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定植栽培技术

木瓜定植栽培技术

一、番木瓜设立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冯冠南[1](2020)在《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愈发成熟,市场中转基因作物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20余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的农业压力、减轻生态环境负担以及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并未批准除棉花和番木瓜之外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种植,然而近年来我国用来满足国内日常生活、生产应用的需要的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的来源主要依赖进口,且大多为转基因作物。长此以往,不但在国内出现了“能吃不能种”的尴尬局面,且不利于我国掌握粮食主权、国际贸易竞争地位,还会使本土转基因作物产业边缘化。根据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将在2020年有一个阶段性结果。转基因抗虫玉米、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可能即将进入倒计时阶段。在此产业化大背景下,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忽视。本文以多种法学研究方法为工具,对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对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现实应用受阻的问题、侵害转基因技术专利问题、转基因作物品种权保护问题等,若不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旦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纠纷普遍发生,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也会难以推进,进而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本研究首先通过资料检索和数据收集,对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进行量化分析,将其在全球的各类型分布现状做出梳理,再围绕我国转基因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对目前我国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推进的知识产权储备现状做出梳理,将二者进行对比,总结出差距和优势所在。随后,在前述对比结论的基础上,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结合现实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推进的背景,对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在创新激励、应用进程、保护方面依旧存在或即将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知识产权问题背后成因的挖掘和研究,力求抓住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最后,从中国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以期为未来我国产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覃冬梅[2](2020)在《6种金花茶叶片表型和SCoT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金花茶是广西重要的山茶科植物资源之一,以其特有的黄色花色及其稀有性而闻名。由于近些年的大规模人为影响和破坏,金花茶原生种群大量减少,给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本研究采用石蜡制片和SCoT分子标记等方法,分别收集了6种金花茶,即薄叶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oides)、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柠檬黄金花茶(C.limonia)、弄岗金花茶(C.longgangensis)、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四季金花茶(C.perpetua)的原生种(来自弄岗自然保护区)和栽培种(来自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对其叶片表型及分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种间及生境差异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便给金花茶资源的引种栽培和保护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境下的金花茶在叶片外部形态上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在解剖形态中差异相对较少。叶片的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变异比较显着,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的变异是种群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栽培种的变异程度更高。仅从金花茶种间变异来看,6种金花茶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程度为:凹脉金花茶>柠檬黄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四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地理、气候因素对表型变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主成分分析中主要反映金花茶的表型性状的差异表现在叶宽、叶片解剖厚度、韧皮部厚度及栅海比。3.基于叶片表型性状的聚类,12份金花茶种质被聚为两个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薄叶、凹脉、毛籽、弄岗;第二类群包括柠檬黄和四季。而栽培种聚类与原生种聚类有差异。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聚类,12份金花茶种质被聚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凹脉,第二类群包括其他5种金花茶。金花茶的表型聚类结果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有差异,由于植物外形及结构特征受环境的影响易变异,故金花茶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更可靠,表型性状聚类结果可用于辅助识别。金花茶的表型和SCoT聚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4.6种金花茶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丰富度较高,但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差异不大。种群间基因交流有限,遗传分化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因此,对于原生种要尽可能多的保护其种群数量,保护其生长地环境,栽培种可通过扦插、组培等方式扩大植株数量。

