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美克耳氏憩室并穿孔术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闫动,李香,张蕾,李燕[1](2020)在《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2例患儿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4.2±2.9)岁;其中以消化道便血症状就诊20例,憩室炎4例,消化道梗阻8例。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8±11.3)min,平均住院日为(7.8±1.9)d。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美克尔憩室,术后长期随访,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手术切口隐匿、美观。结论小儿美克尔憩室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可疑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小切口手术用于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切口隐匿、美观。
刘秋菊,王宾[2](2018)在《系统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行腹腔镜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大便潜血试验阴性率、30 d复检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大便潜血试验阴性率(95.00%)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68.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复检治疗有效率(98.33%)显着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6%)显着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痊愈率、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新明[3](2017)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根据2016年全国癌症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恶性肿瘤登记资料,结直肠癌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按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计算,结直肠癌位列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5位,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的改变与提高,目前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男女性别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穿孔在临床并不少见,国内外文献也有相应报道[2],[3],多以临床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为主。结直肠癌穿孔可发生于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多个部位,而以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以下简称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较为多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民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呈增多趋势。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是临床结直肠肿瘤危急重症,病情凶险,常需急诊手术治疗,因多数患者年龄大,器官功能差,即便经手术等积极治疗患者仍难以存活,死亡率高。目前国内外有关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的研究较少,鉴于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临床诊治效果差,花费高,死亡率高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现状,本研究收集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同时针对肾功能障碍这一风险因素,建立小鼠盲肠结扎穿刺(CLP)腹膜炎脓毒血症模型,探讨NAMPT抑制剂FK866对小鼠盲肠结扎穿刺(CLP)致脓毒血症性肾损害的影响。目的(1)本研究旨在揭示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的术后死亡风险因素,有利于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术后死亡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处理,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死亡风险评估和预测,从而提高患者诊疗的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2)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障碍是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的术后死亡风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肾功能障碍这一术后死亡风险因素,从实验研究角度建立小鼠盲肠结扎穿刺腹膜炎脓毒血症模型,并探讨NAMPT抑制剂FK866对小鼠盲肠结扎穿刺腹膜炎致脓毒血症性肾损害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FK866对肾功能的保护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直乙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2)选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鼠盲肠结扎穿刺(CLP)腹膜炎脓毒血症模型。(3)随机将48只C57BL/6J小鼠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溶剂对照组假手术(Vehicle)组,单纯 FK866 给药假手术组(FK866 组),CLP 组、Vehicle + CLP组和FK866 + CLP组,每组均8只。FK866(10mg/kg)分别于术后24小时,12小时及0.5小时经小鼠腹腔给予10 mg/kg的FK866。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血生化检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NAMP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IL-6及IL-1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NAMPT、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caspase)-3、胞核核因子(NF)-κB蛋白、胞质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活性NF-κBp65及 caspase-3 活性。结果(1)本组患者76例,经治疗术后最终存活59例,死亡17例,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73±25)h,其中死于呼吸功能衰竭7例,死于脓毒血症4例,死于心力衰竭5例,死于肾衰竭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x2=4.649,p=0.031)、腹痛时间(x2=8.217,p=0.016)、合并严重心肺疾病(x2=11.996,p=0.007)、循环及肾功能状况(x2= 10.360,p=0.016)、血清白蛋白数量(x2=7.252,p=0.027)、白细胞计数(x2=7.633,p=0.022)、穿孔直径(x2=9.770,p=0.008)、Geroge 腹腔污染分级(x2=10.086,p=0.006)与术后死亡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时合并循环及肾功能障碍、同时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白细胞计数<4*109/1、穿孔直径≥3cm及Geroge腹腔污染分级超过1个象限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2)实验研究显示:CLP组肾脏和血清NAMPT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肾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着升高(P<0.01),血清BUN和Cr水平显着升高(P<0.01),血清 TNF-αIL-6 含量及肾组织 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NF-κBp65活性显着增强,胞浆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caspase-3活性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经FK866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1)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因素主要与患者术前重要器官功能状况及腹腔感染因素相关。(2)实验研究发现小鼠盲肠结扎穿刺(CLP)可显着上调肾组织及血清NAMPT蛋白含量,NAMPT抑制剂FK866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另外FK866可以减轻肾组织细胞凋亡,这些研究结果提示NAMPT抑制剂FK866预处理对腹膜炎脓毒血症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刘浩,周昕,陈俊,朱善良,李涛,李姝[4](2017)在《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MD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证实为M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放射性核素检查、消化道造影或CT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超声正确诊断45例,漏诊误诊21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表现为右下腹管状肠管影、囊性回声包块或混合回声包块,其中25例清楚显示憩室盲端及与肠腔开口。