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论文文献综述)
钱莺歌[1](2018)在《《元七君子图》新论》文中研究说明苏州博物馆藏《元七君子图》为元代六位画竹名家的七幅墨竹集锦卷,是清代苏州顾氏过云楼的旧藏。十余米的长卷中汇集了元代画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人的墨竹精品,其中柯九思画墨竹有两幅,故命名为"七君子图"。其中第一幅墨竹的作者赵天裕在绘画史上未见记载,生平也无从考证,这件是他目前仅见的唯一作品,未曾见其他存世作品可以比较,我们从笔墨技法上看此幅颇有宋人法度,与上海博物馆藏南宋赵葵的《杜甫诗意墨竹卷》的墨竹画法相近,独特的构图又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管
车旭东[2](2018)在《唐寅书画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明四家”画艺高超,影响深远,他们的作品从明中期开始就极受世人追捧,供不应求,而润格、价值甚高,就导致了伪作的猖厥泛滥,作伪的手段和形式也层出不穷。四家中唐寅更为有名,他天资高迈,作画摹古法今、亦行亦利,山水、人物、花鸟兼善,各画科又具有不同画法,面貌多样、多变;且其作品常不署年款,伪作之繁杂与其他三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有关唐寅的原始资料较少,传闻、传说、附会较多,这些记载又相互抵牾,真相难辨。以上因素使后世对唐寅艺术的发展脉络难以有系统、透彻的认识,而目前也缺少全面论述唐寅艺术及其书画鉴定研究的专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唐寅的书画艺术及作品的真伪鉴定。首先依据画史文献和传世作品来探析唐寅的师承渊源及其书画史评价、地位;然后挑选并确立其书画标准品,考察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从而进行分期和分类,并总结出各期的笔墨特点和风格面貌,由此梳理出唐寅书画的发展、衍变脉络;最后,据所确立的标准品和各期特点、风貌,可判断部分无年款作品的创作时间,同时也运用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尝试对一些存疑的作品进行鉴定分析。此外,文中也对唐寅的代笔等作伪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梳理关于唐寅书画鉴定、研究的学术成果,发现涉及鉴定的着述较少,也不甚系统、深入,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大空间。本文遵循“定真鉴伪”的鉴定准则,以“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各种辅助依据,运用目鉴、比对、考订等方法,首次提出了“第一级标准品”、“第二级标准品”、“标准序列”、“再检测”作为方法理念的补充,从而按照个案鉴定研究的步骤开展研究和论述。第二章首先简述了唐寅的生平和交游,以作为了解他艺术历程的背景和基础;其次对唐寅存世的书画进行统计和分类,确定将书法与绘画分开专论,而绘画按题材依次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枯木竹石进行讨论;然后挑选唐寅存世可确定时间的作品进行编年排列;最后简要梳理了唐寅的印章,因其复杂性,本文的鉴定不论及印章。第三章讨论唐寅的书法。唐寅在书史上虽地位不高,但间接受李应祯等人影响,承学唐宋元诸大家,造就了天真率意的书风,自成一格。本章确立了 25件唐寅书法的标准品,据风格变化分为三期:早期为36岁前,主学欧阳询和李邕,笔法瘦硬方折;中期为36岁左右至45岁,主学颜真卿和赵孟頫,宽博质朴、平中寓险;晚期为45岁左右后,熔铸诸家,健朗雍容,沉着痛快。以上分期有助于对无年款书画创作时间的判定。此外还探讨了唐寅名下4本《落花诗》的真伪情况,且对3件书法进行了辨伪。第四章论述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唐寅的山水受沈周、周臣影响,上溯宋元诸家,行利兼学,不属吴门画派,亦不属院派,但后人又多以南北宗议论其派别归属,而这种笼统的议论有失偏颇,应分类对其山水进行探讨。