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简讯15则(论文文献综述)
汤亚汀[1](2021)在《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视域——《以色列传讯报》(1904—1910,1918—1938)初步研究(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研究所描述的是《以色列传讯报》办报初期(1904—1910)、办报中期(1918—1933)、办报后期(1933—1938)记载的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生活。三个时期记载的音乐活动大致分为:1)国内外(含本埠)乐讯与文论;2)犹太教仪式与其他日常用乐;3)音乐会(含国际与本地名家)演出;4)音乐广告。从这些有关音乐的报道里,可以窥见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生活的特色及其音乐观念的概貌,从中也可窥见租界音乐生活的点点滴滴,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的上海犹太音乐史方面的深入研究。
郑丽颖[2](2021)在《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文中研究表明1883-1903年,俄国人尼古拉·费多洛维奇·彼得罗夫斯基(Н.Ф.Петровский,1837-1908)任俄国驻新疆喀什总领事期间,利用自己的外交身份想尽一切办法开展考察和古文献文物收集工作。他是最早对喀什古城作出研究、最早进行南疆古代手稿收集的欧洲官员,所获收集品数量多、种类丰富、语言丰富、内容重要、涵盖面宽。无论是梵文手稿,还是其他未定名手稿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他建立了完整的古文书搜集网络,完成了中国南疆考古地图的绘制,为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俄国探险家奥登堡、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法国探险家伯希等欧洲探险队提供了往来便利和协助。利用哥萨克骑兵每月往来奥什和喀什的便利条件,彼得罗夫斯基轻而易举将古文献文物经中亚大铁路运回俄国,使俄国成为西域古文献艺术品重要收藏地之一。在沙皇政府和俄国半学术组织的指令下,彼得罗夫斯基总领事作为古文书发出者与古文书接收者俄国科学院院士罗曾、古文书研究者奥登堡院士三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西域古文书收集研究网络,并在英俄考古之争中保持明显优势。现存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有梵文文献、印度文献、藏文文献、吐火罗文文献等多种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古文物计3000余件,最早的文物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代手稿及残片总数7000余件,含梵语、佉卢文、婆罗谜文和未比定写本,造成了我国珍贵收稿文物的大量流失。本文研究材料来自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古文献档案馆、俄罗斯地理协会档案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档案馆、俄罗斯帝国对外政策档案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俄罗斯国家文化艺术档案馆所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驻新疆喀什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给俄国外交部官员、俄国军官、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方学家、地理学家的信函及密件200余封、俄国探险家考察报告、俄国皇家科学院会议纪要、彼得罗夫斯基发表在皇家考古协会学报上的考察报告等原版资料。文中所用外文史料不仅丰富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对研究俄国外交史、特别是中俄关系及我国南疆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雯[3](2020)在《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计划项目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形式,是政府调配科技资源、引导科技研发走向、落实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是创新主体获取经费支持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创新主体围绕科技项目申报的竞争越发激烈。由于约束机制不太完善,容易导致的权力寻租、套取科研经费、科研成果造假等行为的发生,科技计划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为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提高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客观性、独立性,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均在第三方评估上进行实质性的探索与创新。贵州省在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当前第三方评估的运行成效以及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直接影响贵州省科技计划的有效落实程度。本文通过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选取贵州省科技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等主体进行访谈调研,梳理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运行现状。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第三方评估运行存在的一些显性问题:第一,第三方评估的日常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第二,确保第三方独立性的管理机制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激励机制;第四,评估结果的运用机制易出现形式化现象。