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审计监督 规范采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华梅[1](2021)在《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我国要在养老机构的支持下,建立覆盖城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多元化、多方面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公办养老机构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础力量,公办养老机构要在新阶段着力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机构的运行水平,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能力。这对保障公办养老机构的财政和服务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建立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是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的关键。但是,部分养老机构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研究还是不够充分,导致了其运营体系与实际的管理要求不同,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财政部于2012年11月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或细分到养老机构内部控制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查阅文献后,发现对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少。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研究养老机构的内部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以K公办养老机构为案例展开研究,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案例机构的分析框架后对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系统地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K机构的概况,内部控制的现状,然后找出K机构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根据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的特点,提出优化措施,单位层面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教育,成立内审部门,强化关键岗位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业务层面优化以预算业务为基础,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业务流程;在收支管理方面,明确各项收入的归口管理部门,完善发票管理制度;采购管理上,对采购申请、执行进行优化,规范采购项目验收标准、流程;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控制,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医疗上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疗行为,规范价格;完善互联网医疗管理体系,明确服务职责,建立工作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把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办公自动化、医疗业务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最后是研究结论,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经过对该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只靠单位自身的内力来优化内部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为此,本文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养老行业协会互助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希望能为其他公办养老机构在内部控制实践中遇到同样问题提供一些经验。
刘琨[2](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邵乐琦[3](2021)在《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重要部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项日常基础工作,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托,对于贯彻落实预算执行、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贯彻科学预算编制、实现监督政府权力、强化政府部门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积极有效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积极应对疫情大考,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深化绩效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研究的需求因而更为迫切。本文从以下六个章节对本文的选题内容展开研究:第一章引言,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用于概括和简要介绍本次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当前已有的与本次选题有关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本文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该章阐述了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本文的案例探析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是S市审计局对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案例介绍,该章首先对审计的主客体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审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章在充分考虑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对S审计局在对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成因分别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笔者针对问题和成因,从业务层面、人员层面、技术层面、监督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第六章结语,回顾全文,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展望。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以S市审计局对J部门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大背景,探究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当前,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如何提高预算执行合规性上,而对于如何在其中贯穿和强化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有不足。所以,笔者在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的实践操作,基于不同层面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进行了探析。