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论文文献综述)
范圣涛,贺子涵,闻一妮,杨瑞宁,高源[1](2021)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委托给第三方机构,以方便自身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主要业务。但是受制于诸多条件,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外部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面向南京地区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研究,并利用多重应对分析等手段探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与其内部条件之间的联系。最后,对内部审计外部化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刘坦[2](2020)在《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河南省S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源头性与基础性的自我监管机制属性,是国家审计的有效延伸及补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服务于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从目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存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路径。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针对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研究较少,而且存在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到底是否可行,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对此,本文以某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为研究课题,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问题,提出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建议,并对如何外部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按照“文献回顾—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外部化决策模型构建—对策建议—预期效果”的研究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以河南省S县22家政府部门为例,对S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S县政府部门存在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缺失、内部审计人员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的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完全实现、内部审计的依据、方法和技术有待改变和提高等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角度、成本效益角度和风险高低角度三方面构建一个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是否适合外部化的决策模型,并结合S县的具体情况推断出S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适合外部化这一结论。同时从行业协会层面、政府部门层面、外部审计机构层面提出了推进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业务如果能够合理的进行外部化,无论是在审计质量方面、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还是廉洁治理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视角上,选取基层政府部门,在研究方法上,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更好的分析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问题,探索出更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基层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并将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推广,起到节约政府部门管理成本,改进政府部门审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许曾[3](2020)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仍然还存在人员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所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开始积极尝试运用内部审计外部化这种方式,将内部审计业务全部或部分地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于2019年颁布了《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上市公司还未真正明确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不知道该如何在公司中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而本文则通过研究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模式和优缺点等内容来推动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本文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模式和优缺点,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全文的研究支撑。同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上市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状、问题和成因,构建出上市公司应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体系。并且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HZ公司的案例,重点阐述了其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过程和效果,分析并得出案例启示。最后,针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强化风险控制、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外部监督。
肖小华[4](2019)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究 ——以MF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宏观经济情况错综复杂,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外部市场契机的同时,对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组织内部用于监督管理、控制风险、评价成果的活动,具备现代审计体系的显着特点,即其内容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内部审计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运营创造价值,但内部审计做的好与坏,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都非常重要。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中国的大多数公司都存在诸如制度不完善和内部审计质量差等问题。内审质量受人才,方法及内部环境的制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益这逐渐引起了企业治理层的关注。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市场上逐渐衍生出一批专业的内部审计外包团队,既提供优质高效的内审服务,又相对具有成本效应、控制风险效应。故内部审计外包的创新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及长远发展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2017年,MF公司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讨论最终决定将内部审计的部分业务外包,最终其在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形成了中远期内部审计业务管理方案,能够为未来拟采用同样模式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对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案例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并辅以案例进行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对内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外包的相关文献观点进行概述,主要介绍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内部审计外包的相关研究以及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外包的相关概念、外包的主要内容、形式及可能风险、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过程和评价方法及相关基础理论;第三部分针对MF公司的概况、实施外包的动因及外包项目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做案例背景介绍,为第四部分案例的具体实施分析做背景铺垫;第四部分对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做相应的效果评价,介绍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管理、过程管理、后续管理三方面的管理情况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在决策管理方面,分析了外包的实施条件、外包形式以及外包机构的选择;在过程管理方面,分析了外包合同的签署、外包机构评价机制的制定以及与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后续管理方面,确定后续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方式,优化后续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优化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价机制,并从经济效果、质量效果、技术效果评价MF公司在本次内部审计外包项目中取得的效果;第五部分,对MF公司的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管理、过程管理、后续管理及管理效果分析,总结了MF公司的内部审计外包的经验和应关注的事项,综合衡量并选择外包机构是做好决策管理的关键,明确内外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做好过程管理的基石,明确后续内部审计管理质量的目标是做好后续管理的保障;同时,还应注重加强全员对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视和配合,注意合理降低内部审计外包带来的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企业更加了解选择内部审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服务的水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做好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管理,为高效实施内部审计提供保证,恰当准确地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管理和后续管理,进而做好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去糟取精、取长补短,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更好地辅助战略目标的实现。
