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鸟”认购内存(论文文献综述)
叶嘉惠[1](2021)在《基础设施REITs的风险研究 ——以徽杭高速公路为例》文中指出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Sevastianova Mariia[3](2020)在《中俄电子商务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Ozon与Aliexpress为例》文中提出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业务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虽然俄罗斯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略有滞后,但发展却非常迅速,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购物需求也日益增长。俄罗斯市场为国外的公司尤其是亚洲的公司许多提供了很多机会。由于俄罗斯的区域市场相对不够发达,企业间的竞争力薄弱,但跨境销售的持续增长,及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都给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Aliexpress(中国平台)和Ozon(俄罗斯平台)是俄罗斯最常见的电子购物平台。在本文中,为了推动这两个电子购物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研究了2019年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的特征,主要使用Fishbein多属性模型对俄罗斯市场上两国最常见的电子交易平台的当期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这项研究选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和swot分析在内的多种调研方法。重点分析在俄国市场上最大的中俄电子商务公司,探究其现存的优缺点,机遇和威胁,并从研究中得出相关结论。在对本两国电子购物平台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这两个平台都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只是在某些方面Ali Express超过了本地Ozon,而在另一些方面Ozon则超过了Aliexpress。通过分析研究,作者发现了需要改进的7个指标:方便与卖家对话;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完整性;易于理解的产品说明;及时交货;提高送货速度;保证货物完好送达;易于换货。这些指标的改进可以提高Ali Express的竞争力。同时,研究也显示Ali Express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是物流和语言障碍。可以通过提高翻译质量,雇用说俄语的人员来支持和陪伴用户,以及在俄罗斯开设自己的分销点和仓库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欧晓华[4](2015)在《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以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创造性破坏使移动互联网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超竞争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战略,移动互联网企业从关注竞争对手转移到了关注顾客价值的创造,致力于扩大现有市场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这种价值创新的经济范式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创了蓝海市场。但是,网络经济环境下,边际收益递增的经济逻辑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创造体系,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分离,使得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网络开始进行重构,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手段,以适应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变化。本文研究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流的变化规律,总结了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动因、解构过程和重构流程,构建了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模型。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方式,构建了三类不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价值网络的重构导致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逻辑重塑,所以本文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维持三个方面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价值机理。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并用实证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总结成功商业模式创新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思维,构建了基于三种不同创新动力的三类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基于NK模型建立了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既能诊断现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又能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预评估,防范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本文以价值网重构理论为基础,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文献梳理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复杂性科学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和系统理论等多个领域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网络重构和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演变规律和价值模块化为基础,分析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重构动因,借助复杂科学性理论,从核心能力流的提取、价值网子系统的催化和复制以及最终形成具有自组织特征的新的价值网络,总结了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重构流程,构建了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模型,并分别从结构化表达、稳定化表达和效应化表达三个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化承载,通过剖析价值网络重构可以揭示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动力和演化过程,为最终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基础。其次,本文根据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总结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构建了基础层企业商业模式、应用层企业商业模式和终端层企业商业模式。