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卡在大连公交系统的成功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勋[1](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天津市公交网络数据分析及优化》文中认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的出行需求日渐加剧。乘坐公交出行成为居民首选的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公交系统中,存在着站点和线路分布不合理、线路规划缺乏理论支撑、乘客出行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获取天津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乘客出行规律,优化公交网络,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以天津市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针对天津市现有612条线路,5435个站点,应用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构造了天津市公交站点和线路网络,分析两者的静态拓扑特性,并对公交站点和线路网络进行鲁棒性分析。以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破坏网络的连通性,公交网络对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对前者表现出鲁棒性,对后者则表现出脆弱性。通过对静态公交网络的分析,得出天津市公交网络兼具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部分公交换乘站点即一些关键站点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这可能使得公交网络的稳定性降低。其次,为了根据乘客出行数据推算出其下车站点,设计了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公交IC卡刷卡数据与公交调度数据相融合的乘客下车站点预测算法。通过将乘客的出行数据进行监督学习,根据数据的属性区分出其所属的类别,从而预测乘客的下车站点。并以天津市公交系统为例,利用该方法预测出公交下车站点成功率为75.36%,相比其它方法效率较高。预测结果可以得到乘客的OD(Origin and Destination)站点分布以及为大规模乘客出行规律研究提供有力基础。最后,本文以天津市686公交线路为例,进行线路和站点优化,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公交网络优化提供参考。
苏克云[2](2018)在《城市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与客流时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公交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具有环保、高效集约化的优点,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优先发展公交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公交车辆、线路及站点客流信息的时空变化特征,不仅可以为居民出行提供相应的路径规划建议,还可以为公交规划和调度提供服务,为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以厦门公交为例,以IC卡数据、车辆GPS数据、线路站点数据和车辆基本信息数据为数据源,基于目前流行的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技术进行公交乘客OD(Origin-Destination)并行推算。在获取乘客OD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公交车辆、线路及站点客流时空变化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公交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相关特征来理解大数据在公交领域的具体表现,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存储与并行计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2)海量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提出一种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算法,该方法利用分布式存储(HDFS、HBase)实现了公交IC卡和公交车辆GPS数据的分区存储,基于MapReduce并行计算模型,结合连续出行链及居民历史出行规律实现了海量乘客OD并行推算。基于厦门公交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乘客OD提取率和计算效率。(3)城市公交拥挤度时空分析。在获取公交乘客OD基础上结合并行计算技术(MapReduce)进行公交车辆及线路的满载率计算。基于车辆和线路满载程度进行公交车辆及线路拥挤程度级别划分,根据居民日常出行规律,从高峰期、平峰期和低峰期三个时段分别对公交车辆及线路进行拥挤程度时空分析。研究发现,连接厦门岛内外的公交线路早晚高峰期拥挤区间相似,数量多于岛内公交线路且拥挤级别较高。(4)公交站点客流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并行计算实现公交站点客流量分时段计算,探讨了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三种日期和老人、学生和成人等三类乘客公交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对站点客流进行核密度分析,探究了公交站点客流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各时段的变化特征;对热点站点的客流流向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分析其成因。研究发现:厦门公交客流主要集中于厦门岛内,早高峰呈现“入”状分布,随时间而演变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状分布。SM城市广场、火车站和中山路商圈一直是公交客流热点区域。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3](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荣勇[4](2014)在《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农、中、建、交、招商、邮储和各大商业银行大力推广发行金融IC卡以及培育受理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成熟,人行推行PBOC2.0,3.0的银行芯片卡,发行银行金融IC卡已经成为各家银行抢占市场的一种有力的契机。