张倩如[5](2018)在《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及管理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很多新业务的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造成企业的成本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内部审计外部化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流程及管理,通过对江苏精亚集团两座造价相同的建筑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从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三个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一案例希望能对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规范管理提供帮助,为推动内审外包模式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借鉴。
曹腊梅,周丹华,姚晓蓉[6](2018)在《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出发,论证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造成审计程序复杂化和审计风险扩大等局限性,并对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对象、合同、报告及评价进行全面设计。
张梦飞[7](2018)在《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团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高质量、快速地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多元化,也在积极地吸收借鉴西方发达资本经济体的先进管理经验。内部审计虽然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内部审计质量对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都至关重要,是现代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存在着不完善、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这逐渐引起了企业治理层的关注。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收集和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界定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基础,论证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特点和实施标准。然后,选取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案例概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思路展开研究。案例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背景和外部化的决策选择等,案例分析部分主要介绍了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情况、风险识别类型、风险控制和效果评价。最后,在讨论了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阶段、实施过程控制管理阶段以及效果评价管理阶段三个方面,提出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应该优化内部审计外部化内容和范围决策、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外部化效率、加快角色转变和协调合作以及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等多项改进意见。尽管,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很多优点,但如果不关注外部化过程的管理,同样会导致内部审计的失败。因此,集团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治理结构的特点,建立起适合本公司的外部化决策方案,恰当地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这样才能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将内外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去糟取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李岩松[8](2016)在《关于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定位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审计外部化成为了发展的趋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高校逐渐的将校园内部审计工作向外部化进行发展,而我国国内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这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各大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审计出路,本文阐述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重要意义以及定位问题。
董玲莉[9](2016)在《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审计制度恢复至今,中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随着内部审计内涵和职能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许多企业开始重视构建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出于成本效益的和审计专业化服务的考虑,国际上有些企业采用了将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内部审计外包萌芽于1988年,那时国外的注册会计师就开始游说“财富100强”外包其内部审计业务,有些企业接受了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了会计师事务所,并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情况不太普遍,但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个热点问题,他们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动因分析和优劣势分析等基础理论上,对外包决策机制,决策流程以及外包方式和外包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实证性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内部审计外包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首先,本文将系统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产生的动因,内审计外部化过程中的利弊,总结国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借鉴现有的审计外包模式,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内部审计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适合我国企业采用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外包的内容的问题。最后,对内部审计外部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设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企业自身和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从而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研究和制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具体执行规范,推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
孟志能[10](2015)在《合作式外包: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有效方式与优化途径》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因内部审计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资源配置,而合作式外包是内部审计外包的最佳方式,既可以克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等问题,又可以借助外部审计获得优质高效的审计服务,发挥内外审计互补优势,实现内部审计产品多元化,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二、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京地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受制于成本。 |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架构不合理导致治理结构缺失。 |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且权责分配不合理。 |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管理现状 |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模式。 |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原因。 |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和现有问题。 |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路径探究 |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建设性职能。 |
(二)明确外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和职责。 |
(三)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 |
(2)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河南省S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 |
1.2.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因素 |
1.2.3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 |
1.2.4 内部审计外部化实践经验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 |
2.1.2 内部审计外部化 |
2.2 理论分析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3 核心能力理论 |
3.S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案例介绍 |
3.1 基本情况 |
3.2 内部审计情况介绍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 |
3.2.2 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 |
3.2.3 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情况 |
3.2.4 内部审计制度制定情况 |
3.2.5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
4.S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4.1 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
4.1.1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缺失 |
4.1.2 内部审计人员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
4.1.3 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完全实现 |
4.1.4 内部审计的依据、方法和技术有待改变和提高 |
4.2 原因分析 |
4.2.1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存在问题 |
4.2.2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 |
4.2.3 内部审计意识不强 |
4.2.4 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 |
