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殷学杰[1](2019)在《台湾乳白蚁块状饵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化学手段防治白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畜健康。随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深入人心,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因其环境友好、效果卓越、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在白蚁防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饵料在白蚁监测控制体系中起着引诱白蚁取食和毒剂载体的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监测和防治的效果。纤维素作为白蚁饵料具有适口性好、诱食效果广谱等优点,适用于长时间的白蚁监测控制。本研究以台湾乳白蚁为研究对象,以微晶纤维素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添加胶黏剂的方式探究了白蚁块状饵料的成型工艺,以期能获得一种基于纤维素的白蚁块状饵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选取熟糯米粉、糊精、田菁胶、明胶、卡拉胶、壳聚糖、聚乙烯醇、硅酸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胶黏剂,以微晶纤维素为基饵,压制块状纤维素饵料并考察其成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20%、40%剂量糊精;50%、100%剂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20%、40%剂量田菁胶、卡拉胶、壳聚糖、明胶;10%、50%、100%剂量聚乙烯醇、硅酸钠处理的块状纤维素饵料邵氏硬度(HD)显着高于对照,成型效果较好。(2)选取前期试验中成型效果较好的块状饵料,测试它们的耐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50%、100%剂量聚乙烯醇、50%硅酸钠、50%、100%剂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处理的块状饵料的24h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较低,且可在水中保持15天以上不溃散,耐水性能较好。(3)在室内条件下,以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为研究对象,选取前期试验中成型效果和耐水性能较好的块状饵料进行强迫取食和选择取食试验以探究胶黏剂对台湾乳白蚁取食块状纤维素饵料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50%聚乙烯醇、50%硅酸钠影响了块状饵料的适口性,100%聚乙烯醇则影响了饵块的引诱性。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上述胶黏剂对台湾乳白蚁具有驱避性或导致了饵料适口性变差。因此,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研发以提升块状饵料的应用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可使纤维素饵料具有良好成型效果和耐水性能的胶黏剂和加工工艺,为生产上研发具有市场价值的白蚁块状饵料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白蚁饵料的标准化生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胡寅,于保庭,殷学杰,宋晓钢[2](2018)在《我国白蚁饵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蚁是我国重要的建筑物和林木害虫。在多种防治方法中,白蚁诱杀技术因其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开发白蚁喜好的饵料,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白蚁防治工作者对白蚁的食物选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常见5种白蚁对不同饵料偏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研发高效、广谱的新型白蚁饵料提供参考。
张向辉,张琳[3](2017)在《白蚁引诱物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从食饵、诱食信息素、踪迹信息素、性信息素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白蚁引诱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信息素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杨志兰,谢永坚,丁浩,荣飞,张文童[4](2015)在《白蚁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白蚁诱杀剂是由引诱剂、毒剂和载体3个重要成分组成,其中,引诱剂和毒剂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诱杀剂的杀灭效果。此文主要从白蚁引诱剂和毒剂两个方面对诱杀技术在国内外的开展工作进行综述,从食饵引诱与信息素引诱有机结合的角度指出了未来寻找高效环保白蚁诱杀剂的对策与途径,供国内的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
