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吴泽宇[1](2021)在《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从不合理的状况,发展到合理促进改革并完善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以文化为旅游开发的灵魂和具有吸引力以及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为硬指标,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特色旅游小镇是旨在文化与产业的特色相互融合,建设集产业链和服务链于一体,产业、城镇、人口、文化等综合功能有机融合的空间载体和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特色生态旅游小镇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整个环境处于刚刚经历了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云南龙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规划建设的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对其所存在的政策、市场细分、产品规划与建设、产品营销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行之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策略和建议;这包括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资源,探索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升级的实践研究。目前,云南省各主要旅游线路仍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开发“旅游+健康”模式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健康旅游业态,以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我省推动“旅游+健康”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围绕禄劝县转龙生态旅游为代表的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问题具体表现及影响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旅游小镇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应建议和策略。具体对策包括旅游产品开发目标、产品类型、产品体系设计、产品开发原则和方法、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能够为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以进一步丰富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增加特色旅游小镇旅游产品的“文化”元素。
王小琴[2](2021)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人们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展示自然资源为主的观光旅游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了解、欣赏、体验自然和传统文化并在旅游中接受环境教育为目的地的新兴旅游方式,通过绿色环保的旅游形式和途径推动人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国内生态旅游的需求爆发性增长。但同时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景区认识不够、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过分追求门票经济,降低旅游质量;未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科普、教育功能;社区参与度低,缺乏共享机制;生态资源的保护监督体系不够健全。《温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动温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统筹布局温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作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旅游经济绩效提高的促进作用,构建温州市旅游全域发展格局。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目前,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成为温州全市上下共识,力争在2022年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的东南部,由四景一水网构成,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大罗山将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对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研究,符合当下旅游发展趋势且非常的迫切。本文以全域旅游为大背景,通过对近几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特别是山地生态旅游研究结果梳理得到启示,采用实证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对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的生态旅游进行研究。采用RMP分析理论,通过查阅《大罗山志》、《温州生态园总体规划(2014-2030)》等文献和实地调查,对大罗山生态旅游资源(R)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通过走访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辖区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等形式,对大罗山生态旅游市场(M)进行分析,了解大罗山游客生态旅游需求与消费特征,对大罗山生态旅游产品(P)进行分析,了解现有生态旅游产品。本文还重点对大罗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现状及旅游环境进行分析,并做了环境容量测算和环境影响评价。在以上大量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在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社区参与、环境营造、管理、产业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问题,强调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提出相应有效的对策。在规划上实施生态引领战略,保护与培育并重,全域优化;在产品开发上,打造大罗山生态旅游研学基地、产业+体验农业、农村生态休闲、生态文化体验、生态体育旅游、生态康养等精品旅游路线;在产业融合方面提出分别从政府、企业与人才支撑层面出发,努力实现大罗山生态旅游与社会各领域全域融合。结合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目标与趋势,“十四五”期间,全域旅游将引领旅游供给侧改革,产业融合将成为旅游业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以全新的视角对生态旅游的内在机理、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以及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生态旅游+”等方面研究,寻找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方向。为温州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供借鉴。本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的开发与规划提出在产品体系上寻求创新,在产业链条上融合发展,发展体系上寻求全覆盖,治理方面进行全域统筹。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温州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提供帮助。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祎[3](2020)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已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环境治理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带动下,生态旅游市场和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眯。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是昆明的"会客厅",随着近年来游客对生态旅游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该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销售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营销进入瓶颈,需进一步针对生态旅游产品市场进行系统性规划,提升营销方式和效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STP和SWOT分析法,在国内外对生态旅游产品研究的基础上,就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现状进行分析和营销评价,并对营销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对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提出营销策略,提出了配合营销策略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本文不但有关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还结合度假区实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生态类旅游景区的发展和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萌萌[4](2018)在《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被赞誉为首都后花园的乌兰布统草原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最南端,与河北省境内的塞罕坝林场隔河相望,乌兰布统草原到首都北京的距离为仅400多公里,乌兰布统草原因地形位于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恰到好处的结合了森林风光和草原美景,景致秀美多姿,是名副其实的人间花园。