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大利纺机产值29亿美元(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斌,肖莹,李雪,陈昱蓓[1](2021)在《经纬纺机:肩负百年丰衣之源使命 赓续70载红色基因传承》文中研究指明岁月无声,总在见证。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经纬纺机诞生"经纬"品牌70周年。回顾过往,红色经纬始终秉承"丰衣爱民"的情怀,爱党为民赓续传统,守正创新笃行奋进,为纺织强国的建设贡献了60%的纺纱设备,彰显了经纬央企人的使命担当。躬逢盛世,奋进正当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经纬人将继续弘扬"诚信、改变、协同、简单"价值观,肩负"让纺织更具创造力"的使命,赋能纺织、精彩生活,打造世界一流纺机企业。
刘岳[2](2019)在《中国HT集团跨国并购瑞士欧瑞康梳理事业部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企业将市场由国内转向国际,各大公司纷纷开拓出国际化道路。进行跨国并购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跨国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转型升级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例如诸如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活动频繁。但由于中国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其理论与实践操作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HT集团有限公司跨国并购为例研究了我国传统制造业中纺织机械行业跨国并购的流程和内容。首先,本文对HT集团跨国并购欧瑞康梳理事业部进行案例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并购案例的准备、操作以及整合,对三部分的分析体现HT集团跨国并购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购准备是并购活动的前期工作,包括动因分析、尽职调查以及风险分析。HT集团的并购动因包括外在环境造成的宏观驱动以及企业本身的微观需求;尽职调查既探明HT集团对目标公司的选择是否正确,又发现并购活动带来的风险;风险分析将尽职调查所探明的风险进行整理并给出风险预案。并购操作包括实体操作和资本操作,实体操作详细叙述了并购活动的主体、方式以及进度安排,资本操作研究了案例中HT集团资本如何出境并获得目标公司最终控制权的流程。并购整合涉及并购后新公司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以及产品业务的调整,其中新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并购整合的重点,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组织结构整合的合理性。经过研究,本文指出在HT集团跨国并购过程中,明确的并购动机以及对目标公司的正确选择为并购指明了方向;详尽的尽职调查与合理的流程设计保证了并购顺利的交易;有效的后期整合为并购整体成功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其次,本文以小见大将HT集团的并购经验扩展到中国纺织机械企业。通过总结归纳HT集团的跨国并购经验,本文在并购前、中、后期为中国纺机企业提供跨国并购优化方案:构建国家风险指标体系、建立全面的尽职调查团队、建立并购流程设计团队以及建立职业经理人才数据库。构建国家风险指标体系防范由东道国经济、政治环境变化带来的并购风险;建立全面的尽职调查团队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降低信息不对称,防范并购后的经营风险;建立并购流程设计团队节约并购操作的时间成本、规避投资风险使并购活动有效的实施;建立职业经理人才数据库为并购后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选择方案。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过对如何促进中国纺机企业跨国并购给出政策建议。政府要完善跨境并购相关法律,为企业建立良好的跨国并购环境并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行业协会要对纺机企业跨境并购提供指导,并与其他国家纺机协会加强联系;企业自身要重视跨国并购活动,处理好劳资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工会等问题。
刘凯琳,马磊,赵永霞[3](2019)在《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欧洲篇》文中研究指明纺织工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先导产业,在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促进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动能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发生明显变化,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美国、日本以及以意大利、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纺织供应链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品牌、零售、前沿技术等领域占据主导优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看清当下,方知未来。鉴于此,有必要对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格局进行梳理,审时度势,帮助行业发展理清思路、把握机遇。因本刊本期的"新年特稿"栏目已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权威深入的解读,故本系列专题主要以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包括欧洲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及发展中经济体,通过对其产业布局、市场环境、机制建设、发展趋势等进行盘点,期望能为中国纺织工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张沛[4](2013)在《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低碳技术优势,以保护世界环境的名义提出对进口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实质是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尽管遭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碳关税必将成为发达国家制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具有明显的高能耗和高碳排特征,而且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碳关税一旦开征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认为,碳关税主要是通过成本控制机制、需求控制机制和创新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出口贸易抑制效应、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出口创新促进效应和出口流向转移效应等影响。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高能耗、高排放和低附加值的特征明显,因此,碳关税实施后,高额的碳关税、低碳技术成本和碳标签、碳认证等相关销售成本的增加都将大大提升产品出口成本,从而削弱中国现有的成本优势,致使出口额明显下降;而且随着碳关税壁垒扩散效应的显现,从短期静态来看必将削弱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甚至大大增加中小纺织企业的关停风险。但从长期动态来看,若应对得当,其倒逼机制将形成低碳技术创新增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对外投资扩大效应,进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测算碳关税及其他主要相关因素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与CO2排放强度之间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CO2排放强度越高,碳关税的实施强度也将越高,产品出口额降低幅度就越大;同时产品出口额与劳动力投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将严重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产品出口额与固定资产投入之间则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中国整个纺织服装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而产品出口额与R&D投入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产品大部分属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中低端产品,科技贡献度低。