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

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蓉[1](2021)在《X金融科技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进研究》文中认为

高欢[2](2021)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两大必不可少的举措。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为国家输出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是当务之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且,再次强调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群众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中职卫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职卫校需不断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企业需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本文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政府职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进行了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中职卫校校企合作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深度浅、政府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为中职卫校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提出了以下对策。学校方面,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校企合作配套机制。企业方面,需转变观念,加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健全体制,实现资源共享。政府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搭建平台,促进长效合作;转变“重仕途,轻技能”的观念,为校企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

程妮[3](2021)在《江西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X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制造强国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高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所提升。校企合作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又承担起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开展主要通过各种模式进行,如何更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更深层次更持续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现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主导弱化,政府引导以及地方政府针对性引导不足等问题。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模式很多都存在着形式合作,缺乏深度合作。学校管理不足,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流程以及后续联系不足,师资力量方面有待加强。校企合作模式选择略显狭隘,可选模式分布不均匀。本文建立在杜威职业教育理论、利益者相关者理论以及创新三螺旋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于江西省X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实际调研,对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具体访谈分析和发放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总结该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发现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优势,结合地方特色从政府、学校、企业、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提出校企合作模式可借鉴对策: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开设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师资培养,完善教师招聘制度;企业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与监督制度。

曾雯珍[4](2021)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参与办学主体地位的不断升高,其参与动力不足问题也逐渐凸显: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具有较强意愿但实际参与不足;参与办学形式局限于浅层而深度不足等等。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尚未形成广泛有效的机制。基于此,研究以系统理论以及场动力理论为基础,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为目标,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力要素以及动力生成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与场动力理论分析动力机制内在规律。研究结合系统理论及文献研究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要素分为“内部动力要素”和“外部动力要素”两个维度八个要素,并对动力机制进行SFP分析,作为动力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实证调研与采集数据。一方面,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动力要素构成及作用路径进行分析: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647名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不同特征的企业参与动力存在差异;发挥内外部动力要素作用能够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内部动力要素在外部动力要素对企业参与动力特征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一方面,采取访谈法进一步探讨问卷调查结果的深层次原因:选取15名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后发现企业参与关注长期收益,人力是企业参与办学的最大动力;企业开始关注技术提升作用与社会资本促进作用,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能力与特征影响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企业参与过程缺乏政策制度保障、企业参与缺乏市场引领力等成为企业参与阻力。最后,构建模型并提出机制实现路径。基于调查研究与访谈研究结论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模型,认为动力机制模型应包含动力启动、动力加速、动力整合以及动力稳定四个阶段,内外部动力要素发挥阶段性差异作用。在动力机制模型中,涉及政府、市场、行业以及学校四个主体,为实现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研究基于四个主体提出动力机制模型的实现路径:企业转变参与态度,提高参与自觉;政府完善政策制度,构建参与保障;市场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参与规范;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吸引力;参与主体动态整合,形成参与合力。

张万峰[5](2020)在《面向酒钢的GT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为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焦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和改革,一种新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促进满足企业定制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加大办学力度、提升学生就业率。因此,诸多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中国高职院校如何不断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该培养模式顺利推进不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酒钢集团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为保证人力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集团生产与发展,酒钢集团与GT职业学院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即酒钢集团和GT学院合作,以“定制化”人才为要求,以“订单”为标准,设定培养内容、培养课程、培养计划、培养规格,为酒钢集团持续获得专业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但在具体合作中,由于双方均为初次尝试,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诸多细节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文以面向酒钢的GT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概念和合作教育理论、产学合作理论进行阐述,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容;在对GT院校基本情况及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GT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习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内容。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开展了多维度的调研,从三个角度分析当前GT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酒钢集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了面向酒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措施,包括明确合作分工、优化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建设、强化学生管理等几大块内容;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实施保障方面对GT学校面向酒钢集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出进一步措施,实施保障主要包括争取政策优惠、优化保障体系、引入第三方监督、构建评价体系、构建反馈体系等内容。最后,通过总结归纳法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对于其他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程琳惠[6](2020)在《中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 ——以承德G学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时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缓解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技术人才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与产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又一次成了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段很重要的补充,为我国经济建设,增加了动能。新时期的中职学生,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劳动者。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套适应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客观上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为需要定向培养人才的企业和相关学生提供“订单”教育服务。本文以承德G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该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当前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产生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实践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承德G学校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指导意见,意在进一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丰富其理论内涵,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

