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一、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一涵[1](2021)在《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直肠癌(CRC)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显着提升并已跃升为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亦较为显着,同时,其较广泛的危害性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并辅以化学治疗,此外亦有生物免疫以及分子靶向等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免疫、靶向疗法的不甚成熟以及外科手术、化学治疗较高的复发率和诸多的不良反应,使得新型辅助疗法的开发和使用较为必要。中医药疗法具有毒副作用较低、患者依从性与耐受性良好等综合优势。其在本病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联合结直肠癌切除/根治手术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状,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等方面。在众多关于恶性肿瘤的治法中,养阴生津法具有悠远的应用历史以及较高的临床地位。因大肠与肺相表里,共同调节体内阴津的输布,故大肠癌发生发展对于阴津的影响更为显着,同时,肠道内阴津的输布失调亦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养阴生津法不但可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亦可改善手术、放化疗所造成的机体津亏以及疾病易进展的病理状态。石斛属中医学“养阴生津法”的常用药物之一,历代医家总结出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养阴生津”,并列其为“养阴圣品”。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无论是在养阴生津法、清热生津法还是益气养阴法中,石斛均可作为主要的中药配伍。毛兰素(Erianin)作为中药石斛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血管生成、杀菌以及灭活病毒的多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于本单体实验研究的增加,发现了其在抗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以及前景。现有的资料表明,在抗癌方面,毛兰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防止转移和抑制血管生成等综合作用。本实验的主要目的为探究毛兰素对SW480、HCT116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增殖、周期、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同时亦进行了免疫缺陷小鼠移植瘤实验以评估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研究意义是在中医学“养阴生津法”的指导之下,通过对中药石斛提取物单体抗肿瘤的机制研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开拓一种全新、疗效显着、无毒副作用且经济、便捷的中医药辅助疗法。方法与结果: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以及人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毛兰素处理SW480、HCT116、NCM460三种细胞,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应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肠癌细胞的长期生存能力。结果显示,高浓度、长时间的毛兰素的刺激作用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减弱其活性(P<0.05)。此外,NEM460细胞在药物刺激后的增殖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应用不同浓度的毛兰素处理肿瘤细胞48小时,在流式细胞仪上观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毛兰素组在经药物刺激后,G2/M期的细胞占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相反,G0/G1以及S期细胞占比随药物浓度增高呈现下降趋势(P<0.05)。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应用荧光法测定Caspase3/7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剪切PARP以及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以及DAPI染色法直接观测毛兰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毛兰素显着提升了肿瘤细胞Caspase3/7的活性以及裂解PARP、Bak、Bax的蛋白含量,并减少了Bcl-2以及Bcl-xl的表达(P<0.05)。此外,染色实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死亡细胞数占比逐渐提升,提示毛兰素显着提升了肠癌细胞凋亡率。为探究本药物对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影响及相关机制,我们进行了对β-catenin磷酸化、核浆易位、转录活性、热稳定性、靶基因表达情况以及与信号通路阻断剂WNT974的联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毛兰素可在不改变β-catenin磷酸化水平的情况下显着增加细胞浆内、减少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同时亦降低了β-catenin对其下游T细胞因子的转录活性,提升了β-catenin的热稳定性(P<0.05)。此外,毛兰素显着降低了两种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 RNA水平以及其蛋白表达(P<0.05),且在与WNT974联合应用后,该效应未发生显着变化。为探究本药物对于CD47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效率的影响,我们应用QRT-PCR法、免疫印迹法以及流式细胞术观测CD4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离体巨噬细胞实验测定其对于两种肠癌细胞的吞噬效率。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毛兰素减少了肿瘤细胞表面CD47的分布水平以及CD47的m RNA水平、蛋白含量(P<0.05)。同时,两种细胞被毛兰素处理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效率显着提升(P<0.05)。在体内实验中,我们予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接种SW480肿瘤细胞的方式构建免疫缺陷小鼠移植瘤模型,并予50mg/kg毛兰素进行腹腔内注射,同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毛兰素显着减小了移植瘤的肿瘤体积以及质量,降低了移植瘤组织Bcl-2并增加了Bax的表达,且对β-catenin具有明显的入核阻滞作用。此外,其亦降低了移植瘤组织内c-Myc、CD47的蛋白含量(P<0.05)。结论:毛兰素对于SW480、HCT116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减少CD47表达量的同时提升了巨噬细胞对肠癌细胞吞噬效率,展现出了显着的抗肿瘤疗效,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靶点与辅助治疗思路,亦提示我们中药石斛以及中医学养阴生津法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效用价值。

孙予祥[2](2019)在《解毒活血方对裸鼠结肠癌模型血管生成影响及STAT3靶向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CRC治疗后其复发和转移是严重影响CRC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有效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中医药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良好疗效。本研究观察解毒活血方对结肠癌裸鼠模型血管生成影响及对STAT3靶向干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其今后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皮下注射接种结肠癌细胞(HCT-116)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将50只裸鼠分成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解毒活血方,5-FU组腹腔注射5-FU注射液,连续观察4周。于第4周末处死裸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CD34),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及P-STAT3表达。结果:各组抑瘤率结果:中药高剂量组:58.78%;中药中剂量组:47.29%;中药低剂量组:35.13%;5-FU组:41.21%。