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集成商

互联网集成商

一、Internet集成器(论文文献综述)

严安丽[1](2020)在《基于网络流量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手机携带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信息,使其成为恶意应用攻击的主要目标。目前学术界针对恶意应用检测技术主要分为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网络行为分析。静态分析,即分析恶意应用的静态代码识别应用的恶意性,但其不能检测未知的恶意应用;动态分析,即分析恶意应用运行过程中API调用等信息判别应用是否产生恶意行为,但其需要相对较高的检测成本;网络行为分析,即针对应用软件产生的网络流量分析网络交互行为的恶意性,虽然该方法可避免以上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但网络流量存在快速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保障模型的检测性能,模型需要不断更新。目前网络行为分析的检测方法大多采用批量学习设置的机器学习算法,而这种方法更新模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存储资源和执行内存,不适用于大规模在线恶意应用检测场景。为了解决大数据场景下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问题,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模型更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核心为双重集成策略。具体来说,第一层集成策略是多个分类器形成一个临时集成器,通过移除和添加分类器实现临时集成器的更新。第二层集成策略是多个临时集成器构成检测模型,通过移除和添加临时集成器进一步实现检测模型的更新。(2)针对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模型更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架构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第一层通过一个初步分类来过滤出训练集中不能准确给出正确标签的样本,而第二层则通过第一层过滤出的样本来建立一个增强分类器。该方法通过基于增量学习技术实现模型的在线更新。(3)针对在线恶意应用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提取规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提取的规则检测恶意网络行为,从而提高在线检测效率。具体来说,首先为每个隐含层构造一个输入-隐含树表示深度神经网络输入与每个隐含层输出之间的规则。然后构造一个隐含-输出树表示各隐含层输出与深度神经网络输出之间的规则。最后,使用隐含层作为桥梁,将这些树合并成一个总的规则树。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在线恶意应用模型更新和在线恶意应用检测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推进在线恶意应用检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冯晓东[2](2018)在《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成学习通过训练多个学习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其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往往要优于单一的学习器,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分类器集成方法,集成学习的主要研究方向,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分类问题,如个人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故障检测、医学诊断等。一个有效的分类器集成方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预测客户的违约率,降低财务风险;能够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尽早发现故障,及时制定维修计划;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智能判断,尽快制定治疗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分类器集成方法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在全面介绍分类器集成选择方法、分类器动态集成选择、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结合D-S证据理论、模糊软集合、马尔科夫链、软概率等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分类器集成方法的分类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模糊软集合和D-S证据理论的分类器集成选择方法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于训练基分类器的样本量越来越大,学习算法的计算和存储开销越来越大,为分类器集成方法的构建带来沉重的计算负担。为了解决该问题,分类器集成选择方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构建这类方法的关键是选择标准和选择或搜索方法的确定,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基于分类器的多样性或分类精确度构建选择标准,很少有学者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而且仅仅采用一种方法来度量分类器之间的差异性,很难捕获基分类器的多样性;同时仅仅采用精确度也很难衡量一个分类器的整体分类性能。因此,本文同时考虑多种多样性和分类性能度量指标,结合模糊软集合和D-S证据理论,从多准则决策的角度构建选择标准。最后,基于16个二分类数据集,与6个对比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第二,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研究。分类器融合方法的选择与构建,也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而已有的融合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固定集成器和可训练的集成器。然而,这些融合方法都是静态的,它们在对待测样本进行集成分类时采用相同的融合规则,这将极大地降低分类器集成方法的泛化能力,无法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一些分类器动态集成选择方法被提出,但其采用的融合方法仍然没有考虑分类器分类性能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将分类器基于序列样本的分类性能变化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并采用马尔科夫链进行建模,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基于17个数据集,通过和12个对比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解决二分类问题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信用评估领域能够有效地降低错误分类成本,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第三,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已有的分类器动态集成选择方法,往往基于分类器在验证集中的分类性能对其选择,而忽略了分类器在测试集中的分类行为。