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朱宏[1](2020)在《现代物流企业应用5G网络技术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着生产与消费、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带动性。近十几年中,随着新零售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更成为众人瞩目的产业,产业价值凸显,成为中国商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但是,随着国内现代物流业市场的发展逐步的接近饱和,例如快递类物流市场和零担类物流市场,以及现代物流企业为客户所能提供服务模式高度重合,都使得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更加透明,现代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国内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成本较国际平均水平依然偏高,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并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成为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为关注的问题。2019年7月,“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提出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其中推行深化现代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企业的降本增效成为规划重点。同年,国家工信部在6月6日正式给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广电集团发布了5G商用牌照,标志着国内5G技术发展元年的来临,国内众多行业均在积极探索与5G网络技术的结合,帮助企业自身提升产能效率开拓业务。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当今现代物流企业中热点关注的基于5G网络技术支撑的现代物流应用作为分析起点,从基础理论层面,分析了 5G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现代物流企业业务内容的影响。其次,借助管理学经典理论波特五力模型,以具有代表性的快递类物流企业顺丰公司作为样本,从市场竞争力的五个方面,借助最新的统计数据和公司财务报表,逐一的分析了国内现代物流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内在原因,并分别针对不同的竞争困境提出了相应的5G物流应用解决方案。然后,从现代物流企业培育5G物流应用的建设角度出发,针对行业中各类典型的物流应用场景,讨论不同5G物流应用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合研究内容,分析并总结依托5G网络技术支撑的智慧化物流体系架构。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公司”的联合开发建议并讨论了物流企业优先布局5G物流标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5G物流应用发展的商业竞争度作为分析主体,结合5G网络发展的技术特点,论证分析了 5G物流技术的逐步应用将对现代物流企业在当下物流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带来的影响,借助波特五力模型以及对5G物流商用场景的分析,讨论并总结现代物流公司发展5G物流应用建设意见,给当今着重研发5G物流应用的现代物流企业以及相关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梁子婧[2](2020)在《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及演变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物流是我国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所依赖的中观层次和客观基础。从历史的发展和实践来看,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在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和变迁历程中得到了理论支持和实践验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成本高、效率低,且东、中、西部物流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阻碍着产业资源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江苏是我国为数不多横跨南方和北方的省份,其苏南、苏中和苏北物流发展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特征明显,其区域物流发展非均衡是我国区域物流发展非均衡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以江苏为例对其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及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距的重要课题,也是践行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理念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内物流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分布的现实状态,其内涵是综合多样性的,不只是表面呈现出的简单差异,而是经历一个更加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遵循“理论基础—现状趋势—演变机理—对策建议”的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对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物流地理学等理论系统梳理基础上,探究本文研究基础并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区域(江苏三大区域)和市域两个层面,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对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之形,之态和之势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全面解析,进一步厘清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真实状态和发展脉络,具体如下:(1)空间非均衡态势之形—空间差异分析。通过对江苏省,三大区域和13市物流发展总量规模和物流业务量规模进行比较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并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可分解性,探究江苏区域物流空间差异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江苏区域物流快速增长带来了区域物流空间差异在数量上日渐突出,整体呈现从南到北逐渐降低的梯度差异分布;同时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不平衡现象;这种空间差异的长期存在,伴随区域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会引起物流资源要素的流动并追逐其合理配置。(2)空间非均衡态势之态—集聚扩散分析。基于对产业集聚理论研究和应用梳理,从物流业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集聚表现形式出发,利用GeoDa空间计量软件对不同层面江苏区域物流要素空间分布进行描述,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集聚扩散的整体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程度进行分析,结合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并通过莫兰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对不同区域中物流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集聚扩散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区域物流资本要素在空间上由原来的散状斑块集聚逐渐链接,过度到苏北区域,形成片状集聚,具有投入的单向性、不易流动性;而劳动力要素集聚在空间上更多表现出单极点状集聚,由苏南区域集聚渐渐转变到苏北区域集聚,具有明显的跨越区域现象,体现出劳动力要素易流动性和利益追逐利益性,这种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非均衡集聚将导致资源要素配置有效区间和空间发生变化。(3)空间非均衡态势之势—空间新格局分析。基于空间布局基础理论,结合江苏省“十一五”到“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立足《江苏省沿江地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等政策的基本思路,从城市物流“质量”和物流运输距离两方面构建城市物流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物流空间相互作用能力,并引入物流隶属度对城市物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归属进行划分,揭示出江苏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特征及变迁。