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大股权之争2001年(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玮[1](2021)在《家电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侯圣慈[2](2020)在《*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联交易是经济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企业通过资源的转移将产品的风险和义务转让给关联方的商业活动。当然关联方交易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关联方交易可以促进公司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增强对各个交易环节的掌握度,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但在增加利益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关联方交易业务的转移定价策略是可以进行内部制定的,因此在交易价格方面通常是关联企业进行舞弊的一大漏洞,通过非公允的转移定价来实现关联方企业自身的利益美化财务数据,对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带来威胁。近几年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关联交易舞弊尤为严重,不仅对自己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下滑,增加财务风险和退市风险,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带来侵害,同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本文针对关联交易舞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第一章分别对舞弊动因研究、财务舞弊识别研究和关联交易舞弊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做了梳理和分析;第二章对关联交易和财务舞弊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关联交易和财务舞弊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从以委托代理的方式虚增财务数据、通过关联担保进行从财务报表舞弊、违规签署现金协议占用公司资金、利用关联购销等手段虚构经济业务四个方面对*ST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实及实施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四章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对*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件进行研究,在压力、机会、借口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件的主要动因是其面临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的压力和面临退市的压力,如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持续下降,营运能力显着恶化。其次是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公司制度和管理存在漏洞、中介机构未尽勤勉义务、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和舞弊成本较低等;机会因素给*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五章从经营业绩下滑、增加财务风险和退市风险和损害企业形象与市场价值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件对企业自身的影响。从股价大幅下跌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者信心两方面分析了*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一方面是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包括优化股权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健全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二方面是加强上市公司诚信道德的建设,包括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理层的诚信意识、加强中介机构的诚信意识;第三方面强化对关联方交易的外部机构监督管理,包括增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力度、加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舞弊行为的处理力度。
王亚利[3](2020)在《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数据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和新三板的持续扩容,众多科技型企业开始在新三板挂牌经营,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三板科技型企业在有着高额研发资金投入需求的同时,也因为自身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结构不合理、经营绩效低等困境,企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研究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合理调整优化融资结构以促进经营绩效的有效提升,对其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136家新三板科技型企业2016-201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图表归纳等方法分别对其融资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选取内源融资率、股权融资率和短期借款融资率、长期借款融资率、商业信用融资率作为融资结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净资产收益率等十二项衡量经营绩效的指标求得综合得分,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替代值,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新三板科技型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且融资渠道较为单一;(2)内源融资率与经营绩效显着正相关;(3)股权融资率与经营绩效显着负相关;(4)短期借款融资率、长期借款融资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但不显着;(5)商业信用融资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不显着。综合研究结论和企业特征,文章提出了六点建议:(1)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2)加快金融市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3)加强互联网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4)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资金利用效率;(5)拓宽融资渠道;(6)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运营机制。本文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角度探讨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提出的加强互联网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完善新三板的转板和退市机制等对策建议对于优化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提高其经营绩效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辛瑞娟[4](2020)在《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MM理论提出,资本结构相关问题开始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同时也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减缓,且随着外资汽车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使得国内企业面临激烈地竞争。同时,能源短缺、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方面压力与日剧增,大排量、高污染的传统汽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增加研发力度,完成新能源汽车转型。而汽车行业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如资产负债率高、流动负债偏高等。这种不合理会明显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有可能使企业因现金流断裂陷入财务困境,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新技术产品研发,制约汽车行业转型。因此,对汽车行业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H汽车公司是AH省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汽车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将H汽车公司作为本文的目标公司,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其资本结构进行全面具体研究。本文首先明确资本结构概念,并对资本结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可知:其资本结构存在资产负债率高、负债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存在缺陷等问题,并深入挖掘其资本结构问题背后的成因。然后,基于静态优化模型,确定公司静态最优资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系数法进行动态优化,确定相关影响因素的权重,结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状态给出其资本结构最优区间。最后根据该公司资本结构成因以及最优区间范围,给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增加内源资本积累、合理调整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目标公司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优化,最大化企业价值。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对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也会有借鉴意义。