再次,本文基于价值网络重构和成功商业模式深入分析,从宏观环境、企业自身等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因素,从相关研究文献中归纳总结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价值网理论、双边市场理论、系统理论和创新理论等构建出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假设,即宏观环境影响企业资源能力和价值网络重构,价值网络重构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化承载,而价值创新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化表达和内在机理。最后,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机理、价值实现机理和价值维持机理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方面完成了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重构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对接,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框架。基于该框架,移动互联网企业从商业模式创新思维、创新动力、创新路径和创新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在开放性思维的指导下,分析了三类不同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分类构建的不同类别的创新路径,利用价值共赢性六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基于NK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和适应度评价,这种事前评价的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减少因创新失误而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苹果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两个案例研究,分别从内外检验了本文提出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思维、创新动力和创新路径,从而实现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结合。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又为现实中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借鉴,并从研究视角、创新方法、评价体系、实证等方面体现了本文的研究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性的研究。
朱建锋[5](2014)在《网络搜索、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数据信息和股票改革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热点,探索大数据信息作用于股票市场投资领域的机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未来趋势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溢出效应,但对于利用大数据网络搜索信息构造股票市场先行情绪指标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白;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体,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市场,它们是我国资本流通的主要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风向标。因此基于网络搜索信息构造适应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并探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溢出效应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价值。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学、时间序列模型、金融学等理论方法,借鉴国内外关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沪深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本文在深入理解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谷歌网络搜索初始词库,随后利用时差相关系数法、随机森林、CART、神经网络等算法对260多个候选关键词进行信息约简,并利用主成分和随机森林重要性方法分别构造了具有先行预测作用的沪深两市投资者情绪指数;其次利用VAR(n)-BEKK(1,1)-GARCH模型分别探讨了沪深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指数、沪深投资者情绪等三种关系之间的溢出效应机制,最后基于它们之间的溢出效应关系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结论有:一是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较好的变量筛选作用;二是社会文本信息与网络数据对推断我国投资者情绪具有良好的信息参考价值;三是基于谷歌网络搜索数据所构建的投资者情绪对沪深两市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四是投资者情绪在沪深两市、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五是沪深两市的投资情绪与市场指数之间存在联动机制;六是沪深两市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指数都存在较强烈的波动反自身性;七是沪深两市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指数分别存在双向溢出效应;八是沪深两市投资者情绪存在跨市溢出效应。
刘伟[6](2013)在《现代汉语混合型字母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开始爆炸式地增长,混合型字母词正是在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不过,学界至今还鲜有对混合型字母词进行单独研究的,本文拟在吸收前人关于字母词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三个平面”、“社会语言学”的相关语法理论,通过梳理现实语料和借鉴新世纪出版的三本字母词词典,在对大量语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混合型字母词的界定、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特点、规范等方面进行详尽的研究。本文将首先在厘清混合型字母词和外来词、缩略语、网络流行语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定义混合型字母词,认为混合型字母词是中外交流碰撞产生的结果,是汉语面对外来语大量入侵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妥协;其次分析混合型字母词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认为混合型字母词的产生是为满足新时期汉语表达需要和语用需求,在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前提下,对语言自身的一种合理调整,其发展也经历了准备、积累和快速发展三个不同的阶段;再次从组成格式、语音形式、结构关系、意义表达、语法功能、应用领域等不同角度对混合型字母词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组成格式方面由“字母”和“汉字”组成,且“字母”在“汉字”前是其最典型的格式,语音形式方面存在音素的改变、声调的添加、字母部分连读并受双音化趋势影响等特点,结构关系方面主要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意义表达方面发生了义项的脱落、意义的扩大和转移、色彩意义的附加等,语法功能方面以名词居多,多作主宾定,也可作谓状补,且字母部分发生了形态的弱化,活用现象和类推构词也较常见,应用领域方面开始从专业领域向生活、经济、教育、网络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最后归纳混合型字母词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的主要原则,从读音、书写和使用的不同角度提出具体规范,认为对于该类词亟需国家出台相关的指导性规范,从读音、书写和使用等不同方面入手,统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其真正方便、高效地为我所用。