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GA10质谱计的改进及在K-Ar、Ar-Ar同位素定年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杰,刘汉彬,张佳,金贵善,张建锋,韩娟,石晓,郭东侨,徐可,郭冬发[1](2021)在《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定年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是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数据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国内外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在40Ar-39Ar应用领域遇到的问题,提高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依然是未来推动40Ar-39Ar定年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围绕稀有气体质谱仪,建立样品激光熔融气体提取和激光原位微区气体提取技术,组建极低本底、紧凑型气体纯化系统,对于发挥稀有气体质谱仪40Ar-39Ar定年样品测试的优势至关重要。这些措施都是40Ar-39Ar定年技术在定年精度、定年空间分辨率以及对极年轻样品定年实现突破的重要支撑。
马振慧[2](2017)在《德兴—弋阳地区变质岩地层的岩石组成及其构造变形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钦杭结合带是华南大陆内部拼接扬子与华夏板块的一条巨型构造混杂带,论文研究区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赣东北地区,是研究华南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在赣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双桥山群、溪口群、张村群、河上镇群等浅变质岩地层,对其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论文以赣东北张村群与河上镇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旨在查清两个岩群的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和变质特征,运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EBSD岩石组构分析、40Ar-39Ar定年、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相关地层的变形机制、形成时代和环境,探讨区域地质演化。主要取得以下结论:张村群为赣东北蛇绿混杂带的主要物质组成,由基质和岩块组成。其中获得安山岩块、基性岩块的年龄分别为769±2Ma、833±5Ma。中性岩块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基质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850~920Ma和882~925Ma,加权平均年龄为896±5Ma和900±5Ma,其中存在483Ma的锆石年龄。构造变形研究显示混杂带至少存在三期构造活动:NW-SE向的收缩与逆冲作用—地体拼贴增生作用;NE-SW的左行走滑剪切作用—造山作用的侧向挤压机制;后期NNE-SSW向的右行逆冲作用。通过白云母39Ar-40Ar定年,获得了468Ma和487Ma的坪年龄,指示加里东期NW向SE逆冲推覆作用的年龄。赣东北与浙西地区河上镇群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我们重新对赣东北河上镇群进行了分组,自下而上分为骆家门组、上墅组和虹赤村组。上墅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772±2Ma和829±5Ma。虹赤村组源区为上墅组火山岩,形成于弧前盆地系统。河上镇群中的花岗岩形成于880Ma左右,以构造岩块的形式存在于岛弧杂岩带中。从上墅组火山岩中分离出了白垩纪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对区域上古生代沉积岩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来提供限定条件。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认为,赣东北地区自新元古代以来向东南方向存在持续的增生造山作用,混杂带形成的最终时代为可能为早古生代。
唐梅华[3](2016)在《华东南内陆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华东南大陆在中生代时期发育规模宏大的陆内变形和火成岩省,为研究大地构造过程以及陆内变形提供理想研究场所。华东南内陆赣南地区三百山盆地和版石盆地的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火山岩系组成,它不整合在南华-寒武系变质岩系之上,并被早白垩世晚期罗塘群或晚白垩世圭峰群红色沉积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三百山盆地内,南华纪变质岩推覆于武夷群鹅湖岭组火山岩之上,形成多个飞来峰。在版石盆地内,逆冲断层发育,震旦纪变质岩系逆掩于鹅湖岭组火山岩之上,且变质岩系内部发育了逆冲断层以及发生了连续的褶皱变形;武夷群石溪组地层发育褶皱构造,地层产状直立甚至倒转,且泥岩层挠曲构造相当发育,并有硅化变质现象。这些现象表明,赣南地区武夷群火山岩系形成之后发生过强烈的挤压构造事件。不整合在三百山盆地武夷群火山岩系之上的罗塘群白埠组砾岩层和不整合在版石盆地武夷群火山岩系之上的圭峰群河口组底部的砾岩层,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构造变形微弱;版石盆地东侧的会昌盆地罗塘群白埠组红色沉积岩系的构造变形微弱,不仅底部砾岩层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而且其底部夹层粗面岩具有埃达克岩和高压型粗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现象表明,赣南地区的挤压构造事件发生在武夷群火山岩系形成之后,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形成之前。