利用进出口数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及碳关税实施后可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形成影响和威胁的十五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表明: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却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出口竞争力下滑的隐患;同时发展中国家里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和越南的出口竞争力则显示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服装出口方面;整个发达国家除意大利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外,其他国家都明显的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但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相对较高,美国则在十五个国家中位居末位。但随着碳关税的开征,目前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中国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提高纺织服装业的低碳出口竞争力。通过建立“纺织服装低碳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低碳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显示:从成本优势角度看,随着中国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与孟加拉、巴基斯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成本优势明显下降,同时中国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主要竞争对手国则货币贬值趋势明显;但由于中国有着较完整、先进的产业链和覆盖面广的产业集群,近年来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因而尽管中国纺织服装业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但并没消失,尤其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从低碳与创新优势角度看,发达国家的人才与研发优势决定了其在纺织与低碳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并牢牢占领着全球价值链中低碳排和高附加值环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纺织与低碳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以时尚的设计和卓越的品牌运营能力获取高额利润,因此,碳关税实施将有利于增强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中国低碳创新优势虽比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情况看,中国同样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及行业和企业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有效。面对碳关税,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本文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方略:从国际层面上,中国应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坚持主张“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并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从产业层面上,应着力于低碳创新优势的提升,在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抢占低碳市场竞争制高点;积极打造自主优势品牌,加速品牌国际化,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链相耦合,实现产业集群低碳化、创意化发展;实施规避碳关税的出口与对外投资战略。从企业层面上,则应以碳足迹为导向,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从研发设计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流程环节中,通过实施全过程的低碳化管理,打造低碳企业价值链。最后,从政府的国内政策层面上,应当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并积极倡导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实现对中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从而提高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从而提高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
彭羽[5](2010)在《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传统支柱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扩大社会就业、保证国家外汇储备、促进农业和其他工业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4月,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更是体现了纺织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近三十年来,国际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纺织工业作为全球竞争性较充分的产业,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由于操作简便、国际可比等优点,国内外学者侧重于应用“进出口数据法”来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然而这种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最大不足在于只能评价产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对于产业发展、运行效率和盈利水平等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能作出有效的评价。事实上,仅运用“进出口数据法”对中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通常会得出竞争力强大的结论,这种评价结果显然不够准确和有失偏颇。本文从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出发,结合“进出口数据法”、“生产率法”和“利润率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分别从产业的市场占有能力、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等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通过对纺织工业及其各部门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市场占有能力较强,但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低下。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供大于求、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国内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及最近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等新的历史背景下,这种以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显得越来越不可持续。