而且,针对分类器的选择和融合两个步骤需要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完成,而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法或理论同时完成该两个步骤。软概率独特的运算过程能够同时包含以上两个步骤,同时分类器对待测样本的分类行为能够影响到分类器的选择与融合。因此,本文提出了基本的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并基于10个信用数据集,具体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步骤,并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同时,结合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究内容,提出最终的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并基于17个数据集,通过和14个对比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解决二分类问题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王薇[3](2017)在《地铁列车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规模扩大,在地铁列车速度快和载重量大的状况下,对地铁车辆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而列车轴温的实时监测对保证列车可靠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的红外热轴探测系统由于探测装置安装在室外,受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报等问题;接触性智能轴温探测系统存在大量繁复的布线问题,且需要人工定时检查轴温状态,工作量较大。针对这些问题,运用Zigbee技术组建传感器网络,研究多节点轴温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课题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Zigbee通信技术、GPRS技术实现温度数据的无线传输、显示和报警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使用星型结构,所有温度监测节点将温度数据通过Zigbee网络无线发送给集成器。集成器设备主要包括集成了 Zigbee协议栈的CC2530主芯片、Nokia5110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报警模块、GPRS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集成器将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后通过GPRS上传至上位机,并且将接收到的各轴温采集节点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处理后显示于液晶屏上。通过对比采集到的数据和设定阈值,当数据超出温度阈值,通过蜂鸣器实现报警功能。论文完成了地铁列车的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的设计,系统性能良好、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可扩展性高,可以同时接收列车上多个轴温采集节点的信息并作进一步处理,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降低了布线成本,而且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使值班人员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发现列车车轴的安全隐患,进而及时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检修,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刘硕[4](2016)在《基于电力线路载波通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开发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用电营业管理的发展,传统人工抄表将被自动抄表系统取代。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无需敷设线路,从而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抄表系统的热门选择。但由于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的特性,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如抄收不稳定,实时性差,信道维护成本高等。为提高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的易用性及降低系统成本,在工程运用中,需进一步对其进行工程应用上的方案优化设计。此外,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抄表系统的路由实现方案是进一步提高抄表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概念及原理,分析了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的特性,并介绍了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在远程抄表系统中的运用情况。随后简述了电力载波远程抄表系统的构造原理及功能,以及电力载波远程抄表系统的原中继路由方案。利用低压抄表系统中一般常有多块电能表计置于同一个表计箱的特点,在每-表计箱中设一采集终端,由该采集终端采集多个电能表的数据,再经电力线通信方式向集中器发送数据。本文描述了采集终端的功能,介绍了其软硬件的设计原理。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载波抄表系统的中继路由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证明其的收敛性。同时证明其比原路由方案能更快的获取中继路由表,从而具有更好的性能。