中国银联发布消息称,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接近150家商业银行发行了金融IC卡,增量银行卡以IC卡为主的局面基本形成。从这一趋势看到2015年国内全面发行金融IC卡的目标有望提早实现。本文阐述了一个采用脱机加联机、批量和管理平台、交易前置和资金清结算等五大功能模块来实现的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银行金融IC卡的脱机消费,发卡管理,密钥管理、银行交易前置和对账清算等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与银行,公交公司现有系统、现有业务的接入与融合,为银行卡从磁条卡过渡到金融IC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同时为基于银行金融IC卡的行业多应用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角度出发,对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论文全面阐述了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系统所要研究的内容,从技术可行性和效益可行性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介绍系统的整体逻辑架构,结合使用SSH框架技术、ExtJS页面,通过OSGI插件开发,银行加密机,Oracle数据库,AIX服务器等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实用的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论文阐述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与实现过程,并且在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完整测试过程,说明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谭晟,周涛[5](2013)在《充分利用金融IC卡优势,推动公交跨域支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2013年2月发布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意见》旨在通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支付手段,方便广大
吴祥国[6](2011)在《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居民公交出行OD矩阵推导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现象愈演愈烈;加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民交通需求与日俱增,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加剧。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我国城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公共交通基础数据资源是进行科学、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运营决策的基础保障和关键。而传统基础数据采集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进行,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存在着调查数据样本量低、数据精度差、不能及时进行数据更新的固有缺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高科技硬件设施如公交刷卡收费系统、公交GPS系统等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之中,而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并未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应用。本文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进行城市居民公交出行OD矩阵的推导与应用,则实现了深度的公交基础数据挖掘与应用。首先,针对城市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状况进行综述分析,分别从城市公交IC卡的推广应用、公交数据仓库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公交出行OD矩阵反推、公交运营与规划应用4个方面展开。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基础数据的采集技术,主要分为传统人工调查采集技术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公交基础数据采集技术2类。城市公交数据仓库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城市公交居民出行OD矩阵推导是本文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城市公交IC卡、GPS数据源,分别建立了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数据仓库结构体系、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数据仓库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数据仓库模块、数据挖掘工具模块、数据逻辑分析模块、用户控制模块4层结构的数据挖掘结构体系。城市公交居民出行OD矩阵推导主要包括公交站间OD矩阵推导、公交出行OD矩阵生成、公交出行OD矩阵校验3方面的内容。其中,公交站点OD矩阵推导是本章的核心研究内容,分别从上车站点推导、下车站点推导、公交换乘分析以及站间出行OD矩阵生成4个方面展开,并详细阐述了推导上车站点的基于公交IC卡数据和调度信息的聚类分析法、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时刻匹配分析法,推导下车站点的公交站点吸引权法、基于单个公交乘客的出行链分析法。最后,基于已挖掘的信息进行公交运营与规划的决策应用分析。分别从城市公交动态特性分析、公交服务质量分析、公交出行特征分析3个方面进行。