李妍[5](2020)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客户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权质押是指上市公司股东以自己持有的股权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自2013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来,每年通过场内场外进行股票质押的公司数量和质押模都在不断攀升。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这种融资方式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不需要出让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为许多控股股东所青睐;另一方面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都可以进行质押,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纸面上的静态资产盘活。同时该种融资方式还具备手续简单、流程便捷等优点。在融资环境逐渐恶化的大背景下,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首选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呈现出“无股不压”的局面,但是2018年股权质押的频繁爆仓让市场认识到,股权质押虽然是持股股东的个人行为,但却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的经营情况都将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股权质押的这种高风险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股权质押可能是一种“掏空”手段,将损害到公司价值,增加公司风险,但这些研究都普遍关注股权质押的动机和其导致的经济后果。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经营发生变化同样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那么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向外部传递出怎样的信号?这些信号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产生怎样的影响?所有企业都处于不同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客户之间关系稳定是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稳定的客户关系可以大幅降低供应链断裂的可能性,减少经营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同时,稳定的企业-客户关系能有效降低企业营业成本的不确定性,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将具有更好的可预测性。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较高的协作水平并极大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同时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客户集中度目前属于财务会计理论中一个极小的分支,国内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数据十分缺乏,2007年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供应商采购总额占公司年度采购总额的占比。但目前来说,上市公司公布的供应链数据依旧存在十分多的缺省,数据十分不完整。受制于数据可得性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客户集中度的关注主要在其带来的风险及其对公司的治理效用方面,很少有研究关注企业风险上升给客户带来的“逃离”效应。本文基于现有学术成果,尝试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客户稳定性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是否具有传导效应?是否能被下游客户识别?而下游又将通过何种方式来应对这一风险?这些是本文尝试回答的主要问题。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大股东股权质押为切入点,以2013年至2017年为研究期间,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下游客户的信号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率和客户集中度显着负相关,大股东股权质押率越高,客户集中度越低。且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之后仍然稳健存在。进一步的,本文研究了不同市场化程度、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审计质量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客户集中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相比于选择地方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企业而言,由知名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率和客户集中度的负相关性更强;(3)相比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大股东股权质押率和客户集中度的负相关性更强;(4)相比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客户集中度负相关性更强。
刘娟[6](2020)在《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重点关注问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政府部门积极开启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国企混改踏上了新征程,混改的节奏不断加快,试点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为我国即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总结了一系列可模仿和推广的宝贵经验。云南白药集团在混改前属于云南省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企业,是云南省首批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公司以引入新华都和江苏鱼跃两大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了增资扩本,建立了以股权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混改,云南白药集团改进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国有资产一家独大的局面,激发了整体企业的活力,其混改案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云南白药集团为案例公司,运用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云南白药集团的内部运营数据,对云南白药集团的混改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其混改的绩效影响路径及综合绩效进行了分析。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原因和研究案例公司的意义,并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点;第二部分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影响路径理论以及绩效评价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云南白药集团混改的具体发展历程,包括云南白药集团的发展经历、混改背景与动因及其混改方案实施过程。第四部分从股权结构、激励效应及市场竞争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影响路径。第五部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综合财务指标分析云南白药集团混改前后的业绩变化,并运用了事件分析法探究云南白药集团混改前后二级市场股价变动情况。文章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往后国企混改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云南白药集团通过混改影响其绩效变化主要是通过组织结构、激励效应、市场竞争环境三个途径实现的;其二,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云南白药集团的财务绩效发现,公司在混改后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均有所改善。通过市场绩效来看,云南白药集团在混改后,二级市场波动较大,关注的投资者增多,市场反应良好。论文以云南白药集团作为案例,丰富了我国国有企业成功混改的经验数据样本,对我国即将混改的国企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文章也发现,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研究。