张虎,张鹏华,崔爱民,单皓,张久刚[3](2018)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植物转化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国内植物转基因方法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本研究归纳了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转化方法,概述了这些技术在棉花、水稻、番木瓜、玉米等作物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植物转基因产品产业化的趋势及效益。提出相关研究技术的专利数较少,部分专利内涵和质量不高,国内转基因产品产业化步伐缓慢是主要存在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完善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组建一批技术攻坚团队,鼓励产学研联合,设立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广泛开展植物转基因科普宣传,尽快实现转基因主粮作物产业化等措施,可以为中国植物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赵毅蒙[4](2018)在《番木瓜籽中异硫氰酸苄酯的抑菌机理》文中研究指明番木瓜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热带水果,其籽中含有苄基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GS),是果肉加工的废弃物,当GS接触到芥子酶就会被水解,生成异硫氰酸醋类(Isothiocyanates,ITCs)。ITC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公认具有抑菌作用,异硫氰酸辛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是ITCs中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所以本实验选取BITC作用于一些致病菌,以期得到其抑菌机理。实验选取大肠杆菌,其浓度值经常被用来作为检测饮水,食物以及药物的卫生学标准;沙门氏菌,该菌属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较大的比重,是食物中毒的预防重点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之一。目前,BITC在抑菌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抑菌的定性,虽然开发BITC相关功能产品潜力大,但在理论上却没有相应的支撑,且相比于容易导致遗传物质产生突变的抗生素和抑菌稳定性不强的某些天然抑菌物质,BITC安全高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对BITC相关功效的机理研究。本实验利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的定性,BITC的抑菌圈略小于抗生素,但抑菌效果明显;二倍稀释法测得最低抑菌浓度发现BITC对沙门氏菌(0.5 μL/mL),金黄色葡萄球菌(0.5 μL/mL)的抑制效果强于大肠杆菌(1 μL/mL);通过对微生物生长规律的测定,验证了异硫氰酸苄酯对试验菌株测定周期内(10 h)稳定的抑菌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BITC对食源性致病菌菌体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不大;通过测定电导率的差别发现BITC没有改变这些致病菌膜的通透性;用罗丹明123荧光染色法发现BITC对食源性致病菌产能部位的功能造成了影响,同时检测了 BITC对能量代谢有关酶(腺苷脱氨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的影响,发现BITC能造成这些酶活力的不稳定;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菌体糖代谢,用钥酸铵显色法测定了菌体的磷代谢,结果均显示BITC影响的菌体正常的细胞代谢;用一维电泳测定了 BITC对蛋白的影响,并着重测定了拓扑异构酶类,发现BITC对这两类物质都有影响,然而更具体的深入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探究;通过测定BITC对核酸浓度的影响,发现BITC不会诱导核酸畸变。

熊越[5](2018)在《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文中指出目前海南番木瓜病毒病防治对象主要为木瓜环斑病毒(PRSV),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既能感染非转基因番木瓜,也能感染抗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而且极大加速 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 的传播,因此 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是番木瓜生产的新威胁,与PRSV(常见的木瓜环斑病毒)一样都是具有毁灭性的。因此研究PLDMV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意义重大。构建含有荧光标记的PLDMV侵染性克隆是研究PLDMV致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在克隆获得PLDMV-DF(海南东方毒源)全长cDNA基础上,利用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成功构建由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驱动的与农杆菌感染相容的pPLDMV病毒表达载体,以及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pPLDMV-GFP、pPLDMV-mCherry病毒表达载体。将这些载体直接转化到根癌农杆菌C58C1中构建成农杆菌工程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番木瓜植株,接种30天时发现有95%的番木瓜幼苗感染了 PLDMV-GFP或PLDMV-mCherry,表现出典型的如野生型PLDMV引起的系统性症状;在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光照灯下观察,发现受侵染的番木瓜植株叶片、茎和根中可见绿色和红色荧光。经过RT-PCR监测分析,表明PLDMV、PLDMV-GFP和PLDMV-mCherry在番木瓜植株中稳定了 90天以上,并连续传代至第六代以上(30天/代);同时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GFP、mCherry荧光蛋白在被感染的番木瓜植株中获得了表达。以上这些侵染性克隆尤其是含荧光的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将有助于研究PLDMV致病机制、病毒与宿主互作和病毒运动等方面,还可构建弱毒株系用于番木瓜抗PLDMV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克隆策略,基于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和直接的根杆癌转化,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构建植物病毒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快速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前人实验的基础之上构建(PLDMV-DF)cDNA全长侵染性克隆及其插入外源(GFP、mCherry)报告基因的病毒表达载体,所设立的这些实验不仅为研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的病理、分子机制、防治PLDMV新策略等方面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而且亦为多种其它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的侵染性克隆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麦新敏[6](2017)在《2006~2016年广东四大佳果出口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广东是我国水果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地区,其中的岭南四大佳果——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长期以来更是名扬国内外。