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一、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博,郭传波,张斌[1](2022)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微型钛板与螺钉实施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实施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咀嚼效能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显着,可加快骨折愈合,减少二次手术,同时可促进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徐晓峰,朱方兴,廖倩,徐兵,沈国芳,张文斌,史俊[2](2021)在《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 :提出一种针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分类方法 ,并尝试将其用于临床评价。方法 :回顾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下颌骨是否伴有节段性骨缺损、下颌骨形态、下颌骨的粉碎程度、可否恢复稳定的咬合关系对其进行分类。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保守治疗或使用小型钛板、钛网或重建板进行手术。其中,44例按照分类及治疗策略进行治疗(实验组),另外31例未按照分类进行治疗(对照组)。结果:高空坠落和车祸是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最主要的原因。实验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出现咬合紊乱;对照组中4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出现骨不连,2例出现咬合紊乱,1例出现颌骨不对称畸形。结论:本研究尝试创建一种全新的以治疗为导向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分类方法及治疗策略,对在该类骨折治疗过程中治疗手段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窦民[3](2021)在《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口腔卫生指标(软垢指数、菌斑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评分(1.08±0.10)分、软垢指数评分(0.32±0.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6±0.09)、(0.85±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美观、开口程度、咀嚼功能及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施行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维持口腔良好卫生,并发症更少。

郭学锋,郑廉,谢卫红[4](2021)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洛宁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46例为对照组,另接受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80.43%)高(P<0.05)。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张口度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较对照组(28.26%)低(P<0.05)。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咬合关系、开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较好,可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改善口腔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曹凯楠[5](2021)在《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分析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F-BF距、AXB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的AF-BF距、AXB角均较优,且前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穆娅塞尔·木沙[6](2021)在《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这里针对五年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所医治的85名成年人单侧下颌骨髁状突囊内的骨折病人相关临床具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髁突囊内骨折比较并探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具体疗效作用,使用分析研究咬合关系、髁突动度、张口程度等方面的功能改进,提供一些参考,供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择定上。方法:在这里对五年内(2016年1月初至2020年12月底)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病房区域颌面外科病房部分的所有收入医治的85名成年人的仅一侧的下颌骨髁状突囊内骨折的相关收集的病例具体资料,以及对其内容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研究并仔细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每一个病人的相关病例里的重要数据的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临床疗效情况,个人基本信息概括等,治疗方法,骨折类型等。在收治的85例患者中,有54例通过了手术治疗,剩下31例未通过外科学的相关手术治疗。基于以上这两种颌面外科相关治疗方案对比前后的相关重要临床有关资料就是相应的临床疗效(例如:髁突关节功能,颌面面神经麻痹功能,髁状突动度,张口大小程度,咬合正确与否关系,相关开口形状等)和相应的CT扫描及曲面断层片来选择并评价的,一般来说随访期都能达到1-12个月。结果:访问病人于总共长达12个整月后还能随访到的占比数量达94%,也就是80例患者,在这里,手术治疗组还剩下50个病人和非手术治疗组剩下有30例个病人。这些病人相关治疗前所有病例的颞下颌关节区痛,相关咬合障碍,对应侧颌活动度,髁突伸展度和张口程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咬合紊乱方面,非手术和手术的治疗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改善下颌偏斜、关节区疼痛、髁突动度、垂直张口程度等方面,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没有统计差异(P>0.05)。所有病人均没有出现面部瘫痪等面部相关症状表现。在降低下颌骨髁状突吸收程度以及复原髁状突解剖位置等方面,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存在着统计学明显差异(P<O.05),但是,关节强直和髁突形变等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区别是明显的,特别是针对髁突囊内的骨折后防治关节强直以及改善髁突动度与垂直张口度而言,其临床成效十分显着;在恢复最基本髁突位置以及咬合关系来讲,进行手术治疗易于促进囊内骨折后髁突吸收的发生率的下降,这方面非手术治疗等相关并发症并没有重要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这其中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个治疗方法的后期疗效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临床成效显着的几点是髁突囊内骨折后避免关节强直及最大开口度和相关颞下颌关节强直方面;如果是为了复原患者髁突基本的解剖位置以及患者牙列的相关咬合关系,可以尽可能的选择手术治疗,因为改善以上并发症上面比不上手术治疗。

