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唐铭萧[1](2021)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统编版教材首次将“预测”“提问”以及“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整合编排为单元教学内容,分别在小学三至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设立了以阅读策略为教学重点的新单元,统称为“阅读策略”单元。这一新设置的特色单元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行使用日起,就备受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的关注。这样的“阅读策略”单元设置,是对于以往阅读教学的新突破。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目标明晰,教学内容前后衔接,策略难度逐步递增,让阅读策略的教学更具备可操作性也更能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而,本研究首先对于“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价值、编排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论述,深度解读“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再通过“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目前“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解决提出“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对于“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本研究将围绕着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通过对于“阅读策略”单元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研究,做好核心概念界定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打好基础,阐明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就新课标对于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应要求和教材内容解读两方面对于“阅读策略”单元进行概述。第三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发放和教学课例的收集整理对于“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点出目前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于“阅读策略”单元提出“三步走”的教学指导策略。最后一部分则是对于每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罗小璐[2](2021)在《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部分之一,影响着幼儿对物质世界数、量、形的感知和理解。教师提问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师幼、幼幼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线,并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与成都市D幼儿园D3班的L老师合作,在D3班开展了两个月的行动研究。首先,研究者对带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带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在提问认识和实施上的情况;然后,观察合作教师两次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并分析总结其提问行为;其次,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起点,研究者与L老师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新计划”的行动循环中探索教师有效提问的方案;最后,通过合作教师在行动前后提问行为的变化、研究者与合作教师的反思等方式探究行动研究对合作教师和幼儿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有效提问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其中清晰性和层次性是有效提问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启发性和延展性是有效提问重要特征;实用性、反馈性、趣味性和示范性是有效提问价值体现的推手;规范性是有效提问的语言保障。基于有效提问,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活动设计预设提问框架、提炼和把握关键提问,把教学内容、目标和幼儿经验作为提问预设的依据;第二,活动实施中注重对提问对象、提问候答时间以及提问反馈的把握;第三,对提问的反思能够迅速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基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结论,研究者从幼儿园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教育建议。幼儿园层面上,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PCK的培训和提问技能园本研修;教师层面上,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提问观、重视对提问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关注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提问的影响。
王冀宁[3](2021)在《中学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教学工作地展开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读文本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以上散文教学的重大意义,本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从文体、语体、作者的个性才情三个维度剖析散文教学,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缠绵的情感、婉丽的用语、奇特的境界中体会散文真意。首先是绪论,分析散文教学的意义、背景,整理归纳研究现状,并明确研究思路;第一部分是散文的概述,主要阐释文学界、语文教学界对散文的定义,对本文将要研究的散文进行概念界定;并指出散文的鲜明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诗意浓郁等,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部分根据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存在忽略文体知识、分析表面化、过于局限教材等问题,学生存在缺少学习散文的兴趣、基础不牢、审美能力低等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展开了详细探讨,以期对散文教学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第三部分从文体、语体、作者的个性才情三个维度分析散文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再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与能力的匹配度;第四部分提出散文教学策略,使一线教师不再迷茫,并通过散文教学案例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与重点。
张小娟[4](2021)在《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我国育人目标的新要求,是我国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目光开始集中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图片史料因其形象直观、内涵丰富等特点,被看作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出发,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以期能够使图片史料的价值得到更大发挥。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关于本选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是对图片史料的相关概述,主要阐释了与图片史料相关的概念、图片史料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图片史料与史料实证素养的关系,认识图片史料在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原则和策略,在遵循科学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上采取有效的图片史料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第四部分主要对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反思,提出在图片史料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今后图片史料教学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图片史料教学的发展。
