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评估问题研究——关于商誉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郝旭[1](2021)在《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基于*ST长城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整体态势下,很多企业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选择并购重组以保持其自身优势,巩固自身地位,获得长久发展。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层次的需求愈加注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增强。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重组活动空前繁荣。然而,由于该行业本身的“轻资产”属性,其在并购活动中往往呈现“高溢价、高业绩承诺、高估值”的“三高”现象,由此产生的商誉规模及商誉减值风险也与日俱增,“业绩变脸”现象频现,相关部门对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商誉和商誉减值一直是理论界进行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巨额商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人的利益,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做法可能直接造成企业当期利润损失,进而为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风险,不利于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本文借助Wind数据库和文化传媒公司年报中的各项财务信息及数据,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整理并总结了有关商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商誉信息披露方面的有关文献,梳理了其研究发展的脉络,并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以及信息披露理论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准则对文化传媒行业商誉初始计量、商誉后续计量以及商誉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概述,并以*ST长城作为具体案例,剖析该公司2014年至2019年经营状况以及整个案例的发展经过,从商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商誉信息披露三方面具体分析*ST长城在商誉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应的角度为文化传媒公司进行商誉计量及商誉信息披露提出完善建议,最后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回顾并提出未来展望。研究结果发现文化传媒公司在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商誉初始计量时,标的资产评估溢价过高,高业绩承诺间接推高商誉估值;在商誉后续计量时,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计提随意性强,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不合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同时在信息披露层面,商誉初始合并成本信息、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完整。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估标的资产合并对价,商誉减值测试主观性强,操作难度大,公司治理体制及机制不健全,商誉信息披露缺乏细化条款,监管力度不足,违规成本低。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提出以下防治建议:合理确定并购标的价格,谨防商誉非正常高估;建立行业评估标准,减少商誉减值自由裁量权;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及机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细化相关条款及准则,规范商誉披露的内容与形式;强制信息披露,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宋丹丹[2](2020)在《商誉减值审计问题研究 ——以益佰制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已有研究发现,计提商誉减值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和并购规模的扩大,并购中产生的商誉金额由2013年的212.71亿元增至2018年的14500亿元,而商誉减值仅从16.06亿元增至1658.72亿元。基于商誉的不可辨认性,商誉减值的后续计量较为复杂,且商誉金额规模巨大,商誉减值是否如实反映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对商誉减值审计的问题研究就尤为必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益佰制药商誉减值审计。首先,介绍益佰制药商誉产生和计提,以及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对益佰制药商誉减值事项审计过程;其次,分析益佰制药商誉减值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探讨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益佰制药商誉减值审计中,是否保持了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控制了商誉减值事项审计中的风险;最后,研究影响商誉减值审计的事务所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商誉金额较大且减值测试方法的特殊性,商誉减值事项具有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2)由于商誉减值业务中存在较多的职业判断,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共谋的风险增大;(3)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政府、媒体关注等外部机制影响商誉减值审计质量。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分析了商誉减值审计中的风险和影响商誉减值的内外部机制,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减值审计的整体理解。
刘慧倩[3](2020)在《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国会计准则中,并购过程中采用的估值方法分为资产法、收益法、以及市场法。可是A股上市公司在进行估值时对收益法表现出更多的青睐,但是当被并购方采用收益法时,他们的评估结果往往会超过他们的实际价值。然而,随着许许多多的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后并购商誉出现大面积的“暴雷”现象,人们开始质疑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中对标的公司进行评估的评估结果。此外,高溢价和高估值在并购方案中的出现也表明公司没有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因此,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进行分析,分析了商誉的产生数额和商誉的减值,并解释了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以安洁科技对威博精密的收购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并购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一些经济后果,以及商誉减值的原因,为规范标的公司的评估价值和商誉的确认计量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上市公司评估被并购方的整体价值的合理性,以便上市公司能够更健康的完成并购活动,更有利于并购方获得并购活动带来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对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之前,本文先对与案例有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描述,并且总结了与案例相关的研究背景方面的文献,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并购行为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联,以及对A股市场并购商誉减值现象的呈现,然后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安洁科技。