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营养与发育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1](2020)在《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研究与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随机干预实验作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典型,已逐步成为国际上制定发展政策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教育和社会政策研究领域。2003年起,反贫困行动实验室(The 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JPAL)和贫困行动创新组织(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IPA)已在全球44个国家开展了近300项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评估研究,实证研究结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教育决策中。J-PAL的创始人也因其对全球减贫发展的贡献荣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随机干预实验在促进教育产出、改善贫困群体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中国教育精准扶贫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却鲜为人知。对2007年至2019年10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30多项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教师与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营养健康与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这四大领域的研究以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代际陷阱为主线,探索了低成本且可行的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及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领域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实践经验,为农村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办法,为农村教育决策者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实证支撑,也为国家教育精准扶贫制度设计者提供了经过随机干预实验验证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对如何在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的情况下使用准实验方法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进行了拓展介绍。
李珊珊[2](2020)在《贫困农村地区养育干预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基于随机干预实验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要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还面临着人口红利优势减弱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一系列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以突破人力资本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制约。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总量大的特殊性,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从人力资本在各阶段的投资效率来看,从生命早期开始对个体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解决其人力资本发展的根本问题,投资婴幼儿早期发展等预防性干预措施,远比投资后期的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等补偿性干预措施的成本收益更高。国际上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恰当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早期干预通过家访模式开展,覆盖面有限,且缺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其他干预模式有效性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秦巴山区1625名婴幼儿及其家庭构成的面板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在了解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现状和家长养育知识、观念及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分析养育干预项目(建立村级婴幼儿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并在该中心内为农村家庭提供免费亲子活动指导、绘本和玩具等)对农村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干预影响效果背后的作用机理。从婴幼儿早期阶段为切入点,为我国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参考建议,并为我国相关部门对婴幼儿早期发展规划、落实服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农村地区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和养育现状。研究将从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描述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从照养人的养育知识、观念和行为三个方面描述养育现状。(2)评估养育干预项目(建立村级婴幼儿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并在该中心内为农村家庭提供免费亲子活动指导、绘本和玩具等)对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以及干预的异质性影响。(3)分析养育干预项目对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农村地区婴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方面均存在发展滞后风险,农村照养人的养育观念、知识和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善空间。(2)养育干预项目(建立村级婴幼儿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并在该中心内为农村家庭提供免费亲子活动指导、绘本和玩具等)可以显着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的认知、语言和运动发展,且平均意向干预效果好于平均干预效果,但是并未发现为期两年的养育干预项目对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有显着改善作用。干预效果异质性分析方面,干预对男孩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比女孩更大,干预对非低保家庭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低保家庭婴幼儿更大。(3)养育干预项目在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照养人养育行为和干预本身的直接影响实现的,并且未发现干预对照养人的投入行为有“挤出效应”,即照养人不会因为干预而减少原本对孩子的时间投入和投资行为。综合本研究和以往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相关研究的结论,我们针对早期人力资本投入提出几点建议:(1)尽快将婴幼儿早期发展政策措施落到实位,确定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方案,为各地方因地制宜地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提供方向和科学方法。(2)根据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分布情况,可以考虑中心模式和入户模式结合的干预模式。