于培亮[5](2012)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现场控制系统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也不断的发展,以ERP为代表的信息系统也被广泛的使用。通常,各种系统完成特定的功能,由不同的厂商开发,采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开发语言。这些系统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内部出现许多”信息孤岛”,各种监控系统、信息系统无法相互共享资源的情况。由于各个自动化厂商采用技术差异非常大,现场监控系统与上层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尤为复杂。本文采用一种中间件的解决方案,实现多种现场控制系统集成,开发了一个集中监控平台,并为解决企业“管控一体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在本文提出的方案采用中间件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集成,为外部系统提供了逻辑的数据视图和调用接口,而实际的数据仍然存在于现有各个系统之中。外部采用该系统中数据的应用通过一个统一的调用接口来查询和更新系统中的数据,而实际的查询和更新操作是由局部数据包装器和全局数据集成器组成的集成系统来完成的。在该方案中,我们利用现有系统预留的开放式接口,将现有的系统在数据级上包装成为具有统一接口的包装器。同时,考虑到整个监控集成系统的性能和后期与上层ERP、调度系统协同工作时的效率,该系统提供一个集成层。全局数据集成器为上层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接受查询和更新请求,对外部请求进行转换分解,得到针对每个系统的查询或更新请求,然后通过局部的各个包装器提供的接口完成实际的数据查询和更新操作,并将执行的结果反馈给调用者。在全局数据集成器中,系统采用了线程池等一些优化技术,相对于直接将局部数据包装器暴露给外部用户,可以得到更高的执行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提出的监控集成方案具有实时性、跨平台性、可扩展等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系统采用了CORBA中间件作为跨平台的软件总线。同时,系统采用XML作为各个系统之间交互的数据格式。针对现有系统位于多种平台,同时保证系统可以在多种平台中运行,系统采用了ACE/TAO开源方案,保证了系统可以跨平台运行。在文中,我们对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执行的流程、功能的实现做了详细介绍。为了提升系统的性能,本系统中采用了多线程和线程池技术,并对编写跨平台的多线程程序和线程池的实现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提出的系统已经通过测试,完全满足提出的目标。同时文中还具体介绍了系统的部署和使用方法,并对系统的跨平台性和扩展性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的系统对解决实际中“管控一体化”问题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王权于[6](2011)在《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WS-BPEL的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方法正逐渐成为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BPEL流程Web服务的分布自治性、BPEL流程结构的松散耦合性和运行环境的动态开放性,使得如何提高BPEL流程的容错能力成为面向服务软件工程的科学问题之一。异常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软件容错机制,已经在程序设计语言和工作流等方面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研究已有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方法:研究了基于EHPDL-P语言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的描述方法;研究了基于层次着色Petri网的EHPDL-P语言的形式化建模和EHPDL-P策略冲突和规则冲突的仿真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基于EHPDL-P策略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框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面向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策略描述语言—EHPDL-P。设计了 EHPDL-P语言的元模型;定义了EHPDL-P语言的语法结构;描述了异常处理动作、异常处理规则、异常处理策略和异常处理策略集四个核心语言成份。基于EHPDL-P语言,BPEL流程异常开发人员可以在较高的抽象层次、声明式地表示面向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逻辑,实现异常处理逻辑和正常业务逻辑的分离和BPEL流程异常处理逻辑的动态可配置性。2)基于层次着色Petri网理论,研究了 EHPDL-P语言的的形式化语义模型;利用CPN Tools仿真分析工具,重点研究了基于EHPDL-P的策略冲突的检测和消解方法和规则冲突的检测和消解方法。3)设计了基于EHPDL-P的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框架,研究了基于EHPDL-P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框架设计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动作的转换机制和策略执行机制等关键技术。4)结合“汽车制造管理系统”领域中的“整车装配工位数据采集流程”案例,介绍了基于EHPDL-P的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开发方法。

吕成戍[7](2009)在《基于XML/Web服务的分布式电子商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分布式计算技术不适合于在松散耦合、异构的、有防火墙的Internet环境下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Web服务标准(WSDL,SOAP和UDDI)的产生以及XML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分布式网络应用的革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台独立性和语言独立性。基于XML/Web服务的分布式电子商务体系能满足远程的数据交互、异构平台间相互通讯以及穿越防火墙等一系列复杂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XML/Web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结构,并针对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异构数据集成、公共数据格式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孙月宁[8](2009)在《主题语义检索技术在信息集成中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主题地图是一种良好的企业信息集成和检索工具。在传统主题地图信息集成中,查询语言TMQL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检索功能,但不能解决检索中出现的同义异形词或近义问题,并且检索结果没经过定制和处理直接返回给用户,因而用户检索效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Tolog的主题语义检索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提出了一种基于Tolog语义检索的信息集成框架。信息集成框架由数据、信息提供、集成和用户接口四个概念层次组成。设计信息集成器中时,在传统信息集成器加入了tolog知识推理,并对返回主题按关联度进行排序,还对主题进行了查询扩展。改进了Tolog推理技术。本文在Tolog固有的推理规则中加入了自己的规则,实现了对推理规则系统的扩展,解决了检索中的同义异形问题。在用Tolog进行推理时,对主题进行了推理扩展,使推理可获得二级关联主题,增强了主题检索能力。设计了一种主题间相关度算法。通过划分主题关联种类,从XTM抽取出其树形的语义层次结构,在此树形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语义距离的概念计算返回主题和用户查询主题间的相关度,使检索结果按主题关联度高低呈现给用户,提高了用户检索效率。最后,将Tolog的语义检索初步应用于某公司办公系统的图书查询中,证明了本检索技术的良好效果。以一组数据为检索实例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olog的语义检索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改善了检索性能,达到了检索系统的设计目的。

