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畜敌百虫驱虫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罗慧丽[1](2021)在《新疆南疆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种类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嗜血支原体是一种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病原体,以贫血、高热、黄疸、消瘦和流产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绵羊嗜血支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鉴定种类,旨在掌握其流行情况和种类分布特征。1.为了解新疆南疆地区绵羊嗜血支原体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法对2015年6月-2016年7月自新疆南疆21个区县收集的共595份成年绵羊血液DNA样本进行检测,总感染率为19.8%(118/595),以巴楚县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60.0%(21/35),不同调查点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夏季和冬季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8.9%(40/212)和20.4%(78/383),无统计学差异(P>0.05)。散养和圈养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2.6%(95/421)和13.2%(23/174),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对所有118份阳性样本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共鉴定出4种嗜血支原体,绵羊支原体、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率分别为16.0%(95/595)、1.3%(8/595)、2.2%(13/595)和0.2%(1/595)。其中,绵羊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各存在1个基因型,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和温氏支原体各存在2个基因型。2.为进一步掌握新疆南疆地区规模化羊场不同年龄段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采用PCR法对新疆南疆3个规模化羊场收集的共334份绵羊血液DNA样本进行检测,总感染率为55.4%(185/334)。阿克苏地区、巴楚县和策勒县规模化羊场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88.0%(81/92)、22.5%(27/120)和63.1%(77/122),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以3-6月龄羔羊感染率最高,为67.4%(62/92),<3月龄羔羊、7月-1岁龄和>1岁绵羊的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3.3%(14/60)、63.3%(57/90)和56.5%(52/92),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对所有185份阳性样本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共鉴定出4种嗜血支原体,绵羊支原体、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率分别为46.7%(156/334)、3.6%(12/334)、1.5%(5/334)和1.2%(4/334)。其中,绵羊支原体、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各存在2个基因型。综上所述,新疆南疆绵羊常见感染嗜血支原体,散养绵羊较圈养更易感,3-6月龄羔羊易感性最高;常见感染种类有绵羊支原体、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以绵羊支原体为优势种。研究结果提示在绵羊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控媒介昆虫,加强对断奶期羔羊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
付沛[2](2020)在《家畜常见药物中毒》文中认为兽药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畜禽等动物疾病的药物,有其严格的用法、用量规定。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常常造成毒副作用,导致动物中毒、兽药残留、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等。大多数药物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果药物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将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甚至对动物机体造成伤害,药物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王艺红[3](2020)在《猪体外寄生虫病防治》文中认为猪常见体外寄生虫包括疥螨、蠕形螨、蜱、虱等。体外寄生虫可导致家畜搔痒、皮肤损伤、继发感染等问题,影响生猪生长发育。更为严重的是传播某些病原,造成疫病传播,如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储存宿主,是该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控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合理选择应用杀虫药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明显成效。该文主要论述猪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陈晓蕾,于丛爽,陈荣[4](2020)在《伊维菌素在治疗家畜寄生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安全性以及在治疗家畜寄生虫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伊维菌素可用于治疗牛、羊、猪、骆驼、兔等动物的寄生虫病,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弥补伊维菌素在临床应用上的局限性。
