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叶黑藻的种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济升[1](2022)在《罗氏沼虾养殖中轮叶黑藻的作用及生态养殖要点》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现达6.2万亩,是全国集中产区之一。30多年前,高要县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逐渐改养罗氏沼虾,成虾养殖周期多为120~180天,不种草也不搭建冬棚,此模式称为"白水塘"模式,养成商品"大水虾"。随着养殖水质和市场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采用移栽轮叶黑藻和搭棚越冬方法养殖罗氏沼虾,其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笔者结合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病害监测与渔业纠纷处理等工作经历,使用Hach HQ30d电极测水仪和DR850/900比色计测量养殖水体理化指标,
李琬腾,刘杰,李典鹏,吕喆,万云,冷欣,安树青[2](2021)在《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规律及炼苗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究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规律及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开展了轮叶黑藻组培苗室内育苗及9种不同开盖炼苗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Gompertz、Von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轮叶黑藻组培苗无菌培养的最佳移栽时间为第46—48 d,此时组培苗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移栽时更容易达到快速扩繁的目的;在移栽前给予5 d开盖露苗及9 h/d光周期条件炼苗处理可使轮叶黑藻组培苗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抗逆性。本研究探讨了适合轮叶黑藻的生长曲线及炼苗条件,为轮叶黑藻的植株再生和优质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马建[3](2021)在《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文章结合贵州省铜仁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养殖技术经验,介绍了养殖场条件、稻田改造要点、水稻种植、小龙虾的日常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轮叶黑藻、伊乐藻的栽培技术,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郭士林,黄圣琳,陈凯,李川,尚晓[4](2021)在《宁夏盐渍化地区水生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作为宁夏盐渍化地区水生植物群落调研对象,调研当地湖泊水体、主河道和主要农田退水沟生长的水生植物。共调查发现11种植物物种,分属9科11属;按照生活型分类,其中,挺水植物4种,浮叶植物1种,漂浮植物1种,沉水植物5种。调研得知,当地水体挺水植物中芦苇和香蒲是优势种,优势度分别达到96.39%和74.58%;轮叶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是当地沉水植物优势种,优势度分别达到96.67%、88.24%和78.17%。以期为盐渍化地区水环境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水生植物设计依据。
王昕然,赵楠楠,程程,刘君,王宏光,姜琪[5](2021)在《大宁调蓄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水生植物配置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水库消落带生态风险和水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是增加水库消落带生态韧性和调控生态演变趋势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宁调蓄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水生植物配置方法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水生植物,可用于优化同类或类似水库消落带植被配置,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杨诚[6](2021)在《克氏原螯虾和福寿螺对沉水植物生长及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
许多[7](2021)在《基于鱼类摄食沉水植物的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文中认为
王一平[8](2021)在《非生物环境因子与种间作用耦合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态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
成芃荣[9](2021)在《洪泽湖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泽湖备用水源地采用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水质净化,本文通过现场实验监测水源地各处理单元的水质指标及水生态变化情况,主要研究了备用水源地水质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各处理区水质改善效果,并分析了备用水源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为备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及管理提供后期管理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总体效能,探明了备用水源地水质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备用水源地中,CODMn的去除率在夏季(7、8、9月)最高,平均去除率为32.24%,在11月至次年4月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仅为16.9%。