兰淑榕[7](2019)在《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后续持续计量及减值风险 ——以维维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07年来,我国企业掀起一轮并购热潮,高溢价并购积累了巨额商誉,减值风险凸显。近年来,随着业绩承诺期限到期,商誉大规模减值引爆上市公司业绩的“商誉暴雷”现象频频发生。如何防范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减值问题成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确认、后续计量方法的研究及对维维股份多元化并购的案例探寻并购减值的风险,分析我国商誉现状,提出改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把控商誉风险的建议,以期为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减值风险提供思路。本文首先分析各国准则在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方法上的异同,对我国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合并商誉会计变化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对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2007年至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商誉确认现状及其减值状况进行分年度、分行业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现状。最后以维维股份为例分析该企业在2013年至2017年度间财务报表上显着变化,了解该企业并购及商誉减值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商誉减值存在的原因,找出防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商誉出现减值风险的策略。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并购活跃、商誉高企、存在巨大商誉的减值泡沫风险;企业盲目并购为商誉减值埋下隐患;业绩补偿协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商誉减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商誉披露薄弱,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上市公司商誉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提高商誉披露质量;商誉后续计量由商誉减值法改为商誉逐步摊销可减缓商誉减值对业绩的冲击;企业应谨慎使用业绩对赌协议,加强业绩补偿约定;投资者应理性分析,合理“避雷”;企业应理性并购,立足主营业务以减少商誉减值风险。
王欢[8](2019)在《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文中指出最近这些年以来,在市场需求剧增及宏观经济回暖的助推下,全国的商品房价格呈显暴涨趋势。国家为维持市场稳定,在规范房地产行业的过激发展方面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措施,这对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具有明显作用,同时也揭露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容易受国家政策影响的行业特性。房地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新型融资工具的出现缓解了其资金压力,但也同时改变了其资本结构。资本结构通过直接影响企业资本成本或者通过企业治理结构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对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找出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控制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决策建议,从而增加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体系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先是归纳总结了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文献及理论知识。接着分析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现状。然后以2013-2017年在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3家房地产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净资产收益率,以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以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资本结构,并加入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这一指标来代表公司治理水平,构建出了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当期资产负债率增加,会降低公司经营绩效;股权相对集中和流动负债率升高对经营绩效有提升作用;而资产负债率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越高,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增强作用,相反流动负债率越高,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提高的作用减弱;而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需要优化债务、股权和融资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
熊芳原[9](2019)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研究 ——以歌尔股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可转债同时拥有债券、股票和期权的性质,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已占有较大比重,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我国于1991年第一次试水发行可转债,但直到2003年才正式发展可转债市场,在2017年再融资新规出台前,可转债由于发行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债券市场只占据较小规模。再融资新规出台后,我国可转债迎来发展春天,申请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也有显着扩大。由于我国可转债发展历史较短,相关规范还存在弊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带来的影响,可以完善相关规范、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另外我国有关可转债的研究集中于定价研究,影响研究也只集中于对公司绩效的分析,通过分析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有助于上市公司全面分析可转债发行对公司整体带来的作用,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选择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歌尔股份作为研究对象,歌尔股份作为我国电声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利用可转债和私募可交换债券进行资本运作也为国内资本市场第一家,研究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具有代表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可转债及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简要介绍了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和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可转债发行情况。接着分析了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对公司原股东、可转债投资者和公司原债权人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歌尔股份可转债的发行改善了公司的偿债能力,符合公司创新型发展的需要,但没最大程度发挥可转债延缓股权稀释效应的优势。最后,提出有关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相关建议。
