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鸡球虫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华恩玉[1](2020)在《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EaGAM56与EaGAM82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寄生原虫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球虫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亿美元。长期以来,鸡球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药物。但随着球虫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以及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鸡球虫病的防控措施由药物防治转向疫苗免疫预防。目前,用于临床的鸡球虫病疫苗主要是活虫苗,亚单位疫苗仅见有一种,即由分离于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配子体的3种蛋白研制而成。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是养鸡场流行最广泛的鸡球虫之一,可引起鸡的亚临床球虫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迄今,国内外对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及其基因少有报道,其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也尚无见有报道。为此,本文对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56基因(Eagam56)与82基因(Eagam82)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分别构建了 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后鉴定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并经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评价了重组蛋白对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研究结果将为研制重组配子体抗原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1.堆型艾美耳球虫Eagam56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提取堆型艾美耳球虫(扬州株)卵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Eagam56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经测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28a(+)质粒,构建pET-28a(+)-Eagam56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重组菌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分别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以及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Eagam56基因全长为1323 bp,具有一个大小为132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40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的Eagam56基因序列对比,其同源性为99.9%;用在线软件对该基因编码区抗原性进行预测,发现Eagam56基因含有10个抗原决定簇,其中3个位于酪氨酸、脯氨酸富集区;重组蛋白大小约49 kDa,以可溶蛋白形式居多,可被HIS单抗特异性识别,也可被鼠抗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及堆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的鸡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显示重组蛋白EaGAM56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交叉抗原性。2.堆型艾美耳球虫Eagam82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提取堆型艾美耳球虫(扬州株)卵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Eagam82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经测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28a(+)质粒,构建pET-28a(+)-Eagam82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重组菌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以及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Eagam82基因全长为1704bp,具有一个大小为170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6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的Eagam8基因序列对比,其同源性为99.4%;用在线软件对该基因编码区抗原性进行预测,发现Eagam82基因含有15个抗原决定簇,其中2个位于酪氨酸、脯氨酸富集区;重组蛋白大小约82 kDa,以可溶蛋白形式为多;可被HIS单抗特异性识别,也可被鼠抗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及堆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鸡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显示重组蛋白EaGAM82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交叉抗原性。3.重组蛋白rEaGAM56和rEaGAM82及其联合免疫对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以黄羽肉鸡为试验动物,以鸡的增重、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抗球虫指数(ACI)以及血清抗体水平等为评价指标,评价重组蛋白rEaGAM56、rEaGAM82以及2种重组蛋白联合应用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rEaGAM56与rEaGAM82高(200 μg/鸡)、中(100 μg/鸡)剂量免疫组以及联合免疫组,鸡临床症状减轻。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鸡的相对增重率与卵囊减少率增加,平均肠道病变记分减少。联合免疫高剂量组(各100 μg/鸡重组蛋白)的相对增重率与卵囊减少率达73.74%和74.27%。rEaGAM56、rEaGAM82、联合免疫高剂量组的 ACI 分别为 148.24、143.92 和 148.74。rEaGAM56的免疫保护力较rEaGAM82的强,rEaGAM56和rEaGAM82免疫鸡后均能产生血清抗体。