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出结直肠癌170例临床分析

内镜检出结直肠癌170例临床分析

一、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雪[1](2021)在《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济生五草方对大肠癌大肠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各项评分变化,来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并且对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病例严格遵守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01至2020.12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共72例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口服,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自拟济生五草方。方案21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的实体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观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实体瘤疗效: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2.7%,临床有效率为14.3%;对照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临床有效率为8.6%。两组间比较,P=0.521>0.05,统计学无差异。2.肿瘤指标:两疗程治疗后两组CEA、CA199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在肿瘤指标方面无区别。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组内统计学均有差异,但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0%,对照组51%,P=0.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腹痛、纳呆、乏力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两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有显着差异,P=0.008;观察组前后评分有差异,P=0.002;对照组前后评分无显着变化,P=0.414,说明中医药在联合化疗在改善大肠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5.毒副反应:两个疗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115),说明中药联合化疗疗效增强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晚期大肠癌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于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有一定效果,临床优势较单药化疗明显,但在控制实体瘤及肿瘤指标方面仍需加强研究。

赖美兰[2](2021)在《人参养荣汤对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人参养荣汤对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收集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XELOX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人参养荣汤颗粒剂。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从第2周期始,连续观察5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骨髓造血功能指标、体重、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version 3)、中医证候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免疫指标:组内比较,试验组CD3+、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D3+、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体重:治疗后试验组体重增加、平稳总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体重变化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3)骨髓细胞指标:组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III-IV度骨髓抑制的病例,试验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评分(QLQ-C30 V3.0评分):治疗后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恶心呕吐、气促、失眠、腹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情绪、认知、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上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稍低于治疗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中医疗效相比,两组均无治愈者,试验组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气短、乏力、神疲、头晕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III、IV度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治疗后两组间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情况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人参养荣汤应用于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并可稳定或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美兰[3](2021)在《口服2.5%甘露醇超声造影在大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正常人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检查(Bowel Contrast Ultrasonography,BCUS)大肠显像良好所需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大肠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估BCUS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健康体检且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以及28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行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疑似病变组)行BCUS检查。记录正常组BCUS图像特点,最佳显像时间(造影剂开始服用时间到直肠充盈良好时间间隔)、造影剂总用量、BCUS显像情况及检查中有无不良反应。分析病变组大肠常规超声检查(Conventional Transadominal Ultrasonography,CTUS)、BCUS、肠镜、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病理检查结果及BCUS显像情况及检查中有无不良反应,以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标准,将疑似病变组分为大肠占位组、大肠炎性组、大肠阴性组。比较经腹常规超声和BCUS检查大肠疾病的阳性率及定位准确性;比较BCUS和肠镜检查大肠占位性病变的阳性率的差异;比较BCUS与磁共振检出大肠炎性病变的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正常组40例BCUS检查大肠最佳显像时间29min-54min,平均约45±6.6 min。口服造影剂用量约1500ml-2200ml,平均1985±205.6ml。BCUS显像成功率为100%,无不良反应发生,BCUS声像图特点:正常肠壁厚度<4mm,肠壁五层结构清晰,结肠袋与结肠带为大肠特征。实时动态可观察到肠蠕动。2.可疑病变组289例BCUS显像成功率为100%。289人中有4人出现轻度呕吐(1.3%)、11人出现轻微腹胀(3.8%),6人出现轻微腹泻(2.1%),余无明显不良反应。BCUS大肠疾病声像图有其各自特征:受累肠壁呈节段性增厚是大肠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最典型的特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表现为肠黏膜层连续中断,壁上可见深达肌层的点片状固定强回声。大肠息肉常表现为肠腔内带蒂稍高回声结节在肠腔内随水流来回摆动。大肠癌分隆起型、溃疡型及浸润型。阑尾粘液瘤表现为右下腹与盲肠相连的无回声团块。淋巴瘤表现肠壁局限性增厚呈极低回声,肠壁上可见丰富且杂乱的血流信号。3.可疑病变组289例中最终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大肠病变257例,大肠阴性组32例,CTUS、BCUS分别检出大肠病变124例、213例,采用Mc Nemar检验,二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S定位准确、定位不准确的分别为89例、35例,BCUS定位准确、定位不准确分别为185例、28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病变257例,其中占位组63例,大肠炎症组194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BCUS及肠镜检出大肠占位性病变分别为57例、62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为标准,BCUS及磁共振检出大肠炎性病变分别为156例、167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口服2.5%甘露醇可对全大肠进行良好超声显像,正常人口服造影剂平均用量约1985ml、平均最佳显像时间约45min。2.BCUS检查大肠疾病的阳性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CTUS,检查大肠占位性病变的阳性率与肠镜相当,检查大肠炎性病变的阳性率可与磁共振媲美。BCUS为早期发现病变、判断病变性质、临床治疗及疾病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适用于无肠镜和MR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张平[4](2021)在《肠息肉的证候调查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体质的分布规律,以及该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防止大肠息肉的发生,以及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及咨询专家意见制定出中医证候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生活方式调查表。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大肠息肉患者70例(大肠息肉组)和非大肠息肉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和中医体质调查表对大肠息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体质进行调查,生活方式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Graph Pad Prism 8.0软件作图。结果:1.大肠息肉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男女比例约为1.26:1,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08:1。大肠息肉组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6.39±13.01岁,对照组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0.16±12.03岁。2.7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初发者55例,复发者15例,单发者19例,多发者51例。发病部位以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占32.56%)。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息肉最多(占62.3%)。3.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脾虚湿滞证(52.86%)>肠道湿热证(21.43%)>气滞血瘀证(17.14%)>阳虚寒凝证(8.57%)。不同性别、年龄段与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罹患气滞血瘀证,与老年人(≥60岁)相比,中青年人更容易罹患肠道湿热证,与中青年人群相比,老年人更容易罹患阳虚寒凝证。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不同的BMI类型之间无差异(P>0.05)。4.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阳虚质(27.14%)>痰湿质(24.29%)>气虚质(17.14%)>湿热质(15.71%)>气郁质(8.57%)>阴虚质(2.86%)=血瘀质(2.86%)。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和BMI类型之间分布无差异(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锻炼情况、熬夜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与性别、BMI类型和血脂水平无明显关联(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5.1,95%CI:1.049~24.779)、熬夜(OR:6.386,95%CI:1.411~28.904)和年龄(OR:1.15,95%CI:1.073~1.233)会增加大肠息肉患病的风险。经常吃蔬菜(OR:0.185,95%CI:0.039~0.877)、经常吃水果(OR:0.088,95%CI:0.015~0.53)、按时就餐(OR:0.05,95%CI:0.006~0.427)、每周锻炼3-5天(OR:0.035,95%CI:0.005~0.256)和5-7天(OR:0.009,95%CI:0.001~0.124)能降低大肠息肉患病的风险。结论:1.大肠息肉男女患病比例为1.26:1,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45岁)居多。2.大肠息肉患者发病情况以初发为主,息肉数量以多发性息肉多见,息肉的具体发病部位以乙状结肠居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3.大肠息肉中医证型以脾虚湿滞证为主,大肠息肉的发生与脾虚运化失常、水湿不化密切相关,本病以脾虚为本,以湿、热、寒、瘀为标,气滞是中间环节。4.大肠息肉中医体质以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多见。5.不同性别、BMI类型和血脂水平与大肠息肉的发病可能无明显关联。6.大肠息肉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吸烟和熬夜的不良生活方式更容易发生大肠息肉,经常吃蔬菜、经常吃水果、按时就餐和每周保持3天以上的锻炼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会使大肠息肉发生的概率降低。