通过以S市审计局对J部门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针对发现的不足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要探索业务操作规范,以“强化绩效审计理念及全流程审计理念”为前提,以“完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加大预算执行审计信息披露,促进经验交流”为辅助;二要优化配置审计资源,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打破上下级及机关内部用人界限,让人才流动起来,健全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及选人用人机制,把机制完善起来;三要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建立财政各平台标准数据体系,统一填报口径,规范数据录入,进一步提升财政数据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度,为大数据绩效审计打好坚实基础;四要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关口前移,强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评价,协同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深化绩效审计成果利用,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辛胜入[4](2021)在《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文件,强调了可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评价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情况,肯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作用,要求在审计中进一步关注领导干部各项活动的效益和效果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现阶段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离最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审计内容大多只关注财务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难以整体反应领导干部任期的执政效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H局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考虑到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既注重审计的全面性,又突出了对绩效相关重点指标的评价,笔者依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模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创新性的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指标体系,设置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财务状况变化及资产管理情况,重大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业务管理情况,政治能力建设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公众服务满意度、单位职工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同时把个人廉洁问题作为一票否决项。通过“4+1”指标评价体系,实现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全面评价,从而纠正领导干部在行政管理时的短视行为,敦促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把国家长久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本文通过选取H局2019年度对某直属单位G局原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案例,以审计评价指标为依据,运用“4+1”审计指标体系,对该审计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审计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指标体系设计情况,提出强化科学的审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审计独立性、改善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大审计结果应用力度、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发展对策,旨在推动H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其他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汤玉波[6](2021)在《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是当前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求、缓解人少任务重矛盾的有效解决路径,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社会审计资源,通过购买服务,促进了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有机结合。随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审计服务内容也日趋多样化,审计机关在购买审计服务方面占用的资金也随之增加。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进行绩效评价,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工作的全面总结,其实施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是全文基础部分,分为两章分别阐述。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从兰州新区2018年至2019年度购买审计服务的具体实践着手,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通过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全过程管理情况进行分解,基于平衡计分卡模型,从资源投入、内部管理、实现效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绩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第三部分为得出评价结果并根据人员访谈、评价结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部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文本分析法等方法,获取绩效评价指标所需数据,得出各指标结果。最后算术加权平均,计算四个维度结果,并针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价,最终总体评价结果较好,但也存在服务费用支付比例低、中介机构选取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审计结果运用不够充分、中介机构考核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专家访谈等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源节流,加大资金支付力度,减少非必要支出、健全完善中介机构选取监督机制,优化中介机构选取、强化审计结果宣传,促进审计结果运用、健全中介机构考核体系等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为其他地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实践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李艺[7](2021)在《bz水利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工程不断推进,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且公共权利高度集中的机构,其很容易会滋生违法乱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威胁政府权威的树立,同时也会给民生带来消极的影响。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杜绝事业单位舞弊现象的产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运行。不过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来看,确实有部分地区事业单位拥有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与参考。但是更多的事业单位还是存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局限性,甚至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现象。尤其是在水利事业单位中,近年来水利事业单位贪腐案件出现的频率较高,给水利事业单位带来了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的具体要求,对比bz水利局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系统分析bz水利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bz水利局在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预算业务控制中,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收支业务控制中,收支业务控制制度不够细化,非专项流动资金的管理执行不到位;政府采购业务中,缺少采购细节控制,缺少对政府采购物品的检验;资产控制中,对货币资产控制缺少定期盘点和动态化管理意识;建设项目控制中,缺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合同控制中,忽视合同归口管理;在评价与监督中,明显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缺少内部评价和外部监督的渠道。所以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用于bz水利局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消除bz水利局内部控制的隐患,促进bz水利局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彭琴[8](2020)在《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文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进口矿采购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矿业巨头利用资源优势操纵价格,业务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钢铁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进口矿采购数量多、耗费巨额资金,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极高。