本章首先梳理出唐寅从早到晚的16件山水画标准品,据风格衍变分为三期:早期受沈周文人风格影响,中期上承宋元诸家,文人、院体两种风貌兼具,晚期形成雄迈壮逸的成熟面貌;其次依据画法的不同将唐寅的山水画分为“文人风格”和“近院体风格”两类,并总结“文人风格”山水画的题材多是“别号图”,多为纸本水墨长卷,符合文人的审美和旨趣,作山石常用秀逸细润的长线,命名为“游丝皴”;最后据各期面貌和笔墨特点,尝试对5件文人风格的山水进行了辨伪分析。第五章论述唐寅近院体风格的山水画。这类作品参考了周臣画法而上溯南宋院体,皴法变斧劈为长线,湿润秀逸、灵动变化,命名为“湿墨游丝皴”,这是唐寅的创新。明晚期以来,唐画“每多周笔”的说法广为流传,为探究唐寅的代笔问题,本章先分析了周臣的笔墨风格,又列举唐寅此类16幅标准品并总结笔墨特点,将周、唐的标准作品对比以区分二人画法之异。同时也一一考察传为周臣代笔的7幅作品,认为皆不属实,最后结合文献,认定周臣代笔只是偶然为之,更多的情况是周臣传派之作或当时坊间的院体画被添款为唐寅,为鉴定家误解为周臣代笔,遂流传此说。随后对唐寅名下的12幅此类作品进行辨伪。同时本章也梳理画史,列举出唐寅的后学者和作伪者,以说明其画法影响和后世作伪情况。第六章论述唐寅的人物画、花鸟画和枯木竹石画。本章将唐寅的人物画分为“仕女图”、“典故人物图”、“别号人物”和“点景人物”四类,认为其画法受杜堇、周臣、吴伟等人影响,上追唐宋,有工笔精丽和水墨写意两种面貌,并据其标准作的特点对9幅作品进行辨伪。唐寅的花鸟承学沈周,又取益于林良院体写意一派,“天真”与“人巧”兼备;枯木竹石则承继苏轼、文同、李衍等人的宋元传统,以理徇形,又寄兴寓情;最后依据所总结的画法特点,鉴定2幅花鸟画为伪作,并对其枯木竹石图同稿多本的情况进行了探析。第七章是结论。通过对唐寅书画艺术的梳理和作品的考证,结合文献,本文认为其艺术并非如前人所论那样成熟较早,现存真迹中几乎没他30岁前的作品,但30多岁时的早期画作就显示出唐寅学画不受派别束缚,广师诸家又融会贯通、理趣无穷的风貌,而他参考周臣画风,在40岁后才形成成熟的近院体风格,其文人风格山水也愈发纯熟,到了晚岁熔铸诸法,豪迈俊逸,自成一家。对于唐寅这样多才多艺、多样、多变的书画家,本文将其作品分类、分期进行辨析,确立了书画标准序列,系统地厘清了他书画艺术发展、衍变的脉络,有助于对其书画艺术成就的认识,以期为他书画真伪的鉴别提供标准和参照依据。
车旭东[3](2014)在《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寅是一名兼善行、利的文人画家,本文首次明确将其山水题材的画作分成了“院体画”与“文人画”两种风格,又总结出其文人画风格的山水画的特征,综合这些特征,运用考订、比对、笔墨分析等方法,以进行唐寅其他文人画风格的山水画的个案研究及鉴定。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唐寅山水画研究和鉴定的论着,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从存世的唐寅作品中排除那些令人质疑的作品,选取唐寅书法和绘画的代表作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师承渊源,并按年代将这些书法和绘画的代表作各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梳理出唐寅书画变化发展的面貌,归纳其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从而以这些代表作和风格特点作为唐寅绘画个案研究的基础及参照基准。第三章,例举画史资料,发现唐寅在隶属南北宗或是行利家的问题上一直受到争议,本章肯定了唐寅文人画家的身份,论述其总体来说并不属于“吴门画派”,其次对于唐寅的画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他不同面貌的作品才能准确地进行评价和研究,因而依据其山水画的面貌和创作意图的不同,将之分为“院体画”和“文人画”两种风格,认为“院体画”是主学南宋院体风格,绘制工整,多作于绢本上且用于售卖,而“文人画”则承继元人笔墨的意味,多作于纸本上用于文人唱和的,另外本章列举了唐寅文人风格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归纳其共性,这些共性也将作为鉴定唐寅同类其他画作的基本参考和依据。第四章则用上文总结的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的共性,来检验传为唐寅早期所作的《黄茅小景图》图,分析和比对了其笔墨皴法后,发现与唐寅真迹有别,卷后的书法题跋也不符合诸家面目,考订其着录流传后,发现了三本着录存在的问题,进而认为可能存在着真伪两本《黄茅小景图》,从而质疑此图可能不是唐寅的亲笔原迹,而是伪本。