结果得出:江苏13市区域物流“质量”差异明显,城市间物流引力强度存在着空间不均衡态势,原有的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三大格局渐渐模糊,从单极化格局逐渐转向双向开放立体的空间新格局。(4)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借鉴并拓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确定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的根本出发点—“物流生产力”,同时通过三阶段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江苏区域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探索区域物流生产力结构变化特征和规律,给出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并对其σ和β收敛性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物流生产力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物流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及状态变迁是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的内在动力,其演变趋势明显存在一定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最后,依据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拓展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结合江苏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构想框架,给出江苏区域物流非均衡协调发展制度设计检验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江苏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借鉴。该论文有图38幅,表格59个,参考文献211篇。
杨妮[3](2019)在《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物流业是第三产业,学者主要把其归结为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物流业主要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来为实现物品及资源的高效流通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现代物流业的相关基本理论;介绍了R市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数据,来说明其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物流经济贡献率和物流业相关发展政策;然后通过实地走访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R市物流业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数据,并以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采用SWOT工具来对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发现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以及发展问题;针对上述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同时为保障对策能顺利实施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期望此文能为R市现代物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顾珊瑞[4](2018)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行业,承担着物质、财富流通的重要职责。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员,促进生产和刺激消费,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壮大将十分显着的活跃经济、创造社会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在发达国家,通过降低物料消耗和降低劳动成本来获取利润的空间日渐缩小,而完善物流行业、降低物流成本获取利润的空间还十分巨大。完善、发达的物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业在支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对现代物流业的依赖也为此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它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尊重市场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规则发展好现代物流业。另一方面要突出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和研究一系列符合当地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本文研究了当前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其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总体投入不足,专项扶持政策较少,税收优惠幅度较小,财政支持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财税政策,结合云南省曲靖市现代物流业的现实情况,挖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促进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建议。包括增加财政投入比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丰富财政支持方式等措施。
李胜胜[5](2018)在《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不断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15年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文件,将物流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理论上说不断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又能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部分省市的物流产值占GDP比重却出现下降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学者研究了在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内在因素,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因此,选择适合的指标体系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了深层次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文献、现状分析、数理模型与计量实证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在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学者在实证分析中缺乏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而国外学者大多数采用数理模型研究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在文献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首先,界定产业结构优化与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概念,选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选取物流增加值与货物周转量替代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通过基本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我国产业结构已由原先“二、三、一”格局已逐步过度到“三、二、一”格局,其中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且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50%。地区差异表现明显:东部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同时,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与地区差异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均具有较强的相似之处。