陆璐[7](2020)在《民办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 ——以阳光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人才供求矛盾促使政府和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职业化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有效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衔接起来。许多民办高校借助于灵活的办学体制和机制,积极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比如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师资建设、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目的在于研究探索一条适应民办高校更好发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本研究以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共享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等,对同类民办本科高校进行了调研访谈,立足于阳光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园长预科班”和“阳光中兴ICT学院”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运行过程中存在“课程共建机制短视效应、师资共享机制效果欠佳、学生管理协作功能失衡、教学质量共评机制监督乏力”等原因,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明晰目标引领机制、提升激励机制效力、完善竞争机制和强化约束机制”等优化对策。

周秀芳[8](2020)在《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滨州作为全球最大原铝生产基地,在国内外铝行业和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在全省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背景下,滨州铝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人才短缺是目前滨州市铝业企业面临重要问题,以A企业为例,A企业与滨州技师学院联合创立铝精深加工专业订单班,期望解决人才短缺现状,但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主要解决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本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和A企业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问卷,找到A企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优劣势,结合对A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访谈情况,总结A企业现有订单班实际情况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和相关策略。通过以上研究,针对A企业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深度浅、管理针对性弱的问题,建议加大企业投资力度,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针对师资力量欠缺、教学体制落后的问题,建议加强企业导师的培养;针对企业留人率低问题,建议加强企业人才管理、重视企业文化构建、更加关心员工的生活。以上订单班模式,只是校企合作体系中的一种,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当然订单班模式仍然可以吸收多元化的思想,突破原有弊端无效的方式,实现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快速培养。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将对A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本文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在保障A企业人才高质量持续供应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发展新思路。

师琳琳[9](2020)在《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S中职学校大连远洋订单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并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该研究以我国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S中职学校的大连远洋订单班作为研究案例,在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可以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以及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河南省S中职学校大连远洋订单班合作企业、学校教师以及订单班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中职学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订单对应岗位与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规划不匹配;订单班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企业人才定制化需求;“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订单班实习实训场地总体不足;订单班教学管理不够严格;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协议缺乏效力保障等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化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包括:把“合作共赢”理念落到实处;科学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校企混编的“双元结构”教师队伍;严格教学管理和推进学生考评机制改革;大力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保障和协调职能。