第五章、第六章,仍然以唐寅文人画之特征继续检验传为唐寅的《王鏊出山图》、《沛台实景图》、《暮春林壑图》、《关山行旅图》、《观梅图》、《空山长啸图》,同时也从这些画的题跋、着录等方面进行考察,最后得出这些画的笔墨皴法与唐寅的标准作品差距过大,疑似伪作的结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纠正了以往对唐寅书画研究的一些谬误,重新确定了唐寅可作为参考标准的代表作品并加以分期,厘清了唐寅书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将一直受到争议的唐寅山水画作品分为两种风格,并重点总结出了其文人风格山水画的共性和特征,进而将所总结的理论尝试用于实践,即以之检验了几幅传为唐寅的作品,最后提出了质疑,以有益于唐寅书画的鉴定。
陆蓓容[4](2014)在《宋荦和他的朋友们—康熙年间上层文人的收藏、交游与形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讨论宋荦及其同时代人的收藏、交游和身后形象等问题,旨在厘清宋氏的藏品情况,探讨书画对清初上层文人的意义,以及观察清代三百年间文人艺术趣味的转向。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宋荦的收藏出发。我将说明他所藏书画的体量、来源、规模,从而讨论清初鉴藏家的品位、偏好和画史观念。我试图追溯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真伪观。当独自欣赏画作时,鉴藏家会收起苛刻的鉴定眼光,换上温柔的情趣。依据新发现的《授砚斋鉴藏录》,我得以钩沉宋氏身后藏品散出的轨迹。第二章讨论古今书画在清初上层文人的交游中有何意义。首先仍以宋氏为例。勾稽其画坛交游人物,通过书信等稀见材料,说明“画家”们的多重身份和生活情态,以及他们与宋荦这样的大官僚打交道的一般方式。其次以王翚为例,说明声望对“当代艺术家”的重要性,以及世人求画的各种动机。随后我将关注的重点移向古代书画,通过书信和笔记等第一手材料,说明清初一般文人家中很可能藏有书画,不独鉴藏家为然。他们以书画为礼物,为话题,为谈助,其间未必有明确的目的。第三章首先例举宋荦、朱彝尊、王士祯和高士奇的艺坛形象之变迁,说明后人对前代历史的理解往往受到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兼论这些因素造成了哪些具体的形象变迁。随后通过前贤形象转变的过程说明鉴藏活动在清代上层文人生活中的一般地位。最后仍由此路观察清代文人的趣味转向,包括汉隶的显着兴起,书画鉴藏的隐退和坚持等等。文末附录包括根据各种文献记载辑录的《宋荦旧藏知见录》,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胶卷誊录的《授砚斋鉴藏录》书画部分,和一篇以考证《授砚斋鉴藏录》的时代为主要内容的待刊论文初稿。本文尽量依据第一手文献,包括部分首次进入研究视域的稿本、钞本和清人尺牍等,力图接近三百年前史实的真相;同时也将大量使用常见文献,尤其是三百年间各种不为人所重的笔记杂钞。在各种具体的史实和观念讨论之外,本文也希望藉由不同文献的不同用法,回答清季以来史学觉醒之际,前贤们反复提问的一个问题——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
叶康宁[5](2011)在《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奢侈消费和文化消费的勃兴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外在体现之一。奢侈消费是消费闲暇与财富,文化消费是消费闲暇与知识。书画既可以体现休闲与夸示,又能彰显知识,是兼具两种消费特征的商品之一。嘉万时期既是明代经济的空前繁荣期,又是书画消费的一个高峰期。以《清明上河图》的消费个案为筏,本文对个案中凸显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世风指一定时期内,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的普遍倾向。嘉万时期的世风主要是奢靡之风与长物之好,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时书画市场空前繁荣,世风的影响不容小觑。