李姣[5](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提出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常明[6](2021)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以来,教育界就十分重视“九年一贯”的教育理念,因此语文学科的衔接性教学也逐年受到了重视。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衔接性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小升初阶段的文言文衔接性阅读教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文言文的衔接性教学出发,在分析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针对郑州市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地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过程中,存在中小学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和教学实施中的不衔接、教材编选和使用的现实差异、中小学教师的衔接问题、小升初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衔接差异、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造成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造成衔接性问题的原因,笔者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措施有深入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加强教研,提升衔接成效;家校联手,开拓教学视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现状,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衔接性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文言文学习阶段的过渡。
俞彬慧[7](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高中历史图像史料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像史料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它既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使用图像史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的涵养、时空观念的落实、史料实证意识的渗透、历史解释能力的形成以及家国情怀的培育都有着一定的意义。虽然图像史料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图像史料的使用效果却与理想之中相差甚远,对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一线教师对图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视角,结合调查结果和教学案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的运用进行研究。本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说明选题缘由,其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述课题研究意义并对课题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论述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最后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图像史料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图像史料的价值。对于图像史料的价值,主要从图像史料在史学中的价值、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来进行展开论述。第三部分论述了图像史料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为图像史料教学指明方向,反之,图像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第四部分则是对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情况。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揭示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为后文高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运用策略提供基础。第五部分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运用的原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适度性原则。第六部分详细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运用的策略,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四大策略。一是图像史料教学有效指导的策略,运用图像史料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辨析、解读图像史料;二是图像史料科学选用的策略,在选取图像史料时要明确图像史料的运用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充分考虑学情;三是图像史料适时运用的策略,可在导入新课时、新课讲解时、课堂总结时、课堂练习时运用图像史料;四是借助图像史料构建历史教学情境的策略。针对不同的策略,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加以阐述。最后为结语部分,对论文研究进行总结以及研究的不足进行反思。
王迪[8](2021)在《引桥教学在高一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引桥教学是在新旧知识间搭建关系的桥梁,使学生在依据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建构,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下对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初、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展和生物知识的学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教师要求和课程标准上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的生物教学只有两年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为生物教学的“空白期”,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生物学变成了初、高中学习过渡路上的“绊马索”。为改善该种现状,助力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更好地向高中生活和学习转变,故开展了高一阶段第一学期的生物学引桥教学的研究工作。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引桥教学”的理论进行整理并分析,明确“引桥教学”的产生、发展和相关理论,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访谈高中一线教师了解引桥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情况和限制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A中学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学习情况和学习难点进行调查并分析整理数据,从而提出引桥教学的实践策略,规避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教学实践做准备。通过实验研究法依据实践策略选取A中学高一学年两个成绩基本持平的的普通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对比教学,分析前后测试卷成绩并结合对实验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和不同类型听课教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引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笔者将引桥教学应用于高一生物学教学中,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丰富高中生物学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引桥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补充,为后续研究者提供高中教学的研究思路和经验。
