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一、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华[1](2020)在《基于5G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产业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在全球信息化、中美贸易战等的时代背景下,国产芯片技术在5G产业领域内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和未来发展潜力。阐释了国产5G芯片的产业链和应用市场现状,侧面揭示了国产芯片在5G时代的重要性,并对国产5G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议。本文认为,5G是当今这个时代集中了半导体与芯片、通信、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业务与应用的一个全新的体系。它不仅是在让我们的网络更快,通讯无延迟,更让每个人的生活连接的更加紧密,让智能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5G芯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均有所成就,部分国内企业如华为、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较为先进的地位。在技术层面上,边缘计算、超密集异构网络、射频前端技术、网络切片等技术从功能实现和网络数量等方向,为5G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虽然整体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我国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并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集成电路的资金支持。5G芯片的产业应用十分广泛,如移动智能终端、泛娱乐、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和车联网等,这些应用市场大都拥有一定潜力的消费者需求,较强的技术服务促进作用,值得期待的产业价值变现能力,以及国家和行业政策的支持。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下,国产5G芯片有望于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率先取得技术实现。未来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链生态合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现协同联动模式,促进创新示范效应,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巩固和提升我国在5G芯片领域的地位,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发展。本论文通过对国产经产业链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国产化产业链需加快进行整合。加快突破“美国IP”,掌握核心技术能力与成本优势,确立国际竞争的持久战略。

党煊[2](2019)在《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快速发展,软件外包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造成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外包企业传统、粗放的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软件外包企业必须进行营销策略的优化调整,加强营销创新力度,以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西安S软件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分析其营销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从而总结出西安S软件公司软件外包服务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营销组合理论、服务营销理论分别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服务策略等方面分析西安S软件公司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营销的现状,并设计了适用于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策略现状调研的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出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运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其次,运用营销组合理论和服务营销理论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提供解决西安S软件公司软件外包服务营销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最后为确保西安S软件公司软件外包服务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在组织保障方面提出了优化管理组织、优化业务流程,在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提出了培养优秀的高端人才和做好人才管理规划。通过对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环境和营销现状的分析以及营销策略的研究,为西安S软件公司软件外包服务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且对于其他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解决类似问题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陈玲[3](2018)在《中小型大数据软件企业M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世界经济模式在不断变化,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现代经济大环境下,软件与大数据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在网络化和全球化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时,在服务性和开放性方面要求更高。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全球软件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也面临更为残酷的竞争。近几年,我国大数据产业经历了最初的发展阶段,规模由小到大,逐步迈入软件大国的行列。但是站在国家竞争力层面,我国目前大数据软件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企业规模小,软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数据中的数据质量还是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肯定,大数据软件也在逐步摸索和发展中不断壮大。本文以M公司作为中小型大数据软件企业的战略发展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目前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各国对大数据产业的政策情况,得出M公司应对的发展战略。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深入分析了解M公司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研发情况等,再借助战略管理工具的使用和M公司中小型大数据软件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划,总结出M公司的各种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会。最终分析得出M公司的发展战略方针:成为一家做大数据分析(BI)服务和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的一流大数据分析软件公司。并且为M公司提供了以下的发展战略的选择:立足国内市场坚持IT服务的发展战略;整合销售体系以适应IT服务发展战略;坚持专注于行业客户的营销发展战略;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以适应服务发展战略;构建胜任大数据业务的人力资源战略;倡导适应服务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通过本文对M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有望对中国中小大数据软件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研发和战略选择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有限,文章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刘智颖[4](2018)在《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对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软件技术的研究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竞相扶持的重点,是国家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武器。经济新常态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前沿技术的进步,为软件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软件出口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新增长点。本文探讨了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涵义。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出口模式的描述,分析了中国软件出口的影响因素。并且尝试构建了我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回归模型对各个考察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软件产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仍与发达国家间存在明显差距。国内购买力水平和软件产业研发人员占比的决定性作用十分显着。限于研究方法,科技创新要素、国内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集中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着,但在软件出口及实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文章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把国内外学者的国际竞争力理论运用于中国软件产业出口中,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有关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针对影响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注重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健全政策法规、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对策建议。

