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逐导弹——美海军反导防御中的探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宫尚玉,白梅,王月悦[1](2021)在《美国海军软杀伤装备与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杀伤武器系统是反舰导弹的有效对抗手段。作为反舰导弹分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海军装备了各种对抗反舰导弹的软杀伤武器系统。从舷外有源和无源诱饵两个方面,梳理了美海军软杀伤武器系统的主要特点、性能参数和部署情况。随着更先进威胁的出现,美国海军持续推进诸多新的研究项目,介绍了其在舰射诱饵、直升机吊舱、电子对抗无人机和软杀伤智能决策方面的最新发展,总结了海军软杀伤武器装备将朝着长航时、智能化和软硬杀伤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陈雅萍,高雁翎[2](2021)在《2020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回顾》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弹道导弹防御拦截武器、预警探测、下一代防御技术等方面对2020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20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总体格局保持不变,装备与技术发展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美国在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指导下,确定新的导弹防御体系架构,提出分层国土导弹防御构想,继续引领弹道导弹防御装备与技术发展;俄罗斯积极推进新一代空天防御装备试验与部署;以色列、日本等国通过升级弹道导弹防御拦截武器,提升本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力。各国重视开展导弹防御系统演习,验证系统实战能力。
于红丽[3](2020)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就开始持续上升。美国作为国际体系的主导国,自然愈发重视亚太地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国际体系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被空前重视。为应对国内外危机,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宣称要把全球战略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其目标是通过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和伙伴关系网络,加大亚太地区军事投入,参与并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以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防止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权的挑战。“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冷战结束后首次遭到质疑。为了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开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全面重视对其造成挑战的亚太地区。这一战略也是此后特朗普强化对华竞争的先声,是中美关系进行深度调整的前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的实质,也是奥巴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相比较特朗普“印太”战略推进进程的尚未完成,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显得更加完整,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深入研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可以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认识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实质。同时,对于我们有效应对美国亚太战略带来的挑战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目标、实施、评价及影响,分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实质,以及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与特朗普总统新“印太”战略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了中国应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战略与对策。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分析,主要分析了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形成。首先,研究了全球国际体系出现的转型取向和亚太地区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美国的相对性衰落和中国的结构性崛起对于全球以及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其次,梳理了冷战后到奥巴马政府之前的美国的亚太战略,意在阐述美国亚太战略的连续性。最后,论述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酝酿过程,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从“重返亚太”到“转向亚太”,再到“亚太再平衡”所经历的演进过程。第二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与依托。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是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力主导,拓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扩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价值观影响。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牢靠的同盟体系和霸权威望等战略资源可资利用。第三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奥巴马政府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首先,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提高美军在亚太地区“反拒止”和作战能力,降低对其他地区的战略介入。其次,巩固美国的亚太辐辏安全体系。其中包括优化美国亚太同盟体系,重塑安全伙伴网络等。最后,打造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新体系。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扩展在本地区内的价值观同盟。第四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评价。首先,对“亚太再平衡”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离岸平衡”战略传统的延续和“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强化,是两者的战略复合。其次,评价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效,认为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战略红利,但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且付出了巨大战略成本。最后,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系列国内国际反响,美国国内、亚太地区国家和全球其他地区国家对该战略有着差别化的反应。第五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与启示。“亚太再平衡”战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持续崛起的势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更趋消极。特朗普政府在同样重视亚太地区的前提下,改变了战略实践的风格与方式。美国对华战略思维更趋“冷战化”,放弃了“离岸平衡”的做法,更强调单边性质的强力施压,更重视军事手段的使用,其实质是对“亚太再平衡”战略否定之否定的加强版。“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因应“印太”战略提供了战略启示,我国应对美国对华认知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美国的战略限度有着明确的判断,坚持核心国家利益的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地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经略周边以对冲美国的战略压力。