通过研究,发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原因包括:第一,相关主体对第三方评估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第二,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权责分配不合理;第三,评估供应链上的激励措施相对乏力;第四,评估结果与现实需求之间不匹配。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调研,提出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的优化建议:首先,建立和健全第三方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其次,完善旨在提升第三方评估独立性的管理机制;再次,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激励机制;最后,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评估结果运用的机制。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指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王科夫[5](2020)在《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政务新媒体是指由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开设并管理的,以贯彻政务工作思想、提供政务信息与服务、促进政务公开、实现社会治理为目的的官方新媒体账号,以及具有上述职能的其它相关新媒体设备和应用。目前政务新媒体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党政机构发布政务信息、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作为湖南省地市级政务新媒体中的头部账号,“株洲发布”是经株洲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株洲政务新媒体平台,主要承担着发布株洲本地资讯、传播株洲声音、宣传株洲形象、服务株洲市民等职能。“株洲发布”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是两大核心内容分发平台,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内容分发、模块建设和内容呈现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作为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发声器”,“株洲发布”拥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以及头条号等多个内容分发平台,基本实现了株洲政务消息的全覆盖。“株洲发布”已经形成了新闻报道模块、知识科普模块、互动交往模块与公共宣传模块并列的四大内容建设模块,在内容策划、话语表达、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株洲发布”运营团队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道。“株洲发布”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在内容搭建的常态化运营与政务主体的多元化整合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体现在“两微”内容更新及时、聚焦本地事务、内容短平快精、平台覆盖面广、信息实现有效整合等方面。虽然“株洲发布”在内容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但依然存在着话语表达上模式单调、元素单一;创作能力上原创力不足、优质内容缺乏;政民互动上服务能力有限、政民沟通不畅的问题。结合“株洲发布”在内容建设上的突出特点与主要问题,以及国内优秀政务新媒体在内容建设上的先进经验,“株洲发布”可在信息发布方面、内容创作方面、舆论引导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优质内容,紧跟地方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政务新媒体即将步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政务新媒体在第一个十年里既收获了成功经验,又经历过发展的困境。在新的十年里,以“株洲发布”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必将总结过去、立足当下、憧憬未来。
张金生[6](2020)在《基于Spring Cloud的股票简讯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受到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影响,股票的价格会不断波动,投资者因此面临股票市场价格风险,而由一揽子股票通过某种方式计算出来的综合价格指数,也受股价波动的影响。为了面对股指交易的风险性,及时了解股指的趋势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一般用户需要在不同的网站或网页之间进行频繁切换来浏览相关资讯,使得用户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拼接股票资讯,如果能够实现股票数据到中文简讯的自动生成,那么将能根据用户的关注生成股票简讯,方便、快捷地为股民股市行情,以便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明智的应对措施,并且不再需要编辑盯着证监会的网站,进行简讯的编辑。本论文针对股票简讯生成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首先对股票简讯生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范围和边界,以及用户对平台的功能、性能等相关的需求。然后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确定各模块的功能,绘制实体-关系图,进行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接着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结合各模块的逻辑设计相关类和相关处理逻辑,绘制相关类图和序列图。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项目中涉及的技术,包括微服务、Spring Boot、Spring Cloud等,并基于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技术,实现股票简讯生成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对股票简讯生成系统加以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周凌红[7](2020)在《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卢作孚是近代着名的爱国实业家,同时也是探索教育救国道路的践行者。