章玉[7](201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集成应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PTS)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为APTS的关键支撑数据——动态客流OD数据的获取是APTS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为获取动态公交客流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公交IC卡数据进行挖掘与处理,即可获取用于APTS中进行实时调度、运营管理的动态公交客流数据。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旨在分析与处理动态公交数据,以获取实时的动态公交客流OD,为公交运营管理及公众出行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数据挖掘方法与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公交IC卡数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公交IC卡数据挖掘系统是进行公交客流OD获取的基础平台。本文在介绍动态公交客流数据采集方法的基础上,以公交IC卡数据、公交GPS定位数据作为数据源,建立公交动态数据仓库,提出基于四层结构体系的数据挖掘系统应用平台。基于SPSS Clementine基础平台,建立适用于公交IC卡数据挖掘系统的应用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模块、数据挖掘引擎模块、数据挖掘模块以及图形用户模块四部分。公交IC卡使用乘客的上、下车站点以及换乘站点信息是获取动态公交客流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公交IC卡上、下车站点信息以及换乘站点信息进行判断;在上车站点获取方法中,利用GPS定位数据获取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建立获得乘客上车站点信息的时间匹配模型;在下车站点获取方法中,采用基于乘客出行链的下车站点获取方法与基于居民乘车站距分布的下车站点获取方法;在换乘站点判断中,采用基于刷卡时间差的方法来判断。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部分公交线路的刷卡数据进行公交客流OD的实例分析,通过对比预测数据与调研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基于公交客流OD,对北京市居民公交出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郭鹏[8](2010)在《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份计划书是基于包头市“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而做。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信息化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提出实施“包头市便民服务一卡通”(简称“鹿城通”)项目建设。XD公司按照与市政府合约成立包头市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负责鹿城通项目全部系统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从2009年开始,5年内完工。本商业计划书就是对该项目一期工程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项目的网络架构、项目的目标用户;项目运营的组织结构、营销策略;项目的财务规划包括资金投入计划、投资盈利预测;项目运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等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本文首先简要地对国内外类似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概括叙述了国内外相关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政策环境,项目策划背景,并以香港“八达通”和深圳“深圳通”为例详细分析论证了该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是一个利国利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计划书接着从宏观层面着手,对包头市的市场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市政府的相关决策和行动,包头市的经济、人文、文化生活、市民消费等方面一一做了分析;然后通过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确定公司应先细分市场,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由点及面,分期建设,分阶段营销的方式来拓展市场及制定营销战略。宏观论证分析后,计划书从微观层面着手,对项目的网络架构进行了规划,根据项目的特点设计了运营公司的组织系统,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营销计划,包括项目运营的载体——“鹿城通”卡的发行和使用、项目的市场推进计划和营销策略,并根据项目的进度及投资计划做了成本费用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文章最后对项目运作的风险做了预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论证分析,该项目一期工程需要初始投资约4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5年。
赵晖[9](2009)在《基于公交IC卡信息的居民出行OD推算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否正常和高效地运营,不仅取决于道路和车辆等设施条件,更有赖于运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必须能够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特征,及时并准确、全面地掌握公交出行数据,才能做出科学的公交规划和运营决策。现状我国主要采用人工调查方法获取公交客流信息。人工调查方法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调查结果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得数据不能动态反映城市公交出行的长期变化趋势。近几年,公交IC卡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应用,不仅方便了广大乘客,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客流调查统计手段。公交IC卡、乘客自动计数系统(APC)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取代传统的调查方法,获取相对实时动态的客流信息。本文即以“基于公交IC卡信息的居民出行O-D推算研究”为题,研究从大量公交IC卡信息中获得公交客流信息的方法。论文首先介绍几种O-D矩阵的推算方法。对公交IC卡的数据准备和数据结构作了分析,详细研究分析了公交IC数据中的各字段的实际意义,以及公交基础信息。公交IC卡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公交IC卡信息为分析对象,从理论上介绍了公交IC卡的数据分析过程,分析工具和算法的选择,数据的处理方法。论文以城市公交公司提供的公交IC数据为依据,引入了公交IC数据的上下车站点的推算方法,并引入了线路间换乘表建立与换乘量的推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如何计算全市公交线网的站间客流OD。公交IC数据分析方法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应用型课题。论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公交管理及公交规划所需要的各类公交基本客流数据和公交规划指标数据,并研究通过公交IC信息获取这些基础数据的方法。
