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大康[1](2021)在《古代小说考证七忌》文中提出小说在古代为正统意识形态所鄙视,许多作品的作者与成书过程不详,版本嬗变路径也不清晰,考证因此成为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经多年累积,考证论文已成一较大集合,其中少数经严密论证而作判断者已被视为确论,推动了研究进展,更多的却遭到同行质疑或被置而不论;同一问题竟考证出数个甚至数十个不同结论,也使研究者无所适从,影响了相应的继续研究。通过检阅以近四十年为主的百余种考证论着,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七种对考证结论能否成立有致命伤害的情形:1.前提无可靠性保障;2.资料依据无法支撑结论;3.推理不合逻辑法则;4.将叠加可能性等同于肯定性;5.关键处证明缺略;6.以联想与猜测为论证;7.视索隐等为考证。
罗元信[2](2020)在《《林祭酒拂衣帝里》——关于“林钎罢官”的史实、人物与文学作品(下)》文中研究指明四、"林钎罢官"事件文学作品与史实中涉及之人物在前面,笔者已略述过方志与《明史》中有关林钎罢官经过的记载差异,以及《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等文学作品中描述或涉及此事的部分。在本节,则将对史实与文学作品中,林钎拒建魏阉生祠一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经过等作一分析,以厘清记载与想象之间,这些人物与事件的真实面相。(一)林钎在第二节中,笔者略列了方志与《明史》中林钎罢官经过记载的异同之处:林钎杠上魏忠贤之"远
侯钧才[3](2020)在《权力运作下的易代书写 ——以明清之际时事小说与相关史籍的文本互渗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时事小说,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一种类型,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小说成书时间较接近,作者是作品所叙事件的同代人,因此,亦有学者将时事小说定义为“反映当代历史事件的小说”。它的特点是及时、迅速地反映当时重大事件,大量记载了当时的文献资料和传闻轶事,反映了同代人对事件的认识和情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末清初,天崩地解,激发了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反映当时军国大事的史书编纂和小说创作,同时达到了高潮。由于二者所指涉的对象具有同一性,出现了复杂的文本互渗现象。一般而言,文学文本会针对历史文本进行再创作,由于时事小说的特殊性,一些史籍在编纂过程中会采录小说的相关内容,形成了“小说入史”的文化景观。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相渗透,表明历史文本中具有一定的文学因素,然而,历史文本中的虚构与想象,并非仅仅出于可读性的考虑,背后隐藏着权力的博弈,由于意识形态对人心长年累月的侵蚀,政治道德跨越了明清易代带来的话语断裂,致使清初的“晚明史”编纂采录了时事小说中迎合传统政治的内容。易代书写作为清王朝建构自身正统性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权力运作的痕迹。绪论部分明晰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文本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本的社会性和审美价值在不同的语境中达到动态统一。明清之际的易代书写,以史书和时事小说为中心,现如今,对二者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学科的差异,有关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无专文探讨。明清之际的易代书写,受到社会语境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干涉,通过研究明清之际时事类文本的互渗现象,有助于还原当时文本书写的具体情况,刷新我们对这一时期文本意义的认知。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历代“小说入史”的现象。“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小说作为叙事文本,与史籍的关系密切,在小说尚未独立的先秦时代,史籍中就有非常多的想象因子,后代小说家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汲取了大量经验,也能说明《史记》具有小说色彩。随着文、史分流,历代史学家对“小说入史”现象多持反对态度,但在史籍的编纂过程中,却无法避免采录小说的内容,他们也不可否认小说的史料价值。在采录小说时,史学家更热衷于一些符合自身和统治者政治立场的内容第二章分析了时事小说对史料笔记的采摭情况。对时事的书写,推动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生成与发展。时事小说的题材来源以民间纪闻、邸报塘抄和史料笔记为主,成书时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时事小说的题材来源和创作立场。时事小说的作者在对史料笔记的采摭过程中融入了个人意志,这并非单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而是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是作者政治立场的体现。第三章分析了晚明史籍对时事小说的采录情况。时事小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清初的史籍编纂中就得到体现。然而,晚明史籍在采录时事小说时,也出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将一些原本属于小说的虚构内容纳入史籍当中。总体而言,这些虚构内容大多是对阉党和农民军的丑化,如李闯的出身和覆灭。清初的官方史籍对这些内容的采录,无疑是为了自抬身价,体现清王朝统治的优越性,也证实了权力对易代书写确有干扰。文学创作与历史编纂会受到政治道德的影响,而政治道德基于政治立场而存在,站在不同政治立场上的人试图用各自的政治道德来阐述事实,因此呈现同一事实的不同文本,拥有各自的话语系统,形成了各自的表达策略和权限。后世的研究者,在还原历史时,不应该迎合文本,而应该注意到文本书写中掺杂着的主观因素,并将之揭露出来,这远比为弥合文本表达之间的缝隙所做的文字游戏更有意义。