这种身份上的双重性使得卢作孚在从事教育事业中不仅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教育思想,而且较之一般教育家,他更偏向于教育的实践性,并力求从教育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他力图以教育为手段,冲破中国传统的以家庭和亲-邻-友为主体的两重集团生活的束缚,创建现代的以国家利益为主体的集团生活,通过塑造“现代的人”,建设现代的社会组织,从而加速国家走向现代化。在经历了早期教育救国实践的失败后,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在两个阵地通过三种模式展开实践,其中两个阵地是:民生公司与重庆北碚嘉陵江三峡地区;三种模式分别是:企业教育、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卢作孚试图将民生公司打造成一个“新世界”共同体,用德智体美技五个方面的教育构建职工与公司的纽带,使职工及其家属能够融入“新世界”这个集团组织,从而摆脱对家庭和亲戚、邻里、朋友的依赖,与现代的集团生活紧密相连。而嘉陵江三峡地区则是卢作孚区域现代化的试验地,他为这片地区描绘了一幅现代化的蓝图,并在实践上分别以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事业为开路先锋,力图将整个峡区民众塑造为“新的人”,使他们在打破旧的思想、行为和旧的集团生活枷锁中,主动创造北碚峡区这个“新世界”共同体集团生活,继而将现代化的蓝图一一变为现实,最终通过区域的现代化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卢作孚的国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是旨在从“人”出发,在塑造“现代化的人”的过程中推动国家现代化,使人在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同时又能实现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个人-集团-国家三者的和谐统一。尽管他的这一理想的教育救国道路超越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环境,未能使国家实现现代化,但对于今天的“教育工具化”问题的解决与探索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路径,无疑具有发人深省的历史启迪意义。
陈嘉慧[8](2019)在《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技术的变革推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互联网场域的构建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场域互相渗透融合,使各个场域内部特征随之发生改变,媒体环境急剧变化,广播媒体深受影响,其中便包括广播新闻节目的生产流程被重塑。建基于笔者的思考和观察,笔者提出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流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最后,笔者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融媒环境的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行为模型。笔者就此核心问题对四位业界主持人进行访谈。论文整体以笔者日常新闻工作所得经验为主,以访谈嘉宾的经验作为补充,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并结合文本分析法剖析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各环节,以新闻学和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跨学科参考信息学中的信息行为模型,分析总结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流变趋势。笔者根据信息行为模型将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分为信息搜集、信息核查、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五步。经过研究后发现,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核查和信息反馈在融媒时代更突出。融媒环境下,信息量大增、虚假信息泛滥等增加了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核查的难度,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致使受众对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反馈作用增强。最后,笔者构建了一套基于融媒环境下的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为模型,并且根据模型归纳从传统媒体时代到融媒时代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的嬗变:一,信源网络化与主持人信息搜集渠道改变;二,广播新闻信息形式碎片化成为主流;三,趋向公共视野,信息内容平民化、草根化;四,信息反向传输,信息反馈作用加强;五,主持人从信息生产为主转为信息聚合为主;六,“反转新闻”频现,信息核实成为关键;七,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为从单向线性模式转为循环模式。根据以上“过去到现在”的变化特点,笔者从理念、制度、技术三个维度对“现在到未来”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流变趋势作出预测:一,理念方面,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主持人服务意识增强;二,制度方面,广电媒体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内容审查制度的平衡;三,技术方面,人工智能与主持人协同进行信息搜集与处理。