刁利平[10](2007)在《电子货币区域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渝城一卡通”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在金融行业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催生了以电子信息的交换完成支付和结算的处理业务和顾客服务。经济学家把这种金融技术创新叫做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数字化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现出来。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摆在了城市发展规划的首位。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经济建设和文明发展的窗口,同时具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特点,加上相关技术和运作模式的相对成熟,使其自然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者。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城市一卡通系统。城市一卡通系统是以电子信息的交换完成支付功能。城市一卡通具有电子货币的重要特点,是电子货币的重要形式。论文围绕电子货币以及其重要形式之一的城市一卡通进行研究。首先,对电子货币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包括电子货币的产生过程,即电子货币的产生以及产生条件,然后得出了电子货币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形式,回顾了电子货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发展对社会经济所做贡献以及其面临的问题,这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成为全文研究前提。接着,对电子货币的市场发展理论进行了分析。学术界对电子货币的技术研究比市场运营理论研究要多要深,电子货币市场营销研究还比较薄弱。在这一部分通过借鉴市场营销理论、金融理论、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电子货币市场运作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对电子货币市场主体供给和需求分析,电子货币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产品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顾客价值、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了分析,这部分理论是指导电子货币市场运营的营销理论。然后,在电子货币市场运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以重庆渝城一卡通这种电子货币为例,详细地对重庆渝城一卡通运营公司及产品的营销环境、市场细分、顾客产品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重庆渝城一卡通产品的实施市场运营的4P营销策略以及措施建议。
二、IC卡在大连公交系统的成功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卡在大连公交系统的成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天津市公交网络数据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基于复杂网络的公交网络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复杂网络基本概念 |
2.1 复杂网络简介 |
2.2 较为经典的复杂网络模型 |
2.2.1 规则网络模型 |
2.2.2 随机网络模型 |
2.2.3 小世界网络模型 |
2.2.4 无标度网络 |
2.2.5 其它复杂网络模型 |
2.3 复杂网络的主要特性 |
2.3.1 度与度分布 |
2.3.2 聚集系数 |
2.3.3 平均路径长度 |
2.3.4 介数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公交IC卡和GPS数据基本概念 |
3.1 IC卡简介 |
3.2 国内公交IC卡发展 |
3.3 IC卡数据结构 |
3.4 公交调度系统中的GPS数据 |
3.5 公交IC卡的数据分析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天津市公交网络分析 |
4.1 天津市公交站点网络的构建 |
4.2 天津市公交线路网络的构建 |
4.3 公交站点网络和线路网络的分析 |
4.3.1 公交站点网络的度及度分布 |
4.3.2 公交站点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 |
4.3.3 公交站点网络的聚集系数 |
4.3.4 公交站点网络的介数 |
4.3.5 公交线路网络的特征分析 |
4.4 公交网络的相关脆弱性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乘客OD分析 |
5.1 公交客流量统计 |
5.2 上车站点的推断 |
5.2.1 推断规则 |
5.2.2 详细推断流程 |
5.3 下车站点的推断 |
5.3.1 下车站点的推断中机器学习的应用 |
5.3.2 决策树C4.5 算法 |
5.3.3 训练集的获取 |
5.3.4 决策树C4.5 算法应用于未知数据下车站点的推断 |
5.4 推断结果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天津市公交网络的优化 |
6.1 公交网络优化分析 |
6.2 线路优化 |
6.2.1 线路优化方案一 |
6.2.2 线路优化方案二 |
6.3 站点优化 |
6.4 本章总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城市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与客流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交IC卡数据应用 |
