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航飞行学员认知评价对情绪及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妮[1](2021)在《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民众对航空交通的需求增强,航空市场逐步开放,民营航空企业不断增多。航空企业属于人力密集型企业,人力密集主要聚焦在特业岗位上,包括飞行员岗位、乘务员岗位以及飞机维修人员岗位。特业岗位人员所需数量是按照企业所拥有飞机数量进行人员配比。其中乘务员岗位占比最大所需人员最多。航空公司为了快速满足飞机保障人员需求,不再单一采取民航院校专业人员录取制度,开放特业人员岗位,采取社会招聘方式,对应聘合格人员采取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合格直接进入岗位。但如今乘务员岗位人员流失严重,人员培养付出成本较高,保障运营人员紧缺,因此如何降低乘务员流失成为航空公司管理团队的工作焦点。本文以H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的案例研究,希望对整体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研究能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力资源概念、岗位胜任力概念,通过STAR法则、绩效理论、激励理论聚焦乘务员流失问题,对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现状进行研究,汇总人力资源方面日常案例,从流失人群到流失原因进行案例汇总分析,再从招聘、培训、管理、晋升、人员稳定等方面析出案例问题,寻找流失问题所在,进而为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目前H航空公司乘务员请病事假难,岗位胜任力不足,乘务员职业转岗难度大,晋升渠道受限。经案例研究发现,影响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的主要因素有:乘务员健康管理缺失,岗位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符,职业发展平台单一,晋升渠道受限。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策略如下:第一、关注乘务员健康管理,加强员工关爱,开展健康团队活动,提升员工身体素质。完善请病事假流程,高效快速反应,以保障乘务员充足休息为首要,降低因健康原因的离职率;第二、在人员引进后培养方向问题上提出培训内容需重安全意识、增强综合能力培养,淡化服务标准,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作为培训方向,再造业务培训重点。第三、完善乘务员岗位整体规划,合理规划乘务员岗位发展方向。增设对接的乘务员地面岗位,发挥飞行工作经验优势。第四、优化绩效管理完善激励制度,客观体现员工工作状态,择优晋升,发展良性团队。本文通过对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案例研究,希望能够改善企业航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为整个航空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田明翰[2](2021)在《常用人格、情绪稳定性及症状量表的飞行学生常模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迫切需要,培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心理素质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民航飞行员已成为民航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人格、情绪稳定性及心理健康状况是民航飞行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量表缺乏针对民航飞行学生的常模,无法通过获得的分数准确判断民航飞行学生的个性、情绪稳定性及心理症状,因此需要构建人格、情绪稳定性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的民航飞行学生常模,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选取卡特尔16PF、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和SCL-90量表对民航飞行学生进行测量。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查阅,消化吸收有关人格、情绪稳定性以及心理症状的理论和测评工具研究,获得普通大学生、军航飞行学员和民航飞行员三个人群的常模和各量表的信、效度信息;然后,以民航飞行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与EAP系统为测试平台,以某民航院校1439名在校飞行学生为被试,采用同质性、重测信度等检验方法以及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等效度检验方法,对三个量表在民航飞行学生中测试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三个量表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除了卡特尔16PF量表各维度的α系数在0.39~0.86之间,其它两个量表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三个量表各维度及总体的重测信度在0.38~0.88之间。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三个量表内部各维度之间具有中等偏下程度的相关,维度与总体之间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相关,与原量表作者所得到的信效度水平相似且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最后,构建民航飞行专业学生卡特尔16PF、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和SCL-90量表总体和组间的均分、百分位常模,并与其他人群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个量表民航飞行学生常模与普通大学生、军航飞行学员、民航飞行员常模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针对民航飞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构建了经典人格、情绪稳定性以及症状量表的常模和评价标准,并通过飞行学生测试结果与其他人群的比较,进一步了解了飞行学生与其他人群在人格、情绪稳定性以及心理症状方面的差异,为开展民航飞行学生心理干预和心理训练提供了依据。
王荇,曹霞[3](2021)在《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管理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行学员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而调查发现,我国民航院校对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心理品质训练工作也较少。文章探讨了影响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的措施。