岳爱,蔡建华,白钰,汤蕾,史耀疆,罗仁福,罗斯高[3](2019)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个体生命的第一个1000天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期。中国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情绪和运动早期发展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一半儿童存在认知发展风险,52%的儿童存在语言发展风险,且随时间推移风险不断增大。这与农村贫困地区照养人在喂养行为、养育行为和抑郁倾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关。研究显示,照养人喂养知识严重缺乏,仅13%的照养人用故事书给婴幼儿讲故事,23.5%的照养人存在抑郁倾向。针对挑战背后的原因,项目组结合多年行动研究经验,相继提出并实施营养包干预、入户干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等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对它们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以供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参考。希望相关部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已有基础上加大国家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占有较大比例的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问题,共同促进儿童早期的全面发展,从根源上解决人力资本的发展问题。
白钰,郑丽娟,刘步瑶,杨宁,陈鹏[4](2019)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至关重要,而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版(BSID-I)和第III版(BSID-III)及自制家庭量表,2013-2018年抽样调查中国A、B和C三省农村地区3991名0-3岁婴幼儿及其照养人养育行为,分析照养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婴幼儿照养人普遍缺乏积极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5个维度得分普遍较低,亲子互动讲故事、唱儿歌、读书的比例均不超过40%,消极管教方式的发生率超过40%(管教时提高声调或吼、管教时拿走玩具);(2)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照养人是否是母亲和家庭资产显着影响照养人养育行为;(3)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问题严重,总样本中41%的婴幼儿存在认知滞后风险,58%存在语言滞后风险,29%存在运动迟缓风险,58%存在社会情感滞后风险。这种滞后风险与照养人的积极养育行为显着负相关;与消极养育行为显着正相关。因此,婴幼儿主要照养人应该转变养育观念,采取积极的养育行为,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环境,和婴幼儿开展更多的亲子互动活动。政策制定者也需关注中国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方面投入,提高中国未来人力资本质量。
杨吉酉[5](2019)在《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之前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中高速发展,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向技术型驱动模式转型。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便是人才。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儿童早期发展是未来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阶段。人从出生到三岁这个时间段是智力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同时也是多数能力(听觉、视觉、语言和认知等)的最佳发展期,儿童早期大脑的良好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其进行教育投入将会得到更高的回报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儿童智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培养。而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很难进行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提高后天培养将是提高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手段,儿童后天的培养包括成长阶段的营养补给以及良好的教育。如果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则身体的发育就会变得迟缓,缺乏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降低免疫力,同时对儿童的发育及生存产生长期影响。大量研究证明,照养人的喂养行为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这个关键期缺乏营养和有效刺激儿童发展的家庭及社会环境等要素,将会对婴幼儿以后的学习成绩、成年后的收入、整个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保障儿童早期发育时期营养补给和健康水平来保障其智力水平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研究使用来自秦巴贫困山区营养包项目的基线数据和三期追踪数据,对6-30个月各月龄段的婴幼儿进行多维度的喂养现状分析;找出影响照养人喂养行为的因素;探究喂养行为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发现:(l)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普遍过早停止喂养母乳,对于配方奶有较大依赖。通过观察辅食的喂养方式能够看出,6-23月龄儿童中能够达到食物最小多样性的儿童比例为42%,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比例为62%,水平偏低。(2)喂养行为与照养人的教育水平以及是否母亲照养成显着负相关关系,照养人之所以没有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是因为他们对于喂养不够了解,获取喂养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3)样本整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贫血率虽然随着月龄增加显着减少,但整体贫血率高达31.6%,发育迟缓率为4.5%。(4)喝早开奶的婴幼儿,6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与儿童健康发育指标统计学上没有显着差异,符合最小饮食多样性标准的婴幼儿在生病次数上表现更好,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婴幼儿在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率上表现更好。政策建议:(l)关注并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新生儿照养人的知识水平。(2)增加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拓宽婴幼儿喂养知识学习的渠道。(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4)加大对农村地区现有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评估,在公共财政领域,使投入效率得到提升,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显着提升工作效率。
