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廖长庚[1](2017)在《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非织造布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它在工业、农业以及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而热轧粘合工艺在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中则是比较常见的一项技术,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文章主要针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沈志明[2](2014)在《我国用即弃卫生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我国用即弃卫生用品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相关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这一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产协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3](2012)在《纺粘发展的去岁今昔——2012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现状和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到2012年,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发展了整整26年。在这26年里,从空白到拥有了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从1000吨/年的生产能力扩展到迄今230万吨/年以上,从市场全部由梳理成网覆盖到纺粘布占据了非织造布总量的近50%,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取得了业界瞩目的进步,产能和产量均名列国际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纺粘生产大国。
曹亚林[4](2012)在《聚酯纺粘非织造干花基材工艺与热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进纺粘设备和技术,生产纺粘法非织造布。由于纺粘非织造布有产品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等优点,近年来纺粘法非织造布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每年的产能与产量都有一定增加,可见纺粘发非织造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装饰、美化、保健等多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让生活舒适美好。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装饰用干花大都为机织产品,聚酯纺粘装饰非织造材料的开发,既符合非织造材料向低成本、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趋势,又迎合了人们对新型装饰材料的追求。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和传统干花基布进行测试,分析得出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折皱回复性,抗弯刚度,比传统干花基布好。除此之外,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由于其纤维的杂乱排列,与植物经脉相类似,较为逼真。但是传统干花基布在细度,强力,弯曲弹性模量方面比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性能优越。针对聚酯纺粘非织造上述不足的性能,本研究通过改变纺粘生产中牵伸工艺的气流压力来改变聚酯长丝的细度,从热轧粘合中点粘合角度分析了轧点形状,轧点面积,轧点百分比以及轧点的排列方式对聚酯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除此之外对聚酯纺粘非织造布进行硬挺整理从而提高聚酯纺粘布的弯曲弹性模量。研究表明,在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牵伸工艺中,增加气流压力可以使得聚酯长丝的细度降低,并且分析得出在牵伸压力至少为3bar时,才能获得结晶,取向,均匀性较好的聚酯长丝。此外,在提高轧点面积,轧点面积比例的同时,采用方形轧点与纤维排列方向成45°排列的轧点排列,可以使得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力,硬挺度性能更好。对于硬挺整理方面,本研究确定了采用TF-630硬整理工艺:TF-630硬挺剂与TF-630C催化剂的比例为5:1,TF-107 T渗透剂1 g/L。轧辊压力0.3MPa,轧液率150%。选取硬挺整理剂TF-630的浓度选取为200g/L,焙烘温度180℃,时间120S时能够获得较好的硬挺整理效果。经过整理后,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力,抗弯刚度都得到了增加,弯曲弹性模量与传统干花基布相当,虽然折皱回复性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符合干花用布的要求。
丁伟,周蓉[5](2011)在《纺粘法非织造布服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论文对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对不同克重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拉伸、顶破、悬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折痕恢复性透水性进行测试比较,探讨作为服装材料使用,纺粘法非织遣材料的性能要求。结果表明涤纶纺粘布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其抗拉强力、撕裂强度等指标较高,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
向天夏[6](2011)在《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粘法非织造布采用熔融纺丝成网技术,是一种领先的非织造布工艺。此工艺以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熔融纺丝牵伸铺网,然后用热轧或针刺、水刺的方法固结而成的布状材料。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装饰材料、医用材料、卫生用品、土工布、过滤材料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大量使用,其废弃物降解困难,造成的白色污染对土壤、生物和人类生活环境也带来不少危害。开发无机粉体改性技术生产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以无机粉体作为添加剂,减少了高分子聚合物的使用量,节约了石油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产品用后可较快的光氧化降解。同时,在长时间环境条件作用下,无机粉体可以从纺粘布中分离进入环境中,促进材料被环境消纳,没有污染,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本文重点研究了整体狭缝式负压气流牵伸的无机粉体碳酸钙改性聚丙烯(PP)纺粘非织造生产工艺及碳酸钙质量分数对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性能影响。在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生产过程中,影响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工艺参数有:计量泵转速、纺丝温度、冷却风温度和风速、牵伸压力、牵伸器狭缝宽度、纺丝速度、成网帘速度、热轧辊压力和温度等,本论文重点从箱体温度、侧吹风速度及上/下压辊的温度,这三个因素出发,通过正交实验,采用极差法获得了生产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优化工艺参数。