作为清朝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布统草原拥有源远流长的康熙大战葛尔丹的经典历史故事。乌兰布统草原因此成为了艺术家的天然画廊、摄影家的取景胜地、影视作品的拍摄基地,自开发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归纳演绎法等多种方法对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分析。首先,综述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营销等相关文献资料,用SWOT分析法对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得出其在自然禀赋、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上占据优势,但也存在产品体系不足、受季节影响大、品牌化弱等自身弱点。政策支持、环保力度加大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机会,同时也面临当地财政不景气、营销观念传统和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的威胁,综合SWOT分析得出的以上结论为以后制定营销策略打下基础。其次,因为生态旅游市场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而且生态旅游者相对一般旅游者又具有多样性、学习型、参与性等特定的行为特点。为了精准的制定出适合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尝试对其旅游市场进行了详细地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再次,本文将绿色营销理论融会贯通,从塑品牌、重体验、线路化的产品策略,差异化灵活定价的价格策略,互联网为主、加强管理中间商渠道策略以及传统手段和新型方式相结合的促销策略四个角度出发,在每个营销策略组合中都充分考虑到绿色环保因素,为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制定了详细的绿色营销策略并提出树立保护优先、倡导全员营销和提高营销工作精细化水平的绿色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归纳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创新点。
白雪莹[5](2016)在《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点,紧接着重点论述了绿色营销的涵盖内容和特点,包括有营销对象的多样化,消费对象方式的变化,完善了消费过程的全部体验,企业文化的源头发生变化,生态旅游方面营销策略;文章的最后将生态旅游和绿色产品营销相结合起来,基于前文的论述指出了生态旅游方面的营销策略,包括生态旅游与绿色营销相互依存,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的推行方法。希望本文可以以相对严密的论述对这一课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可以提出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生态旅游和绿色营销的发展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解嘉颖[6](2015)在《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为在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探究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生态旅游就是其中一个。生态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在其经营上就必须要采取绿色营销的策略,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最终才能实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陈健,吴楠,刘倩慧[7](2014)在《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绿色营销开发战略研究——基于珠海斗门生态农业园的实证》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型的大众旅游消费方式。绿色营销作为一种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营销方法成为了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最佳合作伙伴。本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实行绿色营销的必然性,以珠海斗门生态农业园为实证,探讨斗门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状况及资源整合,设计出生态农业园开发的绿色营销战略,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郑群明[8](2013)在《中国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特征及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未来的五年,中国将全面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却非常有限,生态旅游亟需全新的推广和规范,全面推行绿色营销已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法,对广东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归纳出生态旅游绿色营销具有责任营销、教育营销、健康营销和技术营销的特点;在实施绿色营销时,应注重从产品生产、价格制定、渠道选择和促销策略方面,分别采用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对策、自下而上的价格制定、无污染的低碳渠道和反客为主的绿色沟通等策略。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在绿色营销中,通过运用生态技术、推行健康理念、践行环境教育和融入绿色沟通等方法,为中国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提供良好的借鉴。
于笑云[9](2009)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几年来,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并且承担着为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特殊责任,这就要求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生态旅游的营销问题,必须将可持续的理念注入到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全过程中去,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的诸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的数据和现场调查,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将绿色营销理念与市场营销组合4Ps相结合,针对案例研究点四川王朗国家级保护区提出了具体的绿色营销建议。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尝试做出以下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正视“生态旅游者”泛化现象,尝试将生态旅游地普通游客与生态旅游者区分开来,进行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营销措施。另一方面,识别国际入境生态旅游市场特征及现状,正视其对我国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营销措施。
杨丽[10](2009)在《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文中提出旅游学是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的交叉学科。旅游开发更是涉及到“生态系统平衡”和“人地关系和谐”这些重要问题。“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这使得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在旅游学科领域上属于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首先是概念的讨论和甄别。对于“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数百种解释和认识,基于对上百篇文献的研究,笔者提出从旅游的产生去认识和解释“乡村旅游”的概念,即从产业的角度去理解乡村旅游。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本文认为生态旅游的理念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最重要和必须一直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和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理论是生态旅游的基石,必须从系统和整体的观点上去理解生态旅游的定义,它既包括自然生态部分,也包括基于自然的人文生态部分;在概念的理解上,更应强调一种人、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和谐统一的思想。