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血性中风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张辰慧,侯维维,张宏[1](2020)在《脑出血的中医药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医在脑出血及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有较多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对组织修复、炎症反应、免疫抑制、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同时可减轻脑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西医非手术治疗本病仍无突破性进展,中医药与西医结合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但中医药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其基础研究非常薄弱,仍缺乏大量循证医学及实验研究证据。
李蕊,王昀,赵海滨,张晗,吴羿姗[2](2018)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中医药以其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在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取得了显着疗效。文章总结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现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中成药应用、针灸治疗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脑出血病机本虚标实,急性期多以实证为主,多属瘀血阻滞、痰热腑实、火毒炽盛、肝阳化风、血瘀髓虚等,证型不同,治法亦不同。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及针灸等的应用,在改善脑循环、促进血肿吸收、保护神经元等方面亦取得较好的疗效。
李蕊[3](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急性脑出血用药规律及涤痰通瘀方对Kupffer细胞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通过文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参考和依据。2.通过对急性脑出血大鼠Kupffer细胞的实验研究,探讨涤痰通瘀方对其保护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M,IRAK-M)相关表达的影响,为涤痰通瘀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1.文献挖掘:筛选1991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文献中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挖掘高频药物、药对、核心组合、新组处方等,探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组方规律。2.实验研究:采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和涤痰通瘀组(酒大黄、胆南星、石菖蒲、蒲黄、三七、水蛭),采集血清,-20℃冻存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正常大鼠Kupffer细胞(Kupffercells,KCs),给药后培养 6、12、24h。PCR 检测 IRAK-MmRNA 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变化,Elisa检测TNF-α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KCs凋亡。结果:1.文献挖掘: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计312篇,收录方剂318首,涉及中药206味,按照药物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大黄、三七、石菖蒲、水蛭、丹参、钩藤、牛膝、胆南星、天麻、川芎,其中大黄的用药频率最高(199次);得到核心组合7组,药物组合中以大黄为核心;核心组合中以大黄、三七组合的用药频次最高(101次);此外,得到新处方7个。2.实验研究:涤痰通瘀组IRAK-M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略降低,但是较脑出血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涤痰通瘀组可以显着降低KCs中NF-κB、TNF-α水平(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涤痰通瘀组KCs凋亡率较脑出血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急性脑出血组方规律,大黄的应用最广泛;核心组合以大黄、三七为主;药物种类以清热解毒、通腑化痰、活血化瘀药物居多。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在中医药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文献研究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涤痰通瘀方可以提高KCs内IRAK-M mRNA的表达,阻滞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的释放,有效抑制KCs凋亡,对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陆跃,姚晓泉,常佳慧,张秋霞[4](2017)在《张仲景脑中风治略思想探究》文中提出中风之名首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张仲景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治法方药进行了精辟的描述。文章对张仲景治疗脑中风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探究,目的在于继承与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拓宽脑中风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韩金荣[5](2016)在《出血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9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则预先分析护理过程的常见并发症并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中枢性高热,2例消化道出血,1例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对照组中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系统感染,14例中枢性高热,7例消化道出血,3例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68.0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褥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多种并发症,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张文砚[6](2014)在《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明确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常用经方及临床应用概况;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治疗中风病经方的组方规律;通过临床观察与方证辨证,研究中风病急性期六经证型及方证分布的特点,初步明确经方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旨在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中风病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方法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对期刊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并手工检索相关书籍,收集经方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依据所用经方的不同进行分类,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文献类型(临床试验、经验总结与个案报道)、中医辨证情况、方剂化裁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收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相关专着中经方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并提取所用经方。