李卫东,单新建[9](2008)在《基于Web Services的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文中认为为解决企业分布式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互操作的瓶颈问题,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四层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利用Web Services技术,OGC地理信息服务实现规范,和W3C标准的可缩放矢量图形成像模型(SVG)的集成,通过构建空间数据转换服务集成器,在用户和服务之间提供一种透明的松耦合,跨越系统底层的异构性,进行异构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和显示,从而实现了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在国家地震网络计算应用系统(SECAS)建设中,基于以上框架采用.NET平台进行设计并得到了初步应用。

石秀君[10](2008)在《基于Web服务的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研究》文中提出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以极快的速度实现电子化的商品交易过程,侧重于外部交易活动。传统ERP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缺乏与外部电子商务的交互。ERP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与必然发展趋势。传统的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往往是点对点间的集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集成能力差、可扩展性差、互操作能力差、集成代价高等缺点。Web服务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良好的封装性、廉价性、松散耦合的结构、协议规范的标准性和高度可集成能力等特点,因而基于Web服务的集成方案必将成为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领域的主流。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弥补传统的应用集成的不足和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缺陷,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解决途径。Web服务的发展,给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带来了生机。本文将Web服务技术应用于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框架,重点地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接口系统和该模型框架中的数据集成技术。本文所做工作及创新如下:1.概述了ERP和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对ERP的变革。主要从供应链的兼容性、侧重点的差异性、应用的互补性和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互联性四个方面分析了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对ERP与电子商务集成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2.借鉴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成果,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框架。根据分析得到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结合Web服务的集成优势,设计了基于Web服务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框架。研究了Web服务应用接口系统,Web服务应用接口系统主要由三大组件构成:Web服务产生组件、Web服务部署组件以及Web服务应用接口维护组件。3.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集成技术。首先通过为每个系统建立适配器,将需要集成的数据放入企业数据总线中,也就是一个基于XML统一数据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集成。其次,利用XML和Web服务在数据集成方面的应用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数据集成器,该数据集成器由模式管理模块、查询处理模块、XML交互接口以及包装器构成。最后,为了把用户查询转化为针对各个数据源的查询和把查询结果转化为统一模式,设计了包装器。4.对基于Web服务的订单管理系统部分功能进行了有关设计和具体实现。本订单管理系统由一些内部操作和一组Web服务组成。内部操作向企业的订单管理者和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个操作界面,完成订单的输入、审核、查询,在完成这些功能的过程中,订单管理系统需要调用ERP其它模块提供的Web服务。

二、Internet集成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集成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流量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离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2.1.1 静态分析
        2.1.2 动态分析
        2.1.3 网络行为分析
    2.2 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2.2.1 简单重训练策略
        2.2.2 模型调整策略
        2.2.3 集成重训练策略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网络流量行为数据获取方法
    3.1 应用软件来源
    3.2 网络流量采集
    3.3 流量数据预处理
        3.3.1 流量分流
        3.3.2 流量清洗
