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某些模糊形容词的语境化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21)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对于高中生英语的学习来说,单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如何让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完成单词记忆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头痛的问题,高中英语词汇量较大,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很难牢牢地掌握单词这项英语基础内容。本文首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之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汪文洋[2](2021)在《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的学习是以词汇为基础的,掌握好词汇是保证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其他语言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我国中职学生商务英语的基础学习中,词汇就是起这样的基石作用,没有这样的基石,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在中职学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中职商务英语教师没有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词汇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词汇教学内容不全面、学生词汇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词汇学习效果差,无法为后续的语言活动做好铺垫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词汇教学进行相关调查研究,找到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改进词汇教学,帮助学生为商务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词块理论、语境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江西省S市W县中职学校和S市中等专业学校的商务英语课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发放问卷,访谈教师和课堂观察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脱离语境、教学效果限于低层级认识、词汇讲解不全面、词汇讲解时机缺乏灵活性这些问题。分析词汇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教师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欠缺、教师对词汇教学内容认识偏差、教师对词汇教学时机认识不科学、教师对学生需求认识不全、教师词汇教学方法选择随意。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优化词汇教学的建议:注重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丰富词汇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词汇教学时机、多途径扩大学生词汇量、灵活地使用各种词汇教学方法,这对发挥词汇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广大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广大学生整体商务英语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佳玥[3](2021)在《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反问句在汉语里表意特殊,同时具有基本义与行为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问句是教学的重难点。留学生由于不了解反问句背后的行为义,经常会出现使用偏误。为此,笔者结合汉语本体中反问句“语义和语用”研究,设计关于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留学生习得反问句的偏误情况。结合留学生汉语反问句的使用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反问句。根据笔者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研究了汉语反问句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奥斯汀、赛尔这两位学者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提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着重介绍,并梳理了近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的后续发展情况。其次,在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部分,笔者分析了汉语反问句的“语义结构及语用类型”,并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特点做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笔者调查河北大学留学生的反问句习得情况,从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两个方面出发,旨在收集留学生关于汉语反问句的习得问题。将问卷数据按照题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与汇总,总结出河北大学留学生关于汉语反问句的习得特点。第三部分,笔者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找出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反问句上的困难。并结合答题情况,从多角度展开论述,尽量使偏误类型能够涵盖绝大多数偏误情况。其次,在偏误原因上,笔者更多地考虑反问句的习得难度与留学生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留学生习得反问句的特殊规律。第四部分,笔者参考留学生的反问句习得偏误情况,总结河北大学留学生习得汉语反问句的使用问题。教学对策主要从“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教学、学习者个体因素、教材编写”等方面考虑,具体可行,操作性强,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反问句。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北大学留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进行理论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收集留学生语料时,尽可能选择与实际交际语境相符合的表达。并结合留学生的习得问题,在反问句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帮助笔者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
李俊伟[4](2020)在《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自2016年起,广东省高考英语测试采用全国卷,其中高考完形填空测试试题变化较大。在保持30分分值不变的基础上,完形填空测试题的设空由原来的15个(广东卷)增加到现在的20个(全国卷),这一变化势必对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三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反拨效应。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教育界对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以Alderson&Wall的反拨效应假设和Hughes的“PPP”反拨效应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广东省河源市某一高中的360名同学和18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探索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一是影响反拨效应产生的因素有哪些?二是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受试者和教师有何反拨效应?通过分析影响反拨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受试者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测试因素,以及完形填空测试对受试者和教师的反拨效应,本研究总结出完形填空测试反拨效应的教学启示。