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铝α相变及其相变控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蒋豪丽,刘瑞婷,张建峰,韩晓莉,後藤孝[1](2021)在《二氧化硅包覆活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高温相变行为研究》文中提出Al2O3具备高分散度、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是催化剂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载体之一,但其高温相变引发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成为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采用新型旋转化学气相沉积(RCVD)技术,以正硅酸乙酯(Si(OC2H5)4,TEOS)为原料,用氧气加速热分解的方式实现了非晶Si O2纳米层在γ-Al2O3粉体表面厚度可控的均匀包覆,具有工艺简单、应用方便等优点.研究了不同温度煅烧条件下对Si O2包覆层的形貌和厚度的影响,结合微观形貌、相成分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结果,阐明了Si O2纳米层在γ-Al2O3粉体表面包覆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控制TEOS的流量,在γ-Al2O3表面均匀包覆了厚度在3~24 nm的非晶Si O2纳米层,并将γ-Al2O3晶格重构转变温度从1200℃提升至1400℃.处于悬浮状态的γ-Al2O3基体和Si O2包覆物之间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牢固化学键形成均匀致密的包覆层,而Si O2包覆层能够阻滞Al-O键的移动使包覆后的γ-Al2O3开始相变温度提升了200℃.机理分析表明,由于在γ-Al2O3表面包覆的非晶Si O2能够对过渡态氧化铝表面阳离子空位进行有效填充,抑制了离子扩散,从而提高了γ-Al2O3的稳定性.
任冬梅,魏会娟,王辉,代武军,李金兵[2](2021)在《α-Al2O3载体形貌及物性对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水合Al2O3和α-Al2O3粉为原料制备银催化剂载体,对载体形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等进行表征;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银催化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表征结果显示,采用纯水合Al2O3制备的载体A0呈交叉片状结晶;在载体原料中添加部分α-Al2O3粉,可导致载体结晶取向发生变化、结晶呈块状,载体中大孔比例增加,但吸水率和比表面积呈降低趋势。实验结果表明,由块状载体A1所制备的催化剂比片状载体A0所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温度高;采用α-Al2O3粉Ⅲ和Ⅳ为原料制得的载体A11,吸水率、比表面积与A0相近,堆密度比A0载体提高约17.6%;由A11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相比AO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温度降低8℃,同时环氧乙烷选择性提高0.26百分点。
刘鹏[3](2021)在《APS用Co/Al2O3复合粉末的喷雾造粒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器发动机尾喷口的后向散射是阻碍其实现全向低可探测技术的关键,但其位置的温度较高,常见的电吸收材料和磁吸收材料的应用均受到了较大限制,由此应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技术提出并设计了铁磁陶瓷复合吸波涂层,希望解决高温低可探测的技术难题,达到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效果。针对APS工艺制备涂层时喷涂粉末的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等的特别要求,本文利用喷雾造粒技术制备了复合颗粒,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拟合参数获得了模型公式,使用最终得到的参数造粒并制备了涂层,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基本实现了粉体制备的课题指标,所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在喷雾造粒的前驱体浆料的制备过程中很多因素对粉末粒径、流动性和球形度均有较大影响,经过响应曲面实验探究,最佳的工艺参数比例为:固含量50%,无机增稠剂含量为4.372%,球磨比为500%,根据公式预测拟合可以得到:D10为41.219μm,D50为58.066μm,D90为80.582μm,流出时间为119.155 s/50g,偏心率为1.055;2.喷雾造粒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同样对粉末的粒径、流动性和球形度有重要影响,经过响应曲面实验探究,最佳的工艺参数比例为:进风温度276.0℃,进风温度100.0℃,喷头频率26.1 Hz,粘结剂含量2.49%,分散剂含量0.09%,此时拟合可以得到:D10为18.79μm,D50为42.65μm,D90为75.28μm,其流出时间约为100.0 s/50g,偏心率为0.017;3.采用如上参数采用喷雾造粒工艺制得粉末并测试,其实验结果与理论拟合计算的误差大约为15%,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参考价值。随后使用造粒后粉末在APS工艺下制备得到了铁磁陶瓷复合高温吸波涂层,涂层整体的密度约为4960 kg/m3,在厚度为200μm时结合强度为8 MPa。总之,本论文对喷雾造粒制备铁磁陶瓷复合粉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工艺参数的拟合公式,所制得的粉末可以满足APS的需求,而制备涂层工艺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整体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指导价值。