王文佳[9](2021)在《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验营销是当前教育培训领域中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有一定支持。本文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结合体验营销理论,对郑州R培训学校当前的体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提出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为郑州R培训学校以及同行业其他学校的体验营销策略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体验营销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其次,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前来该学校参观体验的学员为调查对象,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5个方面研究该学校在体验营销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再次,论文从定量的视角研究了R培训学校的体验营销策略总体思路;最后,基于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优化建议及保障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感官营销冲击力不够、情感营销难以引发学员情绪共鸣、思考营销启发性不强、行动营销尚未引发学员深刻认知、关联营销互动性不强。(2)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等5个策略变量均对营销体验满意度具备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影响结果显着,标准化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523、0.332、0.205、0.176、0.545,这说明这5个变量均对体验营销策略的体验满意度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因此,当前的体验营销策略总体思路应该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5个方面共同入手改善,但应该以加强感官体验为核心、以提升情感和关联体验为重点、以完善思考和行动为辅助因素”。(3)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来改善R培训学校的体验营销策略。具体包括:多角度加强感官体验、加强情感共鸣体验营销、激发学员思考意识、提升行动体验参与程度、加强关联互动深度。同时,提出了加强营销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等保障机制。
代婷[10](2021)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研究》文中认为历史学是一门注重史料实证的学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彰显历史学实事求是学术品格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中学历史教材历来重视史料的选编和使用,图片史料因其所具有的生动性与直观性,更是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19年问世的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不仅沿袭了传统教材重视图片史料的做法,而且在图片史料的内容、类型等方面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科学把握《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特点及教学价值,最大效益地发挥图片史料的教学功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论文从四个方面呈现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图片史料的选编状况及运用策略。第一部分运用统计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呈现《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选取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教社统编版和实验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比较,总结《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选编的特点,在充分肯定其图片史料选编优点的同时,也探讨了新教材在图片史料选取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着重对《中外历史纲要》以文释图和以图辅文的史料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图片史料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第三部分紧扣课程改革要求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层面,分析了《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在教学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图片史料使用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出了合理使用教材图片史料的建议,以期对优化《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使用方法有所帮助。
二、浅议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阅读策略”单元概述 |
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解读 |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阐释 |
2.1.2 课程标准对“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启示 |
2.2 “阅读策略”单元语文教材编排解析 |
2.2.1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价值 |
2.2.2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
2.2.3 “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解读 |
3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3.1 “阅读策略”单元调查情况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阅读策略”单元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
3.2.2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
3.2.3 教学课例收集情况呈现 |
3.3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 |
3.3.1 存在问题 |
3.3.2 归因分析 |
4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指导策略 |
4.1 课前明晰“阅读策略”内容 |
4.1.1 厘清单元教学内容,紧抓阅读策略知识 |
4.1.2 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单元课文整体联动 |
4.1.3 平衡策略教学比重,文本策略相辅相成 |
4.2 课内指导“阅读策略”练习 |
4.2.1 立足学段学情特征,合理安排练习难度 |