随着国内外水果出口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广东岭南四大佳果的出口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本论文通过收集2006~2016年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的资料以及进行实地调查,进行了下列3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对2006~2016年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有:四大佳果每年的出口额为319.66~1342.20万美元;每年都以荔枝的出口额最大,其出口单价为0.34~2.89美元/kg;四大佳果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每年出口到11~16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出口额为22.88~106.72万美元;出口运输以江海运输为主,其次是汽车运输,空中运输很少;出口企业近年来以私营企业为主;广东本地生产的四大佳果的出口额占广东口岸四大佳果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少;深圳、佛山、中山、茂名和湛江是主要生产基地等。第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每年的出口额差异悬殊,每年的出口单价变动太大,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太少,本地自行生产的出口四大佳果越来越少,以及大多数出口四大佳果产地每年的出口额很不稳定。第三,概况出了促进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的对策措施。对策措施包括:积极调整四大佳果品种结构,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变粗放经营的生产加工模式,大力发展生产绿色产品,加强对水果的分级与包装处理,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制定产业规划和目标,大力加强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科研的投入,积极扶持发展出口龙头企业,加强示范推广体系的建设,探讨和建立信贷和补贴制度,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改善流通服务,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信息体系,以及加强对市场的开拓以及进行国际合作。

余平[7](2014)在《广州市海珠湿地果园景观改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海珠湿地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果园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果园改造模式、改造要点和改造方案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析改造背景,指出海珠湿地果园改造的迫切性,海珠湿地果园景观改造属于都市农业湿地景观的改造范畴。(2)梳理了海珠湿地果园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果园的保护历程。果园的历史悠久,从汉代萌芽,经历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溪上人家多种树,荔枝龙眼致豪华”的果园胜景,清末社会动荡,果园遭到破坏,建国后恢复发展,但远未达到之前水平。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海珠湿地果园经历了从划定果树保护区、整顿违法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和河涌改造的基础保护阶段,再到由“租地”建公园到“征地”建海珠湖和湿地公园的全面保护阶段的探索。(3)查清了海珠湿地果园现状。在调查区域内,果树有11科、14属、16种,种植数量最大的果树是黄皮(Clausena lansium),占调查总数的61.8%,其次是龙眼(Dimocarpus longan)、阳桃(Averrhoa carambola)、荔枝(Litchi chinensis),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9.1%、13.4%、1.7%,其余果树占4%。果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河涌水系丰富,珠江三角洲湿地特征明显,以河网果基的果林景观为特色。但是,果园也存在土地被蚕食、生态环境恶化、果园生产力衰减、保护利用阶段性与长远性相冲突的问题。(4)针对现状问题,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坚持依靠自然的力量,通过生态的控制,辅以人工调节,达致(花)果香有味、树绿多彩、水清见鱼的优美农业景象的改造理念,归纳出5种果园改造模式。认为用地范围规划、果园植被恢复、河涌水体改造、道路场地梳理是果园改造的重点。给出了果树丰富和植物群落构建的参考树种,并针对果园河涌Zn、Cd污染严重的现状,列举了15种既能抗污染、又能净化水质的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5)进行果园景观改造实践,研究了上涌果树公园景观现状,并进行改造分析,最后提出把公园改造成仲恺——海珠农业科技园的方案。上涌果树公园湿地植物比较丰富,有43科、63属、68种,其中果树9种。采用科普教育改造模式,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建设目标,与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相呼应共成长,成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把公园分成十大功能区,分别从地形、植被、水体等景观元素进行改造分析,给出了枯树复绿、道路景观优化和水体改造的方法。

刘学文,王圣俊[8](2013)在《海南番木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政策建议——兼谈世界番木瓜产业》文中指出本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中1990-2010年的番木瓜生产的数据,分析了世界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并对中国番木瓜市场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海南番木瓜的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海南番木瓜产业虽然有着先天的自然坏境优势以及较强的农业技术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如生产加工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短缺,番木瓜品种混杂,政府保护服务职能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优良品种,加强企业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黄瑾,赖碧丹,韦媛,梁碧云[9](2013)在《广西番木瓜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称万寿果,原产南美洲[1]。番木瓜果肉味甜而清香,营养价值高,且有益健康,有"百益果王"之称。100g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0.39g,脂肪含量为0.06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2g,钾为183mg,钙为30mg,镁为21mg,磷为12mg[2],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此外,番木瓜还有滋补润肺,助消化、降血压、解毒消肿、通乳等保健功效及美容养颜的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广西区的种植面积约