张智[5](2020)在《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归属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范畴。该病以皮肤黏膜黑斑、多发性胃肠道错构瘤息肉、肿瘤易感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其中遍布胃肠道的错构瘤息肉易继发肠梗阻、肠套叠、息肉破溃出血、恶变等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根治手段,而且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常需终身随诊治疗,这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前期研究我们发现PJS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明显,息肉生长速度、息肉大小及在胃肠道内的分布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尝试对PJS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型,从而为不同亚型的PJS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们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除STK11基因外,尚未明确有其他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对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PJS患者的基因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整理本院所有收治入院的共420例PJ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的联系,初步进行临床表型分型。2.按照表型分型的标准从收治患者中随机选取两亚型患者共24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包含STK11在内的139个常见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进行致病性胚系突变筛查分析,探讨PJS基因型-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以黑斑出现时间作为分型依据,出现黑斑年龄<3岁者称为早发型,≥3岁者称为迟发型。两型患者在小肠息肉负荷、接受治疗次数等表型上存在明显差异。迟发型患者的息肉负荷更大,临床危害更为严重。2.本组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PJS患者其黑斑出现往往更早,黑斑出现越晚的患者其胃肠道息肉负荷更大。3.本组研究中83.3%的PJS患者携带STK11基因突变,其中90%的突变与致病性相关;STK11基因发生在第7号外显子上的突变致病性显着低于其他外显子,截短突变的致病性显着高于错义突变。4.首次在PJS患者中较为集中地检测出SLX4基因突变,其对PJS发病机制或许具有重要意义。结论:1.PJS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患者病程迁延反复,临床危害严重。基于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表型分型,对指导临床诊疗及制定随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黑斑出现时间及有无家族史可初步作为临床表型分型的依据。其中迟发型和无家族史者胃肠道息肉负荷负荷较大,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随诊和治疗。3.STK11基因突变在该病的致病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4.SLX4基因被认为是DNA修复的重要调节剂,DNA复制错误被证实与部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在PJS患者中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PJS的遗传异质性。

