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至杏仁核径路中电阻值变化规律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邱明,袁邦清,林川凎,林立,吴贤群,王飞红[1](2013)在《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的82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回访超过5年的348例患者设立非手术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对远期预后进行评定。结果长期随访,手术组与非手术组(BPRS)中的激活因子分、PANSS中的攻击危险性和偏执/好斗因子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SDSS和AD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手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靶症状疗效是肯定的,对患者的社会和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张洋[2](2011)在《微电极阵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电刺激癫痫点燃模型的制作;研究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 MEAs)标测技术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综合了多人报道的大鼠癫痫电刺激模型方法,总结成为一套改良方法,分为电极制作、电极埋置、癫痫点燃、保留效应观察四个步骤;本研究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随机选取10只正常大鼠海马脑片做为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10只成功海马癫痫模型大鼠右侧海马脑片做为实验病灶侧组,左侧海马脑片做为实验病灶对侧组。该实验同时进行了癫痫大鼠病灶侧海马脑片与病灶对侧海马脑片之间的FPs的比较,和病灶侧海马脑片与病灶对侧海马脑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海马脑片之间的FPs的比较。应用MEAs标测技术,在37℃C氧混合气饱和的人工脑脊液条件下,由60个微电极同步标测海马脑片的局部场电位的变化。结果:本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海马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并对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改良,10只大鼠癫痫模型均成功,在观察大鼠的痫性行为的同时记录到大鼠海马的痫性放电;成功地应用MEAs标测系统记录到癫痫大鼠海马脑片上的癫痫样同步化放电,并建立了定量分析所记录到的海马脑片癫痫样放电的方法。比较海马不同区域的特性,提示大鼠海马癫痫样放电时,海马脑片不同CA亚区主细胞层的放电模式相似。将实验病灶侧组、实验病灶对侧组、正常对照组三组海马脑片场电位进行三组间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32,P=0.000)。再进行三组间比较(LSD检验,P=-0.00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海马脑片记录的癫痫样放电在同一时间不同电极通道上记录的动作电位形状相似,时限相等,但是波幅和起始时间略有不同,据此可以初步判定痫样放电的传导方向。结论:本实验对大鼠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进行改良,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造模准确、实用可靠的快速海马电点燃模型。MEAs标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离体癫痫模型的研究。
徐菲[3](2009)在《反复或交替发生脑出血/梗塞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反复或交替发生脑出血/梗塞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易染习惯和医源因素的致病。【方法】应用回顾性单因素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中医科再次以及两次以上入院的脑卒中患者与同期入院后康复出院的迄今未复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做对照研究,其中再次以及两次以上入院脑卒中患者300例;另选择同期入院,经随访尚未复发的、能得到详尽资料的患者共250例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复发组/梗塞后出血/出血后梗塞的复发时间、死亡率,受年龄、性别、抽烟、饮酒、服用阿司匹林或复方丹参片干预的影响,以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症、颈动脉硬化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其发生的影响。【结果】复发时间与死亡率:各组在复发时间上无显着差异;“复发脑梗塞”组与“交替发生脑出血”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而“交替发生脑梗塞”组与“复发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7.1%,16.2%),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脑出血”组及“交替发生脑梗塞”组与未复发组的比较中,年龄因素均较未复发组要高,分别为(71.64±3.22,69.10±6.45和65.83±9.62,63.20±6.45),(P<0.05)具有显着差异;在各个复发/交替发生组中,患者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比率均高于未发发组;在预防性用药方面,发现未服药组的脑梗塞复发率均显着高于其他服药组,达到16.35%,(P<0.05)具有显着差异;与此同时中、大剂量服药组(Aspirin:100—200mg、>200mg),交替发生脑出血比率显着高于同类药物的其他剂量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自身伴发疾病方面,“交替发生脑出血”、“复发脑梗塞”与“梗塞未复发”比较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较未复发组高,且存在显着差异(p<0.005);“复发脑出血”、“交替发生脑梗塞”与“出血未复发”比较中,脑卒中复发组的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未复发组高,(p<0.005)存在显着差异;在首发类型为梗塞和首发类型为出血患者入院降压疗效上,治疗组较常规组改善病情的有效率高,分别为(87%,57%和84%,67%),p<0.05,常规组的分水岭脑梗塞的发生率也显着高于治疗组,分别为(0%,8.8%and 0.56%,9.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首发类型为脑出血的患者止血药物应用时间方面,超过8日者,出血后梗塞、交替发生脑梗塞以及住院期间分水岭脑梗塞的发生率较其他时间组高,分别为(39.1%,58.7%,21.