内部控制管理上稍有不慎,极易出现采购矿石质次价高和大额资金占用等问题,直接影响钢铁企业效益。作为钢铁企业特有的采购品种,完善进口矿采购业务的内控制度无法照搬现有成功企业的经验。因此,研究钢铁企业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中作者遵循“理论概述—案例介绍—问题分析—提出对策”的基本研究思路,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该问题展开研究。管理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控制职能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细分为:请购与审批、编制计划;选择供应商、管理合同;物流运输与验收;付款与会计控制四个环节。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重视请购审批、编制计划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加强供应商和定价管理应对卖方市场;加强过程控制应对合同执行长周期;强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应对大额资金需求等特点。钢铁企业应建成高度集成的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监督进口矿采购业务,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效益。本文研究的案例XG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国有钢铁公司。2017年以来,国家强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不断前移。XG公司设置专职进口矿采购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已有近20年历史。2011–2019年平均采购进口矿:909.25万吨,金额高达:77.56亿元,对进口矿依存度较高。公司在进口矿采购业务流程的各环节分别设立了内部控制流程及关键控制点,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仔细梳理了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进口矿采购计划控制不合理;第二,采购业务机构设置复杂,人员配置不合理;第三,物资进厂验收形式不规范;第四,外币资金退汇监督管理力度不强。经过细致分析后笔者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管理层对公司整体业务的内部控制意识逐步加强,但未能充分了解进口矿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同时公司缺少非钢专业(如国际贸易、内部控制等方面)人才,难以准确评估采购业务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第二,进口矿采购业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第三,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起步较晚,缺少顶层整体设计思路,系统自成“信息孤岛”,矿石运输与验收流程信息共享不足,内部监督缺少信息支撑,偏重于形式;第四,资金集中管控存在外币资金“盲区”。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一方面系统地梳理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发展;另一方面针对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系列改进措施。第一,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让员工在具体业务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第二,加强内控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第三,重视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实现信息共享,将内部监督职能落到实处;第四公司应加强外币资金管控,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以XG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分析其进口矿采购业务的经营特征、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和原因,探寻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既对XG公司有一定现实价值,也为其他钢铁公司及其他行业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雷瀚瑄[9](2020)在《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政府投资项目可以说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其在弥补市场失灵、平衡投资结构、改善民生、拉动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意义显着。而审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防线,对于保证政府投资项目高质量的运作和交付,对于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城镇化的快速铺展与区域经济的崛起,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工作量,从而引申出基层审计工作如何改善、审计时效如何提升、审计资源如何整合,以及如何消除审计监督盲区等诸多迫切的问题。Y区审计局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事后审计的方式来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然而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的日益增多,加之涉及的投资额持续上涨,现行的方案显然无法完全隔离审计风险。在此,笔者首先围绕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展开综述,对相应配套的理论进行梳理汇总,为论文积蓄理论基础;其次,立足于Y区审计局当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现状,分别从计划制定、实施推进、后期整改三个时间点切入分析审计风险,对Y区审计局目前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做出了说明;再次,引入Y区政府投资项目的具体审计案例,分析审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Y区政府投资项目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Y区审计局能够有效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确保风险的可控性,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监督力度,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路线靠拢。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孙菲[10](2020)在《基于审计风险的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监督及评价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随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面展开,被审计对象对经济责任审计认知不足、对自身存在问题发现与整改不足的问题,暴露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揭示了审计组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审计工作亟待优化。审计机关针对这些情况,探索采用清单式协同审计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国家审计工作要求和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照这些要求采取措施,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及应对水平,提高日常审计工作效能。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可以审计风险为基础,从审计活动现状出发,结合各方对审计工作的最新要求构建评价体系,再通过制度将评价体系嵌入日常审计工作中,使日常审计管理全面化、常态化、简易化、高效化。本文分析了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结合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风险的研究和国外对于绩效审计的文献,以及审计机关B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清单督导”模式的框架,归集整理A机关下属单位的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问题,收集各方的培训资料与指导手册,探讨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从而建立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体系涵盖了中央及地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机关B对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的总结、A机关对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的总结、各下属单位自身业务特点与风险事项。采用“清单式”模式,衔接审计机关B对A机关内审工作的要求,可加强评价体系的常态化、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提高下属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流程和内容的熟悉程度,即提升被审计对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方便A机关更为具体、实际地指导下属单位开展日常审计工作,以及各下属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以此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增强被审计对象对自身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更好地发挥审计活动帮助被审计对象优化自身日常管理的作用,从而降低审计组的审计风险。