其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传导路径,并运用C-D生产函数推导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得到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在理论基础上,选择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大约有38.8%能进一步解释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变动;加入经济虚拟变量后,在个体效应中,约有13%可以由地区差异来解释;前期学者强调的影响因素对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并不显着,缺乏一定的解释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显着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而产业结构合理化虽然也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不显着。研究结果表明个体效应、地区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为了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上述实证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深层次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各个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作用明显,而中部和西部较弱一些;验证了前期学者强调的因素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个体效应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影响,并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根据结论,针对如何使产业结构优化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易佳岐[6](2017)在《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文中认为物流业作为我国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转。西安的现代物流业目前尚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存在物流发展难以支持经济发展要求的状况,这直接导致了西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较为迟缓,同时现有的物流企业在地域上分布的比较零散,实力不强,缺少领军型物流企业;产业特色定位不明晰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西安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西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明确现代物流将来的发展方向,对西安现代物流业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和强烈的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周边相关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本文通过整理现代物流业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发展水平研究成果,构建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比多种评价方法,最终确定结合层次分析法及CRITIC法来确定权重,通过MATLAB程序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西安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其周边同级城市武汉、太原、郑州、银川、成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目前西安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与其他现代物流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深入的探讨并分析了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提高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以提升西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赵天航[7](2016)在《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过程。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对市场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增加就业人员数量、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也促进了就业部门结构调整。只有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与就业的内在作用,才能保证物流业的和谐发展和物流行业就业的繁荣。论文分析了1991-2013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各主要指标如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增加值的发展态势和1991-2002年间物流业就业人数发展态势及各就业指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厘清了物流行业与其就业的相互作用,认为现阶段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期。因此,务必采取有效措施,把握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路,推动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并优化物流业就业结构,提高物流行业就业水平,从而保证物流业的有序运行和物流业就业良性发展。论文采用诸多方法研究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其与就业的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和梳理现代物流业与就业的关系,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通过DTDA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和物流行业就业情况做出梳理,全方位分析1991-2013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和就业人数发展态势;通过系统分析法,分析物流系统内部各项指标如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增加值等,以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到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
刘璐[8](2016)在《税收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因其自身较快的发展态势一跃成为引领生产和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又一动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其他现代新兴产业一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物流活动规模不断扩展,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输方式进一步配套,构建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的物流运输体系。但是,较其他产业而言,物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物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妥善处理,如:物流成本高利润低,物流资源和规划的不合理,因信息落后导致的经济效率低下等等。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于现代物流业,利用合理税收征管模式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本文从税收效率原则入手,首先对税收效率原则和物流业理论进行分析,从内涵、特征、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对物流业进行界定,其次从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状况,从中总结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国外税收法律制度相比较,为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吴丹丹[9](2015)在《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其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料基地以及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哈尔滨市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2012年1月1日开始上海“营改增”试点,2013年8月1日将全国范围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在内)纳入“营改增”实施范围。