4.2.2 注重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呈现学生主体 |
4.2.3 运用可视工具练习,搭建支架方法指路 |
4.3 课后引导“阅读策略”运用 |
4.3.1 提升阅读策略意识,启发学生计划阅读 |
4.3.2 布置课外阅读巩固,指导学生监控阅读 |
4.3.3 联合写作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调节阅读 |
5 “阅读策略”单元具体教学建议 |
5.1 “预测”单元教学建议 |
5.1.1 尊重初次阅读感受,开启真实“预测” |
5.1.2 明晰策略线索依据,学会合理“预测” |
5.1.3 重视学生运用策略,引导“预测”迁移 |
5.2 “提问”单元教学建议 |
5.2.1 启思创设不同情境,积极启发“提问” |
5.2.2 巧用多层问题清单,合理探究“提问” |
5.2.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善用“提问” |
5.3 “提高阅读速度”单元教学建议 |
5.3.1 重视高效阅读作用,理解“提速”意义 |
5.3.2 提供具体方法指路,学会“提速”步骤 |
5.3.3 搭建教学检测平台,巩固“提速”习得 |
5.4 “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建议 |
5.4.1 展现综合策略任务,呈现不同“目的” |
5.4.2 设置具体阅读任务,明确阅读“目的” |
5.4.3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实践“目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教师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行为 |
1.1.2 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诸多问题 |
1.1.3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迫在眉睫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
1.2.2 提问 |
1.2.3 有效提问 |
1.3 文献综述 |
1.3.1 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 |
1.3.2 教师有效提问相关研究 |
1.3.3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
1.3.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1 幼儿园的选择 |
2.1.2 合作教师和班级的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访谈法 |
2.2.2 观察法 |
2.2.3 行动研究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大班教师访谈提纲 |
2.3.2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观察表 |
2.4 研究资料获取与处理 |
2.4.1 研究资料的获取 |
2.4.2 研究资料的处理 |
2.5 研究过程 |
3 实施过程及结果呈现 |
3.1 前期调查结果 |
3.1.1 访谈调查结果 |
3.1.2 对合作教师两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视频分析结果 |
3.2 研究起点 |
3.2.1 初始问题定位 |
3.2.2 有效提问的行动特征预设 |
3.3 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
3.3.1 第一轮行动 |
3.3.2 第二轮行动 |
3.4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行动结果分析 |
3.4.1 合作教师提问前后对比分析 |
3.4.2 行动实施对合作教师和幼儿的影响 |
3.4.3 研究者的收获 |
4 研究结论 |
4.1 有效提问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 |
4.1.1 清晰性和层次性:有效提问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
4.1.2 启发性和延展性: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 |
4.1.3 实用性、反馈性、趣味性和示范性:有效提问价值体现的推手 |
4.1.4 规范性:有效提问的语言保障 |
4.2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重视问题预设、把握问题实施环节、积极进行提问反思 |
4.2.1 针对活动设计预设提问框架、提炼和把握关键提问 |
4.2.2 活动实施中注重对提问对象、提问候答时间以及提问反馈的把握 |
4.2.3 对提问的反思能够迅速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
5 讨论与建议 |
5.1 讨论 |
5.1.1 对提问价值的再思考:教师有效提问实践价值的凸显 |
5.1.2 有效提问的基础:教师学科领域知识的发展与成熟 |
5.1.3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类型上的取向: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结合 |
5.1.4 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提问:有效提问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
5.2 建议 |
5.2.1 幼儿园层面:加强对教师PCK的培训和提问技能园本研修 |
5.2.2 教师层面:重视与提问实施相关能力的提升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研究的局限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学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现状 |
第一节 散文的概述 |
一、散文的概念界定 |
(一)文学界对散文的定义 |
(二)语文教学界对散文的定义 |
(三)本文研究的散文 |
二、散文的特点 |
(一)纪实性 |
(二)不拘一格 |
(三)浓郁的诗意与优美的语言 |
(四)意境深邃 |
第二节 散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现状调查 |
(一)方案设计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二、原因分析 |
(一)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
(二)《语文课程标准》缺乏散文教学的明确要求 |
(三)学生散文阅读量不足,视野相对狭窄 |
(四)应试教育的束缚 |
第三节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一、把握文体思维 |
(一)记人叙事类散文 |
(二)写景状物类散文 |
(三)哲理议论类散文 |
二、把握语体思维 |
三、把握不同作者的个性才情 |
第四节 散文教学策略 |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二、读写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图片史料的相关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图片史料的分类 |
三、图片史料的特点 |
第二章 图片史料与史料实证素养 |
一、图片史料与史料实证素养的关系 |
二、图片史料在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中的功能价值 |
三、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 |
第三章 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原则和策略 |
一、运用原则 |
二、运用策略 |
第四章 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反思 |
一、应注意的问题 |
二、对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
1.1.2 研究范围 |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述 |
1.3.3 小结 |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
2.1 藏品价值体系 |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
2.2 本体价值利用 |
2.2.1 陈列展览 |
2.2.2 科学研究 |
2.2.3 文物复制、仿制 |
2.2.4 藏品着书出版 |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
2.3 情感价值利用 |
2.3.1 社会教育活动 |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
2.3.3 新媒体传播 |
2.4 发展价值利用 |
2.4.1 数字化利用 |
2.4.2 文创产品开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
4.1.1 广度问题 |
4.1.2 深度问题 |
