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P沙棘啤酒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超[1](2013)在《燕麦β-葡聚糖的体内代谢和抗运动疲劳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燕麦β-葡聚糖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功能特性,但对燕麦β-葡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抗疲劳功能特性尚不清楚。本试验从定莜四号裸燕麦麸皮中制备燕麦β-葡聚糖,对其纯度、分子量大小、结构进行了鉴定;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β-葡聚糖,探索其在大鼠体内代谢、组织分布和排泄状况;利用Trolox当量的方法评价燕麦β-葡聚糖(OG)和荧光标记燕麦β-葡聚糖(OG-FITC)在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利用大鼠的耐力训练动物模型,评价燕麦β-葡聚糖的抗疲劳作用及对运动疲劳的防护机制。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燕麦麸皮利用碱提酸沉、酶法去杂和去离子水透析相结合,经冷冻干燥制备的燕麦β-葡聚糖样品的得率为8.22%,提取率为77.40%,纯度为92.58%,重均分子量为1.92×105Da。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表明所得样品具有燕麦β-葡聚糖的特有结构。(2)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燕麦β-葡聚糖(OG)分子之间的共价偶联,成功地得到了含有荧光因子FITC的荧光标记燕麦β-葡聚糖(OG-FITC)。OG-FITC为橙红色粉末状固体,与OG具有相同的溶解性; OG-FITC中FITC的取代度为0.68%;OG和OG-FITC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92.2kDa和192.4kDa,表明荧光标记物FITC对OG的分子量影响很小。(3)燕麦β-葡聚糖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大鼠单次灌胃给予300mg/kg OG-FIT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揭示燕麦β-葡聚糖在大鼠体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燕麦β-葡聚糖在大鼠体内吸收代谢较慢,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排泄试验表明,燕麦β-葡聚糖在体内代谢吸收时间主要集中在4-10h,且在10h左右排泄速率达到最高,燕麦β-葡聚糖主要以粪便的形式代谢排出体外。(4)燕麦β-葡聚糖组织分布试验表明:大鼠单次灌胃给予300mg/kg OG-FITC,灌胃后2h,OG-FITC能分布到所有主要组织中,在胃和肠道中分布最高,在心脏和肝脏组织中也有一定分布;给药后6h,胃和肠道组织中的浓度下降最明显,而在大脑、脾和肌肉中浓度明显上升,表明燕麦葡聚糖在这个阶段主要参与了脾脏和骨骼肌组织的吸收代谢;灌胃后24h,大部分组织中燕麦β-葡聚糖的浓度均明显降低,附睾脂肪中的β-葡聚糖降低不大,可能与脂肪在正常的机体生理活动中较少的参与新陈代谢有关。脑组织中能够检测到大量燕麦β-葡聚糖的存在,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参与大脑的神经调控。(5)燕麦β-葡聚糖的耐力运动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C)相比,燕麦β-葡聚糖组(OG)可以极显着增加大鼠的力竭跑步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酸激酶活力(P<0.01);显着增加肝脏糖原含量、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提示燕麦β-葡聚糖具有显着的抗疲劳特性,与中等强度训练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增加机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提高机体耐力,延缓疲劳的发生。(6)燕麦β-葡聚糖对运动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研究表明:与NC组大鼠相比,燕麦β-葡聚糖显着提高OG组大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作用(P<0.05),极显着提高OG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匀浆的SOD酶活力(P<0.01);显着降低OG组大鼠血清羟自由基的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OG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匀浆的MDA含量(P<0.01)。燕麦β-葡聚糖具有降低大鼠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程度,减少肝脏和肌肉组织的细胞损伤的作用;与运动训练相结合能更好的增强大鼠机体的抗氧化体系,维持机体的氧化—抗氧化体系的平衡。(7)燕麦β-葡聚糖及其荧光标记物的体外抗氧化结果得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33.07μmol TE/g和35.55μmol TE/g,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52.95μmolTE/g和46.45μmol TE/g,抗氧化能力指数分别为35.53μmol TE/g和34.07μmol TE/g。表明燕麦β-葡聚糖及其荧光标记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两者在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明荧光标记对其体外抗氧化特性影响较小。(8)综上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荧光标记物具有稳定、方便快捷、准确检验生物样本的特性,药代动力学结果揭示其在肝脏、肌肉和脂肪中均有存在;抗疲劳研究提示其可通过直接增加血清游离脂肪酸、肝糖原和肌糖原,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间接调节乳酸脱氢酶的提高和肌酸激酶的降低,减少乳酸和尿素氮等代谢产物的累积或加速消除;其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加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提高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了机体对氧化应激的适应程度。表明燕麦β-葡聚糖可以直接参与能量代谢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具有提高机体运动耐力,延缓疲劳发生的作用。