混合型字母词的产生和发展并非转瞬即逝,它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它将在人们今后的语言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亟待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石慧娜[7](2009)在《《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文中认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新事物、新方法、新现象、新观念、新发现、新创造以至新感受都会为语言增添新词语。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词语如同一面镜子,从中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变迁。新词语不仅丰富我们日常语言词汇,更能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新词语是语言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和文化休戚相关,故其形成和发展也毫无例外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换句话讲,新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信仰、风俗习惯,展示了与那一时代密切相关的文化、体制和心理元素。那么这些新词语产生以后,其使用情况和分布情况如何,这些频繁被人们使用的新词语有哪些特点呢,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对其进行细致的考察。媒体是快捷的大众传播手段,在报道层出不穷新生事物的同时,能积极传播随之产生的大量新词语。鉴于此,本文选择了《南方周末》为调查对象,以2007年1—48期的《南方周末》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参照词表,提取《南方周末》中使用的新词语,把提取出来的新词语作为一个封闭的语料库,主要从新词语的使用领域、类型、音节和词频等四个方面作了考察,然后对这个语料库进行定量的统计与定性的分析,由此来窥探当前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媒体中的使用情况。
刘吉艳[8](2008)在《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文中提出在汉语新词语中,汉语新词语词群是以共同词素(词)为外在形式标志,且共同词素(词)的意义相同或相关,形式统一、结构整齐的词或短语的聚合。它是汉语新词语研究的内容之一,是通过类推机制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本研究以汉语新词语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其产生原因、结构类型、语义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组成成员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组成成员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词素或词,我们称之为共同词素或共同词。我们对汉语新词语词群进行研究,可以以词群内组成成员的整体——词或短语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组成成员的共同成分——词素或词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新词语词群是以共同词素(词)作为外在形式标志,因此我们把词素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到研究中来。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汉语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方面。其产生与社会发展需要、民族语言融合以及语用心理基础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语言体系内部的动态平衡、自我调节功能以及内在的类推机制等几个方面有紧密联系。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这种较为整齐有序的、具有较强类推性的语言现象。汉语新词语词群结构类型符合现代汉语一般构词规律,但在结构类型分布上呈现出一些差异:偏正结构居多,主谓等结构偏少;在语义类型上的一个表现是一些共同词素(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按照共同词素是词根还是词缀,新词语词群可分为两大类:以共同词素为词缀的新词语词群;以共同词素为词根的新词语词群。从意义实在的词根到意义虚化的词缀,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我们可以根据其位置是否固定、是否有实体意义等加以区分。通过对新词语词群的结构类型和语义类型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汉语新词语词群具有词素(词)重合性、语义连接性、搭配选择性、词缀化倾向等方面的特征。汉语新词语词群内存在语义转化现象,其语义转换可分为整体转义和部分转义两种。转义的根本动因是人的认知思维和大脑机制。人们往往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事物,这时词语原语义的范畴就扩大了,但这种扩大不是任意的,是建立在人的认知基础上的,其变化的重要内在机制是隐喻思维。无论是从一个域到另一个域的跨域投射还是意义的多方位衍化都需要求助于逻辑推理能力或联想以找到事物间的相似点,这一点构成了转义的心理基础。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整体转义是词群中的“词”或“短语”意义的整体变化,而不存在再将“词语”切分为词素或词的情况。发生整体转义的新词语词群,其形成的基础仍是存在共同词素(词),但词(短语)与词(短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整体意义上的相对或相关。我们采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对整体转义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性质相似、功能相似、过程相似、状态相似、结果相似等整体转义类型。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部分转义是词群内的词的共同词素(词)发生了意义变化,意义变化的部分可以是词素,也可以是词。部分转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义的类化;一种是语义的泛化。语义类化是指意义指称范围的扩大,语义类化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指谓对象上发现这些可以类化的特征,将这些特征加载在一定的对象之上使之纳入词语的指称范围。一些共同词素在类化的同时还增添了附加的语义色彩。汉语新词语词群的泛化转义以意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为特征,它是以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意义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指称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是尽可能地促使使用者在词语(能指)和尽可能多的对象(所指)之间创造性地发现新指称关系的过程。包括辐射型、连锁型和复合型等语义泛化类型。汉语新词语词群内部一些共同词素的语义在隐喻机制的运作下,发生类化或泛化。类化或泛化的过程是义素不断损失,细节义不断减少的过程,并逐渐固化为某一抽象义,有的伴随附加意义的产生。我们认为处于这一语义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词素正在发生语义的虚化。我们通过观察语言和言语现象,研究了在语言发展一般规律统摄下的词群发展规律,同时研究了潜语言和显语言在词群发展中的交替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词语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我们认为新词语词群有词群音节三音化和共同词素词缀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说,现代汉语仍然是以双音节为主,并以双音节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们所说的三音化的趋势是针对词群这一研究范围而言的。