罗悦[9](2019)在《“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传播行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国内当下的环境保护问题,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媒体和环保NGO的传播力量。万物皆媒时代,作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环保NGO也正在慢慢向媒体方向靠拢。以往的环保NGO更多是借助于传统媒体或者主流媒体进行环保传播,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话语权的流转和下放,赋权给民间组织,使得环保NGO拥有了更多传播权,湖南本土环保NGO“绿色潇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环保NGO“绿色潇湘”的重要传播平台,“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共发布260篇环保相关内容。从用户方面来看,“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结合自身环保NGO特性,通过环保组织联动、构建环保社群、开展公益活动、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多种策略进行用户联结。从内容方面来看,对“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260篇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注重环保内容议题的构建,同时注重推送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从风格塑造方面来看,“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从语言表达、影像运用再到版式设计无一不体现出其自身形象。通过对“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在用户联结、内容发布和风格塑造行为3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其对于同类型区域性环保NGO公众号在传播行为方面的启示。具体包括:在用户方面,应联结不同用户,整合环保力量。对于个体,应加强互动,提升参与程度。对于组织,应积极对话,建立多种联系;在内容方面,应准确定位,生产契合环保主题的内容,加强情感传播,丰富内容议题;在传播方式方面,应了解用户需求寻求圈层情感共鸣,不断改进传播手段。
王陆锋[10](2018)在《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路径研究 ——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文中认为早期的移动短视频多为UGC,在内容上整体偏娱乐化。2016年被称为中国“移动短视频元年”,移动短视频发展迅猛,移动短视频在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批生产新闻资讯的短视频创业机构,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传统新闻媒体也尝试运用移动短视频进行新闻报道。本研究首先对移动短视频的概念和特征、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梳理了移动短视频在国内外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现状,然后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个案,通过对其官方微博“@新京报我们视频”发布的消息类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对其微信公众平台“我们视频”和“局面”的深度报道案例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呈现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通过对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对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路径进行探讨,分别从新闻选题、新闻采集与制作、新闻发布三个层面提出看法和建议。本研究认为,移动短视频最适用于消息类报道,“短视频中的长视频”在深度报道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最佳适用新闻类型是突发性新闻和社会新闻,新闻媒体可以此为短视频新闻实践的第一发力点,再基于移动短视频的特质,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探索在更多新闻类型中的应用;此外,在选题上要选择更加精细化的选题视角和切入视角,才能凸显特色。在采集上要注重对UGC素材的合理利用,形成UGC与PGC相结合的采集模式;在生产上,通过原声视频、采访录音、文字三种核心要素的组合利用,以平民化的文字和视听语言风格,生产适应于移动端观看场景和无声接收环境的短视频新闻,向受众呈现既富含信息量又极具现场感的视频内容;同时一方面要精简叙事,浓缩信息,提高受众信息接收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入智能剪辑,提高媒体内容生产效率。在内容分发上,首先要与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深度合作,解决分发难的问题,此外要构建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社交化传播语境,最后要因地制宜,增强发布平台的针对性。
二、国内外简讯15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简讯15则(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视域——《以色列传讯报》(1904—1910,1918—1938)初步研究(2)(论文提纲范文)
社群概貌 |
音乐视域 |
双重身份认同:以犹太教会堂/租界为中心 |
研究巴格达犹太社群音乐文化的意义 |
《以色列传讯报》:概况与办报宗旨 |
一、?创刊初期:社群内音乐爱好者的?音乐生活—1904—1910 |
国内外及本地乐讯 |
犹太教仪式 |
音乐会演出 |
音乐广告 |
宾馆餐饮用乐类 |
音乐商店类 |
音乐商品类 |
音乐演出类 |
二、?办刊中期:名家纷呈的社群外演出及仪式音乐改革—1918—1933 |
国际简讯 |
文论 |
犹太音乐文化 |
其他文论 |
本埠简讯 |
犹太教仪式用乐 |
世俗用乐 |
音乐会演出 |
外国名家访演 |
本地名家演出 |
外地名家访演 |
机构举办的业余演出 |
音乐广告 |
三、?纳粹上台至“二战”前夕:社群内外?活跃的音乐生活与日趋专业性的?乐评与文论—1933—1938 |
国际乐讯 |
文论 |
本地乐讯 |
犹太教用乐 |
国际名家访演 |
国外名家演出 |
本地名家 |
工部局乐队星期日音乐会 |
其他演出 |
结?语 |
(2)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旨趣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史料概述 |
第一章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动机研究 |