解毒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平均瘤重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呈一定量效关系。与5-FU组比较,解毒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平均瘤重均显着降低(P<0.05)。5-FU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解毒活血方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应。解毒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MVD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表明中药对裸鼠CRC移植瘤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呈一定量效关系。5-FU组与模型组相比,MVD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解毒活血方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解毒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表明解毒活血方对裸鼠CRC移植瘤VEGF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呈一定量效关系。5-FU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解毒活血方可有效抑制肿瘤VEGF的表达。解毒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P-STAT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表明解毒活血方对裸鼠CRC移植瘤P-STAT3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呈一定量效关系。5-FU组与模型组相比,P-STAT3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解毒活血方可有效抑制肿瘤P-STAT3的表达。结论:解毒活血方具有较好的抑瘤作用;解毒活血方可抑制CRC血管生成;解毒活血方可通过抑制STAT3活化,进而下调VEGF表达,发挥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3](2016)在《白介素-2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及对VEGF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进一步研究白介素-2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以及对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探讨,依据对每位大肠癌患者所采用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大肠癌患者仅给予白介素-2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白介素联合FOLFOX6进行治疗,收集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的VEGF水平。结果化疗后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并且化疗8周期时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化疗4周时的水平(P<0.05);而同时观察组患者化疗4周和8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要低于同周期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2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降低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降低可能是大肠癌病情得到缓解的一个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陈颖[4](2014)在《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炎性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SOX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研究,寻找中药微调三号方(WD-3)在TAM中各关键环节中的作用靶点,从而阐明WD-3对大肠癌肿瘤炎性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观察WD-3联合SOX方案治疗Ⅲ/Ⅳ期大肠癌,对患者的T细胞亚群免疫环境、肿瘤免疫标志物的影响,体力状况、临床症状及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共培养体系,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M1型及M2型标致分子及巨噬细胞上TLR2及TLR4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生长因子VEGF、EGF,转化生长因子-p(TG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检测共培养后各组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癌细胞蛋白酶活性;40例Ⅲ/Ⅳ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SOX方案)和治疗组(WD-3+SOX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亚群免疫环境、肿瘤标志物、体力状况、临床症状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本实验研究发现,与IL-4刺激组相比,WD-3刺激组的巨噬细胞表型以M1型为主,TLR2、TLR4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WD-3刺激组的IL-2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IL-4、IL-7表达水平上升(P<0.05),IL-6、IL-10表达水平较明显下降(P<0.01);WD-3刺激组的IL-8、VEGF、TGF-p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 EGF、MMP-9表达水平下降(P<0.05)。WD-3刺激组的CT26穿过Transwell膜的数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L-4刺激组相比,WD-3刺激组CT26细胞的蛋白酶活性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值均明显升高(P<0.01),并且治疗组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体力状况,同时在缓解临床症状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3有调节TAM的不同亚型,抑制TLR2、TLR4的表达;纠正大肠癌炎性微环境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抑制IL-8的表达,抑制TGF-β的生成,下调VEGF、EGF,减少MMP-9的分泌;降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大肠癌细胞的蛋白酶活性的作用。WD-3联合SOX方案治疗Ⅲ/Ⅳ期大肠癌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患者体力状况、改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周怡[5](2014)在《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MMP2、MMP9及TIMP2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6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研大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及TIMP2的研究,寻找微调三号方(WD-3)对其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WD-3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对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近期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脾脏保留法建立BALB/c小鼠脾内移植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设立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检测血清CEA含量(ELISA法), MMP2、MMP9及TIMP2(S-P法)的在肝癌灶中的蛋白表达,并比较各组在生存期、腹水抑制率、转移灶结节数及癌重/肝重的变化、血清CEA含量及MMP2、MMP9及TIMP2的蛋白表达,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探讨WD-3对大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对4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标准化疗对照组和WD-3+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近期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本实验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西药组及西药组均可延长小鼠生存期、减少平均腹水量及腹水抑制率、降低血清CEA含量、减少肝转移瘤结节数及降低癌重/肝重,其中中西药组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其他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药组较其他各组降低转移灶MMP2、MMP9蛋白的表达,升高TIMP2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研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体力状况、提高生存质量、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WD-3有显着抑制小鼠大肠癌肝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MP2、MMP9及TIMP2蛋白在肝转移灶中的表达、升高TIMP2蛋白表达实现的。