屈亚琼[6](2019)在《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贫穷落后的低收入国家迅速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从2012年起,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到了 7.7%以下,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育意愿的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的继续增长,重点还得放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上。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一生的能力上限。然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儿童。家庭收入是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其并不直接作用于儿童早期发展。国外研究者提出了“家庭投资模型”和“家庭压力模型”,用以解释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但国内关于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还很少,且多集中于城市儿童,关于农村儿童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探讨家庭收入对于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从实践干预角度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来自于项目组2015年11月和2016年4月在秦巴山区农村地区开展的养育项目所收集的基线数据。本文使用STATA14.2软件对该数据进行了清理分析,得到了有效样本共1855例。本文首先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在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发展之间进行了简单中介效应分析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最后用家庭资产做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儿童存在早期发展滞后问题,样本内约一半以上的儿童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滞后,46%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滞后,36%的儿童运动发展滞后;(2)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存在着显着差距,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高:(3)在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简单中介效应分析中,家庭养育环境发挥了显着的正向的中介效应,儿童出生时的体重对运动发展具有微弱的正向的中介效应,监护人过去两天表达亲密感情的次数对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具有显着的正向的中介效应;(4)在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发展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中,各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总和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是显着的,其中,玩具种类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大;(5)家庭资产与儿童早期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有着类似的结论,表明家庭收入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总的来说,在简单中介效应分析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中,除了亲子互动状况显着影响了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外,玩具种类的中介效应是最大的,因此,家庭收入主要通过改善亲子互动状况和玩具种类来对儿童早期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基于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可对贫困儿童家庭进行补助。(2)政府也可直接通过实施干预来促进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可以对农村地区的监护人进行养育知识的培训;也可以在农村修建养育中心、建立儿童绘本馆,并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李静,贺凡,郑子健,张富昌,高晓彩[7](2018)在《秦巴山区婴幼儿母亲教儿能力教育措施实施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贫困地区母亲教儿能力教育措施的实施对母亲教儿能力水平、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的作用和影响效果;方法在秦巴山区选取实验乡与对照乡,实验乡采用"分散式家庭—巡回干预模式",编着"儿童启智教育与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培训教材,由幼儿教育专家对基层人员以及婴幼儿母亲进行教儿知识与智能训练技术培训,再由基层人员定期入户对儿童母亲进行指导。将培训、指导和咨询的教育实施过程持续实施3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实验乡婴幼儿母亲的教儿能力显着提高,尤其是宁强实验乡和柞水实验乡在婴幼儿智能训练行为领域的知识和行为异常婴幼儿的早发现能力两个方面,提高幅度最为明显,分别提高了65.18%,58.03%。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异常率显着下降,平均发育商显着提高,对照乡提高不显着;结论通过对婴幼儿儿母亲进行教儿能力的教育,能够预防智能发育异常婴幼儿的发生,在贫困山区实施这种措施具有可行性。
梁雨[8](2018)在《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02岁婴幼儿母亲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母亲的营养知信行水平与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性,为促进婴幼儿公共营养健康及开展临床、社区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抛硬币法进行随机抽样,对新疆石河子地区3所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赴儿科门诊就诊的520名02岁婴幼儿的母亲开展母亲营养知信行的现况调查,同时收集其中212个婴幼儿的血清25(OH)D检测值。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F检验对母亲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母亲营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对母亲营养知信行与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婴幼儿的月龄为(10.79±7.94)月,男孩占58.56%,女孩占41.44%;母亲年龄<30岁的占65.56%,≥30岁的占34.44%。1.被调查婴幼儿佝偻病的检出率约为41.25%,其中男孩占53.3%,女孩占46.7%。2.母亲营养知信行总分为(71.62±7.45)分,其中营养知识得分为(71.41±9.93)分,营养态度得分为(79.43±10.54)分,营养行为得分为(62.41±10.30)分。母亲知信行得分≥60分的保护因素有:母亲年龄≥30(OR=3.40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2.266)、孕期血钙水平正常(OR=2.428),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090)、婴幼儿居住房间光照充足(OR=2.289)和配偶儿童时期没有佝偻病症状(OR=1.791)。3.非佝偻病的保护因素:配偶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232)和家庭人均月饮食支出>1000元(OR=1.401)。4.母亲营养知信行三个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P=0.000),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呈中度相关(r=0.335)、(r=0.368),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r=0.185)呈弱相关。5.婴幼儿25(OH)D水平与其母亲营养知信行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020.330)。结论:石河子地区02岁婴幼儿母亲的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营养知识和态度状况尚可,营养行为有待加强;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是母亲营养知信行和佝偻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当地提高母亲营养知信行水平,有利于婴幼儿维持维生素D水平。