二、强化审计监督 规范采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审计监督 规范采购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的研究 |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和目标的研究 |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的研究 |
四、对养老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非对称信息理论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事业单位 |
二、公办养老机构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 |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 |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 |
第三章 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公办养老机构概述 |
一、公办养老机构的业务活动特征与管理要求 |
二、公办养老机构与企业的区别 |
三、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的特点 |
第二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控制环境有待优化,信息系统尚未覆盖 |
二、全面评估不够充分,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
三、岗位监督尚有不足,权力制衡仍需强化 |
四、流程控制尚需加强,风险防控程度不够 |
第三节 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控制环境薄弱,领导层控制责任薄弱 |
二、控制活动不全、风险评估不足 |
三、信息沟通不通畅,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四节 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框架具体设计 |
第四章 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K公办养老机构简介 |
一、K养老机构性质及职能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
三、K机构财务基本情况 |
第二节 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现状 |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第三节 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情况 |
一、实地访谈的设计和实施 |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
第四节 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三、评价与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
第一节 优化目标和原则 |
一、优化目标 |
二、优化原则 |
第二节 K公办养老机构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一、强化内部控制教育宣传工作 |
二、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管理 |
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 |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第三节 K公办养老机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一、预算管理的优化 |
二、收支业务的优化 |
三、采购业务的优化 |
四、资产业务控制优化 |
五、合同业务控制优化 |
六、医疗业务控制优化 |
七、互联网医疗管理优化 |
八、信息化建设优化 |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优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
二、完善养老行业协会互助机制 |
三、强化养老机构外部监督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现状的文献回顾 |
1.2.2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的文献回顾 |
1.2.3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大数据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4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效用的文献回顾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
2.1.1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
2.1.2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 |
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 |
2.2.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 |
2.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
2.2.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征 |
2.3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
2.3.1 预算编制及调整情况 |
2.3.2 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及完成情况 |
2.3.3 整体支出执行情况 |
2.3.4 重大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及效果 |
2.3.5 非税收入征缴情况 |
2.4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
2.4.1 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查找财务管理缺陷 |
2.4.2 以票据凭证为支撑,查找违法违规行为 |
2.4.3 以专项资金为重点,跟踪项目支出执行进度及效果 |
2.4.4 以非税收缴为关键,探视部门社会效益及公共服务效果 |
2.4.5 以数据分析为依托,检查成本控制及资源优化情况 |
2.5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
2.5.1 公共财政理论 |
2.5.2 受托责任理论 |
2.5.3 免疫系统理论 |
3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介绍 |
3.1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客体介绍 |
3.1.1 J部门基本概况 |
3.1.2 S市审计局概况 |
3.2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 |
3.2.1 明确审计总体目标及范围 |
3.2.2 确定审计组织分工方式 |
3.2.3 选择审计技术方法 |
3.2.4 关注审计重点风险项 |
3.2.5 出具审计报告 |
3.2.6 获取审计整改反馈 |
4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对预算执行绩效的关注度不够 |
4.1.2 反映的绩效类问题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
4.1.3 大数据应用水平低 |
4.1.4 审计成果利用程度不足 |
4.2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业务操作指引匮乏 |
4.2.2 大数据审计的标准数据体系尚在构建 |
4.2.3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与新的工作要求未匹配 |
4.2.4 审计机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较弱 |
5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
5.1 探索业务操作规范 |
5.1.1 强化绩效审计理念及全流程审计理念 |
5.1.2 重点完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 |
5.1.3 加大预算执行审计信息披露,促进经验交流 |
5.2 优化配置审计资源 |
5.2.1 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打破上下级及机关内部用人界限 |
