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1](2014)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及运作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是资源的资源。水资源管理涉及国计民生,是我国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业已成为时下经济增长及现代化中的瓶颈。针对水资源管理,我国政府监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观念落后,涉水行为失当,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水生态严重破坏,其中制度因素是促成水资源危机的源头,政府缺位造成水资源产权模糊,市场缺失造成水资源滥用,计划失效造成水资源配置混乱。制度不健全,制度覆盖面不足、规定过于原则不利执行、配套衔接不紧密、制度评估缺乏。管水体制存在弊端,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凸显了水量与水质、用水与排水、开发与效率、水资源环境与水生态环境、水开发利用与水治理分割管理,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处理现代更为深刻复杂的水资源管理局面捉襟见肘。运作机制不畅,各执法、管理部门及用水户之间涉及复杂的目标冲突、理念冲突及利益矛盾冲突,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水资源管理沉没成本过高,资金的筹措落实困难;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尚无完整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责任落实困难,追究责任乏力;监测站网系统不完善,缺乏新科技、新手段、新理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水环境状况如何无法摸清,治理和考核受制。社会护水氛围缺失,宣传乏力,教育缺位,民众缺乏水危机意识。经济政策没有发挥理想效果,先进手段由于各方面制约,执行效果差强人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针对严峻的水资源情势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因而,务必从强化政府监管和有效运作的机制方面开展研究。本文就水资源管理现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以及落实责任考核等方面,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利益冲突、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本文在分析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结构、优势、冲突及实施问题等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当下制度及实施机制执行及落实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府监管体系及运作机制,并构建从规则制定、决策、控制、信息反馈、绩效评估等水资源管理的防控治理结构,为解决当前水管理问题提供建议。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的制度内涵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制度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总结了多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借鉴的思路及意义。第四部分,解释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机制的运作思路。第五部分,提出了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的路径构想。
张楠[2](2013)在《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人们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仅考虑了直接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却忽略了水资源的生态价值。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加大,破坏了水在生态、环境、社会中的合理比例,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关系,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降低甚至丧失。因此,研究并构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对合理利用城市区域水资源、形成水资源良性循环、实现城市区域的污水“零排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对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水资源的定义、特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系统分析了支持本文的核心理论: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理论、水资源可持续公平利用理论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价值论。其次,介绍国内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作为如何促进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参考。其三,分析赤峰市水资源总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对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最后,依据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存在的问题,对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对策。
张英武[3](2003)在《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文中提出通过具体事例 ,阐述了通辽市水资源紧缺的现实 ,呼吁节约用水 ,增强水忧患意识
李曦[4](2003)在《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最基本的农业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保障。在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全文的主体结构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言,阐述了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及重大意义,并对国内外在相关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概要评述。第二章对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缺水程度做出了估算,得出了“沿用现有的用水方式无法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结论。第三章在确定西北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第四、五、六、七、八和九章则为具体的对策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了确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的对策措施。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要求看,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约用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节水的重要环节;水价是促进节水最基本的经济手段;作为影响和约束涉水行为主体供用水行为的规章或准则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决定意义;水权管理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水权明晰是水资源市场配置的先决条件。基于以上考虑,在论文的4~9章分别阐述了上述相关因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了问题根源,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实证、规范分析方法,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项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 其一,运用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节水补偿机制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节水补偿的数量界限,揭示了节水补偿投入与节水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二,运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了水价及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利润最大化关系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明晰水权与水价政策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指出了在不同的水权状况下,应采取的水价政策。其三,针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构造了分阶段实施的水价模型以及农业水权初始分配模型。其四,针对水资源保护中“总量控制”下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障碍,提出了由流域分配取水和排污权,并对取水口和排污口进行监控的对策思路。其五,提出了适应自然资源和环境间的内在规律,成立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在国家层次上保障各种资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的统一性,改组现有流域管理机构为流域决策机构的执行机构,改组区域水管理部门为区域水务管理部门,实行灌区服务市场化,将灌区作为特许经营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造灌区产权结构,运营灌区资产和提供供水服务的一整套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二、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及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1.4 主要研究创新 |
2 “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制度及运作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
2.2 “三条红线” |
2.3 政府监管 |
2.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
2.4.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的经济理论 |
2.4.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生态理论 |
2.4.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的法学基础 |
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制度及实施状况分析 |
3.1 用水总量控制相关制度及实施状况 |
3.1.1 水资源规划制度 |
3.1.2 严格水资源建设项目论证 |
3.1.3 总量控制及用水管理制度 |
3.1.4 计划用水制度 |
3.1.5 取水许可 |
3.1.6 严格水资源使用的有偿性 |
3.1.7 严格针对地下水进行管理及保护 |
3.2 用水效率控制相关制度及实施状况 |
3.2.1 节约用水制度 |
3.2.2 定额管理制度 |
3.2.3 节水技术的规模推广和研制 |
3.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相关制度及实施状况 |
3.3.1 水功能区划制度 |
3.3.2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
3.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
3.3.4 排污口管理制度 |
3.3.5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3.4 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制度及实施状况 |