张贵恒[5](2020)在《基于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展示的重组益生菌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引起经济性反刍动物发生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重要寄生虫之一,寄生于皱胃以及肠道前端,可导致羊、牛等贫血、虚弱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驱虫药是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但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防控措施的研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证明益生菌能够有效控制病原体感染,特别是活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的组成,减少病原体的定植。然而,益生菌如何调节免疫反应以及保护宿主免受寄生虫感染仍然存在很多疑问。GAPDH蛋白是线虫体内重要的糖酵解酶,除此以外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分泌排泄产物,能参与寄生虫的免疫逃逸过程。本研究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湖羊皱胃微生物菌群进行测序分析差异菌群;进而通过芽孢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达HcGAPDH蛋白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RSCotB-HcG;明确其在BALB/c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通过在湖羊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芽孢诱发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变化,探明对宿主带来的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利用益生菌作为新型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控制手段奠定基础。为探究宿主胃肠道菌群与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关系,收集来自不同感染阶段的湖羊皱胃粘液并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后芽孢杆菌目微生物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在此基础上,对于差异变化通过LEfSe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感染湖羊菌群结构中,芽孢杆菌目微生物的数量具有重要贡献作用,并且这种微生物丰度变化与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时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芽孢杆菌目微生物丰度变化与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关系。为评估芽孢杆菌是否能控制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本研究利用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重组益生菌芽孢RSCotB-HcG,将捻转血矛线虫HcGAPDH蛋白表达在枯草芽孢杆菌表面,结果显示重组芽孢能成功表达,且芽孢结构功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cGAPDH蛋白在重组益生菌芽孢RSCotB-HcG表面成功表达,阳性率达到86.01%;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测重组益生菌芽孢的结构相对于野生型芽孢没有明显形态学差异。这为后续进行重组芽孢益生菌制剂动物试验奠定重要基础。为研究重组芽孢的免疫原性,利用BALB/c小鼠模型对不同剂量重组益生菌芽孢RSCotB-HcG在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免疫水平进行了探究,并采用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利用ELISA方法检测IgG及其亚型IgG1和IgG2a的抗体水平,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芽孢在1 × 108 CFU剂量时,可引起小鼠产生最高水平的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明显的特异性IgG抗体。通过ELISA检测IgG2a抗体水平是IgG1抗体的2.07倍,结合qRT-PCR技术对于多种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表明重组芽孢引起以Th-1为主导的Th-1/Th-2混合免疫应答。对重组益生菌介导的免疫原性的分析,为后续研究其在捻转血矛线虫湖羊感染模型中的攻虫保护作用奠定良好基础。为评估重组益生菌芽孢RSCotB-HcG抵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作用,构建湖羊感染模型开展攻虫保护试验。将重组芽孢以1 × 108 CFU、1 × 1010 CFU、1 × 1012 CFU的剂量免疫湖羊,分别利用MTT法、ELISA方法、qPCR检测湖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不同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免疫后7天进行攻虫,并评估湖羊体重变化以及粪便虫卵量、皱胃虫荷量,同时分析皱胃病理组织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益生菌芽孢的施用后诱导产生最高水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益生菌芽孢RSCotB-HcG可以诱导明显的特异性IgG水平。通过qPCR技术检测不同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施用重组芽孢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都显着升高。体重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湖羊来说,施用重组芽孢后感染的湖羊体重下降明显减少,同时H&E染色不同组皱胃组织也发现炎性损伤明显减少。虫荷量减少84.1%,虫卵量减少71.5%。探究重组芽孢的攻虫保护作用机理,为制定有效的免疫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捻转血矛线虫感染与湖羊皱胃微生物菌群的关系,构建了表面表达HcGAPDH蛋白的重组芽孢RSCotB-HcG,分析了其在BALB/c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阐明了诱导的免疫应答方式,并在湖羊感染模型中评估其抗虫保护作用,进一步分析了重组芽孢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保护机制。本研究对利用重组益生菌控制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础,为后续研究捻转血矛线虫新防控措施、疫苗开发等提供重要参考。