研究发现,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正向的反拨效应,主要表现为: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反拨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完形篇章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在新高考的影响下不断改进,这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减小为考而教的倾向,提升学生的篇章意识和阅读能力,以及在上下文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语法和语义衔接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有负向的反拨效应,即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明显地追求高分的产出和回报。教师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应试倾向化明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偏向于提高测试分数为主。同时,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紧密地与测试分数联系在一起。这种负面的反拨作用对高中英语教学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把其降低到最小。因此,在Alderson&Wall的反拨效应假设和Hughes的“PPP”反拨效应模式的指导下,开展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有利于消除该测试的负向反拨效应,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驱动教学良性循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以及提高学生的完形篇章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创造有利条件。
王小港[5](2020)在《认知语境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在语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器官”和“血肉”。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高中词汇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的理念还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简单划一,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陈旧,机械、孤立记忆单词的现象较为多见,而且词汇应用能力欠佳。整体而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费时低效”,教师英语词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认知语境理论认为,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词汇知识的构建过程,而词汇知识的构建并不是逐个词汇知识的获得过程,需要学习者将词汇理解所依赖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进行内在化、认知化,并借助认知语境的表征(图式、框架、范畴等形式)促进词汇的理解与运用。这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遵循上述指导思想,本文以延安市××中学42名英语教师和该校高二两个班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词汇测试与访谈,探讨了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操作步骤是:(一)实验前期准备阶段。实验前期主要进行实验前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词汇前测旨在检测学生当前英语词汇水平;问卷调查则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当前英语词汇教学以及学习的相关理念与方法。(二)实验实施阶段。在实验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基于认知语境的词汇教学。通过在词汇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语言、情景和文化中促进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并结合认知语境的三个表征,提出了相应的词汇教学策略。(三)实验后期阶段。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第二次词汇测试,目的是检验认知语境视域下的高中词汇教学有无效果。同时,访谈实验班的6名学生,了解学生们对认知语境下词汇教学的感受与看法。教学实践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认知语境视域下的高中教学策略对转变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齐丹[6](2019)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研究 ——以武汉市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及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当今小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只是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语言交流的环境联系密切,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语境的创设,说明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与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语境的概念模糊不清,语境创设活动设计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深入、详尽的调查分析,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合理的、科学的策略,也为学生真正理解、正确使用语言提供帮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小学英语语境创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武汉市X小学进行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在三、四、五、六年级班级系统里按学号随机抽样选取212名学生,确保样本尽量均匀分配,有代表性;辅以访谈法对三、四、五、六年级的4名英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个别访谈;还采用课堂观察法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为研究语境创设实施的现状作了补充。根据调查结果从教学外部环境、教师、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共由四章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找到突破口,寻求创新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并且还总结了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主要调查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现状。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其中的原因。第四章就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且对笔者未来的研究之路进行展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会进行语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核心语言,在这种真实的语境下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语境创设过程中存在创设语境的素材欠缺、语境创设形式单一、语境创设缺乏真实性、小组合作缺乏实效性、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教学外部环境、教师、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语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优化策略,具体包括:要营造具有跨文化气息的教学外部环境、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多样化语境;应创设师生互动语境以促进协同效应、建立一种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内容的指导性等。这些对策能为现在的一线英语教师在语境创设方面提供更加合理高效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陈晓燕[7](2018)在《语境理论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笔者任教的中职学校中,许多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上,特别是语法学习上存在着困难。