结论:两种重组蛋白免疫均能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余水兰[2](2020)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性寄生虫病。由于使用药物防治球虫病会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免疫预防替代药物成为球虫病控制的主导途径。由早熟株卵囊组成的减毒活疫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球虫病疫苗,但球虫活疫苗对免疫鸡的生长具有潜在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免疫增强剂不仅可增强球虫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可降低接种疫苗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母株相比,球虫早熟株具有潜在期明显缩短、致病性减弱、繁殖能力降低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但其早熟的分子机制不明。为此,本研究一方面通过笼养试验和平养试验研究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壳寡糖、地衣芽孢杆菌、酵母多糖等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效果和免疫鸡增重的影响,以筛选获得每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为筛选球虫活疫苗的免疫增强剂奠定基础;另一面通过RNA-seq技术筛选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与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差异,并对其中两个差异表达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颈部蛋白2和3(EtRON2和EtRON3)的功能和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为探讨早熟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1.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效果的评价——笼养试验通过笼养试验评价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壳寡糖、地衣芽孢杆菌、酵母多糖的不同剂量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的免疫增强效果,以筛选每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3日龄雏鸡进行首次免疫并服用免疫增强剂,10日龄时仅用卵囊进行二免,17日龄时用柔嫩艾美耳球虫野毒株进行攻虫,以免疫期间体重、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ACI)以及试验期间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等作为评判指标。结果显示,0.05 mg~0.1 mg盐酸左旋咪唑、2.5 mg~5 mg黄芪多糖、2.5 mg~7.5 mg壳寡糖、1.25 mg酵母多糖以及10 mg地衣芽孢杆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具有免疫增强和促生长双重作用。2.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研究——平养试验通过平养试验对笼养试验中所获得的5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进一步验证。3日龄雏鸡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进行免疫并服用免疫增强剂,24日龄用柔嫩艾美耳球虫野毒株进行攻虫,以免疫期间体重、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ACI)以及试验期间血清IgG和IgM抗体、CD4和CD8分子、细胞因子(TNF-α、TGF-β1、IL-2、IL-4、IL-5、IL-10)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0.1 mg盐酸左旋咪唑可明显促进鸡CD4、CD8因子的增殖和TNF-α、IL-2的分泌,明显提高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效果,且有促生长的作用。2 mg和6 mg地衣芽孢杆菌、5 mg和7.5 mg壳寡糖、2.5 mg酵母多糖均可明显促进鸡CD8分子的增殖和TNF-α的分泌,具有免疫增强和促生长的作用。5 mg黄芪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具有促生长作用,但免疫增强效果不显着,黄芪多糖对球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有效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3.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分析继续对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进行早熟选育,经过11次的早熟株选育,潜在期由126 h缩短到107 h,缩短了19 h,与同源母株的潜在期141 h相比,缩短了34 h。通过RNA-seq技术比较了该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差异,筛选两个虫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6602个,早熟株上调表达基因3888个,下调表达基因2714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与阳离子结合、未折叠蛋白结合、磷酸酯水解酶活性等功能相关,参与细胞内吞作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等通路。利用qPCR对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基因和5个非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7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与RNA-seq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探索球虫早熟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4.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根据转录组学结果,选取两个早熟株下调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EtRON2和EtRON3)进行特性和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tRON2的mRNA转录水平在孢子化卵囊中最高,未孢子化卵囊和第二代裂殖子次之,子孢子最低;蛋白主要分布在游离的子孢子、胞内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顶端棒状体的位置,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中;其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EtRON3转录水平在孢子化卵囊阶段转录水平最高,未孢子化卵囊阶段次之,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最低;蛋白主要分布在游离的子孢子和胞内子孢子顶端棒状体的位置,第二代裂殖子的胞质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表面;其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EtRON2和EtRON3在早熟株孢子化卵囊中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母株,与转录组学分析的结果一致,这提示EtRON2和EtRON3与早熟性状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EtRON2和EtRON3在球虫入侵以及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刘婕,刘贤勇,蔡建平,林昆华,索勋[3](2018)在《我国鸡球虫早期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1951年,廖延雄等率先报道了我国江西南昌地区的鸡球虫感染,是为我国鸡球虫病研究之发端。