徐泽昌[6](2018)在《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治疗大肠癌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恶化程度高,徐力教授在大肠癌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用药体会,在这些临床经验基础上,分析用药处方,总结徐力教授的用药规律,徐力教授提出了“三段六辨”学术思想,贯穿于大肠癌的诊疗过程中。本研究以徐力教授的“三段六辨”的学术思想为依据,总结了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深入挖掘徐力教授“三段六辨”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丰富大肠癌治疗经验,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用药指导。方法: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确定,在徐力教授的指导下,在知网上搜索大肠癌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并且查阅大肠癌的相关书籍,整理、归纳、总结大肠癌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记录及分析大肠癌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跟随着徐力教授抄方的过程中,从37名患者中收集了325份处方,其中包括21名男性和16名女性。年龄43-76岁,平均(50.63±9.79)岁。临床表现:患者大多共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排便习惯的改变,部分患者腹胀腹痛。将这些患者建立数据库及录入EXCEL表,进行多次核查无误,确保数据正确。通过以上数据的整理、分析统计,用事实来分析和总结徐力教授的“三段六辨”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结果:1.在大肠癌治疗过程中,患者舌质以红绛舌、舌紫黯或有瘀斑为主;舌苔以薄白苔、少苔或无苔为主;脉象以细脉为主;中医证候主要是湿热蕴结证、瘀毒蕴结证、脾虚胃弱证、气血双亏证及脾肾阳虚证。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常用药物64味,前10位药为法半夏、茯苓、白术、贝母、陈皮、猪苓、黄芪、白花蛇舌草、生苡仁、太子参;这64味中药经统计分析: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味方面以甘味药为主;归经方面以肺、脾、肝经三经为主。治疗后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降低肿瘤标志物组方中常用的前10位药物依次是:黄芪、白花蛇舌草、生苡仁、石见穿、白术、半边莲、太子参、菝葜、女贞子、猪苓;常用对药为茯苓-党参,陈皮-半夏,墨旱莲-女贞子,麦冬-五味子。2.经过治疗,在临床症状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较前好转,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治疗后除排便困难、便血外其他四个症状缓解显着(P<0.05);治疗后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在生活质量指标方面,有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较前大为改善(P<0.05);治疗后进入观察时期,此期仅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徐力“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在充分分析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基础上提出了“三段六辨”学术思想,并且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治疗大肠癌患者,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复发率、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疗效显着,表明徐力教授“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指导临床用药准确,能明显的减轻大肠癌患者的痛苦。并且能有效缓解大肠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低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从大肠癌病因病机入手,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平衡内外环境,延年益寿,既有治已病的疗效,又有预防复发、预防转移的“治未病”的精髓,为大肠癌的治疗规范诊疗思路。