奢靡之风影响了消费观念,培育出庞大的消费群体,而长物之好则制造了消费需求,成为书画交易繁荣的直接原因。对于奢侈品消费而言,不同的消费空间不仅意味着不同的消费层次,也会影响到消费的方式。在摊肆这种消费空间中,很少有大宗的书画消费。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文房进行书画消费。在书画市场上活跃着为数众多的牙人。他们在买卖双方间往还穿梭,说合交易,促成消费,并从中牟利。他们的职能还包括鉴定与定价。他们的收入通常是书画交易额的十分之三。书画价格由作品创作年代的早晚、艺术价值的高低决定;受创作时间长短、尺幅大小或字数多少等因素影响。总体来看,绘画价格比书法价格高,创作年代越早价格越高,交易年代越晚价格越高。由于名家书画供不应求,不少文人也参与书画作伪,以射重利。文人作伪提高了赝品的质量,让书画藏家防不胜防。藉借书画消费,以士商为主体的有闲阶层既可以彰显清雅,又可以堂而皇之地夸示财富。他们“竞尚利名”的行为通过书画消费转变为“竞尚清雅”。
王运天[6](2002)在《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文中研究指明从唐寅《黄茅渚小景卷》之跋,考定徐守和是明崇祯时之大鉴藏家。由徐引出同时人大骨董商王越石,王不为史载,如能对王之行事,按图索骥,窥其线索,亦有助於今日之鉴定事业。
王运天[7](2002)在《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文中提出从唐寅《黄茅渚小景卷》之跋,考定徐守和是明崇祯时之大鉴藏家。由徐引出同时人大骨董商王越石,王不为史载,如能对王之行事,按图索骥,窥其线索,亦有助於今日之鉴定事业。
二、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论文提纲范文)
(1)《元七君子图》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题签 |
二、引首 |
三、鉴藏印 |
四、着录 |
(2)唐寅书画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唐寅书画鉴定研究成果综述 |
第二节 书画鉴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二章 唐寅的生平及其书画概况 |
第一节 唐寅生平简述 |
第二节 唐寅交游简论 |
第三节 唐寅书画概况和分类 |
第四节 唐寅书画作品编年 |
第三章 唐寅的书法及其鉴定 |
第一节 唐寅书法的评价与分类 |
第二节 唐寅书法的标准品 |
第三节 唐寅书法的分期 |
第四节 唐寅书法的个案鉴定研究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唐寅山水画的分期分类及其文人风格山水的鉴定 |
第一节 唐寅山水画的师承及其画史地位 |
第二节 唐寅山水画的分期与分类 |
第三节 唐寅文人风格山水画的鉴定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唐寅近院体风格山水的鉴定及其后学者 |
第一节 周臣的绘画艺术 |
第二节 唐寅近院体山水的标准品及特点 |
第三节 周臣为唐寅代笔考 |
第四节 唐寅近院体风格山水画的辨伪 |
第五节 唐寅的后学者和作伪者 |
第六节 小结 |
第六章 唐寅的人物画、花鸟画和枯木竹石画 |
第一节 人物画 |
第二节 花鸟画 |
第三节 枯木竹石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一: 唐寅书画作品统计表 |
附录二: 唐寅书画标准品列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唐寅书画分析和鉴定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唐寅书法和山水画的分期 |
2.1 唐寅书法的分期 |
2.2 唐寅山水画的分期 |
第三章 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标准品例举及其特征 |
3.1 唐寅山水的文人画与院体画风格之分 |
3.2 文人画之例举 |
3.3 文人画之特征 |
第四章 早期的文人画《黄茅小景图》分析 |
4.1 绘画分析 |
4.2 着录分析 |
4.3 题跋书法分析 |