    3.4 流量数据标签制定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集成学习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4.1 特征工程
    4.2 增量集成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模型构建
        4.2.1 模型初始化
        4.2.2 增量更新
        4.2.3 临时集成器的构造
        4.2.4 模型检测
    4.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3.1 实验数据集
        4.3.2 评价指标
        4.3.3 本方法与经典集成学习算法的比较
        4.3.4 本方法与其他先进在线检测方法的比较
        4.3.5 本方法与其他决策策略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有双层架构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5.1 特征工程
        5.1.1 特征提取
        5.1.2 特征选择
    5.2 双层架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模型构建
        5.2.1 模型初始化
        5.2.2 模型重训练
        5.2.3 增量更新
        5.2.4 模型检测
    5.3 实验设计
        5.3.1 TAMD评估实验设计
        5.3.2 TAMD-IL评估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5.4.1 实验数据集
        5.4.2 评价指标
        5.4.3 TAMD模型评估
        5.4.4 TAMD-IL模型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规则提取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6.1 特征工程
    6.2 深度神经网络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模型构建
        6.2.1 深度神经网络构建
        6.2.2 提取神经元信息
        6.2.3 构建隐含-输出树
        6.2.4 构建输入-隐含树
        6.2.5 合并总树
        6.2.6 基于规则树的模型检测
        6.2.7 深度神经网络可解释性分析
    6.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6.3.1 实验数据集
        6.3.2 评价指标
        6.3.3 本方法参数设置
        6.3.4 本方法与其它机器学习方法的比较
        6.3.5 本方法与基于流内容特征方法的比较
        6.3.6 本方法与基于流统计特征方法的比较
        6.3.7 本方法与基于全流特征方法的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现状
        2.1.1 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的界定
        2.1.2 分类器集成选择方法研究现状
        2.1.3 分类器动态集成选择方法研究现状
        2.1.4 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研究现状
    2.2 软集合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2.2.1 软集合及其扩展理论研究现状
        2.2.2 软概率研究现状
    2.3 马尔科夫链和D-S证据理论研究现状
        2.3.1 马尔科夫链研究现状
        2.3.2 D-S证据理论研究现状
3 基于模糊软集合和D-S证据理论的分类器集成选择方法研究
    3.1 问题分析
    3.2 模糊软集合和D-S证据理论
        3.2.1 模糊软集合
        3.2.2 D-S证据理论
    3.3 基于模糊软集合和D-S证据理论的分类器集成选择模型
        3.3.1 基分类器生成
        3.3.2 选择标准确定
        3.3.3 分类器集成选择
    3.4 样本数据及实验设计
        3.4.1 样本和数据
        3.4.2 基分类器和对比模型的选择
        3.4.3 评价标准
    3.5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3.5.1 分类性能和多样性对比分析
        3.5.2 统计检验
        3.5.3 实验结果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研究
    4.1 问题分析
    4.2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分类器动态加权集成模型
        4.2.1 训练基分类器并分别对验证集和测试集中的样本进行分类
        4.2.2 确定测试集样本的动态加权集成器
        4.2.3 将测试集样本的分类结果进行加权集成
    4.3 样本数据及实验设计
        4.3.1 样本和数据
        4.3.2 基分类器和对比模型的选择
        4.3.3 评价标准
    4.4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4.4.1 实验结果
        4.4.2 统计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
    5.1 问题分析
    5.2 软概率
    5.3 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模型
        5.3.1 基本DECSP模型
        5.3.2 DECSP在个人信用评估领域的应用
        5.3.3 改进的DECSP模型
    5.4 样本数据与实验设计
        5.4.1 样本和数据
        5.4.2 基分类器和对比模型的选择
        5.4.3 评价标准
    5.5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5.5.1 实验结果
        5.5.2 统计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论文
    B 目前已投稿件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3)地铁列车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设计思想
    2.1 设计思想
    2.2 系统可行性研究
        2.2.1 技术可行性
        2.2.2 经济可行性
        2.2.3 管理可行性
        2.2.4 社会效益可行性
        2.2.5 可行性总结
    2.3 系统需求分析
        2.3.1 功能需求
        2.3.2 性能需求分析
    2.4 开发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列车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1.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2 系统设计流程