向进乐[2](2012)在《枳椇果梗发酵特性及其果醋功能性研究》文中提出枳椇是一种野生或半野生树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枳椇果梗是枳椇果实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枳椇果实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种子——枳椇子。由于外形扭曲、个体小、残渣多、不耐贮藏、加工适应性差等,枳椇果梗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枳椇果梗的含糖量极高,其它营养成分也非常丰富,是很好的天然可食资源。食品发酵对原料外形、大小等没有特殊要求,枳椇果梗经微生物发酵酿造果醋,可以充分利用原料中的营养组分,尤其是高糖的特点。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加工利用枳椇果梗能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本文对枳椇果梗原料中多酚含量和性质、有机酸组成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枳椇果梗果醋发酵过程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对酿制的果醋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高脂血症以及慢性酒精肝损伤功能特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枳椇果梗总酚含量。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测定条件:枳椇果梗提取液0-1.0mL加Folin-Ciocalteu试剂0.6mL、20%的Na2CO3溶液1.5mL,加水定容至10mL,30℃避光反应60min后在750nm处测定吸光值。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该法能用于枳椇果梗及其加工制品总酚含量测定。(2)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将枳椇果梗不同极性多酚分离,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总还原能力体系对不同极性多酚萃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枳椇果梗不同极性萃取物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有显着差异;极性越大,多酚含量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枳椇果梗不同极性多酚萃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含量极显着相关,而可能与多酚极性无关。(3)通过酸碱水解,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分离制备枳椇果梗不同类型酚酸。枳椇果梗游离酚酸占粗提物总酚11.5%;酯型酚酸占12.3%;糖苷型酚酸占10.5%。除含有较高的可溶性多酚,不溶性结合型酚酸含量也很高,不溶性结合型酚酸与可溶性总酚酸的比值约为1:2。枳椇果梗不同类型酚酸体外抗氧化能力与其多酚含量显着相关。(4)采用离子抑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椇果梗及其发酵果酒、果醋中的有机酸,优化确定了色谱条件,色谱柱:Wondasil C18(4.6×250mm ID,5μm);流动相:0.01mol/L KH2PO4-H3PO4缓冲溶液,pH2.8;流速:0.7ml/min;柱温:25℃;双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L-抗坏血酸243nm)。建立的检测方法能满足枳椇果梗及其液态发酵制品有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枳椇果梗中共检出7种有机酸,分别是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醋酸、富马酸、琥珀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其总有机酸含量的94.92%。发酵果酒和果醋中分别检出9种有机酸,果酒中以酒石酸和乳酸为主,占其总有机酸86.52%。果醋以醋酸和酒石酸为主,占92.39%。。酒石酸是枳椇果梗及其液态发酵制品中的特征有机酸。(5)对枳椇果梗酿造果醋的发酵方法和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果醋发酵的合理方式和工艺参数。酒精发酵采用带皮渣发酵方式,加水1.5倍,发酵温度16℃,发酵时间80h。醋酸发酵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发酵温度34℃,第一轮发酵72h左右;分割留种发酵30h。枳椇果梗果醋酿造过程中,各种有机酸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转化、积累与代谢。酒精发酵阶段中最显着的特点是由于苹果-乳酸发酵,乳酸大量积累,最高达8937.09mg/L;苹果酸含量显着降低至419.13mg/L。而醋酸发酵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由于醋酸菌代谢酒精而使醋酸含量不断上升,含量最高可达37592.77mg/L,而其它大部分有机酸经醋酸发酵而减少。酿造过程中发酵液抗氧化能力也因相关抗氧化组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枳椇果梗发酵酒酪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发酵前显着提高,可能与发酵液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显着升高有关。液态深层醋酸发酵发酵快,发酵液总酚下降12.7%,抗坏血酸下降31%,抗氧化能力也显着降低。发酵液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有显着相关性,说明多酚和维生素C是枳椇果梗液态发酵制品的主要抗氧化成分。(6)对枳椇果梗果醋预防饮食型肥胖、高脂血症以及保护慢性酒精肝损伤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枳椇果梗果醋能显着抑制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增加、脂肪积累、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升高;能显着降低高脂、高胆盐饮食小鼠血清TC和TG,显着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说明枳椇果梗果醋能预防高脂饮食型肥胖和高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枳椇果梗果汁和果醋能显着降低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和TC含量以及肝脏脂质过氧化(LPO),同时能保护小鼠肝组织抗氧化酶系统。肝组织病理检查也显示,枳椇果梗果汁和果醋对慢性酒精肝损伤具有显着的预防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提高肝脏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能力有关。