吴宇峰,张铁军,张家萌,毕作振,雷鸣,毕科[4](2021)在《α-Al2O3相变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提出α-Al2O3在耐火材料、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α-Al2O3在工业应用方面的评价指标和α-Al2O3的相变机理,接着分别从固相合成、液相合成、气相合成三个方面阐述了α-Al2O3制备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制备过程中影响α-Al2O3晶粒微观状态的若干因素,包括煅烧温度、矿化剂类型、pH值及预处理条件等进行讨论。最后指出了当前对α-A12O3成核生长机理研究缺乏的问题,表明明确的成核机理、高纯度α-A12O3的量产和形貌控制技术将会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张蒙,杨署,张心新,田中青[5](2020)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烧结活性α-Al2O3粉体》文中提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烧结活性的α-Al2O3粉体。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前驱体做分子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前驱体以及α-Al2O3粉体做物相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α-Al2O3陶瓷进行形貌分析。α-Al2O3晶种可使α-Al2O3的合成温度降低约50℃左右,矿化剂AlF3和纳米α-Al2O3晶种的协同作用可使α-Al2O3的合成温度降低约150℃左右,合成温度为950℃。合成的α-Al2O3粉体平均粒径大小为49.2nm。1350℃烧结得到的α-Al2O3陶瓷比较致密,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9.6%。
边华英,陈虎,王焱,王学涛,薛俊杰[6](2020)在《焙烧温度对微晶陶瓷磨料晶粒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微晶陶瓷磨料前驱体技术的基础上,对经烘干、破碎、筛选出的前驱体凝胶颗粒料以两段式烧结法—中温管式炉预烧和高温箱式炉焙烧相结合制备微晶陶瓷磨料。借助TG-DSC、XRD、SEM等技术手段,探讨焙烧温度与制备的微晶陶瓷磨料晶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特种氧化铝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前驱体,以两段式烧结法处理样品,前驱体颗粒料首先以石英舟盛装送入石英管式炉中于800~900℃预烧1 h,然后将预烧料移入莫来石或刚玉—莫来石匣钵中送入马弗炉中于1400~1450℃焙烧30 min,制备试验磨料的原晶晶粒尺寸<1μm,晶粒得到了相应程度的生长,堆积致密、晶间距较小、晶粒度大小相对均匀。
李有奇,王冰伟,张宇翠,毕长禄,赵继增[7](2020)在《工业氧化铝粉粒度对制备活性α-Al2O3微粉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工业氧化铝粉粒度对活性氧化铝微粉(α-Al2O3微粉)性能的影响,以工业氧化铝粉(中位径为80μm)为原料,对其进行研磨,得到中位径分别为50、30、10、5μm的细粉,将研磨前后的工业氧化铝粉在1 320℃保温5 h煅烧制得活性氧化铝微粉,研究了不同工业氧化铝粉粒度对活性氧化铝微粉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氧化铝粉的初始粒度对活性氧化铝微粉晶粒形貌有较大影响,中位径> 30μm时,煅烧后形成聚合状态的蠕虫状的α-Al2O3晶粒;当中位径<10μm时,煅烧后形成0. 3~1. 0μm、圆润、呈球形且分散状态良好的α-Al2O3晶粒。随着工业氧化铝粉初始粒度的减小,α-Al2O3转相率提高,真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工业氧化铝粉初始粒度的减小,烧后α-Al2O3粉的研磨变得容易,其分散性变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向海如[8](2020)在《微波-水热法制备高分散球形α-Al2O3粉体的工艺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球形α-Al2O3粉体具有高绝缘、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和耐磨损等特性,还因其特殊的轴对称结构,相比于其他形貌的Al2O3粉体,具有比表面积小、堆积密度大、流动性好以及热导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功能与结构陶瓷领域,在国内外研究中仍是一个热点。