    3.3 系统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列车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详细设计
    4.1 硬件详细设计
        4.1.1 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4.1.2 液晶显示模块
        4.1.3 蜂鸣器报警模块
        4.1.4 GPRS无线通信设计
        4.1.5 电源模块
        4.1.6 存储模块
        4.1.7 Zigbee-GPRS网关设计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集成器软件设计
        4.2.2 Nokia5110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4.2.3 蜂鸣器报警程序
        4.2.4 GPRS通信设计
        4.2.5 Zigbee-GPRS网关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5.1 硬件单机测试
    5.2 轴温采集节点与集成器调试
    5.3 GPRS通信调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电力线路载波通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动态
        1.3.2 国内的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工作
第2章 低压电力线抄表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分析
        2.1.1 输入阻抗特性
        2.1.2 衰减特性
        2.1.3 噪声特性
    2.2 低压电力线载波调制技术分析
        2.2.1 窄带调制技术
        2.2.2 扩频通信技术
        2.2.3 正交频分复用
    2.3 低压配电网的结构分析
        2.3.1 物理结构
        2.3.2 逻辑结构
        2.3.3 组网模型
    2.4 低压电力线抄表系统架构分析
    2.5 载波路由模块在低压电力线抄表系统中的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新架构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
    3.1 抄表系统的系统构架的工程上的优化设计
        3.1.1 电力载波集抄新系统示意图
        3.1.2 数据采集终端(1带N)
    3.2 数据采集终端硬件电路
        3.2.1 微控制器(MCU)选型
        3.2.2 系统总体原理图采集终端硬件功能示意图
        3.2.3 抗干扰措施
    3.3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3.3.1 软件设计方法
        3.3.2 软件组成及流程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载波集抄系统新中继路由方案的设计和仿真
    4.1 新路由方案的设计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4.1.1 电力载波抄表系统中继路由技术的难点
        4.1.2 实现电力载波抄表系统中继路由技术的可利用的资源
        4.1.3 电力载波抄表系统中继路由技术的性能评价问题
    4.2 新路由算法的实现流程思想
    4.3 载波新中继路由模块的硬件设计
        4.3.1 载波路由模块功能需求
        4.3.2 总体设计
        4.3.3 芯片选型
        4.3.4 主控电路
        4.3.5 FLASH电路
        4.3.6 晶振电路
        4.3.7 JTAG调试电路
        4.3.8 串口电路
        4.3.9 接口电路
    4.4 中继路由算法的仿真分析
        4.4.1 软件仿真平台介绍
        4.4.2 软件仿真流程
        4.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系统软件功能及运行情况简介
        4.5.1 启停自动抄收功能情况
        4.5.2 用电负荷曲线查询
        4.5.3 线损分析
        4.5.4 三相平衡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载波路由模块的测试
    5.1 硬件调试与测试
    5.2 376.2协议功能测试
        5.2.1 测试平台的搭建
        5.2.2 功能测试
    5.3 虚拟电力线网络实验测试
    5.4 厂房环境实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对论文的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CORBA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2.1 CORBA
        2.1.1 CORBA简介
        2.1.2 CORBA参考模型
        2.1.3 CORBA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2.1.4 CORBA规范的技术特点
        2.1.5 使用CORBA开发分布式程序
    2.2 XML简介
        2.2.1 XML产生和发展
        2.2.2 XML的特点
        2.2.3 XML Schema
        2.2.4 XML查询技术
第三章 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目标
    3.2 系统总体结构
    3.3 全局数据集成层的设计
        3.3.1 全局数据集成层旳逻辑结构
        3.3.2 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3.4 局部数据包装层的设计
        3.4.1 局部数据包装层的逻辑结构
        3.4.2 各个模块旳功能和工作流程
    3.5 应用层的设计
        3.5.1 应用层的逻辑结构
        3.5.2 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第四章 分布式监控系统实现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4.1.1 ACE开源框架
        4.1.2 TAO
        4.1.3 编译环境的搭建
    4.2 全局数据集成器的实现
        4.2.1 包装器对象引用的获取
        4.2.2 语法分析与查询分解实现
        4.2.3 查询优化、査询执行以及结果集成模块的实现
    4.3 局部数据包装器的实现
        4.3.1 IDL接口的定义
        4.3.2 初始化模块的实现
        4.3.3 查询解析模块的实现
        4.3.4 查询执行和结果构造模块的实现
        4.3.5 局部包装器应用程序编写
    4.4 应用层实现
        4.4.1 查询执行线程池模块的实现
        4.4.2 用户操作界面模块的实现
    4.5 并行查询的研究
        4.5.1 多线程技术介绍
        4.5.2 线程池技术介绍
        4.5.3 集成器查询并行优化策略
        4.5.4 基于线程池技术旳查询优化