火山岩年代学资料显示,版石盆地内武夷群石溪组的流纹岩以及鹅湖岭组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0.8±0.7Ma和142.6±1.0Ma,三百山盆地武夷群鹅湖岭组的粗面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1.6±0.96Ma,会昌盆地内罗塘群白埠组的粗面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0.7±1Ma。结合赣南地区普遍缺失早白垩世中期地层,说明挤压构造事件发生在131Ma之后、111Ma之前。构造变质岩年代学资料显示,版石盆地逆掩断层中新生矿物绢云母的K-Ar稀释法年龄为118.21±3.21Ma,三百山盆地变质岩系飞来峰底部的逆掩断层中新生矿物绢云母的K-Ar稀释法年龄为112.90±3.65Ma,指示挤压构造事件发生在118113Ma之间。华东南内陆早白垩世早期(145-130Ma)广泛发育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岩,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110-90Ma)广泛发育铁镁质火山岩,前者构成火山-侵入岩带的主体,后者常夹于红色沉积岩系的底部。而早白垩世中期(130-110Ma)也是火山-侵入活动的相对宁静期,暗示其构造环境既不同于早白垩世早期由挤压向拉张过渡的构造环境,也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存在区别。运动学特征显示,华东南内陆早白垩世中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与华东南陆缘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挤压应力方向一致,指示早白垩世中期华东南内陆和陆缘的挤压构造事件存在内在的联系。华东南内陆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确认,结合前人确认的中侏罗世挤压构造事件,为华东南地区燕山期构造演化具有拉张-挤压“手风琴”式的多旋回特征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地质证据,也为成矿构造背景分析应兼顾挤压构造事件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何立言[4](2016)在《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以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且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而着称,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测定油气成藏的年限对于反演油气盆地成藏的演化史、分布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油气成藏年龄测定是同位素年代学和石油地质学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伊利石作为最后一个或形成烃类之前的矿物胶结物,可以限制储油地质构造的最大年龄,基于这个前提,上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开始利用自生伊利石K-Ar法定年探讨油气成藏年龄。利用激光阶段缓慢加热逐步释气技术,我们开始探索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的可能性。自生伊利石定年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自生伊利石的提纯;(2)有机杂质气体纯化技术;(3)伊利石39Ar核反冲丢失的校正。本文以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中珠海组和珠江组,惠州凹陷中的文昌组和恩平组砂层储层的粘土矿物(以自生伊利石为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自生伊利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有机杂气纯化装置,气体纯化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装置能有效除弃有机杂质气体,特别是较低激光能量下自生伊利石释出的气体,纯化效果较佳,这是获得可靠的自生伊利石油气成藏年龄的关键技术。(2)自生伊利石的颗粒主要为纳米级别,且其结晶温度较低,通常认为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龄均来自低温释气阶段。为了获得精细的激光低温加热效果,我们采用最新0.1%精度激光输出功率控制板取代了原来的1%精度控制板,并加1片7mm硫化锌滤光片,使激光能量降低40%。这是实现自生伊利石样品精细40Ar/39Ar定年、获得可靠的自生伊利石油气成藏年龄的重要技术改进。(3)首次使用紫外激光在超高真空下焊封铝管,有效防止样品在照射过程中混入空气氩,避免其它物质的污染,极大地改善了样品的辐照质量。(4)为了科学地解释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开展了砂岩储层粘土矿物的矿物学研究,包括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粘土矿物埋藏的深度不同,其矿物形态会有所不同。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伊利石的含量会随之增加,但与地层的时代无关。只有埋藏深、伊利石发育较好的样品,才能获得较好的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龄。(5)白云凹陷和惠州凹陷砂岩储层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轻稀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具有弱的负异常,暗示其成因一致。