出水口浑浊度下降明显,浑浊度值在3.79~20.22NTU之间,8~1月份稍高,3~7月份较低,在7月份去除率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7.13%,在12月份去除率最低,去除率为66.53%。TN整体去除率较高,在40.77%~70.94%之间,夏季高冬季低,4~12月去除率均大于50%。出水口氨氮均值在0.29~0.73mg/L,变化趋势与进水相同,1~7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他月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整体去除率在9.57%~35.95%之间。总磷整体去除率在25%~70.59%之间。(2)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备用水源地预处理区、清水生态滤墙、复合湿地区一区、复合湿地区二区、复合湿地区三区、深水净化区六个单元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湿地区是去除CODMn、TP的主要区域;预处理区、生态滤墙、复合湿地区、深水区是去除浊度物质的主要区域;生态滤墙、复合湿地区去除TN效果明显;预处理区和复合湿地区是去除NH4+-N的主要区域;pH值、溶解氧在进入备用水源地后先小幅减少,进入深水区后小幅上升;透明度在深水区大幅度提高。(3)通过现场监测研究了备用水源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质改善效果影响,探明了备用水源地全年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密度、分布状况和洪泽湖原水中泥沙在备用水源地的淤积速度、污染物含量。结果表明,备用水源地挺水植物有8种,主要分布于复合湿地区,总面积40396.37m2。沉水植物有4种,主要分布于复合湿地区流槽和深水区两岸3m宽范围内,总面积26990m2。浮叶植物有菱角,漂浮植物3种(萍蓬草、浮萍、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深水区上游,总生长面积为9594.16m2;水源地在不同区域选用不同植物交替种植,构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能够达到全年高效稳定净化效果。深水区共有8种鱼类,鱼类资源总量约29491kg,备用水源地中投放的白鲢鱼和鳙鱼长势很好,有效抑制蓝藻生长繁殖,很好地实现了水体氮磷转移。备用水源地底泥年平均淤积厚度分别为0.9、0.5、0.6cm/年,备用水源地中底泥淤积速度缓慢,短期内不需要清淤。
李传步[10](2021)在《恩诺沙星在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中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为第三代人工合成喹诺酮抗菌药,为兽医专用抗菌药,因其高效的抗菌能力被广泛运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随着集约化沉水植物养殖日益发展,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使得恩诺沙星等抗菌药使用量剧增,导致水体不断蓄积残留的抗菌药,最终随养殖尾水进入自然水域。养殖尾水中抗菌药残留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净化养殖尾水中的抗菌药物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重大难题。沉水植物可以通过直接吸收、根系分泌和根区微生物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去除水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对抗菌药的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是建立养殖尾水抗菌药污染技术的基础,同时也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本文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恩诺沙星在三种沉水植物中的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Qu Ech ERS法改进了沉水植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样品由1%甲酸酸化乙腈15 min涡旋提取,经氯化钠萃取脱水,再由PSA(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和GCB(石墨化炭黑)去除样品中脂肪和色素等杂质,离心后上清减压蒸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过0.22μm滤膜上机分析。以乙腈/0.01 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磷酸调至p H=2.8,10:90(V/V))为流动相,柱温28℃,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采用荧光检测器,于Ex=280nm,Em=450 nm进行检测。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仪器检测限和样品检测限分别为0.001μg/g、0.001μg/g和0.003μg/g、0.005μ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60%~110.15%和57.26%~102.00%,RSD值分别为0.86%~10.90%和0.80~11.72%。2.沉水植物对恩诺沙星的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苦草、伊乐藻和轮叶黑藻分别暴露于恩诺沙星中,三种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呈相同的蓄积规律,均为先快速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且均在施药后24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82μg/g、0.86μg/g和2.34μg/g,后续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600 h时恩诺沙星浓度分别降至0.09μg/g、0.15μg/g和0.22μg/g;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2.06μg/g·h、209.92μg/g·h和471.44μg/g·h。24 h时三种沉水植物对恩诺沙星的生物富集系数FBC分别为9.7、10.2和27.8。