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辛丽丽[1](2021)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侯莹莹[2](2021)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说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综合素养和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通过梳理文献、调查研究和教学实习等,发现当前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小说阅读不够细致、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化、小说文本解读定论化、小说阅读教学审美鉴赏不足、小说阅读教学缺乏必要的拓展、小说阅读教学时间投入少和小说阅读教学不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小说阅读教学观念落后、小说阅读教学能力不足、小说阅读教学功利性强、小说阅读教学不注重兴趣的激发、小说阅读教学视野不够开阔和小说整本书阅读缺乏指导。针对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更新小说阅读教学理念、强化小说阅读教学整体规划、强化小说文本解读多元化、强化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小说阅读教学注重审美教育和小说阅读教学注重人文教育。
陈怡彤[3](2021)在《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文中提出写作是语文科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致力于写作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一直是众多教师共同的追求。但现实的写作教学态势不容乐观,教师无从切入教学,学生笔下无事可写,依然存在表面热闹,内里空泛的情况,但余映潮先生长期深入写作教学一线,有诸多富有创造性、实用性、普适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可为众多研究者提供启示与思考,值得推广开来。余映潮先生在一线进行写作教学对教学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且留下了许多可供参考的一手资料,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余映潮先生的着作、论文、课例,发现余映潮先生在写作教学的目的、选材、训练指导、评改上均有独特的教学思想,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写作教学体系,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当下写作教学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所以,本文的撰述以期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的写作教学问题。本文从结构安排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由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构成。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余映潮先生的写作教学目的观,主要从主体写作动机的激发、“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第二章从选材应遵循的标准、全面开发写作素材资源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并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的选材观进行简要评价。第三章是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技法指导训练观的研究,主要从训练详案设计内容和形式、训练结构、写作文体训练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四章是余映潮先生的评改观,主要从评改理念、评改素质和评改效能三个层面来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论述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思想的价值及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曹珂[4](2021)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品格教育渗透研究》文中认为现代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诗歌拥有凝练的语言、自由的形式和丰富的意象,体现出别有风味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所具有的特殊教育价值是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比拟的。现代诗歌在提高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同时,对学生品格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现代诗歌在学生品格修养方面的教育功能仍处于隐性地位,很难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诗歌对学生品格方面的教育意义一直被忽略甚至漠视。同时,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长久以来形成的“通病”,例如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缺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在教材与考试中比重失衡等。以上问题不仅对现代诗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难以帮助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语文能力与个人品格的提升。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及时纠正。首先,对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及其在教材中的选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代诗歌在学生品格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从调查实践入手,向学生与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品格教育渗透现状的相关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基于现代诗歌与学生品格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提出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与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拓展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引起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动力,将语文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紧密结合,以期通过现代诗歌教学对学生的个人品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帅星[5](2020)在《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刚踏入校园的小学低段学生而言,语文教育对其终生学习起着基础性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既离不开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也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育。由于小学低段语文的学习内容多,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低段的语文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师在校内的教,更离不开家长在校外的育。“家校传统书信”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欧洲各国学校下发给家长的书面信件。本文中的家校传统书信是指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进行的书面信件交流,信件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关事宜。