任君安[10](2013)在《玉米和番木瓜等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对部分作物深加工制品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建立一套深加工农产品的DNA提取、转基因成分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体系,为最终建立快速、高效和准确的转基因产品(genetic modified organnism,GMO)标准检测方法提供依据。以果汁为实验材料,用3种DNA提取方法(普通PCR法、试剂盒法、改良试剂盒法)提取果汁中DNA片段,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计算DNA的纯度和浓度,以内源rbcL基因为目标基因建立了PCR扩增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改良试剂盒法均适用于果汁饮料总DNA的提取,其中改良试剂盒法提取DNA的纯度和产率要高于另外两种方法,该方法为从果汁加工品提取高质量的DNA并进行分子检测提供技术参考。建立多重PCR技术,对市售玉米种子和木瓜汁及木瓜粉进行转基因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五种玉米种子中有一种含有转基因成分,九种木瓜加工品中有两种含有转基因成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木瓜加工品进行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九种木瓜加工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转基因成分。最高为4.535%,最低为1.508%。综上所述,本项研究建立的改良试剂盒法提取DNA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农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为转基因加工品的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番木瓜设立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木瓜设立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及其知识产权储备现状
    2.1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2.1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2.2.2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趋势
    2.2 产业化对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的具体要求
    2.3 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储备现状
        2.3.1 转基因作物专利分布现状
        2.3.2 已获得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情况
        2.3.3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
        2.3.4 小结
3 我国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考察
    3.1 激励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研发的法律制度
        3.1.1 财政投入及投资制度
        3.1.2 税收优惠制度
    3.2 规范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应用的法律制度
        3.2.1 转让制度
        3.2.2 许可制度
    3.3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及保护体制
        3.3.1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3.3.2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体制
4 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面临的困境
    4.1 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的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研发环境
        4.1.1 我国财政投入集中在高校或科研院所
        4.1.2 有关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研发的税收优惠力度不高
    4.2 相关配套法律不完善,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应用受阻
        4.2.1 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与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范缺失
        4.2.2 部分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高
        4.2.3 社会中间层主体参与不足
    4.3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
        4.3.1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选择范围较窄
        4.3.2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与农民留种权之间存在冲突
        4.3.3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立法阶层较低
        4.3.4 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侵权标准不明确,侵权处罚力度较低
        4.3.5 权利人维权困难
5 解决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问题的建议
    5.1 强化我国转基因作物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5.1.1 有针对性的加大财政投入
        5.1.2 完善创新激励税收优惠制度
    5.2 完善相关配套法律,促进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应用
        5.2.1 对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及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范进行补白
        5.2.2 提高法律可操作性
        5.2.3 对促进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应用的其他思考
        5.2.4 建立健全社会中间层主体参与机制
    5.3 提高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5.3.1 考虑增加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5.3.2 在转基因作物领域合理限制农民留种权
