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

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张皓华[2](2021)在《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文中认为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需求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开始致力于开发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且更多元化的产品。其中,含表面活性剂的化妆品在化妆品市场当中则显示出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次研究分析的过程当中,重点就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对化妆品中常见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解释,考察其实际的化妆品应用与要求标准,对其安全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讨论。详细看来,表面活性剂主要显示出了分散、增溶及渗透等多种功能,因此而得以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如此,其生物降解性以及所得的降解产物的安全性都会对化妆品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而对皮肤所造成的刺激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性也是目前最需关注的内容。

何怡静[3](2021)在《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Nε-月桂酰基赖氨酸(LL)是一种赖氨酸衍生的功能性粉体,不溶于水和油等大部分溶剂,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其片状晶体结构赋予LL易附着和高润滑性等特点,常用作化妆品基质或肤感调节剂。赖氨酸有两个氨基,其衍生物LL的公开方法合成步骤较多、提纯繁琐,目前对LL的需求仍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一步法合成LL,简化提纯步骤,并回收反应液中剩余的赖氨酸。然后探究LL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和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协同稳定乳液的效果,最后将LL应用于具体的化妆品配方中。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以肖顿-鲍曼缩合反应为基础,以赖氨酸和月桂酰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L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溶剂体系为甲醇、反应p H控制在7~8、p 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时,有利于LL的合成与提纯,当摩尔投料比n(月桂酰氯):n(赖氨酸)为3:1,赖氨酸浓度为0.02 mol/150 m L,反应温度为30℃时,最佳产率为53.3%。对最优条件下的反应液中的赖氨酸进行回收,得到回收率为36.2%。最后通过IR、MS和1H NMR对LL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得LL的热分解温度为263.5℃。探究结晶温度对LL粒径的影响,并在最小粒径下考察制备工艺和乳液组成对Pickering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LL的最佳结晶温度为30℃,制得的颗粒粒径为(1347.4±156.9)nm。油-水-LL接触角为142.9°±1.6°,制备的乳液为W/O型。乳液最佳制备条件是均质速率为11000 r·min-1,乳化温度为20℃,颗粒浓度为2 wt%,油水体积比为5:5,此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为(23.5±1.5)μm,静置7天的乳化率为91.7 vt%,起始粘度为2449 Pa·s。此外LL对不同p H的水相有着较好的耐受性,在后续的静置实验中发现LL稳定的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探究LL和SDS协同稳定乳液的效果和无机盐对两种乳化剂的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能够协助LL稳定乳液,且随着SDS浓度的增加,乳化体系发生相反转。因为SDS分子的疏水尾链吸附在颗粒上,改善颗粒的亲水性,颗粒接触角的下降使得乳液滴的界面弯曲度增加和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强度提升,体系形成以颗粒乳化为主导的W/O型Pickering乳液;而后SDS浓度的增加使得两种乳化剂形成竞争关系,体系乳化失败;随着SDS浓度的继续增加,体系最终发生相反转,形成O/W型乳液。在两种乳化剂协同稳定的基础上,在水相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电解质,Na Cl的添加提升了SDS的表面活性,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能够稳定W/O型乳液的SDS浓度窗口变窄直至消失,体系最终形成O/W型乳液。将LL应用到隔离乳和润肤面霜配方中。结果表明:样品有良好的外观和气味,其中润肤面霜的p H为6.58,隔离乳的粘度为8582.85 m Pa·s,润肤面霜的粘度为37695.06m Pa·s。对样品进行耐热耐寒稳定性试验,并对隔离乳进行色泽稳定性试验,发现两个样品保持稳定,隔离乳前后颜色保持一致。对隔离乳进行感官评价,发现样品具有较好的涂抹性和透明度,能满足使用需求。

