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窒息几种相关因素探讨—附134例临床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0)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的构建,来应对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和临床医生早期确诊存在不足的现状,以提高各级医师的早期识别能力,加强专科的临床诊断和处置能力。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的707例患儿的病例信息(患儿母亲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母婴流行病史,患儿临床表现、炎症相关检查指标、免疫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等多维度信息),总结病例特点,并按照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是否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条件进行分组比较,提出优化诊断信息。第二部分: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通过将对照组228例新生儿和病例组7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降维,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工作特点,确定建模所需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建立了模型A和模型B,其中模型A的预测变量包含有母亲居住地区、母亲先兆流产史、母乳喂养、母亲产前抗菌素治疗、患儿体温、精神反应弱、原始反射、患儿就诊前抗菌素治疗、患儿就诊时体重与出生体重差共9个变量,主要涉及患儿母亲病史及患儿临床表现两部分;模型B的预测变量在模型A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级医疗机构均可以完成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和C反应蛋白升高。建立列线图,最后,利用区分度和校准度两方面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第三部分: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选择儿科常见病原菌和常用抗菌药物配对分组后,将菌液、抗菌素(中点和峰血药浓度)、新鲜无菌血、β-内酰胺酶依次注入各培养瓶后,立即放入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培养,记录120小时内的各培养瓶的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含树脂培养瓶:BACTEC Peds Plus血培养瓶(BD-F瓶)、含木炭颗粒培养:BACT/ALERT PF血培养瓶(BT-C瓶)、添加β-内酰胺酶后的普通培养瓶:BACTEC FX血培养瓶(BD-S瓶)和Bac T/ALERT SA血培养瓶(BT-S瓶)对模拟含抗菌药物血标本中细菌的检测能力(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验证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全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重要信息:(1)母亲信息:分娩时年龄以35岁以下女性为主(92.93%),受教育程度以大专及本科、初中为主(32.53%、31.97%);(2)分娩地区:居住地农村(53.61%)多于城市(46.39%),分娩医院以二级医院(64.07%)为主;(3)患儿情况:足月儿为主(86.14%),存在羊水情况异常、脐带情况异常的比例高,各占19.52%,2500克≤出生体重<4000克的患儿占83.59%,母乳喂养占62.09%,26.17%存在明确的感染接触史,53.32%的患儿入院体重低于出生体重;(4)入院临床表现:体温(肛温)异常和呼吸频率异常多见,比例分别为28.57%、23.20%,黄疸表现、脐部残端渗出、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比例分别为47.95%、23.34%、21.08%、19.66%;(5)实验室特征:白细胞计数异常的患儿占31.68%,中性粒细胞占比>60%、白介素-6>7pg/m L、C-反应蛋白≥8mg/L、前降钙素≥0.5mg/L的患儿占比分别为31.54%、79.49%、49.93%、21.48%,血标本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占91.40%。2.分成不同的组比较:(1)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EOS1,≤72小时)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LOS1,>72小时)。结果显示,LOS1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及先兆流产、居住在城市、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均大于EOS1组母亲(P<0.05);LOS1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抢救复苏比例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的剖宫产、就诊前在家中、母乳喂养、感染接触史、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入院体重≥出生体重、体温异常、心率异常、黄疸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精神弱、吃奶差、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血中性粒细胞占比>60%、血IL-6>7pg/ml的比例,及血乳酸、Ig G,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及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前白蛋白、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CD16+、56+淋巴细胞百分比、Ig M、Ig A、Ig E、均大于EOS1组患儿(P<0.05)。(2)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EOS2,≤7天)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LOS2,>7天)。与第一种分组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比较结果基本相同,两组在母亲年龄、居住在城市、多胎妊娠、黄疸、呼吸系统感染灶、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8mg/L等方面有差异。(3)早产儿组(<37周)与非早产儿组(≥37周)。结果显示,非早产儿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年龄≥35岁的比例、妊娠高血压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母亲(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多胎妊娠、抢救复苏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非早产儿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就诊前在家中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体温异常、呼吸频率异常、心率异常、精神弱、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Ig G、血培养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4)非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果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母亲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母亲(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胎龄、足月儿比例,小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体温异常、心率异常、前囟张力异常、惊厥、呼吸系统感染灶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第二部分:模型的性能评价结果为,模型A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5和0.768,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7和0.735,模型B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862,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5和0.736;模型A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和0.764,模型B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824。模型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A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1143和0.902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模型B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9602和0.4169。校准曲线的结果显示模型A和模型B的校准曲线均良好。第三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和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中,当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D-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D-S瓶(P<0.05),仅当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及BT-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T-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T-S瓶(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与BD-SE瓶的检出阳性率一致(P>0.05),BT-C瓶的检出阳性率多高于BT-SE瓶,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的TTP均优于BD-S瓶(P<0.001),BT-C瓶及BT-SE瓶均优于BT-S瓶(P<0.001),当中点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SE瓶优于BD-F瓶(P<0.05),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F瓶优于BD-SE瓶(P<0.05),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D-F瓶及BD-SE瓶TTP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时BT-C瓶TTP均优于BT-SE瓶(P<0.001),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与BT-SE瓶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广泛、多维度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的整理、分组比较,有助于优化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制定的参考。