目前,球形α-Al2O3粉体的制备普遍存在原料及设备昂贵、工艺流程复杂、产品粒度不易调控与粉体易团聚等问题,限制了其生产和应用。本文采用常规原料,利用水热法,并结合微波技术,低成本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高分散球形α-Al2O3微粉。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首先,以Al2(SO4)3·18H2O为原料,CO(NH2)2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前驱体,经马弗炉煅烧制备球形α-Al2O3粉体。利用DSC-TG、FT-IR、XRD、SEM、BET和激光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原料配比、水热温度、填充度及煅烧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前驱体及煅烧后产物的热反应过程、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比表面积与粒径大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尿素水解得到的OH-与Al3+结合,均匀成核且各向同性生长,最终形成了具有球形形貌的含SO42-的水合Al2O3前驱体,其中,SO42-促进了前驱体的成球。120℃水热2 h可获得球形度较好,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粒径为2μm,比表面积为7.0161 m2/g的前驱体颗粒。水热温度过高,粒子间碰撞几率增大,将导致前驱体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水热温度过低时,尿素未发生水解反应,无法获得前驱体。前驱体煅烧时主要经历脱水、脱硫及晶型转变等过程,转变过程为无定型态到γ相,再到α相,1100℃煅烧2 h即可获得α-Al2O3粉体,且其形貌仍保持球形;球形α-Al2O3粉体的粒径可以通过原料配比及填充度的改变在1~5μm之间进行调控,相应的比表面积在6~15 m2/g范围内。(2)其次,以上述水热法合成前驱体,结合微波煅烧(微波频率为2.45 GHz),获得球形α-Al2O3粉体,探究了微波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粉体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经1100℃微波煅烧90min后可获得粒径为1μm且球形度和均匀性都较好的α-Al2O3粉体,相比于传统的马弗炉煅烧,微波煅烧升温速率可提高到20℃/min,是马弗炉加热速率的3倍,保温时间也缩短了1/4,仅需90 min,粉体的分散性与马弗炉煅烧相比也有所改善。这是因为微波煅烧时前驱体中的极性分子与微波间的耦合作用产生介质损耗,可实现材料快速均匀加热,消除了温度梯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因此微波加热效率高于传统马弗炉,粉体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3)最后,以Al2(SO4)3·18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前驱体,并经微波煅烧制备球形α-Al2O3微粉,研究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压力与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前驱体及煅烧后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微波辅助水热可以促进尿素的水解反应,在100℃水热30 min即形成了含SO42-的球形无定型水合Al2O3前驱体,较传统水热工艺降低了20℃,但水热温度过高时,前驱体为团簇状勃姆石结构;反应时间仅需传统水热法的1/4,若反应时间过长,反而会在球形表面继续生成勃姆石,破坏前驱体的球形结构且降低其分散性;在微波-水热过程中,反应釜内压力应在0.2~0.4 MPa之间,适度提高压力会使同时均匀成核的数量增加,从而使产物更加均匀细小,获得的球形前驱体粒径1μm左右,其分散性和均匀性都很好,压力过小会导致晶核生长速率不一,使其粒度分布变大,过大,则会使粒子间碰撞几率增加,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并影响球形形貌。添加适量的PEG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空间位阻作用,显着提高了粉体的分散性;分散剂过多则会导致高分子链纠缠,反而阻碍晶核的各向同性生长,破坏前驱体的球形形貌。
肖泓芮[9](2019)在《纳米α-Al2O3籽晶的合成及其在制备α-Al2O3纤维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溶胶凝胶法制备α-Al2O3纤维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渡相氧化铝转变成α相时易形成蠕虫状结构,影响纤维的致密性;二是α-Al203烧结时易发生晶粒粗化,影响纤维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级α-Al2O3,并将其作为籽晶引入至铝溶胶中,旨在提高α-Al2O3的形核密度并降低形核温度,抑制蠕虫状结构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入硅溶胶,旨在抑制高温下α-Al203晶粒的长大。