韩天龙[6](2019)在《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是寄生于宿主消化道的线形动物门(Nematoda)多种线虫的统称,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和直肠等消化道内;可对宿主造成广泛的损害,包括:夺取营养、吸食血液、破坏黏膜组织、物理压迫、阻塞管道、释放毒素、导致过敏反应、引发炎症、诱发免疫缺陷及引入其它病原体等。消化道线虫病是世界上主要的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广泛传播,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威胁。绵羊消化道线虫病主要由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毛尾目(Trichurata)线虫,及有尾感器纲(Phasmidea)杆形目(Rhabditata)和圆线目(Strongylata)线虫感染所致;其种类多、分布广,多为混合感染。草原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尤为严重,以土源性线虫感染为主,可致绵羊饲草料转化率低,养殖成本增加,体重增加缓慢,发育受阻,生长周期延长,繁殖性能降低,免疫力下降,经济效益低下等,制约着绵羊产业健康发展。应用化学药物进行定期驱虫,仍然是绵羊消化道线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化学驱虫药的长期和频繁使用,尤其是给药种类、途径、剂量和时间的不规范,导致抗药虫株的产生。驱虫药抗药性(Anthelmintic resistance,AR)的产生已经成为困扰养羊业的全球性问题。新型抗消化道线虫药物的开发以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蒙东地区绵羊存栏量近年来均保持在6000万只左右,占内蒙古绵羊存栏总量的70%以上,其拥有可利用草原面积约3800万公顷,是内蒙古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绵羊产业呈现良好且稳定的发展势头。为了掌握蒙东地区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明确消化道线虫对常见化学药物的抗药情况,探索新的生物防治途径。本研究以具有绵羊产业发展优势的蒙东地区5个盟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旗县作为试验调查点,以放牧绵羊为调查对象。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绵羊新鲜粪便样本中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收集,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s method)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检测计数,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测定;对照《绵羊寄生蠕虫虫卵图谱》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种属鉴别,并参照我国现行农业行业标准NY/T1465-2007《牛羊胃肠道线虫检查技术》进行了感染优势线虫第三期幼虫(Third-stage larvae,L3)孵化试验,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优势种类的鉴定;剖解了绵羊消化道线虫寄生部位,进行了消化道线虫成虫的检测,并对寄生部位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完成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的抗药性;从蒙东地区土壤中进行了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开展了捕食线虫真菌制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最高感染率达到了100%,最低感染率达45%,平均感染率达79.2%;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的个体最高感染强度达32400 EPG,调查点内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6192.5 EPG,最低平均感染强度为494.1 EPG,蒙东地区平均感染强度为1813.2 EPG。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种类复杂多样,感染较为严重,检测到了30种以上不同形态的消化道线虫虫卵;主要感染的线虫有毛圆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血矛属线虫(Haemonchus spp.)、奥斯特属线虫(Ostertagia spp.)、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p.)、类圆属线虫(Strongyloides spp.)等,其中以血矛线虫属和毛圆线虫属感染最多。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在不同地域、品种、性别、年龄间可能存在着差异性。消化道线虫对绵羊寄生部位可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引起绵羊皱胃黏膜和小肠黏膜水肿、充血、出血、溃疡、糜烂、增厚、萎缩、缺损、脱落等多种机械性损伤和炎性反应,显微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着抗药性,尤其是对阿苯达唑的抗药性已经十分严重,阿苯达唑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ED50值高达5.670μg/mL;抗药线虫包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和类圆线虫等,其中最主要的抗药线虫为血矛线虫。