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首发类型为梗塞的患者中,未有效控制血压患者的脑梗塞复发率、交替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平素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同时,在首发类型为出血的患者中,未有效控制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复发率高于平素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结论】年龄及伴随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是脑出血/脑梗塞复发/交替发生的危险因素;入院后不恰当的降压、止血治疗会加重原发疾病,本研究还发现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服用的剂量是影响梗塞患者脑梗塞是否复发/交替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常会民[4](2009)在《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治疗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立体定向精神外科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控制精神病人某些症状方面取得了优良效果,立体定向手术以其创伤小、准确度高,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因其经常伴有兴奋、冲动、攻击、自杀等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成为精神外科临床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精神外科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引起不同的争议,手术疗效不尽相同,手术后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手术后精神病症状的复发率也较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和高磁场MRI逐步应用于临床,射频技术也不断提高,对靶点的定位更加准确,手术疗效明显提高,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小,该手术方法已成为难治性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且近年来各种争议越来越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难治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欠佳,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发病机理还不够明确,虽然有各种环路理论和神经递质异常学说,如:由乳头体、隔区、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中脑被盖区、内侧嗅区构成的内侧环路功能异常学说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研究发现海马损害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海马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海马神经元的细胞结构受损;海马又紧靠难治性精神病的主要毁损靶点杏仁核,且两者关系密切,对海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活体海马的研究尚缺乏有效方法。磁共振质子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新的活体无创性、无辐射性、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移位技术测定人脑某些特定部位的一些代谢化合物的方法,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进行无创性检测细胞水平代谢的检测方法,它可显示某些异常代谢物的出现及一些正常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已被广泛用作研究精神疾病的一种新手段。MRS通常测量3种化合物:氮-已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eatin,Cr)。目前在大多数1H-MRS的研究中主要检测NAA、Cho和Cr在局部脑组织中的浓度。NAA是公认的反应神经元功能的内标物,其浓度改变反映了不同疾病状态下神经元的变化情况。NAA浓度降低可能是由于神经元的破坏减少或线粒体功能失调所致,还可能由于神经元细胞膜的破坏,NHA被暴露于使之降解的酶,因而水解增加所致。NAA浓度降低与神经元或轴突的缺失有明显的相关性。Cho包括胆碱、磷酸甘油胆碱、磷酸胆碱和磷脂酰胆碱,反映脑内总的胆碱量,其浓度的改变反映细胞膜合成和降解的变化。有研究证实,Cho浓度的增高与细胞膜的降解增加引起可溶性Cho浓度的增高相关。Cr包括肌酸与磷酸肌酸,其作为高能磷酸化的储备以及ATP和ADP的缓冲剂可能对维持脑细胞中的能量依赖系统发挥作用。由于Cr在同一个体脑内不同代谢条件下均保持相对稳定,故Cr常作为波谱研究的内参照。以Cr为参照的NAA/Cr和Cho/Cr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NAA和Cho浓度的变化。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海马的MRS的代谢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代谢方面依据,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和手术及药物治疗提供帮助,为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线索。但至今为止有关海马NAA、Cho含量的研究差异较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研究目的①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性,为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方法。②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安全性,努力减少各种并发症。③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变化特点以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代谢方面依据,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和治疗措施提供线索。材料和方法1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治疗部分的对象与方法对36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20岁-56岁,平均(30.2.6±6.8)岁,病程5年-34年,平均(12.2±4.8)年。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简称CCMD-3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精神分裂症28例,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6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5例,未分化型3例。