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肠片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健脾利肠片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一、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1](2011)在《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药效机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借助实验性UC模型,在考察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三方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效应强度,初步探讨上述三首方剂干预实验性UC的作用机制。同时,藉以研究四逆散的效用与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复方与其基本方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肠止泻丸组、四逆散组、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免疫法建立实验模型。每周根据大鼠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通过肉眼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况及其结肠组织大体情况,并依据“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κ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p65的活性表达;ELISA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及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o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的蛋白活性。结果:1.一般状态: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均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形体消瘦,食欲欠佳,精神萎靡,毛发蓬松无光泽,喜扎堆、拱背,大便稀软、便血等症状和体征。2.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四逆散组、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四逆散组、枳实芍药散组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四逆散组(P﹤0.05)。3.结肠组织NF-κB活性:四逆散组、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p65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p65活性明显高于四逆散组(P﹤0.05)。4.大鼠血清ICAM-1、VCAM-1表达:四逆散组、枳实芍药散组、芍药甘草散组大鼠血清ICAM-1、VCAM-1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枳实芍药散组大鼠血清VCAM-1含量明显低于四逆散组(P﹤0.05);芍药甘草散组大鼠血清VCAM-1含量明显高于枳实芍药散组(P﹤0.05)。结论:1.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均能有效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F-kB活性,减少ICAM-1、VCAM-1表达,从而阻断炎症反应。2.四逆散与枳实芍药散和芍药甘草散在改善UC大鼠病变程度、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的活性方面呈现协同作用。3.在抑制UC大鼠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方面,四逆散与枳实芍药散呈现拮抗作用、与芍药甘草散呈现叠加作用。

熊阿琴[2](2011)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整理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由于病因不明,现有诊治手段需患者较长期配合使用,对患者心理、发育、营养等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本病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具有一定的癌变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现代中医药通过了解病因,辨证论治,研究出各种治疗方法及方药,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缺乏特异性,应进一步的挖掘内涵,从而指导医生更好的治病。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进行系统整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单纯中药口服、单纯中药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及配合中药特色疗法)等方面,对其现状有初步的了解,从中寻找规律及特点,提供临床诊治思路,并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进行客观系统评价,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检索近5年(2005.1-2010.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涉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方面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所需文献,建立中医文献信息数据库,通过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进行归类,寻找规律及特点,并对中药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文献中病因病机方面单纯虚证(脾虚、肾虚)、单纯实证(湿、热、瘀)论述较少,虚实夹杂多见,可见本病病机复杂;辨证分型方面,有分二型、三型、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均体现了中医药的灵魂——辨证论治,其中以湿热内蕴占主导地位,也有少数提及分期论治及脏腑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文献提及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筛选随机对照文献345篇,从中选取治疗组以中药口服治疗和对照组以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共8篇,进行Meta分析,从中发现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总优势比(OR)=3.71,95%置信区间(CI)为2.26-6.10。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5.19, P<0.00001,两者间差异有极显着性,即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美沙拉嗪片。在“倒漏斗”图示分析上,图形基本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不大。结论通过对现代中医文献整理中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病因病机以虚实夹杂为主,其中以脾虚、湿热、血瘀占大多数,且有不少学者提及毒的病机。辨证分型以分四型最多,且湿热内蕴、脾肾阳虚占主要地位,其次肝郁脾虚,但有大部分学者分型中提及有气滞血瘀,此型中医诊疗共识未予提及。从治疗方面,可以看出目前从解毒出发是研究的重点。从中选取随机文献8篇,得出目前掌握的资料支持中药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美沙拉嗪片。