共同词素词缀化的发展趋势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进一步虚化,发展成为词缀;二是保持在中间状态;三是词缀化进程终止。汉语新词语词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由于汉语新词语词群有较强的类推性,词群内部的新词语在造词上具有相对单一的模式,其共同词素(词)具有相同或相关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少量新词语的内部构成和语义理据之后,使其触类旁通。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选用已经被认为是规范了的新词语词群来进行教学,重视造词模式与意义变化两个方面的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词素扩展教学法和主题扩展教学法,遵循“必要性”、“普遍性”等原则,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李丽[9](2008)在《世纪之交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透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现代汉语词汇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新时期的汉语发展现象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大变动,给新词新语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含蕴。新词新语的快速增生,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表现出现代汉语构词能力强和兼容性强的特点,也更能准确透露出各阶层人们不同的情绪、心态及文化价值取向、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更新和群体意识的变化趋势,记录和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习俗和风气。关于汉语新词语前人论述颇多,从现象分析、特点分析、变异形式、产生途径、来源、与社会的关系、意义来研究,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也层出不穷,但从社区角度来进行新词语的研究却还不多见,以世纪之交这一时间段作为划分来分析新词语研究也很少。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而新创造(或从别的语言中借用)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它是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语。新词语在不同社会范畴中会受到使用人群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言语社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他们对待语言使用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语用主体,使用的新词新语就有所不同。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提倡知识经济、随着电脑的普及,已经进入了网络社会的E时代,学校、网络、商业社区做为现代社会较为活跃的三个领域,具有个案的典型性。本文试图以三个典型的言语社区来研究其中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的文化心理因素。并以纪之交为研究的时间界定,因为这段时期的新词语其实质内容与之前的新词新语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大变动,使其具有新时期特有的特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词新语的界定以及新词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是对校园新词语、网络新词语、商业新词语及其文化心理的分析;最后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世纪之交新词语带来的启示。
石雅贞[10](2000)在《“菜鸟”认购声卡》文中研究说明
二、“菜鸟”认购内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鸟”认购内存(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中俄电子商务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Ozon与Aliexpres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框架结构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电子商务研究进展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2.1.2 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 |
2.1.3 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
2.2 竞争力研究进展 |
2.2.1 竞争力概念 |
2.2.2 费希宾的多属性态度模型 |
2.3 研究述评 |
3 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及其SWOT分析 |
3.1 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发展 |
3.1.1 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阶段、发展历程 |
3.1.2 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现状 |
3.2 俄罗斯电子商务SWOT分析 |
3.2.1 优势(strengths) |
3.2.2 劣势(weaknesses) |
3.2.3 机会(opportunities) |
3.2.4 威胁(threats) |
3.3 小结 |
4 Ozon和 Ali Express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
4.1 Ozon公司(平台)发展历程 |
4.2 俄罗斯市场的Aliexpress公司(平台)发展历程 |
4.3 Ozon和 Aliexpress经济效益比较 |
4.4 基于费希宾的多属性态度模型比较 |
4.4.1 服务人员工作素质 |
4.4.2 活动、折扣和优惠力度 |
4.4.3 支付便利度 |
4.4.4 订购流程的便利度 |
4.4.5 交货质量 |
4.4.6 价格 |
4.4.7 商品保修和质量 |
4.4.8 商品花色 |
4.4.9 评估电子交易平台Aliexpress和 Ozon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力的简要指标 |
4.5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3.3 基本观点 |
1.4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
1.4.1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4.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2.1.1 复杂性科学理论 |
2.1.2 双边市场理论 |
2.1.3 系统理论 |
2.1.4 NK模型 |
2.2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及文献综述 |
2.2.1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本质 |
2.2.2 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
2.2.3 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
2.2.4 商业模式创新评估 |
2.3 价值网络理论及文献综述 |
2.3.1 价值链观念下的企业价值创造 |
2.3.2 价值网观念下企业价值创造 |
2.3.3 狭义价值网络观念的不足 |
2.3.4 重构视角下企业价值重塑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解构与重构 |
3.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和演变 |
3.1.1 价值链理论面临的挑战 |
3.1.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模块化 |