本组共漏诊17例,漏诊率25.8%,误诊4例,误诊率6.1%。3例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脓肿形成而漏诊,3例因继发引起肠套叠漏诊,4例由于憩室顶端索带压迫造成肠梗阻而漏诊,2例因脐疝巨大而漏诊,1例为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幽门狭窄而漏诊,1例术前诊断肠重复畸形而未能仔细扫查而漏诊,另1例漏诊为新生儿期合并肠狭窄并穿孔而漏诊,2例腹腔气体回声致密而漏诊;2例误诊为肠重复畸形,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梅克尔憩室临床易漏诊误诊,小儿以急腹症及反复便血就诊时,应警惕MD的可能。若同时合并其他急腹症及消化道畸形时也不能完全排除MD,并将所有怀疑为MD的患者应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或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夏天[5](2017)在《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诊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137例梅克尔憩室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梅克尔憩室发病年龄趋势、临床表现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辅助检查的应用、手术方式对于患儿预后的影响,以期达到对梅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全面认识,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更好的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01月份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为梅克尔憩室的1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影像学资料、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病理结果资料。根据数据类型应用SPSS for Windows20.0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检验p值等。结果:1.137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男性患儿111例(81.02%),女性患儿26例(18.98%),男女比例为4.26:1;患儿年龄在4天-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个月)。2.本资料中:(1)79例患儿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症状,以无痛性出血为主要症状者74例,伴有腹痛(哭闹)者5例,便血量为50-300ml不等,便血性状各有不同,58例表现为暗红色血便,16例表现为果酱样血便,3例表现为黑便,2例表现为鲜血便;(2)梅克尔憩室炎症表现者31例,患儿多以腹痛(哭闹)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部位多不固定,以脐周及右下腹痛最为常见,其中呕吐者10例,发热者7例,伴有血便者3例,其中炎症所致穿孔者4例;(3)27例梅克尔憩室患儿出现肠梗阻症状,临床表现有腹痛者(哭闹)16例,呕吐者22例(其中17例以呕吐为首发症状),腹胀者19例,停止排便排气者8例,伴有血便者5例,发热者2例,其中术中证实穿孔者2例。3.本资料中,有60例患儿术前行99mTc核素扫描,其中55(91.67%)例提示梅克尔憩室可能。4.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本资料中所有的梅克尔憩室均位于回肠系膜对侧小肠缘,距离回盲部大约47.32cm±14.78cm,平均距离约为48cm,术中发现憩室最长者10cm,最短1.0cm,平均长度为3.6cm,憩室的基底部宽度为1.5±0.7cm,平均宽度为1.5cm。其中67例患儿行肠切肠吻合术,平均切除肠管约5.8cm,70例患儿行单纯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本资料中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8.28±2.10天。其中,行常规开腹者7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08±2.01天,腹腔镜辅助手术者65例,平均住院天数7.28±1.65天,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患儿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肠壁黏膜组织53例,胃黏膜组织78例,胰腺组织3例,胃黏膜+胰腺组织3例。结论1.儿童梅克尔憩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次为憩室炎及肠梗阻,这几种并发症可同时出现。2.99mTc核素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诊断梅克尔憩室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核素扫描阴性的患儿,应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3.腹腔镜手术相比常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等优点。
曾子芸[6](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刘新文,刘晓文,姚文艳[7](2014)在《6例腹股沟Littre疝患儿的术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6例腹股沟Littre疝患儿行Meckel憩室楔形切除或肠管切除+肠吻合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包括:重视腹股沟切口和阴囊处的管理,加强管路维护,严密观察切口及排便的情况,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处理发热,实施全肠外营养的护理,积极防范并发症。本组6例术后患儿随访7个月至3年,均无疝复发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聂高华,张克明,杨其刚,杨兴[8](2013)在《腹腔镜在急性全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急性全腹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146例外科急腹症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46例急性全腹膜炎患者,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其中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不吻合11例,135例诊断符合,139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经治愈或好转顺利恢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探查急性腹膜炎,具有探查范围广、创伤小、恢复快,较多病例可以腹腔镜下直接完成,对术前无法明确的腹膜炎,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同时治疗,避免了剖腹探查的盲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郑爱珍,许灵娇[9](2012)在《腹腔镜诊治外科炎症性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外科炎症性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外科炎症性急腹症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结果 32例均行腹腔镜腹腔探查及病灶切除成功,及时发现术后炎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穿刺孔感染等,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未发现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腹腔镜手术诊治外科炎症性急腹症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前的应激心理及术后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杜春伟,刘俊[10](2012)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美克尔憩室是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胚胎期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的残留物,属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75%[1],病变常位于距回盲部10~100 cm处回肠肠系膜对侧缘,大部分患者终身无自
二、1例美克耳氏憩室并穿孔术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美克耳氏憩室并穿孔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 手术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2)系统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7 d大便潜血试验结果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30 d复检结果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3)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与结果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术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小鼠盲肠结扎穿刺腹膜炎脓毒血症模型的建立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FK866对小鼠腹膜炎脓毒血症性肾损伤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