并且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法将标的公司与同行业内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挖掘高溢价商誉背后的真正原因,同时对于安洁科技关于商誉减值措施中做的好的部分,给予客观评价。最后总结出相应结论并提出较为可靠的建议,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上并购活动所形成的商誉的初始计量以及后续降低减值风险方面提供科学的建议。笔者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详细分析安洁科技在合并威博精密后并购商誉发生巨额减值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发现并促进A股上市公司在合并过程中降低合并商誉减值风险,同时对其他上市公司也具有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针对安洁科技案例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商誉的确认,因为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方在对标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普遍采用收益法,而收益法在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许多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有关误差的出现,致使出现高估值、高溢价,导致商誉的初始确认的金额偏高;(2)经过对安洁科技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对标的企业提出的业绩承诺方案,往往没有考虑到标的企业实际的业绩能力,也并未很好地观察标的企业在并购之前的相关财务数据,或者只是查看了并购当年的财务数据,使得购买方对标的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标的企业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目标埋下“定时炸弹”。(3)通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对比,发现安洁科技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存在不齐全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慎重选择评估机构;(2)谨慎估值,合理控制并购溢价;(3)优化业绩承诺机制;(4)规范企业商业减值信息披露。
符昕悦[4](2020)在《基于改进超额收益法的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准确的评估商誉价值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具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商誉价值评估评估方法有两种: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这两种方法是实际商誉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都各自存在缺陷。割差法评估会涉及各项资产评估方法的不统一性,超额收益法在预测企业收益时存在主观因素等。公允的商誉价值能够使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也能很好的衡量公司业绩。然而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晚熟,评估商誉价值仍然是当今资产评估行业的重大课题。合理的评估商誉价值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合理评估商誉价值有利于并购双方的企业,被评估企业能够得到相对公允得价值补偿,而实施并购的企业也不用担心并购价格的不值当;?合理评估商誉价值有利于企业客观评估自身价值;?合理评估商誉价值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本文以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为例,先通过传统的超额收益法对其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传统方法评估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XX电器企业营业收入、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等进行预测,同时用移动平均法对XX电器企业的各项成本与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净利润的预测值,再将其折现得到XX电器企业经过传统方法评估的商誉价值。接着对传统的超额收益法进行改进,通过杜邦分析分解公司的财务指标,运用灰色预测系列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预测,接着用马尔科夫链对这些预测值进行修正,最后用折现率对修正预测的超额收益进行折现,得到XX电器企业经过改进方法后得到的商誉价值。通过对比传统的超额收益法以及改进后的超额收益法,经过灰色理论改进后的超额收益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方法预测超额收益时存在的主观因素,同时能够很好的遵循历史数据的性质,提高了对波动数据的模拟精度,从而实现较为公允的企业商誉价值评估。
黄晋[5](2020)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股市场中活跃的并购重组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商誉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巨额商誉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的商誉减值风险不断积累,而计提商誉减值也给部分企业的业绩带来冲击,甚至引发“业绩暴雷”事件,引起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保证商誉减值测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回收金额需要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因此资产评估机构是否严格、规范按照相关的准则和规范开展评估工作是影响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能否规范的重要因素,客观、合理、准确的评估结果有利于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能够降低资产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自身的执业风险。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需要同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的相关要求,本文通过对2018年我国深证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中评估方法运用现存的一些问题,例如未能明确区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收益法下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净额两种方法的假设前提、评估方法选取信息披露不全面以及相关参数的估计易受主观性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蒙特卡罗模拟引入到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中,分析和筛选影响评估值不确定的因素,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本文选取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商誉的减值测试案例,其具有历年商誉减值金额波动大、一次性计提大量商誉减值的特点,并对评估过程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评估参数预测不合理,受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等等。