对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拉伸断裂性能、长丝线密度、透气性能、热学性能、流变性能、结晶度和老化降解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无机粉体碳酸钙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面密度较小时,其断裂强力随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增大而下降,当面密度较大时,其断裂强力先增大后减小。同时碳酸钙质量分数以及光照时间都会对结晶度产生影响,碳酸钙的加入还会使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光老化降解的速度加快。本课题对形成这些关系的根本原因进行的探讨,对实际生产及产品应用将会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向天夏,靳向煜,吴海波,何智荣,周彩萍[7](2010)在《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经济性、功能性、环境友好性,以及无机粉体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和影响因素[1]。详细阐述了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研究的相关内容。
丁伟,周蓉[8](2010)在《纺粘法非织造布服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对6种不同面密度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力、顶破强力、悬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折痕回复性和透水性进行测试,探讨了作为服装材料使用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性能要求。结果表明,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抗拉强力和撕裂强力等指标较高,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
邹荣华,顾进[9](2010)在《多头纺熔非织造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近年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正朝着多纺丝模头、多原料复合的高产高效、高质多能方向转变,其中多头纺熔非织造布设备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比较,并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赵博[10](2010)在《纺粘非织造气流牵伸工艺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粘法生产技术是依靠气流的作用将聚合物牵伸细化成长丝纤维,然后长丝纤维又在气流的作用下随机铺放到接收装置上形成纤网。由于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属于一步法生产技术。目前,纺粘法主要采用气流拉伸工艺,它依靠拉伸装置提供的高速气流对丝条进行拉伸,由于纺丝、拉伸、铺网和加固是连续进行的,所以要求拉伸在极短的时间中完成,因此,它采用的拉伸方法与普通化学纤维纺丝的牵伸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影响聚合物气流拉伸性能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间的关系较复杂,因此,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在非织造布领域中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就以纺粘工艺中影响纤网结构的根本原因——聚合物气流拉伸模型和气流拉伸机理研究的影响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该研究不仅使得纺粘工艺的理论更趋于完整,而且对如何提高纤网的质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以便于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规律,为提高非织造布产品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纺粘法喷射流场理论的建模和数值模拟;二是在对前人纺粘聚合物牵伸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纺粘法喷射流场理论模型完整的聚合物牵伸模型;三是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就有关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等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和讨论。论文第一章论述了选题背景,首先就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理论研究和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几何外形研究等做了一简单的综述,然后从国外和国内的两个方面,综述了聚合物纺粘非织造布气流拉伸机理研究的特点、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等情况。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况,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比较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他们研究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介绍了我国在纺粘气流拉伸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和评价了聚合物纺粘气流拉伸的数学模型,展望了纺粘气流拉伸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指出重点在于开发纺粘新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最后介绍了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工艺类型、原料、新技术、几种典型的新型纺粘设备、发展方向和特性等等。论文第二章介绍了有限差分方法,论述了建立有限差分的两种基本方法,即采用的Taylor级数展开法和采用的控制体积积分法。介绍了控制微分方程离散化成代数方程后,求解代数方程组的常用方法。建立了纺粘牵伸器喷射流场的理论模型。根据纺粘非织造布气流拉伸的机理和特点,纺粘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由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边界条件等等组成。湍流模型采用κ—ε方程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中的控制体积法对纺粘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进行离散化,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方程。论文第三章讨论了纺粘牵伸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求解方法,并对几种纺粘牵伸器的喷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相应的流场矢量图等。通过流场矢量图的分析,发现:适当设计牵伸器的收缩比,能使气流速度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对纺粘聚合物熔体进行气流牵伸,使纤维直径变细。论文第四章介绍了粒子图像测速仪的性能和特点,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五种设计参数的纺粘牵伸器喷射流场的气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和数值模拟求解结果,所得的试验测试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从而显示了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拟算法能够预测纺粘牵伸器的喷射流场。