谢洋[4](2020)在《绿色酒店用环保型化妆品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在其满足人们现代化工业和生活需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政府和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建立环境友好型的酒店企业。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绿色酒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建立环境友好型、节能降耗型酒店,能大大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化妆品行业也开始有所行动。环保化妆品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市场对环保类型的终端产品的需求。环保化妆品的发展壮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少酒店用品供应商,开始对其酒店用品进行改良,将环保化妆品应用到酒店客房用品之中。将绿色酒店理念和环保化妆品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将为两大行业增添新的活力和吸引力。可是,目前由于缺乏对环保化妆品的评价与界定,市面上的环保化妆品良莠不齐。本文从化妆品原料的合规性、可降解性、配方配伍性出发,制备一系列酒店用化妆品:护发素、洗发水、润肤露、沐浴露、香皂,并通过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质量检测。本文用呼吸计量法试验评估护发素、润肤露、香皂是否具有生物降解性,其是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样品的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值的变化,计算生物降解率,绘制降解曲线。用溶解性有机碳DOC消减实验评估洗发水、沐浴露是否具有生物降解性,其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的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可溶性有机碳)值的变化计算生物降解率,并绘制降解曲线。结果表明,五种产品均具备快速生物降解性,且生物降解率均高于普通市售化妆品。通过对酒店用环保化妆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发现,酒店用环保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仅能带来较高的利润,也能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同时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在成分安全绿色的前提保障下,该系列产品的生物可降解性极大地满足了环保化妆品对环境保护及生物安全的要求,其突出的特性将能吸引更多贯彻“绿色酒店”理念的酒店旅馆的使用,生物降解性纳入环保化妆品的检测,是一项开创性的想法,将为日后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环保化妆品的界定标准时提供参考。

罗伟宏[5](2020)在《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表面活性剂因具有乳化、发泡、增溶等效用,是化妆品行业中一种常用的辅料,而鉴于化妆品种类多样且存在高品质、高安全性的要求,表面活性剂逐渐淘汰有害、有毒物质,趋向绿色、功能化发展。针对此,文章将以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分类为研究基点,阐释其在化妆品中效用性,并以绿色化工理念为指引,文章重点介绍几种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应用性能,以为化妆品行业的无害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曾万祥[6](2020)在《“工业味精”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市场现状和趋势》文中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着改变所有表面/界面性质的活性材料,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被喻为"工业味精",化妆品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而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大量用在洗发、沐浴、护发、洁面、卸妆和护肤等化妆品

郭慧芳[7](2019)在《几种典型含氮表面活性剂中亚硝胺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表面活性剂中的亚硝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一种新的对N-亚硝胺类化合物定性的方法,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水浴分解法和紫外分解法,发现两种方法均能对N-亚硝胺类化合物进行定性。选用紫外分解法对市售的21种洗涤样品进行分析,其中13种样品检测到有N-亚硝胺的存在。实验方法简单,操作简便,能很好的对N-亚硝胺类化合物定性分析。2、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椰油酸单乙醇酰胺(CMEA)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CDEA)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含量的方法。紫外检测的波长为233 nm,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对椰油酸单乙醇酰胺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定量分析,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5μg/L、48μg/L,加标回收率为94.5%9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4%,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较好,适于检测一般含氮表面活性剂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HPLC-VWD)测定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椰油酸二乙醇酰胺(CDEA)和蓖麻油酰基苏氨酸钠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含量。紫外检测的波长为234 nm,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定性并且定量分析,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6μg/L、2μg/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2%2.7%和1.9%3.8%,加标回收率为88.6%109.7%,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一般含氮表面活性剂中的N-亚硝基二乙醇胺。

于洪洋[8](2019)在《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三次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应用,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作为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市场前景广阔。然而,油田中大量使用石油磺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盐,其原料为不可再生资源,且纯度低,价格相对较高。开发环保、原料廉价、易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驱油表面活性剂一直是中石油在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油田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方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腰果酚作为一种廉价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分子中同时含有长链亲油基和活性酚羟基,可替代石油酚,设计合成高效、低廉的生物基驱油表面活性剂。本论文根据该研究热点,结合驱油表面活性剂的性质,采用工业级的天然生物质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常规有机反应,合成了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溶液性质及驱油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工业级生物质腰果酚为原料,采用醚化反应,胺化反应以及季铵化反应合成了8种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季铵化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5℃、n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与n腰果酚叔胺比为3:1、溶剂V异丙醇:V水为2:1时,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收率均在80%以上。采用IR和1H-NMR证实所合成的系列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所设计的结构相符。(2)采用吊片法测定了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的结果表明,系列腰果酚基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均在10-4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在30-32mN/m之间;且随着与季铵离子相连烷基链的增长,表面张力降低,胶束标准自由能ΔGmic升高,吸附的热力学自由能(ΔGads)降低;CNBS-Cn-S中的SO3-相较于CNBS-Cn-C中的COO-具有更大的平均最小面积(Amin)。(3)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在不同体系下的界面活性与乳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当CNBS-C1-S浓度为4.00g/L时,界面张力为3.66×10-4mN·m-1;当CNBS-C1-S浓度为0.23wt%时,乳状液最为稳定。表面活性剂与碱体系,当碱浓度为1.50wt%,CNBS-C1-S浓度为3.00g/L时,界面张力为1.15×10-3mN·m-1;当碱浓度为1.49wt%,CNBS-C1-S浓度为0.23wt%时,乳状液最为稳定。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体系,当CNBS-C1-S浓度为3.0g/L,碱浓度为1.50wt%,聚合物浓度为300mg/L时,界面张力达到可达2.34×10-3mN·m-1;当碱浓度为1.49wt%,CNBS-C1-S浓度为0.23wt%,聚合物浓度增加至900 mg/L时,乳状液最为稳定。(4)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在油砂上的饱和吸附量先升高后变化较小;盐和碱浓度的变化油砂上饱和吸附量影响较小;醇的加入使油砂上的饱和吸附量降低。采用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在不同体系下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在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下,当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0wt%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4.67%;在表面活性剂-碱二元驱油体系下,当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0wt%、碱浓度为1.20wt%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5.28%;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驱油体系下,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0wt%、聚丙烯酰胺(2500万分子量)浓度为1000mg/L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4.22%。在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混合驱油体系下,当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0wt%、碱浓度为1.5wt%、聚丙烯酰胺(2500万分子量)浓度为800mg/L时,后续化学驱采收率为33.87%。