理论部分笔者的主要观点为:(1)本文所指的是从产业角度去理解乡村旅游,去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社区、地区乃至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乡村旅游也才具有开发、管理等宏观研究的价值。(2)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或“观光农业”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但相互交叉、紧密联系。(3)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外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类型和自然性旅游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乡村旅游不是生态旅游的子集;乡村生态旅游才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子集。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旅游方式。(4)在综合理解基础上给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在乡村地域环境,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基于自然环境而发展演变的人文生态环境为吸引物,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在旅游活动中融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体验、娱乐等旅游需求于一体,并兼顾社区发展和公平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5)对其他一些相关概念进一步阐述,提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人为本原则、社区参与原则。(6)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地区必须采取依托景区开发模式,并从系统的观点构建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良性循环图。笔者认为,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进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者、旅游服务提供者和当地社区应通过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在其中履行重要的功能。旅游服务提供者通过社区参与式的乡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设施的供给、企业经营,使社区受益并大大增强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热情;通过对旅游者生态性形象定位和营销,引起生态旅游者的关注,在对游客提供满意的生态体验和生态性旅游产品服务的同时,积极进行有序管理和生态教育,这样,在游客参与的过程中,既获得了满意的旅游体验,又增强了游客的生态意识,整个旅游活动的破坏未超过生态旅游资源恢复的阈值,乡村生态旅游系统良性循环,获得满意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章至第八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吐鲁番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工作如下:第三章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标准,对吐鲁番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对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第四章进行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并采用专家赋值法、文献综合法对吐鲁番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第五章关注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并针对葡萄沟景区进行了重点调研,在资源评价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形象策略与“绿色”营销策略。第六章进行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社区相关利益主体调研,调研对象为吐鲁番地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吐鲁番地区位于乡村的重要景区的景区从业和管理人员和普通乡村居民。通过问卷分析了解了社区相关利益主体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包括旅游发展收益感知、旅游发展代价认知、社区居民对旅游参与的现状与态度)研究。研究发现吐鲁番地区的社区参与情况属于诱导参与(参与形式的第二阶段),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结论:旅游发展已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改变了居民价值观念,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等;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本地风俗文化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但是当地居民对此似乎并不关注。因此,有必要警示的是在旅游发展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会被忽视的将付出的环境代价。尤其在旅游开发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七章阐述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系统开发的理论,并指明了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了乡村生态旅游容量的部分测算;明确了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要求;针对吐鲁番地区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可开发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类型推荐;并提出具体开发思路和开发的具体项目。最后从六个方面强调了乡村生态旅游保护对策。第八章是反思和回顾,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文中不足之处。
二、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旅游营销理论研究 |
二、旅游特色小镇理论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技术线路及创新 |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二、技术线路 |
三、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旅游小镇概述 |
一、特色小镇建设 |
二、旅游小镇概念及分类 |
第二节 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 |
一、市场营销理论 |
二、7P营销组合策略 |
三、SWOT和PEST分析方法 |
第三章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概况 |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项目建设现状 |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历程 |
第二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发展的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一、政策分析 |
二、经济结构分析 |
三、文化产业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三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SWOT分析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面临的机遇 |
四、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营销现状 |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经营状况 |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客源市场状况 |
三、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开发状况 |
四、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销售渠道状况 |
第二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一、客源市场定位的不准确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影响 |
二、产品定价策略中没有突出服务产品定价的特殊性 |
三、产品销售渠道匮乏 |
四、促销宣传推广手段单一 |
五、人员要素资源的匮乏与配置不合理 |
六、有形展示中产品标志性设计与实体环境特色不突出 |
七、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与服务运行程序不健全 |
第五章 转龙道·旅游小镇营销策略与对策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客源市场定位与产品开发思路 |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策略 |
第二节 价格策略 |
一、产品差异定价策略 |
二、捆绑产品定价策略 |
三、服务定价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一、直接与间接渠道策略 |
二、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一、广告促销策略 |