论文第五章讨论了纺粘聚合物牵伸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以及有关工艺参数对最终纤维直径等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纺粘气流牵伸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聚合物牵伸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给出了完整的纺粘聚合物牵伸理论模型。采用五阶Runge-Kutta法求解该理论模型,数值求解结果和试验测定结果相吻合。给出了纺粘聚合物气流牵伸模型,它包括五个方程,即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本构方程和结晶动力方程,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求解牵伸器的喷射流场,预测的直径和结晶度与实测的十分吻合,分析了纺粘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等的影响,得出:聚合物流量越小,聚合物熔体初始温度越大,气流初始温度越大,气流初始速度越大时,可以使纤维直径减小,并能提高纺粘成网的质量。同时,该方法也显示了本研究在对纺粘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文给出了基于纺粘喷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完整的纺粘聚合物牵伸理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纺粘牵伸器的喷射流场进行了研究,从而能准确预测纺粘非织造布纤维直径等,它对非织造布加工中利用牵伸气流的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的机理分析 |
2 热轧工艺下非织造布的结构 |
3 热轧温度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的具体影响 |
4 热轧压力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影响 |
5 热轧速度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的影响 |
6 结束语 |
(2)我国用即弃卫生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用即弃卫生用品的发展历程 |
2 卫生用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与趋势 |
2.1 近年来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产能发展 |
2.2 非织造布在卫生用品市场的应用现状 |
2.3 非织造布在卫生用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
3 我国卫生用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尚存的一些问题 |
3.1 产能过剩问题 |
3.2 原材料的制约 |
3.3 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 |
3.4 技术人才和研发能力欠缺 |
3.5 紧密型产业链尚未形成 |
(3)纺粘发展的去岁今昔——2012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现状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产能、产量增速齐放缓 |
纺粘产品囊括各种用途 |
复合、高速装备在进步 |
出口增长好于进口 |
正视扩张期的差距 |
一、低水平能力过剩, 细分市场未形成 |
二、主流产品中低端、装备缺乏稳定性 |
三、标准有滞后, 人才要重视 |
发展预期:快增长可持续 |
一、产业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调整 |
二、新材料新工艺扩展应用 |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四、创建自主品牌 |
(4)聚酯纺粘非织造干花基材工艺与热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纺粘非织造布的技术及市场前景 |
1.3 仿真装饰花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纺粘非织造布工艺技术研究 |
2.1 纺粘非织造布工艺生产过程 |
2.2 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工艺参数 |
第三章 聚酯纺粘牵伸工艺技术研究 |
3.1 原料性能与发展现状 |
3.2 聚酯纺粘牵伸工艺技术 |
3.3 基本性能测试 |
3.4 结果及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酯纺粘热轧工艺技术研究 |
4.1 热轧粘合工艺过程及机理 |
4.2 轧点结构机理分析 |
4.3 基本性能测试 |
4.4 结果及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硬挺整理 |
5.1 硬挺整理原理及研究现状 |
5.2 实验方案 |
5.3 硬挺整理工艺的确定 |
5.4 测试结果及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6)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纺粘法非织造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 |
1.2 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性能和用途 |
1.3 无机粉体碳酸钙的改性技术 |
1.3.1 粉体离子的超细化 |
1.3.2 表面改性技术 |
1.3.3 碳酸钙的基本特性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工艺流程及实验方案设计 |
2.1 原料介绍 |
2.1.1 无机粉体碳酸钙的基本性能 |
2.1.2 PP切片(Polypropylene Chip)性能 |
2.2 工艺流程与生产设备 |
2.2.1 工艺流程 |
2.2.2 生产设备 |
2.3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实验工艺设计 |
第三章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基本性能分析 |
3.1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3.1.1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应力-应变曲线 |
3.1.2 碳酸钙含量对初始模量的影响 |
3.1.3 面密度对PP纺粘非织造布强力的影响 |
3.1.4 CaC03含量对撕破强力、顶破强力的影响 |
3.2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柔软性(弯曲长度)测试 |
3.3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均匀性测试 |
3.3.1 试样面密度的测试 |
3.3.2 试样均匀度(不匀率)的测试 |
3.4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厚度测试 |
3.5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的热粘合面积 |
3.6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长丝线密度测试 |
3.7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透气性能测试 |
3.8 改性PP单丝形态结构观察 |
第四章 无机粉体改性PP热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分析 |
4.1 流变性能测试 |
4.2 碳酸钙含量对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 温度对PP/CaCO3共混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