结合改进后的评估模型对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进行评估,并与传统评估方法下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下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更多地包含了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评估值更加真实、客观,能够为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改进提供参考。最后,基于讨论的问题,对资产评估机构和相关的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王轩[6](2020)在《人福医药商誉减值问题探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并购案例的増加,商誉计价成为了企业避无可避的难题。当前,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商誉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会计准则存在缺陷以及商誉具有不可辨认的特征,使得商誉在会计以及资产评估的实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商誉确认的内容比较宽泛,公允价值难以确定,计量方法不精确等问题。这就要求各企业加强对商誉的管理,中介机构提高对商誉减值的关注,监管部门加强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督。医药生物行业是近几年并购交易发生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其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在全行业中排名均名列前茅。这意味该行业包含着大量合并商誉。据统计,近五年来,医药生物行业无论是在上市公司商誉占资产总额比例超过50%的公司数量方面,还是在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绝对值比例超过50%的公司数量方面,均位于各行业之首。作为医药生物行业中的一员,人福医药在2018年12月31日商誉账面原值高达68亿元。然而,在2018年度该公司商誉计提巨额减值,业绩由盈转亏。基于此,本文以人福医药巨额商誉减值现象为切入点,发掘商誉减值测试法在我国企业中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商誉减值测式法在企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完善我国商誉相关准则提供借鉴。本文根据人福医药的年度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和财经新闻,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公司及RE Holdco公司形成巨额商誉的原因以及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得出人福医药商誉减值主要原因有:第一,过高并购对价带来的巨额商誉为企业商誉减值埋下隐患;第二,子公司业绩未达预期是商誉减值的根本;第三,会计政策变更风向异动促使公司高管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以此来缓解未来业绩压力。随后本文根据商誉减值测试后续计量方法在人福医药上市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从微观上分析了实务中企业实施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减值测试过程中资产组认定不恰当、计算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部分指标运用不当、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不完整。此外,在商誉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以及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随后,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讨,寻找问题根源,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管理层乐观预期未来盈利未及时识别商誉减值风险;其二,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不具体,主观操作空间大;其三,中介机构对于复杂的减值测试方法未透彻理解;另外,商誉信息披露相关的制度也不完善。最后,针对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和商誉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问题的根源分析,本文提出了改进建议:首先,对于拥有并购商誉企业来说,应当加强对商誉的管理;其次,会计准则及资产评估准则应当对商誉减值测试的操作予以规范;其三,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学习提高相关专业素养;其四,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完善商誉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商誉信息质量的监管。
易茗[7](2020)在《环保行业商誉减值测试中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案例分析》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随着并购市场火热程度不断攀升,上市公司在前期确认的商誉规模也处于持续膨胀之中,而巨额商誉确认的背后,却隐藏着商誉被高估的现实,2018年资本市场发生上市公司集体商誉暴雷事件,环保行业作为其中一环,也未能幸免于难。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更好地规范商誉减值测试,证监会于2018年11月颁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但自8号文发布以来,由于其并没有对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明确阐释,如未能进一步指出资产组的计价原理与计价范围,这就导致资产评估师所采用的计价方式各有不同,并且可能存在着对营运资金的主观估值倾向,从而对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本文研究的问题是资产评估师是否充分履行了其评估职责并正确运用资产组计价原理进行后续商誉减值测试,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估了商誉减值。基于此,本人选取亲身参与的一则环保行业并购交易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定量加定性研究法、持续跟踪法、假设验证法深入分析了商誉从初始确认到后期执行商誉减值测试再到上市公司披露商誉减值测试信息这一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注册会计师及资产评估师在整个过程所扮演的各自角色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即资产评估师将经营性长期资产作为资产组范围进行评估,的确创新并恰当地运用了资产组的计价原理,但其并没有充分履行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的评估职责且主观低估了营运资金的大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商誉减值测试的最终结果。