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以家校书信作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窗口,促进对低段学生的语文教育。通过书信,教师引导家长在家庭的语文教育中该“育什么”以及“如何育”,提高家长对学生在低段语文教育的重视度,升华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合作意识。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长沙市芙蓉区10所小学一二年级展开调查,其中调查对象为28个开展过家校传统书信班级中的语文教师与学生家长。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家校传统书信对激发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全面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在低段学生家长了解并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持续交流以及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提升方面可以形成推动力;对低段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家校传统书信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语文新课标中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以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的一年级7班作为实践对象,制定家校传统书信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应用家校传统书信,并进行了较为详细且持续的实践探索。针对以上应用实践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师、家长的有关调查问卷,对参与家校传统书信的教师以及家长的适用群体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具体可行的提升策略:学校可以加大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多方合作并大力推广家校传统书信,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传统书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注重书信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跟进式教育。期待能把家校书信带入更多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为低段语文教师、学生与家长带去更多来自教育的幸福。
鲍宪娜[6](2020)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问题研究 ——以某小学六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主问题理论从学生角度出发,要求教师从问题入手,抓住与文本紧密相关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不谋而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着逻辑不清、目标不准确、难易度失当、提问无效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已有的研究结果,整理分析后发现目前对于主问题设计的研究较少,研究阶段多以初高中为主,研究者们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征、问题、问题成因、策略、依据、价值。本文以延吉市某小学六年级作为研究阶段,向210名六年级小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现状,从教学目标、主问题内容、主问题呈现方式、主问题展开方式、主问题完成方式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数据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出数据描述和数据检验;通过访谈学生所属班级的四位语文教师了解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因素,访谈内容从学素养、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为课前访谈、课后访谈,课前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课后了解教师的课堂反馈及反思;通过课堂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主问题以及学生的回答或反应,归纳整理主问题设计与实施情况,分析产生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发现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存在以下问题:三维目标发展不均衡,重知识目标,轻过程、情感目标;主问题内容单一,多为理解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主问题呈现方式单一,多以逐一呈现为主;主问题展开方式单一,主要以聚合延伸为主;主问题完成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由此得出以下结论:教师主问题设计与实施能力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主问题设计与实施之间存在差异,主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达到主问题设计的预期标准;教师的学科素养欠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能力有限,使得主问题设计与实施之间存在差距。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精心设计,力求目标均衡发展;难易结合,尊重个体间差异性;循序渐进,呈现方式环环相扣;权衡利弊,展开方式优化组合;侧面引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戴晓芬[7](2020)在《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教学中的言语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言学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语文教学模式和原则,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有意无意地消除了通过语言符号来重新开启意义的世界。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贯彻“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故本论文以语言为着眼点,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探讨总结“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以期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学用”能力提供借鉴。本文由绪论、主体、结语三部分构成。先是绪论。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献综述。其次是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理念的追溯和阐释。首先明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差别;接着阐述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念的界定,并从语文性质、教师、学生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语言学用”阅读理念的本质,全面理解“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第二部分:阐述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是如何实施的。首先分析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方法,并分析其教学内容蕴含理性与情感的语言;接着分析、研究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总结出四种不同类型的言语实践活动。第三部分:以初中近现代散文经典篇目《散步》为例,选取观察维度,对笔者和余映潮老师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取的观察维度源于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4维度20视角68点,但对于笔者的研究内容来说,由于崔允漷课堂观察的观察维度、观察视角、观察点过于全面,导致针对性较弱。因此,本文结合实际选取观察视角,通过对比,发现语文教师在实践“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时可能走入的误区。第四部分:基于实践分析结果得到启示。上好“语言学用”课,首先,需协调好“文学”与“语言”,“整体”和“局部”,“理解”和“运用”等内部多种关系。其次,要研究学习过程,把握学习规律,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状态,语言学习的规律,并概括总结成方法教给学生。最后,应从“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讲授’和‘引导’的结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雕琢课堂教学细节”等方面达成课堂“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最后是结语,主要对此次研究做一个小结
