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防火问题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周蒸鑫[1](2020)在《高温和风荷载下高层钢框架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材在建筑材料中的使用量占比越来越大,凭借其轻质高强,安全可靠性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领域中,但其耐火性能差的劣势也渐渐凸显。火灾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且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与极大的破坏能力,不仅人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护,也对经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风荷载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侧向荷载之一。因此,研究高层钢结构在高温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减轻火灾和风荷载对钢结构倒塌引起的损失,需要了解钢结构在不同位置的受火破坏过程和破坏程度,并且准确评估出钢结构在火灾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温度。由于足尺高层钢框架的火灾试验和风洞试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高层钢框架在高温和风荷载作用下展开非线性破坏研究。本文研究主要从火灾引起的高温和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两方面展开:首先对三种静力等效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阵风荷载因子法、惯性风荷载法以及三分量法计算钢框架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对比了三种理论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同时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相关基本理论,包括控制方程的建立、湍流模型的选取、近壁面的处理方法、边界条件与计算域的设置以及网格尺寸的划分等,同时以钢框架为例建立模型,通过编写相关程序模拟地面粗糙度及大气边界层,接着运用MATLAB软件对得到的顺风向风力时程数据进行后处理,利用统计方法得到顺风向的风荷载,并与三种等效静力法得到的风荷载对比,分别相差14.3%、18.8%与5.2%,验证了等效静力风荷载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然后将国外学者对火灾下单层钢框架的试验结果与本文有限元显式动态分析的结果对比,选取正确的钢材力学性能参数和热工特性参数,确定竖向荷载的荷载比以及温度场的分析步时间。接着详细对比了十五层四跨钢框架不同位置受火的局部破坏和整体破坏的情况,通过荷载比的改变来分析不同火源位置对轴向位移、顶点位移和轴力的影响,得到框架局部破坏和整体倒塌时的温度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框架外侧柱受火为最不利工况,容易导致结构的整体破坏;荷载比越大,框架破坏时的温度越低。最后将三种等效方法计算得到的风荷载作用到受火框架上,利用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的变化曲线来分析等效静力风荷载对钢框架不同层受火的影响,研究受火层对相邻层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层和一二层受火最容易导致结构的整体倒塌;热膨胀引起的变形对顶层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对顶层框架的约束。
吴戈[2](2020)在《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文中提出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的研究同样远未深入。但随着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推进,钢结构住宅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钢结构住宅的施工管理研究亟需加强。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本人所参与实际案例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钢结构住宅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遇到的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然后结合钢结构住宅项目实例,在阐述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管控、BIM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基于施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特点提出施工管控的方法和措施,为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总包单位的协调配合作用更为重要,分别起到项目主导作用、技术主导作用和现场主导作用。(2)结合实际钢结构住宅项目的施工管理实践,从施工流程、工期进度、质量安全等多角度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重点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阐明了钢结构吊装是施工管理中质量、进度和安全的控制性因素,围护墙板的开裂处理、钢结构防火防腐措施、以及吊装和安装精度的质量控制应予以重点关注。(3)动态成本的测算表明,高层住宅项目中钢结构体系相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体系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这种差异主要受制于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标准不完善、专业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因素。钢结构住宅项目成本控制应从深化设计、构件产能管理、施工方案优化、计算机模拟技术介入等方面着手。(4)BIM技术的应用为相关设计和施工管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克服了传统项目设计及施工管理中各专业联系不紧密,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易导致设计失误和施工管控措施失效,后期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反复修改变更等缺陷与不足,可以有效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品质,同时对成本控制优化也有积极作用。