王文君[4](2019)在《《梼杌闲评》及其他涉魏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痛斥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恶行为主要内容的《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以及《梼杌闲评》四部涉魏小说,凭借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特殊性,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明代末期,统治者昏庸无能,以致宦官独揽朝政,陷害忠良,荼毒百姓。魏阉事件结束以后,以《警世阴阳梦》为首的四部涉魏小说对阉党的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披露,特别是《梼杌闲评》,不仅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还对魏忠贤入宫之前的经历进行了许多虚构,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论文以《梼杌闲评》为论述的核心,通过对四部涉魏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比较,全面地考察《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与《梼杌闲评》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分析《梼杌闲评》在四部涉魏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将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梼杌闲评》等涉魏小说的成书背景,阐明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意义,并对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从而表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一章主要探讨《梼杌闲评》的成书时间、作者以及题材类型。《梼杌闲评》约成书于明崇祯帝死后至清代康熙年间,其作者也并非李清,该书是一部融合世情与讲史,又羼杂神魔的多元题材类型的通俗小说,并且对后世某些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二章主要分析《梼杌闲评》与其他三部涉魏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差异。《梼杌闲评》并非照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而是以后者为底本,并借鉴《警世阴阳梦》和《皇明中兴圣烈传》中的某些情节,在三者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更具有小说意味。第三章主要分析《梼杌闲评》与其他三部涉魏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梼杌闲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挣脱了其他涉魏小说的桎梏,塑造了性格复杂的魏忠贤和客印月两个主要人物,以及侯秋鸿、傅氏母子等具体可感的次要人物。第四章主要以《梼杌闲评》为论述的对象,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梼杌闲评》进行分析,从而肯定其文学价值。
刘洁[5](2018)在《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之一代,宦官祸乱朝政,从刘瑾到魏忠贤之流,都对时政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天启时代的魏忠贤,给整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当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自缢后,关于魏忠贤的种种传说成为民间舆论热点。尽管明史中有对魏忠贤记载,但是史学家着重于历史事件本身,因此魏忠贤形象显得比较单薄。而这一时期,以魏忠贤为主要题材的戏剧、小说频出,则满足了民众对于政治人物和宫闱秘事的好奇。魏忠贤题材小说主要有《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梼杌闲评》四本。这一文学现象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学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魏忠贤题材小说所表现的是明末真实的社会背景和时人心态。本文首先对魏忠贤题材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且总结出这一类型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和魏忠贤这一政治人物进入小说的具体原因。然后具体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对比小说中魏忠贤和历史上魏忠贤的形象差异。其次,针对魏忠贤题材小说体现出来的时事特征进行探究,包括小说叙事题材的即时性、小说人物塑造的时代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现代性。最后总结魏忠贤题材系列小说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新闻价值。对魏忠贤题材小说进行分析探讨,包括其形成的原因、特征、价值以及影响,其意义在于:其一,尽力反映历史、社会的真实;其二,小说揭示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必将走入难以摆脱的困境,因为这种高压的治理模式和追求自主的人民利益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魏忠贤题材小说的诞生充分体现出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已然随着工商文明的崛起而向个性化、世俗化转变,无论是从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文学样式的转变上,都深刻地烙印上了时代的印记。