从实践层面对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取得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实施中相关的数据,构建出适合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分析模型,并借鉴国外现代物流业改革成功的税收政策,进而设计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税收政策,并配合其他相关政策,从整体上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对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问题的研究,为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税收制度提供理论基础,能促使我国税收体系更加完善,税收结构更加优化,使税收规模更加合理。立足于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以税制优化理论、税收优惠理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政策实施状况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存在的部分企业税负提高、税收征管难度加大以及税收优惠力度较小等问题,并对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并指出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税率高低不统一、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完整以及纳税人资格认定不合理三方面的原因。广泛借鉴美国、新加坡、韩国、荷兰等国外的国家和地区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税收政策,得出流转税普遍征收增值税、零增值税率鼓励进现代物流出口贸易以及建立完善的优惠政策可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之后,结合前面指出的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实际情况、问题及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对策措施,包括推进“营改增”的进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以及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等多方面,同时还提出了促进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刘建飞[10](2013)在《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安阳市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区域自身和周边地区产业基础雄厚,物流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然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人意,尤其离现代物流标准还有不小差距。本文针对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对现代物流概念及特点进行介绍,从理论上澄清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别。其次,对安阳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并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了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再次,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发达地区对安阳市的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安阳市实际,从引入现代物流理念、理清总体思路、政府如何推动、各类主体多元运作、提供配套保障和重点建设设想等方面,对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非以往局部或个别方面的专业性研究,而是以政府的角度,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层面,对安阳市整个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全面、具体、可具操作性的对策,该研究结果既有理念思路,又有方法步骤,对于加快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供中西部类似区域性中心城市借鉴和参考。
二、对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物流企业应用5G网络技术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流企业的发展 |
1.2.2 智慧物流的发展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设计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5G网络支撑现代物流应用的理论基础 |
2.1 现代物流业主流技术理论 |
2.1.1 物联网应用 |
2.1.2 区块链应用 |
2.1.3 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
2.1.4 人工智能应用 |
2.2 5G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 |
2.2.1 5G网络技术发展特点 |
2.2.2 5G网络技术应用场景 |
2.3 5G网络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融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5G网络对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3.1 背景分析 |
3.2 分析设计 |
3.2.1 分析内容 |
3.2.2 理论方法 |
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同业竞争者的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现代物流企业建设5G物流体系的分析和建议 |
4.1 5G物流应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4.1.1 5G网络技术使物流数据平台的计算提速 |
4.1.2 5G网络技术推动物流仓储智能化 |
4.1.3 5G网络支撑区块链技术维护物流安全 |
4.1.4 工业级的物流监控技术依赖于5G技术支撑 |
4.1.5 基于5G实现的全自动化物流运输 |
4.2 依托5G网络技术支撑的智慧化物流体系 |
4.3 培育5G物流应用条件的探讨 |
4.3.1 国内物流企业对开发5G物流应用有较强的主动性 |
4.3.2 我国5G物流应用的外部开发环境较好 |
4.4 现阶段培育5G物流应用的发展建议 |
4.4.1 联合一线5G技术通信公司开发5G物流应用 |
4.4.2 提前布局物流行业的5G物流技术标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及演变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托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实证研究现状 |
2.4 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之形:空间差异分析 |
3.1 江苏区域物流发展空间差异比较分析 |
3.2 江苏区域物流发展空间差异动态分析 |
3.3 江苏区域物流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之态:集聚扩散分析 |
4.1 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
4.2 江苏区域物流资本要素集聚的空间分布及分解 |
4.3 江苏区域物流劳动力要素集聚的空间分布及分解 |
4.4 江苏区域物流要素集聚扩散形态特征及形成路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之势:空间新格局分析 |
5.1 理论基础与政策规划 |
5.2 模型构建与指标体系设计 |
5.3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结构与空间格局形成 |
5.4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格局特性及新格局构建 |
5.5 本章小结 |
6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机制:基于“物流生产力”分析 |
6.1 理论基础与“物流生产力”的提出 |
6.2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的理论解释 |
6.3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的实证研究 |
6.4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收敛效应与变动趋势 |
6.5 本章小结 |
7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7.1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构想 |
7.2 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及建议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综合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
2.1 现代物流定义 |
2.2 现代物流理论 |
第3章 R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R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
3.1.1 R市经济发展状况 |