从蒙东地区的土壤里分离到了2株具有捕食线虫特性的真菌,经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鉴定为隐球菌属(Papiliotrema flavescens)和根霉菌属(Rhizopus oryzae)菌株;这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临床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孢子制剂均对绵羊消化道线虫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可有效减少绵羊粪便中消化道线虫虫卵数,这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本研究结果表明,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感染严重,捕食线虫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感染现状提供了最新调查数据,为其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卢焰[7](2019)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文中提出类型各异的禽病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其严重程度从某个侧面就能反映出一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禽病诊断和防治一直以来在家禽养殖过程中都被广大养殖者极为重视,因此对禽病种类作出迅速、及时而且精准的诊断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禽业养殖规模不断壮大,随之出现的禽病临床表现症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家禽生长、产蛋和繁殖性能的发挥,甚至造成大批量家禽的传染和死亡。本文就家禽几类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一概述,以期为养殖一线的禽病临床诊断和系统性防治提供病史资料和临床借鉴依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8](2019)在《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文中研究说明1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1.1技术概述该技术适用于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养殖,严格地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生鲜乳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饲料与饲养管理、繁殖与育种、疫病防治等技术环节。1.2技术要点1.2.1选址1.2.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
张晶[9](2019)在《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生殖激素与血清矿物质元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主要以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为主。为了解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等影响,选取该苏木一处牧户随机抽取六十只健康、公母各半的绒山羊,从二零一八年六月底开展为期一年的饲养对比试验。本文为圈养和放牧饲养模式下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繁殖性能和营养状态提供一些实验数据,检测了两种饲养模式下绒山羊的生殖激素和血清矿物质元素的浓度,从而初步掌握不同饲养模式对绒山羊繁殖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检测三个不同时间绒山羊生殖激素水平结果得知,八月与十月份,圈养组与放牧组雌二醇(E2)、催乳素(PRL)以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十二月份时,催乳素(PRL)和公羊的睾酮(T)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除八月份外,雌二醇(E2)、前列腺素E2(PGE2)、催乳素(PRL)及孕酮(P4)的浓度圈养羊高于放牧羊。检测四个时期绒山羊血清矿物质元素浓度结果得知,八月份时,圈养组与放牧组铁、铜、镁元素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十月份时,锌、钙、镁、磷元素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十二月份时,铁、锌、镁、磷元素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三月份时,锌与镁元素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四个时期中,锌、铜与磷元素浓度水平均为圈养组高于放牧组;除八月份外,铁与镁元素浓度圈养羊高于放牧羊。
冯杰[10](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认为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二、家畜敌百虫驱虫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畜敌百虫驱虫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南疆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种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嗜血支原体简史 |
1.2 病原学 |
1.3 生活史 |
1.4 嗜血支原体流行概况 |
1.4.1 宿主范围 |
1.4.2 羊嗜血支原体流行概况 |
1.4.3 传播方式 |
1.5 诊断 |
1.5.1 显微镜观察 |
1.5.2 血清学诊断 |
1.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1.6 防治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PCR法检测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
2.1 材料 |