WD-3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后,患者体力状况、生存质量均得到大幅提高,较显着地缓解了临床症状,一定程度地降低肿了瘤标志物水平并有效减轻了化疗毒副反应。

浦琼华[6](2012)在《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VEGF、nm23-H1和CK20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4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药微调三号方(WD-3)对大肠癌肝转移VEGF、nm23-H1及CK20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WD-3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对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近期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脾接种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T26)建立肝转移动物模型,设立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EA含量,S-P法检测VEGF、nm23-H1及CK20的在肝癌灶中的蛋白表达,并比较各组在生存期、腹水抑制率、肝转移癌结节数及癌重/肝重的变化、血清CEA含量及VEGF、nm23-H1及CK20的蛋白表达,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探讨WD-3对大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对4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疗对照组和WD-3+化疗组(即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近期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西药组及西药组均可延长小鼠生存期、减少平均腹水量及腹水抑制率、降低血清CEA含量、减少肝转移瘤结节数及降低癌重/肝重,其中中西药组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也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其他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药组较其他各组转移灶升高nm23-111的表达,降低转移灶VEGF、CK20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治疗组亦可升高转移灶nm23-H1的表达,降低转移灶VEGF、 CK20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研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比较,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疗效相比,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95.70%、86.40%,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WD-3有明确的抑制小鼠大肠癌肝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转移灶VEGF、CK20的蛋白表达、升高nm23-H1蛋白表达实现的。WD-3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能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毛明辉,黄泽阳,龚惠芸,张元利,张炜[7](2003)在《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 6 8例晚期大肠癌采用单纯FOM方案静脉化疗和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生存率、毒副反应等。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 (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组 ) 36例 ,对照组 (单用FOM方案组 )32例 ,记录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随访并计算生存期 ,采用Kaplan -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 ,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函数差异。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37.5 % ,中位生存期为 10 .3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 5 2 .8% ,中位生存期为 18.6个月 ;两组总有效率和中位生存率差异显着 (P <0 .0 5 ) ;而两组毒副反应无显着差异 (P >0 .0 5 )。结论 :局部注射联合P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明显提高有效率和生存质量 ,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且毒副反应小无明显增加。

龚时夏[8](2008)在《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微调三号方(WD-3)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对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实体瘤近期疗效、肿瘤指标的影响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并通过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WD-3抑制HT-29、Lovo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组观察6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WD-3+化疗组(即治疗组)和标准化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微调三号方(WD-3),并联合L-OHP+5-FU+CF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L-OHP+5-FU+CF方案化疗。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变化、实体瘤近期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并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应用SRB法研究WD-3对HT-29、Lovo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观察、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研究WD-3诱导HT-29、Lovo大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实体瘤近期疗效方面,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着差异。两组对肿瘤放免指标的影响无显着差异。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表明,在10%到40%浓度范围内,WD-3兔血清对HT-29、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大于正常兔血清,两者有显着差异,而对于更高浓度(40%以上),两者无显着差异。细胞形态学观察、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表明WD-3兔血清诱导HT-29、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优于正常兔血清。结论:中药微调三号方(WD-3)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患者能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灶提高疾病控制率,减轻化疗毒副反应。WD-3能诱导HT-29、Lovo大肠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江学良,潘伯荣,马景云,冀振华,马连生[9](2000)在《世纪之交的消化学——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 由世界消化学网(http://www.wd.org.cn)、《World Journalof Gastroenterology》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消化学大会于2000-09-08~11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希腊,拉托维亚,印度等境外代表43人,国内代表81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主任医师18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93人,院长,研究员38人,副院长,副研究员28人,主治医师191人,医师139人,科室主任192人,科室副主任87人,参展公司21个.本次大会主题为:回顾20世纪消化学巨大成就,展望21世纪消化学更大发展.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500篇,其中大会全会报告50篇(含国外报告23篇),分组报告100篇,壁报展示90篇,《世界