唐迎曦[4](2020)在《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促进民航飞行学员职业发展和安全飞行的前提,也是其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是民航安全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飞行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批准号:DFS20170602)的一个子项目,旨在以心理健康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民航飞行学员的心理特点,确定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标准及评价指标,编制稳定、实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并构建量表常模及评分标准。本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结合飞行学员学习、训练和生活特点,提炼出了包括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能力、情绪健康、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适应能力、完整和谐的且与飞行职业要求相符的个性、良好的飞行职业道德和美德,对飞行职业的满意度高等7条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标准;在已有研究和心理健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已提炼出的7条标准,初步建立起飞行学员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筛选指标,并结合序关系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分布。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操作性定义和核心要素,借鉴相关领域量表以及专家意见,编制了15个高年级版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预测分量表和14个低年级版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预测分量表,通过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各分量表的维度。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分量表各维度与总分的Cronbacha系数在0.5160.981之间,各维度与总分的重测信度在0.4421.000之间;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分量表大部分维度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维度与总分之间具有中等偏高的相关,校标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5880.993之间,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最后,以接受预测量表调查的424名高年级飞行学员和449名低年级飞行学员为样本,建构了各分量表的均分、百分位、标准分常模及评分标准。本研究丰富了民航飞行学员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为有效测评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测查工具,有助于以数据为驱动对飞行学员实施心理健康管理。
张静怡[5](2020)在《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员的操作行为对航空安全起到关键作用,飞行冒险行为常常会引发违规,从而导致飞行事故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受其心理特征影响。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风险心理模型的构建,并研究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首先,为探究与飞行冒险倾向密切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采用大样本纸笔问卷测验的方式收集661名飞行学员的飞行冒险倾向得分和各项心理因素得分。对问卷得分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中只有E因素(恃强性)和L因素(怀疑性)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而对于16PF的八个次级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也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即风险知觉和危险态度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中度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飞行冒险倾向得分作为因变量,各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含有人格特质的心理模型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仅为7.9%;而在模型中纳入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后,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上升至30.4%。其次,为进一步探究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操作行为的影响,选取31名飞行员及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测量其飞行冒险操作得分,以此为因变量,再将其各项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6PF中仅M因素(幻想性)对飞行冒险操作存在正向影响,而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G因素(有恒性)、H因素(敢为性)、L因素(怀疑性)、N因素(世故性)、Q3因素(自律性)和Q4因素(紧张性)均对飞行冒险操作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认知因素中:危险态度正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风险知觉负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最后,结合相关监控标准及局方文件,对实际运行中的飞行冒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20项与飞行冒险行为密切相关的违规型超限事件。通过进一步的飞行数据统计和风险评价后发现,“收起落架晚”这一超限事件的风险等级最高,应予以重点监控。风险心理模型中包含人格特质和社会认知因素,均对飞行冒险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出于风险管理考虑,人格测量固然可以作为飞行员选拔的有效方式,但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也能有效减少飞行冒险行为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
张香瑜[6](2020)在《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人民对民航安全的重视程度愈发强烈。飞行员作为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了解掌握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据飞行员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具有影响的理论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经过问卷调查、现场实验、模型评价、模型修正、模型分析,得到各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及各认知能力之间的内在相互影响规律,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安全氛围对认知能力和安全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视觉注意、听觉注意会正向影响安全遵守,情绪记忆会负向影响安全遵守;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视觉注意、听觉注意会正向影响安全结果,情绪记忆会负向影响安全结果;语义记忆会正向影响安全参与;情绪记忆会负向影响安全参与。