宋立,胡寅,宋晓钢[5](2015)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内不同饵木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获得供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使用的饵木。方法采用常规的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和野外测定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对马尾松、杨木、桉树和泡桐等4种木材的喜好程度。结果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喜欢马尾松木块,黑翅土白蚁则喜欢桉树木块。用20%白糖溶液和10%腐木浸泡液的混合液处理马尾松木块或桉树木块后,白蚁对它们的喜好程度明显增加。结论 20%白糖溶液和10%腐木浸泡液的混合液处理的马尾松木块适合用于监控乳白蚁和散白蚁的监测控制装置,20%白糖溶液和10%腐木浸泡液的混合液处理的桉树木块适合用于监控土白蚁和大白蚁的监测控制装置。
刘佳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冀士琳,张新慰,杨锦锦,丁芳,Ehsan Soleimani-Nezhadian,汪洪江[6](2015)在《南京地区黑翅土白蚁饵料筛选与取食记忆研究》文中认为通过不同林分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饵料筛选结果,分析白蚁取食经历对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林分的黑翅土白蚁喜食树种最佳为鹅掌楸树皮粉,其工蚁数量、泥被覆盖率和饵料被食率均较高,泥被出现时间在所有饵料中也相对较早。筛选出的辅食饵料最佳比例为15%小米粉和5%蔗糖,高糖分对黑翅土白蚁仅有短暂的诱食作用,一段时间后,高糖分诱食作用减退。白蚁采食工蚁存在取食记忆现象,取食记忆的持续时间与原取食材料在食物资源中的嗜食序列有关。若原取食材料属于食物选择试验中最嗜食物质,取食记忆可持续存在;否则,一定时间后发生食物选择的改变。试验筛选出最佳饵料配方为80%鹅掌楸树皮粉+15%小米粉+5%蔗糖,采食工蚁对不同树种树皮粉的取食选择可能与化学成分有关。
韦戈,高旭渊,陈正麟,贾豹,刘吉敏,覃天乔,黄冬云,刘治山,黄莹磐,郑霞林,陆温[7](2014)在《小头钩白蚁对饵料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头钩白蚁是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和崇左市甘蔗地的优势白蚁种类,近几年常对板栗和甘蔗造成严重危害,给果农和蔗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小头钩白蚁的饵料进行筛选,以期为进一步研制能有效防治小头钩白蚁的毒饵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9种饵料中,小头钩白蚁对竹笋壳III、蔗渣粉和枇杷木的相对反应率最高,分别达到100%、78.9%和42.4%,白蚁对竹笋壳III、甘蔗渣、竹笋壳II和竹笋壳I的取食率最高,均显着高于其他饵料;通过不同饵料的配比试验发现,单竹竹笋壳作为单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引诱力更强,饵料的混配并不能增加白蚁对饵较的取食,表明竹笋壳III可以作为小头钩白蚁的饵料用于毒饵的研制。在饵料中添加10%~15%的糖对白蚁的取食有促进作用。
高旭渊[8](2013)在《小头钩白蚁毒饵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头钩白蚁是广西隆安板栗林和崇左甘蔗地为害白蚁中的优势种,近几年对这两个地方的板栗和甘蔗造成了严重的为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以小头钩白蚁为研究对象,选用19种饵料和8种药剂进行了白蚁最适饵料和毒剂的筛选,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对小头钩白蚁具有高效毒杀作用而又环保的诱杀包。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饵料筛选对19种饵料进行相对反应率和取食量的室内测试,对4种混合饵料进行室内取食量测试,对7种白蚁喜食的饵料进行了野外取食量的测试。结果发现竹笋壳Ⅲ为小头钩白蚁的最适饵料,可作为毒饵中的饵料使用。2、促食剂筛选对含糖量为5%、10%、15%的混合饵料进行野外测试,结果表明在作物含糖量较低的地区添加10%糖的饵料对小头钩白蚁的引诱效果最好;在作物含糖量较高的地区纯饵料对小头钩白蚁的引诱效果最好,且白糖和红糖无显着性差异。3、药剂筛选8种药剂中,阿维菌素、氟铃脲、伏蚁腙、氟磺酰胺、虫螨腈,在所设浓度范围内对小头钩白蚁均没有驱避作用;氟虫胺和氟虫腈在100mg/kg浓度以下对小头钩白蚁没有明显驱避作用。6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室内胃毒,其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虫螨腈>氟磺酰胺>阿维菌素>氟虫胺>伏蚁腙。它们对小头钩白蚁的LC50分别为21.44mg/kg、51.75mg/kg、64.75mg/kg、86.55mg/kg、93.75mg/kg和15538.25mg/kg。测定6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室内传毒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虫胺、氟虫腈、伏蚁腙、氟磺酰胺和虫螨腈,均具有传毒作用,但传毒效率不尽相同;阿维菌素200mg/kg、氟虫胺500mg/kg、氟虫腈100mg/kg.