5.2.2 健全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及选人用人机制 |
5.3 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 |
5.3.1 建立财政各平台标准数据体系 |
5.3.2 提升财政数据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度 |
5.4 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
5.4.1 关口前移,强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评价 |
5.4.2 协同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深化审计成果利用 |
5.4.3 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绩效审计的研究 |
1.2.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
1.2.3 文献研究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问题 |
1.4.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计 |
2.1.2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
2.1.3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
2.1.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 |
2.2 基础理论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3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模型 |
2.3.1 标杆对比模型 |
2.3.2 平衡计分卡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局初步开展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初步开展情况 |
3.1.1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政策 |
3.1.2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1.3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措施 |
3.1.4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成绩 |
3.2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尚未建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
3.2.2 缺少独立性,影响审计效果 |
3.2.3 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3.2.4 审计技术相对滞后 |
3.2.5 审计结果应用不足 |
3.2.6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业务素质较低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设计 |
4.1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设计 |
4.1.1 确定审计方法 |
4.1.2 梳理审计对象,明确审计内容 |
4.1.3 重点审计与全过程审计相结合 |
4.2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体系设计 |
4.2.1 审计指标设计原则 |
4.2.2 审计指标设计总体思路 |
4.2.3 平衡计分卡在指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4.2.4 审计指标一票否决项 |
4.3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权重设定 |
4.3.1 审计指标权重设定方法 |
4.3.2 权重设定具体实施步骤 |
4.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确定 |
4.4.1 审计指标评分标准 |
4.4.2 审计结果等级转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实证分析 |
5.1 H局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5.1.1 被审计人员和单位基本情况 |
5.1.2 审计范围和方法 |
5.1.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5.1.4 审计意见和结果 |
5.2 G案例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5.2.1 财务管理维度 |
5.2.2 职能履行维度 |
5.2.3 能力建设维度 |
5.2.4 服务对象维度 |
5.2.5 审计指标一票否决项 |
5.3 G案例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分析 |
5.3.1 财务管理指标分析 |
5.3.2 职能履行指标分析 |
5.3.3 能力建设指标分析 |
5.3.4 服务对象指标分析 |
5.3.5 一票否决项指标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科学的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
6.2 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审计独立性 |
6.3 改善审计方法和技术 |
6.4 加大审计结果应用 |
6.5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6.6 结论与展望 |
6.6.1 主要结论 |
6.6.2 研究不足之处 |
6.6.3 未来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6)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2.1.2 审计服务 |
2.1.3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审计质量控制理论 |
第三章 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践及主要挑战 |
3.1 实践现状 |
3.2 存在的挑战 |
3.2.1 购买审计服务质量提升缓慢 |
3.2.2 绩效管理观念有待提升,绩效评价重视不够 |
3.2.3 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 |
第四章 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1 评价主体、对象、原则 |
4.1.1 评价主体 |
4.1.2 评价对象 |
4.1.3 评价原则 |
4.2 评价模型 |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1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3.2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优化 |
4.4 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4.2 确定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五章 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基于2018-2019 年度数据 |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2 评价过程 |
5.2.1 总体评价方法 |
5.2.2 评价标准 |
5.3 评价结果 |
5.3.1 资源投入维度评价结果 |
5.3.2 内部管理维度评价结果 |
5.3.3 实现效益维度评价结果 |
5.3.4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结果 |
5.3.5 总体绩效评价结果 |
第六章 兰州新区购买审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6.1 兰州新区购买审计服务存在的问题 |
6.1.1 服务费用支付比例较低 |
6.1.2 中介机构选取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
6.1.3 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 |
6.1.4 中介机构的考核缺乏系统性 |
6.1.5 对审计质量的控制还不够 |
6.2 其他地区购买公共服务实践做法及启示 |
6.2.1 南京市审计局购买审计服务实践经验 |
6.2.2 政府购买投资审计服务的新余实践 |
6.3 优化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改进建议 |
6.3.1 开源节流,加大资金支付力度,减少非必要支出 |
6.3.2 健全完善中介机构选取监督机制,优化中介机构选取 |
6.3.3 强化审计结果宣传,促进审计结果运用 |
6.3.4 健全中介机构考核体系 |
6.3.5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指标权重确定问卷调查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附录 C 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访谈提纲 |
致谢 |
(7)bz水利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其影响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及其完善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发展 |
2.1.1 定义 |
2.1.2 作用 |
2.1.3 原则 |
2.1.4 发展 |
2.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