4.3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模型及构建依据 |
4.4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
4.4.1 需求供给分析阶段 |
4.4.2 成本效益分析阶段 |
4.4.3 风险高低分析阶段 |
4.5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成效 |
4.5.1 审计质量方面 |
4.5.2 资金使用效率方面 |
4.5.3 廉洁治理方面 |
5.推进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建议 |
5.1 行业协会层面 |
5.1.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 |
5.1.2 优化第三方审计市场环境 |
5.1.3 加强对内部审计外部化业务的监督 |
5.2 政府部门层面 |
5.2.1 增强接收第三方审计的意识 |
5.2.2 注重第三方机构的选择 |
5.2.3 合理配置内部审计外部化所需资金 |
5.3 外部审计机构层面 |
5.3.1 丰富外部审计人员在政府部门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
5.3.2 加强政企合作,发展基层业务 |
5.3.3 丰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
6.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
6.2.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6.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1.S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情况问卷调查表 |
2.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基础理论 |
2.2.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 |
2.2.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模式 |
2.2.3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 |
2.3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交易成本理论 |
2.3.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分析 |
3.1.1 降低企业治理成本 |
3.1.2 提高企业审计质量 |
3.1.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3.1.4 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
3.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企业的规模及人力资源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2 专业胜任能力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3 审计质量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4 成本效益原则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4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4.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现状 |
4.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 |
4.2.1 企业存在核心信息泄露的风险 |
4.2.2 供给方审计服务质量不高 |
4.2.3 审计工作缺乏前瞻性 |
4.2.4 企业与供给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成因分析 |
4.3.1 外部审计师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信息 |
4.3.2 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选择费用较低的供给方 |
4.3.3 外部审计师很难掌握企业发展的全部信息 |
4.3.4 企业与供给方之间缺乏协调 |
5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分析 |
5.1 HZ公司背景介绍 |
5.1.1 HZ公司的组织结构 |
5.1.2 HZ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
5.1.3 HZ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5.2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过程 |
5.2.1 审计发包管理 |
5.2.2 审计业务管理 |
5.2.3 审计验收管理 |
5.2.4 审计报告管理 |
5.3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效果分析 |
5.3.1 未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情况分析 |
5.3.2 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取得的效果 |
5.4 案例启示 |
5.4.1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
5.4.2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
5.4.3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
5.4.4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
6 上市公司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策略 |
6.1 强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控制 |
6.1.1 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
6.1.2 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工作 |
6.2 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管理制度 |
6.2.1 谨慎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和服务供应商 |
6.2.2 建立健全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的评价机制 |
6.2.3 加强与外部审计师的交流与合作 |
6.3 加强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 |
6.3.1 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监管制度 |
6.3.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究 ——以MF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2 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 |
1.2.3 关于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 |
2.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 |
2.1.2 内部审计外包 |
2.2 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内容、形式及可能风险 |
2.2.1 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内容 |
2.2.2 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形式 |
2.2.3 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风险 |
2.3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过程及效果评价 |
2.3.1 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管理 |
2.3.2 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管理 |
2.3.3 内部审计外包的后续管理 |
2.3.4 内部审计外包的效果评价 |
2.4 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系统控制理论 |
2.4.3 合理定价理论 |
3.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案例介绍 |
3.1 MF公司概况 |
3.1.1MF公司简介 |
3.1.2 MF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现状 |
3.2 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动因 |
3.2.1 弥补自身审计力量的不足 |
3.2.2 提高独立性并降低内审风险 |
3.2.3 提高审计时效和审计质量 |
3.3 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项目的主要内容 |
3.3.1 工程决策与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
3.3.2 工程招投标阶段主要内容 |
3.3.3 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内容 |
3.3.4 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主要内容 |
4.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实施的主要过程及效果评价 |
4.1 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管理 |
4.1.1 考量内部审计业务是否外包 |
4.1.2 确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方式 |
4.1.3 综合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机构 |
4.2 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管理 |
4.2.1 签订与内部审计外包的合同 |
4.2.2 制定外包商业务的评价体系 |
4.2.3 加强内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 |
4.3 内部审计外包的后续管理 |
4.3.1 确定后续企业审计业务的管理方式 |
4.3.2 优化后续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方案 |
4.3.3 优化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价机制 |
4.4 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效果评价 |
4.4.1 经济效果评价 |
4.4.2 质量效果评价 |
4.4.3 技术效果评价 |
5.案例启示 |
5.1 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案例的经验 |
5.1.1 综合衡量并选择外包机构是做好决策管理的关键 |
5.1.2 加强内外审计人员的沟通是做好过程管理的基石 |
5.1.3 明确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是做好后续管理的保障 |
5.2 MF公司内部审计外包案例应关注的事项 |
5.2.1 加强全员对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视和配合 |
5.2.2 注意合理降低内部审计外包带来的风险 |
6.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及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流程及其管理 |
(一)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包管理 |
(二)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业务管理 |
(三)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验收管理 |
(四)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报告管理 |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研究 |
(一) 江苏精亚集团内部审计现状 |
(二) 江苏精亚工程项目竣工审计外包实施过程管理 |
(三) 江苏精亚集团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外包效果评价 |
(四) 案例结论 |
四、结论及展望 |
(6)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 |