杨书青[6](2018)在《《梼杌闲评》的题材来源与思想意蕴研究》文中指出明末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乱政事件,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以魏忠贤乱政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其中《梼杌闲评》的价值最高,其不仅将这一段历史讲述的淋漓尽致,更是通过小说笔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大太监魏忠贤形象,并以其为主线生动描绘了整个明末动荡不安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情景,在文学及历史文化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对《梼杌闲评》的题材来源与思想意蕴做全面深入的探析。论文共设六章:第一章论述小说的成书年代、作者及特定的创作背景。第二章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将小说中的内容与史书中的记载作详细考察对比,探究小说的题材来源,分析作者对史料的合理运用与艺术虚构之处。第三章将《梼杌闲评》与其它几部魏阉小说作比较,论述《梼杌闲评》在题材处理、叙事手法及艺术结构上对同类题材作品的借鉴及超越之处。第四章通过对小说中塑造的魏忠贤形象进行分析,论述作者对宦官乱政事件的披露和阉党罪恶行径的鞭挞,对造成宦官干政原因的探索。第五章从小说中描写的崇尚金钱、纵情声色的社会生活,来看晚明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与披露宦官乱政一样,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揭示出明王朝走向衰败的根源。第六章论述作者“斥奸扬忠”、警世劝善的创作心态。
许军[7](2014)在《时事作品的叙事话语及影响因素——以明末清初苏州民变的时事书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时事进入作品,会发生程度不一的扭曲,成为文学幻相。审美传统、下层视角、乡土观念、文化领袖的引导、商品经济的诱惑,都会对其叙述话语构成扭曲与填补。周顺昌被逮引发民变,只是晚明党争的一个插曲,却因其激发公众想像被反复传写。张溥借之吹响新一轮党争号角,不仅影响了士林,而且在时事作品中也得到广泛共鸣,显示了他作为复社领袖的鼓动才能。但时事作品的民间立场、独特视角及其复杂情绪,与张溥始终保持距离,并最终超越了他。因而本质上,时事叙述是社会情绪和思想变迁的纪录。
柴晓娜[8](2012)在《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明末这个动荡的时代里,魏忠贤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祸国殃民,给整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当魏忠贤倒台并被赐死后,整个事件立即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有关他的各种事迹被文人们记载、传扬,表现样式有史书、文人笔记、小说和戏剧等,作者们以不同的心态塑造了魏忠贤形象,其中魏忠贤题材时事小说的出现,更让魏忠贤形象从单一化走向了多维化,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由于文体的限制,史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仅在于历史事件本身,对人物形象没有做过多的加工和改造,因此史书中的魏忠贤形象显得单一、苍白。在文人笔记中也保留了不少关于魏忠贤的资料,作者在记录时坚持写实原则,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对魏忠贤形象的塑造仍然不够。随着戏剧的繁荣,魏忠贤形象也出现在了时事戏剧中,但在表现形式的限制下人物形象也没有大的改变,着重表现了魏忠贤的恶人恶事,对人物心理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也显得不足。魏忠贤事件在当时也引起了小说家的普遍关注,于是产生了一批反映这一事件的时事小说,主要有《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等。与魏忠贤题材的笔记、戏曲不同,时事小说有自己显明的特征,主要有反映历史事件的及时性,强烈的倾向性和追求真实性,在明末清初小说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时事小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物形象较苍白、单一,速成的创作方式使作者缺乏对事件本身的理性思考,没能深入挖掘出人物性格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致使人物性格不够丰富,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具有明显的符号化倾向;其二,故事模式的简单化,魏忠贤事件被处理成单纯的忠奸斗争;其三,多借神怪现象来宣扬因果报应之说,使作品的艺术水平不高。魏忠贤题材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梼杌闲评》。它对魏忠贤事件做了了艺术化的再现,作者继承了史家的实录精神,但在如实表现事件的同时又加入了大量的虚构情节,达到了“史实”与“世情”的协调统一,双线并行的叙述脉络和虚实相生的叙事笔法使情节设计大放光彩。更为可贵的是,它除了对魏忠贤重点塑造之外,也对他身边的人进行生动入神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梼杌闲评》的出现代表了我国小说的巨大进步,体现了作者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但由于作者对事件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使得作品又落入了迷信的套路中,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成就。