刘芳[5](2014)在《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面向苏南区域、特别是苏州地区软件产业需求,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群进行详尽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分析,以软件技术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为案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尊重人才培养目标多样性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探索包含商业研发项目的专业课程模块的实施方案,以形成开放多元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方维[6](2013)在《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软件产业已发展为这个时代极富战略意义的产业,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重点发展软件产业。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几乎是同时开始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相对印度而言还略为领先,但是自90年代初,印度把软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以来,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印度软件产业已经把中国甩得远远的。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经验,以提高我国软件产业水平,并最终带动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是现今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行业、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机遇六个方面分析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对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印度迅速发展成为软件产业大国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化统筹"背景下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7](2012)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情况概览》文中提出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应当说,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比较良好、增势十分强劲,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从软件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电信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情况作以介绍。

李德升[8](2012)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低能耗等特点,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广泛应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在各行各业不断扩散和渗透,带动了其他产业进而是整个经济的增长。目前,软件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国对软件产业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遗余力地支持其创新和发展。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美国、欧盟、印度等软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水平较弱。由于软件产业具有技术外溢性、高风险、高投资、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而且与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实施了各种财税支持政策。我国基本形成了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但许多政策还不够完善,需要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改进。国内对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对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系统的研究也较少。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实践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软件产业实际情况,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依据、必要性、原理、效果和具体措施,对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研究,探讨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力图形成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分析框架,并提出政策建议。全文共8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主要分析本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并对软件产业领域的研究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安排与介绍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是软件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意义,主要介绍了软件和软件产业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从全球背景、国际竞争和国内现实等角度分析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软件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就业、国家安全等都有重要意义。第3章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简述了经济发展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这些理论视角对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软件产业的演化机理和演化动力机制、软件产业的生命周期、集聚发展和后发优势、软件产业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创新模式、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等理论性问题。第4章主要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然后重点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发展特点是: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增长在高位趋于平稳;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调整加快;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企业兼并重组现象增多。同时,我国软件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国际竞争力较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还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成本不断上升、行业规范管理更加复杂等挑战。第5章的主题是软件产业发展中的财税政策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了软件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政府介入软件产业的基本理论依据,并阐述了财税政策是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本章分析了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政策作用环节和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第6章为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评价,主要回顾了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及相关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了我国现行软件产业的主要财税政策,并对其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对现行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体上看,我国已经形成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基本体系,政策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政策间的协调性不够,优惠方式和支持对象的选择不够科学,政策对相关因素和中小企业考虑不周,政策在实际操作还存在交叉、模糊不清的问题。第7章的主要任务在于总结和梳理世界软件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其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本章主要选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分别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财税政策进行总结,并对财税政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国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方面,财税政策手段工具多种多样,而且各国都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同时各国还异常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以立法来保障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连贯性与协调性。这些国外经验为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第8章是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及相关建议。为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功能,更好地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本章首先明确了完善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原则、目标与方向,认为要加强政策间的整合和统筹,支持重点转向技术研发,支持方式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并重,优惠对象从特定企业转向以项目和业务为主,优惠倾向从规模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并要充分发挥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然后,本章从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和财政投融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具体的财税政策建议,并初步形成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支持框架。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系列环境的配合。本章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建议,包括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最后,本章还对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和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绩效的建议。

韩坤,崔勇,刘丽静,刘爱勇[9](2011)在《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文中认为针对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行业专业人才这一目标,通过对软件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总结了多年来产学合作的宝贵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满足软件行业标准和人才自身特点的人才需求分析,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与构建方法,并建立了宏观模型。探讨了构建基于产学合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的方法,实现行业标准与教学体系的常态、长效衔接机制。