柳越冬,陶弘武[3](2009)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属中医"泄泻"、"便秘"范畴。近年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从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立法论治、辨证分期论治、辨证从脏论治、专法治疗、专方专药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心理治疗、穴位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10个方面综述了目前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IBS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存在诊断标准尚不统一,辨证分型差别较大,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并倡议今后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报道应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黄继秀[4](2009)在《调解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调解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性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初步探讨调解汤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100mg/kgTNBS+50%乙醇0.25mL)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人与动物等效剂量,中药组调解汤灌胃;西药组柳氮磺吡啶(SASP)肠溶片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三周。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24h,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及取结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一般状态;光学显微镜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样本中IL-10的浓度;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样本中SOD的活力。实验数据经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一般状态:正常组大鼠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经治疗三周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明显得到改善。2.光镜观察:正常组大鼠结肠四层结构完整,未见炎性改变;模型组大鼠炎症明显,溃疡形成;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炎症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IL-10的浓度: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4.SOD的活力: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OD的活力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调解汤对模型大鼠UC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善UC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减轻结肠病理损伤,上调血清中IL-10浓度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2.以调理气机、清热燥湿解毒为功效的调解汤对模型大鼠UC有治疗作用,说明此模型可能与气郁湿热有关。3.调解汤对模型大鼠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细胞因子IL-10控制肠道炎症反应和SOD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有关。

李春雷[5](2008)在《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治疗UC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通过系统整理中医古籍中与UC有关的论述,广泛收集陈治水教授治疗UC的临证资料,结合跟师出诊、导师授课的心得体会,总结陈治水教授治疗UC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UC脾虚湿热证患者96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对照组给予艾迪沙,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以临床症状积分、镜下肠粘膜、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对UC脾虚湿热证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主要学术思想:①强调UC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②根据中医学“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主防卫”和“泄泻属脾”等理论,提出“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是UC主要病因病机的学术观点,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乃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虚贯穿于UC的始终;③制定“健脾益气”治本,“清肠解毒,涩肠止泻,缓急止痛,养血生肌”治标,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④研制出治疗UC的专病专方制剂——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主要临床经验:①活动期UC,标本兼治,以四君子汤健脾为主,辅以清热、祛湿、化瘀药物,还须把握好补脾与祛邪、调气与行血、导滞与固涩之间的关系;②缓解期UC,专方治疗,以健脾灵片“健脾益气”治本,“清肠解毒,涩肠止泻,缓急止痛,养血生肌”治标:③难治性UC,内外合治,以健脾灵片口服合苦参槐花合剂保留灌肠;④重症UC,中西医结合,以艾迪沙加白头翁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凉血解毒,并配合西医支持疗法。临床研究显示:健脾灵片口服合苦参槐花合剂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UC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粘膜病变修复,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血清IL-4水平,完全缓解率为66.67%,总显效率为89.5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是UC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健脾益气,清肠解毒,涩肠止泻,缓急止痛,养血生肌”是UC的主要治法,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是治疗UC的有效专病专方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治疗UC的主要治疗机理可能与抑制IL-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表达,阻止炎性细胞的聚集;促进IL-4等抗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拮抗炎症反应以及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有关。

