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

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

一、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春,谢凌峰[1](2021)在《基于第五代港口特征的深圳港高质量发展分析》文中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港口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加快了港口代际更替。从理论上提出第五代港口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深圳港的实践经验,探讨第五代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及其港口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着深圳港率先开展第五代港口的实践探索,深圳港在港城互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港口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赵茜[2](2020)在《广州与深圳集装箱码头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提出

池颖[3](2020)在《内陆港体系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府际分担研究 ——以深圳内陆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随着港口运输规模的增长,对港口城市的交通、环境、城市空间带来了诸多问题,港城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内外国际性集装箱港口发展的核心问题。尽管在港口城市针对集装箱运输卡车实施禁限措施可缓解港城矛盾,但是将阻碍港口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港口、区域经济与贸易竞争力。从国内外港口的探索实践来看,建设内陆港是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缓解沿海港口城市“港城矛盾”的有效途径。内陆港体系建设通常跨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等多个行政区,其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需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因此会涉及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之间就内陆港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所需要的财政资源进行府际分担的问题。合理的财政资源投入府际分担方案是内陆港建设和运营的基本保障。本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内陆港体系的府际分担问题。首先,构建内陆港体系的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模型。分析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对内陆港建设运营府际分担的自愿供给是否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其次,构建三方博弈模型(引入上级政府)。通过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上级政府“干预”对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府际分担行动策略的影响。然后,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引入进出口贸易企业)。对合作博弈结果进行分析后,结合案例运用夏普利值法求解分析府际分担的标准。最后,本文结合案例和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由于深圳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跨多个行政区,且内陆港建设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涉及对内陆港体系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所需要的财政资源进行府际分担的问题,具有非常显着的代表性。本文将选取深圳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博弈模型结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内陆港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所需要的财政资源在地方政府自愿供给的条件下,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且差异随内陆港所跨行政区数量的增加而扩大。第二,上级政府的干预影响腹地城市和港口城市的策略均衡。上级政府可通过加大对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选择“不分担”的惩罚措施,来促使其选择“分担”。第三,在对合作博弈模型求解后分析发现,在企业不更换或搬离腹地的情况下,港口城市和进出口贸易企业联盟、腹地城市和港口城市联盟收益都优于互不联盟。港口和腹地城市联盟、全部参与人联盟以及其他策略下的联盟需满足各自一定的条件下达到联盟收益更优。如果不满足其条件约束,大联盟转为小联盟合作依然存在。这验证了在内陆港建设运营的府际分担问题中,为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寻求参与人间的合作会更优。最后本文运用夏普利值法计算了三方参与人在合作情况下的预期收益,并分析得出其府际分担的标准。

欧电[4](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再次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为避免各港口重复建设、功能同构和生产结构趋同等同质化竞争问题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需要找准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与重点突破方向,进一步统筹优化区域内港口群资源配置,整体完善国际航运功能,高效促进港口群的科学协同发展。本文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博弈论理论及其在港口博弈策略中的应用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使得整个港口群在内部竞争条件下整体与个体收益达到最优,引入博弈论中的定量分析,构建了基于博弈论的港口群博弈模型。然后,假设大湾区港口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博弈模型,同时,以竞争力评价指标对港口群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拓展港口群辐射范围、合作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集群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体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港口竞争力、港口竞合关系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港口群、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内涵与特征,并对博弈论及其在港口博弈策略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对港口博弈策略及港口合作博弈可行性等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博弈论的港口博弈模型,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阐述了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态势,假设大湾区港口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博弈模型。第五部分,以竞争力评价指标定性地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问题。第六部分,从拓展港口群辐射范围、合作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集群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梳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探讨。

