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成都”的综合数据管理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郑正真,张萌[1](2021)在《数字经济促进成都经济发展及优化路径》文中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重塑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赋能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成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平台经济高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引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助力数字成都建设。
许小燕[2](2021)在《以强力引擎,打造“数字成都”》文中提出数字经济已蔚然成势,成都的数字未来美好蓝图已然清晰。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全球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又一增长点。全球各国、各地区、各城市都把数字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郑正真[3](2021)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重塑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赋能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成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平台经济高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助力数字成都建设。
李佳伟[4](2019)在《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总体而言,当前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大多单偏向对地理空间对象可视化方法的研究与3DGIS平台的建立,或是单从补充和扩展传统二维地质信息表达以提升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这方面对城市地学空间中地质体及地质现象进行三维模拟与分析,鲜有针对城市整体空间做一体化研究与应用。部分学者基于城市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在空间一体化建模和数据库模型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但它们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和多源异构模型数据的一体化表达与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面向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一种顾及城市地质结构的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使城市空间建模工作既注重地上规划建设的合理性、美观性,又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城市地表为界将空间划分为地理和地学空间,地理空间三维建模的重点是针对不同对象研究了建模方法的选取、模型优化以及地物与地形匹配技术;地学空间建模部分重点研究了如何运用行业领先建模技术高效、合理地完成多元地质数据融合下的三维城市地质建模,并以地质建模中构造建模为重点,总结了城市构造建模的技术方法与流程;空间模型一体化集成方面,重点研究了多源异构模型数据间有机组合的方式,将地质模型数据转换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通用的标准格式,最终实现了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并使用了相关分析工具做一体化分析及应用。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前三维城市景观建模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比较,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完成了地理空间中建筑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的三维重建;2)使用高程采样点数据基于TIN模型对城市三维地表进行构建,并通过纹理映射技术叠加同范围正射影像完成了地表实体模型的创建;3)引入地物对地形的影响。研究了顾及地形的三维场景构建关键技术,并根据地物特征线对地形进行了重构,实现了建筑物和道路与地形无缝贴合;4)在城市地质建模方面,研究了应用油气藏专业建模平台SKUA-GOCAD对城市大地构造进行三维建模的核心方法与流程,将其半智能化的工作流建模模式应用到城市地质领域;5)模型数据转换方面,分析了Model3d数据的组织结构并与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Geo3DML主要模块进行了对比,通过试验确立了两者数据结构的对应关系,并利用读写操作完成了Model3d数据向Geo3DML格式的转换;6)使用MapGIS 10平台对城市空间场景进行一体化集成显示和组织管理,并利用分析工具对三维场景进行相关空间分析。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使用SKUA-GOCAD平台解决城市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并通过Geo3DML标准格式对Model3d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弥补了当前3DGIS平台在解决城市地质建模方面的不足。试验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朱文杰[5](2018)在《成都市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成都市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提供农业发展状况的信息支撑平台,反映成都市农业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提供面向成都市农业宏观管理与决策的服务平台,通过对农业信息数据的统计、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为成都市领导与各级政府部门农业宏观管理、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针出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服务;提供成都市范围内先进实用技术、名特优新产品的推广平台;提供成都市农业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引导促进农产品、农资、劳动力和资金的合理有序流通,繁荣成都市农业市场。成都市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建设了24个子系统。包括综合业务图文应用子系统、农业信息采集子系统、农业资源展示子系统、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子系统、农业经济专题子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子系统、测土配方施肥子系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子系统、农业乡村旅游服务子系统、涉农综合通信服务子系统、涉农综合金融服务子系统、涉农电商平台子系统、移动新媒体应用子系统、农业专题会议应用子系统、多媒体动画模型应用子系统、农业信息多级联动“一点通”子系统、农业综合档案卷宗管理子系统、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子系统、GIS图形分析应用子系统、农业物联网互联互通子系统、综合涉农客户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子系统、智能功能组件扩展子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农业综合专题管理维护、数据的共享、搜索查询、多彩展示、动态更新、统计分析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