吕耀龙,赵春杰,李少英[3](2011)在《我国保健啤酒标准制定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文中提出我国保健啤酒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保健啤酒标准的修订、更新非常缓慢,已经跟不上现代生产的快速发展要求。本文对保健啤酒标准的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保健啤酒标准的制定应该重点规范的几个方面,对我国保健啤酒标准的制定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杜晶晶[4](2011)在《沙棘多糖抑菌、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糖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降血糖和血脂等多种活性。由于特殊的保健功能,对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保持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沙棘多糖抑菌活性的研究。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了沙棘多糖对8种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沙棘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直径为13.0mm、12.1mm和11.8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直径为9.4mm和7.6mm;对根霉、曲霉和毛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也呈上升趋势。沙棘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MIC为12.5mg/mL;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的MIC分别为25、50和50mg/mL;酿酒酵母的MIC为100mg/mL。在相同的作用时间下,浓度越高抑菌率也越大,相同浓度的沙棘多糖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越高,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要大于革兰氏阴性菌。2.沙棘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沙棘多糖对不同自由基表现不同的清除作用。70%乙醇分级的沙棘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Vc,EC50为0.2mg/mL;抑制羟自由基产生能力略低Vc,EC50为0.597 mg/mL;清除DPPH·的能力略低于Vc,清除率为95.51%。3.沙棘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沙棘多糖可使小鼠肝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SOD活性、GSH-Px活力和蛋白含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使这些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说明沙棘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4.沙棘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沙棘多糖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对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有明显的转化作用,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
吕耀龙,赵春杰[5](2010)在《我国保健啤酒标准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保健啤酒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保健啤酒标准的修订、更新非常缓慢。本文就保健啤酒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于静[6](2009)在《添喂稀土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选取4只平均体重55 kg的小尾寒羊母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精粗比1:1日粮条件下,在对照期和试验期分别添喂0或216.49 mg·kg-1日粮(干物质计)的稀土,收集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稀土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给绵羊添喂稀土,绵羊的自由采食量从1197.0±211.0 g·d-1增加到1314.9±195.2(P<0.01) g·d-1,前胃消化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纤维素(Cel)和半纤维素(SCel)从662.6±141.7、644.0±132.6、108.0±28.9和86.9±17.3 g·d-1分别增加到699.8±99.5(P>0.05)、685.3±96.7(P>0.05)、140.5±33.7(P<0.01)和111.0±19.6(P<0.01) g·d-1,到达小肠的DM、OM、粗蛋白(CP)、微生物蛋白(MCP)、过瘤胃蛋白(RUP)、总氨基酸(TAA)、赖氨酸(Lys)分别从526.44±74.17、460.22±67.15、129.45±23.26、54.20±3.86、37.47±12.89、52.03±2.63和2.89±0.21 g·d-1增加到644.31±86.26(P<0.01)、563.12±76.05(P<0.01)、149.22±15.83(P<0.05)、72.79±6.89(P<0.01)、40.54±16.26(P>0.05)、61.09±2.34(P<0.05)和3.39±0.10(P<0.01)g·d-1,小肠消化吸收的DM、OM、CP、TAA和Lys从94.65±36.01、81.76±25.47、43.25±11.46、32.24±3.88和2.17±0.27 g·d-1分别增加到182.06±44.74(P<0.01)、163.02±37.17(P<0.01)、65.28±17.51(P<0.01)、40.41±1.15(P<0.05)和2.50±0.25(P<0.01) g·d-1,绵羊整体DM、OM、CP、Cel和SCel的(表观)消化率在对照期分别为67.07±3.05%、69.21±2.51%、60.77±3.95%、58.86±5.95%和58.88±1.24%,在添喂稀土期分别为70.51±3.40%(P<0.01)、72.59±2.85%(P<0.01)、62.24±6.36%(P>0.05)、63.99±4.57%(P<0.05)和62.95±2.19%(P<0.05),消化量在对照期分别为812.59±173.87、777.52±158.09、78.95±13.27、124.08±34.30和99.58±19.35 g·d-1,在添喂稀土期分别为909.91±179.93(P<0.01)、869.07±162.85(P<0.01)、88.82±15.06(P<0.05)、141.91±32.71(P<0.05)和109.73±20.14(P<0.05) g·d-1,氮保留率和保留量从17.60±10.45%和3.92±2.78 g·d-1分别增加到21.04±9.37%(P>0.05)和5.02±2.80(P<0.05) g·d-1。