李耀莲[9](2019)在《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化与功能化是表面活性剂“十二五”期间发展主题,大品种发展较快,但绿色化、功能化小品种的开发和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作为绿色化、功能化的代表,仍存在装备落后、人才技术流失、产业分散等问题。所以,为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有必要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Portor五力模型、Porter价值链理论等方法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运用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和战略选择矩阵等方法对公司具体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其次提出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开发战略,上下游资源整合、产品+互联网的纵向发展战略;最后对发展战略实施措施、资源保障和预期效果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面临的5种竞争力量主要为:有潜在进入者风险;竞争对手之间产品差异化较小,价格竞争加重;潜在替代品的风险较小;上游供应商对商品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下游客户对商品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公司在市场占有率、影响力等方面有优势,但在生产能力、产品同质化等方面存在劣势;在市场需求、产品建标等方面拥有较大机遇,但在同行竞争、潜在进入者竞争等方面面临一定威胁。公司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为纵向一体化战略、压缩产品线战略和横向整合战略等。希望通过对于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道路,在充分运用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和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公司外面所拥有的机会,获得不断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内其它企业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朱春[10](2019)在《色谱-质谱联用法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残留物质检测的应用》文中指出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化工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品,依靠本身具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实际应用特点,成为一类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其应用已经从日用化学工业发展到食品、医药、环境、农业、石油及新型材料等领域,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享有“工业味精”和“工业催化剂”的美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品类也发展到了万种以上。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保护环境,建立一系列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残留物质检测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借助色谱方法及质谱技术,建立快速准确、高效可靠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残留物质检测方法,满足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提供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污染物残留量检测新思路,为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并重点介绍关于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应用。最后从表面活性剂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引发思考,阐述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第二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建立了表面活性剂中十四醇的方法。通过前处理过程的优化,用三氯甲烷萃取后采用纯水洗涤净化,提取溶液过无水硫酸钠后进行分析,降低了对仪器的干扰,获得稳定可靠的分析结果。在01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97.3015x+107.3721,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0.01 mg·L-1,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5.4%10.3%,方法回收率为80%100%。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选择性强,干扰少,检测限低的特点。第三章首次建立了采用GC-MS同时分离和测定洗涤剂中八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超声萃取其中的有机锡化合物,将提取物衍生化后用正己烷萃取,氮气吹扫大体积浓缩,内标法定量测定。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pH值及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八种有机锡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50?g·mL-1,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0,方法检出限在0.00100.0020?g/kg之间。经过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实用性强,并有效的避免表面活性剂对检测结果干扰,减少仪器的损耗,应用前景广阔。第四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日化产品中甲醛的含量,首次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对日化产品中的甲醛残留量进行检测。甲醛和对肼基苯甲酸的衍生物经色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选用多离子对采集,很好的避免样品基质复杂带来的干扰,此方法同时还进行了流动相条件摸索,不同萃取剂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甲醛的检测限为0.10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9.5%,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甲醛残留量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简明扼要的阐明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以及本次论文相关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和后续可以开展的工作设想。

二、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2.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4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应用与要求
    3.1 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要求
    3.2 对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要求
    3.3 对表面活性剂的功能性要求
    3.4 对表面活性剂的商品性要求
    3.5 对表面活性剂的卫生指标要求
4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安全性
    4.1 纯度
    4.2 种类
5 结语