2)各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规律:运动知觉与空间知觉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空间知觉与动作记忆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运动知觉与动作记忆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时间知觉与情绪记忆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关系;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视觉注意与形象记忆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视觉注意和听觉注意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关系。3)安全氛围对认知能力和安全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空间知觉和安全遵守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时间知觉和安全遵守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运动知觉和安全遵守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情绪记忆和安全参与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语义记忆和安全参与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安全氛围对情景记忆和安全结果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谭茜[7](2020)在《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铁行车调度员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核心指挥者,负责列车日常运行计划编制、突发事件处置及救援组织与安排等,其作业的安全、可靠直接影响高速铁路系统的效率与安全。本文通过对高铁行车调度员作业内容、方式、特点的现场调研,确定行车调度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表征指标,从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两方面分析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本文以成都铁路局调度所的118名高铁行车调度员为研究样本,心理健康量表与认知能力测试范式为解释变量的研究工具,工作绩效量表与CTC调度仿真平台为反应变量的研究工具。在结合前人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性与层次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该群体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健康对工作绩效起负向预测作用,且抑郁、焦虑等水平越高,工作绩效越差;认知能力对工作绩效起正向预测作用,且动态视觉注意,持续性注意,工作记忆,前瞻性记忆,任务切换,认知灵活性等能力越强,工作绩效越好,但逻辑推理能力与工作绩效的预测关系没有得到验证;此外,心理健康与认知能力存在交互作用,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本文从人因心理角度出发,全面探究了高铁行车调度员工作绩效影响机制,为调度员作业绩效的提升、作业安全的管理提供新的视角,从而预防、减少高铁行车调度员的作业失误,实现高铁行车调度员工作的安全本质化,从源头防范调度作业的效率与安全。
张轲[8](2020)在《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飞行员初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民航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对于飞行员的需求尚未饱和。但培训我国飞行员的航校遍布国内外,各个航校的规模有大有小,师资条件、机队资源、训练机场等资源也分布不均,不同培养机构所培养出的初始运输飞行员的质量也就存在差异。而且,日益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对飞行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初始飞行员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估。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本文首先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能力三要素模型,结合初始飞行员的阶段特性,进行了全文主要研究方向的梳理。其次,经过对相关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了利用对初始飞行员技能培训质量有影响的训练条件和训练环境等因素,来对初始飞行员的技能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专家访谈确定了影响初始飞行员技能训练的七项评价指标,并结合自身的飞行经历、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确定了这七项指标对初始飞行员技能训练的影响程度。然后,本文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对初始飞行员的态度进行操作性定义。通过ROST数据挖掘软件对飞行员态度的维度进行词频分析,然后通过半开放式问卷确定了八个维度,并编制了初始飞行员态度评价的初测他评问卷,发放并收集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了三个因子16道题项的正式问卷。又利用对问卷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正式问卷的信效度皆为良好。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判断矩阵,求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又采用模糊理论对指标权重重新赋值,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赖桂瑾[9](2020)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制员培训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优秀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是民航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国每年需要培养大量的管制人员投入一线管制单位工作。管制员培训评价工作是管制员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作为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沟通桥梁实现师生之间教学互动,促进培训工作开展和教学实施调整。本文针对管制员培训评价问题,分析现管制员培训评价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制员培训评价体系,用于实现管制员培训的综合评价与数据分析。首先,本文基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分析与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各行业成熟体系模型以及专家学者对管制员胜任特征研究成果,通过管制工作胜任重要指标调查分析,建立了管制员胜任能力指标体系,确立了管制员胜任能力指标体系的维度划分和具体指标。其次,对培训与考核评价过程展开分析,梳理考核要素相关设计与标准规范,总结确立了考核要素指标集。通过教员专家意见研究分析考核要素与能力指标关联性,实现培训评价考核记录到能力评价转换,利用熵权法确定考核要素与能力指标关联权重。最后,考核评价体系应用与实例分析。对培训练习与考核评价过程展开介绍,运用本文管制员培训能力评价方法进行练习过程评价记录与数据分析。研究确立阶段考核设计与标准规范,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要素权重,进行相应考核表设计与练习评价应用。以多样本群组分析和单人样本数据为例进行评价记录数据分析,通过评价体系关联方法实现能力评价反馈与指导。本文针对管制员培训评价与分析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培训评价的动态化发展性评价,结合培训过程实现评价反馈与教学调整融合发展,利于管制学员实现行业能力有效提升和全面发展。