二、节庆促销策略 |
第五节 人员要素策略 |
一、人员要素分析 |
二、策略措施 |
第六节 有形展示策略 |
一、有形展示分析 |
二、策略措施 |
第七节 服务过程策略 |
一、服务过程分析 |
二、策略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一、不足之处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
(三)国外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 |
(四)国内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 |
(五)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技术线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
(二)全域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
(三)产业融合 |
二、理论基础 |
(一)系统理论 |
(二)RMP理论 |
(三)产业融合理论 |
第3章 大罗山生态旅游RMP分析 |
一、大罗山生态旅游资源(R)调查与评价分析 |
(一)大罗山概述 |
(二)大罗山生态旅游资源调查 |
(三)大罗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二、大罗山生态旅游市场(M)分析 |
(一)大罗山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二)大罗山游客生态旅游需求与消费特征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三、大罗山生态旅游产品(P)分析 |
(一)大罗山生态旅游景区产品现状 |
(二)大罗山生态旅游住宿产品现状 |
(三)大罗山生态旅游餐饮产品现状 |
(四)大罗山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产品现状 |
第4章 大罗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及旅游环境分析 |
一、大罗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
(一)经济参与现状与分析 |
(二)其他社区参与现状与分析 |
二、大罗山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分析 |
(一)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
(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三、旅游政策和环境分析 |
(一)国家层面 |
(二)区域层面 |
四、旅游氛围环境 |
第5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五、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环境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
六、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七、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宏观调控有限,政策拉动效果不明显 |
(二)驱动不足,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未凸显 |
(三)人才紧缺,专业团队打造滞后 |
第6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规划方面存在的对策与建议 |
(一)保护培育布局 |
(二)风景游览布局 |
(三)旅游设施布局 |
(四)基础工程布局 |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一)“生态+教育”,打造大罗山生态旅游研学基地 |
(二)“旅游+农业”打造产业+体验农业生态精品旅游路线 |
(三)“旅游+乡村”打造大罗山农村生态休闲精品旅游路线 |
(四)“旅游+文化”打造大罗山生态文化体验精品旅游路线 |
(五)“旅游+体育”打造大罗山生态体育旅游精品路线 |
(六)“旅游+康养”打造大罗山生态康养精品旅游路线 |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四、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五、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环境营造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一)对旅游主体进行生态教育,合理控制游客容量 |
(二)完善制度措施,对旅游客体进行保护和修复 |
(三)健全开发审批制度,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
六、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七、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对策 |
(一)科学编制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
(二)创新驱动,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
(三)高效整合,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温州大罗山游客生态旅游需求与消费特征调查问卷 |
致谢 |
(3)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度假旅游和旅游度假区 |
二、市场营销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三、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 |
第二节 “4P”营销理论 |
一、理论定义 |
二、“4P”内容 |
三、实践指导 |
第三节 分析工具 |
一、SWOT分析法 |
二、STP理论 |
第三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及评价 |
第一节 度假区生态旅游现状 |
一、度假区经营现状 |
二、产品现状 |
三、定价现状 |
四、渠道现状 |
五、促销现状 |
第二节 度假区STP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二、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市场细分 |
三、目标市场选择 |
四、市场定位 |
第四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SWOT分析 |
第一节 优势分析 |
一、区位优势 |
二、领导重视 |
三、生态旅游产品多元化 |
四、气候优势 |
第二节 劣势分析 |
一、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 |
二、领导重视但落实尚缓 |
三、度假区缺乏有效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
四、目的地竞争力不够 |
五、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
第三节 机会分析 |
一、“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
二、理念和政策带来新发展 |
三、旅游业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
四、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带来新动力 |
第四节 威胁分析 |
一、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误差 |
二、周边旅游度假区竞争 |
三、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需要融合和转型升级 |
四、环境保护的压力 |
第五节 SWOT矩阵 |
第五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及实施保障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一、重视生态环保理念 |
二、构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
三、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消费 |
四、创新突出生态绿色产品 |
五、注重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设计 |
第二节 定价策略 |
一、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二、生态旅游产品定价方法 |
三、生态旅游定价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一、传统分销渠道策略 |
二、网络分销渠道策略 |
三、其他创新分销渠道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一、广告促销策略 |
二、人员促销策略 |
三、公关关系促销策略 |
第五节 保障措施 |
一、加强资金保障 |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三、加强旅游监督管理 |
四、加快培育旅游专业型人才 |
五、旅游安全设施保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STP分析的结论 |
二、SWOT分析的结论 |
三、营销策略结论 |
四、保障措施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调查问卷 |
致谢 |
(4)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
2.2 绿色营销理论 |
2.3 4P营销策略理论 |
2.3.1 生态旅游产品策略 |
2.3.2 生态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
2.3.3 生态旅游市场分销渠道策略 |
2.3.4 生态旅游促销策略 |
第三章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SWOT分析 |
3.1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简介 |
3.1.1 区域概况 |
3.1.2 自然资源概况 |
3.1.3 旅游资源概况 |
3.2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发展现状 |