唐紫薇[10](2020)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顺铂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为中药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在减轻不良反应、优化治疗效果的评价研究等方面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数据库及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Pub Med等数据库中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文献筛选,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所纳入文献中的有效率、生活质量状况、毒副反应、免疫功能等结局指标数据,利用Stata15.1软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各项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项RCT研究,共138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90例,对照组692例,对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如下:(1)主要结局指标有效率比较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提高有效率更为明显[OR=3.43,95%CI(2.68,4.39)],较顺铂组更具优势,亚组分析所示药物剂量[OR=3.43,95%CI(2.68,4.39)],疗程[OR=3.43,95%CI(2.68,4.39)],表明该优势未受不同药物剂量及疗程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9项研究对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OR=3.91,95%CI(2.75,5.54)],提高KPS评分[WMD=10.97,95%CI(9.09,12.85)];(3)毒副反应指标中的所纳入文献,8项对骨髓抑制进行报道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药顺铂组[OR=0.40,95%CI(0.28,0.57)];10项研究报告恶心呕吐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顺铂组[OR=0.34,95%CI(0.24,0.48)],亚组分析显示:药物剂量[OR=0.34,95%CI(0.24,0.48)]、疗程[OR=0.33,95%CI(0.22,0.49)];3项研究对腹痛腹泻情况进行报道,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少腹痛腹泻发生[OR=0.25,95%CI(0.11,0.56)];4项研究报告发热乏力情况,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少发热乏力发生[OR=0.41,95%CI(0.22,0.78)];4项研究报道了肝肾功能损伤情况,复方苦参注射液组肝肾功能损伤低于单药顺铂组[OR=0.51,95%CI(0.30,0.86)];(4)5项研究对免疫指标进行报道,免疫细胞计数:CD3+[WMD=6.59,95%CI(2.29,10.89)]、CD4+[WMD=7.03,95%CI(3.39,10.67)],CD4+/CD8+比值[WMD=0.33,95%CI(0.12,0.54)],可见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在改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免疫功能方面,较单纯顺铂更具有优势,且不受药物剂量及疗程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免疫力。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恶性腹腔积液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不受药物剂量及疗程影响。(2)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有效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发生,降低肝肾功能损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二、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实验材料
    第二章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 毛兰素对于细胞活性及增殖的作用影响
        2 毛兰素对于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作用影响
        3 毛兰素对于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的作用影响
        4 毛兰素对CD47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效果影响
        5 毛兰素对免疫缺陷小鼠及其体内移植瘤的作用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解毒活血方对裸鼠结肠癌模型血管生成影响及STAT3靶向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瘤株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设备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细胞培养
        2.2 动物造模
        2.2.1 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
        2.3 动物分组、干预措施及标本采集
        2.3.1 动物分组
        2.3.2 干预措施
        2.3.3 标本采集
        2.4 指标检测
        2.4.1 一般情况观察
        2.4.2 抑瘤率
        2.4.3 免疫组化法检测MVD
        2.4.4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 VEGF, P-STAT3
        2.5 数据统计学分析
        2.6 研究技术路线
    3 实验结果
        3.1 造模
        3.1.1 成瘤率
        3.1.2 裸鼠接种死亡率及成瘤后分组情况
        3.2 干预
        3.2.1 裸鼠干预过程中的一般情况
        3.2.2 裸鼠干预后死亡情况
        3.3 抑瘤率
        3.4 MVD检测结果
        3.5 VEGF及P-STAT3检测结果
讨论
    1 结直肠癌的中医认识
    2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
        2.1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2.2 肿瘤血管结构及功能特点
        2.3 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肿瘤侵袭与转移
    3 中医对结肠癌血管生成认识
    4 CRC模型的选择依据
        4.1 化学诱导法建立CRC动物模型
        4.2 转基因技术建立CRC动物模型
        4.3 移植法建立CRC动物模型
        4.3.1 原位移植法建立CRC动物模型
        4.3.2 皮下移植法建立CRC动物模型
    5 对照药物选择依据
    6 解毒活血方干预CRC裸鼠模型血管生成机制讨论
        6.1 解毒活血方对CRC裸鼠模型抑瘤率的影响
        6.2 解毒活血方对CRC裸鼠模型MVD的影响
        6.3 解毒活血方对CRC裸鼠模型P-STAT3、VEGF表达的影响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2:中药复方制药流程图
附件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炎性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SOX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肿瘤炎性微环境的研究概况