2.1.1 样本采集 |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2 方法 |
2.2.1 DNA提取 |
2.2.2 PCR扩增 |
2.2.3 电泳 |
2.2.4 序列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 |
2.2.5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PCR扩增结果 |
2.3.2 绵羊嗜血支原体总体感染情况 |
2.3.3 不同季节和不同饲养方式下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
2.3.4 种类鉴定和序列分析 |
2.3.5 种系发育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新疆南疆不同年龄段绵羊嗜血支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3.1 材料 |
3.1.1 样本采集 |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 方法 |
3.2.1 DNA提取 |
3.2.2 PCR扩增 |
3.2.3 电泳 |
3.2.4 序列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 |
3.2.5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PCR扩增结果 |
3.3.2 规模化羊场绵羊嗜血支原体总体感染情况 |
3.3.3 不同年龄段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
3.3.4 种类鉴定和序列分析 |
3.3.5 种系发育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家畜常见药物中毒(论文提纲范文)
1 麻醉药中毒 |
2 氨基糖苷类中毒 |
3 氯霉素类抗生素 |
4 磺胺类中毒 |
5 其他药物中毒 |
5.1驱虫药中毒 |
5.2抗真菌药中毒 |
5.3利巴韦林 |
6 防治 |
(3)猪体外寄生虫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猪常见体外寄生虫 |
1.1 疥螨 |
1.2 蜱 |
1.3 虱、跳蚤 |
1.4 蠕形螨 |
1.5 蝇 |
2 鉴别诊断 |
3 防治 |
3.1 疥螨 |
3.2 蜱 |
3.3 虱、跳蚤 |
3.4 蠕形螨 |
3.5 蝇 |
4 结束语 |
(4)伊维菌素在治疗家畜寄生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 |
2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理 |
3 伊维菌素的安全性 |
4 伊维菌素的临床应用 |
4.1 单独应用 |
4.1.1 牛和羊 |
4.1.2 猪 |
4.1.3 骆驼 |
4.1.4 兔 |
4.2 联合应用 |
5 展望 |
(5)基于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展示的重组益生菌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捻转血矛线虫病及益生菌研究进展 |
1. 捻转血矛线虫 |
1.1 形态特征 |
1.2 生活史 |
2. 捻转血矛线虫病 |
2.1 临床特征 |
2.2 诊断方法 |
2.3 流行病学 |
3. 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现状 |
3.1 防治现状 |
3.2 疫苗研发现状 |
4. GAPDH蛋白的研究进展 |
4.1 GAPDH蛋白的重要性 |
4.2 GAPDH蛋白的结构特点 |
4.3 GAPDH蛋白在寄生虫中的研究进展 |
5. 寄生虫与胃肠道菌群的研究 |
6. 益生菌控制寄生虫感染的进展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二章 不同感染阶段羊皱胃微生物菌群测序及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捻转血矛线虫虫株 |
1.1.2 湖羊动物模型 |
1.1.3 试剂 |
1.1.4 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捻转血矛线虫湖羊攻虫试验 |
1.2.2 剖杀取样 |
1.2.3 将样品抽提DNA |
1.2.4 PCR扩增实验 |
1.2.5 DNA纯化回收过程 |
1.2.6 定量混合 |
1.2.7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捻转血矛线虫不同感染时期羊皱胃微生物菌群热图丰度分析 |
2.2 厚壁菌门的群落分类学系统组成分析 |
2.3 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组成变化 |
2.4 微生物菌群线性效应大小(LEfSe)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pDG3 64-CotB-HcGAPDH重组芽孢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与质粒 |
1.1.5 酶与试剂 |
1.1.6 实验仪器 |
1.1.7 溶液配制 |
1.1.8 引物设计 |
1.2 实验方法 |
1.2.1 制备多克隆抗体 |
1.2.1.1 动物免疫 |
1.2.1.2 ELISA检测血清效价 |
1.2.1.3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
1.2.2 转基因重组质粒构建 |
1.2.3 重组芽孢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1.2.4 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芽孢荧光强度 |
1.2.5 SEM和TEM电镜实验 |
1.2.6 活菌生长曲线和产芽孢曲线实验 |
2. 结果 |
2.1 重组HcGAPDH蛋白与pDG3 64-CotB-HcGAPDH载体验证 |
2.2 重组HcGAPDH蛋白原核表达 |
2.3 重组芽孢rBS~(CotB-HcG)表面HcGAPDH蛋白验证 |
3. 讨论 |
第四章 重组芽孢免疫原性分析及攻虫保护效果验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与质粒 |
1.1.2 酶和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1.4 溶液配制 |
1.2 方法 |
1.2.1 实验动物 |
1.2.2 小鼠模型动物实验方案 |
1.2.3 湖羊模型动物实验方案 |
1.2.4 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测定实验 |
1.2.5 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 |
1.2.6 捻转血矛线虫虫体的收集 |
