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麻疹一例

母婴麻疹一例

一、母亲、新生儿同患麻疹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范铎基[5](2020)在《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及免疫状况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的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分析发病危险,为制定更恰当的防控麻疹方案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对深圳市内部分健康流动儿童展开麻疹抗体检测及相关研究,了解现阶段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影响免疫状况的因素及家长对麻疹的了解程度及态度,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工作打下基础。研究方法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研究: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8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带有流动儿童性质的所有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流动儿童定义为非户籍人口,年龄<18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暂居于深圳现居地≥3个月。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群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8月龄及≥8月龄划分,从2014~2018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抽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共167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匹配要求在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非麻疹病例里匹配对照;调查过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对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研究:采用按容量比例抽样方法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深圳市宝安区内的医院及学校中抽取健康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进行抗体检测及登记相关信息,并由调查员对其中的学籍儿童展开进一步调查;麻疹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IgG抗体滴度并计算几何平均抗体滴度,同时划分抗体水平;定性变量分析采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量变量根据方差齐性检验及正态性检验决定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研究:2010年~2018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累计报告流动儿童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共1339名,年发病率依次为:4.48/100万、0.86/100万、17.98/100万、52.75/100万、71.75/100万、14.49/100万、7.95/100万、3.08/100万、1.27/100万。麻疹疫情高发年份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7月份,而麻疹散发年份则无明显集中月份高发;报告病例以年龄<18月龄(83.79%)和未进行免疫接种者居多;各年份报告病例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26);深圳市所报告的流动儿童病例中省外来源主要来是湖南省(19.94%)、湖北省(8.81%)、江西省(8.81%),省内主要来自于揭阳市(8.26%)、梅州市(3.67%)和汕尾市(3.67%);报告病例多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85.41%),病例登记的临床症状以发热(98.99%)、出疹(99.10%)、咳嗽(88.42%)为主。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就诊史(aOR=6.48,95%CI:3.63~11.58,P<0.001);发病前7~21天到过人员密集的场所(aOR=2.64,95%CI:1.47~4.75,P=0.001);有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aOR=7.89,95%CI:3.15~19.72,P<0.001);而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则为影响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aOR=0.10,95%CI:0.04~0.22,P<0.001)。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的研究:最终此次共随机检测1096名健康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为86.59%,抗体平均滴度为789.81mIU/ml。影响免疫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麻疹抗体滴度会逐渐降低(aOR=0.80,95%CI:0.78~0.83,P<0.001),而随着疫苗接种剂次的增加,抗体保护程度越高(aOR=6.11,95%CI:4.80~7.11,P<0.001);同时对其中抽取的684名学籍儿童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学籍儿童年龄越大,达到保护水平抗体的程度越低(χ2趋势=40.86,P<0.001);而针对家长对麻疹的了解程度和态度的调查中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对麻疹普遍缺乏了解(91.42%),但对麻疹疫苗多持正面态度。结论1.深圳市近年报告的流动儿童麻疹病例数及年发病率已逐渐降低,发病高峰月份已不再明显;<18月龄及未接种疫苗的流动儿童仍是容易罹患麻疹的重点人群。2.发病前7~21日有医院就诊史、发病前7~21日到过人员密集场所、接触过发热-出疹病人为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按时接种疫苗则为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3.调查的健康流动儿童群体里抗体阳性率较高,抗体阳转情况良好,但随时间进展麻疹抗体滴度逐渐下降;按时足剂次的疫苗接种是提高抗体阳性率和维持抗体滴度的重要手段;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麻疹的了解程度不充足。

朱祺,胡塔静,沈静雯,沈金花,陈文花,顾士康,陆红梅[6](2019)在《上海市松江区319对母婴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产妇及新出生婴儿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水平。方法 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以松江区妇幼保健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9名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的麻疹和风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比较产妇和婴儿间风疹和麻疹抗体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产妇与婴儿间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分娩年龄为(29.71±4.25)岁,分娩时胎儿的胎龄为(39.06±1.30)周;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243/319),抗体保护率为43.3%(135/319),抗体GMC的M(QR)值为655.74(251.21~1 299.02)m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61.1%(195/319),抗体GMC的M(QR)值为31.34(11.65~73.61)IU/ml。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1%(270/321),抗体保护率为46.1%(148/321),GMC的M(QR)值为665.07(279.63~1 544.07)m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69.5%(223/321),GMC的M(QR)值为40.30(16.12~98.48)IU/ml。产妇及婴儿间麻疹(Z=-14.64,P<0.001)、风疹(Z=-8.66,P<0.001)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及婴儿间麻疹(r=0.76,P<0.001)、风疹(r=0.86,P<0.001)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母传麻疹和风疹抗体存在浓缩效应,新生儿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高于母亲,且随着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那诗卉,闫绍宏[7](2019)在《包头市部分地区新生儿脐带血麻疹和风疹抗体相关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包头市新生儿脐带血麻疹、风疹胎传抗体水平,为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风疹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在包头市的五家医院收集产妇脐带血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以及风疹的胎传抗体进行检测研究。结果:111例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59%,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1.98%,麻疹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46.70 mIU/mL,风疹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0.95 mIU/mL。脐带血的母传麻疹、风疹抗体水平与母亲的年龄及新生儿的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带血胎传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母亲年龄与胎龄是影响脐带血麻疹和风疹胎传抗体的因素。