(6)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和珠江组及惠州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砂岩储层伊利石40Ar/39Ar定年激光阶段加热均形成了一个逐渐上升的阶梯型年龄谱。白云凹陷珠江组和珠海组储层砂岩伊利石发育最好的2个样品BY39和BY53,在低温阶段连续8个阶段以上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年龄坪”,其“坪”年龄分别为15.0±0.3 Ma(1σ,MSWD=0.12)和16.5±0.3 Ma(1σ,MSWD=0.3),对应的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3.2 Ma和16.6±1.3 Ma,“坪”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7)核反冲校正:假设在中子活化过程中,39Ar核反冲丢失量为30%,BY39和BY53伊利石样品低温阶段加权平均年龄则分别校正为10.6±0.3 Ma和11.4±0.3 Ma,经校正后的年龄可能代表了油气充注年龄的最佳估算。(8)在样品的高温阶段获得了表观年龄趋于一致的年龄谱,代表了物源碎屑矿物的年龄。白云凹陷的样品主要来自珠海组和珠江组,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作用,其物源碎屑矿物的年龄较为复杂,可能受到多个源区的影响。惠州凹陷的样品主要来自恩平组和文昌组,该时期珠江口盆地主要为主要为坳陷期,物源供给较为简单,主要受局部物源的影响。
王敏,白秀娟,云建兵,赵令浩,李岩林,王周元,蒲志平,邱华宁[5](2016)在《柿竹园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40Ar/39Ar年代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英是热液矿床的常见矿物,分布广泛。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为解决矿床年龄测定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以前的研究工作缺少共生钾矿物年龄对比验证。本文选择柿竹园多金属矿床共生白云母和石英进行40Ar/39Ar测年分析对比研究。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坪年龄为(153.7±0.9)Ma,代表了成矿年龄。采用真空击碎技术提取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了逐渐下降型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上数据点构成高度线性相关的等时线,年龄为(152.3±5.7)Ma,代表了原生包裹体的年龄。石英原生流体包裹体等时线年龄与共生白云母年龄一致,表明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技术是行之有效的矿床定年方法。此外,K-Cl-40Ar图解可以区分石英中的原生、次生包裹体,并获得次生包裹体年龄为100 Ma,与矿区钾长石脉年龄一致,指示了一次后期热液活动的时间。
张佳[6](2014)在《下庄铀矿田成岩成矿及蚀变年代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下庄铀矿田位于粤北贵东花岗岩体内,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本次工作在收集下庄铀矿田的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U-Pb同位素法和40Ar-39Ar同位素法两种定年方法为理论基础,对研究区的成岩年代、蚀变年代以及成矿年代进行了研究,得到一套较为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贵东岩体是由帽峰岩体、下庄岩体、鲁溪岩体、龟尾山岩体、陈洞岩体、岩庄岩体所组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本次研究得到各岩体锆石原位LA-ICP-MS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35.6±0.62Ma、236.7±0.72Ma、237.3±0.93Ma、223.9±1.7Ma、151.48±0.43Ma、161.3±0.57Ma,表明贵东岩体是一个印支-燕山期侵入的复式花岗岩体。其中,本论文首次对龟尾山岩体、陈洞岩体、岩庄岩体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研究。(2)贵东岩体的外围还出露有高溪、冬瓜岭、五里亭、罗坑、上洞、大庄等岩体,锆石原位LA-ICP-MS U-Pb年龄结果分别为442.9±0.89Ma、417.9±1.1Ma、239.1±0.95Ma、213.7±1.8Ma、425.8±1.6Ma、420.0±1.6Ma,结果表明,贵东岩体外围的岩体侵入时代主要为加里东期-印支期。本论文对贵东岩体及外围岩体成岩年龄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对成岩年龄从区域上进行了更精确系统的厘定。(3)该矿田石土岭、竹山下、仙石等矿床的沥青铀矿单矿物或铀矿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下庄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划分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成矿年龄为131Ma,为早白垩世;晚期成矿年龄为78~93Ma,为晚白垩世。(4)以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为理论基础,运用阶段升温测试技术,对矿田内近EW向黄陂-张光营辉绿岩、下庄-石示下辉绿岩的成岩时间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其40Ar-39Ar年龄为139.68±1.83Ma、108.7±2.54Ma,因此该矿田近EW向辉绿岩的侵入发生于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该地区另外的NNE向、NEE向辉绿玢岩和闪长玢岩的侵入发生于88~93Ma。(5)本论文首次对该矿田进行了蚀变年代研究,对石土岭矿床和竹山下矿床中碱交代作用形成的蚀变矿物钾长石进行40Ar-39Ar定年分析,年龄结果表明,其蚀变年龄为144.09±0.82Ma和88.12±4.27Ma,此结果可以说明,下庄铀矿田的蚀变作用至少具有两个期次,且与辉绿岩的侵入时代以及成矿时代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总之,本文将下庄铀矿田成岩、蚀变以及成矿作用期次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基本厘定了该矿田岩矿演化的大体时空格架,深化了对该矿田成矿作用的认识。