3.3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SWOT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会 |
3.3.4 威胁 |
3.3.5 SWOT分析结论 |
第四章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制定 |
4.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4.2 目标市场定位 |
4.3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组合 |
4.3.1 品牌优先、体验为主、线路联动的丰富化产品策略 |
4.3.2 高价优质、注重差异、适中亲民的灵活化定价策略 |
4.3.3 互联网分销、优质中间商助力的便利化渠道策略 |
4.3.4 强化传统媒介、创新新型营销手段的体系化促销策略 |
第五章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坚持保护优先,提倡可持续发展 |
5.1.1 严格环境容量控制 |
5.1.2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
5.2 开展全员营销,最大化游客满意度 |
5.2.1 统一“全员营销”的意识 |
5.2.2 制定详实的实施计划 |
5.2.3 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 |
5.3 提高精细化营销水平 |
5.3.1 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特点,把握变化规律 |
5.3.2 重视市场调研,精准细分市场 |
5.3.3 市场集约开发,市场资源高效配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
二、绿色营销 |
(一)营销目标得到了发展 |
(二)营销对象的多样化 |
(三)看待消费对象方式的变化 |
(四)扩大化了需要的范围 |
(五)完整了消费过程的全部体验 |
(六)企业文化的源头发生变化 |
三、生态旅游方面营销策略 |
(一)生态旅游与绿色营销相互依存 |
(二)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原则 |
(三)具体的推行方法 |
1. 从产品内容上完成绿色化 |
2. 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
(6)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
(一) |
(二) |
(三) |
二、绿色营销的定义与特点 |
(一) 绿色营销的定义 |
(二) 绿色营销的特点 |
三、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一) 绿色需求不足, 绿色概念泛化 |
(二) 旅游产品和市场不细致 |
(三) 绿色营销素质缺乏 |
四、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 |
(一) 突出绿色形象 |
(二) 加强绿色设计和研发 |
(三) 重视绿色延伸服务 |
(9)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流程 |
2 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2.1 生态旅游概述 |
2.1.1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2.1.2 生态旅游的内涵概述 |
2.1.2.1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 |
2.1.2.2 生态旅游的特征 |
2.2 生态旅游营销概述 |
2.2.1 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 |
2.2.2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2.2.3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与传统旅游市场营销的区别 |
2.3 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3.1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
2.3.2 生态旅游营销环境分析 |
2.4 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
2.4.1 生态旅游市场范畴分析 |
2.4.2 生态旅游“本土化”的提出 |
2.4.2.1 国际入境生态旅游市场 |
2.4.2.2 国内高端生态旅游市场 |
2.4.2.3 国内大众生态旅游市场 |
2.4.3 生态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
2.4.4 生态旅游市场细分 |
2.4.5 生态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
2.5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2.5.1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
2.5.1.1 生态旅游产品的概念及构成 |
2.5.1.2 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
2.5.1.3 生态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
2.5.1.4 生态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
2.5.2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 |
2.5.2.1 生态旅游产品的价格分析 |
2.5.2.2 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
2.5.3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分销策略 |
2.5.3.1 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类型 |
2.5.3.2 生态旅游产品分销渠道选择策略 |
2.5.3.3 生态旅游产品分销策略的新趋势 |
2.5.4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 |
2.5.4.1 生态旅游产品促销形式组合 |
2.5.4.2 生态旅游产品品牌形象策划 |
2.6 小结与讨论 |
3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实例分析 |
3.1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
3.1.1 保护区基本概况 |
3.1.2 保护区资源类型分析 |
3.1.2.1 地形地貌 |
3.1.2.2 气候特点 |
3.1.2.3 植物资源 |
3.1.2.4 动物资源 |
3.1.3 保护区现有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
3.1.3.1 现有旅游资源分类 |
3.1.3.2 现有旅游资源评价 |
3.1.4 保护区内的功能区划 |
3.2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1 已开放生态旅游景点(区)及现有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
3.2.1.1 已开放生态旅游景点(区) |
3.2.1.2 现有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
3.2.2 现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 |
3.2.3 目前接待规模和效益 |
3.3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环境SWOT分析 |
3.3.1 优势(Strength)分析 |
3.3.1.1 生态优势 |
3.3.1.2 区位优势 |
3.3.1.3 生态旅游界内知名度优势 |
3.3.1.4 科研成果优势 |
3.3.2 劣势(Weakness)分析 |
3.3.2.1 自然景观观赏价值不突出 |
3.3.2.2 可进入性较差 |
3.3.2.3 基础设施制约 |
3.3.2.4 资金及人才欠缺 |
3.3.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
3.3.3.1 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
3.3.3.2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态势 |
3.3.3.3 绵阳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
3.3.3.4 生态旅游市场发展机遇 |
3.3.4 威胁(Threat)分析 |
3.3.4.1 旅游活动对生态的威胁 |
3.3.4.2 其他旅游地竞争威胁 |
3.3.4.3 保护区的经营体制问题 |
3.4 保护区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的确定和细分 |
3.4.1 国际入境生态旅游市场定位和细分 |
3.4.2 国内高端生态旅游市场定位和细分 |
3.4.3 国内大众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和细分 |
3.5 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3.5.1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产品策略 |
3.5.1.1 王朗自然保护区与白马社区生态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 |
3.5.1.2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 |
3.5.1.3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组合 |
3.5.1.4 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生态旅游产品系列的选择 |
3.5.2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价格策略 |
3.5.2.1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定价及构成 |
3.5.2.2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价格的调整 |
3.5.3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分销策略 |