高思慧[3](2020)在《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钢铁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的多重环境背景下,钢结构建筑作为结构体系天然装配式、钢材消耗量大、原材料可回收的建筑形式,充分满足绿色发展要求,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几年,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公共建筑以及桥梁领域经常能见到钢结构的身影。但是,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进展却极为缓慢。为推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健康高速发展,2019年初,住建部市场监管司首次提出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工作。为加快补充政策出台速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剖析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国内发展问题,挖掘深层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对策建议。首先,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其发展经验,在相关政策标准和取得成效两个方面,对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其次,对影响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影响因素清单,根据清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研优化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9个公共因子并将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关键影响因素间可能蕴含潜在影响关系,因此采用DEMATEL/ISM集成建模方式,得到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解读,分析各个层级间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最后,挖掘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中的深层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建议。本文建立了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深层影响因素提出政府管控、产业组织、技术体系三方面的建议,为解决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问题提供切入点,有利于推动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王紫瑜[4](2020)在《装配式钢框架建筑泡沬陶瓷内隔墙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文中认为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代表,易于实现工业化设计,标准化施工。然而,我国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仍不完善,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与钢结构建筑相配套的围护体系不完善。作为围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内墙系统的革新对于整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某厂家生产的泡沫陶瓷隔墙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产品,在推广至实际工程使用前,需对其各项性能指标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基于各类建筑规范及文献资料对内隔墙的系列要求,本文以密度为350kgm3的泡沫陶瓷墙板为对象,通过试验、标准化设计、协同工作分析等对其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泡沫陶瓷隔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问题,采取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利用电镜能谱一体机进行表观扫描分析;完成了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的检测、面密度、抗冻性、干燥收缩值等试验以及复合泡沫陶瓷墙板的抗弯试验;通过计算得到了传热系数和隔声量预测值;结果表明泡沫陶瓷隔墙板满足国家规范基本要求,可应用于内隔墙,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与理论依据。(2)提出了泡沫陶瓷隔墙板的标准化设计原则。依据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模数化协调理论,确定了泡沫陶瓷隔墙板基本模数和优先模数。结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与规范,对隔墙板与钢框架、楼板、以及墙板之间的节点构造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分析了墙板的开裂原因及接缝处理,对泡沫陶瓷隔墙板的标准化形成提供了实际指导意义。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BIM技术,展望了隔墙板设计的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内隔墙常见连接构造的可视化设计。(3)针对市面上不同隔墙板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为泡沫陶瓷墙板在装配式钢框架建筑中的后续应用与改进提出了一些思路建议。(4)结合国家规范要求,针对隔墙板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工作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太原市某钢结构工程进行建模,分析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及挠度,作为隔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留缝依据。
董芙蓉[5](2020)在《JNDC钢结构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营销战略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近年来,钢结构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内近3万家年产量不足5万吨的中小型企业为求生存竞争激烈,上游产能过剩的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向钢结构行业延伸,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蜂拥而上的结果导致钢结构企业利润增速不断缩窄,平均利润率已由2005年的5%左右降至3.5%左右。本文的研究对象JNDC钢结构公司作为山东省首家入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试点的企业,在推动钢结构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奠定了一定的行业竞争基础,但目前也存在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导致2018年营业收入、净利润较17年大幅下降。如何对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在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市场机会的同时,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扭亏为盈是摆在JNDC钢结构公司经营管理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以4Ps营销策略组合、STP战略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公司现行的营销策略及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实地调研和调查访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其目标市场选择不利、营销管理弱、销售净利润下降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综合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对JNDC公司营销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钢结构产品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行业环境均有利于大型钢结构企业的发展;在对JNDC钢结构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后得出其具有公司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等优势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管理弱等劣势。