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风经方的组方规律。第二部分:临床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采集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临床指标等相关资料,采用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辨证方法,得到六经证型及相应方证。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风病急性期六经证型及方证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六经各经病分布与性别、年龄、脑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的关系。结果文献研究一1.经方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文献共145篇,所应用的经方有33首。将33首经方按六经归属分类,得到治疗6种单经病中风的经方19首,及治疗6种合病中风的经方14首。2.经方治疗阳明病中风的文献数量最多,所用的经方包括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白虎汤、泻心汤、大黄蛰虫丸、古今录验续命汤、风引汤,其中承气汤类文献有50篇,占34.5%。3.在经方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145篇文献中,以经验总结与个案报道为主,有91篇,占62.8%;临床试验54篇,占37.2%。在经方的运用方面,有22篇文献应用原方,占18%,大多数均进行了方剂的化裁。其中使用合方者14篇,3篇采用经方与经方合方,11篇采用经方与时方合方。文献研究二基于对筛选出的92个治疗中风的经方进行分析,得到所包含的130种药物及其使用频次。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潜在的新药物组合26个,进一步演化出核心组合8个,并最终聚合成4个候选新方。临床研究1.300例患者共出现21个六经证型,包括6个单经病与15个合病。其中少阳阳明合病的出现率最高,可见于107例患者,占35%,其次为少阳病占17.3%,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占9.7%,少阳太阴合病占8.3%。经非参数检验,中风病急性期六经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300例患者共出现89个方证,以大柴胡汤方证最为常见,有35例,其次为四逆散方证(23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21例)、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方证(17例)、四逆散加生石膏方证(13例)、大柴胡汤加茯苓白术方证(12例)、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方证(11例)、小柴胡汤方证(10例)等亦较多见。3.经非参数检验,在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中,六经各经病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有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或卒中病史亦对六经各经病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1.文献报道的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经方,以治疗阳明病的经方为主,其中又以承气汤类为最多见。2.应用经方治疗中风病的文献以临床经验和个案报道为主,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较少,资料可靠性及参考价值较低。3.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所提取得到的4个新处方,组成简练,作用靶向明确,对临床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及相关新药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4.在中风病急性期,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等六经病的临床表现均有所见,其中少阳病、阳明病较太阳病及三阴病多见;合病较单经病多见,其中以少阳阳明合病最为常见。5.大柴胡汤方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最常见方证。
唐杰[7](2012)在《CD14、IRAK-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调控作用及通腑化法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活性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作用,将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作为研究切入点,观察脑出血后肝、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CD14、IRAK-4在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星蒌承气汤进行干预,探索通腑化痰法对CD14、IRAK-4表达的干预机制,力图在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应激性肝损害方面有所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采用立体定向术将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以建立脑出血模型,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星蒌承气汤组。其中星蒌承气汤组分为48h,72h两个时相点亚组,其余三组各分为24h,48h,72h三个时相点亚组,每个时相点亚组各大鼠10只。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mRNA、IRAK-4mRNA的表达,并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肝、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各组间数据的显着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IRAK-4、CD14mRNA检测示:脑出血组各时间点IRAK-4、CD14mRNA表达较同期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IRAK-4、CD14mRNA检测结果显示: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各时间点IRAK-4、CD14mRNA表达较同期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5)。星蒌承气汤能降低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肝组织IRAK-4mRNA表达(P<0.05),并能明显减轻肝、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急性脑出血早期,肠粘膜屏障改变使细菌易位,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最终导致肝损害,随着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肝脏对内毒素清除能力下降,加重内毒素血症,形成恶性循环。