由本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给绵羊添喂稀土可以提高采食量、提高前胃营养物质的消化量、增加小肠营养物质特别是氨基酸的消化吸收量、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张莹[7](2009)在《银杏叶生物饲料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择49周龄身体健康、产蛋性能相近的罗曼褐壳蛋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只,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银杏叶益生菌、银杏叶合生元、银杏叶复合酶产品。预饲期为7天,正试期为40天。通过测定试验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鸡蛋脂肪酸组成,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及肠道菌群等指标,研究在日粮中添加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生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试验Ⅰ、Ⅱ组软破蛋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60.42%,75%(P<0.05);试验Ⅰ、Ⅲ组产蛋率比对照组降低4.58%,5.56%(P<0.05);试验Ⅲ组料蛋比比对照组高10.80%(P<0.05);各实验组蛋鸡生产性能以试验Ⅱ组为最佳。②各组鸡蛋的含水率、蛋形指数、鸡蛋中的脂肪与蛋白质含量、蛋壳厚度、哈夫单位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蛋壳强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3.46%、13.65%、11.28%(P<0.05);蛋黄颜色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2.22%、9.23%、10.10%(P<0.05);试验Ⅱ组蛋黄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12.10%(P<0.05);试验Ⅰ、Ⅱ、Ⅲ组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0.68%、11.15%、8.48%(P<0.05)。③试验Ⅱ组蛋中棕榈酸(C16:0)比对照组降低20.40%(P<0.05);试验Ⅱ组亚油酸(C18:2)比对照组提高31.57%(P<0.05);试验Ⅰ、Ⅱ、Ⅲ组花生四烯酸(C20:4)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3.56%(P<0.05),55.45%(P<0.05),10.89%(P>0.05);试验Ⅰ、Ⅱ组鸡蛋饱和脂肪酸(SFA)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1.78%,16.75%(P<0.05);试验Ⅰ、Ⅱ、Ⅲ组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18%(P<0.05) ,12.88%(P<0.05),3.26%(P>0.05)。试验Ⅱ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w-6比例分别比对照组显着提高31.76%,33.68%(P<0.05)。④试验Ⅰ、Ⅱ、Ⅲ组鸡血清中胆固醇分别较对照组低23.32%、23.77%,18.39%(P<0.05);甘油三酯较对照组低34.68%、38.15%,27.81%(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低33.70%、36.41%和27.17%(P<0.0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尿素氮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血钙、血清白蛋白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Ⅰ、Ⅱ、Ⅲ组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2.45%、27.07%,18.89%(P<0.05);球蛋白分别提高23.13%、27.65%,17.67%(P<0.05)。血清磷分别上升10.40%、13.86%,7.92%(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3.33%(P<0.05)、62.22%(P<0.05)和26.67%(P>0.05)。⑤试验Ⅲ组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0.92%、11.28% (P<0.05);试验Ⅱ组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比对照组低7.65%(P<0.05);试验Ⅰ、Ⅱ、Ⅲ组鸡磷的表观利用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3.12%,90.98%,71.26%(P<0.05);各试验组能量表观代谢率、粗灰分、钙表观利用率与对照组比无显着差异(P>0.05)。⑥试验Ⅰ、Ⅱ、Ⅲ组肠道中乳酸杆菌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53%,10.8%,5.73%(P<0.05);双歧杆菌数提高9.55%,11.60%,11.32%(P<0.05);大肠杆菌数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37%(P<0.05),6.21%(P<0.05),0.99%(P>0.05);试验Ⅰ、Ⅱ、Ⅲ组沙门氏菌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0.90%(P<0.01),15.03%(P<0.05),11.23%(P<0.05)。结论:银杏叶生物饲料运用于蛋鸡养殖中,能降低蛋鸡体内胆固醇含量,改善鸡蛋蛋黄色泽以及降低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其中以银杏叶合生元组为最佳。
鲁长征,山永凯,刘洪智,杨莉华,马光[8](2008)在《天然维生素之王—沙棘在食品配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浆果,我国沙棘蕴藏量大,资源丰富。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叶绿醌)、维生素P及类胡萝卜素等。此外,沙棘果中还含有各种矿物元素、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热止泻、消炎生肌等功效;沙棘汁、沙棘复合提取物、沙棘黄酮、沙棘油等产品在食品和药品行业被广泛应用,倍受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青睐。
鲁长征,山永凯,刘洪智,杨莉华,马光[9](2008)在《天然维生素之王—沙棘在食品配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沙棘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浆果,我国沙棘蕴藏量大,资源丰富。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叶绿醌)、维生素P及类胡萝卜素等。此外,沙棘果中还含有各种矿物元素、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热止泻、消炎生肌等功效;沙棘汁、沙棘复合提取物、沙棘黄酮、沙棘油等产品在食品和药品行业被广泛应用,倍受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青睐。