张佳,刘汉彬,李军杰,金贵善,韩娟,张建锋[7](2014)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40Ar-39Ar同位素定年法是由K-Ar法发展而来,通过将39K利用快中子辐照衰变成39Ar,测量40Ar*/39Ar来获得年龄值。经过长期发展,该方法的测试技术逐渐成熟,其中气体提取发展为常规阶段升温法、激光显微探针法以及真空压碎流体包裹体法;气体纯化主要有冷阱去除法、钛泵吸附法、锆铝泵吸附法;气体测试的质谱仪也在灵敏度、分辨率、背景值等技术指标上有很大提高。40Ar-39Ar同位素定年法在石油、固体矿产等方面应用广泛,尤其在油气成藏时间、成岩成矿作用时间的热年代学研究等领域。
桑海清,王非,龚俊峰,周晶[8](2014)在《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Ar-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测定与检验,一个用于早前寒武纪矿物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O4白云母已被研制成功。它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天皮山。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析出量为99.1%,40Ar/39Ar坪年龄为1823±15Ma,说明该白云母结晶以来未受热扰动,40K-40Ar*同位素计时体系封闭良好。40Ar/39Ar等时年龄为1824±15Ma,与坪年龄一致,代表了伟晶岩中白云母的结晶时间。(40Ar/36Ar)o初始值为288±16,此值与(40Ar/36Ar)a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该白云母不含过剩氩。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 1006-1994)的有关规定,对ZMTO4白云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检验。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着性水平下,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证明该白云母是均匀的。t检验法和稳定性检验与分析表明,ZMTO4白云母完全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对稳定性的要求。国内8个实验室参加了ZMTO4白云母K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正态性和等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分析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当置信概率为0.95时,该白云母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经过严格计算最后获得40Ar*和K含量及年龄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4.449±0.060×10-8mol/g(2σ),K=8.28±0.04%(2σ),K-Ar年龄=1804±21 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达100%,总重量为1080g,缩分为196瓶,每瓶5.51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年代学实验室至少使用54年。此标准物质于2009年3月4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见国质检量函[2009]89号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ZMTO4白云母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为GBW(E)040019。
王丹丹,李宝龙,季建清,宋述光,魏春景,龚俊峰[9](2013)在《滇西高黎贡变质带热史演化与变形时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NS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着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热演化史和变形时限不清晰。本文选取变质带内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和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利用40 Ar/39 Ar和K-Ar法地质测年,获得40 Ar/39 Ar年龄结果为33.710.18Ma,K-Ar年龄结果主要集中在1013Ma和16.722.8Ma。据野外地质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认为高黎贡山变质岩的变形时限为35Ma之后。综合研究区内40 Ar/39 Ar年代学和裂变径迹年龄结果,变质带热演化史显示高黎贡变质带在24Ma伴随部分基性岩浆侵位并隆升,古温度降低至350300℃,1210Ma变质带继续隆升冷却至300220℃,此后经历缓慢冷却过程,约5.5Ma降至12060℃,热年代学年龄数值结果显示从南向北隆升幅度差异。