本文的创新意义及应用价值在于两点,其一是同时将企业、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放在同一案例中进行深入分析,辨析了他们各自的责任,特别是资产评估师的估值责任;其二,将会计与评估理论相结合,又将理论和实务相匹配,揭示了资产组价值的真实计价原理,从而对完善商誉减值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祖鹏利[8](2020)在《联建光电连续并购的商誉减值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迎来产业结构转型、传统行业升级、新兴行业资源整合等大环境,资本市场的并购现象越发频繁且活跃,并购次数与交易金额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也促使了商誉总额的节节攀升,随后伴随着子公司业绩承诺未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进而侵蚀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经营业绩的严重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商誉减值的风险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本文以联建光电为典型企业,重点研究其2014-2018年连续并购过程中的商誉减值风险。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对商誉减值风险相关理论做了整理,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然后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联建光电发生商誉减值风险做出判断;运用分段识别法从时间顺序的角度将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划分为商誉初始确认、商誉后续计量两个阶段,再运用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案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识别出具体商誉减值的风险点;最后针对不同阶段识别出的商誉减值风险点提出针对性风险防范建议。主要结论有:第一,联建光电商誉减值对其财务指标及股价、市值等市场反应造成巨大不利影响,存在商誉减值风险;第二,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签订中的风险、支付方式选择的风险、并购整合中的风险是联建光电商誉减值的主要风险点;第三,针对联建光电商誉减值的风险识别结果,建议在商誉初始确认阶段通过优化企业价值评估体系、正视业绩承诺补偿机制、设置合理的支付方式控制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在商誉后续计量阶段应重视并购后整合工作,以使并购双方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发挥,防止出现业绩未完成情况,从而降低商誉减值的可能。本文中通过对发生商誉减值风险对企业的不良影响的描述,可以一定程度引发上市公司对商誉减值风险问题的关注,同时较为全面分析了联建光电连续并购过程中具体的商誉减值风险点,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希望通过此案例分析可以对上市公司并购中应对商誉减值风险给予一定的启示,使并购对公司的正面影响发挥更大。
胡冰洁[9](2020)在《传媒行业商誉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天神娱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近些年高溢价并购频发,随之而来的巨额商誉减值问题近两年开始暴露。传媒行业“轻资产、高估值”的特点使其积累了庞大的商誉泡沫,若发生巨额减值损失将会对企业当期盈利情况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商誉减值测试的复杂性,管理层极有可能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这会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执行商誉审计时的风险。由于近两年传媒行业上市公司频频暴雷,其中多数与商誉问题密不可分,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如何识别和应对传媒行业商誉的审计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商誉和审计风险相关的文献基础和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其次对传媒行业商誉及商誉减值情况进行介绍,统计分析了传媒行业商誉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案例分析部分以天神娱乐为例,对其并购过程进行具体介绍,对商誉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同时分析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检查风险,并分析风险成因,最后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针对识别出的各项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誉审计风险,提升商誉审计质量。本文的研究发现:(1)传媒行业高估值、高溢价是形成大量商誉的直接原因,在商誉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对估值合理性、业绩承诺完成情况保持关注;(2)本文依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案例公司商誉重大错报风险分析时主要聚焦重点关注企业估值合理性、业绩承诺完成情况以及商誉减值测试规范性,并且根据案例公司自身情况和传媒行业特性分析天神娱乐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成因;(3)经过具体分析,本文认为与天神娱乐商誉相关的审计风险较高,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失衡、商誉估值以及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强、业绩承诺补偿约束力低等方面,根据上述识别出的主要风险点,针对天神娱乐存在的审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商誉审计质量。最后针对商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程丽[10](2020)在《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并购活动的频频发生,企业对商誉的确认也越来越多。而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准确地确认和计量这一资产对企业向报表使用者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十分重要。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才可以确认,而在实务中,由于商誉这种资产无法辨认,对于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学术界仍在积极对商誉确认与计量方法的选择进行探究。本文以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为例,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并结合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思路等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打好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商誉的相关基础概念和理论依据,是本文撰写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的案件进行回顾,简要介绍并购双方公司的情况,并对并购背景、动因、具体方案以及最终的并购效果进行阐述;第四部分结合本文选取的具体案例,对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后续计量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比,并提出本文认为较合理的后续计量方法;第五部分就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并购商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难以确认;二是并购企业的合并成本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并购方容易美化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四是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强;五是商誉减值测试法计提减值准备存在滞后性;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从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准则并加强监督、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针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商誉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二、资产评估问题研究——关于商誉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产评估问题研究——关于商誉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基于*ST长城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商誉初始计量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商誉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分析法 |