2.2.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
2.2.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
2.2.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 |
2.3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 |
第3章 bz水利局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
3.1 bz水利局基本概况 |
3.1.1 bz水利局的基本介绍 |
3.1.2 bz水利局的职能机构设置情况 |
3.2 bz水利局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
3.2.1 预算业务控制 |
3.2.2 收支业务控制 |
3.2.3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
3.2.4 资产控制 |
3.2.5 建设项目控制 |
3.2.6 合同控制 |
3.2.7 评价与监督机制 |
第4章 bz水利局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
4.1 预算业务控制优化 |
4.1.1 实施零基预算 |
4.1.2 构建预算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4.2 收支业务控制优化 |
4.2.1 优化收入流程 |
4.2.2 完善支出审批流程 |
4.3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优化 |
4.3.1 采购业务控制细化 |
4.3.2 采购业务风险防控 |
4.4 资产控制优化 |
4.5 建设项目控制优化 |
4.6 合同控制优化 |
4.7 评价与监督机制优化 |
4.7.1 提高审计独立性 |
4.7.2 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机制 |
4.7.3 充分利用外部监督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回顾 |
1.2.2 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文献回顾 |
1.2.3 关于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文献回顾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 |
2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要素 |
2.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
2.1.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
2.2.1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2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
2.3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环节 |
2.3.1 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 |
2.3.2 选择供应商与合同管理 |
2.3.3 物流运输与验收 |
2.3.4 付款与会计控制 |
2.4 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特点 |
2.4.1 重视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应对国际贸易风险 |
2.4.2 加强供应商和定价管理应对卖方市场 |
2.4.3 加强过程控制应对合同执行长周期 |
2.4.4 强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应对大额资金需求 |
2.5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5.1 现代组织理论 |
2.5.2 公司治理理论 |
2.5.3 管理控制理论 |
3 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XG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3.1.1 XG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1.2 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机构设置 |
3.1.3 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人员配备 |
3.1.4 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流程 |
3.2 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
3.2.1 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内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
3.2.2 选择供应商与合同管理内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
3.2.3 物流运输与验收内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
3.2.4 付款及会计控制内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
4 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4.1 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单一管理人员难以充分履行请购职能 |
4.1.2 采购计划逐级审批偏重于形式 |
4.1.3 进口矿采购计划控制不合理 |
4.2 选择供应商与合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
4.2.1 采购业务机构设置复杂,人员配置不合理 |
4.2.2 采购方式及定价机制相对单一 |
4.2.3 供应商管理薄弱 |
4.2.4 采购合同管理与执行不规范 |
4.3 物流运输与验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部门间联系不紧密,物资调配不及时 |
4.3.2 物资进厂验收形式不规范 |
4.4 付款与会计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
4.4.1 付款审批程序繁琐偏重于形式 |
4.4.2 外币资金退汇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
4.4.3 对账不及时,对供应商往来账核查管理不足 |
5 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控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环节内控问题原因分析 |
5.1.1 请购审批规章制度设立不完善 |
5.1.2 现有管理层级难以满足内部控制需要 |
5.1.3 缺少专业人才,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
5.2 选择供应商与合同管理环节内控问题原因分析 |
5.2.1 人员内控意识不强 |
5.2.2 内审及法务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
5.2.3 供应商管理体系不完善 |
5.2.4 合同集中管理机构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 |
5.3 物流运输与验收环节内控问题原因分析 |
5.3.1 依赖落后的电子邮件方式传递信息,效率低下 |
5.3.2 验收管理制度设立不健全,难以满足业务需要 |
5.4 付款与会计控制环节内控问题原因分析 |
5.4.1 资金支付系统功能缺失,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 |
5.4.2 公司资金集中管控存在外币资金“盲区” |
5.4.3 在业务过程方面会计系统控制薄弱 |
6 XG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改进建议 |
6.1 请购审批与编制计划环节内控流程改进建议 |
6.1.1 完善请购审批各项规章制度 |
6.1.2 优化进口矿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
6.1.3 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
6.2 选择供应商及合同管理环节内控流程改进建议 |
6.2.1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明确岗位职责 |
6.2.2 扩展内审、法务职能,构建合同价格监控体系 |
6.2.3 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 |
6.2.4 强化合同集中管理机构职能,跟踪合同执行 |
6.3 物流运输与验收环节内控流程改进建议 |
6.3.1 健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
6.3.2 完善并规范执行进口矿采购验收管理制度 |
6.4 付款与会计控制环节内控流程改进建议 |
6.4.1 加快资金支付系统开发,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
6.4.2 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控,减少管理“盲区” |
6.4.3 强化财务管理控制意识,建立部门合作式牵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难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重难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政府投资项目 |
2.1.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
2.1.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 |