王琼,邹翠容,王林中,苏红,程丰,任章平,高明,雷辉,童鹏,邵荣昌[8](2018)在《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鄂州市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娩的母亲及其婴儿,分为自然免疫组(母亲曾患麻疹)、人工免疫组(母亲曾接种麻疹疫苗),采集母亲及婴儿0、3、5、7月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然、人工免疫组母亲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9.0%(x2=11.2,P<0.0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182.6mIU/mL、517.8mIU/mL(t=18.9,P<0.05)。两组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0%(x2=12.3,P<0.05),GMC分别为1 965.5mIU/mL、847.1mIU/mL(t=16.9,P<0.05);3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57.8%(x2=25.2,P<0.05),GMC分别为503.5mIU/mL、202.5mIU/mL(t=14.3,P<0.05);5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0.0%(x2=75.6,P<0.05),GMC分别为221.6mIU/mL、85.3mIU/mL(t=23.6,P<0.05);7月龄儿阳性率分别为91.4%、0.0%(x2=59.9,P<0.05),GMC分别为203.6mIU/mL、75.1mIU/mL(t=33.6,P<0.05)。母婴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母亲通过麻疹疫苗接种较自然感染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不能为婴儿在初次免疫前提供保护。建议对育龄女性常规开展麻疹抗体检测,低抗体水平者在婚前接种麻疹疫苗。

曾臻,刘振武,陈福顺,胡蝶,靳玉惠[9](2018)在《合肥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合肥市孕产妇和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9家产科医院,采集2014-2015年分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出生时、6-7月龄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孕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7.0%(455/591),保护率为33.5%(198/591),几何平均浓度(GMC)为461.4mIU/mL;3项指标均以≥28岁孕产妇显着高于<28岁孕产妇、本市户籍显着高于外市户籍。新生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0%(514/591),保护率为44.7%(264/591),GMC为660.6mIU/mL;3项指标均显着高于孕产妇。母亲与新生儿的麻疹抗体对数浓度呈正相关(r=0.75,P<0.001)。随访至6-7月龄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8.6%(51/274),保护率为9.5%(26/274),GMC为35.8mIU/mL。结论孕产妇与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在6月龄以后几乎无保护作用。

吴涛,辛丹,高舒,周伟,阚震,黄少平[10](2018)在《北京市房山区育龄妇女与其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产妇及新生儿麻疹Ig G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为控制小月龄婴儿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5-12月在房山区6家医院产科生产的300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房山区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3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12.58 m IU/m L,不同户籍、不同年龄产妇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74%,GMC为543.87 m IU/m L,不同性别、不同体重新生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的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5。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随着母亲的抗体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产妇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婴儿胎传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育龄妇女加强免疫含麻疹成分疫苗,是现阶段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的重要手段。

二、母亲、新生儿同患麻疹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亲、新生儿同患麻疹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 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5.2 告知方式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4.2.3 疫苗安全性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4.3.3 接种禁忌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4.4.2 罕见不良反应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4.5.2 特定事项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5.1.3 流行病学特征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5.3.3 接种禁忌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5.4.2 罕见不良反应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5.5.2 特定事项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7.2.3 疫苗安全性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7.3.3 接种禁忌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7.4.2 罕见不良反应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9.2.3 疫苗安全性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9.3.3 接种禁忌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9.4.2 罕见不良反应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9.5.2 特定事项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事先告知
        (2)接种时告知
        1.5.2 告知方式
        (1)面对面告知
        (2)信息化途径告知
        (3)反复多次告知
        (4)对特别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强调告知
        (5)其他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确认受种者信息
        (2)介绍预防接种相关政策
        (3)告知标准的信息
        (4)核实健康状况
        (5)解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相关问题
        (6)确认知情同意
        (7)存档知情同意书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1)Sabin-IPV
        (2)Salk-IPV
        (3)bOPV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IPV
        (2)bOPV
        4.2.3 疫苗安全性
        (1)IPV
        (2)bOPV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IPV
        (2)bOPV
        4.3.3 接种禁忌
        (1)IPV
        (2)OPV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2 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IPV
        (2)bOPV
        4.5.2 特定事项
        (1)IPV
        (2)bOPV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1.3 流行病学特征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破伤风疫苗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3 接种禁忌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2 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5.2 特定事项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1)MMR
        (2) MR
        (3) MuV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1)MMR
        (2)MR
        (3)MuV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1)JE-L
        (2) JE-I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 JE-L
        (2) JE-I
        7.2.3 疫苗安全性
        (1) JE-L
        (2) JE-I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1)JE-L
        (2)JE-I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 JE-L
        (2) JE-I
        7.3.3 接种禁忌
        (1) JE-L
        (2) JE-I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2 罕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JE-L
        (2)JE-I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1) JE-L
        (2) JE-I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1)MPV-A和MPV-AC
        (2)MPCV-AC
        (3)MPV-ACYW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1) HepA-L
        (2) HepA-I
        9.2.3 疫苗安全性
        (1)HepA-L
        (2)HepA-I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1)HepA-L
        (2)HepA-I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HepA-L
        (2)HepA-I
        9.3.3 接种禁忌
        (1)HepA-L
        (2)HepA-I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2 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HepA-L
        (2)HepA-I
        9.5.2 特定事项
        (1)HepA-L
        (2)HepA-I