50年代后期,随着集约化养鸡业在我国出现,鸡球虫病的蔓延与暴发也随之而来。此后,鸡球虫病相关研究一直持续,并取得了国际认可的重要成就。本文根据从万方和知网数据库检索获取的文献资源,从研究技术、病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研制与药效评价、免疫预防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归纳总结了1990年以前中国大陆鸡球虫病研究的历史资料,为我国鸡球虫病研究发展历程提供较为系统资料。
姚惠娟,缪德年[4](2017)在《球虫疫苗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文中提出球虫病是畜牧业众所周知的肠道寄生虫疾病,现今养鸡业集约化程度越高,越发显得鸡球虫病防治的重要性,球虫病虽不像某些烈性传染病那样引起人畜共患,但如控制不好一旦暴发便损失重大。即使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鸡群会随时受到野外球虫株"威胁"而形成鸡球虫隐性感染,从而影响肉鸡的增重和蛋鸡的产蛋性能,造成
阎晓菲,时从来,黄兵,张新玲,童婷,陈琴,陈万里,杨帅[5](2016)在《3种药物对绵羊自然感染球虫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有效的抗绵羊球虫药物,选择地克珠利(diclazuril)、磺胺二甲嘧啶(sulfadimidine)、克球粉(clopidol)3种常用的抗鸡球虫药物,进行绵羊自然感染球虫的治疗试验,以每克粪便球虫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me,OPG)、动物转阴率、增重率、增重新增产值作为评判指标,评价其抗绵羊球虫的驱虫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成年绵羊球虫感染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地克珠利效果最好,克球粉次之,磺胺二甲嘧啶稍差。磺胺二甲嘧啶对羔羊球虫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差,而地克珠利和克球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二者的效果相当。3种药物对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imeria ahsata)、巴库艾美耳球虫(Eimeria bakuensis)、类绵羊艾美耳球虫(Eimeria ovinoidalis)等3种致病性羊球虫感染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地克珠利和克球粉效果最好,而磺胺二甲嘧啶稍差。在整个试验期间,不给药组成年羊和羔羊的增重和新增产值均为负值,而三个用药组的体重和产值均增加,其中地克珠利组稍好于克球粉组和磺胺二甲嘧啶组。
郑艳琼[6](2015)在《岳阳地区鸡球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及抗球虫药物防治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鸡球虫病使鸡的生产效率降低,对家禽业特别是规模化养禽业危害严重。鸡球虫卵囊的生长和繁殖需经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鸡球虫病在我国普遍存在,并且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有养鸡的地方都是鸡球虫病的流行区。岳阳地区白羽肉鸡和蛋鸡的养殖量逐年增加,鸡球虫病给白羽鸡的养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在岳阳地区选择了岳阳县、岳阳楼区、泪罗市、平江县4个调查点,采用临床检查、病理解剖、粪便检查等方式调查岳阳地区白羽鸡球虫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白羽肉鸡岳阳县、汨罗市、平江县三个调查点鸡球虫病的感染率为2.87%、2.88%、2.79%,蛋鸡岳阳楼区、泪罗市两个调查点鸡球虫病的感染率为12.0%、12.24%。白羽肉鸡15-42日龄、蛋鸡60-80日龄发病率较高,每年的第1季度和第4季度为本病的高发期。根据调查山字球虫粉、百球清、新球特、球新四种抗球虫药的治愈率分别为90%、90%、60%和60%,通过试验,经疫苗免疫后使用抗球虫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为95%,未经疫苗免疫直接使用抗球虫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为85%。笔者总结分析了,自2009年至今岳阳地区白羽鸡防控鸡球虫病的经历的无需防控、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结合药物治疗的三个阶段的防治效果,提出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足够长的空栏期、加强季节性管理等综合防治鸡球虫病的基本思路。
范超[7](2014)在《AC4的合成和有关物质研究》文中认为鸡球虫病是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种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寄生虫病。它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鸡肠道疾病,具有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分布广泛等特点。鸡球虫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目前药物防治仍是控制该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传统药物的长期使用已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抗球虫药。三嗪类抗球虫药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化学合成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AC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药学研究室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三嗪类抗球虫药。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选择一条合适的AC4的合成工艺路线并对AC4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对AC4进行中试放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中控方法以及主要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测定AC4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并通过工艺优化减少合成过程中产生有关物质。