第一节 从塔什干到喀什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的“学者”身份 |
第三节 俄国学术组织的指令 |
一、时代背景 |
二、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皇家科学院联系的建立 |
三、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皇家考古协会的“合作” |
四、彼得罗夫斯基对俄国皇家地理协会的协助 |
五、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委员会的联系 |
小结 |
第二章 彼得罗夫斯基的新疆考察活动 |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喀什及其周边古迹的考察 |
一、彼得罗夫斯基对三仙洞石窟的考察 |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喀什古城的定义及“鸽子窝”废墟的考察 |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汗诺依古城遗址的考察 |
四、小结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在喀什、库车、库尔勒收获的珍宝及其外流过程 |
一、彼得罗夫斯基在喀什和莎车发现的古币及研究 |
二、彼得罗夫斯基在库车的发现 |
三、彼得罗夫斯基在库尔勒等地的发现 |
四、小结 |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在和田收集的珍宝及其外流过程 |
一、彼得罗夫斯基和田收集品中的古币及文物 |
二、彼得罗夫斯基和田收集品中的古AI写作本 |
小结 |
第三章 彼得罗夫斯基对俄国探险队的协助 |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协助 |
一、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探险具有地理考察和军事探察双重特性 |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普氏地理考察的协助 |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普氏政治探察的情报协助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格鲁姆·格尔日麦洛的协助 |
一、探险目的 |
二、探险经费来源 |
三、非法入境 |
四、彼得罗夫斯基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
五、结语 |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探险家格罗姆切夫斯基的协助及评价 |
一、格罗姆切夫斯基——英俄大角逐的重要参与者 |
二、格罗姆切夫斯基访问坎巨提的过程及结果 |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格罗姆切夫斯基的协助 |
四、彼得罗夫斯基对探险家格罗姆切夫斯基三次亚洲考察的评价 |
小结 |
第四章 彼得罗夫斯基对欧洲探险家的协助 |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和德国探险家施拉格什维特死因的追查 |
一、杜特雷依探险队的新疆考察 |
二、各国政府和探险家对杜特雷依死因的调查 |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杜特雷依死因的追查 |
四、彼得罗夫斯基为德国探险家施拉格什维特树碑 |
五、小结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探险的协助及评价 |
一、与彼得罗夫斯基的初次见面 |
二、1894-1902 年间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的多次协助 |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探险的评价 |
四、小结 |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斯坦因的协助 |
小结 |
第五章 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学者关于新疆考察的讨论 |
第一节 罗曾对彼得罗夫斯基的指导 |
一、彼得罗夫斯基和罗曾交往的建立——新疆古AI写作本和文物流失的开始 |
二、罗曾对彼得罗夫斯基喀什周边考察的指导 |
三、罗曾与彼得罗夫斯基里应外合应对英俄考古竞争 |
四、小结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与奥登堡关于新疆考察的探讨 |
一、奥登堡——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佛学研究集大成者 |
二、彼得罗夫斯基寄给奥登堡的新疆收集品及二人关于新疆考察的探讨 |
三、关于库车考察方案的探讨 |
四、关于俄国委员会新疆考察方案的探讨 |
五、结语 |
第三节 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的研究 |
一、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的研究 |
二、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梵语文献的研究 |
三、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古代手稿的语言鉴定 |
四、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佛教手稿的确定及研究 |
五、未完待续工作 |
小结 |
第六章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英俄考古之争 |
第一节 英俄在新疆的考古之争——以彼得罗夫斯基书信为中心 |
一、国家为支撑的考古竞争 |
二、保尔获得库车梵文写本——英俄古文书竞争的催化剂 |
三、彼得罗夫斯基和马继业的古文书收集 |
四、英俄对中国新疆古文书的研究 |
五、影响 |
六、小结 |
第二节 伊斯拉姆·阿訇伪造“未知文字”古文书再考 |
一、伪造古文书的出现 |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伪造文书的调查 |
三、斯坦因对伪造文书的调查 |
四、结论 |
小结 |
第七章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活动的特点、影响及其手稿收集品的价值和意义 |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新疆考察活动的特点 |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活动的影响 |
一、打开了欧洲探险家新疆研究的大门 |
二、开启了俄国探险家新疆探险的新纪元 |
三、掀起了俄国外交官员收集新疆古文书的热潮 |