癫痫导致的症状性精神障碍引起的强迫思维、攻击行为4例,心境型精神障碍4例。在36例患者中,有自杀行为者4例,有明显的暴力和攻击行为者3例。手术前,对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有精神科医生进行评分,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阳性症状量表(Scaleassessment of positive scale SAP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assessment of negativescale SANS)和简明中华成人智力量表(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ulte,ISCA)评分,便于和手术后评分进行对照。治疗方法:头架为深圳安科公司生产的DSA-602S型立体定向仪,安装头架时多采用局部麻醉,少数不合作者采用全身麻醉。用GE公司生产的1.5T MRI行2mm无间隔薄层扫描行靶点的定位。在确定各个靶点坐标时,为了提高对靶点定位的准确性,采用MRI片直接定位,同时用AC-PC固定坐标中各靶点的坐标进行检验,在两者相差较小时以MRI片中的直接坐标为准,在两者相差较大时,检查直视坐标中所选择的平面是否是所选靶点的最大平面,同时检查确定AC-PC的平面选择的是否准确,注意矫正误差。定位后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靶点毁损,采用双侧钻孔,钻孔点选在冠状蜂前,中线旁开1.5cm-3.5cm。用ASA-601T温控射频热凝仪对靶点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毁损温度为75℃-80℃,毁损时间为60秒-100秒。射频电极裸露部分有1.6mm×5mm和1.6mm×3mm两种,对隔区的毁损采用1.6mm×3mm的射频电极,对其它靶点的毁损采用1.6mm×5mm的射频电极。选择的靶点组合为: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18例,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双侧内侧隔区12例,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双侧尾状核下束6例,对扣带回的毁损每侧采用双点毁损,两点之间间隔10mm。手术后将患者的各项观测指标由精神科医生重新评定,皆以患者6个月时观测指标的评分为标准制作表格。总疗效按照1988年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按5级评定法进行评定,Ⅰ-Ⅴ级分别为:恢复、显着进步、进步、无效和恶化,Ⅰ-Ⅲ级称为有效,Ⅳ级、Ⅴ级为无效。所有来院复查的患者均做头颅MRI检查,观察各靶点的毁损范围和毁损靶点的准确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疗效评定,数据采用x±s表示,分别采用两个均数的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着性。2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部分的对象与方法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0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4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3例,未分化型3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9.6±4.8)岁,病程5-18年,平均11.6±3.6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非典型精神病治疗(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折合氯丙嗪剂量为(399+156)mg/d,未使用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药物。20例对照组人员,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的20名男性健康人,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为(29.5±5.0)岁,均为右利手。所有检测患者均无头部外伤史、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史、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波谱数据的采集和后处理:所有的扫描均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GEMedical System,Milwaukee,USA)完成,机器在扫描前进行数据稳定性的测试。采用泡沫垫进行头部固定,使用标准头线圈作为发射和接收线圈,常规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SE T1WI(TR/TE=476/15ms)和轴位TSET2WI(TR/TE=3647/100ms)扫描,矩阵256×256,层厚5mm、间距0mm,1H-MRS采用T2WI轴位定位于一侧海马选取正方体感兴趣区(VOI),体素大小为10mm×10mm×10mm,并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上观察,使所选择的VOI尽量避开侧脑室及脑沟池内的脑脊液。选择点解析波谱序列(PRESS)采集波谱,TR/TE=2000/136ms,激励200次,采集次数为128次。接收、发射增益调节、体素内匀场、水抑制和无水抑制扫描均由自动扫描程序完成,获得波谱后进行基线校正和相位校正。在T2WI轴位像上的另一侧海马的对称部位选取同样的VOI,用以上的方法采集波谱。所测定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含胆碱化合物(Cho)。用GE公司提供的软件测量各峰下面积并分别计算NAA/Cr和Cho/Cr比值,并与对照组海马NAA/Cr和Cho/Cr的比值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测量结果利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计算机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分别采用两个均数的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手术治疗部分的结果总疗效评定36例患者中,Ⅰ级4例,Ⅱ级28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总有效率97%。靶点的确认手术后6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各毁损靶点部位准确,毁损范围符合术前设计要求。患者术后精神症状大体疗效评定均有明显好转。患者术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手术前BPRS评分为??52.61±9.40;手术后BPRS评分为26.53±8.55 P<0.01)。患者术后阳性症状量表评分(SAPS)明显下降(术前SAPS评分为26.50±7.44;术后SAPS评分为11.78±2.57 P<0.01)。术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也明显下降(术前SANS评分为27.61±5.35;术后SANS评分为12.75±2.85 P<0.01)。