1.6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文化传媒公司 |
2.1.2 商誉 |
2.1.3 商誉计量 |
2.2 理论分析 |
2.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2.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
2.2.3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分析 |
2.2.4 基于信息披露理论的分析 |
3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现状 |
3.1 文化传媒行业简介 |
3.1.1 行业发展状况 |
3.1.2 行业特征 |
3.2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初始计量 |
3.2.1 国内外准则关于商誉初始计量的规定 |
3.2.2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初始计量现状分析 |
3.3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后续计量 |
3.3.1 国内外准则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规定 |
3.3.2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后续计量现状分析 |
3.4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信息披露 |
3.4.1 国内外准则关于商誉信息披露的规定 |
3.4.2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4 *ST长城案例分析 |
4.1 *ST长城及其并购总体情况 |
4.1.1 *ST长城基本情况简介 |
4.1.2 *ST长城经营状况 |
4.1.3 *ST长城并购总体情况 |
4.1.4 *ST长城商誉总体情况 |
4.2 *ST长城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2.1 商誉初始计量 |
4.2.2 商誉后续计量 |
4.2.3 商誉信息披露 |
4.3 *ST长城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的经济后果分析 |
4.3.1 对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 |
4.3.2 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
5 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的防治建议 |
5.1 商誉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层面 |
5.1.1 合理确定并购标的价格,谨防商誉非正常高估 |
5.1.2 建立行业评估标准,减少商誉减值自由裁量权 |
5.1.3 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及机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
5.2 商誉信息披露层面 |
5.2.1 完善细化相关条款及准则,规范商誉披露的内容与形式 |
5.2.2 强制信息披露,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商誉减值审计问题研究 ——以益佰制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 |
1.2.2 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 |
1.2.3 商誉减值审计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商誉的概念 |
2.1.2 商誉减值的概念 |
2.1.3 商誉减值审计披露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审计需求理论 |
2.2.2 审计风险理论 |
2.2.3 盈余管理理论 |
3 商誉减值审计概祝 |
3.1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情况 |
3.2 事务所披露商誉减值情况 |
3.3 商誉减值审计主要问题 |
3.3.1 商誉减值评估存在问题 |
3.3.2 商誉减值审计意见存在问题 |
4 益佰制药案例介绍 |
4.1 益佰制药基本情况 |
4.1.1 益佰制药并购情况 |
4.1.2 收购方—益佰制药 |
4.1.3 被收购方—百祥制药 |
4.2 商誉减值审计情况 |
4.2.1 益佰制药商誉减值计提情况 |
4.2.2 事务所商誉减值审计情况 |
4.2.3 媒体曝光情况 |
5 案例分析 |
5.1 商誉减值审计固有风险 |
5.1.1 商誉初始确认价格偏高 |
5.1.2 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不清晰 |
5.1.3 逐期调低折现率不合理 |
5.2 商誉减值审计检查风险 |
5.2.1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完善 |
5.2.2 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
5.3 影响商誉减值审计的内部机制 |
5.3.1 中证天通内部控制 |
5.3.2 专业程度和胜任能力 |
5.3.3 审计执行独立性 |
5.4 影响商誉减值审计的外部机制 |
5.4.1 监管部门角度 |
5.4.2 媒体曝光角度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商誉减值计量导致重大错报风险 |
6.1.2 内部机制缺陷影响商誉减值审计 |
6.1.3 外部机制缺失影响商誉减值审计 |
6.2 政策建议 |
6.2.1 规范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 |
6.2.2 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商誉减值审计内部机制 |
6.2.3 完善商誉减值相关标准并加强信息沟通和披露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誉本质及确认相关研究 |
1.2.2 商誉相关的并购定价研究 |
1.2.3 商誉后续计量的相关研究 |
1.2.4 商誉减值原因的相关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商誉相关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商誉的定义和分类 |
2.1.2 商誉的构成要素 |
2.1.3 商誉的特点 |
2.1.4 商誉减值 |
2.1.5 业绩承诺 |
2.2 商誉的基本理论 |
2.2.1 超额收益论 |
2.2.2 好感价值论 |
2.2.3 价值评估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商誉的制度背景以及减值风险防范性措施 |
2.3.1 商誉计量的制度变迁 |
2.3.2 商誉减值的相关制度规定 |
2.3.3 商誉减值的防范性措施 |
第3章 安洁科技并购商誉减值案例概述 |
3.1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并购现状 |
3.1.1 近几年的并购热潮 |
3.1.2 A股市场商誉确认及减值情况 |
3.1.3 并购行为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联 |
3.2 并购双方简介 |
3.2.1 并购公司简介 |