曹程节[10](2000)在《10’P沙棘啤酒的研制》文中认为
二、10'P沙棘啤酒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P沙棘啤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燕麦β-葡聚糖的体内代谢和抗运动疲劳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燕麦概述及营养利用 |
1.1.1 燕麦分布与籽粒结构 |
1.1.2 燕麦营养价值及其综合利用 |
1.2 燕麦β-葡聚糖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燕麦β-葡聚糖的分布及定义 |
1.2.2 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 |
1.2.3 燕麦β-葡聚糖的分离提取及纯化 |
1.2.4 燕麦β-葡聚糖的生理功能 |
1.2.5 燕麦β-葡聚糖的应用 |
1.3 运动性疲劳 |
1.3.1 运动性疲劳概念和分类 |
1.3.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
1.3.3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 |
1.3.4 抗疲劳功能药物开发现状 |
1.4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选题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路线图 |
第二章 燕麦β-葡聚糖的分离鉴定及荧光标记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燕麦麸皮的营养组成分析 |
2.2.2 提取原料的预处理 |
2.2.3 影响燕麦β-葡聚糖提取因素分析及参数确定 |
2.2.4 燕麦β-葡聚糖提取物成分、纯度和结构分析 |
2.2.5 燕麦β-葡聚糖(OG)的荧光标记 |
2.2.6 OG-FITC 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2.2.7 OG-FITC 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燕麦β-葡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大鼠单次灌胃 OG-FITC 对大鼠血药浓度的影响 |
3.2.2 OG-FITC 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
3.2.3 OG-FITC 在大鼠体内排泄的研究 |
3.3 小结 |
第四章 燕麦β-葡聚糖对耐力训练大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仪器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排便量和体重的影响 |
4.2.2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力竭跑步时间的影响 |
4.2.3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血清尿素氮、乳酸和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4.2.4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
4.2.5 燕麦β-葡聚糖对力竭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力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燕麦β-葡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和对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设备与仪器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
5.2.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
5.2.3 抗氧化能力指数 |
5.2.4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肝脏、肌肉 SOD 活力和血清 SOD、CAT 活力的影响 |
5.2.5 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肝脏、肌肉 MDA 含量和血清 MDA、·OH 含量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枳椇果梗发酵特性及其果醋功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枳椇开发利用进展 |
1.1.1 枳椇资源生物学特性 |
1.1.2 枳椇子的开发研究 |
1.1.3 枳椇叶和皮的研究 |
1.1.4 枳椇果梗的开发利用价值 |
1.2 果醋研究进展 |
1.2.1 果醋的加工方法 |
1.2.2 果醋主要营养与功能成分 |
1.2.3 果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
1.2.4 果醋的功能特性 |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3.1 选题意义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枳椇果梗多酚含量与性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的制备 |
2.1.4 Folin-Ciocalteu 法比色条件的选择 |
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6 Folin-Ciocalteu 法测定枳椇果梗多酚的方法学评价 |
2.1.7 不同极性多酚提取物的制备 |
2.1.8 不同类型酚酸的制备 |
2.1.9 不同多酚(酸)萃取物紫外光谱扫描 |
2.1.10 总多酚(酸)含量的测定 |
2.1.11 枳椇果梗不同部分多酚(酸)等量抗氧化能力(VCEAC)测定 |
2.1.12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Folin-Ciocalteu 法检测条件 |
2.2.2 Folin-Ciocalteu 法测定枳椇果梗多酚方法学评价 |
2.2.3 枳椇果梗不同极性多酚及抗氧化活性 |
2.2.4 枳椇果梗不同类型酚酸及抗氧化活性 |
2.2.5 枳椇果梗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枳椇果梗及其发酵制品有机酸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仪器与试剂 |
3.1.2 有机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
3.1.3 色谱条件 |
3.1.4 样品制备与处理 |
3.1.5 HPLC 测定枳椇果梗及其发酵酒、醋有机酸的方法学评价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3.2.2 有机酸标样色谱图、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