1.2.2 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研究现状 |
1.2.3 公交乘客下车站点推算研究现状 |
1.2.4 城市公交拥挤度研究现状 |
1.2.5 城市公交客流时空特征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公交数据管理与并行计算技术分析 |
2.1 公交大数据理解 |
2.2 公交大数据管理 |
2.2.1 HDFS |
2.2.2 HBase数据库 |
2.3 分布式计算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公交数据预处理 |
3.2.1 IC卡数据预处理 |
3.2.2 车辆GPS数据预处理 |
3.2.3 公交线路站点数据预处理 |
3.2.4 公交车辆信息数据预处理 |
3.3 公交数据分区存储 |
3.3.1 基于HBase的公交IC卡数据分区存储 |
3.3.2 基于HBase的公交车辆GPS数据分区存储 |
3.3.3 基于HDFS的公交线路站点数据分区存储 |
3.4 公交乘客上车站点并行推算方法 |
3.5 公交乘客下车站点并行推算方法 |
3.5.1 基于连续性出行链的下车站点并行推算方法 |
3.5.2 非连续性公交出行链下车站点推算 |
3.6 实例分析 |
3.6.1 实验环境 |
3.6.2 厦门市公交乘客OD推算 |
3.6.3 实验对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交拥挤度时空分析 |
4.1 满载率计算 |
4.1.1 获取车辆客流总量 |
4.1.2 公交车辆满载率计算模型 |
4.1.3 公交车辆满载率并行计算 |
4.1.4 公交线路满载率并行计算 |
4.2 公交拥挤度级别划分 |
4.2.1 公交车辆拥挤度级别划分 |
4.2.2 公交线路拥挤度级别划分 |
4.3 公交拥挤度时空分析 |
4.3.1 公交车辆拥挤度时空分析 |
4.3.2 公交线路拥挤程度时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交站点客流时空变化分析 |
5.1 公交站点客流量并行计算 |
5.2 站点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
5.2.1 不同日期公交站点客流时间分布 |
5.2.2 不同群体公交站点客流时间分布 |
5.3 公交站点客流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
5.3.1 公交站点客流总体空间分布 |
5.3.2 按时间分段的公交客流空间分布 |
5.3.3 热点站点客流OD流向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工作总结 |
特色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1.4 本系统研究的内容 |
1.5 本文组织和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SSH框架 |
2.2 EXTJS框架 |
2.3 OSGI插件开发 |
2.4 银行金融加密机 |
2.5 ORACLE数据库 |
2.6 AIX服务器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 |
3.2.2 效益可行性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1.1 公交一卡通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4.1.2 行业密钥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4.1.3 银行公交前置系统总体架构 |
4.2 公交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新公交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1 公交脱机消费 |
5.1.2 制卡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5.2 新行业密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2.1 密钥管理体系 |
5.2.2 密钥的生成与存储安全 |
5.2.3 密钥卡的管理 |
5.3 银行公交前置系统设计与实现 |
5.3.1 POS设备信息管理 |
5.3.2 线路票价参数管理 |
5.3.3 交易管理 |
5.3.4 报表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的目的和任务 |
6.2 测试环境与配置 |
6.3 测试内容 |
6.4 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充分利用金融IC卡优势,推动公交跨域支付(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公交非现金支付方式 |
1. 城市一卡通 |
2. 金融IC卡 |
3. 手机支付 |
二、金融IC卡在跨域公交支付中的积极作用 |
1. 发卡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
2. 受理环境成熟且应用不断多元化 |
3. 标准的先进性与配套系统的成熟性 |
4. 在诸多城市的公交、地铁等领域已成功应用 |
(6)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居民公交出行OD矩阵推导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城市公交IC卡的推广应用 |
1.3.2 城市公交数据仓库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
1.3.3 城市公交居民出行矩阵推导研究 |
1.3.4 基于挖掘信息的城市公交运营和规划应用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市公交基础数据采集技术 |
2.1 传统人工调查采集技术 |
2.1.1 基本调查方法 |
2.1.2 传统方法的优缺点 |
2.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公交基础数据采集技术 |
2.2.1 现代信息技术概述 |
2.2.2 基于传感技术的采集方法 |
2.2.3 基于图像技术的采集方法 |
2.2.4 基于GPS和GIS系统的采集方法 |
2.2.5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采集方法 |
2.2.6 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公交数据仓库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 |
3.1 概述 |
3.1.1 数据仓库 |
3.1.2 数据挖掘 |
3.2 城市公交数据仓库构建 |
3.2.1 数据仓库基本结构 |
3.2.2 公交数据仓库构建 |
3.3 城市公交数据挖掘技术 |
3.3.1 数据挖掘系统结构 |
3.3.2 公交数据挖掘系统 |
3.4 城市公交基础数据预处理 |
3.4.1 数据预处理基本方法 |
3.4.2 公交IC卡数据预处理 |