黄佳璐[8](2020)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具有“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课堂上的碎片化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完整,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主问题”还存在着设计不当、系统阙如等诸多问题,关于“主问题”的教学研究也几乎都从阅读教学整体出发,鲜有从一种文体入手进行具体研究的,关于现当代散文的更是少之又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阶段,是培养其思维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关键时期,且初中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需要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而“主问题”教学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初中阶段学生也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现当代散文的“主问题”教学课堂,在初中学段进行散文“主问题”教学最为适宜。现当代散文具有情感真实、语言凝练、结构灵活等文体特征,给“主问题”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其语言的凝练性使得散文中存在很多关键性的词句,给“主问题”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使得“主问题”设计更便于抓住教学重点。由此可见,以散文为依托进行“主问题”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主问题”设计与初中现当代散文相结合,尝试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挖掘实用价值,并立足散文文体特征,进行“主问题”设计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主问题”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对“主问题”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等做出概述,为后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并从语文课标、学生学情和散文文体特点三个角度出发,论述其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第二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主要论述“主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三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初中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第四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并对不同类型散文进行“主问题”设计研究。
王得梅[9](2020)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漏出细腻的“主问题”,具有突显课文内含最佳信息,理清教师教学思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价值意蕴。在实际教学中,“主问题”虽已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但县域内的多数语文教师对其理解较为浅显,依旧提出的“问题没问题,问题没质量”,不仅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进一步简化教师教学头绪,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使阅读教学课堂更趋完满,笔者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研究。本研究中笔者将研究地点锁定于实习的J县,对J县的Y、Q、W、L四所小学的部分语文教师和中、高年级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实施调查,对调查学校低、中、高各年级组织的亮相课、过关课、打磨课和汇报课的课例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指向范围较狭义、尺度把握不准确、思维含量偏低、文体聚焦度不够、课型区分不明显、主体能力有限等问题,笔者试图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方面对“主问题”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出现的问题及教师设计“主问题”遇到的困境,结合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的新鲜血液和对阅读教学的使用建议,从“主问题”设计要紧扣要点、“主问题”设计要注意尺度、“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主体、“主问题”设计要聚焦文体、“主问题”设计要区分课型五个部分提出优化“主问题”设计的对策。
梅笛[10](2020)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核心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的综合能力。在审美能力的构成中,审美感知力则是最为基础的审美能力,在整个审美能力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能推动其他审美能力的发展。然而,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力发展并不乐观,对美的漠视,对文学语言审美的迟钝,对文学形象审美的偏狭、对文学意蕴审美的肤浅等,皆体现出学生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感知力的薄弱。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以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为载体,聚焦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以当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依据语文课标对美育的要求,以心理学、文艺美学、美育论、课标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审美心理的特征与语文教学实践,提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及其具体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阐明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背景和意义,为开展下文提供现实依据;收集梳理大量期刊、学位论文和相关着作,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进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明晰研究的基本内容,阐述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此部分首先对核心词汇做清晰、准确的界定;其次,分析审美感知力的特征,形成初步认识;概述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为之后的调查提供测量标准。最后阐述审美感知力对高中生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概述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从美育、文艺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深入挖掘本论题的理论基础,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此部分从高中语文课标入手,确定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审美感知力的特征、理论基础确定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原则。第五部分,此部分从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方面对目前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问题: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第六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二、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有关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 |