3.2.2 标的公司的简介 |
3.3 并购过程及商誉减值情况 |
3.3.1 并购过程 |
3.3.2 业绩承诺完成及商誉减值情况 |
3.4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
3.4.1 营业利润缩水 |
3.4.2 股价下跌 |
第4章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原因分析 |
4.1 并购溢价过高 |
4.1.1 收益法评估依据不足 |
4.1.2 估值误差分析 |
4.2 业绩承诺预期难以达到 |
4.2.1 标的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激烈 |
4.2.2 主营业务产品市场需求量下降 |
4.2.3 新产品市场前景堪忧 |
4.2.4 主要客户群体出货量下降 |
4.3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充分 |
4.3.1 可比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
4.3.2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
第5章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防范评析及改进建议 |
5.1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防范评析 |
5.1.1 采用股份支付与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 |
5.1.2 业绩承诺补偿方案 |
5.2 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改进建议 |
5.2.1 慎重选择评估机构 |
5.2.2 谨慎估值,合理控制溢价 |
5.2.3 优化业绩承诺机制 |
5.2.4 规范企业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基于改进超额收益法的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设计 |
2 商誉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2.1 商誉价值评估的理论及其价值评估的作用 |
2.2 商誉价值评估传统方法的比较分析 |
2.3 相应模型评估原理及适应性分析 |
3 XX电器企业关于价值评估基本情况说明 |
3.1 家用电器行业相关情况分析 |
3.2 XX电器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
3.3 XX电器商誉价值评估基准日等相关评估事项说明 |
3.4 XX电器商誉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4 基于传统超额收益法评估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 |
4.1 确定XX电器企业超额收益的期限 |
4.2 XX电器企业营业收入预测 |
4.3 XX电器企业净利润预测 |
4.4 XX电器企业超额收益预测 |
4.5 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结果 |
5 基于改进超额收益法评估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 |
5.1 基于杜邦分析法分析收益的相关财务指标 |
5.2 XX电器企业相关收益数据的收集以及预测 |
5.3 家用电器行业相关收益数据的收集以及预测 |
5.4 XX电器企业超额收益预测 |
5.5 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结果 |
5.6 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商誉价值评估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商誉价值评估建议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相关理论 |
2.1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
2.2 商誉减值会计准则 |
2.3 商誉减值测试的评估要素 |
3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现状 |
3.1 商誉及商誉减值规模 |
3.2 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现状 |
3.3 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
4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改进 |
4.1 蒙特卡罗模拟的简介 |
4.2 模型的设计 |
4.3 改进模型在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
5 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介绍 |
5.2 商誉减值状况分析 |
5.3 案例中评估方法的运用 |
5.4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
5.5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对案例的改进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人福医药商誉减值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商誉计量方法的研究 |
1.2.2 关于商誉减值的研究 |
1.2.3 关于医药上市公司商誉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医药企业商誉减值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医药企业商誉的相关概念 |
2.1.1 商誉的本质 |
2.1.2 商誉的分类 |
2.1.3 医药企业商誉的特点 |
2.1.4 商誉的评估方法 |
2.2 商誉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 |
2.2.1 企业合并相关准则 |
2.2.2 商誉的会计初始计量方法 |
2.2.3 商誉的会计后续计量方法 |
2.2.4 商誉减值测试思路与方法 |
2.3 商誉减值测试相关的理论基础 |
2.3.1 自负假说理论 |
2.3.2 决策有用理论 |
2.3.3 盈余管理理论 |
3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案例介绍 |
3.1 案例公司所在行业商誉现状 |
3.1.1 医药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及商誉减值现状 |
3.1.2 医药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现状 |
3.2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案例背景介绍 |
3.2.1 人福医药简介及其并购商誉情况 |
3.2.2 被并购方Epic Pharma公司和RE Holdco公司概况 |
3.2.3 并购背景及动机 |
3.2.4 并购结果及并购商誉确认情况 |
3.3 2016—2018年人福医药商誉减值测试过程 |
3.3.1 商誉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3.3.2 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认定 |
3.3.3 未来现金流量预测 |
3.3.4 现金流折现率的确认 |
3.3.5 商誉减值测试结果 |
3.4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情况 |
3.4.1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时间 |
3.4.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内容 |
3.5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原因 |
3.5.1 并购对价过高带来巨额商誉是隐患 |
3.5.2 被并购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是根本 |
3.5.3 会计政策变更风向异动是导火索 |
4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认定不当 |
4.1.2 未来营业收入和相关财务指标预测值缺乏依据 |
4.1.3 计算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部分指标运用不当 |