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AC4结构的分析,文献查找,实验室小试最终确定了AC4的合成路线。以廉价易得的化学原料2-甲基-4-硝基苯胺为原料先经重氮化-水解、还原,接着与丙二酰二氨基甲酸乙酯偶合,再经过关环水解、脱羧,最后与邻硝基氯苯发生Ullmann反应得到抗球虫新化合物AC4。对各步反应的主要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使AC4原料药收率提高到32%;对各步反应的后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化,使之更适合工业生产。以实验室小试的工艺路线为基础,对AC4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进一步考察了该路线的重现性和可行性。制定了各步反应的中控方法,通过熔点、性状、含量测定等指标对主要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进行了控制。解决了中试中各步反应中出现的问题,中试结果表明此工艺路线稳定性良好,反应条件温和,步骤较短,三废便于回收利用,后处理简单易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利用不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测了3个批次AC4的主要有关物质。AC4原料药中主要含有2种杂质,其中一种含量超过0.1%。通过色谱和质谱的方法归属了该杂质的来源,并初步推测了其结构。通过对工艺路线的优化使AC4原料药中各杂质的含量都低于0.1%,低于ICH关于创新药的原料药中杂质需要定性分析的限度0.1%,AC4原料药含量大于98%。
白洋[8](2013)在《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控制鸡球虫病主要依赖于抗球虫药。为评价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饮水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开展以下两个试验,即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饮水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的研究和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1.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500只健康的1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6组,除中推荐剂量组250只外,其余各组均为5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高、中、低推荐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推荐剂量组,推荐剂量分别为每1L水0.5g、0.25g、0.125g混饮)和地克珠利(每1L水1.0g)对照组(以下简称药物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每只试验鸡均经口接种1.0×105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悬液。感染同时开始自由饮水给药,连用5d。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感染后每天检查试验鸡精神、食欲、粪便变化并进行血便记分,第7天收集粪便,进行卵囊计数。第8天称重剖杀、观察盲肠病变记分,按照美国默克公司(1976)的方法和农业部实验临床试验技术规范(试行)的标准计算抗球虫指数(ACI)以判定药效。结果表明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饮水高、中、低推荐剂量均有一定的治疗球虫作用,推荐其最佳可溶性粉量为试验组中推荐剂量,即每1L水0.25g混饮,连用5d,对防治球虫效果良好。2.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试验选取250只健康的8日龄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50只,即对照组,1倍推荐剂量(0.25mg/mL)、3倍推荐剂量(0.75mg/mL)、5倍推荐剂量1.25mg/mL)、10倍推荐剂量(2.5mg/mL),各用药组按剂量连续饮水给药2l d,对照组饮用自来水。通过对一般临床症状、增重、饲料报酬率、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等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各推荐剂量组的血液学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3倍及以下推荐剂最组的生化指标和眼观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任何异常变化,5倍和10倍推荐剂最组血液生化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5倍推荐剂量和10倍推荐剂量肠个别鸡肝脏出现黄染、肠道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5倍推荐剂量和10倍推荐剂量都出现肝脏变性坏死,肠黏膜有红细胞渗出。10倍推荐剂量组个别鸡还可见肝脏的脂肪变性,小肠腺体间和固有层出血。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饮水5倍以上推荐剂量对靶动物鸡是有毒的,主要引起肝的黄疸和肠道出血。结果表明:应用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不超过3倍推荐剂量(0.75mg/mL)剂量时,临床用药安全.
张克勤[9](2012)在《金丝桃素抗菌及抗鸡球虫的研究》文中指出金丝桃素是从金丝桃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属于萘骈二蒽酮类,在常见的贯叶连翘,长柱金丝桃和乌腺金丝桃等植物中都有发现。金丝桃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金丝桃素在体内、体外均有抑制逆转录病毒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效果。对爱滋病早期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癌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具有抗癌、抗肿瘤作用。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等,因此也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其显着的抗HIV病毒活性,尤其值得关注。金丝桃素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上也有应用,对高致病性的H5N1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金丝桃素新制剂,经权威机构检测,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杀灭效果良好,最后几乎全部杀灭。因此,关于金丝桃素的研究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但在抗球虫方面没有具体报道。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我国养鸡生产上使用的抗球虫药品种,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共有十余种,例如氯苯胍、氯羟吡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但化学药的使用时间较长,用量逐渐加大,导致了球虫产生耐药性及药物的残留等问题。使用金丝桃素抗菌、抗鸡球虫的试验未见报道,而且金丝桃素是一种天然产物,不易出现残留,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本课题拟从金丝桃素提取原料植物的资源、金丝桃素的提取及含量变化开始,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抗球虫孢子化试验,同时通过使用不同剂量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球虫雏鸡的处理效果试验及对血液指标影响的测试,来确定金丝桃素的抗菌、抗球虫效果,为进一步扩大金丝桃素的应用范围,为相应企业开发高品质的产品提供新途径,拓展药物资源应用的新领域,研发抗球虫新药提供良好基础,具有较明显的意义。