庞泰斌[7](2016)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门诊具有下消化道症状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有症状的就诊人群行结肠镜检查,研究内镜下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到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具有下消化道症状患者(385例)行问卷调查。对符合下消化道内镜检查适应症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门诊结肠镜检查共检出具有临床和病理意义的病变197例。包括炎症性肠病20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克罗恩病6例),大肠息肉127例(结肠息肉100例,直肠息肉27例),大肠癌16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12例),大肠黑变病变4例(结肠黑变病2例,直肠黑变病2例),慢性大肠炎30例(慢性结肠炎16例,慢性直肠炎14例)。共检出普通病变188例,包括功能性肠病共173例,正常黏膜表现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分级(OR=1.636,95%可信区间:1.1972.237)、存在大便带血(OR=2.216,95%可信区间:1.0483.489)和冠心病(OR=4.811,95%可信区间:1.94611.895)者检出内镜下有临床和病理意义的病变可能性升高。而存在腹胀(OR=0.685,95%可信区间:0.4930.953)者检出内镜下有意义的病变可能性降低;对内镜下有临床和病理意义病变进行分类并分别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分级(OR=1.555,95%可信区间:1.12.196)、存在腹泻(OR=1.428,95%可信区间:1.0391.964)和报警症状者(OR=3.097,95%可信区间:1.5256.290)者行肠镜检出肠息肉的可能性升高;存在大便带血(OR=9.614,95%可信区间:1.85649.792)和便秘者(OR=2.677,95%可信区间:1.1226.388)行肠镜检出大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升高,存在下腹痛者(OR=0.117,95%可信区间:0.0240.561)行肠镜检出大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降低;存在饮酒(OR=10.177,95%可信区间:2.68538.583)、下腹痛症状(OR=2.916,95%可信区间:1.4415.903)、大便带血(OR=2.391,95%可信区间:1.0845.274)、存在排气情况异常(OR=10.35,95%可信区间:3.19833.497)和患高血压者(OR=1.924,95%可信区间:1.87824.998)肠镜检出慢性大肠炎的可能性升高;存在大便带血者(OR=67.737,95%可信区间:4.0501132.810)肠镜检出炎症性肠病可能性升高,存在报警症状(本调查为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下降)者(OR=0.048,95%可信区间:0.0040.574)镜检出炎症性肠病可能性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肠息肉的种类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高者(OR=137.599,95%可信区间:3.6815142.961)、饮酒者(OR=5179.71,95%可信区间:1.93713848993.200)、辛辣饮食者(OR=35.776,95%可信区间:2.107607.502)、存在便血症状者(OR=114.876,95%可信区间:3.7483521.051)、存在腹泻症状者(OR=17.887,95%可信区间:1.478216.44)、存在便秘症状者(OR=517591.000,95%可信区间:6.8703.8997E+10)、存在腹胀症状者(OR=216.321,95%可信区间:6.7726910.132)肠镜检出直肠息肉可能性更大,年龄越高者(OR=0.015,95%可信区间:0.0180.624)肠镜检出结肠息肉可能性更大。结论1、内镜下有临床和病理意义的病变中肠息肉检出数最多。2、BMI分级、便血、冠心病等因素影响内镜下有临床和病理意义的病变的检出率。3、文化程度、饮酒情况、辛辣饮食、便血、腹泻、便秘、腹胀、年龄等因素影响患肠息肉种类的检出数。

闫文[8](2014)在《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文中认为大肠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这种病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挽救患者,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并作出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刘立新,严永祥,李树斌,潘新宇[9](2002)在《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雷培森,韩晓莉[10](1994)在《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特点》文中指出本文分析纤维结肠镜诊断老年人大肠癌53例结果,探讨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特点。1.患病率:近年比例日渐增加,国内报道尚不一致,本组高达32.3%,与纤结镜诊断技术提高,又与本资料直接来源于内镜检查结果有关,而不同于来源于住院后患者的统计资料。国外发病率更高。2.病程长:最长7年,平均9.8月,此可能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3.临床表现:便血为主占77.4%,次为腹痛、腹泻、腹块、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遇60岁以上老年便血,首先警惕癌肿。4.晚期病例多见。钡透或钡灌11例,81.8%有癌肿迹象;52.9%纤结镜端因肠腔狭窄不易通过。主要是老年人反应迟钝,不能重视早期症状,又与医源误诊有关。5.病理学:一般腺癌最多66%,明显高于青年人25.71%(P<0.01);粘液腺癌7.55%,明显低于同期青年人31.43%(P<0.01)。提高早诊率的体会是(1)宣教卫生知识;(2)便血主症或并次症时勿满足于痢疾、肠炎、痔疮及肛裂等;(3)重视直肠指诊;(4)力争内镜检查;(5)年龄本身不是影响生存率的决定因素,勿以高龄放弃检查;(6)必要时纤结镜普查。