虽然语法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这并没有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语法课堂上,教师以一个个独立的句子作为教学材料,以造句练习为主要的练习形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掌握语法的形式,但对语法的意义和用法却不得而知。只有将语法形式放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语法形式的意义和用法,所以我们要将语法教学和语境理论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使语法教学语境化。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语境、语法教学和语境化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缺少将语境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更是缺少将语境与英语语法教学将结合的研究,而涉及到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本研究以语境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主要讨论了语境的功能和特点研究,并提及了语境理论的代表性研究之一的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拉森费里曼的语法技能理论为辅助理论依据,指出语法技能就是根据不同语境灵活使用语法的能力。为了将语境理论研究和中职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文中指出了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是如何在中职语法课堂上实现的,提出了语境特征在中职英语语法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语境的直观性,语料的生动性和语言活动的完整性。文中还指出了语境理论对中职语法课堂创设语境的指导作用。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反思了以往创设英语课堂语境出现的误区,表现为创设的语境形式化,主观化和中式化。基于这些误区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理论研究,总结了创设英语课堂语境会涉及的因素:语境效果和语境的自然性和语境相关性。英语教师应创设出具有文化性、对比性、多样化和语篇化的课堂语境。最后,基于语法技能理论的研究,提出语境化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技能,使学生能够为不同语境选择适合的语法形式,能够用多种语法形式满足同一语境的需要,能够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笔者以“现在进行时”的讲解为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在课堂上开展语境化语法教学和传统方式教学的,并将语境化教学和传统方式教学做了对比,指出了语境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旨在通过比较使语境化语法教学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本研究以平原师范学校中职一年级1班(实验班)和2班(对照班)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和两次测试,旨在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一、相较于传统语法教学,语境化语法教学有何优势和劣势?二、如何实施语境化语法教学才能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成绩?三、语境化语法教学下,中职生对语法的认识和学习方法有何改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一、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虽然语篇材料不好选择,备课难度大,学习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等缺点,但语境化语法课堂更有趣味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更高,学生喜欢教师通过创设语境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境化语法教学的优点,有效避免其劣势,可以使语境化语法教学的作用更加显着。二、笔者结合语境理论,反思了课堂语境的创设误区,总结了语境创设涉及因素和创设方式。在语法课堂上要避免创设主观化、形式化和中式的语境,在创设语境时要注意语境效果、语境的自然性和相关性。要结合中职生特点为他们设计有文化氛围、具有多样性、对比性和语篇化的语境。并以研究成果指导语法教学实践,笔者使用spss19.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语境化语法教学的方式在提高中职生英语成绩方面效果更加明显。三、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发现语境化语法教学改变了中职生对语法的认识和语法学习方法:由原来认为语法知识和语法课枯燥乏味转变成认为它们生动有趣;由原来的重视语法规则学习转变成重视语法使用;由原来以语法题为学习材料转变成以英语读物为学习材料。总之,本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步骤的实施,回答了三个研究问题,论证了将语境理论应用于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由于实验样本较小,实验时间较短和教学活动中一些难以避免的主观化因素,该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完善。
赵越[8](2018)在《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对外汉语学界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比较少,缺乏系统性、客观性与针对性。本文试对其研究发展作以梳理,总结研究角度、特点、优势与不足等,并提出建议。
申慕野[9](2017)在《AIM(整体加速教学法)教材的分析与评估 ——以《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汉语教学在海外的不断推广,儿童汉语学习者群体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真正考虑到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兼顾儿童心理学特征以及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及连贯性的教材仍然屈指可数。从笔者观察到的澳洲儿童汉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少数澳洲的学校使用的是国内的传统的汉语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是以主题或话题为纲,在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板块,课文与课文间衔接性薄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整体性地把握语言输出。另一方面,受一些西方国家小学阶段“去教材化”的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提倡“在玩中学”“无教材也无课下作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很难取得成效,甚至有些儿童的语言水平仍停留在独词句阶段。因此,如何利用好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帮助学生较快地过渡到成句表达、成段表达阶段,并最终能流利地输出语言,如何编写出针对性强、实用度高、学生参与感十足的儿童汉语教材,成为当地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目标。在观摩Carey Baptist Grammar School小学的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一套运用全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和模式所编写的儿童汉语系列教材——Wendy Maxwell和Jen Mc Kinney编着的《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该教材受AIM教学法(Accelerative Integrated Methodology),即整体加速教学法的启发,采用了“故事性”而非“话题型”的编写模式,这套教材的使用在该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以《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为研究对象,从编写理念、总体设计、结构编排、语料、故事性分析、教学法等方面着手,考察该教材的特点。同时,通过调查、教师访谈,从教学与学习的角度,对教材的词汇、句型、课文、练习、配套材料、学生达标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估,探究AIM系列教材《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考察评估其优劣,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这套教材,为今后能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本土化儿童汉语教材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分为六个核心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教学法及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AIM教学法的理论及其系列教材《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的基本内容,界定了研究范围。