赵枫[10](2010)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浪潮的迅猛发展,许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非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服务外包,而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优势及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成为了服务外包的承接地。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促使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速成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能力,以期处于服务外包产业链中的更有利位置。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全面规划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布局,以承接服务外包为助推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低碳经济在GDP中比重,促进地区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陆续确立了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14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4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过近1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急需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基地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和相关的区域竞争力理论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在寻找共性、量表设计、样本选取、数据采集和因子提取的基础上建立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多因素、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基地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基地城市进行定位,并提出对策建议。这一研究对科学地判断我国各基地城市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差距,正确把握形成差距的因素和原因,指导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承接地优化资源配置,为国际跨国公司在选择服务外包承接地时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可以为国家宏观指导各基地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产业集聚特征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首先是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并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中国统计局、中国工信部等角度对信息技术产业、服务外包、ITO、BPO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总结归纳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特征,指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有知识资源技术特征、数字化产品特征、垄断的市场特征、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特征和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特征,说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不是靠投资和劳动的增加而是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技术、知识、创新、从业人员水平、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非常重要。第三,对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并着重从全球服务外包转移方市场、承接方市场来研究,说明在评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时其产业规模、出口能力、国际跨国公司进园数量、企业运营成本等也至关重要。最后,在对比分析了中国14个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规模能力、出口能力、从业人员结构和企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问题,并对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确立了本文主题的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2.基于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和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部分的研究是以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为研究起点,以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线,对竞争力指标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初步预选了54个指标作为理论预选,并将其制成问卷进行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然后,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基础,使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因子提取和解释能力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截取数据,确定提取5个因子,并命名为产业规模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运营成本和环境支撑力5个一级指标,通过研究发现,这5个因子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明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最后,根据上述原理,创建了一个含有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这一部分是后面从数量上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指标权重的理论基础。3.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这一部分的研究是从选择层次分析法作为本文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开始的,并对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进行概述,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构造产业规模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运营成本、环境支撑力等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各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和各指标的组合一致性进行验证。最后,得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各级指标的权重。这一部分是后面从数量上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础。4.基于本文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权重,采用模糊多因素、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排序、定位问题。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和确定的指标权重,选择模糊多因素、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作为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确定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评价对象,利用2007年数据,对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从产业规模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运营成本、环境支撑力等5个方面进行优劣势评价、排名和分析。最后,为了在我国14个城市中找出该产业发展具有共同特点的一些城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我国14个城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分成几类,找出每一类共同的特点,以利于更好的研究各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政策,促进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研究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制定、投资的决策以及产业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5.在前面各部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总的结论和建议。一是本文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二是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确立了北京、深圳、上海属于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第一层次,南京、成都、大连、杭州、广州属于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第二层次,济南、天津、西安、武汉、长沙和合肥属于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第三层次;三是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了北京、上海、深圳主要适合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产品的开发;大连、成都、西安、武汉、合肥、长沙和济南主要适合服务外包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低端产品的开发;杭州、南京、广州和天津适合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端产品的开发。发现北京、杭州、广州、南京主要针对于内需市场;深圳、上海、大连、天津主要针对于外需市场,会更有利于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整体发展。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建议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塘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以深圳为中心,沿珠江沿岸广州、珠海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以大连为对外窗口的东北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的领军城市;建立以武汉、成都、西安为中心的中西部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规划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长期发展的产业布局,整体提升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本文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系统比较符合我国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宗旨,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2.科学地确定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要素的权重,通过引入比例标度用数指标所构成的矩阵,用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权重稀疏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各项指标权重的相对客观性,从而避免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更加强调合理性。3.对我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进行评价排名、聚类和定位,研究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找出每一类基地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共同特征,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行合理的国家统一产业布局提出了建议。