3.2.3 枳椇果梗及其发酵酒醋样品有机酸测定 |
3.2.4 HPLC 测定枳椇果梗有机酸的方法学评价 |
3.3 小结 |
第四章 枳椇果梗果醋发酵过程动态解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分析检测方法 |
4.1.4 酒精发酵工艺 |
4.1.5 醋酸发酵工艺 |
4.1.6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枳椇果梗原料处理方式 |
4.2.2 枳椇果梗果醋发酵条件 |
4.2.3 酒精发酵过程基本参数变化 |
4.2.4 醋酸发酵过程基本参数变化 |
4.2.5 枳椇果梗液态发酵酿醋过程中 10 种有机酸的变化 |
4.2.6 枳椇果梗液态发酵酿醋过程中多酚含量变化 |
4.2.7 枳椇果梗液态发酵酿醋过程中抗氧化能力变化 |
4.2.8 枳椇果梗发酵产物主要抗氧化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枳椇果梗果醋预防饮食型肥胖和高脂血症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1.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处理 |
5.1.4 指标测定 |
5.1.5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枳椇果梗果醋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作用 |
5.2.2 枳椇果梗果醋降血脂作用 |
5.3 小结 |
第六章 枳椇果梗果醋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仪器与设备 |
6.1.3 枳椇果梗果汁和果醋的制备 |
6.1.4 实验动物模型与处理 |
6.1.5 血清转氨酶、转肽酶以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测定 |
6.1.6 肝脏系数和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
6.1.7 10% 肝匀浆的制备 |
6.1.8 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 |
6.1.9 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6.1.10 肝组织病理检查—H&E 染色法 |
6.1.11 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实验动物生长情况以及肝脏系数 |
6.2.2 枳椇果梗果醋对肝功能常用指标的影响 |
6.2.3 枳椇果梗果醋对血浆和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影响 |
6.2.4 枳椇果梗果醋对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6.2.5 枳椇果梗果醋对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
6.2.6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沙棘多糖抑菌、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沙棘概况 |
1.2 多糖的保健功能 |
1.3 多糖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沙棘多糖抑菌活性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沙棘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沙棘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4.1 试验与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沙棘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添喂稀土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稀土对动物消化代谢及其生长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节 稀土概述 |
1.1 稀土化学与稀土资源 |
1.2 稀土的生物学作用及机理 |
1.3 稀土的毒理学效应 |
1.4 稀土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
第二节 稀土对猪禽鱼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 稀土对猪禽鱼消化代谢的影响 |
2.2 稀土对猪禽鱼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 稀土的用量 |
第三节 稀土对反刍家畜消化代谢的影响 |
3.1 稀土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
3.2 稀土对反刍家畜整体消化代谢的影响 |
3.3 稀土对反刍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
结语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试验设计 |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 |
1.2 试验设计 |
第二节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第三节 样品采集与保存 |
3.1 十二指肠、回肠食糜的采集与保存 |
3.2 粪、尿、剩料和饲料样品的收集与保存 |
第四节 样品测定前的预处理 |
4.1 剩料、饲料样品的预处理 |
4.2 十二指肠、回肠食糜样品的预处理 |
4.3 粪和尿样品的预处理 |
第五节 样品测定 |
5.1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与木质素的测定 |
5.2 十二指肠菌体蛋白的测定(DNA 测定法) |
5.3 十二指肠、回肠食糜氨基酸的测定 |
第六节 数据计算 |
6.1 采食量、表观消化率和保留率计算方法 |
6.2 十二指肠、回肠流通量的计算 |
第七节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节 添喂稀土对绵羊前胃消化代谢和小肠消化吸收的影响 |
1.1 食糜收集期添喂稀土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
1.2 添喂稀土对绵羊前胃干物质、有机物、纤维素消化的影响 |
1.3 添喂稀土对绵羊到达小肠的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等的影响 |
1.4 添喂稀土对绵羊小肠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等消化吸收的影响 |
1.5 添喂稀土对绵羊小肠氨基酸消化吸收的影响 |
第二节 添喂稀土对绵羊整体消化代谢的影响 |
2.1 整体消化代谢期添喂稀土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
2.2 添喂稀土对绵羊日粮消化率(量)的影响 |
2.3 添喂稀土对绵羊氮、钙和磷保留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添喂稀土对绵羊前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