孙剑,尚金光,张伟,叶进勇[6](2017)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竣工规划测绘多元信息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以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为例,介绍了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测绘工作中运用成都市CORS均匀布设图根控制、全站仪免棱镜要素采集技术、大比例尺竣工成果绘制与入库以及三维辅助验收产品制作等系列技术,突出了网络RTK、免棱镜激光测量技术在竣工测量中的优越性,展现了实地360全景影像和建设项目真三维模型辅助规划验收的作用和对数字城市平台建设的贡献。
张小波,李新双,张俊,陈凯,石吉宝[7](2016)在《多源数据更新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更新项目,着重探讨了利用地形图、规划竣工成果和遥感影像等多种不同数据源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更新技术,并研究更新过程中的变化发现、数据库结构优化、增量更新及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
刘宇明[8](2016)在《基于GIS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成都市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房地产各项政策全面启动,房地产投资稳步增加,加快了城市商品房建设步伐。随着大面积的土地开发,促进了房产交易速度,业务量逐年增长,房屋管理中新房产权产籍管理业务日益繁重。随着城市城区交通建设、新区的开发以及数字城市计划的规划实施,旧城改造、拆迁引起房屋产权产籍更迭不断增加。因此,城市房地产管理需要通过建设房地产综合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分析、处理和管理数量浩繁的房地产信息资料问题。本论文重点分析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各种架构,为系统功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论文重点设计和实现了房屋产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房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系统采用J2EE开发技术和B/S访问模式,基于SSH MVC框架进行开发,使用当前主流的Ajax、Jsp、Javascript等前台技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系统通过SOA架构实现了房产系统集中部署和分布式访问,同时支持数据在不同业务系统中共享。系统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为成都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地理数据服务支持,实现数据、功能等全方位集成。成都市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利用GIS、图形数字化、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和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建立房屋产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房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已投入使用并将与以上两系统开发同步升级的房屋产权产籍及市场业务管理系统和房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四位一体,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系统,形成一个集产权产籍及市场业务管理、房产测绘管理、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内外部信息发布和房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为一体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对房屋产权数据、档案和图形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实现对成都房产信息自动化、科学化管理和快速查询分析、辅助决策的目的。
李新双,陈凯,张俊,赵丽丽[9](2015)在《“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探讨》文中提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在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基础上,为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数据建设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通过介绍"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中地理实体与电子地图的生产流程,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其他城市开展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丁一,彭爽[10](2014)在《成都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的探索与展望》文中认为2004年以来,成都市中心城区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满覆盖,但随着近年来各层次规划编制成果和规划管理中产生的数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规划打架、规划冲突"的现象尤为突出,给规划管理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文章简单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从梳理数据入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建立规划一张图的总体技术路线和建设实施等方面的情况。