柳锋,王敬,刘汉珍,杨旋,杨念,杨琴,曹雪娇,黄卫东[7](2021)在《微创切口在下颌骨骨折整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微创切口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美容效果、安全性及患者满意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62例采取口外颌周切口入路颌间结扎手术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63例患者采取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美容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活动时间、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当(P>0.05),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美容效果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的81.7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8.0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活动时间、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1年后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98.41%,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结论:微创切口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美容效果良好,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满意率高,可作为治疗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选择何种手术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及临床情况。

马小龙[8](2020)在《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体内源性植入手术治疗的感染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到的并发症,特别是在骨内牙种植体植入手术后的感染,在减缓了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失败的风险,并造成了医用材料的浪费。牙种植手术中的内源性感染一般是由于细菌的粘附和增殖造成的,在其形成生物膜后,增殖的性能则大大提升,甚至可达到在细菌游离状态时的1000倍。因此,避免细菌在内源性植入物表面的粘附,是人体内植入物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钛合金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能及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作为内源性植入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本论文以TC4钛合金为基础,通过材料表面改性及加载生长因子后促进成骨的角度出发,改进植入材料诱导成骨作用,并借助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模型体外研究该材料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性能。方法:1.两步阳极氧化法在TC4钛基材表面制备出Ti O2纳米管形貌,并将BMP2及BMP2/7以聚多巴胺为载体通过化学预修饰的方法外接枝偶联,分别制备Ti O2纳米管-聚多巴胺/BMP2和BMP2/7复合层实验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及接触角表面能测量分析其表面形貌。2.制备的复合层实验样本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模拟人体的复杂内环境,以期取得客观的实验数据。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1、3、5d MTT法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黏附及增殖情况。细胞与材料共培养5、7、11d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ALP)来研究加载BMP2/7的Ti O2纳米管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可见成功在TC4钛表面构建Ti O2纳米管及各组复合涂层,X射线光谱元素分析提示BMP2/7成功加载于Ti O2纳米管表面,接触角及表面能分析可见加载BMP2及BMP2/7实验组疏水性较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得知经BMP2/7修饰的Ti O2纳米管表面细胞黏附较光滑对照组多,且分布均匀。MTT结果示3d后实验组细胞黏附增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1),SNK法两两对比示各组间也呈现明显差异(P<0.05),5d后显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NK法两两对比显示各实验组彼此之间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增加成骨性能的作用。结论:本研究经系列实验在TC4钛基材表面制备出管径均一的Ti O2纳米管/PDOP/BMP2/7复合涂层,有效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材料的吸附性能,可作为良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对比显示加载了BMP2/7的Ti O2纳米管材料能显着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植入物表面改性方法,具有良好的医疗应用前景。