桑海清,王非,龚俊峰,周晶[10](2013)在《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文中指出为了满足Ar-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测定与检验,一个用于早前寒武纪矿物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已被研制成功。它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天皮山。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为99.1%,40Ar/39Ar坪年龄为1823±15Ma,说明该白云母结晶以来未受热扰动,40K-40Ar*同位素计时体系封闭良好。40Ar/39Ar等时年龄为1824±15Ma,与坪年龄一致,代表了伟晶岩中白云母的结晶时间。(40Ar/36Ar)0初始值为288±16,此值与(40Ar/36Ar)a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该白云母不含过剩氩。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1006-1994)的有关规定,对ZMT04白云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检验。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着性水平下,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证明该白云母是均匀的。t检验法和稳定性检验与分析表明,ZMT04白云母完全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对稳定性的要求。国内8个实验室参加了ZMT04白云母K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正态性和等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分析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当置信概率为0.95时,该白云母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经过严格计算最后获得40Ar*和K含量及年龄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4.449±0.060×10-8mol/g(2σ),K=8.28±0.04%(2σ),K-Ar年龄=1804±21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达100%,总重量为1080g,缩分为196瓶,每瓶5.51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年代学实验室至少使用54年。此标准物质于2009年3月4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见国质检量函[2009]89号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ZMT04白云母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为GBW(E)040019。
二、RGA10质谱计的改进及在K-Ar、Ar-Ar同位素定年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GA10质谱计的改进及在K-Ar、Ar-Ar同位素定年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定年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40Ar-39Ar定年技术原理及测试方法 |
1.1 40Ar-39Ar定年技术原理 |
1.2 40Ar-39Ar定年样品测试方法 |
2 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测试技术 |
2.1 样品中氩气提取技术 |
2.2 样品中氩气纯化技术 |
2.3 稀有气体质谱仪测试氩同位素技术 |
2.3.1 氩同位素测试技术回顾 |
2.3.2 氩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
3 我国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定年测试技术发展 |
4 展望 |
(2)德兴—弋阳地区变质岩地层的岩石组成及其构造变形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关键地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区域上存在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5 研究方案与实验方法 |
1.5.1 研究方案 |
1.5.2 实验方法 |
1.6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工作区地理位置 |
2.2 大地构造背景 |
2.3 区域构造 |
2.4 地层 |
2.4.1 前寒武纪地层 |
2.4.2 古生界 |
2.4.3 中新生界 |
2.5 岩浆岩 |
2.6 矿产 |
第3章 张村群 |
3.1 概述 |
3.2 樟树墩地区 |
3.2.1 韩源组基质岩石组成及其变形特征 |
3.2.2 韩源组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成及其变形特征 |
3.2.3 榔树底组的岩石组成及其变形特征 |
3.2.4 樟树墩地区总体构造变形特征 |
3.2.5 岩块的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
3.3 德兴周边地区 |
3.3.1 泗洲镇露头的岩石组成及其变形特征 |
3.3.2 花桥剖面的岩石组成及其变形特征(EBSD) |
3.3.3 基质的年代学研究 |
3.3.4 基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 |
3.4 讨论与总结 |
第4章 赣东北河上镇群 |
4.1 概述 |
4.2 河上镇群 |
4.2.1 横峰漆工-铺前剖面 |