1. 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 |
2.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 |
3. 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
4. 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 |
5. 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 |
二、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 |
1. 审计职能分割化 |
2. 审计程序复杂化 |
3. 审计能力衰退化 |
4. 审计风险扩大化 |
三、我国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设计 |
1.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模式设计 |
2.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内容设计 |
3.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评价设计 |
4.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报告设计 |
5.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合同设计 |
四、结语 |
(7)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文献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概述 |
2.1 内部审计外部化概述 |
2.1.1 内部审计外部化 |
2.1.2 内部审计外部化类型 |
2.1.3 内部审计外部化与外部独立审计的关系 |
2.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特点 |
2.2.1 业务内容跨度大,外部化范围广 |
2.2.2 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外部化重点难以突出 |
2.2.3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复杂 |
2.2.4 各业务板块多职能性,审计专业知识要求高 |
2.2.5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依据、标准复杂 |
2.3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和缺点 |
2.3.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 |
2.3.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缺点 |
2.4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标准 |
2.4.1 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的标准 |
2.4.2 外部审计机构的选择标准 |
2.4.3 内部审计外部化风险管理的标准 |
3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分析 |
3.1 XY集团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背景 |
3.1.1 XY集团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
3.1.2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
3.2 XY集团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选择 |
3.2.1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分析 |
3.2.2 各业务板块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分析 |
3.2.3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及实施过程 |
3.2.4 各业务板块内部审计外部化内容和范围 |
3.2.5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标准 |
3.2.6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外部审计机构的选择 |
3.3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现状 |
3.3.1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情况 |
3.3.2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类型 |
3.3.3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控制 |
3.3.4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效果评价 |
4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阶段 |
4.1.1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效率低、内容决策较简单 |
4.1.2 外部审计机构选择评估不充分 |
4.2 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控制管理阶段 |
4.2.1 内部审计人员角色转变慢 |
4.2.2 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不充分 |
4.2.3 内部审计业务效果有待提升 |
4.3 内部审计外部化效果评价管理阶段 |
4.3.1 对外部审计效果评价的执行不够 |
4.3.2 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 |
4.3.3 内部审计外部化事后控制较弱 |
5 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化建议 |
5.1 内部审计外部化决策阶段 |
5.1.1 优化内部审计外部化内容和范围决策 |
5.1.2 更加关注外部审计机构的胜任能力和匹配度 |
5.2 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控制管理阶段 |
5.2.1 加快角色转变、加强协调与合作 |
5.2.2 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外部化效率 |
5.2.3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
5.3 内部审计外部化效果评价管理阶段 |
5.3.1 完善内外部审计人员评价机制 |
5.3.2 优化内部审计外部化风险评价机制 |
5.3.3 加强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事后控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内部审计外部化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分析 |
3.1 内部动因分析 |
3.1.1 社会分工理论下的动因分析 |
3.1.2 代理成本理论下的动因分析 |
3.1.3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动因分析 |
3.2 外部动因分析 |
3.2.1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3.2.2 会计师事务所拓展自身业务 |
4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分析 |
4.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
4.1.1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4.1.2 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
4.1.3 优化资源配置 |
4.1.4 集中管理层精力发展主业 |
4.2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能存在的弊端 |
4.2.1 信息泄露风险 |
4.2.2 偏离内审目标 |
4.2.3 导致企业自身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责任感 |
4.2.4 无法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 |
5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国外的应用与启示 |
5.1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国外的应用推广情况 |
5.1.1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美国的应用 |
5.1.2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
5.1.3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南非的应用 |
5.2 国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 |
5.3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内部审计承包服务 |
5.4 国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给我们的启示 |
5.4.1 成功外包方式的特征 |
5.4.2 对我国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启示 |
6 多维度分析我国企业采取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和外包内容的选择 |
6.1 从企业规模角度分析 |
6.1.1 大型企业 |
6.1.2 中型企业 |
6.1.3 小微企业 |
6.2 从企业所有权性质分析 |
6.2.1 国有企业 |
6.2.2 民营企业 |
6.3 从内部审计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关系分析 |
6.3.1 内部审计由管理层领导 |
6.3.2 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 |
6.4 如何使已有的审计外包模式更适应我国企业特征 |
6.4.1 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外包 |
6.4.2 从多方面考虑制定有效的外包决策机制 |
7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7.1 企业自身层面 |
7.1.1 如何加强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的责任感 |
7.1.2 如何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 |
7.1.3 如何防范泄密风险 |
7.2 第三方审计机构层面 |
7.3 执法部门及相关组织层面 |
结论及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探究[J]. 范圣涛,贺子涵,闻一妮,杨瑞宁,高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08)
- [2]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河南省S县为例[D]. 刘坦.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D]. 许曾.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4]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究 ——以MF公司为例[D]. 肖小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及管理探析[J]. 张倩如. 财会通讯, 2018(22)
- [6]小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J]. 曹腊梅,周丹华,姚晓蓉.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7]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研究[D]. 张梦飞.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9)
- [8]关于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定位问题的探讨[J]. 李岩松.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4)
- [9]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研究[D]. 董玲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10]合作式外包: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有效方式与优化途径[J]. 孟志能. 中国内部审计,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