二、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脱落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临床疗效
    3.4 毒副反应评价
4.讨论
    4.1 目前西医研究现状认识
    4.2 各家名医对CRC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导师对CRC的疾病认识
    4.4 济生五草方的组方思想
    4.5 济生五草方的现代药理
    4.6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人参养荣汤对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研究方法
        7.1 试验方法
        7.2 观察指标及方法
    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样本分布及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
    3 临床疗效
        3.1 免疫指标变化情况
        3.2 骨髓细胞指标变化情况
        3.3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3.4 生活质量评分(QLQ-CQ30 v3.0)变化情况
        3.5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4 药物安全性
第三章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人参养荣汤分析
        2.1 组方释义
        2.2 组方中单药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免疫指标
        3.2 骨髓细胞
        3.3 体重
        3.4 生活质量评分((QLQ-CQ30 v3.0))
        3.5 中医证候积分
    4 安全性评价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口服2.5%甘露醇超声造影在大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2 分组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检查前准备
        1.3.2 CTUS检查
        1.3.3 BCUS检查
        1.3.4 肠镜检查
        1.3.5 磁共振检查
        1.3.6 各种检查时间隔
        1.3.7 以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标准
        1.3.8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正常组口服造影剂情况及BCUS声像特点
        2.2.1 正常组口服造影剂情况
        2.2.2 正常组BCUS声像图
    2.3 病变组口服造影剂情况及大肠病变BCUS图像特点
        2.3.1 病变组口服2.5%甘露醇BCUS情况
        2.3.2 大肠病变BCUS图像特点
    2.4 BCUS对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2.4.1 常规超声及BCUS检出大肠疾病的阳性率及定位准确率比较
        2.4.2 BCUS及肠镜检出大肠占位性病变阳性率比较
        2.4.3 BCUS及磁共振检出大肠炎性病变的阳性率比较
三、讨论
    3.1 口服造影剂大肠超声显像技术
        3.1.1 口服造影剂的选择
        3.1.2 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显像情况及不良反应
        3.1.3 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最佳显像时间及所需剂量
    3.2 常规超声及BCUS检查大肠疾病的阳性率及定位准确率比较
    3.3 BCUS与肠镜检出大肠占位性病变阳性率比较
    3.4 BCUS与磁共振检出大肠炎性病变的阳性率比较
    3.5 BCUS局限性
    3.6 不足与改进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肠道超声学检查在大肠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4)肠息肉的证候调查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于大肠息肉的研究
        1.1 流行病学特点
        1.2 筛查与诊断方法
        1.3 治疗
    2.中医学对大肠息肉的研究
        2.1 大肠息肉的中医范畴
        2.2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研究
        2.3 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研究
        2.4 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统计结果
    2.3 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统计结果
    2.4 相关性分析
    2.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大肠息肉的流行病学分析
    3.2 大肠息肉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3 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3.4 大肠息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3.5 大肠息肉与血脂的关系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5)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研究(附420例报告)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婚育情况
        3.3 初次治疗年龄
        3.4 黑斑出现时间
        3.5 黑斑至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间隔时间
        3.6 住院治疗及手术情况
        3.7 息肉在胃肠道内分布、负荷(数量)及最大直径
        3.8 息肉及其他系统恶变情况
        3.9 合并症
        3.10 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11 以黑斑出现年龄作为依据进行临床分型
    4.讨论
    5.结论
第二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常见致病性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及分析
    1.引言
    2.实验对象
    3.实验方法
    4.生信分析与结果研读
    5.主要实验用试剂及设备
    6.实验结果
        6.1 STK11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2 SLX4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3 其他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4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7.讨论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Peutz-Jeghers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治疗大肠癌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1.1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1.2 大肠癌的诊断
        1.3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证型分类
        2.3 中医治疗
    3 “三段六辨”学术思想论治大肠癌
        3.1 大肠癌病因病机
        3.2 “三段六辨”学术思想论治大肠癌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3 研究方法
        3.1 保存、处理原始资料
        3.2 病案数据预处理
        3.3 建立数据库
        3.4 课题研究
    4 疗效标准
        4.1 症状评分标准
        4.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3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5 结果
        5.1 病例入选
        5.2 病程阶段分布情况
        5.3 舌质频数分布
        5.4 舌苔频数分布
        5.5 脉象频数分布
        5.6 大肠癌各中医证型构成情况
        5.7 常用药物频数分布
        5.8 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用药频数分析
        5.9 总药物功效频数分析
        5.10 常用药物药性分布
        5.11 常用药物药味分布
        5.12 常用药物归经分布
        5.13 部分常用药对及置信度
        5.14 肿瘤标记物CEA,CA199比较
        5.15 症状的频数统计
        5.16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5.17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6 讨论
        6.1 病因病机
        6.2 立论依据
        6.3 辨证治法
        6.4 药物及疗效分析
        6.5 典型病例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门诊肠镜检查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附图片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癌的诊断
    1.1 高危人群的普查工作
    1.2 实验室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1.4 采用内镜检查
2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
    2.1 腹腔镜下的大肠癌切除术[9]
    2.2 采用肝动脉栓塞或射频治疗法
    2.3 化疗法
    2.4 放疗法

四、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D]. 吴梦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人参养荣汤对气血两虚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赖美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口服2.5%甘露醇超声造影在大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 张美兰.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肠息肉的证候调查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D]. 张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D]. 张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治疗大肠癌经验总结[D]. 徐泽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门诊肠镜检查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D]. 庞泰斌.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8]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闫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
  • [9]内镜检查大肠癌170例临床分析[J]. 刘立新,严永祥,李树斌,潘新宇.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06)
  • [10]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特点[J]. 雷培森,韩晓莉. 医师进修杂志, 1994(01)

标签:;  ;  ;  ;  ;  

内镜检出结直肠癌17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