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以硫酸铝(Al2(SO4)3·18H2O)为铝源,硝酸铁(Fe(N03)3·9H2O)为铁源,甲酰胺(NH2CHO)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2O3粉末。通过调控煆烧温度、Fe/Al摩尔比等工艺参数,可以制得分散性好的球形纳米级α-Al2O3。研究发现,影响晶粒尺寸的主要因素是锻烧温度,当锻烧温度为800℃、Fe/Al摩尔比为5/1时,纳米α-Al2O3产物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6.2nm。2.将上述纳米α-Al2O3产物的悬浮液作为籽晶引入至铝溶胶中,可显着增加α-Al203的形核密度,并诱导氧化铝直接从无定形态转变为α-Al2O3;此外籽晶的引入还降低了氧化铝γ相→α相的转变温度。当籽晶引入量为1.5 wt.%时,从无定形氧化铝中直接析出α-Al203的温度为700℃,同时γ-Al2O3到α-Al203的相变温度降低了约200℃。由于籽晶的引入增加了α-Al2O3形核位点,相变过程中蠕虫状结构得到了有效抑制,纤维的致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3.硅溶胶的引入显着降低了α-Al2O3的晶粒尺寸。当籽晶引入量为1.5 wt.%,硅溶胶引入量为1.0 wt.%时,纤维在1200℃烧结后的晶粒尺寸由63.5nm降低为50.5nm。与此同时,由于硅溶胶抑制了α-Al2O3临界晶核的形成,导致纤维完全转变为α-Al203的温度由900℃提高到1000℃;此外,硅溶胶阻碍了α-Al203的晶界扩散,因此其对α-Al203的烧结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4.采用两步烧结工艺,有助于纤维获得进一步细化的晶粒和致密的结构。第一步高温快速热处理可使纤维完成α相变,并降低纤维的孔隙率;第二步在低于晶粒快速生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可使α-Al2O3纤维在晶粒尺寸不显着变化的前提下完成致密化。先快速升温至1400℃并保温1分钟,而后在1000℃下保温2小时,可以得到平均晶粒尺寸小于200 nm的致密α-Al2O3纤维。
仝斐斐[10](2019)在《微晶γ-Al2O3高压相变制备细晶α-Al2O3的研究》文中认为纳米陶瓷现多采用纳米粉末为初始材料来制备,纳米粉体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较大,存在表面吸附易团聚现象,烧结过程中纳米颗粒容易长大,且容易引入杂质,影响烧结产物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这些问题制约了以纳米粉末为初始材料来烧结制备纳米块体材料的性能。高压可以抑制原子的长程扩散进而抑制晶粒的长大,高压下截获的新相不受初始材料晶粒尺寸的制约,通过热力学调控可以得到晶粒尺寸更细的材料。本实验采用微米晶γ-Al2O3为原料,利用国产铰链式六面顶压机,在1-5.5 GPa压强(力)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实现了由γ-Al2O3向α-Al2O3的直接相转变。压力为1 GPa时,1000?C左右γ-Al2O3开始向α-Al2O3转化,1100?C时实现完全转化,得到α-Al2O3单相;压力为2 GPa时,γ-Al2O3在950?C左右开始向α-Al2O3转化,1050?C时转化完全,得到纯α-Al2O3相;压力为3 GPa时,800?C左右γ-Al2O3开始向α-Al2O3转化,1000?C时实现完全转化,得到α-Al2O3单相;压力4 GPa时,γ-Al2O3在700?C左右开始向α-Al2O3转化,900?C时转化完全,得到纯α-Al2O3相;压力为4.5 GPa时,650?C左右γ-Al2O3开始向α-Al2O3转化,850?C时实现完全转化,得到α-Al2O3单相;压力为5 GPa时,在600?C左右γ-Al2O3开始向α-Al2O3转化,800?C时转化完全,得到纯α-Al2O3相;压力为5.5 GPa时,550?C左右γ-Al2O3开始向α-Al2O3转化,750?C时实现完全转化,得到α-Al2O3单相。从而得到了1-5.5 GPa、不同温度下γ-Al2O3向α-Al2O3转化的产物区间分布图。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压相变法最终得到的纯α-Al2O3相的粉体和块体材料中均仅含α-Al2O3单相,扫描电镜显示5 GPa、800℃时,最小晶粒尺寸为80 nm,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340 nm,实现了微米晶γ-Al2O3向亚微米α-Al2O3的高压相变。温度相同时,随着压力的升高,α-Al2O3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压力相同时,α-Al2O3的晶粒尺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温度和压力相同时,α-Al2O3的晶粒尺寸也会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通过与常压烧结方法相比,采用高温高压烧结的方法,在5.5 GPa、600℃左右就可以实现γ-Al2O3向α-Al2O3的相转变,明显的降低了α-Al2O3材料的合成温度和合成时间。同时,由于高压对于晶粒生长的抑制作用,获得的亚微米α-Al2O3的晶粒尺寸小于初始原料γ-Al2O3的晶粒尺寸。表明了采用高压相变的方法可以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抑制晶粒长大。本实验探索出了一种以微米晶γ-Al2O3高压相变制备亚微米α-Al2O3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以大颗粒粉晶为初始材料通过高压相变来制备细晶陶瓷材料的技术。