二、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5G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产业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提出问题
        1.2.1 集成电路依靠进口
        1.2.2 操作系统依靠进口
        1.2.3 应用软件依靠进口
        1.2.4 问题概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理论抽象与归纳法
    1.5 论文框架与体系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概念的界定
        2.1.2 产业链的分类
        2.1.3 产业链的内涵
        2.1.4 IPD思想
        2.1.5 PEST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IPD思想管理成功案例
第三章 国产化产业链现状分析
    3.1 国外相关产业链现状
    3.2 国内相关产业链现状
        3.2.1 从概念上分析国产化产业链现状
        3.2.2 从内涵、分类上分析国产化产业链现状
    3.3 国产化产业链问题总结
        3.3.1 国产芯片企业面临的问题
        3.3.2 国产操作系统企业面临的问题
        3.3.3 国产应用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
        3.3.4 产化产业链问题概述
第四章 优化建议
    4.1 PEST角度产业链整合
        4.1.1 政策角度优化建议
        4.1.2 技术角度优化建议
        4.1.3 经济角度优化建议
        4.1.4 社会角度优化建议
    4.2 导入IPD思想
        4.2.1 企业内部导入IPD思想实施
        4.2.2 产业链上强化IPD理念
        4.2.3 加强生态建设
        4.2.4 培养专业人才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理论
        2.1.1 STP理论
        2.1.2 营销组合理论
        2.1.3 服务营销理论
    2.2 分析方法
        2.2.1 PEST分析法
        2.2.2 SWOT分析法
    2.3 软件外包业务的定义与特征
        2.3.1 软件外包业务的定义
        2.3.2 软件外包业务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S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营销策略现状
        3.1.1 产品策略现状
        3.1.2 价格策略现状
        3.1.3 渠道策略现状
        3.1.4 促销策略现状
        3.1.5 服务策略现状
    3.2 营销策略现状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问卷的检验
        3.2.3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4 调查结果的统计
    3.3 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
        3.3.2 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3.3.3 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3.3.4 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3.5 服务策略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S软件公司及其营销的环境分析
    4.1 西安S软件公司概述
        4.1.1 公司发展历程
        4.1.2 组织结构
        4.1.3 经营范围
        4.1.4 市场与客户分布
    4.2 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4.2.1 政策与法律环境分析
        4.2.2 经济环境分析
        4.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4 技术环境分析
    4.3 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的竞争环境分析
        4.3.1 行业竞争现状
        4.3.2 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4.4 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的内部环境分析
        4.4.1 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4.4.2 公司的资源分析
    4.5 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的SWOT分析
        4.5.1 优势分析
        4.5.2 劣势分析
        4.5.3 机会分析
        4.5.4 威胁分析
        4.5.5 战略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和保障措施
    5.1 STP战略的优化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产品策略的优化
        5.2.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5.2.2 强化品牌推广
        5.2.3 重点发展优势产品
    5.3 定价策略的优化
        5.3.1 研究定价策略
        5.3.2 灵活定价方法
    5.4 渠道策略的优化
        5.4.1 创新渠道模式
        5.4.2 强化网络渠道
    5.5 促销策略的优化
        5.5.1 强化关系营销
        5.5.2 加强内部营销
    5.6 服务策略的优化
        5.6.1 增强客户服务意识
        5.6.2 提供个性化服务
    5.7 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5.7.1 组织保障
        5.7.2 制度保障
        5.7.3 人力资源保障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中小型大数据软件企业M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大数据
        1.3.2 大数据分析
        1.3.3 大数据软件产业
        1.3.4 中小型软件企业
        1.3.5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发展战略研究
        1.4.2 大数据研究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5.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2 主要研究的思路
        1.5.3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2.1 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2.2.1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
        2.2.2 中小型软件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第3章 M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3.1 M公司基本情况
    3.2 M公司的组织架构图
    3.3 M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3.1 M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3.3.2 M公司经营情况
        3.3.3 M公司研发情况
    3.4 M公司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4.1 M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2 竞争环境分析
    4.3 M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3.1 M公司波士顿矩阵分析
        4.3.2 M公司鱼骨分析法
    4.4 M公司SWOT分析
    4.5 组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5.1 M公司战略制定的信息收入
    5.2 M公司的总体战略方向
    5.3 M公司的战略愿景及目标
    5.4 M公司的发展战略的选择
        5.4.1 立足国内市场坚持IT服务的发展战略
        5.4.2 整合销售体系以适应IT服务发展战略
        5.4.3 坚持专注于行业客户的营销发展战略
        5.4.4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以适应服务发展战略
        5.4.5 构建胜任大数据业务的人力资源战略
        5.4.6 倡导适应服务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M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条件
    6.1 M公司的战略实施计划
    6.2 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6.3 M公司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保障
    6.4 M公司的战略修正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理论分析法
        1.2.2 文献归纳法
        1.2.3 回归分析法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4 软件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关于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状况
        2.2.3 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模型的研究
第三章 中国软件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软件出口状况
        3.1.1 中国软件出口现状及主要特点
        3.1.2 世界主要国家软件出口模式
        3.1.3 中国软件出口存在的问题
    3.2 影响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3.2.1 科学技术要素
        3.2.2 人力资本要素
        3.2.3 市场环境要素
第四章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4.1.2 软件出口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 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4.2.1 变量选择
        4.2.2 数据处理
        4.2.3 模型建立及优化
        4.2.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高中国软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5.1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5.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数字化转型能力
    5.3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5.4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5.5 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问题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三、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一) 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 二) 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三) 核心课程的实施