4.1.4 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不完整 |
4.2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及时 |
4.2.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
4.3 人福医药商誉减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高管乐观估计未来盈利,未及时识别商誉减值风险 |
4.3.2 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商誉减值测试主观操作空间大 |
4.3.3 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复杂,中介机构未严格运用 |
4.3.4 商誉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机构监管力度不足 |
5 解决人福医药商誉减值问题的建议 |
5.1 优化人福医药对商誉管理 |
5.1.1 增强对商誉减值风险的防范意识 |
5.1.2 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5.2 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 |
5.2.1 细化资产组划分的相关规定 |
5.2.2 扩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相关参数的控制范围 |
5.2.3 取消公允价值在“可回收价值”中的相关规定 |
5.3 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 |
5.3.1 中介机构加强对其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
5.3.2 行业协会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 |
5.4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 |
5.4.1 建立商誉信息分级披露机制 |
5.4.2 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环保行业商誉减值测试中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创新 |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 |
2.1 关于商誉初始计量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商誉减值测试的相关研究 |
2.4 概括性评论 |
3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3.1 过度自信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 价值评估理论 |
3.3 商誉减值测试理论 |
3.3.1 各国商誉减值测试规定对比 |
3.3.2 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的各自职责 |
4 环保行业商誉减值及测试情况分析 |
4.1 环保行业商誉减值总概况 |
4.1.1 商誉减值规模总体情况 |
4.1.2 商誉减值所占比重情况分析 |
4.2 商誉减值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
4.2.1 注册会计师执行情况 |
4.2.2 资产评估师执行情况 |
4.3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
5 A公司商誉减值测试的案例介绍 |
5.1 案例选择 |
5.2 案例整体概况分析 |
5.2.1 前期交易情况介绍 |
5.2.2 A公司商誉计量及减值披露概况 |
6 A公司商誉减值测试的深入分析 |
6.1 案例整体框架 |
6.2 并购交易确认较高商誉的合理性分析 |
6.2.1 主观判断——管理层倾向 |
6.2.2 交易方式——现金支付 |
6.2.3 评估机构——评估增值率 |
6.3 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计价的准确性分析 |
6.3.1 资产组测定范围的改变 |
6.3.2 可回收价值计算模型的改变 |
6.3.3 资产组是否发生减值的判断 |
6.4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分析 |
6.5 案例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改进建议 |
7.2.1 加强与注册会计师的相互协作 |
7.2.2 提高评估师的估值准确性 |
7.2.3 完善商誉减值测试信息的披露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联建光电连续并购的商誉减值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相关理论与概念 |
1.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3.2 企业估值理论 |
1.3.3 并购与连续并购 |
1.3.4 商誉与商誉减值 |
1.3.5 业绩承诺补偿协议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商誉减值风险来源及识别方法 |
2.1 商誉减值风险来源 |
2.1.1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 |
2.1.2 业绩补偿协议签订中的风险 |
2.1.3 支付方式选择的风险 |
2.1.4 整合中的风险 |
2.2 商誉减值风险识别方法 |
2.2.1 德尔菲法 |
2.2.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2.3 分段识别法 |
第3章 联建光电连续并购商誉减值的案例分析 |
3.1 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及减值现状 |
3.1.1 商誉账面金额的确认 |
3.1.2 商誉减值损失 |
3.2 案例背景 |
3.3 并购过程及商誉的初始计量 |
3.4 商誉减值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4.1 商誉减值金额 |
3.4.2 商誉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 |
3.5 联建光电商誉减值风险判断 |
3.5.1 财务表现差 |
3.5.2 股价与市值下跌 |
第4章 联建光电连续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识别 |
4.1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 |
4.1.1 市场环境促进高估值的风险 |
4.1.2 收益法估值结果的可靠性风险 |
4.2 业绩补偿协议签订中的风险 |
4.2.1 业绩承诺高估的风险 |
4.2.2 业绩补偿协议的执行风险 |
4.3 支付方式选择的风险 |
4.3.1 股份支付过高风险 |
4.3.2 现金流短缺风险 |
4.4 整合中的风险 |
4.4.1 协同效果不佳引发的财务风险 |
4.4.2 管理层频频离职引发的管理风险 |
第5章 联建光电连续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防范 |
5.1 优化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
5.1.1 理性并购,控制并购溢价 |
5.1.2 完善资产评估方式 |
5.2 正视业绩补偿机制 |
5.2.1 理性看待业绩承诺与补偿条款 |
5.2.2 完善业绩承诺补偿协议 |
5.3 设置合理的支付方式 |
5.3.1 避免采用过高的股份支付比例 |
5.3.2 丰富并购的支付方式 |
5.4 注重并购后整合 |
5.4.1 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
5.4.2 重视人才管理兙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传媒行业商誉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天神娱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特色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特色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商誉相关文献回顾 |
2.1.2 审计风险相关文献回顾 |
2.1.3 商誉和审计风险相关文献回顾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2.1 商誉的内涵 |
2.2.2 商誉的后续计量 |