第五章 系统运行及应用
    5.1 系统的启动运行
        5.1.1 命名服务启动
        5.1.2 系统各模块旳启动
    5.2 系统的扩展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6)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
    2.1 BPEL流程异常处理方法研究
        2.1.1 BPEL流程异常及异常处理模式
        2.1.2 基于规则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方法
        2.1.3 基于自愈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方法
        2.1.4 其他BPEL流程异常处理方法
    2.2 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描述语言
        2.2.1 通用策略描述语言
        2.2.2 异常处理策略描述语言
        2.2.3 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描述语言
    2.3 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
        2.3.1 基于事件演算的策略描述和分析方法
        2.3.2 基于逻辑的策略描述和分析方法
        2.3.3 基于Petri网的策略描述和分析方法
    2.4 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框架
        2.4.1 静态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框架
        2.4.2 动态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框架
第3章 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描述语言EHPDL-P
    3.1 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
        3.1.1 BEPL流程的异常类型
        3.1.2 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动作
        3.1.3 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过程
    3.2 EHPDL-P语言概述
        3.2.1 EHPDL-P的设计原则
        3.2.2 EHPDL-P的特点
        3.2.3 EHPDL-P的概念模型
        3.2.4 EHPDL-P的语法结构
    3.3 EHPDL-P的描述方法
        3.3.1 策略集的描述
        3.3.2 策略的描述
        3.3.3 规则的描述
        3.3.4 策略绑定的描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HPDL-P的策略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方法
    4.1 着色Petri网基本概念
        4.1.1 非层次着色Petri网
        4.1.2 层次着色Petri网
        4.1.3 状态空间和行为属性
    4.2 基于着色Petri网的EHPDL-P语言的形式化语义
        4.2.1 EHPDL-P动作的CPN模型
        4.2.2 EHPDL-P规则的CPN模型
        4.2.3 EHPDL-P策略的CPN模型
        4.2.4 EHPDL-P策略集的CPN模型
    4.3 EHPDL-P策略形式化分析方法
        4.3.1 策略冲突的检测和消解
        4.3.2 规则冲突的检测和消解
    4.4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EHPDL-P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框架EHF-P
    5.1 EHF-P框架概述
    5.2 EHF-P框架核心功能
        5.2.1 EHPDL-P策略编辑器
        5.2.2 EHPDL-P策略分析器
        5.2.3 EHPDL-P策略集成器
        5.2.4 EHPDL-P策略决策器
        5.2.5 EHPDL-P策略执行器
        5.2.6 服务调用管理器
    5.3 EHF-P框架设计
        5.3.1 EHPDL-P策略编辑器体系结构
        5.3.2 EHPDL-P策略分析器体系结构
        5.3.3 EHPDL-P策略集成器体系结构
        5.3.4 EHPDL-P策略决策器体系结构
        5.3.5 EHPDL-P策略执行器体系结构
    5.4 EHF-P框架关键技术
        5.4.1 EHPDL-P动作转换方法
        5.4.2 EHPDL-P策略实施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场景描述
        6.1.1 应用场景描述
        6.1.2 异常场景描述
    6.2 基于EHPDL-P的案例流程异常处理过程
        6.2.1 异常模型的建立
        6.2.2 异常处理动作定义
        6.2.3 异常处理规则描述
        6.2.4 策略及策略集描述
    6.3 案例系统策略的形式化描述和冲突分析
        6.3.1 案例系统策略的形式化描述
        6.3.2 案例系统策略的冲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未来研究工作
    7.1 论文主要贡献
    7.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1:案例BPEL流程异常处理策略配置文件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7)基于XML/Web服务的分布式电子商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缺陷
2 Web服务的核心技术
3 基于XML/Web服务的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3.1 表示层
    3.2 Web服务器
    3.3 应用服务器
    3.4 数据集成器
    3.5 数据层
4 基于XML/Web服务的分布式电子商务体系关键问题研究
    4.1 异构数据源的集成
    4.2 公共数据格式
    4.3 其他方面关键性问题
        ① XML文档解析:
        ② XML的显示:
        ③ 系统的安全机制:
5 结束语

(8)主题语义检索技术在信息集成中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主题地图概念
        1.2.1 主题
        1.2.2 事件
        1.2.3 关系
    1.3 信息集成中主题地图的表示和查询语言
        1.3.1 XTM 语言概述
        1.3.2 XTM 文档设计
    1.4 主题查询语言及在信息集成中研究现状
        1.4.1 主题地图查询语言
        1.4.2 主题查询语言在信息集成中研究现状
    1.5 论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语义检索的主题地图信息集成框架设计
    2.1 信息集成框架模型