二、“数字成都”的综合数据管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成都”的综合数据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促进成都经济发展及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价值逻辑 |
二、成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与面临的挑战 |
(一)成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 |
1.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持续向好。 |
2. 电子信息行业呈现增长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
3.“新基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4. 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充分释放。 |
(二)成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1. 数字核心领域的先进技术较为缺乏。 |
2. 数字经济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有待提高。 |
3. 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较为紧缺。 |
三、成都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
(一)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
1. 优化数字经济产业政策。 |
2. 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建设。 |
3. 强化数字经济统计监测。 |
(二)建设平台经济高地,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
1. 建立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
2. 建立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 |
3. 建立产业协同研发设计平台。 |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1. 推进企业开展跨业跨领域并购。 |
2. 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3. 引导企业强化联动协作促发展。 |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
1. 加强数字经济跨界融合发展。 |
2. 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创新合作。 |
3.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
(2)以强力引擎,打造“数字成都”(论文提纲范文)
抢占新赛道先机 |
数字经济全面开花 |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打造“数智”治理新模式 |
营建数字生活新场景 |
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
(3)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
(一)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各类要素资源优化整合 |
(二)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三)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
二、成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
(一)成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
1. 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2.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
3. 新基建赋能效应持续明显。 |
4.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
(二)成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1. 数字核心技术及标准掌握不够。 |
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不高。 |
3. 数字经济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 |
三、成都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一)强化顶层设计,厚培产业发展新沃土 |
1. 优化数字经济产业政策。 |
2. 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建设。 |
3. 强化数字经济统计监测。 |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
1. 推进企业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并购。 |
2. 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3. 引导企业强化联动协作促发展。 |
(三)建设平台经济高地,注入发展壮大新动能 |
1. 建立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
2. 建立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 |
3. 建立产业协同研发设计平台。 |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
1. 加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 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创新合作。 |
3.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
(4)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三维城市地理空间建模 |
1.2.2 三维城市地质建模 |
1.2.3 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建模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三维城市地理空间建模 |
2.1 地表模型建立 |
2.1.1 DEM简介 |
2.1.2 地表模型创建 |
2.2 道路模型建立 |
2.3 建筑物模型建立 |
2.3.1 外业数据采集 |
2.3.2 内业数据制作 |
2.3.3 模型优化及导出 |
2.4 附属设施模型建立 |
2.4.1 三维符号库管理 |
2.4.2 三维专题图制作 |
2.5 地物与地形匹配 |
2.5.1 建筑物与地形匹配方法 |
2.5.2 道路与地形匹配方法 |
第3章 三维城市地质建模 |