周佳凝[10](2019)在《空中交通管制员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安全一直是民航领域的焦点,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是保障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机构,其以保障飞机安全运行作为工作目标。近年来,管理者发现,虽然安全管理手段不断多样化,但事故发生的比例却未明显降低。迫于压力,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逐步建立起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绩效管理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XX进近管制室管制员的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剖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优化,构建出符合基层空管机构的管制员安全绩效管理体系,这是民航空管构建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突破与有益尝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等多种方法,收集XX进近管制室管制员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相关的一手资料与一线数据。在深刻定义安全绩效的基础上,结合绩效管理知识,基于空管机构的特点构建了安全绩效管理体系,并详述了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原则与流程等,重点设计了安全绩效指标体系以及指标考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指标,其中,运用到关键绩效指标法进行考评。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有初步设计、修正、验证问卷、优化等,最终形成了一套二级指标体系,主要由作风考评、工作标准、预警应急、安全培训和心理状态等部分组成。同时,详细介绍安全管理体系的其它重要内容,如绩效计划调整、绩效反馈与辅导机制、绩效结果的运用等。本文所提出的安全绩效管理在创新空管安全绩效理论的同时,形成全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可作为基层空管机构进行安全绩效管理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空管机构安全运行水平,全面提高空管安全绩效。
二、民航飞行学员认知评价对情绪及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航飞行学员认知评价对情绪及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案例正文 |
2.1 公司介绍及乘务员岗位基本情况 |
2.1.1 H航空公司介绍 |
2.1.2 H航空公司乘务员岗位基本情况 |
2.2 行业介绍 |
2.2.1 中国空中交通运输的变化历程 |
2.2.2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
2.3 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现状 |
2.3.1 流失乘务员人数总量情况 |
2.3.2 流失乘务员年龄分布 |
2.3.3 流失乘务员性别分布 |
2.3.4 流失乘务员工作年限 |
2.4 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案例 |
2.4.1 乘务员因身体不适离开工作岗位 |
2.4.2 入职乘务员无法胜任岗位职能 |
2.4.3 妈妈乘务员申请转岗失败 |
2.4.4 优秀乘务员长期无法晋级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绩效理论 |
3.1.2 激励理论 |
3.1.3 人员流失理论及模型 |
3.1.4 岗位胜任力理论 |
3.2 案例问题分析 |
3.2.1 企业文化员工健康管理缺失 |
3.2.2 招聘培训方向存在偏差乘务员岗位胜任力不足 |
3.2.3 乘务员岗位无系统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 |
3.2.4 激励机制欠缺优秀人员晋级缓慢 |
4 建议与对策 |
4.1 推动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共同发展 |
4.1.1 开展员工关爱关注乘务员健康状况 |
4.1.2 完善病事假请假流程 |
4.1.3 增强人文关怀力度 |
4.2 提升乘务员岗位胜任力 |
4.2.1 完善招聘标准 |
4.2.2 调整培训内容 |
4.2.3 确定考核方向 |
4.3 搭建乘务员职业多元化发展平台 |
4.3.1 建立多平台沟通机制 |
4.3.2 开拓岗位横向发展通道 |
4.3.3 塑造职业规划理念 |
4.4 建立完善的晋级体系 |
4.4.1 建立健全的晋级制度 |
4.4.2 引入专业的乘务员职业评测及绩效考核 |
4.4.3 加强激励体系建设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常用人格、情绪稳定性及症状量表的飞行学生常模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民用航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飞行学生心理健康 |
1.1.2 民航飞行职业特点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要求 |
1.1.3 课题研究和构建EAP平台系统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际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研究实施方案 |
第二章 理论研究基础 |
2.1 卡特尔16PF的理论依据和应用状况研究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2.2 情绪稳定性量表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 |
2.2.1 情绪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研究 |
2.2.2 艾森克情绪稳定性理论及其测试量表 |
2.2.3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研究 |
2.2.4 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研究 |
2.3 SCL-90的应用和研究 |
2.3.1 国外SCL-90的研究 |
2.3.2 国内SCL-90的研究 |
2.4 常模 |
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
2.6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三个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3.1 三个量表的信度检验 |
3.1.1 信度检验方法 |
3.1.2 信度检验结果与分析 |
3.2 量表效度检验 |
3.2.1 效度检验方法 |
3.2.2 效度检验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常模构建 |
4.1 组间常模的确定 |
4.1.1 单因素检验影响因素 |
4.1.2 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影响因素 |
4.2 常模的构建 |
4.3 讨论 |
4.3.1 卡特尔16PF量表 |
4.3.2 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 |
4.3.3 SCL-90量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与其他人群常模的比较 |
5.1 民航飞行学生卡特尔16PF与其他团体常模的比较 |
5.2 民航飞行学生情绪稳定性与其他团体常模的比较 |
5.3 民航飞行学生SCL-90与其他团体常模的比较 |
5.4 讨论 |
5.4.1 卡特尔16PF量表 |
5.4.2 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 |
5.4.3 SCl-90量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的因素 |
1.1 个性因素 |
1.2 认知因素 |
1.3 行为因素 |