3.1.2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
3.1.3 物流经济贡献率 |
3.1.4 R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
3.1.5 物流业相关发展政策 |
3.2 R市物流业发展现状问卷调查 |
3.2.1 调查方式与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原则与样本描述 |
3.2.3 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 |
3.2.4 调查结果分析 |
3.3 R市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R市现代物流业宏观问题 |
3.3.2 R市现代物流业微观问题 |
3.3.3 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 |
第4章 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3 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
第5章 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化对策 |
5.1 宏观层面优化对策 |
5.1.1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燃油价格及过桥过路费 |
5.1.2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5.1.3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 |
5.1.4 引导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
5.2 微观层面优化对策 |
5.2.1 引导发展多种物流方式 |
5.2.2 扩展城乡物流及多式联运 |
5.2.3 建立发展物流中转与应急物流 |
5.3 保障措施 |
5.3.1 成立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协调小组 |
5.3.2 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 |
5.3.3 保障物流发展用地 |
5.3.4 保障物流业发展管理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R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4)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和创新 |
五、现代物流业基本理论 |
(一)现代物流业的界定 |
(二)现代物流业的结构 |
(三)现代物流业的特征 |
(四)财税政策的界定 |
六、现代物流业的财税政策基础理论 |
(一)外部性理论 |
(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三)区域政策理论 |
第一章 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现行财税政策分析 |
第一节 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一、曲靖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规划 |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三、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
一、现行财政政策 |
二、现行税收政策 |
第二章 财税政策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财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一、财政政策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
二、税收政策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分析思路和变量选取 |
一、分析思路 |
二、变量选取 |
第三节 模型构建、检验与结果分析 |
一、模型构建 |
二、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财政投入不合理 |
二、税收支持政策较少 |
三、政府重视不够 |
四、税收导向不明 |
五、经济发展有限 |
第三章 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 |
一、美国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
二、德国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
三、日本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
第二节 国内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财税政策经验 |
一、上海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
二、浙江省鼓励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经验 |
第三节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财税政策经验借鉴 |
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二、强化财政政策导向 |
三、丰富税收优惠方式 |
第四章 促进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 |
第一节 曲靖市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
一、增加财政投入比例 |
二、调整财政投入比例 |
三、丰富财政支持方式 |
第二节 促进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一、强化税收导向性 |
二、拓宽税收优惠范围 |
第三节 曲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财税政策调整的配套措施 |
一、完善现代物流业管理体制 |
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管体系 |
三、加大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
四、完善交通管理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产业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产业结构优化与物流相关性研究现状 |
2.4 文献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产业结构优化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
3.1 概念界定 |
3.1.1 产业结构优化 |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
3.2 现状分析 |
3.2.1 产业结构优化现状 |
3.2.2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4 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分析 |
4.1 传导路径分析 |
4.2 数理模型推导 |
4.3 本章小结 |
5 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简介 |
5.2 变量的选取与度量说明 |
5.3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
5.4 实证分析 |
5.5 动态效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录 |
(6)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 |
2.1.1 物流的概念 |
2.1.2 现代物流业的定义与内涵 |
2.1.3 现代物流新理论 |
2.2 现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
2.3 现代物流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3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3.1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构成内容 |
3.1.1 现代物流结构 |
3.1.2 现代物流能力 |
3.1.3 现代物流绩效 |
3.2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2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2.3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阐述 |
4 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 |
4.1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4.2 评价方法运算过程 |
4.2.1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 |
4.2.2 综合权重的确定 |
4.3 基于综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 |
4.4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西安及其他五市对比分析 |
4.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4.2 基于ACT算法的运算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4.5.1 对一级指标的分析 |
4.5.2 对主要指标的分析 |