谷丰[10](2020)在《GT职业学院与方特欢乐世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校企合作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中非常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低层次的、松散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职业教育想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必须要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革新老旧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这不仅是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也是企业收获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职业院校的不断转型,人才培育的质量也被日益提升到日程中来。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成功与否,不可谓合作内容的革新、不可谓合作模式的革新。GT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的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随着创校至今的稳步发展,它逐渐成为甘肃地区一所知名的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地方高校转型、技术大学的联盟等建设目标的推进,GT职业学院在甘肃这片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环境中如何冲破桎梏,如何与当地甚至省外的办学条件更加成熟、资质更加优厚的院校形成竞争力,是GT职业学院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GT职业学院和方特欢乐世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适合GT职业学院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帮助院校可以快速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打造成深受市场认可的对口人才。全文一共分为六章:运用文献法,对选题的背景、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况、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奠定理论依据;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对GT职业学院与方特欢乐世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究,从企业、师生等多方进行问题剖析论述,考虑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层面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其根本的成因。通过总结归纳法提出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方案,对应于本文剖析出的问题,对于解决校企建设问题具有借鉴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校企合作
        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三、职业培训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政府职能理论
    第三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主要内容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主体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构成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实施
第二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分析
    第一节 文山卫校基本概况
        一、学校基本概况
        二、校企合作概况
    第二节 文山卫校“云嫂”培训概况
        一、“云嫂”培训简介
        二、“云嫂”培训合作背景
        三、开展“云嫂”培训政策依据
        四、“云嫂”培训合作企业概况
        五、“云嫂”培训内容
        六、“云嫂”培训成效
    第三节 文山卫校“云嫂”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构成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第三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三、学员质量参差不齐
        四、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五、校企合作层次浅
        六、政府缺乏监督管理
        七、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对市场人才需求不了解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三、学校缺乏配套机制建设
        四、企业观念陈旧
        五、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一致
        六、法律法规不完善
        七、未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借鉴
    第一节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三、英国“学徒制”模式
        四、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五、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
    第二节 国内校企合作模式
        一、甘肃“订单式”模式
        二、长春“工学交替”模式
        三、江苏“校中厂”模式
        四、山东“现代学徒制”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完善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的对策
    第一节 学校对策
        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构建校企合作配套机制
    第二节 企业对策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二、健全体制,资源共享
    第三节 政府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
        二、搭建平台,促进长效合作
        三、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3)江西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X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制造”的支撑点
        1.1.2 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文件重视职业教育
        1.1.3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地方职业教育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小结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调研访谈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个案分析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江西省校企合作模式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1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教育
        2.1.2 校企合作
        2.1.3 高职院校
    2.2 相关理论
        2.2.1 杜威的职业教育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创新三螺旋理论
    2.3 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意义
        2.3.1 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需要
        2.3.2 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2.3.3 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良好途径
        2.3.4 体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需要
    2.4 江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相互促进
        2.4.1 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4.2 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2.5 江西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发展渊源
        2.5.1 萌芽阶段
        2.5.2 探索发展阶段
        2.5.3 快速增长阶段
        2.5.4 质量发展阶段
    2.6 校企合作模式典型
第3章 X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3.1 X学院简介
    3.2 选择作为案例学校的原因
    3.3 X学院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会
        3.3.4 威胁
    3.4 调查实证研究
        3.4.1 X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3.4.2 问卷调查
        3.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5 X学院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总结
        3.5.1 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多样性
        3.5.2 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成熟
第4章 X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校企合作模式选择略显狭隘
        4.1.1 模式选择权相差较大
        4.1.2 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创新
    4.2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4.2.1 对于校企合作的数据评估缺乏科学性
    4.3 学校与企业合作疏离
        4.3.1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一致
        4.3.2 校企双方利益冲突
        4.3.3 企业自身局限性
    4.4 学校自身管理模式不足
        4.4.1 学校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4.4.2 学生缺少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权
    4.5 政府主导作用弱化
        4.5.1 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4.5.2 法律对于校企合作办学缺乏具体规定
第5章 国外典型校企合作模式及经验借鉴
    5.1 德国“双元制”模式
        5.1.1 法律保障
        5.1.2 培训标准化
        5.1.3 将双元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5.1.4 教师队伍
        5.1.5 企业主导
    5.2 澳大利亚“TAFE”模式
        5.2.1 法律法规
        5.2.2 运行体系
        5.2.3 经费支出
    5.3 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经验借鉴
        5.3.1 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5.3.2 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5.3.3 为校企合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5.3.4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5.3.5 建立校企合作评估保障机制
第6章 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改进建议
    6.1 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
        6.1.1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专项规章
        6.1.2 重视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特殊性
        6.1.3 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多渠道经费保障
        6.1.4 地方政府提供高职院校间交流学习的平台
    6.2 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主导作用
        6.2.1 开设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学生管理
        6.2.2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资源
        6.2.3 加强师资培养,完善教师招聘制度
        6.2.4 调整培养方案,以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6.3 企业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
        6.3.1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6.3.2 企业自身实力增强,提升社会竞争力
    6.4 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6.4.1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与监督制度
        6.4.2 教育部门与企业合作,强化行业协会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的问卷
附录二 校企合作模式相关访谈(校企合作办公室副主任)
附录三 校企合作模式相关访谈(学生)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现状研究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
        三、总体研究述评与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要素构成及机理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企业参与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三、动力
        四、动力机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二、场动力理论