3.2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动因 |
3.2.1 市场驱动 |
3.2.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影响 |
3.2.3 价值使命感的驱使 |
3.2.4 资本驱动 |
3.2.5 政策驱动 |
3.3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解构 |
3.3.1 价值网络解构的阶段划分 |
3.3.2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解构过程 |
3.3.3 以华为公司为例的价值网络解构 |
3.4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重构流程 |
3.4.1 价值网中的核心能力流 |
3.4.2 价值模块催化和复制 |
3.4.3 具有自适应特征新的价值网络 |
3.5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模型 |
3.5.1 重构模型的稳定化表达 |
3.5.2 重构模型的结构化表达 |
3.5.3 重构模型的效应化表达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分类分析 |
4.1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概述 |
4.1.1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
4.1.2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
4.1.3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方式 |
4.2 基础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
4.2.1 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
4.2.2 三星“垂直整合”商业模式 |
4.2.3 英特尔“核心辐射”商业模式 |
4.2.4 基础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
4.3 应用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
4.3.1 通用软件商业模式 |
4.3.2 应用系统集成商业模式 |
4.3.3 嵌入式软件商业模式 |
4.3.4 企业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
4.3.5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商业模式 |
4.4 终端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
4.4.1 样本的选择 |
4.4.2 变量的设计 |
4.4.3 变量的说明 |
4.4.4 实证的分析 |
4.4.5 结论与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价值机理 |
5.1 移动互联网企业由价值零散到价值网络 |
5.1.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价值分析 |
5.1.2 移动互联网企业零散型的价值结构 |
5.1.3 移动互联网企业网络型的价值结构 |
5.1.4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中的创新行为 |
5.2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创造机理 |
5.2.1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模式 |
5.2.2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生产过程 |
5.3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实现机理 |
5.3.1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实现的手段 |
5.3.2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机理 |
5.4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维持机理 |
5.4.1 移动互联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保持 |
5.4.2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管理 |
5.5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创新机制 |
5.5.1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模块创新 |
5.5.2 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创新路径 |
5.5.3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网络升级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 |
6.1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6.1.1 宏观环境对价值网络重构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影响 |
6.1.2 企业资源能力对价值网络重构和价值创新的影响 |
6.1.3 价值网重构对价值创新的影响 |
6.1.4 价值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
6.2 概念模型的的调查实施 |
6.2.1 样本及数据来源 |
6.2.2 调查方式与方法 |
6.2.3 调查样本回收 |
6.2.4 调查问卷调查内容统计 |
6.3 结构方程建模 |
6.3.1 模型和测评指标 |
6.3.2 模型的假设前提 |
6.3.3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
6.3.4 模型设定 |
6.3.5 模型拟合 |
6.3.6 模型修订 |
6.3.7 研究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因、路径和评价 |
7.1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框架 |
7.1.1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式 |
7.1.2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运作 |
7.1.3 新趋势下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思维 |
7.1.4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层次模型 |
7.2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因 |
7.2.1 基础层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动因 |
7.2.2 应用层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动因 |
7.2.3 终端层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动因 |
7.3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7.3.1 基础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7.3.2 应用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7.3.3 终端层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7.4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 |
7.4.1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标准 |
7.4.2 基于NK模型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方法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
8.1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代表:苹果公司 |
8.1.1 苹果公司的价值网络分析 |