赵其平,朱顺海,韩红玉,姜连连,李婷,孔春林,黄兵,董辉[10](2012)在《五种抗球虫药对肉鸽球虫病的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筛选有效的抗鸽球虫药物,选用地克珠利(1 mg/kg)、磺胺喹恶啉钠(300 mg/kg)、磺胺氯吡嗪钠(300 mg/kg)、托曲珠利(25 mg/kg)、白头翁散(500 mg/kg)等5种抗鸡球虫药物进行了本试验,试验重复3次,每次分为用药感染组和不用药感染组,人工感染主要含有拉氏艾美耳球虫和鸽艾美耳球虫的混合孢子化卵囊,剂量为15×104个,以相对卵囊减少率作为抗球虫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磺胺喹恶啉钠、磺胺氯吡嗪钠效果最好,相对卵囊减少率分别为99.9%和99.5%;其次是托曲珠利、白头翁散,相对卵囊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2.0%;地克珠利效果最差,相对卵囊减少率仅为75.6%。
二、抗鸡球虫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鸡球虫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EaGAM56与EaGAM82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鸡球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
1 鸡球虫的生物学特征 |
2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3 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一章 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gam5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gam8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重组蛋白rEaGAM56和rEaGAM82及其联合免疫对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鸡球虫病 |
1.1.1 鸡球虫病原 |
1.1.2 鸡球虫病的防治 |
1.2 鸡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
1.2.1 活疫苗 |
1.2.2 DNA疫苗 |
1.2.3 亚单位疫苗 |
1.2.4 活载体疫苗 |
1.3 禽用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1.3.1 微生态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
1.3.2 生物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
1.3.3 中草药及多糖类免疫增强剂 |
1.3.4 化学合成小分子类免疫增强剂 |
1.4 展望 |
第二章 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效果的评价——笼养试验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虫株 |
2.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4 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用和攻毒用卵囊制备 |
2.2.5 免疫增强剂的配制 |
2.2.6 实验动物分组 |
2.2.7 免疫攻虫程序 |
2.2.8 主要观察指标 |
2.2.9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免疫期间动物体重变化 |
2.3.2 免疫增强剂对攻虫后免疫效果的影响 |
2.3.3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研究——平养试验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虫株 |
3.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4 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用和攻毒用卵囊制备 |
3.2.5 免疫增强剂的制备 |
3.2.6 实验动物分组 |
3.2.7 免疫攻虫程序 |
3.2.8 主要观测指标 |
3.3 结果 |
3.3.1 免疫增强剂对免疫期间动物体重变化 |
3.3.2 免疫增强剂对攻虫后免疫效果的影响 |
3.3.3 免疫增强剂对鸡群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虫株 |
4.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2.4 继续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进行早熟选育 |
4.2.5 柔嫩艾美耳球虫母株卵囊的收集和纯化 |
4.2.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的繁殖和纯化 |
4.2.7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测序 |
4.2.8 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4.3 结果 |
4.3.1 继续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早熟选育结果 |
4.3.2 早熟株与母株转录组测序结果 |
4.3.3 差异基因的筛选 |
4.3.4 差异基因功能分类 |
4.3.5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验证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虫株和细胞 |
5.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5.2.3 柔嫩艾美耳球虫四个阶段虫体的纯化以及cDNA制备 |
5.2.4 EtRON2和EtRON3 转录水平分析 |
5.2.5 DF-1细胞的传代培养 |
5.2.6 EtRON2和EtRON3 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分布 |
5.2.7 EtRON2和EtRON3 多抗对子孢子入侵DF-1 细胞的影响 |
5.3 结果 |
5.3.1 EtRON2和EtRON3 在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水平差异 |
5.3.2 EtRON2和EtRON3 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转录水平的差异 |
5.3.3 EtRON2和EtRON3 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情况 |
5.3.4 EtRON2和EtRON3 多抗对子孢子入侵DF-1 细胞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我国鸡球虫早期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技术 |