四、造成了我国珍贵文书文物的大量外流 |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手稿收集品的价值 |
一、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的佛教手稿 |
二、其他未知语言古代手稿 |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科技计划项目 |
2.1.2 第三方评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项目评估理论 |
3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现状研究 |
3.1 第三方评估实施的背景 |
3.2 第三方评估实施的总体情况 |
3.2.1 演进时间 |
3.2.2 主要措施 |
3.3 贵州省第三方评估制度的构成 |
3.3.1 评估主体 |
3.3.2 评估程序 |
3.3.3 评估标准及指标 |
3.3.4 评估内容 |
3.4 贵州省推行第三方评估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
3.4.1 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得到实质性提升 |
3.4.2 项目实施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
3.4.3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
4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第三方评估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第三方评估的日常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
4.1.2 确保第三方机构独立性的管理机制发展相对滞后 |
4.1.3 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激励机制 |
4.1.4 评估结果的运用机制易出现形式化现象 |
4.2 第三方评估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相关主体对第三方评估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 |
4.2.2 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权责分配不合理 |
4.2.3 评估供应链上的激励措施相对乏力 |
4.2.4 评估结果与现实需求之间不匹配 |
5 优化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建议 |
5.1 建立和健全第三方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
5.2 完善旨在提升第三方评估独立性的管理机制 |
5.3 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激励机制 |
5.4 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评估结果运用的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5)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综述 |
0.3.1 关于政务新媒体内容建设的研究 |
0.3.2 关于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研究 |
0.4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
0.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0.5.1 研究方法 |
0.5.2 创新之处 |
0.6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要点概述 |
0.6.1 政务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
0.6.2 政务新媒体的属性与类型 |
第1章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呈现 |
1.1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分发平台 |
1.1.1 活跃与亲民的“小布”:“株洲发布”官方微博 |
1.1.2 株洲市民的“掌中宝”:“株洲发布”微信公众号 |
1.1.3 其它内容分发平台:“株洲发布”抖音号与头条号 |
1.2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建设模块 |
1.2.1 新闻报道模块:聚焦民生热点,报道最新消息 |
1.2.2 知识科普模块:传播知识趣味,科普生活知识 |
1.2.3 互动交往模块:整合公众意见,搭建政务矩阵 |
1.2.4 公共宣传模块:开展公共宣传,传播权威声音 |
1.3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呈现方式 |
1.3.1 内容生产:广泛收集素材,优化采写流程 |
1.3.2 话语表达:多模态话语呈现,形成文本互文性 |
1.3.3 语言风格:平民化语言,多元化表达 |
第2章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内容建设的突出特点 |
2.1 “株洲发布”内容搭建的常态化运营 |
2.1.1 内容更新及时,发布频次较高 |
2.1.2 坚持发布为本,彰显地方特色 |
2.1.3 善于突出重点,内容短平快精 |
2.2 “株洲发布”政务主体的多元化整合 |
2.2.1 覆盖多个平台,集群效应凸显 |
2.2.2 矩阵搭建成形,信息实现整合 |
第3章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内容建设的主要问题 |
3.1 “株洲发布”在话语表达上的主要问题 |
3.1.1 话语模式单调,叙事平淡乏味 |
3.1.2 媒体元素单一,内容吸引力低 |
3.2 “株洲发布”在创作能力上的主要问题 |
3.2.1 原创能力欠佳,内容深度不足 |
3.2.2 优质内容量少,打造爆款乏力 |
3.3 “株洲发布”在政民互动上的主要问题 |
3.3.1 服务能力有限,缺乏办事渠道 |
3.3.2 政民沟通不够,传播效果一般 |
第4章 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内容建设的优化策略 |
4.1 增强传播力,在信息发布方面下功夫 |
4.1.1 把握好时度效,提升发布能力 |
4.1.2 做好政务解读,创新表达方式 |
4.2 扩大影响力,在内容创作方面下功夫 |
4.2.1 讲好政民故事,用好叙事技巧 |
4.2.2 做好品牌建设,打造品牌内容 |
4.2.3 整合政务服务,优化服务功能 |
4.3 提升引导力,在舆论引导方面下功夫 |
4.3.1 加强正面宣传,善用议程设置 |