简明中华成人智力量表(ISCA)测验结果显示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术前ISCA评分282.28±42.10;术后ISCA评分273.03±39.61 P>0.05)。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高热3例,在2-7天内恢复;大小便失禁2例,在2-10天内恢复;一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在2-30天内恢复。2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部分结果患者组在手术治疗前的NAA/Cr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在手术治疗前的CHO/Cr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双侧海马的NAA/Cr比值为:左侧1.45±0.13右侧1.44±0.12,患者组双侧海马的NAA/Cr比值为:左侧1.32±0.11右侧1.2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双侧海马的CHO/Cr比值为:左侧1.06±0.11右侧1.08±0.13,患者组双侧海马的CHO/Cr比值为:左侧1.14±0.11右侧1.1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1手术治疗部分的结论采用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好,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和伴随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对患者的智力记忆力等功能无显着影响。无肢体瘫痪、昏迷等严重并发症,但对患者精神症状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因该手术对脑内各神经核团是一种毁损性手术,毁损后其功能不可逆转,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远期影响也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2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部分结论NAA/Cr比值降低和Cho/Cr比值升高表明精神障碍可能都是脑内多种物质代谢系统相互间发生紊乱失调的结果。NAA/Cr比值降低表明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或存在神经元树突分支减少。CHO/Cr比值升高表明海马区可能存在膜崩解或翻转增加等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海马存在神经元的损害和细胞膜代谢异常,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膜代谢异常学说。展望: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海马神经元损害和膜代谢异常,今后,在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方面,可在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元代谢、减少细胞凋亡、或在转基因药物治疗方面进行更多探索,逐步减少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在手术治疗方面,应多向脑深部电刺激术方面研发,减少脑毁损术的应用。
袁邦清,粱江萍,林川淦,姚礼,邓伟,黄绍宽[5](2009)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附256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多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基础上,应用CT、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进行核团定位,对256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杏仁核、内侧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robal impressions scale,CG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阴性和阳性综合量表(the postit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在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减分率标准,256例患者中,显着进步140例,进步108,无变化8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靶点组合设计和亚核团的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陈爱琴,林春[6](2008)在《杏仁核脑片场电位的记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及其应用.方法:制备杏仁核脑片,在脑片上记录场电位,观察其药理学特性并引导杏仁核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在脑片保持良好活性及记录系统噪音幅度小于0.01mV的前提下,应用国产微电极放大器及记录系统即可记录到稳定可靠的杏仁核场电位,大小约为海马CA1场电位的1/10;在灌流液中加入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R)受体拮抗剂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CNQX)10μmol/L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R)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V)100μmol/L后,场电位几乎完全被阻断.应用两串高频刺激(间隔10min)刺激外囊,在BLA可引导LTP.结论:杏仁核脑片可记录到稳定可靠的场电位,适用于研究杏仁核的突触可塑性等功能及探讨杏仁核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春生[7](2008)在《针刺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心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针灸治疗的独特性,决定了针灸效应具有生物学效应和心理学效应的双重性。针灸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学效应及其内在的调节机制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AA)和束缚为应激因素,以电针为处理手段,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等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及血液中PGE2、NE、DA、OFQ等含量,通过观察机体在不同应激状态下神经递质、阿片肽、行为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其影响,来揭示针灸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影响的部分机理。