2 流行病学 |
2.1 虫种鉴定 |
2.2 流行特点 |
3 病例诊断 |
4 药物研制与药效评价 |
4.1 化学合成类药物 |
4.2 聚醚类抗生素 |
4.3 中草药 |
5 免疫预防 |
5.1 免疫机制 |
5.2 球虫病疫苗的研制 |
6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7 结语 |
(4)球虫疫苗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球虫疫苗的选择 |
2 免疫途径 |
3 免疫前后管理 |
4 疫苗的运输与保存 |
(5)3种药物对绵羊自然感染球虫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羊场 |
1.1.2 药物 |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阳性羊的筛选与确定 |
1.2.2 分组与用药 |
1.2.3 粪样采集与球虫检测 |
1.2.4 临床症状观察 |
1.2.5 效果判定及指标 |
1.2.6 计算增重率和增重新增产值 |
2 结果 |
2.1 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观察 |
2.2 用药前后球虫感染率和平均OPG变化分析 |
2.2.1 用药前后成年绵羊球虫感染率和平均OPG变化分析 |
2.2.2 用药前后羔羊球虫感染率和平均OPG变化分析 |
2.3 用药前后致病性球虫种类感染率和O P G变化 |
2.4 用药后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比较 |
3 讨论 |
(6)岳阳地区鸡球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及抗球虫药物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鸡球虫生活史 |
1.2 各种球虫造成的病变 |
1.3 鸡球虫病的诊断方法 |
1.4 影响鸡球虫感染的因素 |
1.5 世界及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现状 |
1.5.1 世界鸡球虫病流行现状 |
1.5.2 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现状 |
1.6 药物防治现状 |
1.6.1 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
1.6.2 蒽环类抗生素 |
1.6.3 中药抗球虫药 |
1.6.4 岳阳地区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
1.7 球虫疫苗研究现状 |
1.7.1 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
1.7.2 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 |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岳阳地区鸡球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
2.1 前言 |
2.2 试验材料 |
2.3 检测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5 分析讨论 |
2.5.1 岳阳地区的气候利于球虫病流行 |
2.5.2 抓好饲养管理 |
2.5.3 保证足够长的空栏期 |
2.5.4 白羽肉鸡比蛋鸡感染率低 |
2.5.5 阳性率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
第三章 抗球虫药对鸡球虫病治疗试验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 |
3.2.1 试验动物 |
3.2.2 试验药物 |
3.3 试验方法 |
3.3.1 抗球虫药物的筛选 |
3.3.2 药物分组比较试验 |
A. 试验方法 |
B 试验效果的判定方法 |
3.4 试验结果 |
3.4.1 抗球虫药物的筛选结果 |
3.4.2 药物分组比较试验结果 |
3.5 分析讨论 |
3.5.1 抗球虫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
3.5.2 药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耐药虫株的产生 |
3.5.3 解决耐药性问题的办法 |
第四章 岳阳地区白羽肉鸡、蛋鸡鸡球虫防治现状及建议 |
4.1 前言 |
4.2 岳阳地区白羽肉鸡、蛋鸡球虫病防控现状调查 |
4.3 岳阳地区历年白羽肉鸡、蛋鸡球虫病防控措施分析 |
4.4 防控建议 |
4.4.1 抓好季节性防控 |
4.4.2 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 |
4.4.3 使用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球虫感染率 |
4.4.4 合理选择药物防控 |
4.4.5 提高鸡体的抗病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AC4的合成和有关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鸡球虫病的简介 |
1.3 鸡球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
1.3.1 药物疗法 |
1.3.2 疫苗接种 |
1.4 鸡球虫药物的种类及特点 |
1.4.1 中草药类抗球虫药 |
1.4.2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抗球虫药 |
1.4.3 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 |
1.5 三嗪类衍生物的简介 |
1.5.1 三嗪类衍生物 |
1.5.2 三嗪二酮的合成方法 |
1.6 有关物质 |
1.6.1 有关物质的一般分析方法 |
1.6.2 原料药的有关物质的限度 |
1.7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AC4的合成路线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三嗪类抗球虫药的合成路线 |
2.2.1 地克珠利的合成路线 |
2.2.2 妥曲珠利的合成路线 |
2.3 AC4逆合成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C4的合成工艺研究 |
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 制备中间体Ⅰ2-甲基-4-硝基苯酚的合成工艺研究 |
3.2.1 实验操作 |
3.2.2 亚硝酸钠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3.2.3 后处理方法对反应的影响 |
3.2.4 小结 |
3.3 制备中间体Ⅱ 2-甲基-4-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研究 |
3.3.1 实验操作 |
3.3.2 不同还原剂对反应的影响 |
3.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3.3.4 小结 |
3.4 制备中间体Ⅲ2-(3-甲基-4-羟基苯腙)丙二酰二氨基甲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
3.4.1 实验操作 |
3.4.2 不同的反应体系对反应的影响 |
3.4.3 偶合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3.4.4 小结 |
3.5 制备中间体Ⅳ 2-(3-甲基-4-羟基苯基)-6-羧酸-1,2,4-三嗪-3,5-(2H,4H)-二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
3.5.1 实验操作 |
3.5.2 小结 |
3.6 制备中间体Ⅴ 2-(3-甲基-4-羟基苯基)-1,2,4-三嗪-3,5-(2H,4H)-二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