1.4 社会、家庭等其他因素 |
2 提高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的措施 |
2.1 积极开展飞行学员心理品质测试工作 |
2.2 全方位开展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管理工作 |
2.3 结合飞行训练开展心理素质训练 |
2.4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
3 结语 |
(4)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
1.1.2 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
1.1.3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研究是民航特色素质教育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心理健康相关理论 |
1.3.2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
1.3.3 已有的飞行员心理健康标准及评价指标 |
1.3.4 飞行员/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1.3.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5 研究实施方案 |
第二章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维度建构 |
2.1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概念 |
2.2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标准 |
2.3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2.4 德尔菲专家咨询 |
2.4.1 组成专家组 |
2.4.2 咨询过程 |
2.4.3 指标筛选及指标权重确定标准 |
2.4.4 专家咨询结果 |
2.4.5 专家咨询结果讨论 |
2.4.6 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
3.1 基本程序 |
3.2 预测量表的编制 |
3.3 预测量表的施测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对象 |
3.3.3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项目分析 |
3.4.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4.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3.5 讨论 |
3.6 结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1 量表的信度分析 |
4.1.1 信度检验方法 |
4.1.2 信度检验结果与分析 |
4.2 量表的效度分析 |
4.2.1 效度检验方法 |
4.2.2 效度检验结果与分析 |
4.3 正式量表的确定 |
4.4 讨论 |
4.5 结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常模的建构 |
5.1 常模的概念 |
5.2 常用的常模 |
5.3 常模数据的采集 |
5.4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均分、百分位、标准分常模 |
5.4.1 量表均分常模 |
5.4.2 量表的百分位常模 |
5.5 讨论 |
5.6 结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创新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心理 |
1.2.2 飞行冒险行为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风险心理因素的问卷测量 |
2.1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 |
2.2 风险知觉与危险态度 |
2.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4 问卷测量结果 |
2.4.1 描述性统计 |
2.4.2 信、效度检验 |
2.5 飞行学员16PF得分与中国常模的对比 |
2.6 飞行学员心理因素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 |
2.7 风险心理因素间的相关性 |
第三章 风险心理模型的构建 |
3.1 飞行冒险行为的问卷测量 |
3.1.1 飞行冒险倾向量表 |
3.1.2 信、效度检验 |
3.2 风险心理的构成 |
3.2.1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3.2.2 分层回归模型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飞行冒险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
3.3.2 飞行冒险倾向的两面性 |
第四章 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 |
4.1 模拟飞行实验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设备 |
4.1.3 实验场景 |
4.1.4 实验流程 |
4.2 飞行冒险操作的测量 |
4.3 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操作的影响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广义线性模型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飞行冒险行为的心理特征 |
4.4.2 心理特征的整体性 |
4.4.3 风险知觉的特异性和危险态度的迁移性 |
4.4.4 飞行学员群体中的达克效应 |
第五章 飞行运行中的冒险行为分析 |
5.1 风险心理与飞行运行 |
5.1.1 风险心理对超限行为的影响 |
5.1.2 风险心理对运行安全的影响 |
5.2 飞行运行作风 |
5.2.1 职业操守 |
5.2.2 飞行纪律 |
5.3 飞行运行中的冒险行为 |
5.3.1 违规型超限与作风类超限 |
5.3.2 冒险行为在飞行运行中的风险等级评价 |
5.4 分析与讨论 |
5.4.1 飞行运行作风与违规型超限 |
5.4.2 飞行冒险行为的风险评价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模拟飞行任务书 |
附录B 模拟飞行实验被试知情同意书 |
附录C 模拟飞行数据提取与飞行冒险行为得分计算程序代码 |
作者简介 |
(6)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人员整体认知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2 人员知觉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3 人员记忆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4 人员注意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5 安全氛围的调节效应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飞行员认知能力、安全绩效的内涵 |
2.1 认知能力的内涵 |
2.2 知觉能力的内涵 |
2.3 记忆能力的内涵 |
2.4 注意能力的内涵 |
2.5 安全绩效的内涵及维度分析 |
第三章 飞行员认知能力对其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 |
3.1 理论假设 |
3.2 模型构建 |
3.3 实验、问卷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
3.3.1 实验设计 |
3.3.2 记忆、安全氛围、安全绩效的问卷设计 |
3.3.3 研究样本 |
3.3.4 信效度分析 |
3.4 作用机制分析 |
3.4.1 模型拟合和修正 |
3.4.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安全氛围的调节效应分析 |