        5.3.3 适时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5.3.4 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行政及司法保护重视程度
        5.3.5 明确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侵权标准,加大侵权处罚力度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所获荣誉
致谢

(2)6种金花茶叶片表型和SCoT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花茶概述
        1.1.1 金花茶的药用价值
        1.1.2 金花茶的营养价值
        1.1.3 金花茶的观赏价值
        1.1.4 金花茶的育种研究
    1.2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1.2.1 遗传多样性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3 表型多样性研究进展
        1.2.4 SCoT分子标记
        1.2.5 山茶科植物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6 金花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花茶叶片表型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来源地概况
    2.2 材料采集
    2.3 试验方法
        2.3.1 叶片外形特征测量
        2.3.2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2.4 表型性状数据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差异分析
        2.5.2 变异分析
        2.5.3 主成分分析
        2.5.4 聚类分析
        2.5.5 相关性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金花茶SCoT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来源与采集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DNA的提取方法
        3.3.2 DNA的检测
        3.3.3 PCR扩增
        3.3.4 引物筛选
    3.4 数据统计及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DNA模板的质量与浓度
        3.5.2 SCoT分子标记扩增结果分析
        3.5.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5.4 遗传相似性分析
        3.5.5 聚类分析
        3.5.6 主坐标分析
        3.5.7 相关性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植物转化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转化技术
2 与专利有关的一些重大科研进展和取得的成就
    2.1 转基因棉花
        2.1.1 转基因棉花的研发及新品种培育
        2.1.2 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和效益
    2.2 转基因番木瓜
        2.2.1转基因番木瓜的研究及抗病品种培育
        2.2.2 转基因番木瓜的产业化及效益分析
    2.3 转基因水稻
    2.4 转基因玉米
    2.5 其他
3 展望
    3.1 存在的问题
    3.2 建议及对策

(4)番木瓜籽中异硫氰酸苄酯的抑菌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番木瓜籽中异硫氰酸节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的研究背景
        1.1.1 番木瓜概述
        1.1.2 番木瓜的副产品以及番木瓜籽简介
        1.1.3 番木瓜籽中的BITC
    1.2 BITC的相关研究
        1.2.1 BITC的定性、定量分析
        1.2.2 异硫氰酸酯的提取纯化
        1.2.3 异硫氰酸酯的包埋
        1.2.4 BITC实验室的提取纯化
        1.2.5 BITC的功能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耗材
        2.1.4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BITC抑菌活性分析
        2.2.2 BITC抑菌活性的机理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BITC抑菌活性分析
        3.1.1 BITC的抑菌的定性测定
        3.1.2 MIC的测定
        3.1.3 BITC对食源性致病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3.1.4 BITC对食源性致病菌显微结构的影响
    3.2 BITC抑菌活性的机理研究
        3.2.1 BITC对食源性致病菌菌体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3.2.2 BITC对细胞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
        3.2.3 BITC对细胞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
        1.1.1 PLDMV的发现
        1.1.2 PLDMV的病害特征与传播方式
        1.1.3 PLDMV的感染寄主与分型
        1.1.4 PLDMV的基因结构及超微特征
    1.2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作用防治病毒病
        1.2.1 交叉保护原理及应用
        1.2.2 病毒弱毒株的获得途径
        1.2.3 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获得工程植株
    1.3 侵染性克隆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1.3.1 病毒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研究
    1.4 病毒侵染性克隆接种方法
        1.4.1 基因枪法接种
        1.4.2 机械接种法
        1.4.3 农杆菌侵染法
        1.4.4 浸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和病毒株
        2.1.2 试剂
        2.1.3 菌株及载体
        2.1.4 引物设计和合成
    2.2 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总RNA质量分析
        2.2.3 合成PLDMV cDNA第一链
        2.2.4 利用RT-PCR、5'RACE和3'RACE扩增PLDMV全基因组
        2.2.5 T-载体PCR产物克隆
        2.2.6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表达载体的构建
        2.2.7 农杆菌兼容性侵染工程菌构建
        2.2.8 pPLDMV/C58C1、pPLDMV-GFP/C58C1、pPLDMV-mCherry/C58C1侵染性试验
        2.2.9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GFP及mCherry表达
3、结果与分析
    3.1 PLDMV-DF病叶总RNA提取及电泳检测