1.2.7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2.8 测定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不同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 |
1.2.9 石蜡包埋和HE染色观察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BALB/c小鼠模型实验结果 |
2.2 湖羊感染模型实验结果 |
2.3 湖羊皱胃微生物变化分析 |
2.4 重组芽孢rBS~(CotB-HHcG)对捻转血矛线虫保护效果分析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溶液的配制 |
附录Ⅱ 英文缩写注释 |
致谢 |
(6)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分析 |
1.1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
1.2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疾病威胁 |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研究进展 |
2.1 消化道线虫感染危害 |
2.2 抗消化道线虫药物及应用现状 |
第3章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3.1 噬线虫真菌研究进展 |
3.2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寄生部位的病理损伤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抗药性分析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噬线虫真菌防治绵羊消化道线虫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本文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7)家禽养殖过程中疾病的诊断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
1.1 鸡新城疫 |
1.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2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
2.1 鸡传染性鼻炎 |
2.2 鸡巴氏杆菌病 |
2.3 鸡白痢 |
2.4 大肠杆菌病 |
3 禽病防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1 正确使用血清治疗 |
3.2 家禽常见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
4 小结与展望 |
(8)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
1.1 技术概述 |
1.2 技术要点 |
1.2.1 选址 |
1.2.1. 1 原则: |
1.2.1. 2 地势: |
1.2.1. 3 土壤: |
1.2.1. 4 周边环境: |
1.2.2 布局 |
1.2.2. 1 生活区: |
1.2.2. 2 管理区: |
1.2.2. 3 生产区: |
1.2.2. 4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 |
1.2.3 牛舍 |
1.2.3. 1 类型: |
1.2.3. 2 牛床: |
1.2.3. 3 运动场: |
1.2.4 日粮的配制 |
1.2.4. 1 饲料种类及储备量: |
1.2.4. 2 日粮配制的原则: |
1.2.5 饲养管理 |
1.2.5. 1 犊牛饲养管理(0~6月龄) |
1.2.5. 2 育成牛饲养管理(7~15月龄) |
1.2.5. 3 青年牛饲养管理(初配~分娩前) |
1.2.5. 4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
1.2.6 选育与繁殖 |
1.2.6. 1 选育 |
1.2.6. 2 繁殖 |
1.2.7 卫生防疫与保健 |
1.2.7. 1 防疫总则: |
1.2.7.2防疫措施: |
1.2.7. 3 消毒: |
1.2.7. 4 免疫: |
1.2.7. 5 检测及净化: |
1.2.7. 6 奶牛保健: |
1.2.7. 7 兽药使用准则: |
1.2.7. 8 消毒、免疫与用药记录: |
1.2.8 记录和档案管理 |
1.2.8. 1 育种与繁殖记录: |
1.2.8. 2 奶牛进出场记录: |
1.2.8. 3 饲料、兽药使用记录; |
1.2.8. 4 卫生防疫和保健记录: |
1.2.8. 5 生鲜乳生产和收购记录: |
1.3 适宜区域 |
2 优质后备奶牛培育综合配套技术 |
2.1 技术概述 |
2.2 增产增效情况 |
2.3 技术要点 |
2.3.1 初乳质量评价与饲喂技术 |
2.3.2 犊牛饲喂技术与培育目标 |
2.3.3 育成牛和青年牛饲喂技术与培育目标 |
2.3.3.1育成牛饲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饲养使其按时达到理想的体型、体重标准和性成熟,按时配种受胎。 |
2.3.3. 2 青年牛(一般为13~15月龄至22~24月龄)的饲养关键点: |
2.4 注意事项 |
2.5 适宜区域 |
3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
3.1 技术概述 |
3.2 技术要点 |
3.2.1 选址 |
3.2.2 场地规划布局 |
3.2.3 牛舍及设施设备 |
3.2.3. 1 牛舍建筑应满足隔热、保温、通风和采光的要求,可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 |
3.2.3. 2 采用拴系饲养的牛床长度为1.8m,床面材料以砖、混凝土为宜,并向粪沟有1.5%~3.0%的坡度。 |
3.2.3. 3 |
3.2.4 场区设施与设备 |
3.2.5 生产管理 |
3.2.6 卫生防疫 |
3.2.7 记录与档案管理 |
3.2.8 环保要求 |
3.3 适宜区域 |
4 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
4.1 技术概述 |
4.2 技术要点(图1) |
4.2.1 选择优良品种,通过经济杂交提高羊肉的生产效率 |
4.2.2 合理分群饲养,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规范 |
4.2.3 把握适度规模,确定适宜的饲养方式 |
4.2.4 适时免疫驱虫,做好羊只综合保健 |
4.2.5 建设标准化羊舍,做好粪便和污水处理 |
5 绵山羊高床养殖技术 |
5.1 技术概述 |
5.2 增产增效情况 |
5.3 技术要点 |
5.3.1 全舍饲高床养羊技术。 |
5.3.2 有利于羔羊早期断奶。 |
5.3.3 秸秆颗粒配合饲料饲喂技术。 |
5.3.4 家畜品种改良技术。 |