2.1.4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的现状分析 |
3.1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
3.1.1 Y区审计局基本情况 |
3.1.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内容 |
3.1.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流程 |
3.2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基本情况 |
3.2.1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表现 |
3.2.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特点 |
3.2.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成因 |
3.2.4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影响 |
3.3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 |
3.3.1 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
3.3.2 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
3.3.3 审计项目整改阶段 |
3.4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机制及其运行情况 |
3.4.1 审计风险控制机制的构成 |
3.4.2 审计风险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 |
3.5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效果 |
3.5.1 审计计划制定得到优化 |
3.5.2 审计实施流程更加规范 |
3.5.3 审计监督作用明显提升 |
3.5.4 审计组织制度得到加强 |
3.5.5 审计工作效果显着提升 |
第4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一:审计计划制定阶段的典型案例 |
4.1.1 项目背景 |
4.1.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2 案例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典型案例 |
4.2.1 项目背景 |
4.2.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3 案例三:审计整改阶段的典型案例 |
4.3.1 项目背景 |
4.3.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4 案例调查结论 |
4.4.1 案例的综合分析 |
4.4.2 案例的调查结论 |
第5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5.1 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5.1.1 审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
5.1.2 审计风险控制效果不佳 |
5.1.3 审计监督约束不够全面 |
5.1.4 审计风险控制经验欠缺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审计管理体制尚不独立 |
5.2.2 风险控制机制设置欠妥 |
5.2.3 审计整改落实机制缺失 |
5.2.4 审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
第6章 加强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6.1 保持审计独立性 |
6.1.1 积极配合工作,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
6.1.2 提升人员素质,确保职业胜任能力 |
6.1.3 加强法规宣传,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
6.2 完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 |
6.2.1 完善审计相关政策制度 |
6.2.2 建立审计管理考核机制 |
6.3 建立审计整改监督机制 |
6.3.1 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
6.3.2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促进审计整改落实 |
6.3.3 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审计监督权威 |
6.3.4 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形成督促整改合力 |
6.3.5 加强审计机关管理,落实整改检查工作 |
6.4 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对Y区审计局资深审计人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基于审计风险的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结构安排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2.1.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界定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1.4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
2.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
2.2.1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涵 |
2.2.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
2.2.3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
2.3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
第三章 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现状与风险因素分析 |
3.1 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2 A机关风险因素概况 |
3.2.1 内部控制因素 |
3.2.2 人员管理因素 |
3.2.3 财务管理因素 |
3.2.4 资产管理因素 |
3.2.5 其他方面因素 |
第四章 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评价体系概况 |
4.1.1 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4.1.2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1.3 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框架 |
4.2 单位基本情况 |
4.3 基本评价指标 |
4.3.1 政策落实及内控制度评价指标 |
4.3.2 人员管理评价指标 |
4.3.3 财务管理评价指标 |
4.3.4 资产管理评价指标 |
4.3.5 其他情况评价指标 |
4.4 特殊评价指标 |
4.5 评价指标的赋分 |
4.5.1 分值设置 |
4.5.2 实际应用 |
第五章 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施的对策与保障 |
5.1 内审机构设置与内审人员配备 |
5.2 信息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
5.3 组织培训与提高认知 |
5.4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5.5 加大责任追究制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专家问卷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强化审计监督 规范采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K公办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华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3]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D]. 邵乐琦.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D]. 辛胜入.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兰州新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 汤玉波. 兰州大学, 2021(02)
- [7]bz水利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D]. 李艺. 沈阳大学, 2021(06)
- [8]XG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矿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 彭琴.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9]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雷瀚瑄. 西南大学, 2020(05)
- [10]基于审计风险的A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 孙菲.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