(3)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简介
    1.2 N-脂肪酰基氨基酸的合成进展
        1.2.1 化学合成法
        1.2.2 酶合成法
    1.3 N-脂肪酰基氨基酸的应用进展
        1.3.1 日化领域
        1.3.2 其他领域
    1.4 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
        1.4.1 Pickering乳液制备的影响因素
        1.4.2 Pickering乳液的应用
    1.5 立题依据和课题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2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
        2.2.3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产率测定
        2.2.4 反应液中赖氨酸的回收率测定
        2.2.5 LL的热稳定性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条件
        2.3.2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产率分析
        2.3.3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表征
        2.3.4 反应液中赖氨酸的回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2.2 LL的结晶
        3.2.3 三相接触角的测定
        3.2.4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3.2.5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L的三相接触角和乳液类型的判断
        3.3.2 结晶温度对LL粒径的影响
        3.3.3 颗粒结晶温度对乳液的影响
        3.3.4 均质速率对乳液的影响
        3.3.5 乳化温度对乳液的影响
        3.3.6 颗粒浓度对乳液的影响
        3.3.7 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的影响
        3.3.8 水相pH对乳液的影响
        3.3.9 Pickering乳液的长期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和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提纯与测定
        4.2.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4.2.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4.2.5 LL颗粒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分散性
        4.2.6 三相接触角的测定
        4.2.7 油水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DS对乳液制备的影响
        4.3.2 SDS对颗粒性质的影响
        4.3.3 无机盐对乳液制备的影响
        4.3.4 无机盐对颗粒性质的影响
        4.3.5 乳液稳定机制的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在化妆品中的配方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5.2.2 隔离乳配方及操作工艺
        5.2.3 润肤面霜配方及操作工艺
        5.2.4 产品指标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方的理化指标
        5.3.2 隔离乳配方的感官评价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绿色酒店用环保型化妆品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化妆品的发展及现状
    1.2 环保型化妆品
        1.2.1 有机化妆品
        1.2.2 无添加化妆品
    1.3 绿色酒店
    1.4 生物降解性
        1.4.1 定义
        1.4.2 测定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绿色酒店用环保型化妆品的设计与制备
    2.1 前言
    2.2 设计原则与思路
        2.2.1 设计原则
        2.2.2 设计思路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仪器
        2.3.2 环保型化妆品的制备
    2.4 样品质量检测
    2.5 结论
第三章 绿色酒店用环保型化妆品的生物降解性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数据处理
        3.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酒店环保化妆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成本分析
        4.1.2 收益分析
    4.2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TC和IC校正曲线
    附录2 :生物降解性检测中温度、pH和溶解氧监测

(5)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1.1 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
    1.2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发展趋势
    2.1 绿色化工理念的引入
    2.2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发展
3 绿色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分析
    3.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3.2 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4 结语