刘林娇[9](2017)在《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 ——赣州市红黄蓝亲子园案例实验》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客观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亲子园教育活动,家长们希望能从亲子园中获得科学育儿的指导。论文旨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现状基础上,以幼儿教育相关理论及国家幼儿教育发展政策为依据,建构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并在赣州市红黄蓝亲子园进行了实验修改。之后得出了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结论与建议。全文共分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及论文逻辑框架;第二章主要是对亲子园教养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对亲子园教养活动现状问题进行根源分析。第三章在充分分析亲子园活动问题基础上,从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内容、形式、方法、管理角度以及亲子园、家庭、社区相融合方式建构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第四章在赣州红黄蓝亲子园进行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修改建构的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第五章提出论文的结论和建议。从早教现实发展需要提出亲子园活动管理政策建设与建议,同时对论文研究进行反思,提出论文不足以便今后在研究中改进。
梅林晨[10](2015)在《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0-3岁儿童早期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本研究对我国35年来在0-3岁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深度研读,根据时间顺序将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研究发展过程中的35篇代表性文献进行了分阶段综述和分析,对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要结论与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
二、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营养与发育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营养与发育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到贫困田野间的随机干预实验 |
(一)随机干预实验简介 |
1. 开展基线调查。 |
2. 随机分配样本实施干预。 |
3. 开展评估调查。 |
(二)诺贝尔奖得主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案例 |
1. 项目背景。 |
2. 干预设计与实施。 |
3. 数据收集。 |
4. 数据分析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三)借鉴国际经验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进中国教育精准扶贫 |
二、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 |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教师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二)随机干预实验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三)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结果 |
3. 小结 |
(四)随机干预实验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三、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经验 |
(一)问题精准、干预合理 |
1. 问题导向,精准聚焦,选题要有较强的政策性 |
2. 多方合力,设计干预方案时加强多学科合作 |
3. 逐步探索,简单渐进 |
4. 干预设计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性 |
(二)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
1. 明确关键环节,发现改进项目的线索 |
2.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对比干预项目 |
3. 对项目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 |
(三)避免威胁内部有效性的因素 |
1. 非预期行为(Unintended Behavioral Effects) |
2. 不完全依从(Imperfect Compliance) |
3. 样本污染或溢出效应(Spillovers) |
4. 样本流失(Attrition) |
(四)应对好项目规模化的挑战,提高项目的外部有效性 |
1.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 |
2. 市场均衡效应(Market Equilibrium Effects) |
3. 政治反应(Political Reactions) |
4. 情景相依性(Context Dependence) |
5. 随机化或选址偏差(Randomization or Site-Selection Bias) |
6. 试点偏差/执行挑战(Piloting Bias/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
(五)小结 |
四、随机干预实验的全球实践对未来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
(一)国际经验的启示 |
(二)中国实践的启示 |
1. 项目设计需要尽量简单 |
2. 政策制定与推广需要成本效益分析的证据 |
3. 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不只是学术研究,更需政府参与 |
4. 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更多随机干预实验 |
附论: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时,教育精准扶贫如何做? |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研究问题上的局限性 |
1.伦理原因 |
2.逻辑原因 |
(二)准实验方法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
1.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s,IV) |
2.断点回归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DD) |
3.匹配法(Matching) |
4.倍差分析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 |
(三)小结 |
(2)贫困农村地区养育干预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基于随机干预实验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随机干预实验方法. |
1.5.3 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 |
1.6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第2章 理论依据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2.1.1 人力资本概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1.3 教育与人力资本 |
2.1.4 家庭与人力资本 |
2.1.5 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和社会收益 |
2.2 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 |
2.2.1 婴幼儿早期发展概念 |
2.2.2 婴幼儿早期发展科学依据 |
2.2.3 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演变 |
2.3 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 |
2.3.1 基因决定 |
2.3.2 环境因素 |
2.4 婴幼儿早期发展到人力资本发展的途径 |
2.4.1 教育途径 |
2.4.2 健康途径 |
2.4.3 社会资本途径 |
2.4.4 社会公平途径 |
2.4.5 婴幼儿早期发展对个人力资本积累的意义 |
2.5 影响评估方法 |
2.5.1 影响评估方法简介 |
2.5.2 随机干预实验简介 |
第3章 文献综述 |
3.1 国内外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现状 |
3.2 我国婴幼儿早期养育现状 |
3.3 国内外婴幼儿早期干预研究 |
3.3.1 国际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干预研究 |
3.3.2 中国关于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的研究 |
3.3.3 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项目的经验总结 |
第4章 研究方案和数据介绍 |