二、氧化铝α相变及其相变控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化铝α相变及其相变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硅包覆活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高温相变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过程 |
1.1 原材料 |
1.2 粉体包覆 |
1.3 粉体高温煅烧 |
1.4 测试与表征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包覆效果 |
2.2包覆粉体的高温稳定性 |
2.2.1 高温相变分析 |
2.2.2 微观形貌分析 |
2.2.3 微观结构分析 |
2.3 包覆及相变机理分析 |
3 结论 |
(2)α-Al2O3载体形貌及物性对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试剂及原料 |
1.2 催化剂的制备 |
1.3 试样的表征 |
1.4 银催化剂性能评价 |
2 结果与讨论 |
2.1 α-Al2O3粉的形貌 |
2.2 添加α-Al2O3粉对载体及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3 Al2O3原料优化对载体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4 银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3 结论 |
(3)APS用Co/Al2O3复合粉末的喷雾造粒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
1.2.1 吸波材料的整体概括 |
1.2.1.1 吸波材料的特性 |
1.2.1.2 雷达吸波材料的构成 |
1.2.2 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
1.2.2.1 导电聚合物 |
1.2.2.2 碳系材料 |
1.2.2.3 钛酸钡类材料 |
1.2.2.4 超高温陶瓷类材料 |
1.2.2.5 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的不足 |
1.2.3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 |
1.2.3.1 铁氧体类材料 |
1.2.3.2 磁性金属类材料 |
1.2.3.3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的不足 |
1.2.4 实验材料的选择方案 |
1.3 高温吸波涂层的制备工艺 |
1.3.1 涂敷工艺 |
1.3.2 烧结工艺 |
1.3.3 溶胶-凝胶工艺 |
1.3.4 气相沉淀工艺 |
1.3.5 磁控溅射工艺 |
1.3.6 热喷涂技术 |
1.3.6.1 火焰喷涂 |
1.3.6.2 电弧喷涂 |
1.3.6.3 冷喷涂 |
1.3.6.4 等离子喷涂 |
1.3.7 涂层制备工艺的选择及遇到的问题 |
1.4 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 |
1.4.1 雾化法 |
1.4.2 机械合金法 |
1.4.3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
1.4.4 固相反应法 |
1.4.5 喷雾造粒法 |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创新点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钴粉 |
2.2.2 氧化铝粉 |
2.2.3 无机增稠剂 |
2.3 实验设备 |
2.3.1 造粒设备 |
2.3.1.1 罐磨机 |
2.3.1.2 缓冲器 |
2.3.1.3 喷雾造粒机 |
2.3.2 喷涂设备 |
2.3.2.1 喷砂机 |
2.3.2.2 大气等离子喷涂设备 |
2.3.3 测试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前驱体浆料制备参数对造粒粉末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聚乙烯醇的介绍 |
3.3 制备浆料的实验设计方案 |
3.4 配制的浆料对造粒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3.4.1 固含量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3.4.2 无机增稠剂含量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3.4.3 球磨比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3.4.4 三个参数的共同作用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3.5 配制的浆料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3.5.1 固含量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3.5.2 无机增稠剂含量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3.5.3 球磨比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3.5.4 三个参数的共同作用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3.6 配制的浆料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3.6.1 固含量对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3.6.2 无机增稠剂含量对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3.6.3 球磨比对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3.6.4 三个参数的共同作用对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雾造粒工艺参数对粉末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分散的机理 |