本文从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和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三个方面解释了造成当前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现状的主要原因。从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来看。对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过度依赖,导致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停留在低水平的产能扩张状态,并形成市场占有能力不断提升而盈利水平改善不明显的矛盾局面。实证分析表明,普通劳动力要素仍然是决定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以R&D投入和人力资本为代表的高级要素的投入,虽然对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影响不显着,但它们对该行业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强的正面影响。这表明,通过增加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手段,积极培育稀缺要素和高级要素,将显着提升中国纺织工业的盈利水平。从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竞争主体,产业集中度偏低,这种分散式的、原子能式的产业组织结构,无法充分发挥行业规模经济优势,最终导致大、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竞争力倒挂,即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很强,但它们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较差,而大型纺织工业企业虽然具备较高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但其市场占有能力不强。同时,通过产业利润率、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等指标,对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相关性显着,产业竞争力(盈利水平指标)与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呈正相关,即产业集中度越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产业竞争力就越强,反之亦然。从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明显逊色于其他类型企业,尽管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在逐年下降,但其出口市场占有率依然明显偏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发现,三资企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尽管三资企业的出口占全行业出口的比重达1/3,具备较强的市场占有能力,但其生产运营效率明显低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盈利水平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也没有明显优势,这与预想存在较大差距。在对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外资对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市场占有能力的贡献,其对产业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贡献较小。因此,从总体上说,外资进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较强,但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低下的现状。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竞争力的部门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首先,在剖析纺织工业各部门竞争力表现差异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其次,针对纺织工业要素投入结构低级化的现状,提出扩大资本积累,减少低级重复投资;加大产业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以建立更高层次的竞争力。再次,从产业组织结构角度,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规范进入退出壁垒,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从所有制结构角度,应继续推进纺织工业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变引进外资方式,提高引进外资效益。
居新宇,刘兴,孟雅丽,徐海云,徐寰,梁龙,李谦锋[6](2009)在《企稳? 震荡? 2009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眼已至8月,行业即将迎来传统意义上的旺季期,这对压抑已久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也许是个大好的喘息契机。事实上,上半年行业运行的种种迹象已经显示,企稳回暖的势头正在显现。但由于金融危机的余惊尚未尽除,再加上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回振乏力的现实,以及一些长久以来根存的结构性痼疾,人们似乎更愿意放大"危"的元素,而把今天的企稳回暖之"机",理解成底部盘整下的震荡上行。尽管针对当前的时局,多空双方还处在胶着状态,但两点认识在今天已成共识:其一,此次危机不可能绵延不绝,即使悲观者,也初步认定至少明年定有转机。其二,尽管当前局势复杂程度不可小觑,但最糟糕的阶段已过,逐步向好已成趋势。由金融危机骤来之际时,人们对触底与否的惊慌失措,到今天抗击危机纲举目张,以及对复苏回暖的深度理性思考,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态之变,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行业在成熟,企业在成长。由此看来,无论是企稳势成必然的乐观论断,还是回暖尚需时日的审慎思考,都是一种特定时期下的成长经历,不跟风盲从,不刚愎自用,在判断中成长,在交锋中成熟,这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张传贞[7](2009)在《纺织机械制造业》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纺织机械行业科技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由于受全球经济和纺织工业增速下降的影响,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较2007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张怀良[8](2008)在《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文中研究说明1 2007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07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4.5万户,从业人员数约110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500亿元,同比提高了21.9%;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润1152亿元,同比提高了32%;全年全行业出口1772亿美元,同比提高了20.1%,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进口189亿美元,同比上升4.4%;顺差1583亿美元,约占全国顺差60%,增幅下降13%。出口价格提高了7.7%,其中纺织品提高了3.71%,服装