    3.2 PLDMV-DF分离物全长基因组克隆及序列测定
    3.3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3.4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侵染病症观察及GFP、MCHERRY表达分析
    3.5 PLDMV、PLDMV-GFP、PLDMV-MCHERRY侵染稳定性分析
4、讨论
    4.1 影响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构建侵染性克隆的关键因素
    4.2 PLDMV侵染性克隆构建的重要意义
    4.3 PPLDMV-GFP、PPLDMV-MCHERRY侵染性表达载体构建及应用
    4.4 利用弱毒株进行交叉保护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4.1 弱毒株交叉保护的机制及其假说
        4.4.2 弱毒株交叉保护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2006~2016年广东四大佳果出口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岭南四大佳果生产和出口概况
        2.1.1 荔枝生产和出口概况
        2.1.2 香蕉生产和出口概况
        2.1.3 木瓜生产和出口概况
        2.1.4 菠萝生产和出口概况
    2.2 广东岭南四大佳果的生产概况
        2.2.1 广东荔枝生产概况
        2.2.2 广东香蕉生产概况
        2.2.3 广东木瓜生产概况
        2.2.4 广东菠萝生产概况
    2.3 广东岭南四大佳果的出口概况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2006~2016年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的具体情况分析
        4.1.1 四大佳果每年的出口额和比重变化
        4.1.2 每种四大佳果每年出口单价的变化
        4.1.3 每种四大佳果每年出口批次的变化
        4.1.4 四大佳果每年出口至各大洲的情况
        4.1.5 四大佳果出口到各目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4.1.6 四大佳果出口的运输方式情况
        4.1.7 不同性质企业的四大佳果出口额情况
        4.1.8 广东自行生产的四大佳果出口额情况
        4.1.9 广东各地区生产的四大佳果出口额情况
    4.2 广东岭南四大佳果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每年的出口额差异悬殊
        4.2.2 每年的出口单价变动太大
        4.2.3 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太少
        4.2.4 本地自行生产的出口四大佳果越来越少
        4.2.5 大多数出口四大佳果产地每年的出口额很不稳定
    4.3 促进广东水果出口的对策措施
        4.3.1 在生产者和经营者方面
        4.3.2 在政府和有关部门方面
5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广州市海珠湿地果园景观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农业景观发生巨变
        1.1.2 海珠湿地果园亟待改造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关于果园景观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关于果园景观的研究现状
        1.4.3 海珠湿地果园学术研究现状
    1.5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农业景观概述
        2.1.1 景观
        2.1.2 农业景观
    2.2 都市农业景观概述
        2.2.1 都市农业
        2.2.2 都市农业景观
    2.3 湿地公园概述
        2.3.1 湿地
        2.3.2 湿地公园
        2.3.3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
    2.4 景观改造概述
        2.4.1 对于改造的认识
        2.4.2 景观改造
    2.5 相关理论
        2.5.1 果树学相关理论
        2.5.2 植物造景理论
        2.5.3 生态恢复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珠湿地果园的历史和演变
    3.1 海珠湿地果园的历史沿革
        3.1.1 海珠湿地果园始于汉代
        3.1.2 海珠湿地果园明清胜景
        3.1.3 海珠湿地果园近现代锐减
        3.1.4 海珠湿地果园当代变化
    3.2 海珠湿地果园的保护历程
        3.2.1 改革开放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3.2.2 九十年代后矛盾出现,着手保护
        3.2.3 果园保护模式探索
        3.2.4 果园湿地升级,构建海珠生态城
    3.3 历史改造成果及其比较
        3.3.1 主要改造成果
        3.3.2 改造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珠湿地果园现状调查及分析
    4.1 海珠湿地果园基本概况
        4.1.1 海珠湿地果园的自然地理背景
        4.1.2 海珠湿地果园的社会经济背景
        4.1.3 海珠湿地果园的社会文化背景
    4.2 海珠湿地果园景观现状调查
    4.3 海珠湿地果园植物资源调查
        4.3.1 调查内容、范围和要求
        4.3.2 调查结果
        4.3.3 分区统计
    4.4 海珠湿地果园优势分析
        4.4.1 区位交通
        4.4.2 资源优势
        4.4.3 机遇趋势
        4.4.4 文脉积淀
    4.5 海珠湿地果园的现状问题分析
        4.5.1 土地蚕食问题
        4.5.2 恶化的生态环境
        4.5.3 植被单一,生态抗性和景观效果差
        4.5.4 果树老化、生产力衰退问题
        4.5.5 保护利用的长远性与阶段性冲突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珠湿地果园景观整体改造研究
    5.1 改造性质和必要性
        5.1.1 改造性质
        5.1.2 改造必要性
    5.2 相关改造案例分析
        5.2.1 以色列耶路撒冷橄榄园案例分析
        5.2.2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5.3 改造原则
        5.3.1 契合上级规划原则
        5.3.2 恢复更新原则
        5.3.3 地域性原则
        5.3.4 生态性原则
        5.3.5 人性化原则
    5.4 改造模式
        5.4.1 湿地公园模式
        5.4.2 科普教育模式
        5.4.3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5.4.4 现代农园模式
        5.4.5 现代水景园模式
    5.5 改造依据
    5.6 改造理念
    5.7 改造规划
        5.7.1 用地规划
        5.7.2 植被改造
        5.7.3 水体改造
        5.7.4 道路、场地的改造
        5.7.5 其他景观元素改造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涌果树公园改造规划
    6.1 上涌果树公园概况
    6.2 上涌果树公园现状分析
        6.2.1 现状调查
        6.2.2 现状分析
    6.3 改造可行性分析
        6.3.1 基础条件优越