本实验采用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AA模型组、AA针关元组、AA针足三里组、AA针百会组、束缚模型组、束缚针关元组、束缚针足三里组、束缚针百会组。实验结论为,针刺的调整作用是多水平、多靶点、多途径的,针刺对不同应激状态下心理行为改变具有良性调整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其发挥整体调整作用的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针刺对AA模型大鼠慢性疼痛导致的焦虑、情绪、行为变化及束缚模型大鼠躯体应激导致的抑郁、行为变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针刺可以有效地调节海马NE、DA的水平,改善因脑内NE、DA水平紊乱而导致的大鼠焦虑和抑郁状态,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DA系统对伤害性刺激的紧张性抑制作用,减轻对机体的损伤,进而减轻机体的疼痛反应及导致的行为异常。3.针刺可调节大鼠血浆PGE2的水平,从而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紊乱失衡,以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改善疼痛导致的行为异常及参与针灸的免疫调节。4.针刺可动态调节大鼠海马和血浆中的OFQ含量,进而对NE、DA产生影响,推测这可能是针刺改善大鼠行为异常的途径之一,同时推测OFQ调节的复杂机制与针灸的免疫调节密切相关。5.针刺不同穴位具有各自的规律特点,关元穴对各类生物因子的调节趋于平缓持久的效应,百会穴对不同应激源导致的行为异常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足三里穴作用规律不明显。6.针灸作为一种良性激源与佐剂性关节炎的炎症以及束缚的应激共同启动了机体预应激系统,通过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体调控,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改善不同应激源导致的行为异常。
袁邦清,尹嘉,林川淦,陈志凌,梁江萍,陈忠捷,聂海贵[8](2007)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袁邦清,尹嘉,林川淦,陈志凌,梁江萍,陈忠捷,聂海贵[9](2006)在《多靶点调控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80例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多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基础上,应用CT、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进行核团定位,对8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杏仁核、内侧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robalimpressionsscale,CG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阴性和阳性综合量表(thepostitveandnegativesyndrome,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在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减分率标准,80例患者中,显着进步46例,进步31,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靶点组合设计和亚核团的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郭辉玲[10](2005)在《头针疗法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头针疗法凭借其在脑源性疾病(尤脑血管病)的卓越疗效,广为临床使用。然而其作用机制与作用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众多学者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生化和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没有直接地研究头针疗法对运动通路的影响。有关其作用途径的研究亦鲜有报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用fMRI、PET等高科技手段研究了体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但头针疗法因其针刺部位的特殊性未被触及。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成为直接、定量地研究运动传导通路生理与临床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课题以《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顶颞前斜线中2/5段与拇短展肌这一对应关系为切入点,观察头皮针刺对TMS对侧拇短展肌MEP的作用,研究头针疗法对运动通路的影响。同时选择同属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同侧额旁一线作为对照,观察二者对拇短展肌TMS-MEP的影响是否相同,探讨头针疗法的作用途径。 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项颞前斜线中2/5段及额旁一线均均能显着降低对侧拇短展肌TMS-MEP的运动阈值、增高波幅,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二个部位的头电针刺激均能提高运动通路下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总和,即能增强运动皮层和/或皮层下运动通路的兴奋性。而且项颞前斜线中2/5段的作用强于额旁一线(P<0.05)。但本研究未发现头皮针刺对静息期有显着性影响。 这一结果提示头针疗法的作用途径不能仅用周围神经传导的途径来解释。因为二个针刺部位均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其作用却有显着性差异。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均证实头针的刺激部位与其治疗作用一一对应,而与感觉神经支配无必然联系。此外,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的临床治疗用途与头针疗法的异曲同工亦提示头针疗法的作用途径与TMS类似,即经颅直接作用于皮层和/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至杏仁核径路中电阻值变化规律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至杏仁核径路中电阻值变化规律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微电极阵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2 内容与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流程 |
2.2 大鼠海马电刺激癫痫点燃模型的制作 |