    第三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SFP分析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结构(S)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功能(F)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原理(P)
        四、研究假设
第三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问卷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工具编制及其修订
        一、研究目的
        二、问卷编制
        三、问卷预测试与修订
        四、正式问卷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要素关系检验
        一、企业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基于动力要素的企业基本特征分析
        三、基于相关分析的动力要素作用关系检验
        四、基于回归分析的动力要素作用关系检验
        五、基于中介效应的动力要素作用关系检验
    第四节 假设检验结果与实证研究结论
        一、假设检验结果
        二、实证研究结论
第四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的访谈研究
    第一节 访谈研究设计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工具
        三、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分析结果
        一、总体词频分析
        二、访谈研究分析
        三、访谈调查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模型建构与实现路径
    第一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模型分析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模型运行原则
    第二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实现路径
        一、企业转变参与态度,提高参与自觉
        二、政府完善政策制度,构建参与保障
        三、市场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参与规范
        四、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引力
        五、参与主体动态整合,形成参与合力
参考文献
附件1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问卷》
附件2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面向酒钢的GT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职业教育
        2.1.2 校企合作
        2.1.3 订单式人才培养
    2.2 理论依据
        2.2.1 合作教育理论
        2.2.2 产学合作理论
    2.3 订单式人才培养内容
        2.3.1 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
        2.3.2 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
        2.3.3 订单式人才培养特征
        2.3.4 订单式人才培养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T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评价分析
    3.1 GT学院概况
        3.1.1 GT学院简介
        3.1.2 GT学院发展前景
        3.1.3 GT学院发展困境
    3.2 GT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3.2.1 培养方案
        3.2.2 课程安排
        3.2.3 课时安排
        3.2.4 实训教学
        3.2.5 企业实习
        3.2.6 质量管理
    3.3 GT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
        3.3.1 样本基本情况
        3.3.2 GT学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
        3.3.3 GT学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3.4 GT学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T学校面向酒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4.1 酒钢集团概况
        4.1.1 企业简介
        4.1.2 行业状况
        4.1.3 人才需求
    4.2 GT学校面向酒钢实施订单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4.2.1 企业层面
        4.2.2 学校层面
        4.2.3 学生层面
    4.3 GT学校面向酒钢实施订单人才培养体系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4 GT学校面向酒钢实施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4.4.1 明确双方合作分工
        4.4.2 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4.4.3 加强课程体系开发
        4.4.4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4.4.5 加强实训建设
        4.4.6 强化学生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T学校面向酒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保障
    5.1 完善各类保障体系
        5.1.1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5.1.2 完善内部组织流程
        5.1.3 健全优化相关制度
    5.2 构建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
    5.3 打造人才培养效果反馈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中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 ——以承德G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中等职业教育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理论基础
        (一)就业导向理论
        (二)合作教育理论
第二章 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及成效
    一、承德G学校简介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类型与特点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类型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
    三、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情况
        (一)师资结构
        (二)课程结构
        (三)实施情况
    四、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
        (一)提高学校就业率,实习与就业无缝接轨
        (二)订单班规模扩大,办学成绩显着
        (三)教学质量管理提升
第三章 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证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与访谈设计
    四、调查实施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订单班学生的调查情况
        (二)学校方面的调查情况
        (三)订单企业的调查情况
第四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订单班学生退学率及流失率较高
        (二)订单学生不适应订单企业
        (三)缺乏“双师型”专职教师
        (四)校内实训基地基础建设不完善
        (五)学校与企业发展不平衡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培养体系设置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到位
        (三)专职教师结构不合理,不了解一线需求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实训基地建设缺乏
        (五)企业与学校缺乏沟通,对培养不够重视
第五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加强中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以学生和企业为主体,完善培养体系
        (二)打造实训环境,建设实训基地
        (三)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师资建设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五)工匠精神融入“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一)加强合作,深化培养所需人才
        (二)构建符合校企双方的人才验收质量评价体系
    三、政府加大投入,建立三方平台
        (一)加大对“订单式”人才培养院校和企业的投入
        (二)建设校企生三方参与的信息化交流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访谈内容提纲
附录二 承德G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民办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 ——以阳光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订单式人才培养
        2.1.2 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共享经济理论
3 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现状分析
    3.1 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个案分析
        3.1.1 学前教育专业的“园长预科”专班与阳光幼教集团合作机制
        3.1.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中兴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机制
    3.2 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内容
        3.2.1 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3.2.2 课程方案共建机制
        3.2.3 师资队伍共享机制
        3.2.4 学生管理协作机制
        3.2.5 教学质量共评机制
    3.3 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的特色
        3.3.1 融合课程
        3.3.2 融合师资
        3.3.3 融合设施
        3.3.4 融合文化
4 民办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阳光学院为例
    4.1 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
        4.1.1 课程共建机制的“短视效应”
        4.1.2 师资共享机制的效果欠佳
        4.1.3 学生管理协作机制功能失衡
        4.1.4 教学质量共评机制监督乏力
    4.2 影响阳光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运行的原因
        4.2.1 合作目标缺乏协同性
        4.2.2 动力机制不完善
        4.2.3 评价约束体制不健全
        4.2.4 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性
5 优化民办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5.1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
    5.2 明晰目标引领机制
    5.3 提升有效激励机制
    5.4 完善合理竞争机制
    5.5 强化严格约束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2.2 国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2.3 国外较国内校企合作的经验及启示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企合作概念
        2.1.2 地方高职院校概念
        2.1.3 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三螺旋结构理论
        2.2.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2.2.3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4 产学合作理论
        2.2.5 员工培训理论
第三章 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3.1 校企合作方及专业介绍
        3.1.1 A企业基本情况
        3.1.2 滨州技师学院基本情况
        3.1.3 铝精深加工专业介绍
    3.2 山东省校企合作案例分析
    3.3 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第四章 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分析
    4.1 调研设计与数据收集
    4.2 问卷数据整理
        4.2.1 学校层面
        4.2.2 企业层面
        4.2.3 学生层面
    4.3 访谈数据整理
    4.4 A企业与滨州技师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情况问题分析
        4.4.1 校企合作深度浅
        4.4.2 师资力量欠缺
        4.4.3 教学体制落后
        4.4.4 企业管理针对性弱
        4.4.5 “订单班”企业留人率低
第五章 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5.1 针对A企业的相关建议
        5.1.1 加大企业投资力度
        5.1.2 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5.1.3 加强企业人才管理
        5.1.4 提高企业的吸引力
        5.1.5 加强企业导师培养
    5.2 针对地方院校的相关建议
        5.2.1 规范校企合作体系
        5.2.2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5.2.3 加强学风建设及学生管理
        5.2.4 加大“订单班”宣传力度
第六章 总结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附录一:对“订单班”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对非“订单班”在校生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企业访谈提纲
致谢