分别以72小时和7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比较结果基本相同。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的异常等因素应该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对于可疑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可疑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宜尽快住院或转往新生儿专科病房,酌情完善腰穿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及时确诊,尽早给予规范、合理的抗菌治疗,以有效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首次建立的能够覆盖0-28天全日龄段新生儿败血症的,由患儿家属和基层临床医生可以简便易得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构成的诊断预测模型,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便于在基层新生儿医疗和保健机构推广和应用。3.首次验证的通过添加β-内酰胺酶来清除儿童血培养标本中的抗菌药物残留的方法,达到了缩短阳性报菌时间和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效果,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与含树脂或木炭颗粒的培养瓶相接近。优化了细菌性脓毒症(包含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也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仍然采取手动血培养检测的医务人员,解决儿童血培养标本中抗菌素残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杨乐乐[2](202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国内近15年19篇共5385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共4399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根据胆汁酸和肝酶指标将2662例ICP患者列为病例组,以1737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中胎儿窘迫的情况。共4541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系。根据胆汁酸和肝酶指标将2830例ICP患者列为病例组,以1711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中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情况。结果: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窘迫研究中合并OR值3.97[3.24,4.88],合并OR值的95%CI(置信区间)下限大于1,说明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比对照组人群发生胎儿窘迫危险高,提示胎儿窘迫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窒息研究中合并OR值2.99[2.28,3.93],合并OR值得95%CI(置信区间)下限大于1,说明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比对照组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危险高,提示新生儿窒息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病例组的胎儿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ICP)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故临床应加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监测,以评估ICP产妇以及新生儿结局,及时实施胎儿监护,确保妊娠安全,并提前做好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抢救等准备。
何益莹[3](2020)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QVIP、PubMed等数据库,获得2009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文献,严格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中文文献。M eta分析结果显示:LMWH可以有效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瘙痒症状(降低瘙痒评分[MD=-0.67,95%CI=(-1.29,-0.05),P=0.04]、缩短缓解瘙痒的时间[MD=-1.49,95%CI=(-2.09,-0.88),P<0.00001])、延长孕周[MD=1.46,95%CI=(0.10,2.82),P=0.04]、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MD=237.68,95%CI=(7.72,467.64),P=0.04]、降低谷丙转氨酶(ALT)[MD=-49.69,95%CI=(-58.42,-40.95),P<0.00001]、谷草转氨酶(AST)[MD=-29.72,95%CI=(-36.66,-22.77),P<0.00001]、总胆汁酸(TBA)[MD=-8.36,95%CI=(-11.24,-5.48),P<0.00001]、总胆红素(TB)[MD=-3.86,95%CI=(-7.11,-0.61),P=0.02]水平,降低S/D值[MD=-0.74,95%CI=(-1.07,-0.41),P<0.0001]、RI值(阻力指数)[MD=-0.18,95%CI=(-0.33,-0.02),P=0.03]、PI值(搏动指数)[MD=-0.24,95%CI=(-0.29,-0.20),P<0.00001]等胎儿脐血流指标,同时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OR=0.34,95%CI=(0.13,0.87),P=0.02]、羊水污染率[OR=0.23,95%CI=(0.14,0.37),P<0.00001]、新生儿窒息率[OR=0.30,95%CI=(0.20,0.46),P<0.00001]、早产率[OR=0.34,95%CI=(0.13,0.89),P=0.03],但产后出血量[MD=0.55,95%CI=(-10.63,10.73),P=0.99]、剖宫产率[OR=0.60,95%CI=(0.19,1.94),P=0.40]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母胎结局。
李静[4](2019)在《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后,旨在为降低早产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结局,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活产婴儿的部分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359例早产产妇,将其设置为早产组;另6829例正常足月产妇设置为足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信息495例,收集记录纳入研究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发病时间、住院天数;早产儿出生后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DC-10)为分类原则,疾病名称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并统计其预后。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将早产儿分类,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高危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并发症的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收集早产组和足月组产妇的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人工助孕及单胎或双(多)胎,并对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本次收集数据当中,仅见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故此本次研究仅分析了双胎妊娠对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OR>1)。2.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小,低出生体重儿所占的比例越高。3.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新生儿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4.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是住院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响因素。5.影响早产儿临床预后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胎龄、出生体重和并发症。结论:1.在产妇妊娠过程中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早产出现,其中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2.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这三个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早产儿的转归。