2.3 大鼠海马脑片的制备 |
2.4 MEA标测技术记录场电位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反复或交替发生脑出血/梗塞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首发类型为梗塞患者复发/交替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首发类型为脑出血患者复发/交替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名词缩略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治疗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部分的临床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临床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6)杏仁核脑片场电位的记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杏仁核脑片制备 |
1.2.2 杏仁核脑片场电位记录 |
1.2.3 药物加入 |
2 结果 |
2.1 杏仁核与海马场电位的比较 |
2.2 杏仁核场电位的药理学特性 |
2.3 杏仁核LTP的诱导 |
3 讨论 |
(7)针刺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心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针灸对机体调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概述 |
1.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概述 |
2. 机体不同状态对NEI网络的影响 |
3. 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
综述二:不同应激原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研究概况 |
1. 应激概念 |
2. 劣性应激 |
3. 良性应激——针灸刺激 |
综述三:针灸“三穴”对心理行为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
1. 中医基础理论对三穴的认识 |
2. 对三穴的现代研究 |
3. 针灸对心理行为调节作用的基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针刺对不同应激模型血浆PGE2含量变化及AA模型痛阈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不同应激源所致动物心理行为改变的行为学观察及针刺对其影响 |
(一) 自主行为实验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饮水冲突实验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针刺对不同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浆OFQ含量变化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针刺对不同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递质NE、DA含量变化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分析和讨论 |
1. 针刺对慢性疼痛的调节 |
2. 针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BPRS量表评定结果 |
2.2 智力测定结果 |
2.3 术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
2.4 手术并发症 |
3 讨 论 |
(10)头针疗法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头针疗法 |
一.头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
二.头针治疗原理 |
(一) 经络系统原理 |
(二) 神经系统原理 |
(三)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
三.头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一.工作原理 |
二.安全性 |
三.临床研究与应用 |
立题依据与思路 |
实验研究 |
一、受试者入选标准及一般资料 |
二、实验器材 |
三、实验方法 |
四、数据处理 |
五、结果 |
讨论 |
一、MEP的解剖生理基础及神经发生源 |
二、MEP的波幅有变异性 |
三、运动阈值的定义 |
四、MEP反应的影响因素 |
五、头皮针刺对MEP阈值和波幅的影响 |
六、头皮针刺对静息期的影响 |
七、头皮针刺影响TMS-MEP的途径的探讨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至杏仁核径路中电阻值变化规律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预后分析[J]. 陈邱明,袁邦清,林川凎,林立,吴贤群,王飞红.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06)
- [2]微电极阵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研究[D]. 张洋.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3]反复或交替发生脑出血/梗塞危险因素的研究[D]. 徐菲. 暨南大学, 2009(09)
- [4]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治疗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研究[D]. 常会民.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5]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附256例报告)[J]. 袁邦清,粱江萍,林川淦,姚礼,邓伟,黄绍宽. 中国伤残医学, 2009(01)
- [6]杏仁核脑片场电位的记录及其应用[J]. 陈爱琴,林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19)
- [7]针刺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心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春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8]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近期疗效观察[J]. 袁邦清,尹嘉,林川淦,陈志凌,梁江萍,陈忠捷,聂海贵. 东南国防医药, 2007(02)
- [9]多靶点调控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80例近期疗效观察[J]. 袁邦清,尹嘉,林川淦,陈志凌,梁江萍,陈忠捷,聂海贵. 中国伤残医学, 2006(04)
- [10]头针疗法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D]. 郭辉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