3.5 责任及考核制度及实施状况 |
3.5.1 考核主体及方式 |
3.5.2 考核内容 |
3.5.3 考核方法 |
3.5.4 考核期 |
3.5.5 考核细则 |
3.5.6 奖惩措施 |
3.6 制度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 |
3.6.1 《水法》顺延下的体系不够完善 |
3.6.2 部分规定过于原则,不具备可操作性 |
3.6.3 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不强,目标太泛 |
3.6.4 立法覆盖范围不足 |
3.6.5 制度及政策执行评估机制不完善 |
4 国外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相关经验借鉴 |
4.1 美国 |
4.1.1 管理层次 |
4.1.2 管理制度 |
4.1.3 监测部署 |
4.1.4 创新管理 |
4.1.5 刺激政策 |
4.1.6 资金保障 |
4.2 日本 |
4.2.1 管理框架 |
4.2.2 水域管理政策 |
4.2.3 补偿机制 |
4.2.4 宣传教育 |
4.3 德国 |
4.4 英国 |
4.5 以色列 |
4.6 经验借鉴 |
4.6.1 规划具有很高的战略和思想指导地位,尤其注重规划、部署 |
4.6.2 鼓励民众参与,实施信息公开,造就执法部门强大的执行力 |
4.6.3 水的开发利用及水保护由一个部门负责 |
4.6.4 切实保障融资顺利进行 |
4.6.5 运用多种经济政策和手段来激励水资源有序开发、节水及水生态保护 |
4.6.6 建立规范、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 |
4.6.7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设计,提高执法能力 |
4.6.8 加快结构性问题的调整和解决 |
5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的“三条红线”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
5.1 协调机制 |
5.1.1 协调的目的 |
5.1.2 协调的必要性 |
5.1.3 需要协调的各方 |
5.1.4 协调方式 |
5.2 资金筹措保障机制 |
5.2.1 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
5.2.2 发行国债和地方债 |
5.2.3 实行信贷优惠 |
5.2.4 公开募集“三条红线”控制基金 |
5.2.5 向受益人收取“三条红线”目标控制费 |
5.2.6 利用BOT融资方式 |
5.3 制度执行评估机制 |
5.3.1 增强认识,对制度评估有客观全面的理解 |
5.3.2 加大对制度评估的投入,确保评估具备足够的财物资源及人力支持 |
5.3.3 加快制度评估体系标准的健全 |
5.3.4 精选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技术,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
5.3.5 明确主体及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对象 |
5.3.6 执行评估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程序进行 |
5.4 责任追究机制 |
5.4.1 责任形式 |
5.4.2 责任内容 |
5.4.3 启动程序 |
5.4.4 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
6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实现路径构想 |
6.1 制度保障体系 |
6.1.1 健全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
6.1.2 政府责任制度化 |
6.1.3 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估 |
6.1.4 法律政策执行评估体系 |
6.2 组织保障体系 |
6.2.1 强化区域领导责任 |
6.2.2 强化管理责任 |
6.2.3 加强用水单位及行业自律 |
6.2.4 实施专职小组负责制度 |
6.3 监督保障体系 |
6.3.1 多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
6.3.2 发挥媒体力量,加强公众监督 |
6.3.3 完善信息披露 |
6.4 技术保障支撑体系 |
6.4.1 科研机构要参与、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技术支持 |
6.4.2 完善监控体系 |
6.4.3 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6.5 经济政策调节体系 |
6.5.1 制定合理水价 |
6.5.2 完善水务市场,促进水权、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育 |
6.5.3 积极发展水银行,水保险业务,引入市场机制 |
6.5.4 充分发挥环境税、水资源费的作用 |
6.6 宣传教育保障体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关于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理论分析 |
(一) 水资源 |
1. 水资源的定义 |
2. 水资源的特性 |
(二)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1. 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理论 |
2. 水水资源可持续公平利用的理论 |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价值论 |
二、赤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
(一) 赤峰水资源总量 |
(二) 赤峰水资源构成及其分布特点 |
(三) 赤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三、赤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一) 资源因素的制约 |
1. 水资源储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
2. 随着水资源需求地增加,水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
3. 水利投入不足,蓄水工程年久失修 |
(二) 社会因素的制约 |
1. 用水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
2. 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染不断加剧 |
(三) 管理因素的制约 |
1. 水资源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
2. 重视程度还不够,水资源利用规划相对滞后 |
3. 水价严重偏低,全民节水意识淡薄 |
四、赤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
(一)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
2. 合理提高水价,引导居民节水 |
3. 确定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 |
(二) 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建设赤峰市地区蓄水工程 |
1.地表水的开发利用 |
2. 地下水补给工程建设 |
3. 城市收集雨水工程建设 |
(三) 积极推广节水措施,转变粗放型用水方式 |
1. 发展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
2. 大力挖掘工业节水潜力,减少工业用 |
3. 推广生活节水技术,减少日常生活用水消耗 |
4. 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
(四)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
1.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
2. 多渠道增加水利建设投入 |
3. 特别重视用水户参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1章 导言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内容 |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2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1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 |
2.2 2010年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供求趋势预测 |
第3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思路 |
3.1 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
3.3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
第4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合理开发与保护 |
4.1 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是实现西北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
4.2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及其问题 |
4.3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
4.4 水资源保护问题定量分析 |
第5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节约用水 |
5.1 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战略地位 |
5.2 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5.3 科学利用水资源,促进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对策措施 |
5.4 农业节水问题的定量分析 |
第6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待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明晰水权 |
6.1 农业水权明晰的意义 |
6.2 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
6.3 西北地区农业水权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6.4 西北地区农业水权的转移 |
6.5 农业水权市场的建立 |
第7章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地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7.1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
7.2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案 |
7.3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第8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价改革 |
8.1 西北地区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8.2 西北地区农业水价制定的原则及方法 |
8.3 西北地区农业水价的确定 |
8.4 西北地区农业水价合理化的基本对策 |
第9章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
9.1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9.2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体制保障分析 |
9.3 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
全文总结--对策耦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政府监管及运作机制研究[D]. 张昊.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2]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张楠.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3(03)
- [3]增强水忧患意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通辽市水资源透视[J]. 张英武. 内蒙古水利, 2003(04)
- [4]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 李曦.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