(5)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及免疫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1.1 流动儿童及麻疹病例的相关定义
        1.2 统计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
    (二)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的确定
        2.2.2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及对照的选择
        2.2.3 针对既往病例与现症病例的调查方法
    (三)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的研究
        3.1 研究对象及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样本量计算
        3.4 调查对象来源
        3.5 Elisa检测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五)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5.1 问卷编制及信度与效度
        5.2 调查员培训
        5.3 调查数据的核实
        5.4 数据录入
第二章 结果
    (一)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1.1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总体发病情况及时间分布
        1.2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地区分布
        1.3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1.4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免疫史
        1.5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临床表现
    (二)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三)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的研究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不同年龄段的血清麻疹抗体免疫情况分析
        3.3 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免疫情况比较
        3.4 不同疫苗接种史的麻疹抗体免疫情况比较
        3.5 有无麻疹患病史的麻疹抗体免疫情况比较
        3.6 影响流动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的因素分析
        3.7 针对学籍儿童的抗体水平因素影响分析及麻疹相关调查
第三章 讨论
    3.1 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3.1.1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分布情况
        3.1.2 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及临床表现
    3.2 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3.2.1 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3.2.2 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动机及预防措施重点
    3.3 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的研究
        3.3.1 部分健康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
        3.3.2 部分健康流动儿童监护人对麻疹的知识了解状况
    3.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包头市部分地区新生儿脐带血麻疹和风疹抗体相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
    1.3 实验仪器、试剂及免疫效果判定标准
    1.4 样本量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儿脐带血麻疹胎传抗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2 新生儿脐带血风疹胎传抗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8)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标本采集
        2.3 检测方法
        2.4 结果判定
    3 统计分析
结 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母亲麻疹抗体水平
    3 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
        3.1 新生儿 (0月龄)
        3.2 3月龄
        3.3 5月龄
        3.4 7月龄
    4 母婴麻疹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讨 论

(9)合肥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 果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 孕产妇麻疹抗体水平
        2.1 总抗体水平
        2.2 户籍地分布
        2.3 年龄分布
        2.4 患病史分布
    3 新生儿/婴儿麻疹抗体水平
        3.1 总抗体水平
        3.2 性别分布
        3.3 抗体水平随月龄/周龄的变化趋势
    4 母亲和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关系
讨 论

(10)北京市房山区育龄妇女与其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血标本采集
    1.3 问卷调查
    1.4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产妇麻疹抗体水平
        2.2.1 不同户籍产妇麻疹抗体水平:
        2.2.2 不同年龄组产妇麻疹抗体水平:
    2.3 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2.3.1 不同性别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2.3.2 不同体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2.4 母婴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5 抗体阴性的母亲中60名其新生儿抗体阳性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3.2
    3.3

四、母亲、新生儿同患麻疹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4)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2)
  • [5]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及免疫状况研究[D]. 范铎基.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6]上海市松江区319对母婴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研究[J]. 朱祺,胡塔静,沈静雯,沈金花,陈文花,顾士康,陆红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04)
  • [7]包头市部分地区新生儿脐带血麻疹和风疹抗体相关调查[J]. 那诗卉,闫绍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01)
  • [8]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研究[J]. 王琼,邹翠容,王林中,苏红,程丰,任章平,高明,雷辉,童鹏,邵荣昌.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8(06)
  • [9]合肥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曾臻,刘振武,陈福顺,胡蝶,靳玉惠.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8(05)
  • [10]北京市房山区育龄妇女与其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比较研究[J]. 吴涛,辛丹,高舒,周伟,阚震,黄少平. 首都公共卫生, 2018(03)

标签:;  ;  ;  ;  ;  

母婴麻疹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