(6)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写作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创新之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研究
第2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时代背景
        2.1.2 竞争优势的讨论
    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2.2.1 钻石理论模型
第3章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背景
        3.1.1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3.1.2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3.2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缓慢起步阶段
        3.2.2 第二阶段:1984-1990年——逐步加快阶段
        3.2.3 第三阶段:1990年后——加速起飞阶段
    3.3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征
        3.3.1 印度软件开发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3.3.2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3.3.3 印度软件产业逐步向价值链的上游前进
第4章 印度软件产业的竞争优势
    4.1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衡量
    4.2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要素分析
        4.2.1 生产要素分析
        4.2.2 需求条件分析
        4.2.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
        4.2.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4.2.5 机会分析
        4.2.6 政府
第5章 印度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定量分析
    5.1 对各个决定要素的数据分析
    5.2 建立计量模型
        5.2.1 对各个决定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5.2.2 ADF检验
        5.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2.4 协整检验
第6章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6.1 中印软件产业对比
        6.1.1 中印软件产业实力对比
        6.1.2 中印人力资源比较
        6.1.3 中印软件需求方面的对比
        6.1.4 中印软件企业发展规模与质量管理比较
        6.1.5 中印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对比
    6.2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
        6.2.1 人才培养机制
        6.2.2 严格规范的产品质量管控
        6.2.3 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护航
    6.3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情况概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持续快速成长
    (二)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持续放量增长
    (三) 电信服务外包行业继续保持优势
    (四) 生物医药外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偏小但发展势头强劲
    (二)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相对不足有待提高
    (三) 美日等发达国家 (地区) 是中国服务外包的主要市场
    (四) 跨国公司控制着中国服务外包的中高端市场
    (五) 一大批小型民营服务外包企业正迅速地崛起
    (六) 二线城市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亮点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当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评估
    (一) 从总体商业环境的角度分析
    (二) 从地域吸引效应的角度分析
    (三) 从企业经营理念的角度分析
    (四) 从企业总体规模的角度分析
    (五) 从竞争成本结构的角度分析
    (六) 从客户互动能力的角度分析
五、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六、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8)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及政策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及政策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软件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意义
    2.1 软件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2.1.1 软件的定义及特征
        2.1.2 软件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2.1.3 软件产业的价值链
    2.2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2.2.1 全球背景
        2.2.2 国际竞争
        2.2.3 国内现实
    2.3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3.1 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3.2 软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2.3.3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经济发展理论
        3.1.1 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3.1.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3.1.3 信息技术及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1.4 服务业与经济效率
    3.2 演化经济学理论
        3.2.1 演化经济学理论概述
        3.2.2 软件产业演化机理
        3.2.3 软件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
    3.3 产业经济学理论
        3.3.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3.3.2 产业结构理论
        3.3.3 产业集聚理论
        3.3.4 产业后发优势理论
    3.4 技术创新理论
        3.4.1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3.4.2 软件产业的技术进步机制与创新模式
    3.5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5.1 新制度经济理论概述
        3.5.2 制度与软件产业发展
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分析
    4.1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4.1.1 启蒙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4.1.2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4.1.3 开拓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4.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
    4.2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4.2.1 产业规模
        4.2.2 产业结构
        4.2.3 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
        4.2.4 产品和技术创新
        4.2.5 软件企业
        4.2.6 软件人才
        4.2.7 区域分布
    4.3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4.3.1 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4.3.2 产业增长在高位趋于平稳
        4.3.3 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调整加快
        4.3.4 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4.3.5 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4.3.6 企业兼并重组现象增多
    4.4 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4.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4.2 面临的挑战
5 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依据和政策手段
    5.1 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5.1.1 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5.1.2 政府介入软件产业的基本理论依据
        5.1.3 软件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几种视角
    5.2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
        5.2.1 财税政策是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5.2.2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效应:需求角度
        5.2.3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效应:供给角度
        5.2.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5.4 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
        5.4.1 主要政策工具
        5.4.2 政策作用环节
        5.4.3 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
6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评价
    6.1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及相关制度演变回顾
    6.2 我国现行软件产业的财税政策运用
        6.2.1 财政直接投入
        6.2.2 税收政策
        6.2.3 政府采购政策
    6.3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效果的定性分析
        6.3.1 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为软件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6.3.2 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软件产业地位
        6.3.3 促进软件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6.3.4 培育了一支软件企业队伍,企业规模和竞争力得以提升
        6.3.5 带动了大量就业,造就了大批软件人才
        6.3.6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6.3.7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带动税收总量增长