3.5.3.1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直接分销渠道 |
3.5.3.2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间接分销渠道 |
3.5.4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促销策略 |
3.5.4.1 品牌形象设计 |
3.5.4.2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促销组合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与建议 |
4.2 研究创新 |
4.3 研究局限 |
4.4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个人成果清单 |
致谢 |
(10)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关于起源、概念和研究重点 |
2.1.2 关于实践 |
2.2 生态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关于起源、概念 |
2.2.2 生态旅游综合理解 |
2.2.3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石 |
2.2.4 研究重点 |
2.3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理解与辨析 |
2.3.1 乡村旅游概念理解 |
2.3.2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或“观光农业”的关系 |
2.3.3 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 |
2.4 其他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
2.4.1 几个有联系的相关概念 |
2.4.2 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
2.5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基本原则与模式 |
2.5.1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基本原则 |
2.5.2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 SWOT分析 |
3.1 吐鲁番地区旅游业概况 |
3.1.1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
3.1.2 旅游业现状 |
3.1.3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3.2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
3.2.1 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
3.2.2 拓宽农民就业空间的重要渠道 |
3.2.3 加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 |
3.2.4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领可持续发展 |
3.2.5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3.3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 |
3.3.1 优势(Strength) |
3.3.2 劣势(Weakness) |
3.3.3 机会(opportunity) |
3.3.4 威胁(Threat) |
3.3.5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第四章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与评价 |
4.1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
4.1.1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
4.2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4.2.1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4.2.2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第五章 生态形象策略与“绿色”营销策略 |
5.1 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调研内容与重点研究区选择 |
5.1.1 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调研内容 |
5.1.2 重点研究区选择 |
5.2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乡村生态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策略 |
5.2.1 乡村生态旅游的典型—葡萄沟形象定位研究的必要性 |
5.2.2 旅游主题形象设计的基础 |
5.2.3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主题形象定位 |
5.2.4 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 |
5.3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5.3.1 研究背景 |
5.3.2 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目标 |
5.3.3 调研分析 |
5.3.4 绿色营销组合—4P策略 第六章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社区相关利益主体研究 |
6.1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社区调研的意义 |
6.2 社区相关利益主体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
6.2.1 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 |
6.2.2 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方面 |
6.2.3 社区居民对旅游参与的现状与态度 |
6.3 问题与反思 第七章 吐鲁番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
7.1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
7.1.1 深度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7.1.2 乡村生态旅游容量研究 |
7.1.3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
7.1.4 具体开发思路 |
7.1.5 重点项目 |
7.2 乡村生态旅游保护对策 |
7.2.1 加强领导,坚持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 |
7.2.2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景富民”,保障农牧民利益 |
7.2.3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业 |
7.2.4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农牧民旅游意识 |
7.2.5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 |
7.2.6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乡村旅游秩序 第八章 反思-回顾、结论、问题与未来发展 |
8.1 反思与回顾 |
8.2 结论 |
8.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8.4 问题 |
8.5 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开发项目表 附录Ⅱ 问卷调查表 博士期间科研简历 致谢 |
四、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D]. 吴泽宇.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全域旅游背景下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王小琴.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刘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乌兰布统草原生态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杨萌萌.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05)
- [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J]. 白雪莹. 商业故事, 2016(14)
- [6]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J]. 解嘉颖. 品牌(下半月), 2015(07)
- [7]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绿色营销开发战略研究——基于珠海斗门生态农业园的实证[A]. 陈健,吴楠,刘倩慧.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 2014
- [8]中国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特征及策略[A]. 郑群明. 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 Volume 3, 2013
- [9]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 于笑云. 北京林业大学, 2009(07)
- [10]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 杨丽. 新疆大学, 2009(01)
标签:生态旅游论文; 乡村旅游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