季艳丹[9](2020)在《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颧骨位于面部的突出位置,受外力打击时易发生损伤。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发生率位于面中部骨折的首位。颧骨复合体的三维骨性结构对维持面部宽度、突度、侧方轮廓和口颌系统功能起重要作用,骨折后会出现面部塌陷、张口受限等临床症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面部原有的外形轮廓和口颌功能。传统手术治疗模式依靠石膏模型、影像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骨折信息,术前缺乏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凭借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对骨折断端进行拼对复位,缺乏精确的引导,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功能与外形”,与目前要求的个性化、数字化、精准化医疗的诊疗趋势相去甚远。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应用计算机图形软件分析骨折断端的三维信息,与健侧对比,可视化仿真模拟骨折复位全过程,预测手术结果,制定个性化术前计划,结合3D打印个性化复位导板将术前规划转移至术中操作中,提高手术复位效率和精度,在颌面外科的精准治疗上展现了巨大的优势。我科自2008年以来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及3D打印技术用于全面部骨折、复杂下颌骨骨折的复位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结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及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流程和技术要点,结合三维重建CT测量方法,定量评价术后双侧颧面部对称性,探讨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骨折复位手术中的精准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病房收治的37例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复位导板将患者分为3D导板组(20例)和常规组(17例)。3D导板组:20名患者术前行颌面部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对术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断端分割、镜像、虚拟手术等操作逐步完成骨折的虚拟复位,将复位完成的3D虚拟模型导入3-matic9.0软件中设计复位导板,术中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常规组:由同一组高年资医生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值(△L1:术后患侧与健侧眶下缘点至眶上缘点之间的距离差值;△L2:术后患侧与健侧颧突点至外耳门点之间的距离差值;△L3:术后患侧与健侧颧弓突点至正中矢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差值;△α:双侧颧突角差值;△β:双侧颧弓角差值)。对术后患者面容自评满意度(VAS)评分,伤口感染、张口受限、复视、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结果显示:3D导板组患者△L1、△L2、△L3、△α、△β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导板组手术时间为(184.35±14.85)min,术后患者面容自评满意度评分为8(7.25,8.75),常规组手术时间为(216.53±27.59)min,术后患者面容自评满意度评分为7(6.5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3D导板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面容自评满意度高。常规组中3例患者出现颧面部塌陷症状,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张口受限、复视及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1、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图形软件可实现骨折信息三维可视化分析,制定个性化术前手术方案,结合3D打印个性化复位导板引导患侧骨折块的塑形复位,为骨折复位提供了量化参考指标;2、运用三维测量法对颧骨解剖标志点的空间方位进行量化分析,可全面客观的评估术后双侧颧面部对称性;3、联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及3D打印导板可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的精确度,有效降低术后面部畸形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治疗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一种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曹永庆[10](2020)在《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前后下颌骨形态结构特征及术后骨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颌骨三维重建技术对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前后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此类患者正颌术前与术后下颌骨形态结构特征,探讨BSSRO术对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治疗效果;以及分析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BSSRO术后感染、升支舌侧骨裂开方式、下颌骨偏斜方向与术后颌骨骨折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实验一: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外科行BSSRO术的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为此次分析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选出16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女性5例,男性11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BSSRO术前后CBCT资料,根据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CBCT影像资料分为2组(T0、T1组),T0组为所有患者术前CBCT影像资料,T1组为术后6-8个月CBCT影像资料。将颏部偏离面中线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偏斜侧,与颏部偏斜侧相对的一侧为偏斜对侧。根据CBCT影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将数据输入Mimics19.0软件进行颌骨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后数据导入3-Matic软件测量颌骨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BSSRO术前后下颌骨相关数据,比较此类患者BSSRO术前后两侧下颌骨形态结构之间的差异以及探讨BSSRO术对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的治疗效果。实验二: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外科行BSSRO术的23例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包括女性7例,男性16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6岁,下颌向右偏13例,向左偏1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术后1周及术后2-3个月CBCT影像资料,并将术后1周影像进行颌骨三维重建,回顾性分析BSSRO术后患者愈合情况;并以下颌角点为分界点,根据升支舌侧骨裂开线走行将骨裂开方式分为不同类型,分析BSSRO术升支舌侧骨裂开方式、伤口感染、下颌偏斜方向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的关系。结果:实验一:伴有下颌偏斜的患者正颌术前偏斜对侧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显着大于偏斜侧(p<0.01),偏斜侧正位下颌倾斜度和髁突倾斜度-冠状面小于偏斜对侧(p<0.05);而术前偏斜对侧侧位下颌倾斜度、Go-矢状面以及Go-冠状面、Conlat-冠状面较偏斜侧小(p<0.05),说明下颌偏斜患者两侧下颌骨骨性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而BSSRO术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BSSRO手术减少了偏斜侧与偏斜对侧之间的差异,提示正颌手术对偏颌畸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实验二:研究中BSSRO术后共有7侧伤口发生感染,其中3侧出现颌骨骨折;Ⅰ类骨裂开方式占所有裂开方式的69.6%,未见骨折发生;Ⅱ类骨裂开方式占总裂开方式的30.4%,其中3侧骨折均见于Ⅱ类骨裂开方式;未见意外骨折发生或骨裂开线向颊侧延伸等情况。经统计分析表明BSSRO术下颌升支舌侧骨裂开方式及术后伤口感染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发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与非感染侧相比,感染侧伤口更容易发生骨折,Ⅱ类骨裂开方式相较于Ⅰ类骨裂开方式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大;而性别及下颌偏斜方向对术后骨折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实验一: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两侧下颌骨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提示下颌偏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侧下颌骨结构不对称所致;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作为临床矫正颌面部畸形的主要术式,对改善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有显着治疗效果。而BSSRO术后下颌角间距离的增大,提示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应根据患者要求同期行下颌轮廓修整术以减少术后下颌角增宽的影响。实验二:正颌术后伤口感染以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后颌骨骨折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术前应对骨裂开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熟练掌握临床操作及术后预防感染对促进骨愈合、防止骨折有重要作用。