4.1 安全氛围在知觉能力和安全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4.2 安全氛围在记忆能力和安全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4.3 安全氛围在注意能力和安全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记忆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B:安全氛围调查问卷 |
附录C:安全绩效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7)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
1.2.2 认知能力研究综述 |
1.2.3 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1.2.4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1.2.5 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1.2.6 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1.2.7 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铁行车调度员的心理健康与认知能力表征指标确定 |
2.1 高铁行车调度员的心理健康分析 |
2.1.1 心理健康指标确定 |
2.1.2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分析 |
2.2 高铁行车调度员的认知能力分析 |
2.2.1 认知能力指标确定 |
2.2.2 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方案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及样本 |
3.3 研究工具 |
3.3.1 心理健康量表 |
3.3.2 认知能力测试范式 |
3.3.3 工作绩效量表与CTC调度仿真平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数据收集与处理 |
4.1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数据收集 |
4.1.1 心理健康与认知能力数据收集 |
4.1.2 工作绩效数据收集 |
4.2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数据预处理 |
4.2.1 数据中心化处理 |
4.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3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工作绩效信度与效度检验 |
4.3.1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信度检验 |
4.3.2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效度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实证分析 |
5.1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心理健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认知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3 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5.2.1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5.2.2 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5.3 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5.3.1 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5.3.2 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5.3.3 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Ⅱ 心理健康量表 |
附录 Ⅲ 工作绩效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飞行员初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分析 |
2.1 培训质量评估的相关理论 |
2.1.1 培训质量评估的方法 |
2.1.2 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估理论 |
2.2 相关民航规章与大纲分析 |
2.2.1 民航规章 |
2.2.2 训练大纲 |
2.3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价方式 |
2.3.1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价 |
2.3.2 初始飞行员技能评价方式 |
2.3.3 初始飞行员态度评价方法 |
第三章 初始飞行员的知识评估 |
3.1 大学本科知识评估 |
3.2 执照理论知识评估 |
3.3 初始飞行员的知识评估 |
第四章 初始飞行员的技能评估 |
4.1 初始飞行员技能评价指标的筛选 |
4.1.1 技能的含义及范围 |
4.1.2 技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初始飞行员的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研究方法 |
4.2.2 问卷调查 |
4.2.3 问卷分析和访谈结果 |
4.3 初始飞行员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1 技能评价指标影响程度的初步设定 |
4.3.2 技能评价指标影响程度的确定 |
第五章 初始飞行员态度评价 |
5.1 初始飞行员态度的操作性定义 |
5.1.1 态度的定义 |
5.1.2 其他态度的定义 |
5.1.3 飞行态度的定义 |
5.2 初始飞行员态度评价指标构建 |
5.2.1 飞行员态度的相关研究 |
5.2.2 初始飞行员态度评价指标的筛选 |
5.2.3 态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
5.3 初测问卷的编制 |
5.3.1 研究目的 |
5.3.2 研究工具 |
5.3.3 题项设置 |
5.4 施测结果分析 |
5.4.1 样本描述 |
5.4.2 项目分析 |
5.4.3 探索性因素分析 |
5.4.4 信度分析 |
5.4.5 效度分析 |
5.4.6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六章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
6.1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
6.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6.1.2 建立层次结构 |
6.1.3 构建判断矩阵 |
6.1.4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6.2 基于模糊理论的初始飞行员技能评价体系 |
6.2.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
6.2.2 基于模糊理论的技能评价 |
6.3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
6.4 初始飞行员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实例分析 |
6.4.1 技能评价结果 |
6.4.2 态度评价结果 |
6.4.3 综合评价结果 |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制员培训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管制工作及胜任力理论 |
2.1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发展动态 |
2.1.1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概述 |
2.1.2 管制员工作分析 |
2.1.3 管制员培训发展动态 |
2.2 胜任力模型理论研究与发展 |
2.2.1 胜任力理论概述 |
2.2.2 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与发展 |