3.1 三维构造模型要素与组织规则 |
3.1.1 模型要素 |
3.1.2 组织规则 |
3.1.3 模型表达 |
3.2 三维城市构造建模平台介绍 |
3.2.1 SKUA-GOCAD简介 |
3.2.2 SKUA-GOCAD基本几何对象 |
3.3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 |
3.3.1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 |
3.3.2 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流程 |
3.4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应用 |
3.4.1 数据准备 |
3.4.2 数据预处理 |
3.4.3 数据导入 |
3.4.4 构造模型建立 |
第4章 SKUA-GOCAD与Geo3DML转换研究 |
4.1 Geo3DML简介 |
4.2 Geo3DML的框架和主要模块 |
4.2.1 框架结构 |
4.2.2 主要模块 |
4.3 SKUA-GOCAD数据组织结构 |
4.3.1 可视化信息 |
4.3.2 几何信息 |
4.3.3 属性信息 |
4.4 SKUA-GOCAD与Geo3DML的转换思路 |
4.4.1 地质对象 |
4.4.2 几何数据 |
4.4.3 地质要素间关系数据 |
4.4.4 属性数据 |
4.4.5 可视化信息 |
4.5 转换实现 |
4.5.1 Model3d文件读取 |
4.5.2 Geo3DML文件建立 |
第5章 三维城市空间模型一体化集成 |
5.1 三维城市空间场景集成 |
5.1.1 创建场景 |
5.1.2 模型导入 |
5.1.3 场景展示 |
5.2 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应用 |
5.2.1 三维标注 |
5.2.2 场景特效 |
5.2.3 场景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成都市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建设目标及内容 |
1.3.1 建设目标 |
1.3.2 建设内容 |
1.4 调研概况 |
1.4.1 地理信息调研概况 |
1.4.2 农业数据调研概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 |
2.1 面向对象、中间件与3+N层架构 |
2.2 B/S架构 |
2.3 SOA结构 |
2.4 商业智能工具 |
2.5 工作流引擎 |
2.6 组件GIS技术 |
2.7 数据库技术 |
2.7.1 可信任 |
2.7.2 高效 |
2.7.3 智能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2.1 总体架构设计 |
3.3 设计原则 |
3.4 服务器系统设计 |
3.4.1 应用服务器服务能力测算 |
3.4.2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 |
3.5 存储与备份系统设计 |
3.6 基础设施配置单 |
3.7 备份系统设计 |
3.8 系统总体结构功能设计 |
3.9 开放式思想和集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3.9.1 GIS平台软件的选型 |
3.9.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9.3 数据接口规范的设计原则 |
第4章 系统的实现 |
4.1 网络拓扑图 |
4.2 图文应用子系统 |
4.3 农业信息采集子系统 |
4.3.1 人工报送数据采集 |
4.3.2 数据采集范围 |
4.3.2.1 数据采集流程 |
4.3.3 智能终端数据采集 |
4.4 农业资源展示子系统 |
4.5 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子系统 |
4.5.1 土地变化动态监测 |
4.5.2 种植面积和种类动态监测 |
4.5.3 农作物生长情况动态监测 |
4.5.4 农作物灾情动态监测 |
4.5.5 气象动态监测 |
4.5.6 动态监测数据传输 |
4.6 农业经济专题子系统 |
4.7 农业GIS应用子系统 |
4.7.1 地图基本功能 |
4.7.2 图层管理 |
4.7.3 图文联动 |
4.7.4 GIS图形分析 |
4.8 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子系统 |
4.8.1 指挥中大屏系统 |
4.8.2 应急指挥调度 |
4.8.3 GIS展示信息联动 |
4.8.4 移动终端视频联动 |
4.8.5 灾害疫情实时监测 |
4.8.6 农业资源信息联播 |
4.9 农业专题会议应用子系统 |
4.10 多媒体动画模型应用子系统 |
4.10.1 农作物生命周期模拟展示 |
4.10.2 养殖业生命周期模拟展示 |
4.10.3 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过程模式展示 |
4.11 测土配方施肥子系统 |
4.11.1 土壤资源管理 |
4.11.2 土壤配肥分区管理 |
4.11.3 土壤质量评价 |
4.11.4 肥力监测 |
4.11.5 信息脱密处理 |
4.12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子系统 |
4.12.1 专家咨询子模块 |
4.13 农业乡村旅游服务子系统 |
4.13.1 乡村旅游景点展示 |
4.13.2 涉农旅游地图服务 |
4.13.3 涉农旅游应用服务 |
4.14 涉农综合通信服务子系统 |
4.14.1 农业短信服务 |
4.14.2 农业信息呼叫中心 |
4.14.3 WAP农业信息服务 |
4.14.4 IVR农业信息语音服务 |
4.14.5 语音管理子模块 |
4.14.6 自动呼叫分配(ACD) |
4.14.7 通信服务接口开发 |
4.15 涉农综合金融服务子系统 |
4.16 涉农电商平台子系统 |
4.16.1 区域重点项目发布 |
4.16.2 农业资源供求发布 |
4.16.3 土地流转供需发布 |
4.16.4 农业相关政策发布 |
4.16.5 招商引资 |
4.17 移动新媒体应用子系统 |
4.17.1 移动APP应用 |
4.17.2 微信公众号服务应用 |
4.18 农业信息多级联动“一点通”子系统 |
4.18.1 “一点通”子系统应用技术 |
4.18.2 “一点通”子系统应用功能 |
4.19 农业综合档案卷宗管理子系统 |
4.19.1 信息管理 |
4.19.2 着录单管理 |
4.19.3 日常管理 |
4.19.4 视频资料管理 |
4.20 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子系统 |
4.20.1 多元化查询 |
4.20.2 可视化统计 |
4.20.3 自定义分析 |
4.21 综合涉农客户资源管理子系统 |
4.22 农业物联网互通互联子系统 |
4.23 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子系统 |
4.24 智能功能组件扩展子系统 |
4.25 管理维护子系统 |
4.25.1 用户管理 |
4.25.2 角色管理 |
4.25.3 系统菜单管理 |
4.25.4 行政区域划分管理 |
4.25.5 综合报表定制 |
4.25.6 元数据管理 |
4.25.7 日志管理 |
4.25.8 代码管理 |
4.25.9 备份与恢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成都远洋太古里竣工规划测绘多元信息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竣工要素测量与二维表达 |
2.1 图根控制点布设与要素测量 |
2.2 竣工规划测绘图绘制与规划核实指标比对 |
2.3 数据编辑及入库 |
3 真三维辅助验收产品制作 |
3.1 实地360全景制作 |
3.2 三维模型构建 |
4 总结 |