4.1 随机干预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
4.1.1 样本确定 |
4.1.2 基线数据收集 |
4.1.3 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方案 |
4.1.4 评估调研 |
4.2 样本分布情况 |
4.3 实证分析方法 |
第5章 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5.1 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
5.2 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养育现状 |
5.2.1 主要照养人养育观念和养育知识 |
5.2.2 主要照养人养育行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养育干预项目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
6.1 养育干预项目的平均干预效果分析 |
6.1.1 平均干预效果的计量模型设定 |
6.1.2 平均干预效果模型的估计结果 |
6.2 养育干预项目的平均意向干预效果分析 |
6.2.1 平均意向干预效果分析的计量模型设定 |
6.2.2 平均意向干预效果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 |
6.3 针对干预效果分析的讨论 |
6.4 影响项目依从率的相关因素 |
6.4.1 项目依从率相关因素的计量模型设定 |
6.4.2 项目依从率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及讨论 |
6.5 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 |
6.5.1 干预的异质性影响的计量模型设定 |
6.5.2 干预效果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及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干预的作用机理分析 |
7.1 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展影响的因果链分析 |
7.2 干预对主要照养人养育知识和观念的影响 |
7.2.1 干预对主要照养人养育知识和观念影响的计量模型设定 |
7.2.2 干预对主要照养人养育知识和观念影响的分析结果及讨论 |
7.3 干预对主要照养人养育行为的影响 |
7.3.1 干预对养育行为影响的计量模型设定 |
7.3.2 干预对养育行为影响的分析结果及讨论 |
7.4 干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
7.4.1 干预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设定 |
7.4.2 干预挤出效应的分析结果及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结论启示 |
8.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3)中国农村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三、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
(一) 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环境 |
(二) 中国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已取得伟大成就 |
1.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 5岁以下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 |
2.婴幼儿营养改善显着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
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 儿童早期认知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二) 儿童早期语言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三) 儿童早期社交情绪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
(四) 儿童早期运动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五) 儿童早期发展在健康方面面临的挑战 |
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存在挑战的可能原因 |
(一) 照养人喂养知识和行为方面面临的挑战 |
(二) 照养人养育知识和养育行为方面面临的挑战 |
(三) 照养人抑郁问题带来的挑战 |
六、可能的解决方案 |
(一)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开展的营养包补充项目 |
1.项目简介 |
2.项目效果 |
3.项目面临的挑战 |
(二)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的一周一次入户干预项目 |
1.项目简介 |
2.项目效果 |
3.项目面临的挑战 |
(三) 国际救助儿童会开展的两周一次的入户干预项目 |
1.项目简介 |
2.项目效果 |
3.项目面临的挑战 |
(四)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项目 |
1.项目简介 |
2.项目效果 |
3.面临的挑战 |
七、总结和反思 |
(4)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一) 样本 |
1.数据集I |
2.数据集Ⅱ |
3.数据集Ⅲ |
4.数据集Ⅳ |
(二) 测量工具 |
1.样本基本信息 |
2.养育行为 |
3.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 |
(三) 数据分析方法 |
1.描述性统计分析 |
2.相关性分析 |
三、结果 |
(一) 样本特征 |
(二) 照养人养育行为 (家庭养育环境、亲子互动和管教方式) |
(三) 照养人养育行为 (家庭养育环境、亲子互动和管教方式) 的影响因素 |
(四) 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状况 |
(五) 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与照养人养育行为的关系 |
四、结论 |
(一) 主要结论 |
(二) 对策建议 |
(5)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照养人喂养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影响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
2.3 婴幼儿健康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 照养人喂养行为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喂养行为的相关概念 |
3.4 研究对象 |
3.4.1 样本地区 |
3.4.2 样本选择 |
3.5 数据收集 |
3.6 统计学处理 |
3.6.1 描述性分析 |
3.6.2 相关性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第4章 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
4.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4.2 照养人喂养行为现状描述性分析 |
4.2.1 照养人喂养行为现状描述 |
4.2.2 婴幼儿饮食结构描述 |
4.2.3 照养人喂养行为信息来源 |
4.2.4 母乳喂养行为异质性分析 |
4.2.5 辅食喂养行为分月龄分析 |
4.2.6 辅食喂养行为异质性分析 |
4.3 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
4.4 分月龄段婴幼儿健康现状描述性分析 |
4.5 婴幼儿健康现状的异质性分析 |
4.6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相关关系分析 |
4.6.1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
4.6.2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创新与不足 |
5.3.1 创新之处 |
5.3.2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6 论文提纲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
2.1.2 大脑发育理论 |
2.1.3 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我国农村地区家庭收入现状 |
2.2.2 儿童早期发展现状 |
2.2.3 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
2.2.4 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 |
2.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数据和统计方法 |