4.4 碳酸钙/聚丙烯共混熔体的非牛顿指数 |
第五章 改性PP纺粘非织造布结晶及降解性能的分析 |
5.1 高聚物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 |
5.2 X衍射测量纤维结晶度 |
5.3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状态和结晶度 |
5.4 光老化降解对结晶度的影响 |
5.5 自然老化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8)纺粘法非织造布服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厚度和体积密度 |
2.2 拉伸和顶破性能 |
2.3 悬垂性能 |
2.4 保温性能 |
2.5 透气性、耐磨性和折痕回复性 |
2.6 透水性 |
3 结论 |
(9)多头纺熔非织造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多个纺丝模头的纺粘、熔喷的结合技术 |
1.1 技术特点 |
1.2 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历程 |
1.2.1 Oerlikon Neumag公司 |
1.2.2 Reifenhauser公司 |
1.2.3 其他公司 |
1.3 国内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 |
1.3.1 温州昌隆化纤 |
1.3.2 中国纺机集团宏大研究院 |
2 多个纺丝模头的多层纺粘网复合的生产技术 |
2.1 技术特点 |
2.2 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历程 |
2.3 国内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
3 多头纺熔非织造布技术的新发展 |
3.1 双组分纺粘技术与多头纺熔技术的结合 |
3.2 其它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与多头纺熔技术的结合 |
3.3 新原料在多头纺熔技术中的应用 |
4 结语 |
(1)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 加强自主研发, 发展自己的特色生产装备。 |
(2) 纺粘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要实行优化配置和专业化生产。 |
(10)纺粘非织造气流牵伸工艺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纺粘非织造工艺理论及相关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几何外形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纺粘法非织造设备和原料的新进展 |
1.3.1 设备方面新进展 |
1.3.2 原料方面新进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的理论模型及其有限差分离散 |
2.1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的理论模型 |
2.1.1 湍流模型的选择 |
2.1.2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
2.2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2.3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控制方程的有限差分方程 |
2.3.1 控制体积法简介 |
2.3.2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控制方程的二维有限差分方程 |
2.4 有限差分方程的求解 |
2.4.1 逐线迭代法和三对角阵(TDMA)法 |
2.4.2 松弛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的数值模拟 |
3.1 差分格式的选择 |
3.2 纺粘牵伸器喷射流场有限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 |
3.2.1 基本变量法求解的困难与交错网格的引入 |
3.2.2 动量方程的离散 |
3.2.3 SIMPLE算法 |
3.2.4 贴体坐标的应用 |
3.2.4.1 贴体坐标基本概念与坐标变换 |
3.2.4.2 贴体坐标下控制方程的转换与离散化 |
3.2.4.3 贴体坐标下计算平面上的SIMPLE算法 |
3.2.4.4 生成贴体坐标网格的微分方程法 |
3.2.5 商用软件的选择及参数设定 |
3.3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数值求解结果 |
3.3.1 数值模拟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纺粘非织造牵伸器喷射流场的实验测试 |
4.1 粒子图像测速仪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 |
4.1.1 工作原理 |
4.1.2 PIV粒子图像测速仪的系统结构 |
4.1.3 示踪粒子 |
4.2 流场测试实验装置 |
4.3 纺粘牵伸器喷射流场粒子图像测速仪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聚合物熔体在纺粘非织造牵伸器中的气流牵伸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
5.1 聚合物熔体在纺粘非织造牵伸器中的气流牵伸模型 |
5.2 纺粘非织造气流牵伸模型数值求解 |
5.2.1 实际工业应用纺粘非织造宽狭缝牵伸器喷射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
5.2.2 实际纺粘非织造宽狭缝牵伸器气流牵伸模型的数值求解与结果 |
5.2.3 纤维直径和结晶度实测结果及其数值求解结果的比较 |
5.3 纺粘非织造布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影响的仿真试验 |
5.3.1 聚合物流量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
5.3.2 聚合物熔体初始温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
5.3.3 气流温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
5.3.4 气流速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和获奖情况 |
四、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探讨[J]. 廖长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25)
- [2]我国用即弃卫生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沈志明. 纺织导报, 2014(12)
- [3]纺粘发展的去岁今昔——2012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现状和趋势分析[J]. 中产协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 非织造布, 2012(06)
- [4]聚酯纺粘非织造干花基材工艺与热轧技术研究[D]. 曹亚林. 东华大学, 2012(07)
- [5]纺粘法非织造布服用性能研究[A]. 丁伟,周蓉.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二届第二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 2011
- [6]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工艺及性能研究[D]. 向天夏. 东华大学, 2011(08)
- [7]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研究[J]. 向天夏,靳向煜,吴海波,何智荣,周彩萍. 非织造布, 2010(01)
- [8]纺粘法非织造布服用性能研究[J]. 丁伟,周蓉. 产业用纺织品, 2010(01)
- [9]多头纺熔非织造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 邹荣华,顾进. 纺织导报, 2010(01)
- [10]纺粘非织造气流牵伸工艺理论研究[D]. 赵博. 东华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