王勇,张逊[4](2020)在《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初步设想》文中研究指明激光武器具有出光速度快、功率可调、受天气影响大等特点,而火炮武器不受天气影响,但对机动目标具有天然的劣势,同时这两型武器系统在战术目的、功能、接口、操控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在激光武器系统日趋成熟基础上,提出了将火炮与激光武器相结合,组成炮光结合武器系统的设想,分析了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一体化设计的优点,系统主要配置和功能,并提出了系统主要关键技术,力图为舰艇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思路。
伍尚慧[5](2020)在《美国高能激光武器最新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现代战争是涵盖多维度、多领域、全时域、高烈度的综合较量。武器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对未来武器装备的研制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军事力量的发展前景。高能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射束进行攻击的新概念武器。光束作战的迅速反应能力,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能力,以及特别适于反卫星和破坏敌方信息系统的毁伤能力,使其成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高技术战争的新一代主战兵器。它依靠原子能级跃迁产生的激光束来攻击目标,具有速度快、可控性强、连发能力好、杀伤力大、后勤保障负担轻等优点,在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具有特别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高能激光武器以其自身的众多优势在光电对抗、防空、战略防御
唐尧,张进,张祥瑞[6](2019)在《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及思考》文中指出近年来,美国发展了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可对他国弹道导弹进行预警观测和精确识别,已成为美国弹道导弹预警体系的重要节点。文章主要从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其特点及主要功能,总结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刘胜男,王道重,马兴华,唐建涛,郑伟广[7](2019)在《舰艇编队协同制导防空作战的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舰艇编队网络化协同制导是未来海上防空作战的一种主要模式,论文首先分析了协同制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从传感器组网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目标的威胁评估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舰艇编队协同制导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协同制导的交接方式、具体流程和"协同制导通道"。论文对实现协同制导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指出其中的重难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对舰艇编队网络化协同制导防御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昊[8](2019)在《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样式及防御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对高超声速武器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其基本作战样式进行了阐述。此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对策进行了具体说明,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隋先辉,张小东,胡海[9](2018)在《美国海军标准-6导弹战术技术特性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标准-6导弹主要衍生型号的基本性能,重点分析了导弹的技术特点和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标准-6导弹的战术特性和作战使用特点,包括超视距防空反导能力、海基末端弹道导弹防御、远程对海对陆精确打击。
安雨康[10](2018)在《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文中提出冷战后,美国对导弹防御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将其纳入延伸威慑,使之成为联盟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导弹防御融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过程,归纳盟国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亚太盟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不同路径与模式。本文认为,美盟国面对的外部导弹威胁、导弹防御的威慑和防御功能的实现、导弹防御对延伸威慑可信性的影响,是影响其对导弹防御部署态度的主要因素。导弹防御是美国强化其同盟体系的一种强制性外交手段。美国借助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向盟国提供保护,又借此管控盟国,遏制其离心倾向。其管控盟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恶化地区安全困境,在地区国家间制造新矛盾,从而为维系联盟提供新动力。二是利用导弹防御技术密集的特性,以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攻防兼备的军事优势驱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参与该系统,使之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美国的亚太盟国在选择是否与美国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以及决定介入程度时,有不同考虑,并形成三种不同模式。日本有着最严重的导弹不安全感,将导弹防御转化为正常国家化的驱动力,体现为“追随模式”。韩国认识到参与导弹防御要付出高额成本,但为了安全利益并确保延伸威慑可信,既接受萨德部署又强化进攻性装备,体现为“对冲模式”。澳大利亚以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强化对南太平洋防空监控能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体现为“投机模式”。