        2.1.1 概念模型
        2.1.2 体系结构
    2.2 主题地图字典设计
        2.2.1 设计思路
        2.2.2 设计模式
    2.3 连接器设计
        2.3.1 设计目的
        2.3.2 设计原理
    2.4 信息集成器设计
        2.4.1 功能设计
        2.4.2 工作原理
        2.4.3 信息集成器关键技术
        2.4.3.1 Tolog 语义推理
        2.4.3.2 主题间相关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义推理实现
    3.1 Tolog 知识推理
    3.2 XTM 到关系数据库的转化
    3.3 XTM 形式化语义映射分析与实现
        3.3.1 映射分析
        3.3.2 映射实现
    3.4 XTM 推理规则系统的扩展
    3.5 XTM 逻辑推理分析与实现
        3.5.1 逻辑推理分析
        3.5.2 主题概念扩展
        3.5.3 推理查询实现
    3.6 语义推理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题间的相关度计算
    4.1 语义相似度、相关度与语义距离
    4.2 XTM 中的语义相关度计算
        4.2.1 XTM 语义层次树的构建
        4.2.2 相关度算法设计
    4.3 相关度算法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题语义检索信息集成系统实现
    5.1 应用背景
    5.2 开发环境
    5.3 应用实现
        5.3.1 系统框架
        5.3.2 功能实现
        5.3.2.1 信息集成器实现
        5.3.2.2 连接器实现
    5.4 运行实例
    5.5 系统性能、功能分析及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Web Services的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模型
2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设计
    2.1 框架设计
    2.2 框架功能设计
    2.3 关键技术
        2.3.1 Web Services关键技术
        2.3.2 地理标记语言GML
        2.3.3 可缩放矢量图形技术SVG
3 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的应用
4 结束语

(10)基于Web服务的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工作
第二章 ERP与电子商务概述
    2.1 ERP概述
        2.1.1 ERP的内涵
        2.1.2 ERP的发展历程
    2.2 电子商务概述
    2.3 ERP与电子商务
        2.3.1 ERP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2.3.2 电子商务对 ERP的变革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Web服务关键技术分析
    3.1 Web服务概述
        3.1.1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3.1.2 Web服务的技术堆栈
    3.2 Web服务关键技术
        3.2.1 Web服务的基石——XML
        3.2.2 Web服务的消息传输方式——SOAP
        3.2.3 Web服务的描述方式——WSDL
        3.2.4 Web服务的注册和发布——UDDI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Web服务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框架
    4.1 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
    4.2 基于Web服务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模型框架
    4.3 Web服务的应用接口系统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集成技术
    5.1 基于XML的统一数据平台
    5.2 基于Web服务的数据集成器
    5.3 包装器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基于Web服务的订单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1 基于Web服务的订单管理系统的设计
        6.1.1 订单管理系统结构
        6.1.2 订单管理系统业务
        6.1.3 订单管理系统Web服务
    6.2 基于Web服务的订单管理系统的实现
        6.2.1 软件基础结构
        6.2.2 订单管理
        6.2.3 本地订单处理服务
        6.2.4 订单Web服务
    6.3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Internet集成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流量的在线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研究[D]. 严安丽. 济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软概率的分类器动态集成方法研究[D]. 冯晓东. 重庆大学, 2018(04)
  • [3]地铁列车轴温采集系统集成器设计[D]. 王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4]基于电力线路载波通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开发和应用[D]. 刘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5]基于CORBA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于培亮. 山东大学, 2012(02)
  • [6]策略驱动的BPEL流程异常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王权于. 武汉大学, 2011(05)
  • [7]基于XML/Web服务的分布式电子商务体系研究[J]. 吕成戍.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9(09)
  • [8]主题语义检索技术在信息集成中的研究及应用[D]. 孙月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 [9]基于Web Services的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J]. 李卫东,单新建.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1)
  • [10]基于Web服务的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研究[D]. 石秀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互联网集成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