2.2.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2.4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3 传媒行业背景 |
3.1 传媒行业特点 |
3.2 传媒行业商誉变化情况 |
3.2.1 传媒行业并购情况及特点 |
3.2.2 传媒行业商誉变化情况 |
3.3 传媒行业商誉减值情况 |
3.4 传媒行业商誉关键审计事项 |
4 案例概况 |
4.1 天神娱乐基本情况 |
4.2 天神娱乐并购过程 |
4.3 并购公司相关商誉及商誉减值情况 |
4.3.1 天神娱乐商誉情况 |
4.3.2 天神娱乐商誉减值情况 |
4.4 商誉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环节 |
5 案例分析 |
5.1 商誉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5.1.1 标的公司高估值风险 |
5.1.2 关联方交易风险 |
5.1.3 业绩承诺未达标风险 |
5.1.4 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风险 |
5.2 检查风险 |
5.2.1 执行审计程序时缺乏谨慎性 |
5.2.2 难以有效实施函证程序 |
5.2.3 对审计师专业能力要求高 |
5.3 商誉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分析 |
5.3.1 对外投资内控制度薄弱 |
5.3.2 对标的公司缺乏有效控制 |
5.3.3 商誉减值测试模型复杂性 |
5.3.4 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 |
5.4 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
5.4.1 商誉相关信息披露不规范 |
5.4.2 审计技术不完善 |
5.4.3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6 基于天神娱乐商誉审计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
6.1 进一步应对措施 |
6.1.1 执行相关的控制测试 |
6.1.2 执行实质性程序 |
6.2 防范建议 |
6.2.1 监管层面 |
6.2.2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层面 |
6.2.3 被审计单位层面 |
7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并购商誉相关基础理论 |
2.1 商誉的概念及特点 |
2.1.1 商誉的概念 |
2.1.2 商誉的特点 |
2.2 并购商誉的初始计量方法 |
2.2.1 直接法 |
2.2.2 割差法 |
2.3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
2.3.1 系统摊销法 |
2.3.2 减值测试法 |
2.4 现行会计准则对并购商誉核算及披露的规定 |
2.4.1 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 |
2.4.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
第3章 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案件回顾 |
3.1 并购双方公司简介 |
3.1.1 购买方:人福医药 |
3.1.2 被购买方:Epic Pharma公司 |
3.2 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公司的背景 |
3.3 并购动因分析 |
3.3.1 加速获得ANDA批文 |
3.3.2 核心业务发展滞缓 |
2的作用'>3.3.3 发挥1+1>2的作用 |
3.4 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公司的具体方案 |
3.5 并购效果 |
第4章 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
4.1 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 |
4.1.1 美国Epic Pharma公司在合并日的评估价值 |
4.1.2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 |
4.1.3 人福医药方确定的合并成本 |
4.1.4 并购商誉的初始价值确认 |
4.1.5 并购商誉初始价值的合理性分析 |
4.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
4.2.1 减值测试法 |
4.2.2 模拟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
4.2.3 三种后续计量方法对比分析 |
第5章 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
5.1 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
5.1.1 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难以确认 |
5.1.2 合并企业的合并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
5.1.3 并购方容易美化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 |
5.2 并购商誉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 |
5.2.1 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强 |
5.2.2 商誉减值测试法计提减值准备存在滞后性 |
第6章 完善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相关建议 |
6.1 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准则 |
6.1.1 完善对无形资产的确认 |
6.1.2 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 |
6.2 相关部门应加强并购活动的监督 |
6.2.1 对企业合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方法加强监督 |
6.2.2 对并购企业加强监督 |
6.3 提高并购活动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
6.3.1 提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
6.3.2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专业素质 |
6.3.3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资产评估问题研究——关于商誉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传媒公司商誉计量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基于*ST长城的案例分析[D]. 郝旭.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商誉减值审计问题研究 ——以益佰制药为例[D]. 宋丹丹.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D]. 刘慧倩.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改进超额收益法的XX电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研究[D]. 符昕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研究[D]. 黄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人福医药商誉减值问题探讨[D]. 王轩.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7]环保行业商誉减值测试中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案例分析[D]. 易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8]联建光电连续并购的商誉减值风险研究[D]. 祖鹏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传媒行业商誉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天神娱乐为例[D]. 胡冰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D]. 程丽. 南昌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