张永亮[5](2020)在《N区港务局推广船舶岸电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也越来也密切,各个国家的港口的吞吐量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因为靠港船舶通常利用辅机发电,以满足船上冷藏、空调、加热、通讯、照明等电力需求。但是,船舶辅机为燃油发电机,在消耗燃油的过程中,会排放出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影响港口及所在城市的环境质量。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前,我国港口的生产规模快速增长,港口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规模也相应增大,环境保护压力也随之增大。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学者集中研究的领域。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发展迅速、人口众多的大国,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显的尤为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发布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均提出推广应用靠岸船舶使用岸电技术。2012年制定发布了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设计规范;并利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已经实施的项目提供相当于建设成本20%的资金奖励,但是推广应用依旧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关注岸电系统推广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政策角度,研究下一步N区港务局要如何顺利推广岸电系统,既能够填补我国当前对于船舶岸电系统推广问题研究的不足,也可以为广州市N区港务局下一步船舶岸电系统推广的工作提供建议,促进船舶岸电系统推广工作的开展。本文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掌握广州市N区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推广的工作现状,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原因。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国内外先进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推广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市N港区船舶岸电系统推广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程丹[6](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个世界十大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和五十亿吨级港口,即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已成为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的区域性集装箱港口群之一。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港口与腹地的关键纽带,对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的发展和腹地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国际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结构条件发展现状对比,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经构筑起比较完善且颇具规模的集疏运网络,但现存的集疏运系统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集疏运系统压力过大以及集疏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分析系统内外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寻未来最优的绿色发展路径,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港口集疏运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仿真模型,包括腹地子系统、广州港子系统、深圳港子系统、香港港子系统和其他港口子系统五个子系统。该模型综合考虑腹地经济、集装箱港口群、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集疏运网络和碳排放等核心影响因素,对集疏运系统结构的刻画力求真实完整。为模拟仿真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本文首先明确仿真建模的目标,界定系统边界及要素,并分析粤港澳湾区集疏运系统结构和因果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工具测定相关参数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然后运用Vensim软件进行广州港、深圳港集疏运需求量和集疏运短缺量的历史仿真及发展预测。最后,基于预测结果,从政府角度出发进行投资政策、碳税政策的灵敏度分析,分别探索不同碳税情景、不同政府交通投资组合这两个维度对集疏运系统供需结构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为集疏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高山山[7](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枢纽点,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盐田港作为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面临“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迎来发展的关键期。但受限于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盐田区港城冲突仍然存在,阻碍了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明确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程度,探讨融合发展策略,能够为相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明确港城融合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对盐田区和盐田港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思想与大量面板数据的差异性,采用PCA-IE组合赋权法构建盐田区港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2004-2018年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得分,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田区港口与城市逐年向着协调与融合的方向演进,但是目前暂处于发展融合的阶段,归纳总结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战略机遇;其次,构建盐田区港城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使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在通过有效性检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相关变量的系数实现发展策略模拟的目的,得到以下结论:盐田区的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20年GDP将超700亿元;盐田港吞吐量也稳步上升,预计2020年将突破1500万TEU;港口吞吐量与港口通过能力的差距逐步缩小,预计2023年达到相对平衡;增加港口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优化港口集疏运流量分配、调整航运服务业规模等措施均能够有效促进盐田区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并结合盐田区港口与城市的实际状况提出能够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建议。本文通过PCA-IE组合赋权法确定了盐田区港城融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出2004-2018年间港口与城市的融合状态,并对盐田区港城融合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可以为将来科学制定推动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的策略提供参考,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黄启翔,罗天铭[8](2019)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位下的深圳港口发展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港口作为国家与区域战略性资源,对于提升国际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提高区域辐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周边港口群同质化竞争、港城矛盾难以协调日趋成为困扰诸如深圳港等起步较早港口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一带一路"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契机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新时期国家赋予深圳城市发展新使命,本文全面解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以大湾区航运发展阶段判断、深圳港口发展资源禀赋等为基础,提出深圳港口转型发展新思路。具体而言,以全球海洋服务功能提升为主线,探索深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指出深圳港应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创新中心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运输大港"向"服务强港"转变;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创新深圳港运输与功能组织模式,争取于临近城市建设承载港后产业与疏港铁路运输功能的近距离内陆港体系,通过铁路连通内陆港与深圳各港区,破解深圳港城空间矛盾,发挥港口产业对于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托深圳既有产业科技创新条件,推动航运大数据标准与应用研究,形成与城市特性相协调的港口发展优势领域;把握海洋城市发展方向,合理配置生产、生活岸线资源,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港口发展范式。