王晓旭[10](2018)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数据》文中指出在当今新经济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发展动力,因此他们积极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拓展到国外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国际化的进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动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为企业防范风险、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提供了保障,为企业国际化保驾护航。因此,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但是部分企业的实践表明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内部控制却表现得越来越差,因此本文期望通过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积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签批《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制造业为研究主体,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国际化、苦练内功、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支持。本文以2000-2016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国际化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且分析了信息透明度对国际化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的作用,考虑到国际化程度影响存在滞后作用,构建了分布滞后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显着负相关,同时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的概率越大,并且证明了国际化程度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一部分是通过公司信息透明度来实现的。这表明,一方面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内部控制作用减弱;另一方面国际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使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等信息被披露,降低了内部控制质量。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且为这种影响找到了其中的一个中介路径。为进行国际化的企业重视内部控制起到了提醒作用,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供了支持。
二、十大股权之争2001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大股权之争2001年(论文提纲范文)
(2)*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舞弊动因研究 |
1.2.2 财务舞弊识别研究 |
1.2.3 关联方交易舞弊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财务舞弊 |
2.1.2 关联方 |
2.1.3 关联方交易 |
2.1.4 关联交易常见类型 |
2.1.5 关联交易舞弊手段 |
2.1.6 关联交易舞弊动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舞弊三角论理论 |
3 *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案概述 |
3.1 *ST康得简介 |
3.2 发展历程 |
3.3 *ST康得股本结构与股东情况 |
3.4 *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的事实及主要途径 |
3.4.1 委托代理的方式虚增财务数据 |
3.4.2 通过关联担保进行财务报表舞弊 |
3.4.3 违规签署现金协议占用公司资金 |
3.4.4 利用关联购销等手段虚构经济业务 |
3.5 处罚结果 |
4 *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动因分析——三角理论 |
4.1 压力因素 |
4.1.1 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的压力 |
4.1.2 迫于退市的压力 |
4.2 机会因素 |
4.2.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4.2.2 内部控制缺陷明显 |
4.2.3 中介机构未尽勤勉义务 |
4.2.4 舞弊成本较低 |
4.3 借口因素 |
5 *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的影响分析 |
5.1 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
5.1.1 经营业绩下滑 |
5.1.2 增加财务风险和退市风险 |
5.1.3 损害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 |
5.2 股价大幅下跌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
5.3 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者信心 |
6 对策及相关建议 |
6.1 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
6.1.1 优化股权结构 |
6.1.2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
6.1.3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
6.1.4 完善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
6.2 加强上市公司诚信道德的建设 |
6.2.1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
6.2.2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 |
6.2.3 提高中介机构的诚信意识 |
6.3 强化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 |
6.3.1 增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力度 |
6.3.2 加强证监会监管力度 |
6.3.3 加大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融资结构 |
2.1.2 经营绩效 |
2.1.3 新三板 |
2.1.4 科技型企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早期融资结构理论 |
2.2.2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
第三章 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和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
3.1 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
3.1.1 融资结构总体现状 |
3.1.2 内源融资现状 |
3.1.3 股权融资现状 |
3.1.4 债务融资现状 |
3.2 新三板科技型企业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
3.2.1 盈利能力现状 |
3.2.2 偿债能力现状 |
3.2.3 发展能力现状 |
3.2.4 营运能力现状 |
第四章 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1.1 样本选择 |
4.1.2 数据来源 |
4.2 变量选取及说明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研究假设 |
4.4 模型构建 |
第五章 新三板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回归分析 |
5.3.1 内源融资率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5.3.2 股权融资率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5.3.3 债务融资率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
6.2.2 加快金融市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
6.2.3 加强互联网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
6.2.4 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资金利用率 |
6.2.5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
6.2.6 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运营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2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
1.2.3 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贡献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资本结构的概念 |
2.1.1 资本结构的含义 |
2.1.2 资本结构优化 |
2.2 资本结构的基础理论 |
2.2.1 MM理论 |
2.2.2 权衡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2.3 资本结构动态影响因素 |
2.3.1 宏观因素 |
2.3.2 微观因素 |
第3章 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
3.1 汽车行业及H公司概况 |
3.1.1 汽车行业概况 |
3.1.2 H公司简介 |
3.1.3 H公司经营状况 |