2.3 管制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动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管制员胜任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3.1 管制员培训评价概念 |
3.1.1 空中交通管制员培训 |
3.1.2 培训评估分类及流程 |
3.2 胜任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3 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4 指标参考库的建立及维度划分 |
3.5 能力指标选取与优化 |
3.5.1 主成分分析法 |
3.5.2 指标选取与优化 |
3.6 胜任能力指标体系确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制员培训与评价分析方法 |
4.1 管制员培训与考核关系分析 |
4.2 考核相关设计与标准 |
4.2.1 考核要素设计与分析 |
4.2.2 考核标准规范原则 |
4.3 能力指标与考核要素的关联性分析方法 |
4.3.1 熵权法简要介绍 |
4.3.2 熵权法应用过程 |
4.3.3 熵权法确定关联权重 |
4.4 考核要素权重确定 |
4.4.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4.4.2 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指标权重 |
4.5 基于能力的培训与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评价体系模型验证与实例分析 |
5.1 评价体系模型验证 |
5.1.1 指标维度划分验证 |
5.1.2 指标相关性分析 |
5.2 培训练习与考核评价 |
5.2.1 培训练习设置 |
5.2.2 考核设计与标准确立 |
5.2.3 练习评价过程 |
5.3 数据记录分析与能力评价 |
5.3.1 多样本群组分析 |
5.3.2 单人样本分析 |
5.3.3 评价反馈与指导 |
5.4 评价系统设计与显示 |
5.4.1 评价系统设计原则 |
5.4.2 评价系统功能需求与模块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问卷指标项目设计初始表格 |
附录二 :管制员胜任能力指标重要性调查 |
附录三 :管制员胜任能力指标与考核要素类别关联性调查 |
附录四 :考核表设计示例 |
附录五 :熵权法数据处理部分程序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10)空中交通管制员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安全绩效文献综述 |
1.3.2 国内安全绩效文献综述 |
1.3.3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
1.3.4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安全绩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安全绩效的基本概念 |
2.1.1 绩效与绩效管理 |
2.1.2 安全绩效的内涵 |
2.2 绩效管理及安全绩效的相关理论 |
2.2.1 控制论 |
2.2.2 公平理论 |
2.2.3 Reason模型 |
第3章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XX进近管制室概况 |
3.2 XX进近管制室现有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
3.2.1 安全绩效管理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
3.2.2 安全绩效考核计划 |
3.2.3 管制员安全绩效考评流程 |
3.2.4 安全绩效反馈与绩效辅导 |
3.2.5 安全绩效结果的应用 |
3.3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
3.3.1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现状调查 |
3.3.2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4章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1 被管理者参与度低 |
4.1.2 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存在缺陷 |
4.1.3 安全绩效指标权重设置缺乏科学性 |
4.1.4 安全绩效评价周期较长 |
4.1.5 缺乏完整的反馈机制 |
4.1.6 安全绩效结果运用缺乏合理性 |
4.2 导致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绩效管理理念落后 |
4.2.2 绩效管理系统不健全 |
4.2.3 安全绩效管理与安全管理未充分融合 |
第5章 XX进近管制室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 |
5.1 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5.1.1 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目标 |
5.1.2 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
5.2 安全绩效计划的优化 |
5.2.1 安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2 安全绩效指标权重设置 |
5.3 安全绩效反馈与辅导过程的优化 |
5.4 安全绩效考核过程的优化 |
5.4.1 安全绩效小组成员的调整 |
5.4.2 明确安全绩效管理周期 |
5.4.3 安全绩效考评标准 |
5.4.4 安全绩效考核实施方法 |
5.5 安全绩效结果运用的优化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调查 |
四、民航飞行学员认知评价对情绪及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航空公司乘务员流失案例研究[D]. 罗妮.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常用人格、情绪稳定性及症状量表的飞行学生常模构建[D]. 田明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3]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管理探究[J]. 王荇,曹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1(01)
- [4]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 唐迎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09)
- [5]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静怡.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6]认知能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香瑜.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7]高铁行车调度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 谭茜.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飞行员初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研究[D]. 张轲.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9]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制员培训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赖桂瑾.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09)
- [10]空中交通管制员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 周佳凝.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