宋宁[6](2008)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ITF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至今没有特异性的根治措施,治疗多以抗炎、调节免疫为主。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受到一系列损伤发生溃疡后,机体的修复机制开始启动来促进其快速愈合,其过程有许多生长因子参与。肠三叶因子(ITF)是一种由杯状细胞分泌的特异分布于肠道的新型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多种损伤因子介导的肠粘膜损害,它不仅具有一般生长因子所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与移行能力,还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并可同粘液糖蛋白结合,稳定肠粘液层。因此,ITF被认为是肠道的特异保护因子。中医药在UC的治疗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开展中药对ITF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有望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脾胃研究所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清热健脾活血为治则,总结出治疗UC的溃结灵复方(KD),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前期研究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制作UC大鼠模型,发现KD能明显减少UC大鼠结肠溃疡个数和面积,改善结肠粘膜炎症和水肿等病理变化,同时又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和结肠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对模型大鼠结肠粘膜TLR2、TLR4基因表达也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拟从促粘膜修复入手,观察KD对ITF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蛋白MEK、ER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KD治疗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这一研究将使中医药治疗UC的机理研究深入到基因调控水平,并为开发高质量的抗UC中药新药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 KD对UC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UC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且以溃疡和炎症变化为主。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中含量较高的一种酶,与炎症变化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我们前期病理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KD对UC大鼠结肠粘膜的超微结构影响及MPO含量的改变,以期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大鼠随机分为4N:正常组、模型对照组、KD组和阳性药SASP组。治疗十天后处死大鼠并采集结肠组织标本。透射电镜观察,发现UC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脱落,变短,扭曲,细胞器减少,细胞质液化溶解,腺上皮细胞间连接松散,提示炎症及溃疡引起了上皮细胞及细胞连接的损伤。杯状细胞分泌增强,有的细胞内颗粒呈排空状态,可能是在受到炎性介质刺激下,肠道杯状细胞分泌量代偿性增加(包括粘蛋白、三叶因子等),从而启动肠粘膜自身保护机制。经溃结灵治疗后,大鼠结肠粘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基本完整,腺上皮间相互连接紧密,胞浆内粘液颗粒较丰富,并向腺腔排出,表明溃结灵能够减轻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损伤,促进杯状细胞分泌保护因子,进而加快肠道粘膜重建和溃疡修复过程。MPO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MPO活性为0.3516±0.0738U/g,明显高于正常组0.1982±0.0719 U/g(P<0.01);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组和SASP组结肠MPO活性显着降低(分别为0.2876±0.0554 U/g,P<0.05;0.2507±0.0303 U/g,P<0.01),提示溃结灵能减轻TNBS大鼠的炎症程度,减少溃疡发生。2 KD对UC大鼠结肠粘膜IT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ITF被看作是粘膜损伤的快速反应肽,在胃肠道有两个重要功能,即上皮保护和促进粘膜愈合,与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观察KD对TNBS法大鼠模型结肠粘膜IT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大鼠随机分组同前,治疗十天后处死大鼠并快速采集结肠标本。选择结肠病变相同部位剪取小块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ITF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统计分析。余下粘膜用Trizol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ITFmRNA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离,用凝胶成像仪自带分析软件进行灰度分析,以ITF与GAPDH的灰度值比值作为ITF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粘膜中ITFmRNA相对表达量为1.027±0.1263,略高于正常组(1.004±0.1046;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ITF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溃结灵组和SASP组结肠粘膜中ITF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1.268±0.2113和1.299±0.3117,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溃结灵组和SASP组结肠组织中ITF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提示KD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ITF基因及蛋白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这可能是溃结灵治疗作用的一个关键靶位。3 KD对UC大鼠结肠粘膜MUC2基因表达的影响粘蛋白2(MUC2)也是杯状细胞合成的分泌型蛋白,是维持粘液层厚度及胶体形态的主要成分,在粘膜保护及肠道疾病修复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观察了KD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MUC2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分组和治疗同前述,治疗结束后,刮取结肠粘膜标本并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MUC2mRNA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离,用凝胶成像仪自带分析软件进行灰度分析,以MUC2与GAPDH的灰度值比值作为MUC2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UC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MUC2mRNA的相对表达与正常组比较,略有增高,但没有显着差异(分别为0.6423±0.1668和0.5924±0.1758,P>0.05)。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和SASP对UC大鼠结肠粘膜MUC2基因的表达都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分别为0.9811±0.1828和1.0491±0.2675,P<0.01)。提示,KD能上调MUC2基因表达,从而加强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功能,促进受损区域上皮细胞重建,这可能是溃结灵治疗UC的作用机理之一。4 KD对UC大鼠结肠粘膜pERK1/2、pMEK1/2蛋白水平的影响Ras-Raf-MEK1/2-ERK1/2等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生、凋亡等过程。有研究发现生长因子等有丝分裂刺激因素是激活ERK途径的主要细胞外信号,被激活的ERK可诱导细胞产生增殖、分化等核反应。KD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IT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ERK1/2、MEK1/2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以期对KD治疗UC的较深层次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组和治疗同前,治疗结束后采集结肠粘膜标本并提取全细胞蛋白,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对pERK1/2、pMEK1/2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β-action作为内参,以目的蛋白与β-action的密度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中pERK1/2、pME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74±0.1017和0.6994±0.137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2037±0.1234和0.4092±0.1177,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KD组pERK1/2、pMEK1/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分别为0.7060±0.1607和0.8928±0.1801(P<0.01,P<0.05)。阳性药SASP组pERK1/2、pMEK1/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299±0.2710和0.9053±0.1591,也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P<0.05)。提示KD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pERK1/2、pMEK1/2蛋白表达有显着上调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环节之一。5结论ITF具有很好的胃肠粘膜保护作用,在炎症性肠病时上调表达,可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其作用机制涉及ITF与粘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强粘液凝胶层对粘膜表面有害物质的抵抗,以及促进细胞迁移增殖等。对ITF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在炎性肠病粘膜修复中作用的研究,颇具应用价值。本研究选用清热健脾活血中药复方KD治疗大鼠实验性U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表明,①KD能明显降低UC模型大鼠结肠中MPO的活性,改善结肠粘膜的超微结构;②显着上调UC模型大鼠结肠粘膜中MUC2基因、IT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③明显提高UC模型大鼠结肠粘膜中ERK1/2和MEK1/2磷酸化水平。综合研究结果分析,KD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可能是通过上调ITF和MUC2的表达,加强二者相互作用,促进了粘液凝胶层的形成,进而增强肠道粘膜防御屏障的保护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通过上调ITF表达从而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UC大鼠肠道上皮细胞移行增殖,加速损伤修复的。进一步,我们还需对ITF及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肠损伤中的作用作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动态研究,明确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具体的靶基因和蛋白,以便为临床UC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陶玉雪[7](2007)在《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部分。文献综述两篇。第一篇“2002年至2007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中西医治疗概况”,对近五年来,国内文献中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第二篇“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与实验室研究进展”,介绍了灸法(隔姜灸、隔药饼灸、温针灸等),以及灸法联合其他方法(中药口服、中药灌肠等)治疗UC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目的了解足太阳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法,筛选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UC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病例8例,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给予隔姜灸足太阳膀胱经相应穴位,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本法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低廉、易于掌握,可在基层医院及患者中推广。