第二部分是对维多利亚州19所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阐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背景,分析了澳洲儿童教材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AIM教材《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教材框架、教学安排以及编排特色。第四部分从教材的话题、词汇、汉字、语法、课文、练习等方面进行语料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了AIM教材的编排体例、形式与特点。第五部分分析了AIM教材特有的“故事性”特点,探究其故事呈现、复述与创造的手段,同时对课堂活动进行了归类。第六部分利用SPSS软件对AIM教材《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教材进行量化评估。参照对比组非AIM类P-1教材,归纳总结《小鸡》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是有关AIM教材的研究结论,为本土化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刘平[10](2016)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语境教学法探讨 ——以肯尼亚华文学院为例》文中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学好词汇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结合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习者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其词汇错误最为繁杂,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受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采取词汇对译的方法来运用词汇造成的。因此笔者认识到,一个词语脱离了它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掌握它的真正内涵的。笔者通过阅读一些专家学者关于语境的论着和研究,学习了一些语境理论,并想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语境、语境教学和词汇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笔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一下笔者所在的实习基地肯尼亚华文学院的概况,包括教学概况与学习者概况,这是笔者实行语境教学的重要支撑。第三章介绍了笔者分析了词汇的语境教学法是肯尼亚词汇教学的重要方法的原因。第四章从语境的不同角度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对词汇的语境教学法进行了详细探析。第五章是阐释当学生学了一定的词汇以后,如何设置练习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词汇。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短期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汉语教师提供一点借鉴,为中华文化的推广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关于某些模糊形容词的语境化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某些模糊形容词的语境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
2.1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
2.2利用语篇教学和情境创设方法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
2.3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词汇 |
2.4用问题引导法提升学生记忆效果 |
2.5游戏与词汇记忆相结合 |
三、总结 |
(2)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国家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
2.中职商务英语学生适应商务工作的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词汇教学研究 |
2.国内词汇教学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步骤与方法 |
1.研究步骤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商务英语词汇 |
2.商务英语词汇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词块理论 |
2.语境理论 |
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1.课堂观察表 |
2.问卷 |
3.访谈提纲 |
(三)调查过程及实施 |
1.测试卷、调查问卷构成及信效度分析 |
2.课堂观察量表设置及施测 |
3.访谈设计与实施 |
三、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调查结果 |
1.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效果 |
2.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词汇教学内容 |
3.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时机 |
4.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及其使用率 |
5.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
(二)原因分析 |
1.教师商务英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 |
2.教师对词汇教学内容认识偏差 |
3.教师对词汇教学时机认识不科学 |
4.教师对学生需求认识不全 |
5.教师词汇教学方法选择较随意 |
四、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调查结论与建议 |
(一)词汇教学调查结论 |
1.词汇教学可取之处 |
2.词汇教学不足之处 |
(二)优化词汇教学的建议 |
1.注重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2.丰富词汇教学内容 |
3.合理地选择词汇教学时机 |
4.多途径扩大学生词汇量 |
5.灵活地使用各种词汇教学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3)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对象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现状 |
1.2.3 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现状 |
1.2.4 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研究现状 |
1.3 语料来源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第二章 反问句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言语行为理论 |
2.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
2.1.2 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
2.1.3 言语行为理论的后续发展 |
2.2 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 |
2.2.1 汉语反问句常见结构类型 |
2.2.2 汉语反问句常用语用类型 |
2.2.3 汉语反问句的使用情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调查 |
3.1 问卷设计及相关说明 |
3.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
3.3.1 河北大学留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统计 |
3.3.2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理解情况统计 |
3.3.3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情况统计 |
3.3.4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习惯统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分析 |
4.1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理解与使用情况分析 |
4.1.1 留学生反问句理解情况 |
4.1.2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情况 |