4.3.2 积极主动出击,科学应对舆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株洲发布”官方微博部分研究样本汇总 |
附录 B “株洲发布”微信公众号研究样本汇总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基于Spring Cloud的股票简讯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Java EE相关技术 |
2.1.1 MVC设计模式 |
2.1.2 Spring Boot |
2.2 服务架构演进 |
2.3 微服务技术架构 |
2.4 Spring Cloud |
2.4.1 注册中心Eureka |
2.4.2 配置中心Config |
2.4.3 负载均衡组件Ribbon |
2.4.4 声明式服务调用Feign |
2.5 其它相关技术 |
2.5.1 Maven |
2.5.2 Git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1 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 |
3.1.2 定义功能角色 |
3.1.3 需求描述 |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的兼容性 |
3.2.2 可扩展性 |
3.2.3 系统的可靠性 |
3.2.4 系统的性能指标 |
3.3 可行性分析 |
3.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2 社会可行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的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详细设计及实现 |
5.1 数据更新模块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5.1.1 股指数据爬取 |
5.1.2 数据更新状态展示 |
5.2 预定义关注内容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5.3 简讯生成模块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5.3.1 时间段的相关类设计 |
5.3.2 关注股票或指数的相关类设计 |
5.3.3 关注类型的相关类设计 |
5.3.4 简讯生成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5.4 股指趋势的相似度计算算法选型 |
5.4.1 时序数据的基本概念 |
5.4.2 时序数据相似度计算算法 |
5.4.3 算法的选择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的测试环境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2.1 测试用例总表 |
6.2.2 股票和指数数据更新相关测试 |
6.2.3 预定义关注内容的测试 |
6.2.4 查看简讯的测试 |
6.3 系统的非功能性测试 |
6.3.1 系统的兼容性 |
6.3.2 系统性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五、创新之处 |
(一)研究资料的创新 |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
(三)观点创新 |
第一章 “办实业即为办教育” |
第一节 技术与管理的培训 |
一、船员的技能训练 |
二、岸上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
三、高级人才的培训 |
四、职工家属的培训 |
第二节 成为全面的人 |
一、拓展育人渠道 |
二、塑造“民生精神” |
三、体育强国 |
四、美感教育 |
第二章 “改革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量的增加 |
一、小学 |
二、中学 |
三、大学 |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的改革 |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把关 |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三章 “建设民众教育” |
第一节 识字的教育运动 |
一、民众学校 |
二、图书馆 |
三、博物馆 |
四、报刊广播 |
五、中国西部科学院 |
第二节 职业的教育运动 |
一、在职教育 |
二、职前教育 |
第三节 现代生活的教育运动 |
一、娱乐生活运动 |
二、体育运动 |
三、卫生运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 |
第一节 信息搜集的概念 |
第二节 信息搜集的渠道和信源主体 |
第三节 信息初筛的四个层次 |
第四节 信息搜集的基本环节 |
第五节 信息搜集:信源网络化与内容选择趋向公共视野 |
第二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核查 |
第一节 信息核查的概念和必要性 |
第二节 信息核查的方法 |
第三节 信息核查:融媒环境下信息核查被强调 |
第三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加工 |
第一节 信息加工的原则 |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基本环节 |
第三节 信息加工:信息形式碎片化特征明显 |
第四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传播 |
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渠道 |
第二节 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搜集和处理的基本环节 |
第三节 信息传播:根植于广播,多渠道协同进行信息传播 |
第五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反馈 |
第一节 反馈信息的类型 |
第二节 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处理信息反馈基本环节 |
第三节 信息反馈:信息反向传输,信息反馈作用加强 |
第六章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为模型及流变趋势 |
第一节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行为模型 |
第二节 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流变趋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传播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微信公众号研究综述 |
1.2.2 环保NGO类微信公众号研究综述 |