三种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施药后72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027μg/g、0.029μg/g和0.037μg/g,300 h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2μg/g·h、8.21μg/g·h和12.21μg/g·h。苦草、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最高含量与恩诺沙星最高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29%、3.37%和1.58%,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曲线下面积与恩诺沙星的百分比分别为4.39%、3.87%和2.59%。3.三种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代谢产物与代谢途径的初步鉴定与分析利用液质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三种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总共产生8种代谢产物,分为4种代谢途径,为N4脱乙基(M7、M8)、哌嗪环裂解(M3、M4、M5)、脱氟(M6-1、M6-2)和脱羧(M2)途径,其中M8为轮叶黑藻独有代谢产物,M5为苦草独有代谢产物。苦草产生7种代谢产物(M2、M3、M4、M5、M6-1、M6-2、M7),4种代谢途径。M1(原型)去乙基生成M7,哌嗪环裂解生成M3,M3羰基被羟基取代生成M4,M4中C2和C3双键被还原成单键生成M5;M1哌嗪环裂解生成M3,再依次生成M4、M5;M1脱去氟原子后C5或C8羟基化生成M6-1或M6-2;M1脱羧后C3又被氧化产生羰基,之后C2与C3断裂,C2和C3分别获得羰基和羧基,再脱去C3的羧基,C2与C4相链生成M2。伊乐藻产生6种代谢产物(M2、M3、M4、M6-1、M6-2、M7),4种代谢途径。为M1(原型)去乙基生成M7,或哌嗪环裂解生成M3,M3羰基被羟基取代生成M4;M1哌嗪环裂解生成M3,再生成M4;M1脱去氟原子C5或C8羟基化生成M6-1或M6-2;M1脱羧后C3又被氧化产生羰基,之后C2与C3断裂,C2和C3分别获得羰基和羧基,再脱去C3的羧基,C2与C4相链生成M2。轮叶黑藻产生7种代谢产物(M2、M3、M4、M6-1、M6-2、M7、M8),4种代谢途径。为M1(原型)去乙基生成M7,M7脱去氟原子生成M8,或哌嗪环裂解生成M3,M3羰基被羟基取代生成M4;M1哌嗪环裂解生成M3,再生成M4;M1脱去氟原子C5或C8羟基化生成M6-1或M6-2;M1脱羧后C3又被氧化产生羰基,之后C2与C3断裂,C2和C3分别获得羰基和羧基,再脱去C3的羧基,C2与C4相链生成M2。
二、轮叶黑藻的种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轮叶黑藻的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罗氏沼虾养殖中轮叶黑藻的作用及生态养殖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移栽轮叶黑藻养殖罗氏沼虾的必要性 |
二、轮叶黑藻在罗氏沼虾养殖中的正向作用 |
三、栽种轮叶黑藻养殖罗氏沼虾模式的生产技术要点 |
1. 池塘条件 |
2. 增氧机配置 |
3. 种草、肥水、放苗时间 |
4. 轮叶黑藻栽插方法 |
5. 小塘标粗育苗 |
6. 大塘养成 |
7. 轮叶黑藻管理 |
8. 冬棚与收获 |
(2)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规律及炼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
1.2.2开盖炼苗试验? |
1.2.3样品指标测定方法 |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2?结果与讨论 |
2.1 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分析 |
2.1.1 表型指标 |
2.1.2 生理型指标 |
2.1.3 生长指标相关分析 |
2.2 组培苗生长曲线拟合 |
2.3 组培苗开盖炼苗生理指标分析 |
3?结论 |
(3)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养管理 |
1.1 养殖场条件 |
1.2 稻田改造要点 |
1.3 水稻种植 |
1.4 环境消毒 |
1.5 虾苗投放 |
1.6 饲喂管理 |
1.6.1 日常投喂 |
1.6.2 日常管理 |
1.7 病害防治 |
1.8 轮捕销售 |
2 水草栽培 |
2.1 轮叶黑藻 |
2.1.1 特征优势 |
2.1.2 再生能力 |
2.2 伊乐藻 |
3 效益产出 |
4 小结 |
(4)宁夏盐渍化地区水生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调查方法 |
1.3 数据处理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生植物种类分析 |
2.2 水生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3 水生植物优势度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5)大宁调蓄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水生植物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的方法研究 |
3 效果分析 |
3.1 水质监测情况 |
3.2 水生植物围隔种植实验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9)洪泽湖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洪泽区备用水源地建设概况 |
1.3.1 备用水源地建设的必要性 |
1.3.2 备用水源地建设规模及采用的技术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效能评估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 |
2.2.2 水源水质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
2.2.3 水源地进出水口混凝沉淀效果实验 |
2.2.4 人工湿地优化实验方法 |
2.2.5 人工湿地系统优化研究实验装置 |
2.3 分析方法与仪器 |
2.3.1 分析方法 |
2.3.2 主要仪器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2.4.1 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总体效能评估 |