李超[9](2011)在《明清之际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研究》文中认为明清之际,时事小说、时事剧大量涌现,其中,以魏忠贤劣迹为题材的作品有27部。作为文学创作与时代政治紧密结合的产物,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以其独有的政治性和新闻性特征,及时反映时局变幻、传播社会信息,因而在当时流传甚广、影响巨大。本文正文部分以前人研究为依托,以产生于崇祯初至顺治时期的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探讨此类作品的生成背景、文本关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诸多内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主旨及文化特征。附录部分的《魏忠贤年谱》作为正文的重要补充,汇集了百余种明清史料,记述了魏忠贤专权乱政的始末,为日后学者深入研究魏忠贤题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
顾克勇[10](2009)在《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湮没多年而重新面世的《型世言》,在语言艺术、叙事技巧、对话本小说体制的变革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作为小说史上的一环,它对后世产生了很多影响。但由于这部小说以道德说教为出发点,缺乏主观情感的切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格调平庸,因此难以产生深沉丰赡的文化意蕴。相对"三言"、"二拍",其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在总体上也呈现倒退趋势。
二、《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论文提纲范文)
(1)古代小说考证七忌(论文提纲范文)
忌一:考证前提无可靠性保障 |
忌二:资料依据无法支撑结论成立 |
忌三:推理不合逻辑 |
忌四:可能性的叠加等同于肯定性 |
忌五:关键处证明缺略 |
忌六:以联想与猜测为论证 |
忌七:索隐等同于考证 |
余论 |
(2)《林祭酒拂衣帝里》——关于“林钎罢官”的史实、人物与文学作品(下)(论文提纲范文)
四、“林钎罢官”事件文学作品与史实中涉及之人物 |
(一)林钎 |
(二)陆万龄等国子监生 |
(三)魏抚民 |
(四)通政使吕图南 |
(五)司业朱之俊 |
五、另两位国子监主事者:蔡毅中与罗喻义 |
六、结语 |
(3)权力运作下的易代书写 ——以明清之际时事小说与相关史籍的文本互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小说入史”现象述略 |
第一节 小说考古学:从“子之末”到“史之余” |
第二节 《史记》取材民间叙事 |
第三节 正史取材文言小说 |
第四节 暗流涌动——“小说入史”中的政治隐喻 |
小结 |
第二章 时事小说采摭史料笔记考 |
第一节 小说与时事 |
第二节 时事小说题材来源及成书时间 |
第三节 时事小说对史料笔记的采摭——以《樵史通俗演义》题材来源为中心 |
小结 |
第三章 晚明史籍采录时事小说考 |
第一节 制造李岩 |
第二节 魔童降世——有关李闯、魏阉的出身书写 |
第三节 权奸束手逆贼伏法:从“中兴在望”到“世运兴替”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梼杌闲评》及其他涉魏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梼杌闲评》的成书、作者及题材类型 |
第一节 《梼杌闲评》的成书及作者 |
第二节 《梼杌闲评》的题材类型 |
第三节 《梼杌闲评》的题材类型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二章 《梼杌闲评》及其他涉魏小说的情节设置 |
第一节 《梼杌闲评》等涉魏小说对魏忠贤早年经历的描写 |
第二节 《梼杌闲评》等涉魏小说对阉党祸乱朝政的描写 |
第三章 《梼杌闲评》及其他涉魏小说人物塑造的真实与虚构 |
第一节 魏忠贤等主要人物性格的复杂化 |
第二节 群小等次要人物的改写与虚构 |
第四章 《梼杌闲评》叙事艺术之超越 |
第一节 以赤蛇复仇为整体框架 |
第二节 以明珠为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线索 |
第三节 逐渐成熟的叙事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5)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现状 |
1.1 作者和版本研究现状 |
1.2 思想、艺术及影响研究现状 |
1.3 时事小说研究 |
1.3.1 时事小说概述 |
1.3.2 时事小说研究现状 |
第二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的社会背景 |
2.1 政治背景——皇权、宦官及言官关系的变动 |
2.2 经济背景——文学层面上的经济消费 |
2.3 思想背景——好议时政的救世情怀 |
2.4 文化背景——市民文学的民间土壤 |
第三章 魏忠贤:时事与文学的聚焦者 |
3.1 时事“素人”——魏忠贤 |
3.1.1 皇权膨胀下的顽固毒瘤 |
3.1.2 气候初成的时事“素人” |
3.2 文学殿堂里的“达人” |
3.2.1 出身离奇有情义 |
3.2.2 技艺多端善媚人 |
3.2.3 狐假虎威逞豪强 |
第四章 小说笔法下的史家实录——魏忠贤题材小说的时事特征 |
4.1 小说叙事题材的真实性 |
4.1.1 黑暗政治的实录 |
4.1.2 民间社会的写照 |
4.1.3 时人心理的表达 |
4.2 小说人物塑造的时代性 |
4.2.1 魏忠贤形象的时代性 |
4.2.2 忠臣义士形象的典型性 |
4.2.3 奸佞小人形象的时代性 |
4.3 小说叙事形式的当代性 |
4.3.1 叙事手法的“传奇化” |
4.3.2 叙事结构的“民间化” |
4.3.3 叙事语言的“本土化” |
第五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的价值 |