5 提高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
5.1 加快制度筹备与建立,促进物流环境更多元 |
5.2 推进园区建设与优化,促使物流平台更广阔 |
5.3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推动物流运作更高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参与项目清单 |
致谢 |
(7)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和方法 |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物流业与就业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 |
2.1.2 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 |
2.1.3 就业与从业 |
2.2 物流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模型 |
2.2.1 就业当量 |
2.2.2 就业指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 |
3.1 社会物流总额发展态势 |
3.1.1 社会物流总额构成 |
3.1.2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态势分析 |
3.2 社会物流总费用发展态势 |
3.2.1 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 |
3.2.2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态势 |
3.3 物流增加值发展态势 |
3.3.1 物流增加值 |
3.3.2 我国物流增加值发展态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物流产业发展与就业关系分析 |
4.1 物流产业就业统计与分析 |
4.1.1 物流产业就业人数情况统计与分析 |
4.1.2 物流业就业当量统计与分析 |
4.1.3 物流业就业指数统计与分析 |
4.2 物流业发展阶段与就业指数关系 |
4.2.1 物流产业发展阶段论 |
4.2.2 物流产业就业指数与发展阶段关系 |
4.2.3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
4.3 研究结论 |
4.3.1 物流业就业人数与增加值保持了同步增长 |
4.3.2 物流业产业规模相对于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
4.3.3 物流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要高于第三产业 |
4.3.4 我国物流行业处于发展与转型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转型期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业与就业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
5.1 把握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路 |
5.1.1 明确物流发展的基本方向 |
5.1.2 重塑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
5.1.3 规划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 |
5.1.4 提供良性合理的公共服务 |
5.2 推动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 |
5.2.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5.2.2 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
5.2.3 加强信息技术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结合 |
5.3 优化物流业就业结构并提高物流行业就业水平 |
5.3.1 培养先进的物流人才 |
5.3.2 完善电子物流就业市场 |
5.3.3 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并充分挖掘农村就业市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税收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物流定义的界定 |
1.2.2 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
1.2.3 税收制度和税收负担对现代物流业影响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现代物流业与税收关系的理论概述 |
2.1 现代物流业理论概述 |
2.1.1 物流的定义 |
2.1.2 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及特征及其发展意义 |
2.1.3 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比较分析 |
2.2 税收效率理论概述 |
2.2.1 税收经济效率的理论分析 |
2.2.2 税收行政效率的理论分析 |
2.2.3 税收效率的评价 |
2.3 税收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2.3.1 税收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的作用机理和表现 |
2.3.2 税收效率视角下税收负担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 |
2.4 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分析 |
2.4.1 现代物流业流转税税收法律制度分析 |
2.4.2 现代物流业所得税税收法律制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税收经济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分析 |
3.1 税收经济效率视角下税收对现代物流业宏观效应的影响 |
3.2 税收经济效率视角下税收对现代物流业微观效应的影响 |
3.2.1 对现代物流业消费者行为效应的影响 |
3.2.2 对现代物流企业行为效应的影响 |
3.3 税收经济效率视角下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缺陷 |
3.3.1 税率设置失衡,税收经济效率低下 |
3.3.2 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缺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税收行政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分析 |
4.1 现代物流业的征税成本分析 |
4.1.1 现代物流业征税成本的指标体系 |
4.1.2 影响现代物流业征税成本的因素分析 |
4.1.3 现代物流业税收征管模式及税务征管能力分析 |
4.2 现代物流业的纳税成本分析 |
4.3 税收行政效率视角下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缺陷 |
4.3.1 税收法律制度缺位,税收行政效率低下 |
4.3.2 税务机构设置失范,税收征管技术滞后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比较借鉴 |
5.1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 |
5.1.1 国外现代物流业流转税税收法律制度 |
5.1.2 国外现代物流业所得税税收法律制度 |
5.2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
5.2.1 国外现代物流业流转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启示 |
5.2.2 国外现代物流业所得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启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完善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 |
6.1 完善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6.1.1 适应现代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
6.1.2 构建现代物流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 |
6.1.3 参与现代物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
6.2 完善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6.2.1 平衡协调原则 |
6.2.2 间接调控原则 |
6.2.3 量能课税原则 |
6.3 完善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议 |
6.3.1 涵养税源,完善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 |
6.3.2 效率优先,改进现代物流业税收征管体系 |
6.3.3 优化税制,构建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9)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1.4.1 研究路线 |
1.4.2 创新点 |
2 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的基础理论 |
2.1 现代物流业的界定 |
2.1.1 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 |