二、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咀嚼效能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比较
3 讨论

(2)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分类方法及治疗策略
    1.3 治疗方式
2 结果
    2.1 受伤原因
    2.2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分类
    2.3 治疗方法与并发症
3 讨论

(3)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口腔卫生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4)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术后恢复相关指标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4 口腔功能恢复情况
3 讨论

(5)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6)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分类方法
        2.2 研究方法
    3 评估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微创切口在下颌骨骨折整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美容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活动时间、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
    2.5 两组患者手术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8)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TiO_2纳米管及TiO_2纳米管/BMP2/BMP7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性状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技术路线流程图
        1.2 材料
        1.2.1 试剂与设备
        1.2.2 部分试剂配方
    2 实验方法
        2.1 钛片的前期处理
        2.2 TiO_2纳米管制备
        2.3 TiO_2纳米管/PDOP复合层制备
        2.4 TiO_2纳米管化学接枝BMP2 及BMP2/7 复合涂层制备
        2.5 实验分组
        2.6 试样灭菌
    3 复合材料表面性状分析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复合材料表面形貌
        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
        3.3 表面接触角测量与表面能计算
        3.4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材料表面形貌观察
        4.2 材料元素分析
        4.3 表面接触角测量与表面能计算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钛种植体表面TiO_2 纳米管/BMP2/BMP7 复合层细胞相容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技术路线流程图
        1.2 材料
        1.2.1 试剂与设备
        1.2.2 部分试剂配方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2.2 细胞接种
        2.3 细胞粘附及形态学观察(SEM)
        2.4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2.5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ALP)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
        3.2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3.3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ALP)
    4 本章小结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病例一 数字化外科技术引导下的下颌骨缺损个性化功能重建1例
病例二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1例
病例三 面部多发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1例
致谢

(9)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疗效评价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三维测量观察指标
    3.2 临床观察指标
第四章 讨论
    4.1 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难点
    4.2 虚拟手术在术前设计中应用
    4.3 3D打印导板辅助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
    4.4 三维测量方法评价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效果
    4.5 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数字化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前后下颌骨形态结构特征及术后骨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前后下颌骨形态结构特征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手术方式
        1.1.3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致性分析
        1.2.2 数据分析
    1.3 讨论
        1.3.1 下颌偏斜原因
        1.3.2 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正颌术前后下颌骨结构特征分析
        1.3.3 局限与不足
    1.4 小结
第二部分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颌骨骨折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手术方式
        2.1.3 术后处理
        2.1.4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BSSRO术后骨愈合方式
        2.3.2 影响BSSRO术后骨愈合因素
        2.3.3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升支舌侧骨裂开方式
        2.3.4 不足与改进
    2.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陈博,郭传波,张斌. 当代医学, 2022(01)
  • [2]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J]. 徐晓峰,朱方兴,廖倩,徐兵,沈国芳,张文斌,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05)
  • [3]钛钉颌间牵引固定配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研究[J]. 窦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7)
  • [4]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的疗效[J]. 郭学锋,郑廉,谢卫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3)
  • [5]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 曹凯楠. 吉林医学, 2021(05)
  • [6]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D]. 穆娅塞尔·木沙.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微创切口在下颌骨骨折整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柳锋,王敬,刘汉珍,杨旋,杨念,杨琴,曹雪娇,黄卫东. 中国美容医学, 2021(02)
  • [8]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D]. 马小龙. 兰州大学, 2020(04)
  • [9]3D打印导板在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D]. 季艳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10]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正颌术前后下颌骨形态结构特征及术后骨折分析[D]. 曹永庆.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