第二节 添喂稀土对绵羊食糜流量、到达十二指肠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吸收的影响 |
2.1 添喂稀土对绵羊小肠食糜流量的影响 |
2.2 添喂稀土对绵羊到达十二指肠CP、RUP 和MCP 合成的影响 |
2.3 添喂稀土对绵羊小肠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消化吸收的影响 |
2.4 添喂稀土对钙、磷到达小肠率(量)及其消化吸收的影响 |
2.5 添喂稀土对绵羊到达十二指肠AA 和小肠AA 吸收的影响 |
第三节 添喂稀土对绵羊采食量和整体消化率(量)的影响 |
3.1 添喂稀土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
3.2 添喂稀土对绵羊整体消化代谢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银杏叶生物饲料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文献综述 |
1.1 低胆固醇鸡蛋的研究现状 |
1.1.1 铜与鸡蛋胆固醇 |
1.1.2 铬与鸡蛋胆固醇 |
1.1.3 大蒜素与鸡蛋胆固醇 |
1.1.4 某些草药与鸡蛋胆固醇 |
1.1.5 其他物质降低鸡蛋胆固醇的研究 |
1.2 银杏叶概述 |
1.3 开发银杏叶的可能性 |
1.4 银杏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1.5 银杏叶生物饲料的应用前景 |
1.6 酶制剂及益生菌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
2.1.1 银杏叶生物饲料来源与简介 |
2.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2.1.3 试验基础饲粮及组成 |
2.2 饲养管理 |
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3.1 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 |
2.3.2 蛋品质指标的测定 |
2.3.3 鸡蛋中脂肪酸的测定 |
2.3.4 血液生化指标及测定方法 |
2.3.5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测定 |
2.3.6 肠道微生物指标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体重和产蛋性能的影响 |
3.1.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品质的影响 |
3.2.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壳质量和蛋白高度的影响 |
3.2.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营养成分影响 |
3.2.3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3.3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4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血脂的影响 |
3.4.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4.3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白指标及血钙、血磷的影响 |
3.5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6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品质的影响 |
4.2.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壳质量和蛋白高度的影响 |
4.2.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黄色泽的影响 |
4.2.3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黄大小的影响 |
4.2.4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4.3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4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1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血脂的影响 |
4.4.2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白指标及血钙、血磷的影响 |
4.5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鸡蛋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4.6 银杏叶生物饲料对蛋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7 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10'P沙棘啤酒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燕麦β-葡聚糖的体内代谢和抗运动疲劳作用机制研究[D]. 徐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1)
- [2]枳椇果梗发酵特性及其果醋功能性研究[D]. 向进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3]我国保健啤酒标准制定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 吕耀龙,赵春杰,李少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4]沙棘多糖抑菌、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研究[D]. 杜晶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09)
- [5]我国保健啤酒标准的探讨[J]. 吕耀龙,赵春杰. 啤酒科技, 2010(12)
- [6]添喂稀土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D]. 于静.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7]银杏叶生物饲料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D]. 张莹. 扬州大学, 2009(12)
- [8]天然维生素之王—沙棘在食品配料中的应用[J]. 鲁长征,山永凯,刘洪智,杨莉华,马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S1)
- [9]天然维生素之王—沙棘在食品配料中的应用[A]. 鲁长征,山永凯,刘洪智,杨莉华,马光.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论文集, 2008
- [10]10’P沙棘啤酒的研制[J]. 曹程节. 酿酒科技,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