刘向阳[9](2008)在《我国纺织机械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我国纺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纺织品出口大国和纺织品消费大国,成就了我国名副其实的纺机制造大国。目前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由过去数量的增加转向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纺机的优势比较明显,比如门类齐全、品种多,能适应不同层面的市场需要。与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不相称的是,国产纺织机械现状不容乐观。相比进口产品,国产纺织机械行业产品趋同化问题严重,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何虹[10](2007)在《我国纺机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都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十一五”是我国纺织工业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提升纺织机械技术水平,提高纺机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备条件。近几年,我国纺机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显着提升。本文回顾了我国纺机业的发展历史,在调研我国纺机业发展现状、行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对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而提出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本文希冀纺机业首先要认清自身,知己知彼。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正确、清楚地认识我国纺机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这是解决所提问题的首要前提,也是本课题的积极意义所在。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言,阐述研究课题的意义;第二章:通过介绍我国纺机业的概况,回顾行业历史,分析行业现状:第三章:分析我国纺机业在资源、成本、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第四章:分析我国纺机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水平、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第五章:引入层次分析法对提高我国纺机业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第六章:提出发挥我国纺机业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二、意大利纺机产值29亿美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意大利纺机产值29亿美元(论文提纲范文)
(1)经纬纺机:肩负百年丰衣之源使命 赓续70载红色基因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篇章一站起来——经纬制造奠定产业发展之基 |
开天辟地自力更生创造共和国第一代纺机 |
从无到有开启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先河 |
首开先河开清棉机满足产业需求 |
由零到一国产粗纱机实现历史性突破 |
备战备荒全国最大摇架制造基地起步 |
篇章二——百舸争流紧抓发展新机遇 |
踏上中国纺机自主创新新征程 |
勇立时代潮头补齐行业短板 |
纺机技术有了“试验田”最大经编机制造企业起步 |
实现国产粗纱机重要技术突破 |
开启技术研发加速度开创细分领域国产先河 |
篇章三——经纬智造共筑科技纺织蓝图 |
做精品树标杆覆盖全国棉纺纱锭总量1/2 |
乘信息时代之势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
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诠释中国品牌的力量 |
国家经编机械旗舰企业朝世界一流纺机行列奋进 |
经纬新技术发展全球棉纺工厂智能化 |
首创粗纱机“四合一”集成控制技术 |
布局互联网+掌控变局话语权 |
疫情之下显担当实现N95口罩机零的突破 |
智能创新赋能纺织精彩生活 |
结语 |
(2)中国HT集团跨国并购瑞士欧瑞康梳理事业部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与文献回顾 |
2.1 跨国并购理论 |
2.1.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1.2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2.1.3 信息加工理论 |
2.2 企业组织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组织理论 |
2.2.3 拓展空间 |
第3章 并购准备 |
3.1 并购动因 |
3.1.1 宏观驱动 |
3.1.2 微观需求 |
3.2 尽职调查 |
3.2.1 尽职调查安排 |
3.2.2 一般性尽职调查 |
3.2.3 专业性尽职调查 |
3.3 并购风险与分析 |
3.3.1 估值风险 |
3.3.2 经营风险 |
3.3.3 人力资源风险 |
3.3.4 风险预案 |
第4章 并购操作 |
4.1 实体操作 |
4.1.1 并购项目主体和方式 |
4.1.2 并购方案与进度安排 |
4.2 资本操作 |
4.2.1 资本操作一般流程 |
4.2.2 HT集团资本操作流程 |
第5章 并购整合 |
5.1 治理层整合 |
5.1.1 并购方公司治理 |
5.1.2 被并购方公司治理 |
5.2 管理层整合 |
5.2.1 被并购方原组织结构 |
5.2.2 调整后被并购方组织结构 |
5.3 公司业务整合 |
5.3.1 生产线整合 |
5.3.2 市场整合 |
第6章 并购评述 |
6.1 并购整体评价 |
6.1.1 公司绩效 |
6.1.2 技术效应 |
6.1.3 关键资源 |
6.1.4 内部协同 |
6.2 前中期的成功之处 |
6.2.1 目标公司的正确选择 |
6.2.2 详尽的尽职调查 |
6.2.3 合理的流程设计 |
6.3 后期的成功之处 |
6.3.1 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 |
6.3.2 合理性分析 |
6.4 优化解决方案 |
6.4.1 国家风险 |
6.4.2 尽职调查 |
6.3.3 并购流程 |
6.4.4 职业经理人才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HT集团并购行动成功经验 |
7.1.2 纺机企业可借鉴之处 |
7.2 政策建议 |
7.2.1 政府支持 |
7.2.2 行业指导 |
7.2.3 企业运作 |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7.3.1 局限性 |
7.3.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访谈录一 |
访谈录二 |
访谈录三 |
访谈录四 |
访谈录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欧洲篇(论文提纲范文)
欧洲仍是全球纺织品生产与消费的中心之一 |
一、总体概况 |
二、一些国家的情况 |
1.法国 |
2.意大利 |
3.英国 |
4.西班牙 |
远见战略下的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一、Textile ETP确定的创新方向 |
1.智能化、高性能材料 |
2.数字化加工 |
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创新战略 |
1.德国 |
2.英国 |
3.法国 |
巩固传统优势, 培育竞争新优势 |
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 |
二、积淀深厚、续领风尚的时尚品牌 |
三、产业用纺织品呈现先发优势 |
中小企业和人才培养为欧洲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
一、中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
二、成熟务实的教育体系帮助产业保持竞争优势 |
1.行业就业背景 |
2.人才培养模式 |
3.时尚与科技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 |
良好产业基础之上的国际性专业展会 |
对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
(4)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
1.2.2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与竞争力的影响 |
1.2.3 碳关税的应对策略 |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碳关税及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碳关税概论 |
2.1.1 碳关税的涵义及由来 |
2.1.2 实施碳关税的目的和动机 |
2.1.3 碳关税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其实质 |
2.1.4 碳关税实施现状 |
2.1.5 碳关税发展趋势 |
2.2 出口竞争力理论 |
2.2.1 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竞争力的涵义 |
2.2.2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2.2.3 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2.3 环境与出口竞争力关系假说 |