(9)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S中职学校大连远洋订单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中职学校
    2.2 人才培养模式
    2.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4 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2.4.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2.4.2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4.3 合作教育理论
        2.4.4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
第三章 河南省S中职学校大连远洋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3.1 大连远洋订单班概况
    3.2 大连远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概况
    3.3 大连远洋订单班人才培养实施现状调查结果
        3.3.1 岗位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3.3.2 订单培养效果的调查分析
        3.3.3 师资建设的调查分析
        3.3.4 实训环境建设的调查分析
        3.3.5 教学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
        3.3.6 保障机制的调查分析
    3.4 大连远洋订单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优化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4.1 把“合作共赢”理念落到实处
    4.2 科学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4.2.1 明确校企认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4.2.2 努力制订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
        4.2.3 有效实施“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4.2.4 着力构建校企混编的“双元结构”教师队伍
        4.2.5 严格教学管理和推进学生考评机制改革
        4.2.6 大力强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3 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4.4 充分发挥政府在立法、监督、保障方面的重要职能
结语
附录A:大连远洋订单班毕业生对教育质量和就业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B:大连远洋订单班校企合作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C:大连远洋订单班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版)
致谢
参考文献

(10)GT职业学院与方特欢乐世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校企合作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校企合作相关概念
        2.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2.1.2 校企合作的联结机制
        2.1.3 校企合作的沟通机制
    2.2 国内外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分析
        2.2.1 国外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2.2.2 国内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2.2.3 常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2.3 校企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2.4 校企合作各类问题的解决机制
第三章 GT职业学院与方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3.1 GT职业学院概况
    3.2 方特欢乐世界简介
    3.3 现阶段GT职业学院与方特校企合作培养实施过程
        3.3.1 前期准备
        3.3.2 培养安排
        3.3.3 实训实践
        3.3.4 反馈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T职业学院与方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 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4.1.1 问卷及访谈设计
        4.1.2 问卷结果
    4.2 现阶段合作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4.2.1 提升了GT职业学院综合实力
        4.2.2 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4.2.3 缓解了企业的用人压力
    4.3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1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4.3.2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4.3.3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4.3.4 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利益机制缺失
        4.4.2 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4.4.3 问题反馈及解决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GT职业学院与方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对策建议及实施保障
    5.1 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各类保障机制
        5.1.1 构建订单式培养的资源共享机制
        5.1.2 构建订单式培养的权益保障机制
        5.1.3 构建订单式培养的沟通协调机制
    5.2 优化现有订单式培养的培养体系
        5.2.1 更新观念,明确订单式培养战略目标
        5.2.2 创新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
        5.2.3 规范订单式培养模式管理机构
        5.2.4 共同开发培养课程
        5.2.5 构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5.3 强化企业在订单式培养中的角色
        5.3.1 提高重视,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5.3.2 主动承担教师的顶岗实训、培训任务
        5.3.3 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
        5.3.4 构建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与修正机制
        5.3.5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成本控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A GT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GT职业学院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方特欢乐世界校企合作的调查问卷
附录 访谈问题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X金融科技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进研究[D]. 张蓉. 广西大学, 2021
  • [2]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D]. 高欢.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江西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X学院为例[D]. 程妮.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机制研究[D]. 曾雯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面向酒钢的GT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 张万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中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 ——以承德G学校为例[D]. 程琳惠.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民办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 ——以阳光学院为例[D]. 陆璐.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企业视角下铝精深加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D]. 周秀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S中职学校大连远洋订单班为例[D]. 师琳琳.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10]GT职业学院与方特欢乐世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谷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