4.2.2 漆工镇胡芦尖-磨盘山剖面 |
4.2.3 青板村采石场上墅组剖面 |
4.2.4 新篁-乌石头剖面 |
4.2.5 饶二-华云山镇剖面 |
4.2.6 青板虹赤村组特征 |
4.3 中生代流纹岩及其碎屑岩 |
4.3.1 岩石组成与镜下特征 |
4.3.2 EBSD石英C轴组构研究 |
4.3.3 地球化学特征 |
4.3.4 年代学研究 |
4.4 讨论与总结 |
第5章 港边岩体 |
5.1 取样位置与样品特征 |
5.2 地球化学 |
5.3 年代学 |
5.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古生界 |
6.1 德兴地区 |
6.1.1 德兴祝家 |
6.1.2 南溪林场 |
6.1.3 龙头山乡 |
6.2 葛源地区 |
6.3 讨论与总结 |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
7.1 构造变形 |
7.2 构造演化 |
致谢 |
附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华东南内陆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1.1 大地构造位置与演化 |
1.1.1 前燕山构造阶段 |
1.1.2 燕山构造阶段 |
1.1.3 喜山构造阶段 |
1.2 区域地层 |
1.2.1 前白垩系 |
1.2.2 白垩系 |
1.2.3 新生界 |
1.3 区域岩浆岩 |
1.3.1 前燕山岩浆旋回 |
1.3.2 燕山岩浆旋回 |
1.4 深大断裂 |
2 挤压构造事件的地质证据 |
2.1 角度不整合 |
2.2 推覆构造 |
2.3 褶皱变形 |
2.4 构造变质 |
2.5 逆掩断层 |
2.6 底砾岩 |
2.7 埃达克质高压型粗面岩 |
3 挤压构造事件发生的地质时代 |
3.1 不整合面的制约 |
3.2 构造变形的制约 |
3.3 挤压背景致早白垩世中期岩浆活动微弱 |
3.4 同位素年龄制约 |
3.5 新生矿物绢云母K-Ar法年龄制约 |
3.5.1 样品描述 |
3.5.2 分析方法 |
3.5.3 绢云母K-Ar法定年结果 |
4 挤压构造事件的动力来源 |
5 地质意义 |
5.1 挤压事件间隔岩浆活动及红色碎屑沉积事件 |
5.2 多旋回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 |
5.3 挤压事件对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油气成藏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 |
1.2.1 概述 |
1.2.2 U-Pb定年法 |
1.2.3 K-Ar定年法 |
1.2.4 ~(40)Ar/~(39)Ar定年法 |
1.2.5 Rb-Sr法定年 |
1.2.6 Re-Os定年 |
1.2.7 Sm-Nd定年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2 珠江口盆地地质概况和采样位置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2.1 白云凹陷地质概况 |
2.2.2 惠州凹陷地质概况 |
2.3 岩芯样品特征 |
2.3.1 白云凹陷样品特征 |
2.3.2 惠州凹陷样品特征 |
3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难点 |
3.1 ~(40)Ar/~(39)Ar定年发展简史 |
3.2 ~(40)Ar/~(39)Ar定年的基本原理 |
3.3 ~(40)Ar/~(39)Ar定年中子照射 |
3.4 Ar同位素分析和年龄计算 |
3.5 激光加热技术的改进 |
3.6 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技术 |
3.7 自生伊利石中子照射核反冲丢失 |
3.8 有机杂气纯化技术和方法 |
3.9 有机杂气纯化装置有效性验证 |
3.10 小结 |
4 流体包裹体观察 |
4.1 白云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
4.2 惠州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
4.3 小结 |
5 伊利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5.1 概述 |
5.2 伊利石的矿物学成因 |
5.3 伊利石矿物学分析方法 |
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
5.4.1 白云凹陷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结果 |
5.4.2 惠州凹陷粘土矿物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 |
5.5 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
5.5.1 白云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
5.5.2 惠州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
5.6 伊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6.1 主量元素 |
5.6.2 稀土与微量元素 |
5.7 讨论与小结 |
6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
6.1 白云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
6.2 惠州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
6.3 讨论 |
6.3.1 39Ar核反冲模拟计算 |
6.3.2 油气成藏年龄 |
6.3.3 陆源碎屑物年龄 |
6.4 技术进步 |
7 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下庄铀矿田成岩成矿及蚀变年代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1.4.1 野外工作 |
1.4.2 室内工作 |
2 区域地质概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 大地构造背景 |