    6.4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效果的定量分析
        6.4.1 整体政策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效果分析
        6.4.2 财政投入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效果分析
        6.4.3 软件产业总体税负分析
        6.4.4 软件产业税负结构分析
    6.5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7 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财税政策比较与借鉴
    7.1 主要经济体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实践及相关财税措施
        7.1.1 美国
        7.1.2 欧盟
        7.1.3 日本
        7.1.4 韩国
        7.1.5 印度
        7.1.6 爱尔兰
    7.2 主要经济体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比较分析
        7.2.1 共同点
        7.2.2 差异性
    7.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8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及相关建议
    8.1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的目标与原则
        8.1.1 财税政策选择原则
        8.1.2 财税政策选择目标
    8.2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方向
        8.2.1 加强政策的整合和统筹
        8.2.2 财政支持重点转向技术研发
        8.2.3 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并重
        8.2.4 优惠对象从特定企业转向需要支持的项目和业务
        8.2.5 优惠倾向从规模企业转向中小企业
        8.2.6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税收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8.3 调整与完善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建议
        8.3.1 财政支出政策
        8.3.2 税收优惠政策
        8.3.3 财政投融资政策
        8.3.4 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总结
    8.4 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建议
        8.4.1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8.4.2 完善市场环境
        8.4.3 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
        8.4.4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8.4.5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5 加强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
        8.5.1 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概述
        8.5.2 加强软件产业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8.5.3 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绩效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蓬勃发展的服务外包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信息技术产业概念的界定
        2.1.1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2.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2.1.3 《世界银行》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2.1.4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2.1.5 中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2.2 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
        2.2.1 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
        2.2.2 服务外包的分类
    2.3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2.3.1 信息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2.3.2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3.1 具有以知识为资源的技术特征
    3.2 具有数字化的产品特征
    3.3 具有垄断市场性质特征
    3.4 具有产业集聚特征
        3.4.1 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
        3.4.2 产业集聚的经济规避效应
        3.4.3 产业集聚经济效应
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4.1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现状
        4.1.1 转移方市场总体情况
        4.1.2 承接方市场总体情况
    4.2 印度服务外包市场现状
    4.3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现状
        4.3.1 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总体情况
        4.3.2 中国业务流程外包市场总体情况
        4.3.3 中国服务外包客户分布情况
        4.3.4 中国服务外包政策支持情况
    4.4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体情况
        4.4.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能力
        4.4.2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出口能力
        4.4.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
        4.4.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状况
5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5.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和测度理论依据
        5.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5.1.2 产业竞争力的测度理论依据
        5.1.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测度视角
    5.2 评价体系的经验研究
    5.3 评价目的与指标构建原则
        5.3.1 评价目的
        5.3.2 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5.4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5.4.1 构建方法概述
        5.4.2 因子分析法
    5.5 评价指标的选择步骤
        5.5.1 评价指标的理论预选
        5.5.2 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
        5.5.3 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命名
    5.6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建立
        5.6.1 产业规模竞争力
        5.6.2 技术创新能力
        5.6.3 人力资源竞争力
        5.6.4 企业运营成本
        5.6.5 环境支撑力
6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6.1.1 评价方法概述
        6.1.2 层次分析法
    6.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6.2.1 构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6.2.2 构造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模型
7 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7.1 模糊多因素、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
    7.2 数据采集
    7.3 评价对象
    7.4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7.4.1 产业规模竞争力评价
        7.4.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7.4.3 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
        7.4.4 企业运营成本评价
        7.4.5 环境支撑力评价
        7.4.6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7.5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7.5.1 系统聚类分析法
        7.5.2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7.5.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各项指标的聚类分析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总结与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5G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产业链研究[D]. 张志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西安S软件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党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中小型大数据软件企业M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陈玲.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4]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刘智颖.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0)
  • [5]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刘芳. 职教通讯, 2014(32)
  • [6]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D]. 方维.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7]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情况概览[J]. 《"三化统筹"背景下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济视角(下), 2012(Z1)
  • [8]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李德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1)
  • [9]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J]. 韩坤,崔勇,刘丽静,刘爱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评价[D]. 赵枫.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