3.4.3 公交GPS数据预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公交居民出行OD矩阵推导 |
4.1 城市公交基础数据准备 |
4.1.1 基于公交IC卡数据源的数据准备 |
4.1.2 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源的数据准备 |
4.2 城市公交站间OD矩阵推导 |
4.2.1 公交上车站点推导 |
4.2.2 公交下车站点推导 |
4.2.3 公交换乘分析 |
4.2.4 站间出行OD矩阵生成 |
4.3 城市公交出行OD矩阵生成 |
4.3.1 站间出行OD矩阵扩样 |
4.3.2 小区出行OD矩阵生成 |
4.4 城市公交出行OD矩阵校验 |
4.4.1 出行OD矩阵校验基本指标 |
4.4.2 出行产生与吸引校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挖掘信息的公交决策应用分析 |
5.1 城市公交动态特性分析 |
5.1.1 城市公交客流时间特性分析 |
5.1.2 城市公交客流空间特性分析 |
5.2 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分析 |
5.3 城市公交出行特征分析 |
5.3.1 公交出行特征基本指标 |
5.3.2 公交出行OD矩阵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数据挖掘方法综述 |
2.1.1 数据挖掘的定义 |
2.1.2 数据挖掘方法 |
2.1.3 数据挖掘工具 |
2.2 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综述 |
2.2.1 人工调查方法 |
2.2.2 基于图像处理的公交OD获取方法 |
2.2.3 基于自动乘客计数系统的获取方法 |
2.2.4 公交客流OD反推方法 |
2.2.5 IC卡信息获取公交OD的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公交IC卡数据挖掘系统架构 |
3.1 公交动态数据采集 |
3.1.1 公交IC卡数据采集 |
3.1.2 公交GPS定位数据采集 |
3.2 公交IC卡与GPS数据预处理 |
3.2.1 公交IC卡数据预处理 |
3.2.2 公交GPS数据预处理 |
3.3 公交动态数据仓库建立 |
3.3.1 数据仓库结构 |
3.3.2 公交动态数据仓库 |
3.4 公交IC卡数据挖掘系统平台 |
3.4.1 数据挖掘体系结构 |
3.4.2 数据挖掘系统功能模型 |
3.4.3 数据挖掘平台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数据挖掘的动态公交OD获取方法 |
4.1 研究思路 |
4.2 基于GPS数据的上车站点信息获取 |
4.3 乘客出行的下车站点获取 |
4.3.1 基于出行链的下车站点获取算法 |
4.3.2 基于乘车站距分布的下车站点获取算法 |
4.4 乘客换乘站点信息判断算法 |
4.4.1 换乘站点判断思路 |
4.4.2 换乘判断算法 |
4.5 动态公交客流OD获取 |
4.5.1 线路公交客流OD获取 |
4.5.2 区域公交客流OD获取 |
4.6 本章小结 |
5 动态公交客流OD实例分析及应用 |
5.1 基础数据获取 |
5.2 上下车站点信息获取 |
5.2.1 上车站点获取 |
5.2.2 下车站点获取 |
5.3 结果分析与评价 |
5.3.1 评价指标 |
5.3.2 结果与精度分析 |
5.4 基于IC卡信息的居民公交出行动态特性分析 |
5.4.1 公交客流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
5.4.2 公交客流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城市一卡通在国内外的应用 |
1.1.2 城市一卡通发展方向和前景 |
1.1.3 鹿城通项目商业策划背景 |
1.1.4 XD 公司简介 |
1.1.5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鹿城通项目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2.1.1 包头市概况 |
2.1.2 包头市经济发展现状 |
2.1.3 包头市公共事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4 包头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5 包头市零售商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1.6 包头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
2.2 包头市居民消费分析 |
2.2.1 居民消费分类 |
2.2.2 居民消费的发展 |
2.2.3 居民消费发展对项目的影响 |
2.3 鹿城通项目的SWOT 分析 |
2.3.1 优势分析 |
2.3.2 劣势分析 |
2.3.3 机会分析 |
2.3.4 面临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鹿城通项目运营方案 |
3.1 项目网络构架及用户 |
3.1.1 总体规划 |
3.1.2 系统架构 |
3.1.3 用户分类 |
3.2 项目运营公司组织设计 |
3.2.1 公司组织架构 |
3.2.2 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 |
3.3 鹿城通卡的发行和使用 |
3.3.1 鹿城通卡的相关定义 |
3.3.2 鹿城通卡的发行 |
3.3.3 鹿城通卡的使用 |
3.4 市场运营 |
3.4.1 公用事业一卡通系统的运营 |
3.4.2 其它市场推进计划 |
3.4.3 市场营销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资财务效益分析 |
4.1 项目基本配置及费用测算 |
4.1.1 基本配置 |
4.1.2 成本分析 |
4.2 投资盈利分析 |
4.2.1 盈利来源 |
4.2.2 收入预测统计 |
4.2.3 投资效益评价 |
第五章 计划执行风险和对策 |
5.1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5.2 政策变动 |
5.3 经营风险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公交IC卡信息的居民出行OD推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公交IC卡产生背景 |
1.1.2 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 |
1.2 公交IC信息分析 |
1.2.1 与传统方法比较 |
1.2.2 数据保证 |
1.2.3 技术支持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IC卡使用情况综述 |
1.3.2 国内外公共交通IC卡数据采集分析综述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O-D矩阵的推算方法 |
2.1 区域O-D矩阵的推算方法 |
2.2 线路O-D矩阵的推算方法 |
2.3 结点O-D矩阵的推算方法 |
第三章 公交IC的原始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 |