继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公司在当前钢结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有利于其发挥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优势来获得成功。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并结合SWOT分析模型和STP目标市场战略理论,本文提出JNDC公司当前应抓住“新冠疫情”带来的市场机遇发展医院隔离病房改扩建业务;长远来看则应重新定位目标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围绕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维度实施JNDC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并从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设计了保障措施。最后提出了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JNDC钢结构公司营销策略方案优化的核心是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业务、将营销重心由国际转向国内的结论,并对钢结构企业的市场营销前景做了展望。
完海鹰,陈安英,贾莉莉,朱华,张晓阳[6](2020)在《《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解读》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推广应用仍处于加快规模应用、完善技术体系的发展阶段,在高层钢结构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现场施工缺乏验收技术标准的情况。安徽省地方规程《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在专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安徽省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项目建造经验,对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构件制作、结构安装与验收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规定,规程的制定对指导高层钢结构住宅工程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保障高层钢结构住宅建造质量具有工程现实意义。
李金阳[7](2020)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建筑产业的节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客体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具备绿色环保、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势,但由于寒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而且住宅对于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传统热平衡方式往往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其能耗占比甚至超过全国同类建筑总能耗的30%。而外围护体系作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皮肤”,也是建筑进行内外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媒介,也是能量消耗及散失的主要途径,70~80%的能量都是通过外围护结构损失的,因此,应该以节约能耗的角度入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对于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展开实地调研,并选取其中最代表性的项目予以重点分析,了解其结构形式、构件类型、围护体系、技术应用、施工情况等内容,并结合现场访谈作为补充,从定量与定性的双重角度了解钢结构住宅的实际情况,总结外围护体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展开剖析。对寒地气候环境中最为关键的风、光、热等影响因素展开解析,并映射到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的节能原理——材料蓄热调控、界面稳态防护、能量梯度缓冲,结合寒地绿色节能标准,解读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透明、非透明、附加外围护体系部分的节能方式,提出适宜性的关键节能技术:储存热量、减少损失、降低能耗。提出适宜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最关键的蓄热性、气密性及热桥问题,分别予以策略性解答。采用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提升砌块、板材、预制构件及储能材料的热工性能;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着重处理墙体、门窗、结构凸出以及管线穿透部位的构造处理;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优化技术,对于墙、梁、柱以及龙骨部位热桥阻断,并应用既有学者的ANSYS模型,佐证策略可行性。节能技术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中的实践解析。结合前一步提出的技术策略,进行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实例研究,进行关键策略的项目佐证。结合结构体系选择适合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以提升建筑能效性,设计适宜的构造节点以增加建筑的气密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蓄热性。
高占阳,袁霓绯,李洪光,张雅丽[8](2019)在《首钢铸造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首钢铸造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5 164 m2。在该住宅建筑设计中引入国际先进的SI(S为支撑体,I为填充体)设计理念;结构采用大空间框架-抗侧力结构体系;楼板采用叠合楼板,阳台、楼梯等水平构件均为预制构件;外墙采用200 mm厚新型加气条板+100 mm厚复合保温板;采用整体卫浴、整体橱柜、同层排水技术;全流程采用BIM信息化技术;防腐方面引入了耐候钢技术。