        1.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1.2 Toll样受体
    2 现代医学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2.1 外科手术治疗
        2.2 化学药物的治疗
        2.3 分子靶向治疗
        2.4 放射治疗
        2.5 介入治疗
        2.6 其它治疗
    3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3.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3.2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4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4.1 单味中药提取物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4.2 复方中药制剂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4.3 微调三号方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4.4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药物制备
        3.2 试验材料
        3.3 主要设备
        3.4 方法
        3.5 检测方法
        3.6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各组巨噬细胞中M1型、M2型、TLR2及TLR4受体的表达
        4.2 各组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促炎因子IL-8、TNF-α,生长因子VEGF、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
        4.3 检测共培养后各组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癌细胞蛋白酶活性
    5 讨论
        5.1 各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TLR2、TLR4的表达情况
        5.2 各组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促炎因子IL-8、TNF-α,生长因子VEGF、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
        5.3 各组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癌细胞蛋白酶活性的情况
    6 问题与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一般资料
        2.1 性别
        2.2 年龄
        2.3 发病部位
        2.4 初、复治
        2.5 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
        2.6 手术情况
        2.7 转移情况
    3. 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4.2 肿瘤标记物水平
        4.3 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
        4.4 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
        4.5 化疗毒副反应
    5 讨论
        5.1 疗效分析
        5.2 安全性评价(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5.3 临证体会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1 实验方面
    2 临床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MMP2、MMP9及TIMP2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6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1.1 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1.2 细胞外基质的研究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
        1.4 金属酶组织抑制剂
    二、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治疗的研究
        2.1 外科手术治疗
        2.2 化学药物治疗
        2.3 放射治疗
        2.4 靶向治疗
        2.5 生物治疗
        2.6 介入治疗
    三、中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3.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3.2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
        3.3 中药微调三号方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 研究方法
        4.1 实验动物
        4.2 实验药物
        4.3 主要实验材料及设备
        4.4 实验瘤株的制备
        4.5 动物模型的建立
        4.6 实验给药
        4.7 检测指标及方法
        4.8 统计学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小鼠生存期比较
        5.2 血清CEA测定情况
        5.3 小鼠腹水情况
        5.4 各组小鼠肝脏肿瘤及转移瘤数目比较
        5.5 免疫组化(S-P法)
    6. 实验讨论
        6.1 对生存期的影响
        6.2 对CEA含量的影响
        6.3 对腹水抑制的影响
        6.4 肝转移瘤数目及癌重比较方面
        6.5 MMP2、MMP9、TIMP-2蛋白在肝转移灶中的表达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2.1 性别、年龄及体力状况评分
        2.2 两组病例的初、复治情况
        2.3 两组病例原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
        2.4 两组病例手术情况
        2.5 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及数目
    3. 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方法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比较
        4.2 两组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肝脏转移灶实体瘤大小
        4.4 两组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4.5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4.6 化疗毒副反应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ORTC QLQ-C43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 讨论
        5.1 疗效分析
        5.2 临证体会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VEGF、nm23-H1和CK20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4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1.1 VEGF
        1.2 nm23-H1
        1.3 CK20
    2 现代医学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2.1 手术治疗
        2.2 化学药物的治疗
        2.3 分子靶向治疗
        2.4 放射治疗
        2.5 介入治疗
        2.6 其它治疗
    3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括
        3.1 中医学的认识
        3.2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3.3 赵氏微调三号方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研究内容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 研究方法
        4.1 药物制备
        4.2 试验材料
        4.3 主要设备
        4.4 方法
        4.5 检测及方法
        4.6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各组小鼠生存期比较
        5.2 各组血清CEA含量情况
        5.3 各组小鼠的腹水情况
        5.4 各组肝脏肿瘤及转移瘤数目比较