程允杰[9](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港港口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一城一港”的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着力于兴建港口码头,往往忽视了对港口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定位,造成部分码头重复建设,港口整体效益不高,甚至形成了相互恶性竞争的局面。尤其是在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各港口间地理位置非常相近,而且区域内存在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这三个世界大港,三者发展成熟且规模庞大,其腹地交叉重叠现象明显,港口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对湾区内港口发展规划有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但因其具体的指导实施细则仍未公布,湾区内的港口规模化协同效应尚未正式形成,在这一大背景下,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赢机制,相邻港口发生激烈竞争的情况将会继续持续。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首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主要港口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湾区内存在港口竞争激烈的现状。其次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总结、提炼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结合湾区内港口的实际情况,对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改进,选取出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一个港口竞争力评价体系。最后运用搭建的评价体系,围绕港口区位环境、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运营能力和港口发展潜力这四大方面,对湾区内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的港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将广州港的各项指标与深圳港、香港港横向比较,找出广州港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出促进广州港发展的若干建议,从而使其港口竞争力的提升更有效率。

乐宜春,周军,张伟[10](2018)在《转型时期深圳港城关系协调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以率先面临产业转型和空间约束的深圳为例,以产业、空间、交通为主线,判断港城关系正由成熟期向停滞期过渡,认为港城关系存在产业互动减弱、空间布局冲突、岸线用地争夺矛盾等问题,指出港城发展由注重量向关注质转变。最后制定了功能提升、空间优化、配套完善的协调策略:港口功能向航运、贸易、金融和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延伸,增加与城市产业关联性;港口布局由西重东轻逐步向保东优西转变,促进西部港区与前海中心空间协调;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破解后方陆域缺口大的困境,提出"外围转移、立体复合"的布局模式。

二、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第五代港口特征的深圳港高质量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五代港口的内涵与特征
    1.1 第五代港口的内涵
    1.2 第五代港口的特征
        1.2.1 涉及范围广阔,港口与腹地深入整合
        1.2.2 信息化程度高,智慧港口大显身手
        1.2.3 供应链网络化,港口企业协调互动
        1.2.4 港口发展绿色化,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1.2.5 港区范围适度,顺应市场变化
        1.2.6 实力提升显着,接轨国际标准
2 第五代港口的实现路径——深圳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2.1 推进港城互动,注重腹地整合
    2.2 大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提升港口运转效率
    2.3 主动参与对接,形成一体化网络供应链
    2.4 积极开展绿色港口建设,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5 控制港区范围,提升港口应变能力
    2.6 深化国际合作,弥补港口软实力差距
3 结 语