田维君,郭华,孙春林[8](2003)在《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4 6例 ,用健脾理肠片治疗 ;对照组 39例 ,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6 0 .96 % ,对照组为 38.4 6 %。两组相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比对照组高 2 2 .5 0 % (P <0 .0 1)。结论 :健脾理肠片对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药物。

丁晓刚[9](2003)在《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最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本病的临床表现具备炎症性肠病的特点,可见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或伴腹痛、发热等症状。本病常突然起病,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倾向,少数病例急性暴发,病情凶险。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西药在治疗本病上大多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反应多,部分顽固性病例疗效并不理想等缺点。因此寻找更为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显着优势,具有较突出的开发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本研究在系统整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以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思路为依托,就黄芩汤及其单味药有效部位组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进行了药效学研究、拆方研究及疗效机制研究。 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及其单味药有效部位组方都具有较好的抗炎、止泻、镇痛作用,并可改善UC大鼠的一般状况,对UC大鼠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拆方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单味药有效部位的各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止泻、镇痛作用,其中以黄芩苷+甘草酸+白芍总甙十大枣cAMP组效果最佳。由此初步确认黄芩苷、甘草酸、白芍总甙,大枣cAMP是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物质基础。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治疗UC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UC大鼠的外周血IL-1β含量显着升高,进一步证实了 IL-1β在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IL-4具有下行调节作用,可抑制IL-1β产量,抑制超氧化物阴离子形成。本实验表明UC大鼠外周血IL-4含量显着降低,同时结肠组织中SOD的活力也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IL-1β等细胞因子的致炎作用和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MDA含量的升高则证实了这一点。UC大鼠经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治疗后,IL-1β和MDA含量降低,而IL-4和SOD含量升高,炎症损伤程度也有明显减轻。因此,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IL-1β、IL-4、SOD、MDA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UC大鼠的治疗是有效的,并从细胞因子和自由基角度说明了本方的作用机制,反映出中药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柳越冬[10](2003)在《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通腑宁颗粒与补脾益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探讨通腑宁颗粒在临床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方法:来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者1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5例,口服通腑宁颗粒,3次/日,每次2袋,连服30天;对照组60例,口服补脾益肠丸,3次/日,每次6克,连服30天。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均停用其它药物。 结果:观察组115例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61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57%。对照组60例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 结论:通腑宁颗粒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和不同症状表现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腑宁颗粒在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较补脾益肠丸有一定优势。通腑宁颗粒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腹痛、腹胀等主要症状,亦可缓解患者的粘液便、肠鸣及精神症状。通腑宁颗粒在疗程内服用临床症状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其服用30天是安全可靠的。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疗程宜在10天—20天之间。