4.1.3 频率问题 |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
4.2.1 藏品研究不足 |
4.2.2 展览场地限制 |
4.2.3 利用方式单一 |
4.2.4 利用观念狭隘 |
4.2.5 藏品的同质化 |
4.2.6 专业人才缺乏 |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
4.3.1 法规尚待完善 |
4.3.2 利用资金不足 |
4.3.3 缺少馆际交流 |
4.3.4 外界参与性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
5.1.2 文物登录制度 |
5.1.3 重视科学研究 |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
5.3.3 文创产品开发 |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
6.1.2 技术系统 |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
6.2.1 人工智能概述 |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7.2.1 技术背景 |
7.2.2 模块设计 |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
7.2.4 具体工作流程 |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
7.3.1 研究背景 |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
7.3.3 损失函数 |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6)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郑州市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中小学人教版、苏教版、统编版文言文选文情况 |
2.2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概述 |
2.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2.4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三章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问题及其成因 |
3.1 中小学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和教学实施中的不衔接问题 |
3.2 教材编选和使用的现实差异 |
3.3 中小学教师的衔接问题 |
3.4 小升初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衔接差异 |
3.5 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
3.6 小结 |
第四章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
4.1 深入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
4.2 合理安排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 |
4.3 加强教研,提升衔接成效 |
4.4 家校联手,开拓教学视野 |
4.5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7)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高中历史图像史料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
2.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3.历史学科史料形式多样性的特质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课题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1.史料 |
2.图像史料 |
3.学科核心素养 |
4.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五)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有意义学习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 |
2.调查研究 |
3.案例研究 |
(七)创新之处 |
二、图像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
(一)图像史料的类型 |
1.根据图像史料的形式分类 |
2.根据图像史料的内容分类 |
(二)图像史料的价值 |
1.图像史料在史学中的价值 |
2.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图像史料教学的关系 |
(一)学科核心素养为图像史料教学指明方向 |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
2.以历史思维培育为引领 |
3.以培养历史问题意识为导向 |
(二)图像史料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1.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涵养 |
2.有利于时空观念的落实 |
3.有利于史料实证意识的渗透 |
4.有利于历史解释能力的形成 |
5.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育 |
四、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结果 |
1.关于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
2.关于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三)高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运用存在问题剖析 |
1.学生读图能力欠缺 |
2.教师缺乏对图像史料的深入研究 |
3.教师对于图像史料的选取与运用不够严谨 |
4.教师对学生解读图像史料的指导不足 |
五、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典型性原则 |
(三)启发性原则 |
(四)适度性原则 |
六、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一)图像史料教学有效指导的策略 |
1.教会学生搜集图像史料的方法 |
2.指导学生形成整理与辨析图像史料的能力 |
3.强化对图像史料解读的技能指导 |
(二)图像史料科学选用的策略 |
1.明确图像史料的运用目的 |
2.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
3.紧密联系学情 |
(三)图像史料适时运用的策略 |
1.新课导入时直观展示 |
2.新课讲解时适时融入 |
3.课堂总结时有效呈现 |
4.课堂练习时适度运用 |
(四)运用图像史料构建历史教学情境的策略 |
1.运用图像史料创设问题的情境 |
2.运用图像史料创设社会生活的情境 |
3.运用图像史料创设历史探究的情境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运用状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运用状况调查问卷》(教师) |
致谢 |
(8)引桥教学在高一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现状 |
(二)改变教师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引桥 |
(二)引桥教学 |
二、理论依据 |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引桥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一、高中生物教师访谈及分析 |
(一)高中生物教师访谈(摘录) |
(二)高中教师访谈小结 |
二、高一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 《高一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
(四) 《高一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引桥教学在高一生物学教学的实践原则与策略 |
一、依据原则 |
(一)启发性原则 |
(二)循序渐近性原则 |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四)直观性原则 |
(五)因材施教原则 |
二、实践策略 |
(一)心理层面建桥 |
(二)学习方法架桥 |
(三)课堂教学设桥 |
第五章 引桥教学在高一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过程 |
(一)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
(二)教学过程 |
四、结果分析 |
(一)影响实验结果的要素分析 |