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结果 |
1.超声正确诊断结果 |
2.漏诊情况 |
3.误诊情况 |
4.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
5.手术结果 |
讨论 |
(5)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术前准备 |
三、手术方式 |
四、术后处理情况 |
五、病例收集及随访 |
六、分析方法 |
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辅助检查 |
三、临床表现 |
四、术中情况 |
五、病理结果 |
讨论 |
一、梅克尔憩室发病年龄及性别趋势 |
二、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对于梅克尔憩室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
四、梅克尔憩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发热)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
五、梅克尔憩室手术切除方法的选择 |
六、不同手术方式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
七、异位胃黏膜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
八、梅克尔憩室的研究新进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
2.1.1 攻逐瘀血法 |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
2.1.1.2 抵当汤证 |
2.1.1.3 抵当丸证 |
2.1.2 泻热逐水法 |
2.1.2.1 大陷胸丸证 |
2.1.2.2 大陷胸汤证 |
2.1.3 三物白散证 |
2.1.4 十枣汤证 |
2.1.5 苦寒泻下法 |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
2.1.5.2 小承气汤证 |
2.1.5.3 大承气汤证 |
2.1.6 麻子仁丸证 |
2.1.7 蜜煎导证 |
2.1.8 变治法 |
2.1.8.1 大柴胡汤证 |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
2.1.9 急下存阴法 |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
2.2.1 攻下泻热法 |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
2.2.1.4 谷疸证证治 |
2.2.1.5 酒疸证证治 |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
2.2.2 攻下行气法 |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
2.2.3 峻下去积法 |
2.2.4 攻下逐饮法 |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
2.2.4.2 悬饮证证治 |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
2.2.5 攻下逐瘀法 |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
2.2.7 缓下润燥法 |
2.2.8 温里攻下法 |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
1.1 原文 |
1.2 主证 |
1.3 药物组成 |
1.4 煎服法 |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
1.5.2 蒸蒸发热 |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
2 小承气汤论述 |
2.1 条文 |
2.2 主证 |
2.3 药物组成 |
2.4 煎服法 |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
2.5.1 脉滑而疾 |
2.5.2 腹大满不通 |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
3 大承气汤论述 |
3.1 原文 |
3.2 主证 |
3.3 药物组成 |
3.4 煎服法 |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
3.5.1.1.3 不能食 |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
3.5.2.2 发热汗多 |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
4 三承气汤总结 |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
1 新加黄龙汤证 |
2 宣白承气汤证 |
3 导赤承气汤证 |
4 牛黄承气汤证 |
5 增液承气汤证 |
6 护胃承气汤证 |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
8 桃仁承气汤证 |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
前言 |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4 结论 |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 系统评价概述 |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
1.3 Meta分析 |
1.4 文献综述 |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
2.1 系统评价方法 |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
3 Meta分析概述 |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
3.2 Meta分析的目的 |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4.1 确立研究课题 |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
4.2.1 文献检索方法 |
4.2.1.1 检索词 |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
4.2.1.3 检索范围 |
4.2.2 文献检索步骤 |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
4.3.4 结果测量指标 |
4.3.5 重复发表文献 |
4.3.6 信息完整性 |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
4.4.1 随机对照研究 |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
4.4.2 观察性研究 |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6 典型医案 |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典型医案 |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 |
附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6例腹股沟Littre疝患儿的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治疗效果 |
2 术后护理 |
2.1 腹股沟切口的管理 |
2.2 阴囊处的观察及护理 |
2.3 管路的护理 |
2.4 全肠外营养的护理 |
2.5 发热的护理 |
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2.7 出院指导及随访 |
3 小结 |
(8)腹腔镜在急性全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入院风险评估 |
2.1.2 完善术前准备 |
2.2 术后护理 |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
2.2.2 管道滑脱的风险防护 |
2.2.3 腹胀、便秘的预防及处理 |
2.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3 讨论 |
四、1例美克耳氏憩室并穿孔术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分析[J]. 刘超,闫动,李香,张蕾,李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9)
- [2]系统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刘秋菊,王宾. 中国当代医药, 2018(01)
- [3]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肿瘤穿孔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实验研究[D]. 李新明. 武汉大学, 2017(01)
- [4]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J]. 刘浩,周昕,陈俊,朱善良,李涛,李姝.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7(03)
- [5]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诊疗分析[D]. 夏天. 苏州大学, 2017(04)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6例腹股沟Littre疝患儿的术后护理[J]. 刘新文,刘晓文,姚文艳. 中华护理杂志, 2014(03)
- [8]腹腔镜在急性全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J]. 聂高华,张克明,杨其刚,杨兴. 中国现代医生, 2013(07)
- [9]腹腔镜诊治外科炎症性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 郑爱珍,许灵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13)
- [10]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护理[J]. 杜春伟,刘俊.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