4.2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偏误类型 |
4.2.1 句法结构的偏误 |
4.2.2 典型标志词的误用 |
4.2.3 反问句式的误代 |
4.2.4 句式杂糅 |
4.3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偏误原因 |
4.3.1 反问句本身习得难度的影响 |
4.3.2 教材、教师的影响 |
4.3.3 留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问题及教学建议 |
5.1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问题 |
5.1.1 使用频率较低 |
5.1.2 句式较单一,结构固定化 |
5.1.3 采取“回避策略”与“简化策略” |
5.1.4 具有“不平衡”性 |
5.2 留学生反问句教学建议 |
5.2.1 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教学 |
5.2.2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
5.2.3 关注留学生的个体因素 |
5.2.4 汉语教材编写的调整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调查 |
致谢 |
(4)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语言测试 |
2.1.2 反拨效应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2.3.1 Alderson&Wall的反拨效应假设 |
2.3.2 Hughes的“PPP”反拨效应模式 |
第3章 影响反拨效应产生的因素 |
3.1 受试者自身因素 |
3.1.1 学习品质 |
3.1.2 学习习惯 |
3.1.3 受试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3.2 教师因素 |
3.2.1 教学态度 |
3.2.2 教学内容 |
3.2.3 教学方法 |
3.3 测试因素 |
3.3.1 测试风险程度与难度 |
3.3.2 考试焦虑 |
3.3.3 模糊容忍度 |
第4章 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教和学的反拨效应 |
4.1 对受试者学习的反拨效应 |
4.1.1 对高水平受试者学习的反拨效应 |
4.1.2 对中低水平受试者学习的反拨效应 |
4.1.3 优化受试者的学习策略 |
4.2 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
4.2.1 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反拨 |
4.2.2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拨 |
4.2.3 对教师教学程度和深度的反拨 |
第5章 结语 |
5.1 主要发现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开展的研究 |
附录 B 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问卷调查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E 课堂观察提纲 |
附录 F 完形填空测试卷 |
致谢 |
(5)认知语境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从教学流派看词汇教学 |
2.2 语境的认知转向 |
2.2.1 国内外关于语境的研究 |
2.2.2 语境的认知研究 |
2.3 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转向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认知语境的三个表征 |
3.1.1 图式 |
3.1.2 框架 |
3.1.3 范畴 |
3.2 认知语境的三个维度 |
3.2.1 语言认知语境 |
3.2.2 情景认知语境 |
3.2.3 文化认知语境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词汇测试卷 |
4.3.3 学生访谈 |
4.4 实验过程 |
4.4.1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
4.4.2 实验实施阶段 |
4.4.3 实验后期数据分析与整理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5.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
5.1.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
5.1.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5.2 教师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
5.2.1 巧妙呈现,关联认知语境 |
5.2.2 构建主题,恰当运用图式 |
5.2.3 创设情景,鼓励词汇运用 |
5.2.4 基于认知,鼓励学生猜词 |
5.2.5 积极实践,适时归纳总结 |
5.3 认知语境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启示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研究 ——以武汉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语境研究现状 |
(二)国内语境研究现状 |
(三)语境及其创设研究 |
(四)相关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语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一、语境创设的概念界定 |
(一)语境 |
(二)语境创设 |
(三)英语教学语境创设 |
二、语境创设相关理论基础 |
(一)语境理论 |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现状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可行性分析 |
(二)调查的前期准备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内容 |
(五)调查的实施 |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现状 |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课堂案例及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创设语境的素材欠缺 |
(二)语境创设形式单一 |
(三)语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
(四)小组合作缺乏实效性 |
(五)教师评价方式单一 |
二、原因分析 |
(一)教学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四)师生关系 |
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改进策略 |
一、教学外部环境方面 |
(一)营造具有跨文化气息的教学外部环境 |
(二)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语境 |
二、教师方面优化策略 |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
(二)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多样化语境 |
三、师生方面优化策略 |
(一)创设师生互动语境以促进协同效应 |
(二)建立一种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
四、教学评价改善对策 |
(一)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二)注意评价内容的指导性 |
五、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教学设计案例 |
(一)案例说明 |
(二)教学目标 |
(三)设计思路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用) |
附录 B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课堂观察表 |
致谢 |
(7)语境理论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语境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语境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语境的研究 |
2.2 国内外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 |
2.2.1 国外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语境化教学研究 |
2.3.1 概念的提出——语境化教学 |
2.3.2 国外关于语境化教学的研究 |
2.3.3 国内关于语境化教学的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语境理论 |
3.1.1 语境的功能研究 |
3.1.2 语境的特征研究 |
3.1.3 语域理论 |
3.2 拉森费里曼语法技能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方法 |
4.4.1 质的方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 |
4.4.2 量的方法——实验法 |
4.5 研究工具 |
4.5.1 调查问卷 |
4.5.2 试卷 |
4.5.3 SPSS19.0 |
4.6 实验过程 |