3.2 H汽车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
3.3 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对比分析 |
3.3.1 债务比率 |
3.3.2 负债结构分析 |
3.3.3 股权结构分析 |
第4章 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资产负债率偏高 |
4.1.2 负债结构不合理 |
4.1.3 股权结构存在缺陷 |
4.2 资本结构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内源融资能力弱 |
4.2.2 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及特点 |
4.2.3 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 |
4.2.4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公司提供依赖 |
第5章 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
5.1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思路 |
5.1.1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
5.1.2 资本结构优化的思路 |
5.2 资本结构优化 |
5.2.1 资本结构静态优化 |
5.2.2 资本结构动态优化 |
5.3 最优资本结构区间的确定 |
5.4 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
5.4.1 增加内源资本积累 |
5.4.2 合理调整负债结构 |
5.4.3 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 |
5.4.4 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 |
第6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客户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待改善的地方 |
2.制度背景及文献综述 |
2.1 制度背景 |
2.2 文献综述 |
2.2.1 股权质押文献综述 |
2.2.2 客户集中度研究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评述 |
3.研究假说 |
3.1 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3.2 不同审计机构,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3.3 不同市场化水平,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影响 |
3.4 不同产权性质下,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4.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 |
4.2 变量定义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调节变量 |
4.2.4 控制变量 |
4.2.5 理论模型构建 |
5.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5.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3.1 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2 不同审计机构下,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5.3.3 不同市场化水平下,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5.3.4 不同产权性质下,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客户集中度的影响 |
5.4 内生性问题 |
6 稳健性检验 |
6.1 稳健性检验一 |
6.2 稳健性检验二 |
7.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6)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影响路径相关理论 |
一、股权结构理论 |
二、现代产权理论 |
三、超产权理论 |
第二节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 |
二、财务绩效评价的常见方法 |
第三章 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
第一节 案例公司背景简介 |
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二、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三、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第二节 云南白药集团混改的动因分析 |
一、响应政府号召 |
二、引入资本 |
三、延伸产业链发展需求 |
四、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
第三节 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及实施过程 |
一、混改方式选择 |
二、引入新华都 |
三、引入江苏鱼跃 |
第四章 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影响路径分析 |
第一节 组织结构变化对云南白药集团混改绩效的影响 |
一、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国企绩效 |
二、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国企绩效 |
第二节 激励效应优化对云南白药集团混改绩效的影响 |
一、通过高管薪酬激励提高国企绩效 |
二、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提高国企绩效 |
第三节 市场竞争环境改善对云南白药集团混改绩效的影响 |
一、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国企绩效 |
二、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国企绩效 |
第五章 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综合绩效评价 |
第一节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
一、因子分析法介绍 |
二、财务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三、因子分析法步骤 |
第二节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市场绩效分析 |
一、确定事件日期及窗口期的选择 |
二、估计预期正常收益率 |
三、计算超额收益率(AR)以及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一、选择适当的混改方式 |
二、建立均衡股权结构 |
三、完善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
四、建立政企分离的运营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后续持续计量及减值风险 ——以维维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商誉的本质 |
一、商誉的要素观 |
二、商誉的超额利润观 |
三、商誉的剩余价值观 |
第二节 商誉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
一、中国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
二、美国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
三、国际会计准则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
第三节 商誉的后续计量 |
一、中国商誉的后续计量 |
二、美国商誉的后续计量 |
三、国际会计准则商誉的后续计量 |
第四节 商誉信息披露 |
一、中国对商誉信息披露准则 |
二、美国对商誉信息披露准则 |
三、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信息披露准则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现状 |
第一节 2007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体情况 |
第二节 2007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分行业统计 |
一、商誉余额分行业统计 |
二、商誉减值分行业统计 |
第三节 2007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分板块统计 |
第四节 近十年来巨额商誉成因分析 |
一、基于宏观角度分析 |
二、基于并购目的与动机的分析 |
第三章 以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第一节 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
一、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二、中国豆奶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公司概况及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三节 公司财务状况 |
一、主营分析 |
二、财务报表简要分析 |
三、财务指标体系分析 |
第四节 公司股价表现 |
一、股权结构比较 |
二、股价变动趋势图 |
第五节 维维股份商誉分析 |
一、维维股份商誉整体情况 |
二、维维股份并购枝江酒业 |
三、维维股份并购怡清源茶业 |
四、维维股份商誉减值评估 |
第四章 结论 |
第一节 结论 |
一、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并购活跃、商誉高企、存在巨大商誉的减值泡沫风险 |
二、企业盲目并购,为商誉减值埋下隐患 |