袁华[9](2019)在《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废混凝土也急剧上升,如何处理和利用废混凝土,对其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已经成为热门课题。钢管再生混凝土不仅表现为良好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有效利用废混凝土等可再生资源,具有经济环保重要意义;钢板砼组合剪力墙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主要承受水平侧力,其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将钢管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中,形成新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本文主要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及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构件方面: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破坏模式、应力和变形发展趋势、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取代率下,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均发生了底部鼓曲破坏,其破坏形式与滞回曲线变化趋势均相似,构件耗能能力强;随着取代率的提高,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略有降低,延性系数、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在±5%之内变化,构件抗震性能受取代率的影响不大;取代率为30%的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延性和滞回耗能能力相对较好;从极限承载力、抗震延性和耗能能力的角度来看,再生混凝土可以应用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之中。结构方面:从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板砼组合剪力墙中混凝土厚度、钢板厚度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的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基于某实际工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性能指标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延性、变形规律、剪力分配情况、刚度退化情况、损伤破坏机理以及塑性铰出现规律,验证结构能否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并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与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相差不大;随着钢板砼组合剪力墙中混凝土厚度、钢板厚度的增大,结构整体刚度提高率不断减小,合理提高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有显着的提高,钢板砼组合剪力墙中混凝土和钢板的厚度应该分别在200mm600mm和20mm50mm合理范围内选取;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结构整体刚度随之降低,基底剪力变小,结构的侧移相对增大,取代率对结构的延性没有较大的影响,结构延性比为8左右,大震弹塑性与小震弹性基底剪力比值为4倍左右,结构整体刚度退化程度较好;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塑性铰的构件87%处于B-LS强化状态,7%处于LS-CP卸载阶段,6%处于CP-E破坏阶段,重要构件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少量构件发生破坏,整体结构未发生倒塌,结构抗震能力富余,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水准要求;底层内中柱和边柱失效结构不会发生连续倒塌,底层薄弱角柱失效可能会导致结构角部发生小范围连续倒塌,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良好。
兰舒[10](2019)在《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住宅参数分析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出台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整体发展的趋势。但传统户型设计方法阻碍了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简称SCFST柱)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导致SCFST柱体系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影响其推广应用。因此,研究适用于传统户型的高效且可靠的装配式SCFST柱体系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户型和体系的比选,得到了适用于高层住宅户型的SCFST柱框架-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结合工程实际对该体系进行了静力弹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及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对组合异形柱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三种不同分类的高层住宅主流户型类型,对户型空间组合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到了结构类型与住宅平面类型的关系,结构体系与住宅交通体系的关系;并对高层住宅户型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体系设计角度对建筑户型的设计提出了建议。(2)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60个模型进行参数化分析,对比高层住宅户型在不同SCFST体系、层数、地震烈度下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多遇地震时,点式户型在SCFST柱框架-支撑体系下,对层数变化敏感性高,该体系不适用于高层点式户型;点式户型对抗震设防烈度变化也较为敏感;小高层下板式户型适合SCFST柱框架-组合剪力墙体系,点式户型适合组合剪力墙体系,在SCFST柱框架-组合剪力墙体系下,点式户型的性能优于板式。为今后异形柱住宅的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3)基于SCFST柱框架-组合剪力墙结构应用于板式户型的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实际结构模型,对体系进行风荷载分析、多遇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得到了罕遇地震作用下体系的破坏机制、结构构件的损伤及塑性应变影响,对位移和应力发生较大位置处作出判断,分析总结新体系抗震性能和抗侧力构件布置原则,对后续实际工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4)对新体系进行消能减震设计,通过优化阻尼器在户型中的布置,得到粘滞阻尼器的布置原则。结合能量法和时程分析法,研究粘滞阻尼器在罕遇地震和多遇地震下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减震结构明显降低了地震响应,使结构整体性更强,为新结构体系的消能减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二、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防火问题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防火问题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和风荷载下高层钢框架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对钢结构高温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对风荷载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高层建筑中风荷载的计算 |