(二)有关小说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
(三)有关小说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 |
(四)有关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小说选篇分析及小说阅读教学价值 |
一、高中小说选篇分析 |
(一)小说选篇情况 |
(二)小说选篇特点 |
二、高中小说阅读的教学价值 |
(一)培养学生小说阅读兴趣 |
(二)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
(三)拓宽学生社会生活视野 |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
第三章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
一、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小说阅读不够细致 |
(二)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化 |
(三)小说文本解读“定论化” |
(四)小说阅读教学审美鉴赏不足 |
(五)小说阅读教学缺乏必要的拓展 |
(六)小说阅读教学时间投入少 |
(七)小说阅读教学不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
三、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小说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
(二)小说阅读教学能力不足 |
(三)小说阅读教学功利性强 |
(四)小说阅读教学不注重兴趣激发 |
(五)小说阅读教学视野不够开阔 |
(六)小说整本书阅读缺乏指导 |
第四章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
一、更新小说阅读教学理念 |
二、强化小说阅读教学整体规划 |
(一)分阶段设立小说阅读教学计划 |
(二)安排好小说阅读时间和教学时间 |
(三)加强必要的小说拓展阅读教学 |
三、强化小说文本解读多元化 |
(一)鼓励赞扬,创设民主氛围 |
(二)点拨引导,开阔解读视角 |
(三)师生共同探究多元化解读方法 |
四、强化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 |
(一)加强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 |
(二)构建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三)完善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
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一)指导学生小说阅读方法 |
(二)新颖导入 |
(三)阅读文本空白处 |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六、丰富小说阅读教学方式 |
(一)探究式小说阅读教学 |
(二)比较式小说阅读教学 |
(三)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
七、小说阅读教学注重审美教育 |
(一)教师努力提升审美素养 |
(二)深情朗读中突出审美教育 |
(三)情境创设中突出审美教育 |
(四)启发想象中突出审美教育 |
八、小说阅读教学注重人文教育 |
(一)充分挖掘小说文本的人文内涵 |
(二)小说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目的观 |
第一节 主体探求动机的激发 |
一、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
二、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价值意义 |
第二节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 |
一、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提出的背景 |
二、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内在意蕴 |
三、树立“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价值意义 |
第三节 “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 |
一、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提出背景 |
二、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内涵 |
三、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价值意义 |
第二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 |
第一节 选材应遵循标准 |
一、选材教学“失准”的实践困惑 |
二、选材教学遵循标准的内在特征 |
第二节 全面开发素材资源 |
一、课内择要,课外增容 |
二、一材多用,多向延展 |
第三节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的评价 |
一、实现教材中“材料”的具体化与显性化 |
二、关注选材与用材的综合训练 |
三、选材教学应添加基于观察的评估方式 |
第三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技法训练观 |
第一节 训练详案设计凸显实效 |
一、训练详案设计的低效性表征 |
二、训练详案设计的实效性特征 |
第二节 训练结构讲求“块状”层进 |
一、 “块状”结构的特征:外部清晰,内部优化 |
二、写作练习:设计主线,分项训练 |
三、能力促升:小步轻迈,渐次推进 |
第三节 课型实施兼得“体”“法” |
一、记叙文文体写作教学——以“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为例与课例评析 |
二、议论文文体写作教学——以《谈骨气》为例与课例评析 |
三、说明文文体写作教学——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与课例评析 |
第四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评改观 |
第一节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层 |
一、 “心内持生本”的内涵 |
二、评改理论基础 |
三、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的启示与可为空间 |
第二节 “胸中有丘壑”——评改素质层 |
一、 “胸中有丘壑”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
二、将评改与写作纳入同一教学空间 |
三、评改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第三节 “笔下重技法”——评改效能层 |
一、 “笔下重技法”的内涵及指向维度 |
二、 “笔下重技法”的“善写”功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品格教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语文教学中的品格教育研究 |
(三)关于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品格教育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现代诗歌 |
(二)品格 |
(三)品格教育及品格教育渗透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与品格教育 |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与学生品格教育 |