2.3 基础地质概况 |
2.3.0 地层 |
2.3.1 岩浆岩 |
2.3.2 构造特征 |
2.3.3 矿床地质特征 |
3 应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介绍 |
3.1 40Ar-39Ar 同位素定年方法 |
3.1.1 40Ar-39Ar 法的基本原理介绍 |
3.1.2 阶段升温40Ar-39Ar 定年实验步骤 |
3.1.3 40Ar-39Ar 法的相关图说明 |
3.2 U-Pb 同位素定年方法 |
3.2.1 U-Pb 表观年龄、等时线年龄的原理 |
3.2.2 U-Pb 谐和年龄的原理 |
3.2.3 锆石原位 LA-ICP-MS U-Pb 法实验步骤 |
3.2.4 沥青铀矿 U-Pb 稀释法实验步骤 |
4 下庄铀矿田成岩年代特征 |
4.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4.2 成岩年龄 |
4.2.1 加里东期岩体 |
4.2.2 印支期岩体 |
4.2.3 燕山期岩体 |
4.3 下庄铀矿田的岩浆侵入期次特点 |
5 下庄铀矿田蚀变及成矿年代特征 |
5.1 辉绿岩40Ar-39Ar 成岩年龄 |
5.1.1 黄陂-张光营辉绿岩 |
5.1.2 下庄-石示下辉绿岩 |
5.2 成矿热液蚀变作用时间 |
5.2.1 石土岭矿床钾长石化花岗岩的钾长石 |
5.2.2 太平庵硅化断裂带中的白云母 |
5.2.3 竹山下矿床钾长石化花岗岩的钾长石 |
5.3 蚀变与铀成矿的关系 |
6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40Ar-39Ar法的基本原理介绍 |
2分析方法及步骤 |
2.1样品处理 |
2.2气体提取 |
2.3气体纯化 |
2.4质谱测量 |
3地质应用 |
3.1石油应用 |
3.2固体矿产应用 |
3.2.1成岩成矿年代 |
3.2.2热年代学 |
4结论 |
(9)滇西高黎贡变质带热史演化与变形时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和样品描述 |
1.1 地质背景 |
1.2 样品岩石学特征 |
2 实验方法和测试结果 |
2.1 实验方法 |
2.2 测试结果 |
3 讨论 |
4结论 |
(10)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ZMT04白云母地质概况及矿物学特征 |
3 ZMT04白云母的制备、分装及使用年限 |
3.1 样品采选 |
3.2 样品分装 |
3.3 使用年限 |
4 Ar-Ar年龄测定结果 |
5 ZMT04白云母均匀性检验 |
5.1 抽取样品 |
5.2 分析测量方法 |
5.3 K和40Ar*均匀性检验结果 |
5.4 最小取样量检验 |
6 定值分析 |
6.1 参加定值分析的有关单位 |
6.2 定值分析的方法和原则 |
6.3 定值分析时的质量监控 |
6.4 定值分析数据 |
7 定值数据的统计学检验 |
7.1 可疑数据的取舍原则 |
7.2 K和40Ar*的重复性和复现性检验 |
7.3 定值数据的一致值和置信区间 |
7.4 其它几种统计方法的计算结果 |
8 ZMT04白云母定值结果与不确定度 |
8.1 认定值总不确定度的分析 |
8.1.1 分析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价 |
8.1.2 不均匀性引起的不确定度的估计 |
8.1.3 稳定性变化引起的不确定度的估计 |
(1) ZMT04白云母稳定性分析 |
(2) K和40Ar*的稳定性检验 |
8.2 ZMT04白云母认定值及不确定度 |
8.3 ZMT04白云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
9 与其它同位素年龄标准物质比较 |
10 结论 |
四、RGA10质谱计的改进及在K-Ar、Ar-Ar同位素定年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定年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李军杰,刘汉彬,张佳,金贵善,张建锋,韩娟,石晓,郭东侨,徐可,郭冬发. 质谱学报, 2021(05)
- [2]德兴—弋阳地区变质岩地层的岩石组成及其构造变形特征[D]. 马振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3]华东南内陆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及其地质意义[D]. 唐梅华. 东华理工大学, 2016(08)
- [4]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40Ar/39Ar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D]. 何立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08)
- [5]柿竹园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40Ar/39Ar年代学研究[J]. 王敏,白秀娟,云建兵,赵令浩,李岩林,王周元,蒲志平,邱华宁. 地球化学, 2016(01)
- [6]下庄铀矿田成岩成矿及蚀变年代特征研究[D]. 张佳.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14(08)
- [7](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进展[J]. 张佳,刘汉彬,李军杰,金贵善,韩娟,张建锋.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4(01)
- [8]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A]. 桑海清,王非,龚俊峰,周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 2014
- [9]滇西高黎贡变质带热史演化与变形时限研究[J]. 王丹丹,李宝龙,季建清,宋述光,魏春景,龚俊峰. 地质学报, 2013(12)
- [10]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J]. 桑海清,王非,龚俊峰,周晶. 岩石学报,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