2.1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
2.1.1 阵风荷载因子法 |
2.1.2 惯性风荷载法 |
2.1.3 三分量法 |
2.2 CFD数值模拟法 |
2.2.1 CFD简介 |
2.2.2 LES模型 |
2.2.3 有限体积法 |
2.2.4 流场计算域与网格划分 |
2.2.5 基本假设、边界条件和计算域的设置 |
2.3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 |
2.3.1 算例 |
2.3.2 平均风荷载计算 |
2.3.3 阵风荷载因子法风荷载计算 |
2.3.4 惯性风荷载法风荷载计算 |
2.3.5 三分量法风荷载计算 |
2.3.6 CFD数值模拟结果 |
2.4 结果对比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构升温过程和材料特性 |
3.1 概述 |
3.2 升温曲线 |
3.3 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
3.3.1 弹性模量 |
3.3.2 屈服强度 |
3.3.3 应力应变关系 |
3.3.4 泊松比 |
3.4 钢材在高温下的热工性能 |
3.4.1 钢的密度 |
3.4.2 钢的热膨胀系数 |
3.4.3 比热 |
3.4.4 导热系数 |
3.5 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框架在高温下的整体有限元分析 |
4.1 概述 |
4.1.1 显式动态分析方法 |
4.1.2 钢结构在高温下的极限状态 |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4.2.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4.2.2 有限元分析步骤 |
4.3 钢框架在高温下的受力性能分析 |
4.3.1 转角房间起火 |
4.3.2 框架中心房间起火 |
4.3.3 短边中跨和长边中跨房间起火 |
4.3.4 整层着火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等效静力风荷载对钢框架抗火性能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不同等效方法对受火框架的影响 |
5.3 楼层起火位置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4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钢结构住宅 |
1.2.1 钢结构住宅基本概念 |
1.2.2 钢结构住宅的分类和形式 |
1.3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状况及分析 |
1.3.1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
1.3.2 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
1.4 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相关研究的现状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钢结构住宅项目施工管理基本理论 |
2.1 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
2.1.1 质量管控的含义 |
2.1.2 质量管控的基本环节 |
2.1.3 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管控的基本要点 |
2.2 钢结构住宅施工进度管控基本理论 |
2.2.1 进度控制的概念 |
2.2.2 进度控制原理 |
2.2.3 进度控制PDCA体系 |
2.2.4 进度控制基本措施 |
2.3 钢结构住宅施工安全控制基本理论 |
2.3.1 施工安全管控的含义 |
2.3.2 钢结构施工安全管控体系的基本概念 |
2.3.3 安全管控的重要环节 |
2.4 钢结构住宅项目实施参与方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
2.4.1 项目开发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
2.4.2 项目设计单位项目管理重点关注问题及对策分析 |
2.4.3 项目总包单位项目管理重点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项目工程实践及成本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项目总体概况 |
3.1.2 项目钢结构工程概况 |
3.2 项目实施过程中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3.2.1 钢结构整体建模的设计沟通 |
3.2.2 复杂节点的深化及优化设计 |
3.2.3 薄板焊接及残余应力消除 |
3.2.4 超限构件的运输 |
3.2.5 高空焊接质量控制 |
3.2.6 钢结构在各类天气条件下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
3.3 项目钢结构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及组织实施 |
3.3.1 总体施工技术路线 |
3.3.2 钢结构施工流程 |
3.3.3 钢结构吊次及工期计算分析 |
3.4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
3.4.1 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目标 |
3.4.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3.4.3 质量管理措施 |
3.4.4 质量管理控制流程 |
3.5 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
3.5.1 主要节点工期计划及横道图 |
3.5.2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3.6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3.6.1 钢结构施工安全目标 |
3.6.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
3.6.3 安全管理制度 |
3.6.4 典型施工频发事故防范措施 |
3.6.5 安全应急处置 |
3.7 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措施 |
3.7.1 围护墙体开裂分析及对策 |
3.7.2 防火保护措施 |
3.7.3 钢结构防腐保护措施 |
3.7.4 钢结构构件吊装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
3.7.5 钢结构构件安装精度控制措施 |
3.7.6 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精装修施工要点 |
3.8 项目成本分析 |
3.8.1 钢结构住宅成本增量 |
3.8.2 项目实际成本测算 |
3.8.3 成本差异分析 |
3.8.4 项目成本控制经验反思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IM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4.1 BIM技术在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的作用 |
4.2 BIM技术在本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
4.2.1 项目中BIM应用的技术要求和原则 |
4.2.2 施工中BIM运用的重点领域 |