(7)多源数据更新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理信息的变化分析 |
3 不同数据源比较分析 |
3.1 新测地形图 |
3.2 竣工测量成果 |
3.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3.4 行业专题数据 |
3.5 其他数据 |
4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
4.1 更新技术流程 |
4.2 关键技术 |
(1)变化发现技术 |
(2)数据库结构优化 |
(3)增量更新技术 |
(4)Arc SDE协同更新技术 |
5 结论 |
(8)基于GIS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的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GIS技术 |
2.2 JSP技术 |
2.3 SSH框架 |
2.4 Oracle数据库 |
2.5 XML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1.1 现有优势分析 |
3.1.2 现有问题分析 |
3.2 数据需求分析 |
3.2.1 数据资源描述 |
3.2.2 数据流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功能分析 |
3.3.2 测绘业务管理功能分析 |
3.3.3 房屋图形数据管理功能分析 |
3.3.4 系统控制数据管理功能需求 |
3.4 性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2 总体设计思路 |
4.2.1 以“数字成都”为服务目标 |
4.2.2 开放式思想和集成一体化 |
4.2.3 借鉴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 |
4.3 系统开发模式设计 |
4.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4.1 系统的框架结构 |
4.4.2 系统的应用结构 |
4.5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6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6.1 数据层设计 |
4.6.2 数据管理层设计 |
4.6.3 数据应用层设计 |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的设计思想 |
4.7.2 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 |
4.7.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7.4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8 系统网络平台设计 |
4.8.1 设计目标 |
4.8.2 全局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
4.9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GIS应用平台设计 |
5.2 房屋产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5.3 房产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案 |
6.2 测试用例设计举例 |
6.3 测试结果 |
6.4 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地理实体与电子地图数据间的关系 |
2地理实体生产 |
2.1数据提取和预处理 |
2.2几何规整 |
2.3属性规整 |
3电子地图生产 |
3.1符号和注记设计 |
3.2地图配图 |
3.3地图瓦片制作 |
4关键技术 |
4.1程序化自动处理技术 |
4.2道路要素表达 |
5结束语 |
(10)成都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的探索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面临的困境 |
1.1 规划编制成果繁多, 没有进行系统整合, 未形成体系 |
1.2 数据标准建设滞后, 数据规范化程度不高 |
1.3 数据现势性不强, 动态更新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
1.4 规划信息化水平较薄弱, 各部门间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
1.5 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未能做到“一个口子进, 一个口子出”, 数据混乱、矛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 |
2 建设目标 |
3 体系构成 |
4 建设内容 |
4.1 修订完善各类数据标准, 建立数据标准体系 |
4.2 梳理、整合各类数据, 建立有机数据体系 |
4.3 开发功能应用, 完善平台建设 |
4.4 完善“一张图”运行机制, 构建规划管理工作体系 |
5 创新与效用 |
5.1 规划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提高工作效率 |
5.2 系统管理、整合各类数据, 构建数据体系 |
5.3 完成从“规划一张图”到“全市一张图”的提升, 奠定规划局在全市的信息化龙头地位 |
6 结束语 |
四、“数字成都”的综合数据管理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促进成都经济发展及优化路径[J]. 郑正真,张萌. 决策咨询, 2021(05)
- [2]以强力引擎,打造“数字成都”[J]. 许小燕. 产城, 2021(10)
- [3]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 郑正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1(03)
- [4]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D]. 李佳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成都市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文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6]成都远洋太古里竣工规划测绘多元信息化技术[J]. 孙剑,尚金光,张伟,叶进勇. 城市勘测, 2017(03)
- [7]多源数据更新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技术[J]. 张小波,李新双,张俊,陈凯,石吉宝. 城市勘测, 2016(06)
- [8]基于GIS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 刘宇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9]“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探讨[J]. 李新双,陈凯,张俊,赵丽丽.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10)
- [10]成都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的探索与展望[J]. 丁一,彭爽. 四川建筑,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