        5.5 免疫组化法(S-P法)
    6 讨论
        6.1 延长生存期方面
        6.2 CEA含量测定方面
        6.3 腹水抑制情况
        6.4 肝转移瘤数目及癌重比较方面
        6.5 VEGF、nm23-H1、CK20在肝瘤灶中蛋白表达
    7 问题与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一般资料
        2.1 性别、年龄和体力状况评分
        2.2 两组病例的初、复治情况
        2.3 两组病例原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
        2.4 两组病例手术情况
        2.5 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及数目
    3 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方法
        3.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比较
        4.2 两组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肝脏转移灶实体瘤大小
        4.4 两组肿瘤标记物水平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ORTC QLQ-C43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4.6 化疗毒副反应
    5 讨论
        5.1 疗效分析
        5.2 安全性评价(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5.3 临证体会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1.1 化学治疗
        1.1.1 5-FU
        1.1.2 CPT-11
        1.1.3 L-OHP
        1.1.4 口服化疗
        1.1.5 腹腔化疗
        1.1.6 肝动脉插管化疗
        1.2 分子靶向治疗
        1.3 手术治疗
        1.4 放射治疗
        1.5 其它治疗
        1.5.1 温热治疗
        1.5.2 生物治疗
        1.5.3 光动力治疗
        1.5.4 基因治疗
        1.5.5 内分泌治疗
    2.中医学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2.1.1 病因病机
        2.1.2 辩证分型
        2.2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
        2.2.1 单纯中药治疗
        2.2.2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
        2.2.3 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
    3.中医药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3.1 中药单味提取物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3.2 中药复方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3.3 中药微调三号方的实验研究
        3.4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一般资料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方法
        2.2.1 观察项目
        2.2.2 疗效判定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评分比较
        3.2 治疗后两组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肿瘤指标(CEA值、CA19-9值)的变化比较
        3.5 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比较
    4.讨论
        4.1 大肠癌的发生以"脾虚"为本,治当以"健脾"为要
        4.2 中药微调三号方组方的理论依据
        4.3 中药微调三号方的疗效分析
        4.4 中药微调三号方的疗效总结
    5.临证体会
        5.1 辨证与辨病结合
        5.2 致力整体平衡、综合调理
        5.3 注重"带瘤生存"
    6.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三章 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2.1 试剂
        2.2 细胞系
        2.3 正常兔血清及WD-3兔血清的制备
        2.4 主要仪器
    3.实验内容
        3.1 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
        3.2 细胞形态观察
        3.3 Hoechst33258染色后细胞形态观察
        3.4 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
    4.实验讨论
    5.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世纪之交的消化学——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消化系肿瘤研究成果显着
    1.1 肝癌
    1.2 胃癌
    1.3 食管癌
    1.4 胆系肿瘤
    1.5 大肠肿瘤
    1.6 胰腺肿瘤
2 消化系疾病研究不断深入
    2.1 胃十二指肠疾病
    2.2 炎症性肠病
    2.3 肝病
    2.4 胰胆疾病
3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
4 幽门螺杆菌和胃肠动力疾病仍是研究热点
    4.1. 幽门螺杆菌(H.pylori)
    4.2 胃肠动力疾病
5 中医中药得到继承和发扬
6 消化外科学研究具有中国特色
7 我国消化学期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被国际着名的检索系统收录

(10)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
    2 纳入文献特征
    3 文献质量评价
    4 Meta分析结果
        4.1 有效率
        4.2 生活质量状况
        4.3 毒副反应
        4.4 免疫指标
    5 小结
三、讨论
    1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MA的疗效评价
    2 MA的中西医发病机制
    3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中医药切入点及优势
    4 本研究结论的局限性或偏倚性
    5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特色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孙一涵.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解毒活血方对裸鼠结肠癌模型血管生成影响及STAT3靶向干预研究[D]. 孙予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白介素-2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及对VEGF的影响[J]. 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4)
  • [4]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炎性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SOX方案的临床研究[D]. 陈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MMP2、MMP9及TIMP2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6方案的临床研究[D]. 周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微调三号方对大肠癌肝转移VEGF、nm23-H1和CK20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联合FOLFOX4方案的临床研究[D]. 浦琼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J]. 毛明辉,黄泽阳,龚惠芸,张元利,张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01)
  • [8]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龚时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6)
  • [9]世纪之交的消化学——回顾与展望[J]. 江学良,潘伯荣,马景云,冀振华,马连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10)
  • [10]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D]. 唐紫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局部注射联合FOM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