4.2.3 BIM技术在地下室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
2.1.1 国外发展现状 |
2.1.2 国内发展现状 |
2.2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1 宏观层面 |
2.2.2 微观层面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
3.1 影响因素识别 |
3.1.1 基于文献研究的初步识别 |
3.1.2 基于专家访谈的清单调整 |
3.1.3 影响因素最终清单 |
3.2 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3.2.1 分析模型选取与主要步骤 |
3.2.2 数据收集与检验 |
3.2.3 公因子构造与提取 |
3.2.4 公因子命名解释 |
3.3 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
3.3.1 DEMATEL/ISM集成系统结构建模 |
3.3.2 关键因素影响关系确定 |
3.3.3 多级阶梯结构模型建立 |
3.3.4 多级阶梯结构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策略 |
4.1 政府管控方面 |
4.1.1 加强方向引导政策针对性 |
4.1.2 拓宽开发激励政策覆盖面 |
4.1.3 健全政府监管保障机制 |
4.2 产业组织方面 |
4.2.1 提升企业管理组织能力 |
4.2.2 建立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
4.3 技术体系方面 |
4.3.1 提高设计与施工技术 |
4.3.2 编制完备的标准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装配式钢框架建筑泡沬陶瓷内隔墙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钢结构建筑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钢结构建筑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钢结构建筑研究现状 |
1.3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内隔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1.3.1 发展现状 |
1.3.2 问题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章 泡沫陶瓷隔墙板基本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国家标准关于内隔墙的基本要求 |
2.2.1 满足墙体的物理性能要求 |
2.2.2 满足墙体的力学性能要求 |
2.3 基本性能试验 |
2.3.1 泡沫陶瓷电镜扫描分析 |
2.3.2 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的检测 |
2.3.3 面密度测试 |
2.3.4 抗冻性 |
2.3.5 干燥收缩值 |
2.3.6 导热系数 |
2.3.7 泡沫陶瓷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2.3.8 传热系数分析 |
2.3.9 隔声性能分析 |
2.3.10 抗弯试验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泡沫陶瓷隔墙板的标准化设计 |
3.1 引言 |
3.2 泡沫陶瓷标准化设计 |
3.2.1 墙板尺寸模数化 |
3.2.2 节点连接构造通用化 |
3.2.3 规范标准化 |
3.3 BIM的应用 |
3.4 不同墙板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隔墙板与钢框架结构协同工作的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 |
4.1 结构的侧向位移允许值 |
4.2 受弯构件的挠度允许值 |
4.3 有限元软件介绍 |
4.4 工程概况 |
4.5 模型建立 |
4.5.1 材料参数 |
4.5.2 模型参数 |
4.5.3 荷载及其组合 |
4.6 层间位移角 |
4.7 X、Y方向的侧向位移 |
4.7.1 X方向的侧向位移 |
4.7.2 Y方向的侧向位移 |
4.8 Z方向的挠度 |
4.9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JNDC钢结构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STP目标市场战略理论 |
2.2 4Ps营销策略组合 |
2.2.1 产品策略 |
2.2.2 价格策略 |
2.2.3 分销策略 |
2.2.4 促销策略 |
第三章 JNDC钢结构公司现行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现行营销策略及经营现状分析 |
3.2.1 现行营销策略 |
3.2.2 经营现状分析 |
3.3 JNDC公司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产品方面 |
3.3.2 价格方面 |
3.3.3 渠道方面 |
3.3.4 促销方面 |
第四章 JNDC钢结构公司内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1.3 外部环境评价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组织结构 |
4.2.2 人力资源 |
4.2.3 技术水平 |
4.2.4 营销现状 |
4.2.5 企业荣誉 |
4.2.6 内部环境评价 |
4.3 SWOT分析矩阵 |
第五章 JNDC钢结构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方案设计 |
5.1 JNDC钢结构公司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3 价格策略 |
5.3.1 招标定价 |
5.3.2 降低价格 |
5.3.3 撇脂定价 |
5.4 渠道策略 |
5.4.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渠道策略 |
5.4.2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渠道策略 |
5.4.3 海外业务渠道策略 |
5.5 促销策略 |
第六章 JNDC钢结构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加大研发力度,打造新型绿色产业链 |
6.2 加强成本控制,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
6.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美誉度 |
6.4 培养专业营销人才,进行全方位促销 |
6.5 加强售后服务,维护好客户关系 |
6.6 优化营销激励机制,促进工程款回收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编制背景 |
2编制过程 |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
4标准主要内容 |
5标准部分条文解读 |
5.1《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3.1.2 |
5.2《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3.1.7 |
5.3《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3.3.2 |
5.4《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3.5.7 |
5.5《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5.3.2 |
5.6《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5.4.1 |
5.7《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5.9.1 |
5.8《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5.9.16 |