故推测肠道粘膜损害与CD14、IRAK-4表达之间形成一个正反馈环,使炎性反应加重,最终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机为痰浊内闭,而痰热腑实是加重中风的主要条件,因此痰热腑实证对出血性中风病势缓急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通腑化痰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肝损害的干预,推测星蒌承气汤能排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降低动物体内的LPS和CD14、IRAK-4水平,抑制NF-κB活化,对急性脑出血时肠-肝轴紊乱的生物学效应具有阻断作用,从而对抗急性脑出血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护肝脏组织,也为急性脑出血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李艳青[8](2012)在《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验证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在全国33家医疗单位开展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采用3:1(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的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方案,即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泄热熄风功效的中风醒脑方;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血肿吸收率、病死率、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等指标的改变,评价治疗7天、14±2天、21±3天、90±5天等时间点患者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组在21±3天、90±5天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肿吸收率:21±3天时治疗组血肿吸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死率:治疗21±3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天时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体征改变:治疗7天、14±2天、21±3天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治疗14±2天、21±3天、90±5天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2、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促进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肿吸收率,在21±3天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3、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降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死率,在90±5天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4、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较西医对照组在改善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积分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上优于西医治疗方案。5、通过此次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认为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是一个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易于临床规范化操作和适合城乡应用的最佳方案。
冯爱萍[9](2012)在《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之我见》文中提出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证的病证,居古代中医四大顽疾"风、痨、臌、膈"之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的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其发病原因多由高血压合并
初冬梅,付宪文,赵继宗,孙建宁[10](2009)在《安宫牛黄丸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历史和现状》文中提出脑血管病是现代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不论是外科治疗还是内科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中医和西医是中国医学的一体两翼,互为补充,各有优势。本文仅就安宫牛黄丸治疗自发性脑内出血的实践进行文献总结,以求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二、出血性中风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血性中风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脑出血的中医药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
2 中医病名认识 |
3 脑出血的病机特点 |
3.1 因“风”致病 |
3.1.1 外风论 |
3.1.2 内风论 |
3.2 因“痰”致病 |
3.3 因“虚”致病 |
3.4 因“毒损”致病 |
3.5 因“火”致病 |
3.6 其他 |
4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现状 |
4.1 平肝熄“风” |
4.2 化“痰”开窍 |
4.3 益“气”活血 |
4.4 破血化瘀,填精补髓 |
4.5 其他 |
5 前景及展望 |
(2)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中医对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研究 |
2 急性脑出血的辨证论治 |
2.1 活血化瘀 |
2.2 通腑化痰 |
2.3 清热解毒 |
2.4 平肝熄风 |
2.5 破血化瘀, 填精补髓 |
3 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
3.1 中药注射液 |
3.2 口服中成药 |
4 针灸疗法 |
5 小结 |
(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急性脑出血用药规律及涤痰通瘀方对Kupffer细胞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与病位 |
1.1 中风病病名的历史沿革 |
1.2 中风病的病变部位 |
2. 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概述 |
2.1 古代中医对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 |
2.2 近现代中医对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研究 |
3. 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 |
3.1 分期辨证治疗 |
3.2 辨证分型治疗 |
4. 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
4.1 中药注射液 |
4.2 口服中成药 |
5. 其他疗法 |
5.1 针灸疗法 |
5.2 康复治疗 |
5.3 药物灌肠 |
5.4 综合疗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与KCs的研究进展 |
1. 急性脑出血与SIRS的发生机制 |
1.1 SIRS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
1.2 炎症因子在ACH诱发SIRS中的作用 |
2. Kupffer细胞在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的作用 |
2.1 Kupffer细胞的起源、形态与功能 |
2.2 Kupffer细胞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2.3 Kupffer细胞的激活及抑制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挖掘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筛选 |
1.3 规范中药名称 |
1.4 数据录入及分析 |
2. 结果 |
2.1 药物频次分析 |
2.2 基于改进关联度系数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的核心组合统计 |
2.4 网络化视图展示 |
2.5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药品 |
1.2 仪器 |
1.3 动物与分组 |
1.4 造模与收集血清 |
1.5 Kupffer细胞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
1.6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Kupffer细胞IRAK-M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2.2 各组Kupffer细胞NF-κ B表达水平的比较 |
2.3 各组Kupffer细胞TNF-α表达变化 |
2.4 Kupffer细胞凋亡率 |
3. 讨论 |
3.1 IRAK-M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