(3)内陆港体系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府际分担研究 ——以深圳内陆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运输成本与国际贸易关系相关研究
        1.2.2 内陆港相关研究
        1.2.3 府际关系与府际博弈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其余部分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2 内陆港体系府际分担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分析
    2.1 运输成本与国际贸易
    2.2 府际关系理论
    2.3 博弈论
3 府际博弈视角下的深圳内陆港体系分析
    3.1 深圳港发展现状与港城矛盾
        3.1.1 深圳港现状
        3.1.2 深圳港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3.2 财政资源约束与深圳内陆港建设运营模式
        3.2.1 深圳内陆港体系规划建设目标
        3.2.2 深圳内陆港体系规划建设内容
        3.2.3 深圳内陆港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
    3.3 深圳内陆港体系府际关系及府际博弈
        3.3.1 深圳内陆港体系的府际关系主体分析
        3.3.2 深圳内陆港体系的府际博弈分析
4 内陆港体系府际分担的非合作博弈
    4.1 内陆港体系的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模型
        4.1.1 模型基本假设
        4.1.2 模型构建及求解
    4.2 上级政府干预下的三方博弈模型
        4.2.1 模型基本假设
        4.2.2 模型构建
        4.2.3 博弈模型求解及分析
    4.3 结果分析
5 内陆港体系府际分担的合作博弈
    5.1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5.1.1 合作博弈参与人策略概述
        5.1.2 基本假设与构建
    5.2 模型分析求解
        5.2.1 参与人互不联盟
        5.2.2 部分参与人联盟
        5.2.3 全部参与人联盟
    5.3 合作博弈结果分析
    5.4 Shapley值分析求解
6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港口竞争力研究
        1.2.2 港口竞合关系研究
        1.2.3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
    2.1 港口群概念
        2.1.1 港口群内涵与特征
        2.1.2 港口群的布局与类型
    2.2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2.2.1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内涵
        2.2.2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评价
    2.3 博弈论及博弈模型
        2.3.1 博弈论有关概念与理论
        2.3.2 博弈的分类
        2.3.3 博弈模型
        2.3.4 博弈论理论应用分析
第三章 港口群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3.1 港口博弈策略基础
    3.2 港口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
        3.2.1 基本假设
        3.2.2 港口博弈模型收益分析
        3.2.3 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3.2.4 模型均衡解分析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博弈模型应用
    4.1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态势
        4.1.1 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情况
        4.1.2 大湾区港口群当前发展格局
        4.1.3 港口群集装箱码头发展特点
    4.2 大湾区港口群博弈模型应用及分析
        4.2.1 模型参数假设
        4.2.2 模型计算
        4.2.3 大湾区港口群博弈策略应用分析
第五章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分析
    5.1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分析
        5.1.1 港口群条件
        5.1.2 航运服务
        5.1.3 综合服务
        5.1.4 发展潜力
    5.2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使命与存在问题
        5.2.1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使命
        5.2.2 大湾区港口发展存在问题
第六章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6.1 拓展大湾区港口群辐射范围
        6.1.1 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参与度
        6.1.2 推进与沿海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6.1.3 强化海上门户枢纽功能
        6.1.4 优化港口群发展格局
    6.2 合作提升港口群服务效能
        6.2.1 推动港口群合作发展
        6.2.2 提高港口装备水平
        6.2.3 构建智慧型港口群
        6.2.4 提升港口运营管理国际化水平
    6.3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集群
        6.3.1 提升口岸通关国际化水平
        6.3.2 打造自由贸易港试点
        6.3.3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6.3.4 夯实航运要素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N区港务局推广船舶岸电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船舶岸电应用发展
        1.2.2 国内船舶岸电应用发展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船舶岸电系统
        2.1.2 船舶岸电系统推广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2.3 政策扩散理论
3 N区港务局岸电系统推广现状分析
    3.1 N区港务局推广岸电系统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广州市N区港口概况
        3.1.2 N区港务局推广岸电系统所采取的措施
        3.1.3 N区港务局推广岸电系统取得的成效
    3.2 N区港务局推广岸电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市政府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3.2.2 港口和航运企业参与度不高
        3.2.3 缺乏专业人才和组织机构
    3.3 N区港务局推广岸电系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3.3.1 财政支持和激励政策不足,缺乏强制性的政策措施
        3.3.2 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
        3.3.3 船舶岸电系统推广机制的形式和主体单一
4 国外与国内其他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推广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船舶岸电系统推广概况
        4.1.1 美国:加州地区港口完善的法律体系
        4.1.2 欧洲:汉堡港的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4.2 国内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推广概况
        4.2.1 连云港港:重点港区提前布局
        4.2.2 上海港:加快港口岸电设备布局
        4.2.3 深圳港:出台资金补贴办法
    4.3 经验借鉴
        4.3.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4.3.2 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和财税激励政策
        4.3.3 加快船舶岸电系统推广的市场化进程
        4.3.4 借助社会组织形成多主体共同推广的机制
5 N区港务局加快船舶岸电系统推广对策建议
    5.1 强化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5.1.1 加强财政政策和税收激励政策的力度
        5.1.2 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措施及法律
    5.2 加强船舶岸电系统相关建设人才队伍和组织建设
        5.2.1 培养船舶岸电系统研究的专门人才
        5.2.2 建立健全我国船舶岸电系统的规范标准
    5.3 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推广机制
        5.3.1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船舶岸电系统推广
        5.3.2 引导企业主体主动参与
        5.3.3 对岸电系统推广的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港口集疏运研究