5.9《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
5.1 0《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7.8.7 |
5.1 1《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7.8.8 |
5.1 2《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7.8.10 |
6结语 |
(7)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1.3.1 相关概念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分析 |
2.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概述 |
2.1.1 调研目的及内容 |
2.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
2.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项目简介 |
2.2.1 首钢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 |
2.2.2 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
2.2.3 万郡大都城项目 |
2.2.4 沈阳丽水新城公租房项目 |
2.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结果分析 |
2.3.1 成功经验总结 |
2.3.2 现存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解析 |
3.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影响因素 |
3.1.1 低温环境影响 |
3.1.2 风雪荷载组合 |
3.1.3 光照环境制约 |
3.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 |
3.2.1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材料蓄热调控 |
3.2.2 基于适风性优化的界面稳态防护 |
3.2.3 基于适光性优化的能量梯度缓冲 |
3.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构成 |
3.3.1 非透明围护体系 |
3.3.2 透明围护体系 |
3.3.3 附加围护体系 |
3.4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关键技术 |
3.4.1 提高材料蓄热性 |
3.4.2 增加构造气密性 |
3.4.3 提升节点能效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技术对策 |
4.1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 |
4.1.1 降低导热系数的传统材料 |
4.1.2 保温结构一体的预制材料 |
4.1.3 利用相态转换的储能材料 |
4.2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 |
4.2.1 墙体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 |
4.2.2 门窗安装部位的缝隙填充 |
4.2.3 结构凸出部位的构造断热 |
4.2.4 管线穿透部位的多道密封 |
4.3 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控制技术 |
4.3.1 墙柱部位的性能化协同 |
4.3.2 墙梁部位的热流量适配 |
4.3.3 龙骨部位的开孔化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项目实践 |
5.1 北京成寿寺B5地块定向安置房项目 |
5.1.1 项目概况 |
5.1.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
5.1.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预制墙体 |
5.1.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建造方式 |
5.1.5 降低热桥效应的工程做法 |
5.1.6 项目小结 |
5.2 山东威海卓达香水海高层样板楼项目 |
5.2.1 项目概况 |
5.2.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
5.2.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复合板材 |
5.2.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接缝处理 |
5.2.5 降低热桥效应的龙骨设计 |
5.2.6 项目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首钢铸造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筑SI设计理念 |
2 大空间+抗侧力结构体系 |
2.1 节点设计 |
2.2 抗震变形指标 |
3 预制PC构件 |
3.1 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
3.2 预制楼梯 |
3.3 预制阳台板、空调板 |
4 创新的墙板体系 |
4.1 外墙板 |
4.2 内墙板 |
5 装饰装修一体化 |
5.1 架空地板及同层排水 |
5.2 集成厨房、卫生间 |
5.3 精装修 |
6 BIM信息化技术 |
6.1 BIM设计 |
6.2 BIM施工集成 |
6.3 BIM运维管理 |
7 耐候钢技术应用 |
8 结束语 |
(9)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
1.2.2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研究现状 |
1.2.3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研究现状 |
1.2.4 钢板砼组合剪力墙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分析 |
2.1 概述 |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2.1 单元选择和接触 |
2.2.2 材料本构 |
2.2.3 网格划分 |
2.2.4 边界条件 |
2.2.5 加载制度 |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2.4 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 |
2.4.1 模型参数设计 |
2.4.2 破坏应力云图 |
2.4.3 滞回曲线 |
2.4.4 骨架曲线 |
2.4.5 延性系数 |
2.4.6 耗能能力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性能参数分析 |
3.1 概述 |
3.2 工程概况 |
3.3 对比模型的建立 |
3.4 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 |
3.4.1 模态分析 |
3.4.2 结构侧移分析 |
3.4.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3.5 混凝土厚度的影响 |
3.5.1 模态分析 |
3.5.2 结构侧移分析 |
3.5.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3.6 钢板厚度的影响 |
3.6.1 模态分析 |
3.6.2 结构侧移分析 |
3.6.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性能指标分析 |
4.1 概述 |
4.2 工程概况 |
4.3 对比模型的建立 |
4.4 模型验证 |
4.5 静力弹塑性分析 |
4.5.1 基底剪力-顶层位移关系曲线 |
4.5.2 延性比 |
4.5.3 位移 |
4.6 结构性能指标分析 |
4.6.1 周期比 |