4.3 喷雾造粒的实验设计方案 |
4.4 喷雾造粒工艺对造粒粉末粒径分布范围的影响 |
4.4.1 进风温度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4.2 出风温度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4.3 喷头频率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4.4 粘结剂含量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4.5 分散剂含量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4.6 参数综合对粉末中值粒径的影响 |
4.5 喷雾造粒工艺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1 进风温度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2 出风温度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3 喷头频率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4 粘结剂含量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5 分散剂含量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5.6 参数综合对造粒粉末流动性的影响 |
4.6 喷雾造粒工艺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1 进风温度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2 出风温度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3 喷头频率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4 粘结剂含量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5 分散剂含量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6.6 参数综合对造粒粉末球形度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造粒粉末的大气等离子喷涂及涂层测试 |
5.1 引言 |
5.2 逾渗理论 |
5.3 喷雾造粒 |
5.4 涂层的制备 |
5.4.1 清洗基体材料 |
5.4.2 喷砂处理 |
5.4.3 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涂层 |
5.5 涂层的测试 |
5.5.1 涂层的表面与截面情况 |
5.5.2 涂层的拉力测试 |
5.5.3 涂层的高温处理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附录一 浆料制备工艺的响应曲面实验表 |
附录二 喷雾造粒工艺的响应曲面实验表 |
附录三 粉末中值粒径分布的二次曲线模型的方差分析 |
附录四 粉末流出时间的二次曲线模型的方差分析 |
附录五 粉末偏心率的二次曲线模型的方差分析 |
(4)α-Al2O3相变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评价指标 |
2 α-Al2O3的成核和生长机理 |
3 α-Al2O3制备的研究进展 |
3.1 固相合成法 |
3.2 液相制备 |
3.3 气相制备 |
4 结语与展望 |
(5)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烧结活性α-Al2O3粉体(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实验部分 |
1.1 前驱体的制备 |
1.2 α-Al2O3粉体的制备 |
1.3 α-Al2O3陶瓷的制备 |
1.4 样品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前驱体的表征 |
2.2 α-Al2O3粉体的表征 |
2.3 α-Al2O3陶瓷的烧结性能 |
3 结论 |
(6)焙烧温度对微晶陶瓷磨料晶粒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原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样品制备 |
1.4 样品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TG-DSC分析 |
2.2 XRD分析 |
2.3 SEM分析 |
3 结论 |
(7)工业氧化铝粉粒度对制备活性α-Al2O3微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原料 |
1.2 试验过程 |
1.2.1 研磨粉的制备 |
1.2.2 试样的制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粒度工业氧化铝粉的显微结构 |