3.1 样本数据的来源及选取说明 |
3.2 变量测量 |
3.2.1 儿童早期发展结果的测量 |
3.2.2 家庭养育环境量表 |
3.2.3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 |
3.2.4 婴幼儿养育项目家长问卷及血红蛋白的测量 |
3.3 研究方法 |
3.3.1 描述性统计方法 |
3.3.2 中介效应分析 |
第4章 家庭收入和儿童早期发展状况 |
4.1 样本儿童家庭收入状况 |
4.2 样本儿童家庭资产状况 |
4.3 儿童及其家庭特征描述 |
4.4 儿童早期发展状况 |
4.4.1 儿童早期发展总体状况 |
4.4.2 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下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 |
4.5 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 |
5.1 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中介效应分析 |
5.1.1 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简单中介效应分析 |
5.1.2 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
5.2 稳健性检验 |
5.2.1 家庭资产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简单中介效应分析 |
5.2.2 家庭资产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果及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果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秦巴山区婴幼儿母亲教儿能力教育措施实施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对象 |
2.2 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培训内容设计 |
2.2.3 干预过程 |
2.2.4 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实验乡婴幼儿母亲教儿能力的改变 |
3.2 实验乡婴幼儿DDST筛查异常率及发育商的变化 |
4 讨论 |
4.1 贫困山区母亲育儿能力教育措施的组织实施模式 |
4.2 贫困山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 |
5 结论 |
(8)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调查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佝偻病患病情况 |
3.3 母亲营养知信行现状 |
3.4 影响因素分析 |
3.5 母亲营养知信行与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总体情况 |
4.2 母亲营养知信行各维度情况 |
4.3 影响因素分析 |
4.4 母亲营养知信行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 ——赣州市红黄蓝亲子园案例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基础理论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方法 |
1.3.5 逻辑框架 |
第2章 亲子园教养活动现状调查 |
2.1 问卷编制 |
2.2 问卷内容 |
2.3 问卷调查 |
2.4 问卷统计分析 |
2.4.1 家庭问卷统计分析 |
2.4.2 教师问卷统计分析 |
2.4.3 专家访谈统计分析 |
2.5 亲子园教养活动存在的问题 |
2.6 亲子园教养活动问题根源 |
第3章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建构 |
3.1 当前赣州市亲子园教养范式的特点和不足 |
3.2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基本要求 |
3.3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内容要求 |
3.4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形式要求 |
3.5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的方法要求 |
3.6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管理要求 |
3.7 亲子园教育范式构建 |
3.7.1 构建思路 |
3.7.2 内容选择 |
3.7.3 亲子园、家庭、社区相互融合 |
第4章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赣州市红黄蓝亲子园案例实验 |
4.1 赣州市红黄蓝的基本情况 |
4.2 红黄蓝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验 |
4.2.1 多种指导方式的组合实践 |
4.2.2 多样化与社区合作模式 |
4.3 教养活动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
4.3.1 拓宽办园方式,赢得家长好评 |
4.3.2 提高家长对早教认识,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
4.4 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不足 |
第5章 亲子园教养管理建议 |
5.1 政策方面建议 |
5.2 亲子园管理建议 |
结语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件 3 |
附件 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定义与问题提出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三、我国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
(一)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早期教育问题的初步研究 |
(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 |
(三)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早期教育理论的独立提出与早教机构研究的开展 |
(四) 对于我国早教机构发展状况以及管理问题的研究 |
四、研究总结 |
(一) 早期教育研究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
(二) 科学的早期教育活动对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确有短期正面效果 |
(三) 早期教育的主要价值还是其对于预防智力低下有着重要作用 |
(四) 早期教育的急功近利倾向由来已久但并非主流 |
(五) 近年来早期教育机构的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
四、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营养与发育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J].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8)
- [2]贫困农村地区养育干预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基于随机干预实验的实证研究[D]. 李珊珊.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3]中国农村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J]. 岳爱,蔡建华,白钰,汤蕾,史耀疆,罗仁福,罗斯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 [4]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J]. 白钰,郑丽娟,刘步瑶,杨宁,陈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 [5]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杨吉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 屈亚琼.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秦巴山区婴幼儿母亲教儿能力教育措施实施效果[J]. 李静,贺凡,郑子健,张富昌,高晓彩. 人类工效学, 2018(03)
- [8]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梁雨.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9]亲子园教养活动范式实践 ——赣州市红黄蓝亲子园案例实验[D]. 刘林娇. 赣南师范大学, 2017(11)
- [10]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综述[J]. 梅林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