(二)学生测验成绩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一)引桥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二)引桥教学能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
(三)引桥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有要求 |
(四)开展引桥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二、创新之处 |
(一)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研究引桥教学 |
(二)运用数学软件分析数据 |
三、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一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难点调查 |
附录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生案) |
附录四 实验前测卷(2020级10 月月考卷) |
附录五 实验后测卷(2020级12 月月考卷)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体验营销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体验营销概述 |
一、体验营销的定义 |
二、体验营销的特征 |
三、体验营销的维度 |
四、体验营销的原则 |
第二节 体验营销理论基础 |
一、体验营销理论起源及发展 |
二、体验营销理论主要内容 |
三、体验营销理论在本文的应用 |
第三章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现状 |
一、学校简介 |
二、体验营销形式 |
三、体验营销内容 |
第二节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现状 |
一、感官营销策略 |
二、情感营销策略 |
三、思考营销策略 |
四、行动营销策略 |
五、关联营销策略 |
第三节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问题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样本选取及调查实施 |
四、调查样本结果汇总 |
第四节 郑州R培训体验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
一、感官营销冲击力不够 |
二、情感营销难以引发学员情绪共鸣 |
三、思考营销启发性不强 |
四、行动营销尚未引发学员深刻认知 |
五、关联营销互动性不强 |
第四章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总体思路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一、变量选取 |
二、数据来源 |
第二节 信度及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验证性因素及影响路径系数分析 |
一、验证性因素分析 |
二、影响路径系数分析 |
第五节 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总体思路分析 |
第五章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问题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多角度加强感官体验策略 |
一、创新视觉营销体验 |
二、优化听觉体验 |
三、视听优化设计 |
第二节 加强情感共鸣体验营销策略 |
一、情感认同感营销 |
二、情感愉悦营销 |
第三节 激发学员思考意识策略 |
一、引导学员责任意识思考 |
二、惊奇营销引导思考 |
第四节 多形式的行动体验策略 |
一、真实情境参与 |
二、教学结合培训模式运用 |
第五节 实施深度关联互动策略 |
一、趣味游戏加强学员关联 |
二、就业生活关爱加强学校关联 |
三、设施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关联 |
第六章 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第一节 加强营销创新 |
一、体验营销创新思维培养 |
二、个性化服务 |
三、创新体验课堂构建 |
第二节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一、引进更多的营销专业人才 |
二、增强体验营销的培训力度 |
三、加强培训过程中体验营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
第三节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
一、全面提升体验营销重视程度 |
二、构建以体验营销为导向绩效考核体系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五)图片史料概念界定 |
一、 《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选取概况及特点 |
(一)《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选取情况分析 |
1.图片史料的数量分析 |
2.图片史料的类型分析 |
3.中外图片史料分布情况分析 |
4.新旧教材异同图片史料分析 |
(二)《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特点 |
1.图片史料紧扣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
2.图片史料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心理 |
3.图片史料选用体现史学研究新成果 |
4.重视地图史料的教学价值 |
5.图片史料选用的不足 |
二、《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呈现方式与功能 |
(一)图片史料的呈现方式 |
1.以文释图 |
2.以图辅文 |
(二)图片史料的功能 |
1.佐证性功能 |
2.以图补史性功能 |
3.激发情感共鸣功能 |
4.深化历史认知功能 |
三、《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运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
(一)教师需要应对的挑战 |
1.提高图片史料教学技能的挑战 |
2.挖掘图片史料中核心素养培养因素的挑战 |
3.端正图片史料教学理念的挑战 |
4.挖掘图片史料背景资料的挑战 |
(二)学生需要应对的挑战 |
1.建立正确图片史料认知的挑战 |
2.建构图片史料分析能力的挑战 |
四、《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的运用策略 |
(一)《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运用案例 |
1.教材内容分析 |
2.教学处理意图 |
3.教学设计方案 |
(二)《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使用建议 |
1.树立科学的图片史料观 |
2.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和解读图片史料的信息 |
3.多种资料相结合的史料分析方法 |
4.注重图片史料解读方法的训练 |
5.基于整体视角的图片史料的对比和相互补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议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D]. 唐铭萧.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D]. 罗小璐.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学散文教学研究[D]. 王冀宁.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运用图片史料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研究[D]. 张小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6]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D]. 常明.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7]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高中历史图像史料教学研究[D]. 俞彬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引桥教学在高一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 王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9]郑州R培训学校体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王文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10]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图片史料研究[D]. 代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