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和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和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丙种球蛋白与强地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文献综述)

陈耀国[1](2021)在《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归纳分析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评价成人ITP患者红外热像特点(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水平与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红外热成像图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ITP病情评估和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中医药诊治ITP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ITP患者,采集所有样本的临床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资料,分析成人IT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2.应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仪对ITP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然后使用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非均一性水平、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以及各中医证候之间红外热像图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TP组患者共45例(其中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A组,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B组),正常对照45例。ITP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40.44±14.49岁,平均病程为24.07±20.94个月,中位数18.00个月。新诊断ITP患者为5例,持续性ITP患者为5例,慢性ITP患者为27例,重症ITP患者为2例,难治性ITP患者6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为86×109/L,最低者为5×109/L,平均数为44.40×109/L,中位数为42.00×109/L。出血倾向评分0、1、2、3、4、5的患者分别为20、17、6、2、0、0例。出血事件共计25次,其中皮肤出血18次(72%),黏膜出血共7次(28%),无深部器官出血(无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致命性出血)。本研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倾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1)。2.中医证候:单一证候共计13例,占总病例数28.9%,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与瘀血内阻证占比相同);两证结合共计29例,占总病例数64.44%,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三证结合为1例,占总病例数6.67%,为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单证频次:单证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气不摄血证(34次,75.56%),其它依次为瘀血内阻证(24次,53.33%)、阴虚火旺(16次,35.56%)、血热妄行证(6次,13.33%)。脏腑辨证:脾病证候出现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病证候、肺病证候、心病证候、肾病证候,各脏腑证型频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病证候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脏腑辨证证候(x2=51.667,P<0.01)。3.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非均一性水平: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10个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性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即ITP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红外热成像图均一性差。ITP A组在9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双手掌、下肢近端、下肢远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大于ITPB组。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上焦>中焦>下焦,ITP组目标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中焦>上焦>下焦(P<0.05)。ITP组3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在上焦、中焦、下焦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与出血倾向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比较分析ITP组各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血热妄行证非均一性水平最高,在其中5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手掌、下肢远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非均一性水平最小,在其中3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有2个区域(下肢近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候水平最大(P>0.05),气不摄血证有3个区域(额头、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型水平最小(P>0.05),阴虚火旺证有1个区域(下肢远端)的非均一性水平最小(P>0.05)。比较分析ITP组各脏腑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肝病证候的ITP患者非均一性水平均较其他脏腑证候高,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手掌)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病证候在下肢近端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与肝病证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病证候在7个区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病证候在手掌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P<0.05);肺病证候在上肢近端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升高(P<0.05);肾病证候在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P<0.05)。4.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7个目标区域内(躯干、上焦、中焦、上肢近端、上肢远端、手掌、下肢远端)较正常对照组的非均一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A组与ITPB组各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平均温度排序为:下焦>中焦>上焦;ITP组为: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各中医证候、脏腑证候的平均温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火热、气虚和瘀血是成人ITP患者的三个重要病理因素,脾的脏腑功能失常是ITP的关键中医病机。2.成人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中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或许能成为ITP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评价工具之一。

陈丽娜[2](2020)在《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小板参数和骨髓象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ITP患儿,将其中符合标准的117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117名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对实验组45例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各类巨核细胞占比等骨髓象参数与其治疗前PLT、MPV、PCT、PDW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PDW高于对照组(P<0.05);MP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高于治疗前(P<0.05);MPV低于治疗前(P<0.05);PDW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象巨核细胞系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PLT与产板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327,P=0.028);MPV与原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431,P=0.045);PDW与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528,P=0.014)。结论(1)ITP患儿PLT及PCT较正常下降,PDW较正常升高,治疗后PLT及PCT上升,MPV下降。PLT、PCT的升高及MPV降低均可以说明治疗有效。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ITP明确诊断、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2)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分别与骨髓中产板型、原始型及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可通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评判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3)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孙卉芳[3](2020)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1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米塞松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54/58)高于对照组79.31%(46/58)(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住院、血小板升高及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效果显着,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出血症状,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患儿恢复时间。