8.1.2 苹果公司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商业模式 |
8.1.3 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思维 |
8.1.4 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动力 |
8.1.5 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8.1.6 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评价 |
8.2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未来趋势代表: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圈 |
8.2.1 阿里巴巴的价值网络结构 |
8.2.2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的演变 |
8.2.3 阿里巴巴的价值创新战略范式 |
8.2.4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创新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9.2.1 研究特色 |
9.2.2 创新之处 |
9.3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网络搜索、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构 |
第二章 我国股票市场研究综述 |
一、股票市场概述 |
二、我国股票市场主要研究路径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股票投资者情绪研究综述 |
一、投资者情绪概述 |
二、投资者情绪衡量 |
三、我国投资者情绪研究现状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搜索引擎信息的投资情绪指数构建 |
一、互联网搜索引擎概述 |
二、网络搜索关键词构造 |
三、投资者情绪指数测度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分析 |
一、概述 |
二、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
三、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指数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6)现代汉语混合型字母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研究的总体情况 |
1.2.2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界定的研究 |
1.2.3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出现原因的研究 |
1.2.4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分类的研究 |
1.2.5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 |
1.2.6 关于混合型字母词规范的研究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及初步统计 |
第二章 混合型字母词的界定 |
2.1 混合型字母词与外来词、缩略语和网络流行语的关系 |
2.1.1 混合型字母词与外来词的关系 |
2.1.2 混合型字母词与缩略语的关系 |
2.1.3 混合型字母词与网络流行语的关系 |
2.2 混合型字母词的定义 |
2.3 混合型字母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
第三章 混合型字母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 |
3.1 混合型字母词的产生原因 |
3.1.1 混合型字母词产生的社会因素 |
3.1.2 混合型字母词产生的语言内部因素 |
3.2 混合型字母词的发展历程 |
第四章 混合型字母词的特点研究 |
4.1 混合型字母词的格式组成 |
4.1.1 混合型字母词的格式组件 |
4.1.2 格式组件的位置关系 |
4.2 混合型字母词语音形式的特点 |
4.2.1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音素的改变 |
4.2.2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声调的添加 |
4.2.3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的连读问题 |
4.2.4 双音化趋势的影响 |
4.3 混合型字母词的结构关系 |
4.4 混合型字母词的意义表达 |
4.4.1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意义的来源 |
4.4.2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义项的脱落 |
4.4.3 混合型字母词意义的扩大与转移 |
4.4.4 混合型字母词色彩意义的附加 |
4.5 混合型字母词的语法特点 |
4.5.1 混合型字母词的词性 |
4.5.2 混合型字母词的句法功能 |
4.5.3 混合型字母词字母部分形态的弱化 |
4.5.4 混合型字母词的活用现象 |
4.5.5 混合型字母词的类推构词 |
4.6 混合型字母词的应用领域 |
第五章 混合型字母词的规范研究 |
5.1 混合型字母词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读音不规范 |
5.1.2 书写不规范 |
5.1.3 使用不规范 |
5.2 混合型字母词规范的原则 |
5.3 混合型字母词的具体规范 |
5.3.1 对混合型字母词读音的规范 |
5.3.2 对混合型字母词书写的规范 |
5.3.3 对混合型字母词使用的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混合型字母词汇总 |
附录 B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混合型字母词 |
致谢 |
(7)《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新词语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
1.1 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章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新词语词库的构建 |
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2.2 新词语词库的构建 |
第3章 《南方周末》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 |
3.1 新词语的使用领域考察 |
3.1.1 使用领域考察综述 |
3.1.2 使用领域考察分述 |
3.2 新词语的类型考察 |
3.2.1 新造词 |
3.2.2 旧词新用 |
3.2.3 外来词 |
3.2.4 缩略词 |
3.2.5 方言词 |
3.2.6 网络词 |
3.3 新词语的音节考察 |
3.3.1 单音节词 |
3.3.2 双音节词 |
3.3.3 多音节词 |
3.4 新词语的词频考察 |
3.4.1 高频词 |
3.4.2 中频词 |
3.4.3 低频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2.1 本文对词群的界定 |
1.2.2 词和词素及构词法 |
1.2.3 新词语的界定 |
1.2.4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3 汉语新词语词群相关研究述评 |
1.3.1 汉语新词语研究 |
1.3.1.1 本体研究 |
1.3.1.2 其它方面的研究 |
1.3.2 汉语词群及相关研究 |
1.3.3 构词法等相关研究 |
1.3.4 汉语新词语词群研究的不足 |
1.4 本文基本构想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4.2.1 理论意义 |
1.4.2.2 应用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语料来源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原因 |
2.1 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外部原因 |
2.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2.1.2 民族语言的融合 |
2.1.3 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2.2 新词语产生的内部原因 |