3.1 公交IC卡简介 |
3.1.1 公交IC卡收费系统 |
3.1.3 公交IC卡数据采集流程 |
3.1.3 公交IC卡数据结构 |
3.2 公共交通基础信息 |
3.2.1 公交线路及站点信息 |
3.2.2 公交调度信息 |
3.3 公交IC卡的数据分析 |
3.3.1 公交IC数据的采集分析 |
3.3.2 公交IC数据分析过程 |
3.4 公交IC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的选择 |
3.4.1 公交IC数据分析工具选择 |
3.4.2 公交IC数据分析算法选择 |
3.5 数据预处理方法 |
3.6 公交IC卡数据分析解释评价 |
第四章 公交站间OD客流量推算 |
4.1 一票制公交IC卡信息OD推算 |
4.1.1 IC卡数据记录内容 |
4.1.2 公交出行过程描述 |
4.1.3 研究一票制公交IC卡信息OD推算方法 |
4.2 线路间换乘表的建立与换乘量的推算 |
4.2.1 公交换乘概述 |
4.2.2 公交换乘表的建立 |
4.2.3 公交线路间换乘量的推算 |
4.3 公交站间客流OD的推算 |
4.3.1 数据准备 |
4.3.2 站间客流OD计算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共交通信息在交通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5.1 公交IC信息在公交管理中的应用 |
5.1.1 基本公交客流介绍 |
5.1.2 公交车辆调度概述 |
5.1.3 公交调度中发车间隔的研究 |
5.2 公交IC信息在公交规划中的应用 |
5.2.1 公交规划中重要运营指标 |
5.2.2 公交OD矩阵预测方法 |
5.2.3 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本文总结 |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电子货币区域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渝城一卡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核心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电子货币发展及营销理论回顾 |
2.1 电子货币的产生 |
2.2 电子货币产生的条件 |
2.2.1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电子货币产生的经济基础 |
2.2.2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电子货币产生的技术保障 |
2.3 电子货币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形式 |
2.3.1 电子货币的概念 |
2.3.2 电子货币的特征 |
2.3.3 电子货币的发展形式 |
2.4 电子货币市场主体分析 |
2.4.1 电子货币发行者及其盈利模式 |
2.4.2 电子货币消费者的需求分析 |
2.5 电子货币市场营销理论 |
2.5.1 电子货币营销的环境分析 |
2.5.2 SWOT 分析法 |
2.5.3 电子货币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
2.5.4 顾客让度价值理论 |
2.5.5 电子货币4P 策略组合 |
3 国内城市一卡通系统介绍及启示 |
3.1 城市一卡通系统概况 |
3.1.1 什么是城市一卡通系统 |
3.1.2 城市一卡通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3 城市一卡通项目利益集团 |
3.1.4 城市一卡通项目利益集团对项目发展影响 |
3.2 重庆“渝城一卡通”系统介绍 |
3.2.1 渝城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
3.2.2 “渝城一卡通”系统介绍 |
3.3 其他城市一卡通系统介绍 |
3.3.1 上海城市一卡通系统介绍 |
3.3.2 大连城市一卡通系统介绍 |
3.4 城市一卡通发展启示 |
3.4.1 城市一卡通效益分析 |
3.4.2 城市一卡通面临的问题 |
3.4.3 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经验 |
4 重庆“渝城一卡通”营销策略 |
4.1 重庆“渝城一卡通”SWOT 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重庆“渝城一卡通”细分市场需求分析 |
4.2.1 公用行业运营企业需求分析 |
4.2.2 持卡用户需求分析 |
4.2.3 政府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
4.3 重庆“渝城一卡通”顾客让度价值分析 |
4.3.1 产品价值 |
4.3.2 服务价值 |
4.3.3 人员价值 |
4.3.4 形象价值 |
4.3.5 时间成本 |
4.3.6 精力(精神与体力)成本 |
4.4 重庆“渝城一卡通”的营销策略组合分析 |
4.4.1 产品策略 |
4.4.2 价格策略 |
4.4.3 渠道策略 |
4.4.4 促销策略 |
5 实施“渝城一卡通”营销策略的措施建议 |
5.1 政策驱动 |
5.2 跨地区发展 |
5.3 跨行业发展 |
5.4 增加增值服务 |
5.5 联盟策略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间发表的论文 |
四、IC卡在大连公交系统的成功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天津市公交网络数据分析及优化[D]. 赵勋. 天津大学, 2019(01)
- [2]城市公交乘客OD并行推算与客流时空分析[D]. 苏克云. 福州大学, 2018(03)
- [3]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4]银行金融IC卡城市公交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D]. 荣勇.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5]充分利用金融IC卡优势,推动公交跨域支付[J]. 谭晟,周涛. 中国信用卡, 2013(07)
- [6]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居民公交出行OD矩阵推导与应用[D]. 吴祥国. 山东大学, 2011(04)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公交客流OD获取方法研究[D]. 章玉.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9)
- [8]鹿城通项目一期工程商业计划书[D]. 郭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9]基于公交IC卡信息的居民出行OD推算研究[D]. 赵晖. 长安大学, 2009(12)
- [10]电子货币区域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渝城一卡通”为例[D]. 刁利平. 重庆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