伏蚁腙5000mg/kg、氟磺酰胺1000mg/kg、虫螨腈200mg/kg时,传毒比分别为0.83、1.17、2.17、0.22、1.89、2.01。测定氟铃脲对小头钩白蚁若蚁的毒杀作用,结果证明5000mg/kg的氟铃脲对小头钩白蚁若蚁有显着的毒杀作用,且对工蚁没有驱避作用。测定氟磺酰胺和虫螨腈在不同配比下混配的增效作用,结果证明混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没有增效作用。测定氟铃脲分别与氟磺酰胺和虫螨腈混配后对小头钩白蚁的毒杀作用,结果证明各药剂对作用品级的毒杀效果互不影响,可以混合使用。综合考虑各药剂的驱避作用、胃毒作用和传毒作用,氟磺酰胺和虫螨腈都可作为毒饵中的药剂使用。但氟磺酰胺所需浓度较高,且价格昂贵,因此选用虫螨腈作为毒饵法中的毒剂。4、推荐小头钩白蚁毒饵成份配比A.在作物含糖量低的地区采用100mg/kg虫螨腈原药+5000mg/kg氟铃脲原药+余量竹笋壳Ⅲ粉末(粉末细度>40目)+10%糖。B.在作物含糖量高的地区采用100mg/kg虫螨腈原药+5000mg/kg氟铃脲原药+余量竹笋壳Ⅲ粉末(粉末细度>40目)。5、诱杀包的制作将毒饵中的各成分按照配比称好,然后放在搅拌机里充分搅匀,将混好的粉末装在茶叶滤纸袋里,滤纸袋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规格。6、野外应用通过野外应用试验,乔建老板栗林的白蚁防效为89.3%,驮卢甘蔗地的防效为91.5%。野外应用结果表明小头钩白蚁诱杀包可作为防治该白蚁的一种产品开发利用。
李静,袁晓栋,许如银,南晓清,王建胜,莫建初[9](2013)在《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木材及其处理方法偏好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木材及其处理方法的偏好性,为生产上的黑翅土白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条件下根据黑翅土白蚁的木材消耗率来确定其偏好性。结果在供试的8种木材中,对杨梅木块的取食率(18.51%)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7种木材。用8种方法对杨梅木块进行处理后,黑翅土白蚁对杨梅木D组(浸泡24 h,晒干;反复3次)的平均取食率(35.45%)显着高于其他7组的取食率。将杨梅木块分别浸泡在5种浓度的果糖溶液中24 h,然后晒干且反复3次处理后,30%果糖溶液浸泡的杨梅木块对黑翅土白蚁具有最好的引诱性。将杨梅木块浸泡于添加了不同浓度引诱物T的30%果糖糖溶液中24 h晒干且反复3次处理后,5%引诱物处理的杨梅木块最受黑翅土白蚁偏好。结论将杨梅木块浸泡于含有5%引诱物T和30%果糖的溶液中24 h后晒干并反复处理3次,可有效地提高杨梅木块对黑翅土白蚁的引诱性和适口性,可以作为监测控制装置中的饵木和饵剂的基饵来使用。
王洁[10](2011)在《植物材料对白蚁的引诱活性及白蚁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白蚁作为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国家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因其个体小、繁殖快、活动隐蔽、能迁飞等特点,为白蚁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目前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化学防治。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有效的白蚁防控药剂逐步被取缔,因此,开发包括植物源农药在内的新型药剂成为白蚁控制研究的一个主要途径。在白蚁的毒饵里添加白蚁偏好的饵料可以提高白蚁对毒饵的取食量,从而提高防效。本论文以此为理论指导,对植物材料进行了系统筛选,选择出了引诱效果最佳的组合:桉树粉末和p-蒎烯作为引诱材料,并测定了野外试验的引诱效果。另外还明确了β-蒎烯对白蚁的其他作用效果,以及白蚁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及其数量和分布,为饵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12种植物材料和12种植物精油对黄胸散白蚁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引诱效果最为明显的植物材料为桉树,引诱效果最为明显的植物精油为β-蒎烯;2.通过测定p-蒎烯对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的熏蒸和毒杀活性,明确了β-蒎烯对黄胸散白蚁24h熏蒸作用的LC50为1.7368μL/L,对黑翅土白蚁24h熏蒸作用的LC5o为1.2432μL/L;β-蒎烯对黄胸散白蚁24h,48h,72h毒杀作用的LC50分别为64.3906μL/L,51.2060μL/L,45.7015gL/L;对黑翅土白蚁24h,48h,72h毒杀作用的LC50分别为56.0958μL/L,39.3384μL/L,34.9971μL/L。3.通过测定桉树和β-蒎烯的野外引诱活性,明确了对白蚁引诱效果最好的为桉树粉末+β-蒎烯(30g:10.0μL),其余三组(桉树粉末、桉树粉末+β-蒎烯+水、松木粉末)的引诱效果较差,其相互之间无显着性差异。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得到:三种白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均为念珠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11-15个不等的亚节组成。黑翅土白蚁触角的鞭节为15节;台湾乳白蚁工蚁触角的鞭节为13节,兵蚁为11节;黄胸散白蚁触角的鞭节为13节。触角上存在的感器有Bohm氏鬃毛(Bohm bristles),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id),剌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冠形感器(Sensilla calyptrate); Bohm氏鬃毛分布于柄节和梗节,刺形感器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冠形感器只存在于黑翅土白蚁兵蚁的触角的鞭节。5.比较了三种工蚁之间触角的长度及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并对触角感器与白蚁取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二、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台湾乳白蚁块状饵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白蚁概述 |