2.3.1 污染避难所假说 |
2.3.2 环境标准竞相降低假说 |
2.3.3 生态倾销论 |
2.3.4 环境成本转移说 |
2.3.5 波特假说 |
第三章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现状及出口竞争力国际比较 |
3.1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发展概况 |
3.1.1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规模 |
3.1.2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速度 |
3.1.3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
3.1.4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
3.2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与挑战 |
3.2.1 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局势动荡 |
3.2.2 发展中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 |
3.2.3 后配额时代贸易壁垒愈演愈烈 |
3.3 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国际比较 |
3.3.1 指标及国家的选取 |
3.3.2 指标计算与比较分析 |
3.3.3 主成分分析及验证 |
第四章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4.1 碳关税对出口国出口贸易影响机理与效应经济学分析 |
4.1.1 出口贸易抑制效应 |
4.1.2 贸易条件恶化效应 |
4.1.3 贸易流向转移效应 |
4.1.4 出口创新增强效应 |
4.2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定性分析 |
4.2.1 短期静态影响分析 |
4.2.2 长期动态影响分析 |
4.3 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定量分析 |
4.3.1 碳关税与碳排强度 |
4.3.2 研究对象说明 |
4.3.3 模型的构建 |
4.3.4 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来源 |
4.3.5 实证与经济意义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 |
5.1 成本因素 |
5.1.1 纤维原料 |
5.1.2 劳动力 |
5.1.3 市场空间与规模 |
5.1.4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5.1.5 资本投入 |
5.2 低碳创新因素 |
5.2.1 科技研发人才与研发投入 |
5.2.2 纺织技术水平与技术设备 |
5.2.3 能源结构、低碳技术与低碳需求 |
5.2.4 品牌与营销 |
5.3 政府低碳政策因素 |
5.3.1 发达国家低碳政策 |
5.3.2 中国低碳政策 |
5.3.3 部分发展中国家低碳政策 |
5.4 汇率变动因素 |
5.5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优势与劣势 |
第六章 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方略 |
6.1 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
6.1.1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主张共同而有区别责任 |
6.1.2 结成反碳关税联盟,积极参与规则制定 |
6.1.3 以价值为导向,实施低碳化发展战略 |
6.2 行业层面:实施低碳创新优势提升战略 |
6.2.1 以高素质人才开发为先导,建立高层次竞争优势 |
6.2.2 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抢占低碳市场竞争制高点 |
6.2.3 打造自主优势品牌,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
6.2.4 与产业链相耦合,实现产业集群低碳化创意化 |
6.2.5 实施碳关税跨越型出口与对外投资战略 |
6.3 企业层面:打造低碳企业价值链 |
6.3.1 依寻碳足迹实现全程低碳化管理 |
6.3.2 低碳设计与研发 |
6.3.3 低碳原料采购 |
6.3.4 低碳加工制造 |
6.3.5 低碳营销与服务 |
6.3.6 回收利用 |
6.4 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支撑与保障体系 |
6.4.1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
6.4.2 倡导低碳理念引导低碳消费 |
6.4.3 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低碳政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5)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的难点 |
第四节 本文对纺织工业产业分类的界定 |
一、联合国ISIC 分类法与中国产业分类法 |
二、本文对纺织工业划分的界定及其与产品分类法的对应 |
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
一、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分类 |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三、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献评述 |
第二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一、多因素评价法 |
二、进出口数据评价法 |
三、生产率法和利润率法 |
第三节 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框架 |
一、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分析框架 |
二、本文关于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框架 |
第四节 实证研究: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一、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二、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运营效率的国际比较 |
三、中国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三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部门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部门结构 |
一、化纤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二、纺织业及下属子部门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三、服装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四、纺织机械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第二节 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运营效率的部门结构 |
一、采用以“三资企业”为比较对象的标杆法的原因 |
二、纺织工业各子部门生产运营效率的比较 |
第三节 中国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的部门结构 |
一、纺织工业各子部门销售利润率指数的比较 |
二、纺织工业各子部门资产利润率指数的比较 |
第四节 对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再检验和进一步分析 |
一、对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再检验 |
二、基本结论和进一步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研究 |
第一节 要素投入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
一、要素投入、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二、要素投入、竞争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三、要素投入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
四、要素投入与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 |