二、追逐导弹——美海军反导防御中的探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追逐导弹——美海军反导防御中的探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海军软杀伤装备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舷外干扰原理及美海军装备情况 |
1.1 无源干扰发射系统 |
1.2 雷达角反射体 |
1.3 舷外有源诱饵 |
2 美海军软杀伤武器系统的最新进展 |
2.1 Nulka舷外有源诱饵升级 |
2.2 AOEW直升机吊舱 |
2.3 无人机诱饵 |
2.4 舰艇软杀伤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
3 软杀伤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
3.1 发展长航时无人平台诱饵 |
3.2 发展智能化武器系统和软杀伤决策系统 |
3.3 发展软硬武器的综合防御能力 |
4 结束语 |
(2)2020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美国确定新型导弹防御体系架构,提出分层国土导弹防御构想 |
1.1 确定新型导弹防御体系架构 |
1.2 提出分层国土导弹防御构想 |
2 各国持续推进弹道导弹防御拦截武器研试与部署 |
2.1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试验部署与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
2.1.1 标准-3 Block 2A导弹成功进行首次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
2.1.2 为萨德系统研发新型助推器和导引头 |
2.1.3 爱国者与萨德互操作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
2.1.4 爱国者系统成功验证防空反导能力 |
2.1.5 美参议院同意增加地中海舰队弹道导弹防御舰数量 |
2.2 俄罗斯新型反导系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
2.2.1 成功试射新型反导拦截弹 |
2.2.2 S-500防空导弹系统完成组件测试 |
2.2.3 俄罗斯国防部接收新一批S-400防空导弹系统 |
2.2.4 加速建设高超声速防御系统 |
2.3 以色列导弹防御系统能力提升取得新进展 |
2.3.1 美国和以色列成功进行箭-2拦截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
2.3.2 成功进行改进型铁穹拦截试验 |
2.4 日本重新规划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采购计划 |
3 各国加速发展预警探测与指挥控制系统 |
3.1 美国推进新型天基和地基预警系统发展 |
3.1.1 升级天基红外系统提升预警信息融合 |
3.1.2 天基杀伤评估系统纳入导弹防御系统 |
3.1.3 天军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系统传感器通过初步设计评审 |
3.1.4 雷声技术公司完成AN/TPY-6雷达阵列关键测试 |
3.1.5 导弹防御局计划升级远程识别雷达 |
3.1.6 美陆军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首个雷达天线建造完成 |
3.2 美陆军一体化防空反导指控系统完成有限用户测试 |
4 应对新型威胁的先进防御技术发展迅速 |
4.1 美授出下一代拦截弹研发合同 |
4.2 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发展新型海基末段反导拦截弹 |
4.3 美推出高超防御预警低轨卫星星座发展设想 |
5 导弹防御能力在实战和演习中得到验证 |
5.1 利剑演习重塑美日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 |
5.2 美陆军与北约盟国开展爱国者系统实弹演习 |
6 结束语 |
(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结构与框架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 |
一、亚太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 |
(一)国际体系全球转型 |
(二)亚太地区地位上升 |
(三)美国的相对性衰落 |
(四)中国的结构性崛起 |
二、美国亚太战略的历史沿革 |
(一)克林顿政府的亚太战略 |
(二)小布什政府的亚太战略 |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酝酿 |
(一)从“重返亚太”到“转向亚太” |
(二)从“转向亚太”到“亚太再平衡” |
第二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与实力依托 |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 |
(一)巩固主导地位 |
(二)拓展经济利益 |
(三)扩展价值观念 |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硬实力依托 |
(一)综合国力 |
(二)同盟体系 |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软实力依托 |
(一)霸权威望的作用 |
(二)亚太身份的强化 |
第三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重点 |
一、军事战略重心的转向 |
(一)强化军事存在 |
(二)提高作战能力 |
(三)集中战略资源 |
二、辐辏安全体系的巩固 |
(一)修复信任关系 |
(二)升级同盟体系 |
(三)塑造伙伴网络 |
三、多边合作关系的推进 |
(一)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二)创新盟国多边军事合作机制 |
(三)深化与东盟的多边领域合作 |
(四)扩展亚太地区的价值观同盟 |
第四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评价 |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 |
(一)“离岸平衡”传统的延续 |
(二)“选择性干预”的战略强化 |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效 |
(一)获取部分战略红利 |
(二)增加地区不稳定性 |
(三)升高战略实施成本 |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反响 |
(一)美国国内的战略定性 |
(二)亚太国家的战略反应 |
(三)其他国家的战略认知 |
第五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及启示 |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 |
(一)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更趋消极 |
(二)“亚太再平衡”向“印太”的转变 |
(三)“印太”战略更加趋于“冷战化” |
二、“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因应“印太”战略的启示 |
(一)明确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与战略限度 |
(二)坚持底线思维以实力应对中美竞争 |
(三)加强经略周边以对冲美国战略压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初步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舰载激光武器系统及炮光结合系统的发展 |
1.1 美国舰载激光武器发展现状 |
1.2 德国舰载激光武器发展现状 |
2 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水面舰艇近程防空作战环境分析 |
2.2 舰载防空反导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需求 |
2.3 舰载战术高能激光武器作战时的优点 |
3 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设想 |
3.1 系统使命任务和作战对象 |
3.2 系统主要配置和功能 |
3.3 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3.3.1 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
3.3.2 炮光结合防空武器火力控制技术研究 |
3.3.3 炮光结合防空武器效能评估技术研究 |