3.6.1 实验操作 |
3.6.2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3.6.3 小结 |
3.7 制备目标化合物AC4的合成工艺研究 |
3.7.1 实验操作 |
3.7.2 不同的碱对反应的影响 |
3.7.3 邻硝基氯苯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3.7.4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
3.7.5 小结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C4中试研究 |
4.1 引言 |
4.2 主要化学原料与设备 |
4.3 AC4生产的工艺流程 |
4.3.1 中间体Ⅰ的生产 |
4.3.2 中间体Ⅱ的生产 |
4.3.3 中间体Ⅲ的生产 |
4.3.4 中间体Ⅳ的生产 |
4.3.5 中间体Ⅴ的生产 |
4.3.6 AC4的生产 |
4.4 中控方法和主要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
4.4.1 2-甲基-4-硝基苯胺的质量控制 |
4.4.2 中间体Ⅰ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4.3 中间体Ⅱ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4.4 中间体Ⅲ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4.5 中间体Ⅳ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4.6 中间体Ⅴ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4.7 AC4的中控和质量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C4有关物质的初步研究 |
5.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5.2 AC4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检测 |
5.2.1 色谱条件 |
5.2.2 检测方法 |
5.2.3 结果与讨论 |
5.3 AC4有关物质来源和结构的初步推测 |
5.3.1 色谱条件 |
5.3.2 一级质谱条件 |
5.3.3 二级质谱条件 |
5.3.4 检测方法 |
5.3.5 结果与讨论 |
5.4 AC4工艺优化降低有关物质的含量 |
5.4.1 优化方案一 |
5.4.2 优化方案二 |
5.4.3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 球虫药物的种类 |
2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制 |
3 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 |
4 抗球虫药的选择 |
5 鸡球虫耐药性的产生 |
6 耐药性的延缓或解决措施 |
第一章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 |
1.3 虫株 |
1.4 试验设计 |
1.5 药效判定指标 |
1.6 数据分析 |
1.7 药效评价 |
2 结果 |
2.1 临床观察结果 |
2.2 供试药物对球虫病治疗效果的评价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在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 |
1.3 试验仪器 |
1.4 试剂的配置 |
1.5 给药剂量与分组 |
1.6 试验检测内容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观察 |
2.2 增重与饲料利用率 |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9)金丝桃素抗菌及抗鸡球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金丝桃素的研究现状 |
1.2 中草药抗鸡球虫病的研究概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前言 |
第二章 金丝桃素提取分离及含量变化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金丝桃素的抗菌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金丝桃素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金丝桃素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金丝桃素对感染球虫鸡的血液指标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试验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金丝桃素的提取和分离 |
7.2 金丝桃素抗菌活性 |
7.3 金丝桃素抗卵囊孢子化作用 |
7.4 金丝桃素抗鸡球虫试验效果 |
7.5 金丝桃素对感染球虫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五种抗球虫药对肉鸽球虫病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虫种来源 |
1.2 试验鸽 |
1.3 药物 |
1.4 试验方法 |
1.5 试验指标 |
1.5.1 临床症状观察 |
1.5.2 卵囊相对减少率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观察 |
2.2 粪便卵囊数与相对卵囊减少率 |
3 分析与讨论 |
四、抗鸡球虫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堆型艾美耳球虫配子体蛋白EaGAM56与EaGAM82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 华恩玉. 扬州大学, 2020
- [2]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D]. 余水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3]我国鸡球虫早期研究概况[J]. 刘婕,刘贤勇,蔡建平,林昆华,索勋.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 [4]球虫疫苗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J]. 姚惠娟,缪德年.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1)
- [5]3种药物对绵羊自然感染球虫的治疗效果[J]. 阎晓菲,时从来,黄兵,张新玲,童婷,陈琴,陈万里,杨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6(06)
- [6]岳阳地区鸡球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及抗球虫药物防治试验[D]. 郑艳琼.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7]AC4的合成和有关物质研究[D]. 范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1)
- [8]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研究[D]. 白洋. 吉林大学, 2013(08)
- [9]金丝桃素抗菌及抗鸡球虫的研究[D]. 张克勤. 吉林大学, 2012(04)
- [10]五种抗球虫药对肉鸽球虫病的防治研究[J]. 赵其平,朱顺海,韩红玉,姜连连,李婷,孔春林,黄兵,董辉. 中国家禽,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