第二节 中国纺织工业要素投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
一、资源要素 |
二、劳动力要素 |
三、资本要素 |
四、技术要素 |
第三节 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一、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相关性分析 |
二、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
一、产业组织结构理论演变 |
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实证分析 |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现状 |
二、大、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产业组织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
一、回归模型参数 |
二、数据来源和说明 |
三、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
第六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研究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与竞争力 |
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竞争力 |
二、外资企业与竞争力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所有制结构的实证分析 |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占有能力比较 |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比较 |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盈利水平比较 |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一、国有经济比重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
二、外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第七章 提升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的战略对策 |
第一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部门结构提升战略 |
一、服装制造业和纺织制成品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二、针织品业和毛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三、棉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四、丝纺织业和麻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五、化纤业和纺织机械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提升战略 |
二、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建立更高层次的竞争力 |
三、扩大资本积累,减少低级重复投资 |
第三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提升战略 |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
二、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
三、规范进出入壁垒,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
第四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提升战略 |
一、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和支持民营纺织企业发展 |
二、改变纺织工业引进外资方式,注重引进外资效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纺机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课题的意义 |
第二章 我国纺机业概况 |
2.1 我国纺机业简史 |
2.2 我国纺机业现状 |
第三章 我国纺机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
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 |
3.2 我国纺机业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
3.3 我国纺机业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
3.4 我国纺机业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
3.5 我国纺机业在政策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四章 我国纺机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4.1 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 |
4.2 纺机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分析 |
4.3 纺机业在技术水平方面的竞争优势分析 |
4.4 纺机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优势分析 |
4.5 在国内市场国有纺机企业和民营纺机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 |
4.6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 |
第五章 用层次分析法对提高我国纺机业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 |
5.1 层次分析法(AHP) |
5.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5.3 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5.4 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5.5 结论分析 |
第六章 发挥比较优势与提高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
6.2 提高产品可靠性 |
6.3 推进技术创新 |
6.4 发展绿色纺织机械 |
6.5 实施产品差别化战略 |
6.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意大利纺机产值29亿美元(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纬纺机:肩负百年丰衣之源使命 赓续70载红色基因传承[J]. 高华斌,肖莹,李雪,陈昱蓓. 中国纺织, 2021(Z3)
- [2]中国HT集团跨国并购瑞士欧瑞康梳理事业部案例分析[D]. 刘岳. 北京服装学院, 2019(01)
- [3]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欧洲篇[J]. 刘凯琳,马磊,赵永霞. 纺织导报, 2019(01)
- [4]碳关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 张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5]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D]. 彭羽.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05)
- [6]企稳? 震荡? 2009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分析[J]. 居新宇,刘兴,孟雅丽,徐海云,徐寰,梁龙,李谦锋. 中国纺织, 2009(08)
- [7]纺织机械制造业[A]. 张传贞.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8/2009), 2009
- [8]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A]. 张怀良. 2008年第三届全国用好自动络筒机扩大无结纱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9]我国纺织机械发展综述[J]. 刘向阳. 天津纺织科技, 2008(01)
- [10]我国纺机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D]. 何虹.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