1.1.1 白蚁的形态特征 |
1.1.2 白蚁的生物学特性 |
1.1.3 白蚁的生态学特性 |
1.1.4 白蚁的危害 |
1.2 白蚁防治研究进展 |
1.2.1 白蚁的物理防治 |
1.2.2 白蚁的化学防治 |
1.2.3 白蚁的生物防治 |
1.2.4 白蚁的综合防治 |
1.3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1.3.1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概述 |
1.3.2 国内外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相关产品研究进展 |
1.3.3 白蚁监测控制饵料研究进展 |
1.3.4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中应用的药剂 |
1.4 胶黏剂概述 |
1.4.1 食品胶黏剂 |
1.4.2 木材工业胶黏剂 |
1.4.3 其它胶黏剂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九种胶黏剂对微晶纤维素成型效果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胶液制备 |
2.2.2 块状纤维素制备 |
2.2.3 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收集与硬度测试 |
2.2.4 9种胶黏剂对微晶纤维素成型效果的影响 |
2.2.5 统计学处理 |
2.3 试验结果 |
2.3.1 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硬度试验结果 |
2.3.2 9种胶黏剂对微晶纤维素成型效果的影响 |
2.4 讨论 |
3. 胶黏剂对块状纤维素饵料耐水性能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块状纤维素制备 |
3.2.2 块状纤维素24h吸水率测定 |
3.2.3 块状纤维素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 |
3.2.4 块状纤维素在水中溃散情况研究 |
3.2.5 统计学处理 |
3.3 试验结果 |
3.3.1 块状纤维素24h吸水率测定结果 |
3.3.2 块状纤维素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结果 |
3.3.3 块状纤维素在水中溃散情况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4. 胶黏剂对台湾乳白蚁取食块状纤维素饵料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白蚁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强迫取食试验 |
4.2.2 选择取食试验 |
4.3 统计学处理 |
4.4 试验结果 |
4.4.1 强迫取食试验 |
4.4.2 选择取食试验 |
4.5 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不足与展望 |
5.3.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2)我国白蚁饵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白蚁饵料研究 |
1.1 台湾乳白蚁 |
1.2 黑胸散白蚁 |
1.3 黄胸散白蚁 |
1.4 黑翅土白蚁 |
1.5 黄翅大白蚁 |
2 展望 |
(3)白蚁引诱物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饵 |
2 信息素 |
2.1 诱食信息素 |
2.2 跟踪信息素 |
2.3 性信息素 |
3 展望 |
(4)白蚁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白蚁食饵引诱剂的研究现状 |
2白蚁信息素引诱剂的研究现状 |
3白蚁诱杀毒剂的研究现状 |
4展望 |
(5)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内不同饵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6)南京地区黑翅土白蚁饵料筛选与取食记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供试昆虫 |
1.2供试树种 |
1.3供试饵料 |
1.4供试辅料 |
1.5试验方法 |
1.6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觅食行为 |
2.2来源于香樟林的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对饵料的选择 |
2.3来源于鹅掌楸林的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对饵料的选择 |
2.4来源于广玉兰林的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对饵料的选择 |