        1.2.2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研究
        1.2.3 系统动力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系统动力学
        2.1.1 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
        2.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及优势
        2.1.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2.2 港口集疏运系统
        2.2.1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构成
        2.2.2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疏运系统SD模型构建
    3.1 建模目的
    3.2 系统边界
    3.3 模型结构及因果关系
    3.4 系统参数的确定
        3.4.1 经济腹地参数
        3.4.2 广州港参数
        3.4.3 深圳港参数
        3.4.4 香港港参数
        3.4.5 其他港口参数
    3.5 系统流图
    3.6 模型仿真结果
        3.6.1 各方式集疏运需求量
        3.6.2 各方式集疏运短缺量注
    3.7 模型检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D模型的碳税政策仿真模拟
    4.1 碳税政策情景设计
    4.2 广州港碳税政策仿真
    4.3 深圳港碳税政策仿真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D模型的投资策略仿真模拟
    5.1 广州港投资策略仿真
        5.1.1 广州港投资组合情景设计
        5.1.2 广州港仿真结果
    5.2 深圳港投资策略仿真
        5.2.1 深圳港投资组合情景设计
        5.2.2 深圳港仿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港城融合研究
        1.2.2 港城关系评价研究
        1.2.3 港城发展策略研究
        1.2.4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盐田区港城融合现状分析
    2.1 港城融合内涵
    2.2 盐田区发展现状
        2.2.1 经济总体状况
        2.2.2 产业结构
        2.2.3 对外贸易
    2.3 盐田港发展现状
        2.3.1 生产运营
        2.3.2 基础设施
        2.3.3 配套交通
    2.4 盐田区港城融合定量评价
        2.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4.2 评价方法选择
        2.4.3 盐田区港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2.4.4 评价结果分析
    2.5 盐田区港城融合定性分析
        2.5.1 盐田区港城融合的政策利好
        2.5.2 盐田区港城融合存在的不足
第3章 盐田区港城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仿真
    3.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3.1.1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3.1.2 系统动力学研究步骤
        3.1.3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分析
    3.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建模目的与系统边界
        3.2.2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3.2.3 系统流图及变量说明
        3.2.4 参数确定
        3.2.5 主要系统方程
        3.2.6 模型有效性检验
    3.3 仿真结果分析
第4章 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策略模拟
    4.1 道路建设投资增加
    4.2 港口建设投资增加
    4.3 集疏运比例优化
    4.4 航运服务业规模调整
第5章 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建议
    5.1 港口角度
        5.1.1 优化疏港运输结构,提高海铁联运比例
        5.1.2 调整港口功能结构,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5.2 城市角度
        5.2.1 加大道路建设投资,合理协调道路建设
        5.2.2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港港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分析
    2.1 湾区的含义
    2.2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2.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2.3.1 粤港澳大湾区与着名湾区比较
        2.3.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现状
    2.4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现状
        2.4.1 广州深圳香港港口发展现状分析
        2.4.2 湾区内港口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港口竞争力评估
        3.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3.1.2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3.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3.1.4 评价体系的搭建
    3.2 主要港口竞争力实证研究
        3.2.1 原始数据的收集
        3.2.2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港评价结果分析
    4.1 港口区位环境分析
    4.2 港口基础设施分析
    4.3 港口运营能力分析
    4.4 港口发展潜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广州港竞争力的改进建议
    5.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5.1.1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
        5.1.2 优化港区功能布局
    5.2 提升港口运营能力
        5.2.1 完善集疏运体系
        5.2.2 拓展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
        5.2.3 调整和优化货类结构
        5.2.4 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5.3 推动港口信息化发展
    5.4 推进区域港口资源整合
    5.5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协同发展
    5.6 提升国际影响力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转型时期深圳港城关系协调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圳港城关系阶段判断
    1.1 深圳港发展现状
    1.2 发展阶段判断
2 深圳港城关系矛盾分析
    2.1 产业互动减弱
    2.2 空间布局冲突
    2.3 岸线用地争夺
3 深圳港城协调方向探讨
    3.1 港口发展趋势判断
    3.2 港城协调发展目标
    3.3 港城协调发展策略
        3.3.1 功能提升
        3.3.2 空间优化
        3.3.3 配套完善
4 结语

四、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第五代港口特征的深圳港高质量发展分析[J]. 陈振春,谢凌峰. 水利经济, 2021(04)
  • [2]广州与深圳集装箱码头的竞争力比较研究[D]. 赵茜. 深圳大学, 2020
  • [3]内陆港体系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府际分担研究 ——以深圳内陆港为例[D]. 池颖.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 欧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5]N区港务局推广船舶岸电系统应用研究[D]. 张永亮.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D]. 程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7)
  •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D]. 高山山.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8]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位下的深圳港口发展策略[A]. 黄启翔,罗天铭. 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 2019
  • [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港港口竞争力研究[D]. 程允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转型时期深圳港城关系协调发展思考[J]. 乐宜春,周军,张伟. 水利经济, 2018(05)

标签:;  ;  ;  ;  ;  

深圳港盐田港区建设规划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