2.2 对煅烧氧化铝显微结构的影响 |
2.3 对煅烧氧化铝物相组成的影响 |
2.4 对煅烧氧化铝分散性的影响 |
2.5 对煅烧氧化铝真密度的影响 |
3 结论 |
(8)微波-水热法制备高分散球形α-Al2O3粉体的工艺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氧化铝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1.1.1 氧化铝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
1.1.2 氧化铝陶瓷及粉体的应用 |
1.2 球形氧化铝粉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球形氧化铝粉体概述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球形氧化铝粉体应用 |
1.3 微波加热技术在材料制备中的研究及应用 |
1.3.1 微波的特性与加热机理 |
1.3.2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的比较 |
1.3.3 微波加热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点 |
2 实验原料、设备及表征方法 |
2.1 实验过程 |
2.2 实验原料 |
2.3 实验设备 |
2.4 微波热解的保温结构 |
2.5 分析与表征 |
2.5.1 物相分析 |
2.5.2 微观形貌分析 |
2.5.3 粒度分析 |
2.5.4 比表面积检测 |
2.5.5 热分析 |
2.5.6 红外光谱分析 |
3 水热法制备球形α-Al_2O_3粉体及其性能研究 |
3.1 实验方法 |
3.1.1 前驱体的合成 |
3.1.2 前驱体的煅烧 |
3.2 前驱体的形成及分析 |
3.2.1 前驱体的形成分析 |
3.2.2 前驱体的晶型及形貌分析 |
3.2.3 前驱体的热分析 |
3.3 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
3.3.1 不同尿素浓度制得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
3.3.2 不同尿素浓度样品的比表面积分析 |
3.3.3 不同比例铝源制得产物的形貌分析 |
3.3.4 不同含量铝源制得产物的物相分析 |
3.4 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3.4.1 微观形貌分析 |
3.4.2 比表面积分析 |
3.4.3 物相分析 |
3.4.4 产物粒度分布 |
3.5 填充度对产物的影响 |
3.5.1 微观形貌分析 |
3.5.2 比表面积和物相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水热-微波煅烧制备球形α-Al_2O_3粉体及其性能研究 |
4.1 实验方法及过程 |
4.2 煅烧温度对球形α-Al_2O_3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
4.3 保温时间对球形α-Al_2O_3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
4.4 升温速率对球形α-Al_2O_3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
4.5 微波的作用机理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微波水热制备球形α-Al_2O_3粉体及其性能研究 |
5.1 实验过程及方法 |
5.2 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5.2.1 微观形貌分析 |
5.2.2 物相组成分析 |
5.2.3 红外分析和热分析 |
5.3 水热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5.3.1 微观形貌分析 |
5.3.2 物相组成分析 |
5.4 压力对产物的影响 |
5.5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产物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全文结论及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纳米α-Al2O3籽晶的合成及其在制备α-Al2O3纤维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氧化铝纤维概述 |
1.2 氧化铝的性能及应用 |
1.3 商品氧化铝纤维的制备方法 |
1.3.1 淤浆法 |
1.3.2 预聚合法 |
1.3.3 浸渍法 |
1.3.4 卜内门法 |
1.3.5 溶胶凝胶法 |
1.4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纤维的研究进展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5 氧化铝凝胶纤维的高温相变及控制 |
1.5.1 氧化铝的相变 |
1.5.2 籽晶对氧化铝相变的影响 |
1.5.3 二氧化硅对氧化铝相变的影响 |
1.6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 纳米α-Al_2O_3籽晶的制备 |
2.3 氧化铝纤维的制备 |
2.3.1 氧化铝凝胶纤维的制备 |
2.3.2 氧化铝凝胶纤维的干燥与热处理 |
2.4 分析表征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3 核磁共振分析(~(27)AlNMR) |
2.4.4 扫描电镜分析(SEM) |
2.4.5 透射电镜分析(TEM) |