(一)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
(二)现代诗歌文体特征对学生品格教育的功能 |
二、初中语文教材现代诗歌选编概况与学生品格教育 |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现代诗歌选编概况 |
(二)现代诗歌教材选编聚焦学生品格教育 |
第二章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品格教育渗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概述 |
(一)调查意义与对象 |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
二、问卷设计 |
(一)学生问卷设计 |
(二)教师问卷设计 |
三、调查数据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四、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品格教育渗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品格教育渗透策略 |
一、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
(一)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充分挖掘诗歌中的真善美 |
(二)结合诗歌文本内容,注重学生情感激发与引导 |
(三)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灵活多样地进行品格渗透 |
二、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
(一)课堂导入角度——激发兴趣,紧扣品格 |
(二)诗歌朗读角度——直击心灵,读出品格 |
(三)知人论世角度——了解背景,学习品格 |
(四)意象解读角度——以小见大,理解品格 |
(五)课后实践角度——巩固提升,培养品格 |
(六)评价检测角度——设计活动,检验品格 |
三、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
(一) 《金色花》教学实践 |
(二) 《金色花》教学实践分析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新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 |
1.1.2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家校传统书信的价值 |
1.1.3 基于自身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一线实践 |
1.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家校传统书信 |
1.3.2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家校交流方式”的研究 |
1.4.2 关于“家校传统书信”的研究 |
1.4.3 关于优秀教师撰写家校书信的个案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价值 |
2.1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学生的价值 |
2.1.1 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
2.1.2 巩固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
2.1.3 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 |
2.2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学生家长的价值 |
2.2.1 及时了解并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 |
2.2.2 增强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持续交流 |
2.2.3 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
2.3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价值 |
2.3.1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
2.3.2 升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
2.3.3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
第3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具体实践 |
3.1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实施方案 |
3.1.1 家校传统书信的收发时间 |
3.1.2 家校传统书信的内容制定 |
3.1.3 家校传统书信的互动交流 |
3.1.4 家校传统书信的评价反馈 |
3.2 语文能力培养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1 拼音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2 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3 阅读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4 写话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 人文素养培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1 道德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2 体育运动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3 审美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4 劳动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第4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反思 |
4.1 家校传统书信的适用群体 |
4.1.1 家校传统书信的教师适用群体 |
4.1.2 家校传统书信的家长适用群体 |
4.2 学校应用家校传统书信的提升策略 |
4.2.1 加大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 |
4.2.2 多方合作并逐步推广家校传统书信 |
4.2.3 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传统书信 |
4.3 教师层面 |
4.3.1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
4.3.2 注重书信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
4.3.3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跟进式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家校传统书信材料目录 |
附录B 家校传统书信部分内容 |
附录C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家校书信应用现状调查1 |
附录D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家校书信应用现状调查2 |
致谢 |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问题研究 ——以某小学六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假设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2.2 ABCD模式 |
2.3 元认知理论 |
2.4 自组织理论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现状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 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构成 |
3.3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过程 |
3.4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实施过程 |
3.5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结果 |
第四章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的分析与讨论 |