3.2 IRAK-M与急性脑出血Kupffer细胞凋亡的关系 |
3.3 涤痰通瘀方对出血性中风的保护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出血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试验组患者则预先分析护理过程的常见并发症并加强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 |
1.3 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
2 结果 |
3 讨论 |
(6)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常用经方概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经方治疗脑卒中(中风病)急性期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研究一 基于文献的经方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研究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病经方组方规律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CD14、IRAK-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调控作用及通腑化法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脑出血急性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不同时相CD14、IRAK-4 MRNA表达水平,探讨应激性肝损害的规律及其与CD14、IRAK-4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实验二 观察通腑化痰法对应激性肝损害的CD14、IRAK-4 MRNA表达水平,探索通腑化痰法对CD14、IRAK-4的影响、应激性肝损害保护效应的内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 |
1. 课题设计 |
1.1 病例数 |
1.2 入组方法 |
1.3 多中心临床研究 |
1.4 治疗方案 |
1.5 诊断标准 |
1.5.1 中医诊断标准 |
1.5.2 西医诊断标准 |
1.5.3 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
1.6 纳入标准 |
1.7 排除标准 |
1.8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 |
1.8.1 剔除病例标准 |
1.8.2 脱落病例标准 |
1.9 安全性 |
1.10 疗效指标及评定方法 |
1.10.1 疗效指标 |
1.10.2 疗效评定方法 |
1.10.3 安全性评价 |
1.11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
1.11.1 安全数据集(Safety Set,SS) |
1.11.2 全分析人群(Full Aanalysis Set,FAS) |
1.11.3 符合方案人群(Per protocol Set,PPS) |
1.12 统计分析指标 |
1.12.1 课题完成情况 |
1.12.2 基线分析 |
1.12.3 治疗量 |
1.12.4 有效性分析 |
1.13 统计分析方法 |
1.13.1 统计描述 |
1.13.1.1 病例分布 |
1.13.1.2 定量指标描述 |
1.13.1.3 定性指标 |
1.13.1.4 不良事件 |
1.13.1.5 实验室检查 |
1.13.2 统计方法及统计推断 |
1.13.2.1 P值 |
1.13.2.2 计量资料 |
1.13.2.3 计数资料 |
1.13.2.4 等级资料 |
1.13.2.5 PPS和FAS分析 |
1.13.2.6 其它相关因素 |
1.13.2.7 安全性分析 |
1.13.3 统计软件 |
1.14 技术路线 |
1.15 结果 |
1.15.1 缩写及英文统计量说明 |
1.15.2 病例分布 |
1.15.3 人口学信息及基线 |
1.15.4 疗效评价 |
1.16 安全性分析 |
1.17 小结 |
2. 讨论 |
2.1 关于验证结果的讨论 |
2.1.1 对纳入患者年龄的分析 |
2.1.2 对纳入患者性别构成的分析 |
2.1.3 其他基线资料的分析 |
2.1.4 病死率分析 |
2.1.5 对血肿吸收率的分析 |
2.1.6 对NIHSS量表评分的分析 |
2.1.7 中医症征积分比较 |
2.1.8 主要症状积分、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
2.1.8.1 主要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分析 |
2.1.8.2 主要症状体征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
2.2 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病机的讨论 |
2.3 对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产生机理的探讨 |
2.4 对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出血性中风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参与验证单位名单及纳入病例情况表: |
附件 |
附录: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躯体护理 |
1.1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为了避免压疮的发生, 可以给予电动气垫床应用, 以缓解骨骼隆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1.2 在发病的48 h以内尽量少搬动或大幅度移动患者, |
1.3 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
1.4 保持病室内干净卫生, 及时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
1.5 出血性中风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 足部会有内翻下垂的现象, 可以在患者双下肢垫以软垫, 保持功能位。 |
1.6 为防止分泌物被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可将患者 |
1.7 还应注意口腔、眼部、会阴部等处的护理, 可每天用 |
1.8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 可将食物打成食糜等流质或半流质, 每日予营养餐6~8次, 每次量≥200 m L. |
1.9 护理期间, 要密切监测病情, 注意瞳孔及生命体征的 |
1.1 0 保持大便通畅。 |
2 心理护理 |
2.1 在发病急性期, 患者或昏迷、人事不省, 或半身不遂、 |
2.2“风者, 百病之始也”, “风客淫气, 精乃亡, 邪伤肝也”[2]。 |
四、出血性中风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出血的中医药诊治进展[J]. 张辰慧,侯维维,张宏. 四川中医, 2020(02)
- [2]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李蕊,王昀,赵海滨,张晗,吴羿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3)
- [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急性脑出血用药规律及涤痰通瘀方对Kupffer细胞的干预研究[D]. 李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张仲景脑中风治略思想探究[J]. 陆跃,姚晓泉,常佳慧,张秋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3)
- [5]出血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J]. 韩金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6)
- [6]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研究[D]. 张文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CD14、IRAK-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调控作用及通腑化法的干预研究[D]. 唐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D]. 李艳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之我见[J]. 冯爱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12(05)
- [10]安宫牛黄丸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历史和现状[J]. 初冬梅,付宪文,赵继宗,孙建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