2.5来源于香樟、麻栎、榉树混交林的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对饵料的选择 |
2.6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对辅食饵料的选择 |
3结论与讨论 |
(7)小头钩白蚁对饵料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虫源 |
2.2 供试饵料 |
2.3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头钩白蚁对19种饵料的相对反应率 |
3.2 小头钩白蚁对19种纯饵料的取食量 |
3.3 小头钩白蚁对混合饵料的选择性 |
3.4 小头钩白蚁对含糖饵料的室内选择性 |
3小结 |
4 讨论 |
(8)小头钩白蚁毒饵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白蚁对农林植物的危害 |
1.1.1 白蚁对农作物的危害 |
1.1.2 白蚁对林木的危害 |
1.2 白蚁毒饵诱杀技术 |
1.2.1 技术简介 |
1.2.2 研究概况 |
1.2.3 诱杀毒剂的研究 |
1.2.3.1 慢性代谢抑制剂 |
1.2.3.2 昆虫生长调节剂 |
1.2.3.3 生物制剂 |
1.2.3.4 引诱剂的研究 |
1.2.3.5 饵器的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供试虫源 |
2.1.2 供试饵料 |
2.1.3 供试药品 |
2.1.4 使用工具及仪器 |
2.1.4.1 主要工具 |
2.1.4.2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小头钩白蚁的食物选择性研究 |
2.2.1.1 小头钩白蚁对19种纯饵料的选择性 |
2.2.1.2 小头钩白蚁对混合饵料的室内选择性 |
2.2.1.3 小头钩白蚁对含糖饵料的室内选择性 |
2.2.1.4 小头钩白蚁对纯饵料的野外选择性 |
2.2.1.5 小头钩白蚁对含糖饵料的野外嗜食选择性 |
2.2.2 8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生物活性研究 |
2.2.2.1 8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驱避作用 |
2.2.2.2 6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
2.2.2.3 5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传毒作用 |
2.2.2.4 氟铃脲对小头钩白蚁的毒杀作用 |
2.2.3 混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生物活性研究 |
2.2.3.1 氟磺酰胺和虫螨腈不同比例混配对小头钩白蚁的胃毒作用 |
2.2.3.2 混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若蚁及工蚁的毒杀作用 |
2.2.4 诱杀包的研制 |
2.2.4.1 诱杀包中虫螨腈用量的确定 |
2.2.4.2 诱杀包的制作 |
2.2.5 诱杀包的野外应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头钩白蚁对饵料的取食选择性 |
3.1.1 小头钩白蚁对19种饵料的相对反应率 |
3.1.2 小头钩白蚁对19种纯饵料的室内取食量 |
3.1.3 小头钩白蚁对混合饵料的室内选择性 |
3.1.4 小头钩白蚁对含糖饵料的室内选择性 |
3.1.5 小头钩白蚁对8种纯饵料的野外选择性 |
3.1.6 小头钩白蚁对含糖饵料的野外取食选择 |
3.1.7 小头钩白蚁对不同糖源饵料的取食选择 |
3.2 8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生物活性 |
3.2.1 8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驱避作用 |
3.2.2 6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胃毒作用 |
3.2.3 6种药剂的传毒效果 |
3.2.4 氟铃脲对小头钩白蚁若蚁的毒杀作用 |
3.3 混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的生物活性 |
3.3.1 氟磺酰胺和虫螨腈不同比例混配的胃毒作用 |
3.3.2 混配药剂对小头钩白蚁工蚁和若蚁的毒杀作用 |
3.4 诱杀包的研制 |
3.4.1 诱杀包中虫螨腈用量的确定 |
3.4.2 诱杀包的制作 |
3.5 诱杀包的野外应用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小头钩白蚁的诱杀饵料问题 |
4.2.2 饵料添加剂的研究 |
4.2.3 防腐剂的研究 |
4.2.4 小头钩白蚁的防治药剂 |
4.2.5 混配药剂对害虫的毒杀作用 |
4.2.6 诱杀包的野外施用方式 |
4.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木材及其处理方法偏好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地点 |
1.3 方法 |
1.3.1 白蚁诱集装置的埋设 |
1.3.2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木材的偏好研究 |
1.3.3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方法处理杨梅木块的偏好 |
1.3.4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浓度果糖溶液处理杨梅木块的偏好 |