2.4.2 备用水源地各处理区水质改善效能 |
2.4.3 备用水源地人工湿地系统优化研究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备用水源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水生植物的监测 |
3.2.2 鱼类情况的监测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3.1 水生植物监测结果分析 |
3.3.2 鱼类监测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备用水源地底泥污染物评估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底泥沉积情况监测 |
4.2.2 分析方法与仪器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4.3.1 底泥淤积速度结果分析 |
4.3.2 底泥污染物含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恩诺沙星在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中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环境中恩诺沙星污染概述 |
1.1.1 恩诺沙星的结构与性质 |
1.1.2 环境中恩诺沙星的来源和迁移 |
1.1.3 恩诺沙星的污染现状 |
1.1.4 环境中恩诺沙星的危害 |
1.1.5 恩诺沙星在环境中的自然降解行为 |
1.2 水生植物对抗菌药的去除研究 |
1.2.1 水生植物的类型 |
1.2.2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
1.2.3 水生植物对抗菌药的去除影响因素 |
1.2.4 水生植物对抗菌药的去除研究现状 |
1.3 恩诺沙星代谢产物研究 |
第二章 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仪器 |
2.1.2 材料与试剂 |
2.1.3 实验用水草 |
2.1.4 仪器条件 |
2.1.5 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
2.1.6 方法学验证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
2.2.2 方法学的建立 |
2.3 讨论 |
第三章 恩诺沙星在沉水植物中蓄积和消除规律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仪器 |
3.1.2 材料与试剂 |
3.1.3 实验用水草 |
3.1.4 模拟实验 |
3.1.5 检测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含量测定 |
3.2.2 恩诺沙星在水环境中的消除规律 |
3.2.3 恩诺沙星在水草中含量变化和消除规律 |
3.2.4 水草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规律 |
3.3 讨论 |
3.3.1 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模拟水环境中的消除规律 |
3.3.2 水草对恩诺沙星的蓄积代谢 |
3.3.3 恩诺沙星在水草中的代谢产物 |
第四章 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研究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仪器 |
4.1.2 材料与试剂 |
4.1.3 水草 |
4.1.4 模拟实验 |
4.1.5 检测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苦草中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 |
4.2.2 伊乐藻中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 |
4.2.3 轮叶黑藻中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 |
4.3 讨论 |
小结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轮叶黑藻的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罗氏沼虾养殖中轮叶黑藻的作用及生态养殖要点[J]. 何济升. 科学养鱼, 2022(01)
- [2]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规律及炼苗研究[J]. 李琬腾,刘杰,李典鹏,吕喆,万云,冷欣,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
- [3]稻虾综合种养及水草栽培技术[J]. 马建. 贵州畜牧兽医, 2021(05)
- [4]宁夏盐渍化地区水生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研究[A]. 郭士林,黄圣琳,陈凯,李川,尚晓.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一), 2021
- [5]大宁调蓄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水生植物配置方法研究[J]. 王昕然,赵楠楠,程程,刘君,王宏光,姜琪. 北京水务, 2021(04)
- [6]克氏原螯虾和福寿螺对沉水植物生长及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 杨诚.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7]基于鱼类摄食沉水植物的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D]. 许多.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8]非生物环境因子与种间作用耦合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态特征的影响[D]. 王一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洪泽湖备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研究[D]. 成芃荣. 扬州大学, 2021(08)
- [10]恩诺沙星在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中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D]. 李传步. 上海海洋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