2.2.1 动态平衡体系 |
2.2.2 自我调节功能 |
2.2.3 内部类推机制 |
2.3 小结 |
第3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分类及特征 |
3.1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结构类型 |
3.1.1 现代汉语构词规律 |
3.1.2 新词语词群构词现状及原因 |
3.2 按语义类型分类 |
3.3 按共同词素的特征分类 |
3.3.1 共同词素为词缀的新词语词群 |
3.3.2 共同词素为意义实在的词根的新词语词群 |
3.3.3 共同词素为语义趋向虚化的词根的新词语词群 |
3.4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特征 |
3.4.1 词素(词)重合性 |
3.4.2 语义连接性 |
3.4.3 搭配选择性 |
3.4.4 词缀化倾向 |
3.5 小结 |
第4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语义转化 |
4.1 转义及其内在机制 |
4.1.1 转义 |
4.1.2 转义的内在机制 |
4.2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整体转义 |
4.2.1 整体转义的过程 |
4.2.2 整体转义的主要类型 |
4.3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部分转义 |
4.3.1 部分转义的分类 |
4.3.1.1 部分转义中的语义类化 |
4.3.1.2 部分转义中的语义泛化 |
4.3.2 泛化转义的类型 |
4.3.2.1 辐射型泛化 |
4.3.2.2 连锁型泛化 |
4.3.2.3 复合型泛化 |
4.4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词素意义虚化 |
4.5 小结 |
第5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发展预测 |
5.1 汉语新词语词群预测的基础 |
5.1.1 汉语新词语词群发展规律 |
5.1.2 潜语言和显语言的互动 |
5.2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预测 |
5.2.1 词群内部的不断扩展 |
5.2.2 潜在词群的规则显现 |
5.3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总体发展趋势预测 |
5.3.1 词群音节三音化 |
5.3.2 共同词素词缀化 |
5.4 小结 |
第6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对外汉语教学 |
6.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词群教学的意义 |
6.1.1 高效习得汉语词汇 |
6.1.2 加深了解当代中国 |
6.2 教学定位 |
6.2.1 教学对象 |
6.2.2 教学载体 |
6.2.3 教学比重 |
6.3 教学内容 |
6.3.1 造词模式方面的教学 |
6.3.2 意义变化方面的教学 |
6.4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7.2 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的前景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世纪之交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新词新语的界定 |
1.1 新词新语的定义 |
1.2 关于新词新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1.2.1 新词新语与流行语的关系 |
1.2.2 字母词可否纳入新词新语 |
1.2.3 数字词能否纳入新词新语 |
1.3 本文选取研究对象的典型意义 |
1.3.1 世纪之交新词新语的特点 |
1.3.2 学校、网络、商业社区的典型性 |
第2章 校园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透视 |
2.1 校园新词新语的特点 |
2.1.1 新颖鲜活、生动幽默 |
2.1.2 简洁时尚,带有强烈的青春色彩 |
2.1.3 浓厚的书卷味和校园文化气息,隐含较强的感情色彩 |
2.2 校园新词新语产生的文化心理机制 |
2.2.1 富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 |
2.2.2 求知欲和表现欲 |
2.2.3 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解放意识 |
第3章 网络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审视 |
3.1 网络新词新语的特点 |
3.1.1 表述生动,沟通便捷,情景性突出,具有人情味 |
3.1.2 专业性强,群族性突出 |
3.1.3 强烈的语义变异性 |
3.2 网络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 |
3.2.1 崇尚简单,追求时效的心理 |
3.2.2 平等心理与参与意识 |
3.2.3 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意识 |
3.2.4 自由开放的时代意识与追逐轻松环境的心理需求 |
第4章 商业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考察 |
4.1 商业新词新语的特点 |
4.1.1 数量多,内容庞杂,来源不同,影响深远 |
4.1.2 风格高雅时尚,具有形象性,富有时代感 |
4.1.3 生成性与体系性 |
4.2 商业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 |
4.2.1 营造科技、时尚、委婉的语言氛围的求雅心理 |
4.2.2 追求品位、崇尚高贵与崇洋的心理 |
4.2.3 仿效心理 |
4.2.4 商品意识和新的价值取向 |
第5章 世纪之交新词新语带给我们的启示 |
5.1 词语的发展变化及其应用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诱因 |
5.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
5.1.2 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开放的社会大环境 |
5.1.3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带来了新的活力 |
5.1.4 新词新语大量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 |
5.1.5 大众传媒与新词新语的传播密不可分 |
5.2 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 |
5.2.1 对待新词新语的不同态度 |
5.2.2 规范化的意义 |
5.2.3 规范与引导并重,突出灵活、宽容对待,鼓励适当的创新 |
5.3 结语 |
第6章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菜鸟”认购内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础设施REITs的风险研究 ——以徽杭高速公路为例[D]. 叶嘉惠.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中俄电子商务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Ozon与Aliexpress为例[D]. Sevastianova Mariia. 浙江大学, 2020(02)
- [4]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欧晓华. 西北大学, 2015(06)
- [5]网络搜索、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D]. 朱建锋. 厦门大学, 2014(08)
- [6]现代汉语混合型字母词研究[D]. 刘伟. 河南大学, 2013(02)
- [7]《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D]. 石慧娜. 河北大学, 2009(03)
- [8]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 刘吉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04)
- [9]世纪之交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透视[D]. 李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08(S1)
- [10]“菜鸟”认购声卡[J]. 石雅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