4.1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各维度间的分析 |
4.2 不同文本类型主问题实施的分析 |
4.3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五章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
5.2 主问题设计与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实施问题研究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问题研究的访谈提纲 |
附录D |
(7)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述 |
(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界定 |
1.“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概念界定 |
2.“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 |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以及概念的界定 |
1.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 |
2.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念的界定 |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施分析 |
(一)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实施内容:立足于语言之本 |
1.教学内容生成方法:深化教材内容研究 |
2.教学内容的阐述:蕴含理性与情感的语言 |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实施策略: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 |
1.美读式语言学用活动 |
2.积累式语言学用活动 |
3.品析欣赏式语言学用活动 |
4.文句写作式语言学用活动 |
三、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 |
(一)对《散步》教学的说明 |
(二)对《散步》教学的观察分析 |
1.课堂教学目标 |
2.课堂内容 |
3.课堂实施 |
4.课堂评价 |
四、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践启示 |
(一)协调内部关系,上好“语言学用”课 |
1.整理好语言资源是“语言学用”课的前提 |
2.处理好“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语言学用”的基本要求 |
3.厘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语言学用”课的客观要求 |
4.调节“理解”与“运用”的关系是“语言学用”课的关键 |
(二)研究学习过程,把握学习规律 |
1.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坚持师生共在的主体关系 |
2.回归语文本体,研究语言学习的规律 |
3.坚定提供阅读方法,创建生动高效的实践活动 |
(三)追求“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
1.教学思路逻辑清晰,逐步推进教学过程 |
2.“讲授”和“引导”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性 |
3.教学语言的艺术化,美化语文课堂 |
4.激发课堂活力,雕琢教学细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满足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诉求 |
2.解决初中散文教学提问困境 |
(二)文献综述 |
1.“主问题”的研究概述 |
2.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研究概述 |
3.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概述 |
(三)创新点 |
1.立足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进行“主问题”设计探索 |
2.深入分析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 |
3.将初中现当代散文细化分类探索最优“主问题”设计 |
4.针对初中现当代散文群文阅读进行“主问题”设计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4.访谈法 |
一、“主问题”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 |
(一)“主问题”的概念和特征 |
1.概念 |
2.特征 |
(1)整体性 |
(2)牵引性 |
(3)支撑性 |
(4)生成性 |
(二)“主问题”的理论基础 |
1.整体论 |
2.问题教学 |
3.导学思想 |
(三)运用“主问题”进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可能性 |
1.满足语文新课标的需要 |
2.基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1)思维活跃 |
(2)主体意识增强 |
3.符合现当代散文文体特点 |
(1)情感真实、极具个性化 |
(2)形式多样、结构灵活 |
(3)语言凝练含蓄、富有美感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 |
(一)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课堂教学的价值 |
1.去碎片问题,使散文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
2.去文体混淆,使散文教学特征更加鲜明 |
3.去散乱课堂,使散文教学过程更加系统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
(1)问题意识 |
(2)整体性思维 |
2.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能力 |
3.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
1.改变教师课堂提问习惯 |
2.提升教师钻研创造能力 |
3.锻炼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及结果分析 |
1.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1)问卷调查的对象、目的 |
(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2.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访谈及结果分析 |
(1)访谈对象、目的 |
(2)访谈结果分析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
1.散文“主问题”设计不当 |
(1)忽视散文文体特征 |
(2)忽视作者主体意识 |
(3)脱离散文教学目标 |
(4)问题难易程度不当 |
2.散文课堂问题系统阙如 |
(1)问题之间缺少主次关系 |
(2)问题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
3.散文“主问题”设计主体单一 |
(1)缺少学生主体参与 |
(2)缺少课堂问题生成 |
4.散文“主问题”设计形式单调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缺少“主问题”意识 |
2.教师忽视对散文特征的把握 |
3.教师整体把握文本能力不足 |
4.教师生本观念淡薄 |
5.教师缺乏创新、联想能力 |
四、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 |
(一)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原则 |
1.着眼学生情感体验原则 |
2.关注学生审美感受原则 |
3.紧扣散文类别特点原则 |
4.聚焦散文教学目标原则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 |
1.以点窥篇: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
(1)从散文标题切入 |
(2)从散文关键词句切入 |
(3)从品味语言美感切入 |
(4)从作者主体情感切入 |
2.主次鲜明:形成以“主问题”为核心的问题系统 |
(1)“主问题”引领,“子问题”辅助 |
(2)“子问题”铺垫,“主问题”收尾 |
3.师生共进:把握“主问题”设计的预设和生成 |
(1)预设主体多元化 |
(2)课堂问题生成化 |
4.拓展延伸:探索散文群文阅读的“主问题”设计 |
(1)同一主题情感比较中生成“主问题” |
(2)同一表现手法比较中生成“主问题” |
(三)初中现当代不同类型散文“主问题”设计研究 |
1.记叙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侧重记事的散文——基于发展线索或叙事片段设计“主问题” |
(2)侧重记人的散文——基于主要人物设计“主问题” |