4 结论 |
(5)美国高能激光武器最新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高能激光武器概念与作战机理 |
美国面向实战型高能激光武器研发取得长足进展 |
美国高能激光武器发展态势分析 |
高能激光武器的发展趋势 |
(6)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弹道导弹及防御系统简介[1] |
1.1 弹道导弹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
1.1.1 定义 |
1.1.2 运动轨迹 |
1.1.3 弹道导弹的分类 |
1.2 弹道导弹的作战性能特点分析 |
1.3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
1.3.1 定义 |
1.3.2 组成 |
1.4 发展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的理论基础 |
2 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
2.1 SBX雷达平台[2-3] |
2.2 霍华德·洛伦兹号导弹观测船 |
2.3 观察岛号导弹观测船 |
2.4 无敌号导弹观测船 |
2.5 美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特点分析 |
3 思考与启示 |
3.1 典型导弹防御中海基预警观测平台的作用分析 |
3.2 启示 |
(7)舰艇编队协同制导防空作战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2.1 美军协同制导概况 |
2.2 国内协同制导现状 |
3 实现协同制导的关键技术 |
3.1 传感器组网技术 |
3.1.1 传感器组网的概念及意义 |
3.1.2 传感器组网的原则 |
3.1.3 传感器组网的系统结构 |
3.1.4 传感器组网的关键技术 |
3.2 信息融合技术 |
3.2.1 信息融合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
3.2.2 信息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
3.2.3 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 |
4 协同制导 |
4.1 协同制导的流程 |
4.2 协同制导的关键技术 |
5 结语 |
(8)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样式及防御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高超声速武器简介 |
2 高超声速武器典型作战方式 |
2.1 美式体系化高超作战 |
2.2 俄式多梯队高超打击 |
3 美国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对策 |
3.1 增程型萨德系统 |
3.2 空基助推段激光拦截技术 |
3.3 天基传感器技术 |
4 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对策 |
5 结束语 |
(9)美国海军标准-6导弹战术技术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SM-6导弹基本性能 |
1.1 SM-6基本型 |
1.2 SM-6 Block I型 |
1.3 SM-6 Block IA型 |
1.4 SM-6 Dual I和II型 |
2 SM-6导弹技术特点分析 |
2.1 广泛应用成熟技术, 突出系统工程理念 |
2.2 采用弹载数据链技术, 实现全程回路控制 |
2.3 基于CEC协同制导, 实现一体化防空反导 |
2.4 采用优化的高抛弹道技术, 灵活应用多种制导方式 |
3 SM-6导弹战术特性分析 |
3.1 超视距防空反导能力 |
3.2 海基末端弹道导弹防御 |
3.3 远程对海对陆精确打击 |
4 结束语 |
(10)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导弹防御研究综述 |
二、相关联盟理论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 |
一、理论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导弹防御与美国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冷战时期导弹防御与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
一、导弹防御与威慑战略 |
二、导弹防御与美苏战略稳定 |
三、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 |
小结 |
第二节 冷战后军事联盟和导弹防御关系的演变 |
一、导弹防御在核战略中的演变 |
二、导弹防御的地缘和技术因素的演变 |
三、盟国对导弹防御态度的演变 |
四、新世纪后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关系的建构 |
小结 |
第二章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和亚太布局 |
第一节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与地缘布局 |
一、美国导弹防御的主要路径 |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
第二节 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和地缘布局 |
一、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 |
二、亚太导弹防御的地缘布局 |
小结 |
第三章 亚太盟国对美国导弹防御的回应模式 |
第一节 追随模式:日美在导弹防御上的实质性联合指挥 |
一、追随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追随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日同盟的影响 |
第二节 对冲模式:韩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的犹豫和波折 |
一、对冲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对冲模式的动因及对美韩同盟的影响 |
第三节 投机模式:澳大利亚对美国导弹防御的支持 |
一、投机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投机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澳同盟的影响 |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四、追逐导弹——美海军反导防御中的探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海军软杀伤装备与技术发展研究[J]. 宫尚玉,白梅,王月悦. 飞航导弹, 2021(10)
- [2]2020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回顾[J]. 陈雅萍,高雁翎. 飞航导弹, 2021(03)
- [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D]. 于红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4]舰载炮光结合武器系统初步设想[J]. 王勇,张逊.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04)
- [5]美国高能激光武器最新发展现状及趋势[J]. 伍尚慧. 军事文摘, 2020(05)
- [6]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及思考[J]. 唐尧,张进,张祥瑞. 船舶, 2019(04)
- [7]舰艇编队协同制导防空作战的关键技术[J]. 刘胜男,王道重,马兴华,唐建涛,郑伟广. 舰船电子工程, 2019(01)
- [8]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样式及防御对策分析[J]. 张昊. 飞航导弹, 2019(01)
- [9]美国海军标准-6导弹战术技术特性分析[J]. 隋先辉,张小东,胡海. 飞航导弹, 2018(08)
- [10]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D]. 安雨康. 国际关系学院, 2018(11)
标签:军事论文; 弹道导弹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朝鲜弹道导弹技术论文; 中国激光武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