4.6.2 位移比 |
4.6.3 刚度比 |
4.6.4 刚重比 |
4.6.5 剪重比 |
4.6.6 倾覆弯矩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
5.1 概述 |
5.2 地震波的选择方法 |
5.3 选用地震波 |
5.4 多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 |
5.4.1 基底剪力 |
5.4.2 结构侧移 |
5.5 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
5.5.1 基底剪力 |
5.5.2 结构侧移 |
5.6 非线性塑性铰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 |
6.1 概述 |
6.2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6.2.1 局部加强法 |
6.2.2 拉结构件法 |
6.2.3 拆除构件法 |
6.3 抗连续倒塌分析工况 |
6.4 不同位置底层柱失效结构连续倒塌破坏形态 |
6.4.1 底层边柱失效 |
6.4.2 底层角柱失效 |
6.4.3 底层内中柱失效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情况 |
致谢 |
(10)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住宅参数分析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装配式住宅的产业化政策 |
1.1.2 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住宅优势 |
1.1.3 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住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发展现状 |
1.2.2 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体系研究现状 |
1.2.3 消能减震技术在装配式高层建筑应用现状 |
1.3 现有研究不足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
2.1 高层住宅主流户型平面形式类型 |
2.1.1 单元式 |
2.1.2 塔式 |
2.1.3 廊式 |
2.2 高层住宅主流户型垂直布局类型 |
2.2.1 平层户型 |
2.2.2 立户型 |
2.3 高层住宅属性类型 |
2.3.1 保障房 |
2.3.2 商品房 |
2.4 高层住宅户型空间影响因素 |
2.4.1 地域性影响 |
2.4.2 社会因素影响 |
2.4.3 经济因素影响 |
2.4.4 政策导向影响 |
2.4.5 装配式异形柱结构设计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层SCFST柱住宅体系和户型参数比选 |
3.1 工程概况 |
3.1.1 依托项目 |
3.1.2 建模信息 |
3.1.3 研究目的 |
3.1.4 研究思路 |
3.2 体系和参数比选因素 |
3.2.1 建筑设计因素 |
3.2.2 结构设计因素 |
3.2.3 建筑户型与结构体系交互设计因素 |
3.3 建筑户型和钢结构体系参数比选结果分析(MIDAS) |
3.3.1 计算控制指标及主要参数设置 |
3.3.2 计算结果(以30层某点式户型三种体系比较为例) |
3.3.3 不同建筑户型、层数和对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 |
3.4 建筑户型和钢结构体系敏感性分析及计算校核(YJK) |
3.4.1 住宅层数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影响 |
3.4.2 建筑户型在结构体系不同和层数增高下敏感性分析 |
3.4.3 建筑户型和抗震烈度对用钢量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异形柱板式户型抗震性能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项目概况 |
4.1.2 结构布置及其原则 |
4.1.3 基本设计参数 |
4.2 结构基本性能分析 |
4.2.1 结构分析 |
4.2.2 风荷载分析 |
4.2.3 多遇地震弹性分析 |
4.3 动力弹塑性分析过程 |
4.3.1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4.3.2 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 |
4.3.3 动力弹塑性分析步骤 |
4.4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
4.4.1 模型校核 |
4.4.2 计算综合评价 |
4.4.3 构件损伤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消能减震技术在装配式异形柱板式户型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基本设计参数 |
5.2.1 结构平面概况 |
5.2.2 阻尼器布置比选 |
5.2.3 结构模型 |
5.2.4 阻尼器与结构连接形式 |
5.2.5 输入地震动评价 |
5.3 基于能量法的多遇地震减震效果评价 |
5.3.1 能量法分析方法 |
5.3.2 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 |
5.3.3 消能减震方案的效果评价 |
5.4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罕遇地震减震效果评价 |
5.4.1 设置消能器前后层剪力对比 |
5.4.2 设置消能器前后层间位移角对比 |
5.4.3 设置消能器前后楼层加速度对比 |
5.4.4 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分析 |
5.4.5 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防火问题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和风荷载下高层钢框架的受力性能研究[D]. 周蒸鑫.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2]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D]. 吴戈.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3]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D]. 高思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装配式钢框架建筑泡沬陶瓷内隔墙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王紫瑜.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JNDC钢结构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董芙蓉.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解读[J]. 完海鹰,陈安英,贾莉莉,朱华,张晓阳. 安徽建筑, 2020(01)
- [7]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D]. 李金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首钢铸造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研究[J]. 高占阳,袁霓绯,李洪光,张雅丽. 钢结构(中英文), 2019(06)
- [9]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钢板砼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研究[D]. 袁华. 广州大学, 2019(01)
- [10]装配式组合异形柱住宅参数分析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 兰舒. 天津大学, 2019(06)