韩姗姗[5](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杨晓艳[6](2019)在《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近些年,生育年龄推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高龄妊娠人数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高龄产妇(分娩时年龄≥35周岁的孕产妇)人数及比例的逐渐增加,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产科医师的重视。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如早产、巨大儿、死胎死产等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了解高龄产妇孕产期高危因素,可为保障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指导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疗技术质量,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现状,并探讨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及妇幼保健院完善高龄产妇孕产期管理,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优生优育,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56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高龄组(年龄3546岁),另选取同期在此院进行分娩的非高龄产妇180例作为非高龄组(年龄2234岁),比较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精神状态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围产儿是否产生不良结局将高龄产妇分为不良结局组(n=72)和结局良好组(n=384),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高龄组产妇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2.高龄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羊水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或P<0.01)。3.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4.孕晚期高龄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非高龄组(P<0.01)。5.高龄组胎儿窘迫、早产儿、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6.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高龄产妇不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孕期不良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莫碧娴[7](2011)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病因、临床表现、抢救及护理等方面综述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新进展,以期进一步提高窒息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二、新生儿窒息几种相关因素探讨—附134例临床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窒息几种相关因素探讨—附134例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707例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情况分析结果 |
1.2.2 以 72 小时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3 以 7 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4 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5 化脓性脑膜炎组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1.3.1 新生儿败血症流行现状 |
1.3.2 新生儿败血症分类及临床特点分析 |
1.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小结 |
二、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对照组和病例组临床资料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2.2.2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 |
2.2.3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的性能评价 |
2.3 讨论 |
2.3.1 预测模型方法的概况 |
2.3.2 预测模型方法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
2.3.3 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
2.4 小结 |
三、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标本来源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方法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
3.2.2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
3.2.4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
3.3 讨论 |
3.3.1 脓毒症及血培养 |
3.3.2 体外模拟实验研究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现状与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现状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机理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 |
4.围生儿缺氧结局 |
5.关于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运用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文献筛选 |
5.文献资料提取 |
6.资料分析 |
结果 |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胎儿窘迫的研究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新生儿窒息的研究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标准 |
2 文献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早产相关因素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早产儿并发症、预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早产危险因素和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 |
2.0 引言 |
2.1 研究现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机制 |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
2.1.6 诊断 |
2.1.7 治疗 |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
2.2 指南制定过程 |
2.2.1 构建临床问题 |
2.2.2 循证研究 |
2.2.3 专家共识 |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
2.2.5 形成推荐意见 |
2.2.6 形成初稿 |
2.3 讨论 |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
2.4 结论 |
2.4.1 茵栀黄口服液 |
2.4.2 茵栀黄颗粒 |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
2.4.4 茵陈五苓糖浆 |
2.5 创新点及意义 |
2.6 不足与展望 |
2.6.1 存在不足 |
2.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高龄产妇的妊娠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分析 |
1.1 胎儿窘迫 |
1.2 脐带因素 |
1.3 头部受损 |
1.4 呼吸道阻塞 |
1.5 胎盘功能异常 |
1.6 剖宫产中的体位与麻醉因素 |
2 临床表现 |
2.1 胎儿窒息 |
2.2 新生儿窒息 |
3 诊断 |
4 抢救方法 |
4.1 A (Airway) ——建立通畅的气道 |
4.2 B (Breathing) ——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
4.3 C (Circulation) ——维持有效的血循环 |
4.4 D (Drugs) ——药物治疗 |
4.5 E (Evaluation) ——评价 |
5 护理措施 |
5.1 分娩前的抢救准备 |
5.2 保暖 |
5.3 氧疗护理 |
5.4 监护 |
5.5 喂养 |
5.6 做好基础护理 |
5.7 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
四、新生儿窒息几种相关因素探讨—附134例临床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 刘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 杨乐乐.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3]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eta分析[D]. 何益莹.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探讨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预后[D]. 李静. 苏州大学, 2019(02)
- [5]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D]. 杨晓艳.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7]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新进展[J]. 莫碧娴. 中医儿科杂志, 2011(04)
标签:新生儿窒息论文; 化脓性脑膜炎论文; 早产儿论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论文; 胆汁淤积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