中的角色转换 |
四、小结 |
第五章 校本教研合作中的教师关系 |
一、校内教师合作关系 |
(一)行政与专业支线下的教师合作关系 |
(二)学校整体合作氛围:和谐融洽与期待单纯 |
二、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合作关系 |
(一)合作关系中的“亲疏有别” |
(二)合作关系中的“重要他人” |
(三)合作关系的现实困境 |
三、不同关系中的校本教研合作 |
(一)权力关系下的校本教研合作 |
(二)情感维系下的校本教研合作 |
四、小结 |
第六章 校本教研合作中的制度与习俗 |
一、显性制度:校本教研合作活动的重要保障 |
(一)明文规定的校本教研制度 |
(二)制度执行中的教师合作样态示例及其分析 |
二、隐性制度:学校习俗的力量 |
(一)教师的价值取向 |
(二)教师的态度 |
(三)仪式或周期性活动 |
三、校本教研制度下的教师合作 |
(一)制度管理下教师合作的目标取向 |
(二)制度压力“逼出”教师合作行为 |
(三)不同形式制度中隐含的合作资源 |
四、小结 |
第七章 校本教研合作中的教师教学成长 |
一、教师个体的教学变化 |
(一)教师个体教学变化的维度 |
(二)一位教师的校本教研合作故事 |
二、教师群体的成长——以“英语教研组”为例 |
(一)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变化 |
(二)校本主题教研中的教师合作 |
三、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表现 |
(一)新任教师:摸索借鉴中挣扎成长 |
(二)青年教师:鉴别反思中稳步成长与放松自我 |
(三)中年教师:榜样示范与保守隐退 |
四、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发现与反思 |
(一)校本教研合作中的多重角色张力与转换 |
(二)校本教研合作中复杂的教师关系 |
(三)校本教研合作中制度的双刃剑作用 |
(四)教学变化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的重要动力 |
(五)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的可能性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校长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HS中学科研制度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色游戏中熟手型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D]. 李莲.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D]. 陈明珠.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农村小学新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 ——以江西省R县为例[D]. 徐浙.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以湘西民族地区为例[D]. 杨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研究[D]. 周树楷.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中小学创客教师角色转换研究[D]. 刘洋. 鲁东大学, 2019(12)
- [7]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以G市某中学为例[D]. 任元兴. 宁夏师范学院, 2019(04)
- [8]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D]. 任彦媛.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9]新入职高中政治课教师角色转换探究[D]. 刘云.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5)
- [10]初中校本教研中教师合作的案例研究[D]. 王秀秀.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