4.4 《黄茅小景图》的流传及推论 |
第五章 两幅与王鏊有关的文人山水画 |
5.1 《王鏊拜相图》考 |
5.1.1 画面分析 |
5.1.2 书法题跋分析 |
5.2 《沛台实景图》分析 |
第六章 唐寅几幅文人画的个案分析 |
6.1 “王翚伪作”之《暮春林壑图》 |
6.2 笔墨嫩弱之《关山行旅图》 |
6.3 染而少皴之《观梅图》 |
6.4 用笔草率之《空山长啸图》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本文所提及唐寅作品的鉴定意见 |
致谢 |
(4)宋荦和他的朋友们—康熙年间上层文人的收藏、交游与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前情提要 |
第一章: 宋荦的收藏 |
一、规模 |
二、来源 |
三、讨论 |
1. 类目 |
2. 书画次第 |
3. 清初鉴藏家的宋元观念和南北宗观念 |
四、鉴定 |
五、鉴赏 |
六、流散 |
第二章: 宋荦的交游 |
一、“当代画家” |
二、“画家”的身份和地位 |
三、艺坛中的遗民与顺民 |
四、“当代书画”之功用 |
五、文坛交游中的古代书画 |
第三章: 从形象到时风 |
一、人物形象的影响因素 |
1. 个人意愿 |
2. 后人选择 |
3. 传统新变 |
4. 时风改易 |
二、鉴藏的地位 |
三、汉隶趣味的兴起 |
四、书画鉴藏的“坚守” |
五、飘荡的回声 |
结论 |
附录一: 宋荦旧藏知见录 |
附录二: 《授砚斋鉴藏录》书画部分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5)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 |
二 |
第一章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
一 故事梗概 |
(一) 王忬求画 |
(二) 黄彪作伪 |
(三) 汤臣索贿 |
(四) 严嵩杀人 |
二 故事分析 |
(一) 可信性 |
(二) 典型性 |
第二章 世风 |
一 奢靡之风 |
二 长物之好 |
第三章 需求 |
一 人事与雅贿 |
二 免俗且斗侈 |
第四章 购买 |
一 阅市 |
(一) 庙市与灯市 |
(二) 香市与夜市 |
二 骨董商 |
三 居间人 |
第五章 价格 |
一 书画定价 |
二 价格乱象 |
(一) "重古蔑今"与"今与古敌" |
(二) 从"重宋"到"重元" |
(三) 由"名家"变"邪学" |
三 价目分析 |
(一) 价目的主观性与偶然性 |
(二) 分析前的准备 |
(三) 价目初步分析 |
(四) 以《戏评古次第》为参照的分析 |
第六章 赝品 |
一 名头与射利 |
二 自愚与愚人 |
余论 |
一 区域优势与市场导向 |
二 士商相杂与竞尚清雅 |
附表 |
附表1 1522—1619年(嘉靖、隆庆、万历时期)书法(含墨刻法帖)作品交易价目 |
附表2 1522—1619年(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绘画作品交易价目 |
附表3 项元汴标价的书画(含墨刻法帖)作品 |
参考书目 |
古代文献 |
(一) 编着 |
(二) 方志 |
今人编着 |
(一) 中文 |
(二) 英文 |
致谢 |
四、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元七君子图》新论[J]. 钱莺歌. 美术观察, 2018(08)
- [2]唐寅书画鉴定研究[D]. 车旭东. 南京大学, 2018(09)
- [3]唐寅文人风格的山水画考[D]. 车旭东. 南京大学, 2014(03)
- [4]宋荦和他的朋友们—康熙年间上层文人的收藏、交游与形象[D]. 陆蓓容. 中国美术学院, 2014(06)
- [5]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 叶康宁.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6]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J]. 王运天.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
- [7]卷内卷外谈——读唐寅《黄茅渚小景卷》而想起[J]. 王运天.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