2.1.2 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 |
2.2 税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效应分析 |
2.2.1 税收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
2.2.2 增值税和营业税税制的比较 |
2.2.3 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的经济效应 |
2.3 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的理论基础 |
2.3.1 最优商品税理论 |
2.3.2 生产效率的税收条件理论 |
2.3.3 优化产业结构理论 |
3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3.1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
3.1.1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布局状况 |
3.1.2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
3.2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实证分析 |
3.2.1 模型构建 |
3.2.2 数据选取 |
3.2.3 实证分析 |
3.3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
3.3.1 部分企业税负提高 |
3.3.2 税收征管难度加大 |
3.3.3 税收优惠力度较小 |
3.4 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税率高低不统一 |
3.4.2 纳税人资格认定不合理 |
3.4.3 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完整 |
4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的经验和启示 |
4.1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的经验 |
4.1.1 美国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 |
4.1.2 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 |
4.1.3 韩国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 |
4.1.4 荷兰现代物流业的税收政策 |
4.2 国外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启示 |
4.2.1 流转税普遍征收增值税 |
4.2.2 零增值税率鼓励进出口贸易 |
4.2.3 建立完善的优惠政策 |
5 完善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对策 |
5.1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5.1.1 推进营改增的进程 |
5.1.2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
5.1.3 扩大税收优惠范围 |
5.2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
5.2.1 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
5.2.2 积极培训和引进人才 |
5.2.3 强化绿色物流意识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研究概况 |
1.2.2 总体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
2.1 现代物流的概念 |
2.1.1 国外对现代物流的定义 |
2.1.2 国内对现代物流的定义 |
2.2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
2.2.1 反应快速化 |
2.2.2 功能集成化 |
2.2.3 服务系列化 |
2.2.4 作业规范化 |
2.2.5 目标系统化 |
2.2.6 手段现代化 |
2.2.7 组织网络化 |
2.2.8 经营市场化 |
2.2.9 管理智能化 |
2.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
2.3.1 服务功能不同 |
2.3.2 经营理念不同 |
2.3.3 价值实现不同 |
2.3.4 管理模式不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3.1 安阳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
3.1.1 经济发展整体状况 |
3.1.2 物流基础设施状况 |
3.1.3 物流产业整体状况 |
3.1.4 物流企业发展状况 |
3.2 安阳市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
3.2.1 思想观念落后 |
3.2.2 发展规划滞后 |
3.2.3 基础设施欠缺 |
3.2.4 服务功能单一 |
3.2.5 组织程度偏低 |
3.2.6 三方物流乏力 |
3.2.7 专业人才匮缺 |
3.3 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 |
3.3.1 区位优势 |
3.3.2 交通优势 |
3.3.3 市场优势 |
3.4 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机遇 |
3.4.1 政策机遇 |
3.4.2 市场机遇 |
3.4.3 倒逼机遇 |
3.5 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挑战 |
3.5.1 周边地区竞争加剧 |
3.5.2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3.5.3 经济开放程度不高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启示 |
4.1 国外发达国家的启示 |
4.1.1 美国、日本、新加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
4.1.2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特点 |
4.1.3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启示 |
4.2 国内发达地区的启示 |
4.2.1 考察企业的基本概况 |
4.2.2 考察企业的共同特点 |
4.2.3 国内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对策 |
5.1 引入理念 |
5.2 科学定位 |
5.3 政府推动 |
5.3.1 组织推动 |
5.3.2 规划推动 |
5.3.3 政策推动 |
5.3.4 宣传推动 |
5.4 多元运作 |
5.4.1 积极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
5.4.2 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 |
5.4.3 做大做强本地物流企业 |
5.5 配套保障 |
5.5.1 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 |
5.5.2 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
5.5.3 建立智能型多式联运体系 |
5.6 建设设想 |
5.6.1 建设西部物流基地 |
5.6.2 建设南部物流园区 |
5.6.3 构建中心区商贸物流配送体系 |
5.6.4 积极发展北部、东部物流专业市场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对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物流企业应用5G网络技术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朱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江苏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态势及演变机制研究[D]. 梁子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3]R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D]. 杨妮. 南昌大学, 2019(01)
- [4]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D]. 顾珊瑞. 云南财经大学, 2018(05)
- [5]产业结构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胜胜. 江西财经大学, 2018(12)
- [6]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D]. 易佳岐.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7]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D]. 赵天航. 燕山大学, 2016(02)
- [8]税收效率视角下现代物流业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 刘璐.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1)
- [9]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营改增”问题研究[D]. 吴丹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8)
- [10]安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刘建飞.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