1.2.3 “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联结 |
2.1 吸引用户接触 |
2.1.1 环保NGO组织联动吸引用户参与 |
2.1.2 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带动用户接触 |
2.2 增强用户行动力 |
2.2.1 构建环保社群强化用户联系 |
2.2.2 开展公益活动加深用户粘度 |
2.3 保障用户权利 |
2.3.1 保障环境知情权 |
2.3.2 保障舆论监督权 |
第3章 “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发布 |
3.1 内容议题:环保信息与活动并行 |
3.1.1 环保项目信息 |
3.1.2 环保行动成员招募 |
3.1.3 政策提醒与知识贴士 |
3.2 重点内容:广度与深度相兼顾 |
3.2.1 环境简讯推送满足信息需要 |
3.2.2 原创调查报告提供深度思考 |
3.3 内容推送:巩固传播效果 |
3.3.1 稳定发布频次提高用户粘性 |
3.3.2 明确推送时间形成用户习惯 |
第4章 “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的风格塑造 |
4.1 语言传播:呈现朴实易懂 |
4.1.1 应用多种环境话语 |
4.1.2 巧妙运用网络热词 |
4.1.3 选择特殊传播节点 |
4.2 影像运用:贴合用户需求 |
4.2.1 手绘漫画生动活泼 |
4.2.2 数据可视精准形象 |
4.2.3 纪实图片再现真实 |
4.3 版式设计:凸显环保理念 |
4.3.1 排版简洁大方 |
4.3.2 主题色选用绿色 |
4.3.3 设置多级菜单分栏 |
第5章 “绿色潇湘”传播行为对环保NGO公众号的启示 |
5.1 联接不同用户整合环保力量 |
5.1.1 个体:加强互动提升参与程度 |
5.1.2 组织:积极对话建立多种联系 |
5.1.3 媒体:互相协作扩大传播效果 |
5.2 诉诸情感观念讲述环保故事 |
5.2.1 树立情感传播观念 |
5.2.2 环保故事化讲述 |
5.3 完善传播形式提升环保传播力 |
5.3.1 了解用户需求寻求圈层情感共鸣 |
5.3.2 扩大传播渠道改进环保传播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路径研究 ——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移动短视频 |
(二)媒介技术革新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影响 |
(三)移动短视频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
(四)《新京报》全媒体转型 |
四、研究方法 |
(一)个案分析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第一章 移动短视频及其在国内外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现状 |
一、移动短视频概念及特征 |
二、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和趋势 |
三、移动短视频在国内外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 |
(一)移动短视频在国外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 |
(二)移动短视频在国内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 |
第二章 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案例研究——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 |
一、《新京报》“我们视频”的诞生 |
二、《新京报》“我们视频”研究 |
(一)“我们视频”消息类短视频内容分析 |
(二)“我们视频”深度报道类短视频特色浅析 |
第三章 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路径 |
一、新闻选题 |
(一)立足突发性新闻和社会新闻,探索更加丰富的报道类型 |
(二)以深度报道为移动短视频的第二发力点,彰显新闻媒体优势 |
(三)选择精细化的选题和切入视角 |
二、新闻采集与制作 |
(一)采用PGC和UGC结合的短视频素材采集模式 |
(二)基于平民化视角组织文字和视听语言 |
(三)基于移动端观看场景组织视听语言 |
(四)“现场视频+采访同期声+文字”共筑事件原貌 |
(五)浓缩文字、视频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
(六)引入智能剪辑提高生产效率 |
三、新闻发布 |
(一)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解决分发难题 |
(二)因地制宜,增强发布平台的针对性 |
(三)构建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社交化传播语境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内外简讯15则(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巴格达犹太社群的音乐视域——《以色列传讯报》(1904—1910,1918—1938)初步研究(2)[J]. 汤亚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1(04)
- [2]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D]. 郑丽颖. 兰州大学, 2021(09)
- [3]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研究[D]. 文雯. 贵州大学, 2020(01)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地市级政务新媒体“株洲发布”的内容建设研究[D]. 王科夫. 湘潭大学, 2020(02)
- [6]基于Spring Cloud的股票简讯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金生.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 周凌红. 三峡大学, 2020(02)
- [8]融媒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信息搜集与处理研究[D]. 陈嘉慧. 广州大学, 2019(01)
- [9]“绿色潇湘”微信公众号传播行为分析[D]. 罗悦. 湖南大学, 2019(06)
- [10]移动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路径研究 ——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D]. 王陆锋. 云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