二、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药效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UC 的西医研究
    2 UC 的中医研究
    3 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干预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药效机制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分析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选择及评价
    2 复方应用研究的理论探讨
    3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干预实验性 UC 大鼠的效应
    4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对实验性 UC 大鼠结肠组织 NF-κB 活性的影响
    5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对实验性 UC 大鼠血清 ICAM-1 和 VCAM-1 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整理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中医文献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分型
        (三) 治疗
    二、随机对照的现代中医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 纳入标准
        (三) 临床试验特征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三、检索结果与质量评价
        (一)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四、评价结果
        (一) 临床疗效比较
        (二) 不良反应
        (三) "倒漏斗"图示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调解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正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取材
    4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实验结果
    附图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1. 治学精神
        2. 学术思想
        3. 临床经验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健脾灵片合苦参槐花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ITF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ITF/ERK通路研究进展
        1.1 关于ITF
        1.2 ITF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
        1.3 ITF与炎症性肠病
    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研究
        2.2 药物对UC的治疗研究
    3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3.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病因病机研究
        3.2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3.3 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研究进展
    4 小结和展望
    5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溃结灵对UC大鼠结肠粘膜IT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溃结灵对UC大鼠结肠粘膜MUG2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溃结灵对UC大鼠结肠粘膜pERK1/2、pMEK1/2蛋白水平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1.主要研究结论及意义
    2.本研究的创新点
    3.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结肠粘膜电镜图片
附录二:IHC法检测ITF蛋白表达(×400)
附录三:缩写
附录四:在读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2002
    年至2007
    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文献综述二
    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进展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8)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2.2 疗效观察
    2.3 肠镜观察
    2.4 抗复发观察
    2.5 毒副反应
3 讨论

(9)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学研究概况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4 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黄芩汤及其组成药物有效部位的研究概况
        1 黄芩汤文献研究
        2 黄芩汤组成药物有效部位的现代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1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
        2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复方的药理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黄芩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学研究
        1 抗炎试验
        2 止泻试验
        3 镇痛试验
        4 黄芩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的影响
        5 黄芩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第二部分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拆方研究
        1 抗炎试验
        2 止泻试验
        3 镇痛试验
    第三部分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机理的研究
        1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SOD的影响
        2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MDA的影响
        3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MPO的影响
        4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血清IL-1β的影响
        5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血清IL-4的影响
        6 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7 小结
        8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四、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散干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药效机制初步研究[D]. 王丽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12)
  • [2]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整理及Meta分析[D]. 熊阿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 柳越冬,陶弘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4)
  • [4]调解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 黄继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07)
  • [5]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 李春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09)
  • [6]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ITF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D]. 宋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陶玉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 田维君,郭华,孙春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8)
  • [9]黄芩汤有效部位组方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 丁晓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10]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D]. 柳越冬. 辽宁中医学院, 2003(04)

标签:;  ;  ;  ;  ;  

健脾利肠片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