2.4.6 综合热分析(TG-DTA) |
2.4.7 粒径分析 |
2.4.8 元素成分定量分析 |
第三章 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_2O_3籽晶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煅烧温度对生成α-Al_2O_3颗粒的影响 |
3.2.2 不同Fe/Al比对生成α-Al_2O_3颗粒的影响 |
3.2.3 α-Al_2O_3籽晶悬浮液的表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连续α-Al_2O_3纤维的制备与分析 |
4.1 铝溶胶的表征 |
4.2 硅溶胶的表征 |
4.3 α-Al_2O_3籽晶对氧化铝纤维高温相变与形貌的影响 |
4.3.1 TG-DTA分析 |
4.3.2 XRD分析 |
4.3.3 FTIR分析 |
4.3.4 SEM分析 |
4.3.5 氧化铝籽晶对纤维制备的影响 |
4.4 二氧化硅溶胶对氧化铝纤维高温相变与形貌的影响 |
4.4.1 TG-DTA分析 |
4.4.2 XRD分析 |
4.4.3 FTIR分析 |
4.4.4 SEM分析 |
4.4.5 硅溶胶对纤维制备的影响 |
4.5 热处理工艺对纤维相变与形貌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微晶γ-Al2O3高压相变制备细晶α-Al2O3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Al_2O_3的结构与性质 |
1.2.1 γ-Al_2O_3的结构和性质 |
1.2.2 α-Al_2O_3的结构和性质 |
1.3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
1.3.1 固相法 |
1.3.2 气相法 |
1.3.3 液相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α-Al_2O_3材料 |
1.4.2 其他材料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实验设计及测试方法 |
2.1 实验方案 |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2.1 实验原料及组装配件 |
2.2.2 仪器设备 |
2.3 高压技术及实验用六面顶压机简介 |
2.3.1 高压技术简介 |
2.3.2 实验用六面顶压机简介 |
2.4 表征方法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2.4.3 显微硬度测试 |
2.4.4 密度测试 |
第3章 实验过程 |
3.1 引言 |
3.2 合成块组装选择 |
3.3 压机压力和温度标定 |
3.3.1 实验用六面顶压机压力标定 |
3.3.2 实验用六面顶压机温度标定 |
3.4 原料物相分析 |
3.4.1 原料X射线衍射分析 |
3.4.2 原料激光粒度分析 |
3.4.3 原料扫描电镜分析 |
3.5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章 细晶α-Al_2O_3的合成结果分析 |
4.1 产物XRD分析 |
4.1.1 常压下烧结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 |
4.1.2 高压下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 |
4.2 产物SEM分析 |
4.2.1 常压产物扫描电镜分析 |
4.2.2 高压下产物扫描电镜分析 |
4.2.3 先常压烧结后高压烧结产物扫描电镜分析 |
4.3 产物硬度结果 |
4.4 产物密度测试 |
4.5 相变机理分析 |
第5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氧化铝α相变及其相变控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硅包覆活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高温相变行为研究[J]. 蒋豪丽,刘瑞婷,张建峰,韩晓莉,後藤孝. 河南科学, 2021(12)
- [2]α-Al2O3载体形貌及物性对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 任冬梅,魏会娟,王辉,代武军,李金兵. 石油化工, 2021(09)
- [3]APS用Co/Al2O3复合粉末的喷雾造粒工艺研究[D]. 刘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α-Al2O3相变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 吴宇峰,张铁军,张家萌,毕作振,雷鸣,毕科. 人工晶体学报, 2021(01)
- [5]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烧结活性α-Al2O3粉体[J]. 张蒙,杨署,张心新,田中青. 山东陶瓷, 2020(06)
- [6]焙烧温度对微晶陶瓷磨料晶粒度的影响[J]. 边华英,陈虎,王焱,王学涛,薛俊杰. 中国陶瓷, 2020(11)
- [7]工业氧化铝粉粒度对制备活性α-Al2O3微粉的影响[J]. 李有奇,王冰伟,张宇翠,毕长禄,赵继增. 耐火材料, 2020(03)
- [8]微波-水热法制备高分散球形α-Al2O3粉体的工艺因素研究[D]. 向海如. 郑州大学, 2020(02)
- [9]纳米α-Al2O3籽晶的合成及其在制备α-Al2O3纤维中的应用[D]. 肖泓芮. 厦门大学, 2019(07)
- [10]微晶γ-Al2O3高压相变制备细晶α-Al2O3的研究[D]. 仝斐斐.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