2.抒情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托物言志式散文——基于具体物象设计“主问题” |
(2)写景抒情式散文——基于景物特征设计“主问题” |
3.哲理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直击作者核心思想设计“主问题” |
(2)把握文章论述结构设计“主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际背景: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
(二)课标解读: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
(三)教学需求: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可行性 |
(四)研究兴趣: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艺术性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理论依据 |
(一)对话理论 |
(二)问题教学理论 |
(三)认知学习理论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相关文献述评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相关概述 |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提出 |
(一)“主问题”的理论来源 |
(二)“主问题”的实践来源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概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相关概念明晰 |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特点 |
(一)整体性 |
(二)精练性 |
(三)逻辑性 |
(四)开放性 |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价值 |
(一)突显教学重点难点 |
(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三)理清教师教学思路 |
(四)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工具 |
二、调查结果的描述 |
(一)问卷调查结果描述 |
(二)样本访谈结果描述 |
(三)课例观察结果描述 |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出现的问题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优化对策 |
一、“主问题”设计要紧扣要点 |
(一)把握教学的核心点 |
(二)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
(三)留心课堂的生成点 |
二、“主问题”设计要注意尺度 |
(一)把握“主问题”设计的“深度” |
(二)注重“主问题”设计的“梯度” |
(三)控制“主问题”设计的“密度” |
(四)掌握“主问题”设计的“容度” |
三、“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主体 |
(一)立足教师 |
(二)立足学生 |
(三)立足团队 |
四、“主问题”设计要聚焦文体 |
(一)童话中的“主问题”设计 |
(二)寓言中的“主问题”设计 |
(三)诗歌中的“主问题”设计 |
(四)小说中的“主问题”设计 |
(五)散文中的“主问题”设计 |
五、“主问题”设计要区分课型 |
(一)精读课型中的“主问题”设计 |
(二)略读课型中的“主问题”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审美能力的研究 |
1.3.2 关于审美感知力的研究 |
1.3.3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知力研究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2 审美感知力的理论概述 |
2.1 审美感知力的界定 |
2.1.1 感知与感知力 |
2.1.2 审美感知与审美感知力 |
2.2 审美感知力的特征 |
2.2.1 整体性 |
2.2.2 情感性 |
2.2.3 相对性 |
2.3 审美感知力的表现 |
2.3.1 敏锐度 |
2.3.2 丰富度 |
2.3.3 深刻度 |
2.4 审美感知力的影响因素 |
2.4.1 审美经验 |
2.4.2 审美态度 |
2.4.3 审美情感 |
2.5 审美感知力之于高中生发展的作用 |
3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3.1 美育理论 |
3.1.1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 |
3.1.2 杜卫的审美教育理论 |
3.2 文艺美学理论 |
3.3 审美心理学理论 |
3.3.1 审美心理学依据 |
3.3.2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 |
4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要求与原则 |
4.1 高中语文课标要求 |
4.1.1 语文新课标的美育要求解读 |
4.1.2 语文新课标中培养审美感知力要求的解读 |
4.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原则 |
4.2.1 体验原则 |
4.2.2 遵循感知规律原则 |
4.2.3 形象原则 |
4.2.4 个性化原则 |
5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
5.1 文学阅读教学中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现状调查 |
5.1.1 调查情况 |
5.1.2 调查结果 |
5.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5.2.1 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 |
5.2.2 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 |
5.2.3 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 |
6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6.1 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 |
6.1.1 体验生活,夯实感知基础 |
6.1.2 积累素材,增加感知基础 |
6.1.3 拓展知识,丰富感知基础 |
6.1.4 背诵名篇,强化感知基础 |
6.2 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 |
6.2.1 挖掘美的因素,唤起感知 |
6.2.2 创设美的情境,辅助感知 |
6.2.3 链接原初体验,引导感知 |
6.2.4 大胆联想想象,推动感知 |
6.3 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 |
6.3.1 诵读生情,披情感知 |
6.3.2 品读体味,细读感知 |
6.4 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 |
6.4.1 适当补充,加深感知 |
6.4.2 回归原着,拓展感知 |
6.4.3 延伸拓展,对比感知 |
6.5 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
6.5.1 专题研讨,整合感知 |
6.5.2 自主合作,反馈感知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四、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 辛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 侯莹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D]. 陈怡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品格教育渗透研究[D]. 曹珂.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D]. 帅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与实施问题研究 ——以某小学六年级为例[D]. 鲍宪娜. 延边大学, 2020(05)
- [7]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D]. 戴晓芬.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D]. 黄佳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得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D]. 梅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