三、业绩补偿协议能降低商誉减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
四、商誉披露薄弱,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
第二节 启示 |
一、加强上市公司商誉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提高商誉披露质量 |
二、商誉逐步摊销可减缓减值对业绩的冲击 |
三、谨慎使用业绩对赌协议,加强业绩补偿约定 |
四、投资者应理性分析,合理“避雷” |
五、理性并购,立足主营业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2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
2.2.1 传统资本机构理论 |
2.2.2 现代资本机构理论 |
2.2.3 新资本结构理论 |
2.3 经营绩效理论研究 |
2.3.1 绩效概念界定 |
2.3.2 绩效评价 |
3 房地产行业现状分析 |
3.1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
3.2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
3.3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 |
4 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 |
4.1 研究假设 |
4.2 样本选择 |
4.3 变量选取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解释变量 |
4.3.3 控制变量 |
4.4 模型设定 |
4.5 描述性统计 |
4.6 实证回归分析 |
4.6.1 相关性分析 |
4.6.2 多重共线性分析 |
4.6.3 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分析 |
4.6.4 多重共线性分析 |
4.6.5 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回归分析 |
4.7 滞后一期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4.7.1 相关性分析 |
4.7.2 多重共线性分析 |
4.7.3 模型回归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优化债务结构 |
5.2.2 优化股权结构 |
5.2.3 优化融资结构 |
5.2.4 提升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9)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研究 ——以歌尔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可转换债券研究 |
1.2.2 利益相关者研究 |
1.2.3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
1.2.4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概述 |
2.1 可转债融资的理论基础 |
2.1.1 代理成本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利益相关者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
2.2.1 利益相关者的选取原则 |
2.2.2 利益相关者的选取及解释 |
2.3 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路径 |
2.3.1 对股东的影响路径 |
2.3.2 对可转债投资者的影响路径 |
2.3.3 对债权人的影响路径 |
3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案例介绍 |
3.1 背景介绍 |
3.1.1 行业背景介绍 |
3.1.2 我国可转债发展现状 |
3.1.3 歌尔股份简介 |
3.2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过程简介 |
3.2.1 发行情况 |
3.2.2 发行过程概况 |
3.2.3 可转债投资项目介绍 |
4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 |
4.1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对股东的影响 |
4.1.1 对股东股权集中度的影响 |
4.1.2 发行可转债后的市场反应 |
4.2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对可转债投资者的影响 |
4.2.1 对投资者短期投资收益的影响 |
4.2.2 对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的影响 |
4.3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对债权人的影响 |
4.3.1 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
4.3.2 对公司负债结构的影响 |
4.3.3 对金融机构债权人借款规模的影响 |
5 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的启示与建议 |
5.1 对歌尔股份发行可转债的启示 |
5.1.1 改善公司负债结构 |
5.1.2 延缓股权稀释效应使用不足 |
5.1.3 符合公司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 |
5.2 关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建议 |
5.2.1 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
5.2.2 平衡原股东和可转债投资者的利益 |
5.2.3 妥善选择可转债拟投资项目 |
6 结语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2013-2017年歌尔股份资产负债 |
附表2 2013-2017年歌尔股份利润表 |
附表3 2013-2017年歌尔股份现金流量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企业国际化程度、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思路 |
1.3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国际化程度 |
2.1.2 内部控制 |
2.1.3 信息透明度 |
2.2 文献综述 |
2.2.1 内部控制质量和缺陷文献综述 |
2.2.2 国际化程度文献综述 |
2.2.3 企业信息透明度文献综述 |
2.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信号理论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3.1.3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3.2.1 国际化程度与内部控制假设 |
3.2.2 国际化程度、综合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假设 |
第4章 企业国际化程度、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关系实证分析 |
4.1 变量设计及样本选取 |
4.1.1 变量设计 |
4.1.2 样本选取 |
4.2 模型设计 |
4.3 实证分析 |
4.3.1 主变量统计分析 |
4.3.2 描述性统计 |
4.3.3 相关性分析 |
4.3.4 回归结果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4.1 稳健性检验(一) |
4.4.2 稳健性检验(二)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建议 |
本文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展望 |
研究局限 |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回归补充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十大股权之争2001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家电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刘婷玮.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ST康得关联交易舞弊问题研究[D]. 侯圣慈.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3]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数据分析[D]. 王亚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H汽车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辛瑞娟.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客户稳定性研究[D]. 李妍.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6]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D]. 刘娟.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2)
- [7]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后续持续计量及减值风险 ——以维维股份为例[D]. 兰淑榕. 厦门大学, 2019(08)
- [8]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 王欢. 湖北经济学院, 2019(07)
- [9]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研究 ——以歌尔股份为例[D]. 熊芳原.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企业国际化程度、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数据[D]. 王晓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