        6.3.2 资源优势显着
        6.3.3 改造趋势必然
    6.4 改造思路、目标和定位
        6.4.1 改造思路
        6.4.2 改造目标
        6.4.3 改造定位
    6.5 改造规划
        6.5.1 整体改造规划
        6.5.2 分区规划
        6.5.3 改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成果
    2. 展望和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果树记录表
附录2:海珠湿地果园主要果树一览表
附录3:上涌果树公园调查问卷
附录4:上涌果树公园分区规划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海南番木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政策建议——兼谈世界番木瓜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番木瓜产业的发展概况
2 我国番木瓜产业发展概况
3 SWOT分析法描述海南番木瓜产业发展现状
    3.1 海南发展番木瓜产业的优势
    3.2 海南发展番木瓜产业的劣势
    3.3 海南发展番木瓜产业的机遇
    3.4 海南发展番木瓜产业的威胁
4 大力发展海南番木瓜产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扶持力度,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4.2 创建龙头企业, 提高番木瓜抗风险能力
    4.3 培育优良品种, 打造海南番木瓜特色品牌
    4.4 贯彻植保方针, 提高番木瓜病虫害防治水平
    4.5 开拓销售市场, 增强番木瓜国际竞争力
    4.6 加强企业合作, 延伸番木瓜产业附加值

(9)广西番木瓜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育苗技术
    2.1 催芽处理
    2.2 播种
    2.3 苗床管理
3 定植
    3.1 选地及整地
    3.2 定植
4 田间管理
    4.1 土壤管理
    4.2 肥水管理
5 树体管理
    5.1 疏枝疏果
    5.2 立支架防风
    5.3 套袋
6 病虫害防治

(10)玉米和番木瓜等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转基因玉米概述
    1.3. 转基因番木瓜概述
    1.4. 国内外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概况
        1.4.1.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
        1.4.2. 核酸水平的检测
    1.5. 问题与展望
    1.6. 研究内容
        1.6.1. 玉米种子及果汁传统PCR检测
        1.6.2. 市售玉米及木瓜产品的定性检测
        1.6.3. 木瓜产品的定量检测
    1.7.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玉米种子及果汁传统PCR转基因检测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引物设计
        2.2.2. 玉米种子DNA提取
        2.2.3. 果汁DNA提取
        2.2.4. PCR反应体系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种子DNA提取效果
        2.3.2. 果汁DNA提取效果
        2.3.3. 玉米种子及果汁转基因检测
    2.4. 讨论
        2.4.1. 水果类加工品基因组DNA提取
        2.4.2. PCR检测玉米种子及果汁转基因成分
    2.5. 小结
3. 市售玉米及木瓜产品的多重PCR定性转基因检测
    3.1. 实验材料
        3.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玉米种子和木瓜粉DNA提取
        3.2.2. 木瓜汁DNA提取
        3.2.3. 定性PCR引物设计
        3.2.4. 单重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3.2.5. 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3.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NA提取结果
        3.3.2. 三种基因的单重PCR结果
        3.3.3. 三种基因的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3.4. 玉米种了定性PCR检测
        3.3.5. 木瓜加工品定性PCR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4. 木瓜加工品的转基因定量检测
    4.1. 实验材料
        4.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木瓜加工品DNA提取
        4.2.2. 定量PCR引物和探针
        4.2.3. 定量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4.2.4. 荧光PCR定量检测市售木瓜加工品
        4.2.5. 荧光PCR检测样品的稳定性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NA的提取
        4.3.2.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市售木瓜加工品样品结果
        4.3.3. 荧光定量PCR检测稳定性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番木瓜设立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化背景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 冯冠南.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6种金花茶叶片表型和SCoT遗传多样性研究[D]. 覃冬梅. 广西大学, 2020(02)
  • [3]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植物转化方法研究进展[J]. 张虎,张鹏华,崔爱民,单皓,张久刚. 农学学报, 2018(08)
  • [4]番木瓜籽中异硫氰酸苄酯的抑菌机理[D]. 赵毅蒙.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5]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D]. 熊越. 海南大学, 2018(08)
  • [6]2006~2016年广东四大佳果出口分析研究[D]. 麦新敏.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广州市海珠湿地果园景观改造研究[D]. 余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03)
  • [8]海南番木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政策建议——兼谈世界番木瓜产业[J]. 刘学文,王圣俊.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04)
  • [9]广西番木瓜丰产栽培技术[J]. 黄瑾,赖碧丹,韦媛,梁碧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13(02)
  • [10]玉米和番木瓜等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D]. 任君安. 北京林业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木瓜定植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