1.3.5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浓度引诱物处理杨梅木块的偏好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黑翅土白蚁对8种木块的偏好 |
2.2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方法处理杨木的偏好 |
2.3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处理杨梅木块的偏好 |
2.4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浓度引诱物T处理杨梅木块的偏好 |
3 讨论 |
(10)植物材料对白蚁的引诱活性及白蚁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白蚁研究概况 |
1.1 白蚁的生物学特性 |
1.2 白蚁的发生与危害 |
1.3 白蚁的防治 |
2 植物源药剂的研究 |
2.1 植物提取物 |
2.2 木材提取物 |
2.3 树脂 |
3 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 |
3.1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忌避作用 |
3.2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拒食作用 |
3.3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引诱作用 |
3.4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毒杀作用 |
4 触角感器的描述 |
4.1 感器的分类 |
4.2 触角感器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 |
4.3 触角感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
5 立体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十二种植物材料对黄胸散白蚁取食引诱作用的研究 |
1 十二种植物材料对黄胸散白蚁引诱作用的初筛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2 四种植物材料引诱作用的复筛试验 |
2.1 喜食性测定 |
2.2 引诱力测定 |
3 讨论 |
第三章 十二种植物精油对黄胸散白蚁引诱力的测定及筛选 |
1 十二种植物精油对黄胸散白蚁引诱力的初筛试验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2 植物精油对黄胸散白蚁引诱力的复筛试验 |
2.1 黄胸散白蚁取食率对比试验结果 |
2.2 引诱能力对比试验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B-蒎烯对白蚁的熏蒸活性和毒杀活性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熏蒸活性结果 |
2.2 毒杀活性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植物材料对白蚁的野外引诱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六章 三种白蚁的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三种白蚁的触角形态描述 |
2.2 触角感器的类型 |
2.3 三种白蚁触角感器的数量及分布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主要结论 |
3.2 讨论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台湾乳白蚁块状饵料研究[D]. 殷学杰. 浙江大学, 2019(06)
- [2]我国白蚁饵料研究进展[J]. 胡寅,于保庭,殷学杰,宋晓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4)
- [3]白蚁引诱物质的研究进展[J]. 张向辉,张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1)
- [4]白蚁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杨志兰,谢永坚,丁浩,荣飞,张文童.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4)
- [5]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内不同饵木效果的研究[J]. 宋立,胡寅,宋晓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2)
- [6]南京地区黑翅土白蚁饵料筛选与取食记忆研究[J]. 刘佳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冀士琳,张新慰,杨锦锦,丁芳,Ehsan Soleimani-Nezhadian,汪洪江. 林业科学研究, 2015(01)
- [7]小头钩白蚁对饵料的选择研究[J]. 韦戈,高旭渊,陈正麟,贾豹,刘吉敏,覃天乔,黄冬云,刘治山,黄莹磐,郑霞林,陆温. 广西植保, 2014(01)
- [8]小头钩白蚁毒饵的研制及应用[D]. 高旭渊. 广西大学, 2013(03)
- [9]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木材及其处理方法偏好性的研究[J]. 李静,袁晓栋,许如银,南晓清,王建胜,莫建初.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01)
- [10]植物材料对白蚁的引诱活性及白蚁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分析[D]. 王洁. 西南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