金莹[4](2020)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袁明华[5](2019)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王健铭[6](2019)在《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定义脾脏体积指数(spleen volume index)=最大宽度(cm)×厚度(cm)×长度(cm),收集从2013年4月到2017年10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住院并行脾切除术治疗的ITP患者67例,根据计算所得的脾脏体积指数,把患者分为正常组(<600cm3)与脾大组(>600 cm3)。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输血小板人数,副脾,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并发症,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前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术后第7日血小板计数,术后30天血小板计数,短期起效率(30天起效率)。结果:28例患者脾脏体积正常,39例患者脾脏增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术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小板人数,副脾,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并发症,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前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术后第7日血小板计数,术后30天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大组短期起效率76.92%高于正常组短期起效率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ITP的治疗方法。2.脾脏体积是一项能有效预测ITP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指标。

程瑶瑶[7](2019)在《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对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对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维生素C和利血生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泼尼松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使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对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着,可促进其血小板快速恢复正常。

翟丽丽[8](2018)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92.79±14.02)×109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黎海江,冯学冠,符晓玲,谭壮华,黄植[9](20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收集本院诊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输注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未进行血小板输注患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72 h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包括反复输注、肿瘤、血液疾病和抗体(P<0.05)。血小板输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疗效,且影响因素包括反复输注、肿瘤、血液疾病和抗体。

安文辉,李蔚,安文莉[10](2018)在《糖皮质激素配合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学指标、外周血B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的血清TNF-α、TPO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的血清PLT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的血清PL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的B淋巴细胞测得值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儿的测得值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显着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血清TNF-α、TPO、PLT及IL-10水平,降低外周血CD19+、CD19+CD5+B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

二、丙种球蛋白与强地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种球蛋白与强地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1 ITP的中医研究进展
        2 ITP的西医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概况
        1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
        4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资料来源
        2 ITP病例选择标准
        3 正常对照选择标准
    二、ITP患者病例资料收集
        1 中医辨证标准
        2 脏腑辨证标准
        3 西医分期标准
        4 出血倾向评分标准
    三、研究方案
        1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2 实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统计
        2 中医证候统计
        3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五、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出血评分系统与出血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分析
        3 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4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六、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量表
附录2 受试者一般情况量表
附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评分系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标本采集
        2.3 实验数据采集
        2.4 病情分级及疗效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信息比较
    2 实验组临床特点分析
        2.1 临床特征描述
        2.2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2.3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2.4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
        2.5 治疗方案
        2.6 疗效分析
    3 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3.1 基本信息描述
        3.2 临床特点描述
        3.3 骨髓巨核细胞系特点及其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4 治疗及疗效
    4 实验组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与未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4.1 基本信息
        4.2 治疗方案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3.3 检测方法
    1.4 疗效评估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2 两组临床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论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指标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
3 讨论

(5)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6)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2 手术适应证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2.2 患者其余指标分析
    2.3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分析
    2.4 短期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脾脏体积分组
    3.2 短期疗效
    3.3 副脾
    3.4 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
    3.5 并发症
    3.6 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对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3 讨论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治疗及效果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小板输注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2.3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10)糖皮质激素配合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血清学指标
        1.3.3 外周血CD19+、CD19+CD5+B淋巴细胞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清PLT变化情况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CD19+、CD19+CD5+B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丙种球蛋白与强地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参考文献)

  • [1]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D]. 陈耀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D]. 陈丽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J]. 孙卉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9)
  •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J]. 金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2)
  • [5]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 袁明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8)
  • [6]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D]. 王健铭.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7]用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对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 程瑶瑶.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5)
  • [8]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 翟丽丽. 人人健康, 2018(22)
  •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黎海江,冯学冠,符晓玲,谭壮华,黄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04)
  • [10]糖皮质激素配合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观察[J]. 安文辉,李蔚,安文莉. 内科, 2018(03)

标签:;  ;  ;  ;  ;  

丙种球蛋白和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