5.3.5 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
6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
6.1 技术概述 |
6.2 增产增效情况 |
6.3 技术要点 |
6.4 适宜区域 |
7 蛋鸡标准化规模饲养技术 |
7.1 技术概述 |
7.2 增产增效情况 |
7.3 技术要点 |
7.3.1 建设规模标准化蛋鸡养殖场 |
7.3.2 选址及布局 |
7.3.3 生产设施与设备 |
7.3.4 管理与防疫 |
7.3.5 废弃物处理 |
7.4 注意事项 |
7.5 适宜区域 |
8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
8.1 技术概述 |
8.2 增产增效情况 |
8.3 技术要点 |
8.3.1 环境要求 |
8.3.1. 1 原则 |
8.3.1. 2 地势 |
8.3.1. 3 土壤 |
8.3.1. 4 环境 |
8.3.1. 5 水源水质 |
8.3.2 生产规范要求 |
8.3.2. 1 全进全出制度: |
8.3.2. 2 引种: |
8.3.2. 3 饲料: |
8.3.2. 4 兽药: |
8.3.2. 5 疫病预防: |
8.3.2. 6 粪污处理: |
8.3.2. 7 饲养管理: |
8.3.3 记录和档案管理 |
8.3.4 养殖过程综合技术的应用 |
8.3.4. 1 环境控制自动化技术: |
8.3.4. 2 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 |
8.3.4. 3 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
8.3.4. 4 节能低耗技术的应用: |
8.4 适宜区域 |
9 家禽无公害养殖技术 |
9.1 技术概述 |
9.2 增产增效情况 |
9.3 技术要点 |
9.3.1 产地环境 |
9.3.2 生产过程控制 |
9.3.3 产品质量 |
9.4 适宜区域 |
(9)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生殖激素与血清矿物质元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阿尔巴斯绒山羊概况及背景 |
1.2 生殖激素 |
1.2.1 概况 |
1.2.2 激素的定义、种类与分泌 |
1.3 矿物质元素 |
1.3.1 概况 |
1.3.2 铁(Fe)元素 |
1.3.3 锌(Zn)元素 |
1.3.4 铜(Cu)元素 |
1.3.5 钙(Ca)元素 |
1.3.6 磷(P)元素 |
1.3.7 镁(Mg)元素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生殖激素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试剂和耗材 |
2.2 试验方法 |
2.2.1 采样 |
2.2.2 实验室测定 |
2.3 绒山羊生殖激素测定结果 |
2.3.1 激素测定结果 |
2.3.2 激素浓度组间比较 |
2.3.3 激素浓度动态变化 |
2.4 讨论 |
3 不同饲养对阿尔巴斯绒山羊血清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1.3 试剂和耗材 |
3.2 试验方法 |
3.2.1 采样 |
3.2.2 实验室测定 |
3.3 绒山羊血清矿物质元素测定结果 |
3.3.1 血清矿物质元素显着性测定结果 |
3.3.2 血清矿物质元素浓度组间比较 |
3.3.3 血清矿物质元素浓度动态变化 |
3.4 绒山羊体况变化记录 |
3.4.1 体重变化 |
3.4.2 胸围变化 |
3.4.3 胸宽变化 |
3.5 讨论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10)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
1.2.1 主要举措 |
1.2.2 主要成就 |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
1.4.1 小反刍兽疫 |
1.4.2 蓝舌病 |
1.4.3 口蹄疫 |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
1.4.5 羊痘 |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
1.4.7 梭菌性疾病 |
1.4.8 羊弓形虫病 |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
2.1.1.2 检测试剂 |
2.1.2 方法 |
2.2 试验结果 |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检测结果 |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
4.1.1 加强组织领导 |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
全文小结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家畜敌百虫驱虫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南疆绵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种类鉴定[D]. 罗慧丽. 塔里木大学, 2021
- [2]家畜常见药物中毒[J]. 付沛. 兽医导刊, 2020(17)
- [3]猪体外寄生虫病防治[J]. 王艺红.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17)
- [4]伊维菌素在治疗家畜寄生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J]. 陈晓蕾,于丛爽,陈荣. 当代畜牧, 2020(05)
- [5]基于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展示的重组益生菌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研究[D]. 张贵恒. 浙江大学, 2020
- [6]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D]. 韩天龙. 吉林大学, 2019(02)
- [7]家禽养殖过程中疾病的诊断及防治[J]. 卢焰.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08)
- [8]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 新疆畜牧业, 2019(04)
- [9]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绒山羊生殖激素与血清矿物质元素的影响[D]. 张晶.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10]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