(7)几种典型含氮表面活性剂中亚硝胺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N-亚硝胺的产生原因
    1.3 N-亚硝胺的检测方法
        1.3.1 N-亚硝胺定性分析
        1.3.2 N-亚硝胺定量分析
    1.4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溶液的配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紫外照射下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定性
        2.3.2 水浴下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定性
        2.3.3 实际样品检测
        2.3.4 方法的检出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椰油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中N-亚硝基二乙醇胺含量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2.3 溶液的配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2 紫外吸收光谱
        3.3.3 NDELA标准曲线
        3.3.4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3.3.5 样品溶液的色谱图
        3.3.6 加标回收率
        3.3.7 实际洗涤样品的检测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PLC-VWD测定三种含氮表面活性剂中N-亚硝基二乙醇胺含量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4.2.3 溶液的配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DELA的标准曲线
        4.3.2 方法的检测限与定量限
        4.3.3 精密度的测定
        4.3.4 样品溶液的色谱图
        4.3.5 加标回收率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论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性能
        1.1.1 糖脂类生物基表面活性剂
        1.1.2 木质素类生物质表面活性剂
        1.1.3 单宁类生物质表面活性剂
        1.1.4 甲壳类生物质表面活性剂
    1.2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现状
        1.2.1 化妆品类的应用
        1.2.2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3 驱油领域的应用
    1.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1.3.1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3.2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1.3.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4 本课题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步骤
        2.2.1 腰果酚氯乙醇醚的合成
        2.2.2 系列腰果酚叔胺的合成
        2.2.3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及其中间体纯度测定
        2.3.1 腰果酚基氯乙醇醚的环氧值测定
        2.3.2 腰果酚基叔胺的叔胺转化率测定
    2.4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中间体的合成结果分析
        2.4.1 腰果酚基氯乙醇醚的合成结果分析
        2.4.2 腰果酚基叔胺的合成结果分析
    2.5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条件优化
        2.5.1 反应温度优化
        2.5.2 异丙醇与水体积比优化
        2.5.33 -氯-2-羟基丙磺酸钠与腰果酚叔胺摩尔比的优化
        2.5.4最优条件的重复实验
        2.5.5 系列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结果分析
    2.6 产品的结构表征
        2.6.1 红外光谱分析
        2.6.2 核磁氢谱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能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2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3.2.1 实验步骤
        3.2.2 系列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3.2.3 溶液的胶束化作用
    3.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
        3.3.1 实验步骤
        3.3.2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的界面张力
        3.3.3 碱-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
        3.3.4 聚合物-碱-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
    3.4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3.4.1 实验步骤
        3.4.2 腰果酚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3.5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
        3.5.1 实验步骤
        3.5.2 吸附工艺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3 吸附体系组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6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
        3.6.1 实验步骤
        3.6.2 乳化工艺对乳化性能的影响
        3.6.3 乳化体系对乳化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研究
    4.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2 实验方法
    4.3 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性能
    4.4 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性能
    4.5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性能
    4.6 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性能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发表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1.2.2 企业战略选择
        1.2.3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2.1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发展历程
        2.1.3 组织结构
        2.1.4 员工构成
    2.2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
        2.2.2 行业环境
    2.3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3.1 公司资源
        2.3.2 能力分析
    2.4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战略态势分析
        2.4.1 行业基本态势
        2.4.2 SWOT分析
        2.4.3 波士顿矩阵分析
        2.4.4 战略选择矩阵分析
第3章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3.1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3.1.1 使命和愿景
        3.1.2 战略定位
        3.1.3 战略目标
    3.2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开发战略
        3.2.1 差异化
        3.2.2 定制化
    3.3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产业链经营战略
        3.3.1 供应商资源整合
        3.3.2 销售资源整合
        3.3.3 产品+互联网
第4章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4.1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4.1.1 产学研合作
        4.1.2 产业链建设
        4.1.3 网络购销平台构建
    4.2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4.2.1 资金保障
        4.2.2 人力资源保障
        4.2.3 技术保障
    4.3 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预期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色谱-质谱联用法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残留物质检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表面活性剂概述
        1.1.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3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2 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应用简述
        1.2.1 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2.2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2.3 表面活性剂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2.4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2.5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1.3 表面活性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4 表面活性剂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
        1.4.1 各类分析技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
        1.4.2 色谱技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测定表面活性剂中十四醇残留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仪器工作条件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定性和定量离子的选择
        2.3.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2.3.3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2.3.4 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2.3.5 方法的稳定性试验
        2.3.6 样品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测定洗涤剂中八种有机锡残留量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和试剂
        3.2.2 仪器与色谱条件
        3.2.3 标准溶液与试剂的配制
        3.2.4 样品制备
        3.2.5 标准曲线绘制
        3.2.6 检测限
        3.2.7 重复性
        3.2.8 回收率
        3.2.9 稳定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方法的优化
        3.3.2 标准曲线绘制及检测限
        3.3.3 重复性
        3.3.4 稳定性
        3.3.5 准确度
    3.4 小结
第四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日化产品中甲醛残留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和试剂
        4.2.2 仪器与色谱条件
        4.2.3 标准溶液配制
        4.2.4 试剂的配置
        4.2.5 样品的提取
        4.2.6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7 检测限
        4.2.8 重复性
        4.2.9 回收率
        4.2.10 稳定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仪器方法优化
        4.3.2 衍生化条件优化
        4.3.3 样品的提取
        4.3.4 标准曲线绘制及检测限
        4.3.5 重复性
        4.3.6 稳定性
        4.3.7 准确度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 张皓华. 山东化工, 2021(09)
  • [3]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何怡静. 江南大学, 2021(01)
  • [4]绿色酒店用环保型化妆品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研究[D]. 谢洋.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罗伟宏. 粘接, 2020(03)
  • [6]“工业味精”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市场现状和趋势[J]. 曾万祥. 中国化妆品, 2020(02)
  • [7]几种典型含氮表面活性剂中亚硝胺的检测[D]. 郭慧芳.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9(01)
  • [8]腰果酚基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于洪洋.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9]长沙普济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耀莲. 湖南大学, 2019(07)
  • [10]色谱-质谱联用法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残留物质检测的应用[D]. 朱春.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