5 语境理论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
5.1 语境功能与特点研究在中职语法课堂上的应用 |
5.1.1 语境功能的实现 |
5.1.2 语境特点的体现 |
5.2 语境理论对中职语法课堂语境创设的指导性 |
5.2.1 中职语法课堂语境创设误区 |
5.2.2 中职语法课堂语境创设涉及因素 |
5.2.3 中职语法课堂语境创设方式 |
5.3 语境化语法教学目的 |
5.4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案例 |
5.4.1 语境化语法教学案例 |
5.4.2 传统方法语法教学案例 |
5.4.3 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 |
6 实验数据与数据分析 |
6.1 问卷数据及分析 |
6.1.1 实验前中职生语法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 |
6.1.2 实验后中职生语法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 |
6.2 测试数据与数据分析 |
6.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据对比与分析 |
6.2.2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对比与分析 |
6.2.3 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与分析 |
6.2.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数据对比与分析 |
7 结论 |
7.1 研究发现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局限 |
7.4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卷 |
附录2 前测试题 |
附录3 后测试题 |
附录4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照表 |
致谢 |
(8)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实践角度的形容词研究 |
二、大纲研究角度的形容词研究 |
三、从教材角度 |
四、从偏误分析角度与语言习得角度 |
(9)AIM(整体加速教学法)教材的分析与评估 ——以《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1.1 |
选题缘起 1.2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
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 1.4 |
研究意义 第二章 |
针对维多利亚州19所小学教学现状的一项调查 2.1 |
问卷调查设计 2.2 |
维多利亚州中小学汉语教学发展回顾 2.3 |
维多利亚州小学阶段汉语课堂与汉语教材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
AIM教材《小鸡》的总体设计与编排特色研究 3.1 |
《小鸡》教材的总体设计 3.2 |
《小鸡》教材编写特色 3.3 |
图书编排设计的特色 第四章 |
AIM教材《小鸡》的编写分析 4.1 |
课文的语料分析 4.2 |
练习的编排分析 4.3 |
《小鸡》构成要素分析 第五章 |
AIM教材《小鸡》的故事性分析及教学实验 5.1 |
《小鸡》的故事展示分析 5.2 |
AIM教材的故事复述的分析 5.3 |
篇章类汉语教材《小鸡》的故事性特点 5.4 |
现有儿童教材话题语料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
AIM教材《小鸡》教材评估调查 6.1 |
AIM教材《小鸡》与非AIM类Prep-Year1教材的评估调查 6.2 |
教师访谈调查 6.3 |
调查结论 第七章 |
结论 7.1 |
有关AIM教材《小鸡》的研究结论 7.2 |
对海外儿童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7.3 |
本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
维州19所小学汉语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二 |
《小鸡》词汇等级项目表 附录三 |
《小鸡》语法等级项目表 附录四 |
《小鸡》课堂活动表 附录五 |
AIM教材《小鸡》/非AIM类Prep-Year1教材的评估调查 附录六 |
AIM教学法及教材使用情况的教师访谈记录 致谢 |
(10)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语境教学法探讨 ——以肯尼亚华文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语境、语境教学和词汇教学的关系 |
1.1.1 语境的概念 |
1.1.2 语境教学的概念 |
1.1.3 语境、语境教学和词汇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
1.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该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 关于语境与语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古代学者的语境观 |
1.4.2 近现代学者的语境观 |
第二章 肯尼亚华文学院概况 |
2.1 汉语教学在肯尼亚的发展简史 |
2.1.1 非洲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
2.1.2 肯尼亚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
2.2 肯尼亚华文学院概况 |
2.2.1 肯尼亚华文学院教学概况 |
2.2.2 肯尼亚华文学院学习者概况 |
2.3 笔者所带班级状况 |
第三章 在肯尼亚汉语词汇教学中实行语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
3.1 从肯尼亚的汉语教学现状来看 |
3.1.1 经济情况与教学设施情况 |
3.1.2 语言环境和辅导资料情况 |
3.2 从语言本身来看 |
3.2.1 文化类型 |
3.2.2 汉语词义系统的特点 |
3.2.3 HSK 考试的特点 |
第四章 词汇教学中的不同语境探析 |
4.1 话语语境 |
4.1.1 书面语里的话语语境 |
4.1.2 口语里的话语语境 |
4.2 情景语境 |
4.2.1 从时间角度分析情景语境 |
4.2.2 从地点角度分析情景语境 |
4.2.3 从交际双方角度分析情景语境 |
4.3 社会文化语境 |
4.3.1 历史文化背景 |
4.3.2 价值观 |
4.4 认知语境 |
第五章 词汇教学语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
5.1 生词的导入 |
5.2 量词练习 |
5.3 模糊词练习 |
5.4 一词多义词语练习 |
5.4.1 意思不同 |
5.4.2 词性不同 |
第六章 语境教学的作用和实施语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6.1 语境教学作用 |
6.1.1 使课堂更加生动 |
6.1.2 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
6.2 语境教学原则 |
6.2.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
6.2.2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
6.2.3 语境的真实性与熟悉性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成果 |
7.2 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某些模糊形容词的语境化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A]. 王旭. 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1
- [2]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汪文洋.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
- [3]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D]. 张佳玥. 河北大学, 2021(02)
- [4]高考完形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李俊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认知语境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D]. 王小港. 延安大学, 2020(12)
- [6]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研究 ——以武汉市X小学为例[D]. 齐丹.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语境理论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2)
- [8]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研究综述[J]. 赵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5)
- [9]AIM(整体加速教学法)教材的分析与评估 ——以《动感故事(少儿版)—小鸡》为例[D]. 申慕野. 北京语言大学, 2017(07)
- [10]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语境教学法探讨 ——以肯尼亚华文学院为例[D]. 刘平. 兰州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