5.1 文化价值 |
5.2 史料价值 |
5.3 新闻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魏忠贤年谱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梼杌闲评》的题材来源与思想意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梼杌闲评》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
第一节 成书年代及作者 |
第二节 创作背景 |
第二章 《梼杌闲评》与相关史料之比较 |
第一节 史料中关于魏忠贤干政事件的记载 |
一、涉及史料概述 |
二、史书中记载的魏忠贤干政事件 |
第二节 《梼杌闲评》与史料之比较 |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 |
二、《梼杌闲评》对史料的改编及运用 |
第三章 魏阉小说之比较 |
第一节 《梼杌闲评》与《警世阴阳梦》 |
第二节 《梼杌闲评》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
第三节 《梼杌闲评》与《皇明中兴圣烈传》 |
第四章 《梼杌闲评》中的“宦官之乱” |
第一节 魏忠贤性格中的“悍厉”与“阴柔” |
第二节 魏忠贤及其阉党的恶行 |
第三节 魏忠贤乱政的原因 |
一、明代的宦官制度 |
二、皇帝昏庸怠政 |
三、激烈的党争 |
第五章 《梼杌闲评》中腐败堕落的病态社会 |
第一节 繁荣的商业活动 |
第二节 对金钱趋之若鹜的世风 |
第三节 追求情欲放纵的享乐风气 |
第六章 作者的创作心态 |
第一节 抒发“难止遏,狂时节”的愤激之情 |
第二节 叹惜“忠义士,偏遭叱”的悲痛之感 |
第三节 道德劝善的写作倾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时事作品的叙事话语及影响因素——以明末清初苏州民变的时事书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深广的一声号角 |
二、民间立场下的多重叙述 |
(一)生吞不化 |
(二)叠加想像 |
(三)反思超越 |
结论 |
(8)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魏忠贤形象 |
第一节 魏忠贤其人其事 |
第二节 文人视野中的魏忠贤 |
第三节 明末时事剧中的魏忠贤 |
第二章 明末时事小说中的魏忠贤形象 |
第一节 时事小说对魏阉事件的“再现” |
第二节 时事小说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三节 时事小说的成就与不足 |
第三章 《梼杌闲评》对魏忠贤题材的重写 |
第一节 魏忠贤事件的艺术再现 |
第二节 杂色的人---人物形象塑造的新突破 |
第三节 《梼杌闲评》的缺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明清之际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之文本考述 |
1.1 生成背景 |
1.2 作品关系 |
1.3 佚失原因 |
第2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之人物形象分析 |
2.1 魏忠贤形象 |
2.2 忠臣义士群像 |
2.3 阉党佞人群像 |
第3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之史料采撷与文学虚构 |
3.1 虚实关系与创作立场 |
3.2 辽东战事之文史释证 |
3.3 杨涟及劾魏奏疏之文学影响 |
第4章 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之历史解读与文化透视 |
4.1 忠奸斗争主题之文化阐释 |
4.2 因果报应理念之文本诠释 |
4.3 苏州民变与王恭厂灾之时代解读 |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魏忠贤题材戏剧表 |
附录二:魏忠贤年谱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后记 |
(10)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特色 |
二、叙事技巧 |
三、《型世言》对话本小说体制的变革 |
(一) 以入话取代头回 |
(二) 以议论性评语取代篇尾诗 |
(三) 叙述者的说话套语减少 [4] |
四、《型世言》与明代其他话本小说的比较 |
五、结语 |
四、《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古代小说考证七忌[J].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林祭酒拂衣帝里》——关于“林钎罢官”的史实、人物与文学作品(下)[J]. 罗元信. 闽台缘, 2020(01)
- [3]权力运作下的易代书写 ——以明清之际时事小说与相关史籍的文本互渗为中心[D]. 侯钧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梼杌闲评》及其他涉魏小说研究[D]. 王文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5]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D]. 刘洁.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6]《梼杌闲评》的题材来源与思想意蕴研究[D]. 杨书青. 青岛大学, 2018(12)
- [7]时事作品的叙事话语及影响因素——以明末清初苏州民变的时事书写为例[J]. 许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4(04)
- [8]魏忠贤题材小说研究[D]. 柴晓娜. 陕西理工学院, 2012(05)
- [9]明清之际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研究[D]. 李超. 吉林大学, 2011(09)
- [10]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J]. 顾克勇. 昆明学院学报,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